大豆熟期划分
东北大豆种植时间和方法

东北大豆种植时间和方法一、东北大豆种植时间东北大豆一年可以生长两季,分别为早稻期和晚稻期。
早稻期的适宜时间为4月中旬到5月上旬,晚稻期的适宜时间为6月中旬到7月上旬。
一般来说,早稻期的生长周期约为100-120天,晚稻期的生长周期约为80-100天。
二、东北大豆种植前的准备工作1. 土地选择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或砖红壤,这些土壤质地疏松,蓄水性好,透气性强,有利于大豆的生长。
如果土地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退化和产量下降。
在选择种植土地时,应尽量选择未施用过化肥和农药的土地或轮作田。
2. 土地整理在种植前应对土地进行整理。
清除土地上的杂草和秸秆,并将其深度翻耕。
测定土壤的pH值和养分含量,然后进行土壤改良,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矿物质肥料。
在整理完毕后,要将土地作精细化平整化处理。
处理种子的方法包括清洗、浸种和烘干。
浸种一般采用硫酸或棕榈油等处理。
烘干的方法可以是自然晾晒或人工烘烤的方式。
三、东北大豆种植方法1. 种植方式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播和插秧。
直播是将种子直接撒在地里,然后用耕土机或手工将土覆盖在上面。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蓄水性、透气性好的地区,如河谷地区。
插秧是先将种子播种于育秧盘中,待幼苗长到一定高度后,用手动或机械式插秧机将幼苗插入耕地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贫瘠,蓄水性差的地区。
2. 防治病虫害大豆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病菌和虫害的侵害。
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措施包括:(1) 种植健康种子,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2) 做好土地的消毒工作,使用农药防治土垢病;(3) 定期灭杀害虫,如蚜虫、螟虫、豆粉虱等;(4) 注意对大豆炭疽病和黄曲叶病的预防和治疗。
四、总结东北大豆的种植时间和方法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来选择。
选择适宜的土地和种子,正确的种植方式,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保证大豆的高产和质量稳定。
五、灌溉和施肥1. 灌溉东北地区雨水较为充沛,但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人工灌溉。
第五章 大豆

第五章大豆第一节概述一、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一)大豆的营养价值大豆子粒约含蛋白质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30%。
大豆蛋白质是“全价蛋白”。
(二)大豆的工业利用(三)大豆的其他用途二、大豆的起源和分布(一)大豆的起源大豆起源于我国,已为世界所公认。
汉代司马迁《史记》中即提及轩辕黄帝时“艺五种”(黍稷菽麦稻),菽就是大豆。
大豆应起源于黄河流域。
(二)我国大豆的分布和种植区别1. 北方一年一熟春大豆区东北各省,内蒙古及陕西、山西、河北三省的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
(1)东北春大豆区。
(2)华北春大豆区。
(3)西北黄土高原春大豆区。
(4)西北春大豆灌溉区。
2. 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山东、河南两省、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关中平原、甘肃南部和山西南部、北临春大豆区,南以淮河、秦岭为界。
(1)黄淮平原夏大豆区。
(2)黄河中游夏大豆区。
3. 长江流域夏大豆区河南南部,汉中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北部,湖南,湖北,四川大部,广西、云南北部。
当地生长期长,一年两熟,品种类型繁多。
4. 长江以南秋大豆区本区包括湖南、广东东部,江西中部和福建大部。
5. 南方大豆两熟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南部。
三、世界和我国大豆生产概况(一)世界大豆生产概况美国占38.3%;巴西占17.5%;阿根廷占11.6%;中国占11.4%;世界四个大豆主产国的单产为:美国2 617㎏/hm2,巴西2 500㎏/hm2;阿根廷2 465㎏/hm2;中国1 782㎏/hm2。
世界大豆总产量为15 983万t,美国大豆的总产量为7 503万t,占46.9%,巴西3 450万t,占21.6%;阿根廷2 120万t,占13.3%;中国1 515万t,占9.5%。
(二)我国大豆生产概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尽管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时有波动,但由于单产的提高,使大豆总产维持相对稳定。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品种的产量潜力低,而在于生产条件较差,栽培技术推广不够。
大豆生长周期简介

大豆生长周期简介1.种植期:一般为6月份,在玉米种植及冬小麦收割之后,如果天气变化使玉米种植受阻,农民就会选择转种大豆。
2.发芽期:这一过程一般在大豆种籽吸收水分达到种籽重量的50%后开始,通常在种植后一至两周内开始发芽,取决于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及种植深度情况如果土壤湿度情况较差,就会严重影响种籽的发芽,农民就会等到有足够的水分时才会种植,或者在干燥的土壤上种植后在等待降雨后重新种植。
3.早期生长期:在大豆发芽后25天左右,作物高度能达到6至8英寸若土壤湿度较低就会使大豆生长缓慢,并可能由于根系较浅影响作物吸收养分在大豆发芽后25天左右,大豆秧苗要比玉米秧苗的生长力强,高温天气通常只会影响到大豆秧苗的上半部分生长此阶段大豆根系生长较快。
4.出枝期:大豆张出0至6枝一般是在发芽后40天左右,顶茎的芽体较为密集并开始形成花朵这一阶段大豆生长能够补偿大豆早期发芽或受到冰雹天气影响所受到的影响在发芽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与开花期7月中旬至下旬之间大豆生长情况将决定大豆开花的数量,并最终决定大豆最后的产量。
5.开花期:在大豆发芽后45至50天左右开花期一般持续大约30天,使大豆对短期天气变化的敏感程度要低于玉米授粉期间受天气变化影响的程度开花期时大豆高度能达到17至22英寸,已达到成熟期高度的50%左右。
6.结荚期:在大豆发芽后55至60天,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若天气过高或者在开花及结荚期出现旱情可能会使结荚数量减少,每个豆荚的大豆数量减少或者大豆重量减轻,从而会使大豆亩产减少,通常情况下,7月份的气温对大豆的最终产量影响较小,但在开花后期及结荚早期8月份如果出现异常高温天气,也会影响作物亩产。
补充:大豆产国如南半球的阿根廷和巴西,大豆是在每年的11月种植美国为5月份,开花期为1月份美国为7月份,结荚期为2月份美国为8月份,收割期为3月和4月美国为9月和10月中国的大豆生长周期和美国大致相同。
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

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
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育期短:与春大豆相比,夏大豆的生育期要短一些。
在北半球,春大豆通常在3月至6月种植,而夏大豆则在6月至9月种植。
因此,夏大豆的生长周期较短,一般在90-100天之间。
2. 营养生长期短:夏大豆的营养生长期也相对较短。
由于夏季气温较高,大豆的生长速度较快,营养生长期较短。
这使得夏大豆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3. 成熟时间短:由于夏大豆的生育期较短,因此其成熟时间也相对较短。
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夏大豆一般在种植后的70-80天内即可成熟。
4. 花期集中:夏大豆的花期也比较集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夏大豆的植株会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开花。
这使得夏大豆的种植和收获相对容易,因为整个种植区域的作物生长比较一致。
5. 高光效:夏大豆具有高光效的特点,即在较短的时间内能积累较多的干物质。
这主要是因为夏大豆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夏季的光照资源,进行快速的光合作用。
6. 有限结荚习性:夏大豆一般为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这意味着在适宜的条件下,夏大豆的植株会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结荚期。
在这个时期内,植株会集中开花、结荚和鼓粒,从而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主要表现在生育期短、营养生长期短、成熟时间短、花期集中、高光效和有限结荚习性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夏大豆成为
一种适应夏季生长环境的作物,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生长周期,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大豆种植技术

大豆种植技术我国大豆分布很广,可划分为五个栽培区。
1.北方一年一熟春大豆区本区包括东北各省,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山西、河北三省的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
该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如下四个副区:(1)东北春大豆区。
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产区,集中分布在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平原地带。
东北大豆,产量高、品质好,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华北春大豆区。
包括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以及陕西渭北等地区。
华北春大豆区的范围大体上与晚熟冬麦区相吻合,当地以二年三熟制为主。
(3)西北黄土高原春大豆区。
包括河北、山西、陕西三省北部以及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
这一地区气候寒冷,土质瘠薄,大豆品种类型为中、小粒,椭圆形黑豆或黄豆。
(4)西北春大豆灌溉区。
包括新疆和甘肃部分地区。
年降雨量少,土壤蒸发量大,种植大豆必须灌溉。
由于目光充足又有人工灌溉条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百粒重也高。
2.黄淮流域夏大豆区本区包括山东、河南两省,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关中平原、甘肃南部和山西南部、北临春大豆区,南以淮河、秦岭为界。
黄淮夏大豆区又可划分为两个副区:(1)黄淮平原夏大豆区。
包括河北南部、山东全部,江苏、安徽北部,河南东部。
当地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夏大豆一般于6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初收获。
生长期短,需采用中熟或早熟品种。
(2)黄河中游夏大豆区。
包括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关中和陇东地区。
本地区气候条件与黄淮平原相似,只是年雨量较少。
小粒椭圆品种居多,另有部分黑豆。
3.长江流域夏大豆区本区包括河南南部,汉中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北部,湖南,湖北,四川大部,广西、云南北部。
当地生长期长,一年两熟,品种类型繁多。
以夏大豆为主,但也有春大豆和秋大豆。
4.长江以南秋大豆区本区包括湖南、广东东部,江西中部和福建大部。
当地生长期长,日照短,气温高。
大豆一般在8月早中稻收后播种,11月收获。
5.南方大豆两熟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南部。
大豆基本知识

(一)大豆基本常识大豆属于蝶形花科,大豆属。
别名黄豆。
我国许多古书上曾称大豆为菽,《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记载;西晋杜预对菽字注释:“菽,大豆也”;秦汉以后就以豆字代替菽字了。
大豆原产于我国,据推算,我国种植大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
欧美各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很短,大约在19世纪后期才从我国传去。
本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国。
(二)大豆分类和等级1、按播种季节不同大豆按其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四类,但以春大豆占多数。
2、大豆按种皮的颜色和粒形分五类黄大豆:种皮为黄色,按粒形又分东北黄大豆和一般黄大豆两类。
东北黄大豆:粒色为黄色。
粒形多为圆形、椭圆形,有光泽或微光泽。
脐色多为黄褐、淡褐或深褐色。
一般黄大豆:粒色一般为黄色、淡黄色。
粒形较小,多为扁圆和长椭圆形。
脐色为黄褐、淡褐或深褐色。
青大豆:种皮为青色;黑大色:种皮为黑色;其它色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大豆;饲料豆(秣食豆):一般籽粒较小.呈扁长椭圆形(肾脏形).两片子叶上有凹陷圆点,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
(三)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之间的关系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大豆亦不例外。
大豆由于采用了转基因技术,产量和成本都有所改善。
美国从1996年开始引入转基因大豆种植,由于在产量和种植成本上的双重优势,美国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试种一直发展到2000年的4000万英亩,占到54%,2001年更占到68%,是世界上种植转基因大豆最多的国家。
南美洲阿根廷98%为转基因大豆,巴西在2003年9月份解除了转基因大豆播种和销售禁令。
中国种植的非转基因大豆占国内大豆产量的95%以上。
但由于国内大豆短缺,每年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大量的转基因大豆,在2003年度,进口大豆的使用量已经超过国内大豆。
尽管转基因大豆已经广泛种植及应用,许多国家对转基因大豆的安全问题持有怀疑态度,采取一些措施管理转基因大豆的使用。
大豆生育阶段分级

大豆生育阶段分级(Fehr)
种子萌发到始花期,为营养生长阶段
始花期到终花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并进阶段
终花期到成熟是生殖生长阶段。
子叶展开,真叶与子叶方向垂直,形成了子叶节和真叶节
大豆株高指子叶痕到顶端生长点的长度。
大豆开花一般上午6点开花,8~10时开花最盛,下午很少开花。
生长习性:
1、无限生长习性:主茎顶端渐细,主茎与分枝茎顶部叶片小,主茎中下部先开花,开花早,花期长;荚
多生于主茎中下部,顶端只形成1~2个小荚,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并进期长。
2、有限生长习性:茎顶部不过于尖削;顶叶大;始花期晚,花期集中、当主茎接近成株高度关不久,茎中上
部才开花,顶端形成由数个荚集的荚簇,荚封顶。
营养生长与生生殖生长的并进期短,对光合产物竞争小。
3、亚有限生长习性:株高较大,主茎发达,分枝较少,开花由下而上,主茎结荚多,在肥水条件良好或密
植时,表现出无限生长习性的特征;在肥水条件适中或稀植时,趋向于有限生长习性。
我国大豆各主产区及其气象条件

我国大豆各主产区及其气象条件大豆适宜生长在年积温(计算积温的起始温度为15℃)大于1000℃、持续天数在60天以上、较湿润的地区。
我国大豆产区可分为春大豆区、黄淮流域夏大豆区、长江流域夏大豆区、秋大豆区和四季大豆区五个栽培区。
1.春大豆区春大豆区包括东北春大豆亚区,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和西北春大豆亚区。
本区共同特点是温度较低,无霜期短,为春种秋收一年一熟的春大豆。
(1)东北春大豆亚区。
本区是我国大豆第一大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天津两直辖市。
一般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无霜期短,一般约为110~140天。
日照长,夏至日照约为15~16小时左右。
降雨量较多,主要产地年降雨量多在500~700毫米。
(2)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
本区地处黄土高原,包括山西省北半部、陕西省北部,以及内蒙古和宁夏,以山西省北半部和陕西栽培大豆较多。
一般4月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本区海拔较高,日照较长,一般夏至日照在15小时以上。
降雨量少,大豆产区全年降水量多为300~400毫米,属干旱少雨地区。
(3)西北春大豆亚区。
本区位于西北高原,包括新疆,以及青海省东北角和甘肃省西部,大豆栽培很少。
本区地势高,日照较长,夏至日照多为15小时以上。
全年降水量极为稀少,多则250毫米左右,少则只几十毫米,属于灌溉农区,全靠灌溉。
一般4月下旬5月上句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2.黄淮流域夏大豆区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包括黄淮平原夏大豆亚区和黄河中游夏大豆亚区。
本区温度高,无霜期较长,原为二年三熟的冬闲夏大豆,大部改为麦豆一年两熟的夏大豆。
(1)黄淮平原夏大豆亚区。
本区大豆仅次于东北春大豆亚区,为我国大豆第二大产区。
包括山东全省,河南省大部和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黄淮平原广大地区。
本区无霜期多为180~230天,光照较短,夏至光照约为14.5小时左右。
本区季节性强,大豆要抢种抢收,雨量较多。
全年降水量多为500~700毫米,但往往大豆前期多雨易涝,后期少雨,易遭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