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公开课《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课件

成熟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基因工 程和细胞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 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生物 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 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
农业领域
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快速繁殖优 良品种、生产转基因植物、培育抗逆性强 的新品种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以保存珍稀、 濒危植物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细胞培养肉和植物肉的生产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细胞培养肉和植物肉, 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需求,降低动物性食品 的生产成本。
植物工厂的兴起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和设施农业,实现植 物的工厂化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降低环境影响。
植物细胞工程的未来应用
抗虫、抗病和抗旱作物的培育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具有抗虫、抗病和抗旱功能的作物,提 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减少农药使用。
培养基的配制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并确保其pH值、渗透压等参数适宜。
实验操作的时间与温度
在适宜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的安全防护
实验室安全规定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操作符合相 关法律法规。
细胞培养技术
通过将植物细胞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中 ,使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生长和分 裂。
显微操作技术
利用显微镜对细胞或亚细胞结构进行 精细操作,如显微注射、染色体操作 等。
组织培养技术
通过将植物组织或器官置于适宜的培 养基中,诱导其再生出完整的植株。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的注意事项
实验材料的选择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是现代农业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基因信息引入植物细胞中,从而制备出具有新型特性的植物品种。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的重要基础,它可以将植物细胞从植物体中剥离出来,形成原代培养体,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和增殖。
该技术主要涉及到组织培养、细胞培养、愈伤组织培养以及悬浮细胞培养等多个方面。
其中,愈伤组织培养是最基础的培养技术,它可以通过愈伤组织的再生和分化,为后续的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提供可行的细胞模板。
二、基因克隆与重组技术基因克隆与重组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个技术主要涉及到将特定的基因序列放入植物细胞中的过程。
通过基因克隆和重组,可以将外源性基因导入到细胞质或者染色体的特定位置,并实现基因结构的调整,从而产生具有新型特性的植物品种。
三、基因转化技术基因转化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可以将基因克隆和重组的结果导入植物细胞中,并实现基因的表达。
基因转化技术主要分为两个类别:生物学的和物理学的。
其中,生物学的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和农杆菌外介导的转化,物理学的方法包括基因炮和电穿孔等。
四、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先进技术,它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修改基因序列,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基因改造。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ZFN、TALEN、CRISPR/Cas9等多个基因编辑工具。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实现基因串联、点突变等操作,并为后续的育种和遗传转化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
总之,植物细胞工程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制备出更具有良好农业生产性能的植物品种。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发展,相信我们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并实现更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是一种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改良植物基因并创造新植物品种的方法,从而提高植物的生产能力,改善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应用效益。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学、农业、林木学等领域。
本文将主要介绍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植物细胞工程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它是指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数量的植物细胞,使其能够在无菌条件下长时间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细胞培养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条件如培养基的配方、pH值、温度和光照的控制,以及细胞类型、来源、克隆性和生长状态等因素。
细胞透入细胞透入是指将外源DNA导入到植物细胞内。
常用的透入方法有基因枪法、化学法、电穿孔法和超声波法等。
其中,基因枪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高压气枪将外源DNA引入到植物细胞内,成功率较高。
但是,基因枪法可能会导致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损伤,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遗传转化遗传转化是指将外源DNA引入到植物细胞内,并使其被细胞所接受和表达。
目前,常用的遗传转化技术有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和微项目介导的遗传转化。
其中,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利用农杆菌的T-DNA转移系统将外源DNA引入到植物细胞中。
与此相似,微项目介导的遗传转化则是利用微项目加速粒子将外源DNA引入到植物细胞中。
遗传转化成功后,可以通过PCR、南方杂交和蛋白质印迹等方法来验证遗传转化的有效性。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指利用现代遗传学技术,从植物体细胞中筛选出具有特定功能和特殊地位的基因,并将其分离并制成克隆DNA。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检测和分析植物中特定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等方面。
目前,最常用的基因克隆技术包括重组DNA技术和PCR技术等。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指通过诱发、改变或删除特定基因,实现改良或调整植物的生长和生命活动的方法。
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有CRISPR-Cas9技术、TALEN技术和ZFN技术等。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1、原理 2、操作水平 3、结果
异 想 天 开
• 自然界中有一种含有叶绿体的原生动物 ──眼虫,说明植物的细胞器同样可以在 某些动物细胞中存活,请探讨:动物细胞 与植物细胞之间可以实现杂交吗?如果理 论上可行,请设计出具体实验方案。
• 为什么“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 如科学家所想像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 结马铃薯? • 主要原因是: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所以马 铃薯—番茄杂交植株的细胞中虽然具备两个 物种的遗传物质,但这些遗传物质的表达受 到相互干扰,不能再像马铃薯或番茄植株中 的遗传物质一样有序表达,杂交植株不能地 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就是很自然的了。
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细胞具 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原因:是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该物 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及发育为完 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分组排列以下细胞的全能性:
1、受精卵
2、植物细胞
体细胞
动物细胞
卵细胞
3、分化细胞
未分化细胞
细胞工程的概念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 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 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 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上的操作,按照人们的 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 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植物细胞A
去掉细胞壁
植物细胞B
去掉细胞壁
原生质体A
原生质体B
原生质体融合
杂合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质体
再生出细胞壁
杂种细胞
细胞分裂
愈伤组织
分化发育
杂种植株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概念
将不同种植物 的体细胞,在一定条件 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 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 植物体的技术。 (不同 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生殖 隔离,所以用传统的有 性杂交方法是不可能做 到这一点的)
高二生物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随堂练习
例3:(08江苏生物)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 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 节渗入压 B.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 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 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 才干形成愈伤组织 D.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 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似
1.你认为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完毕 融合,碰到的第一种障碍是什么?如何 消除这一障碍? 2.如何使两个不同原生质体发生融合? 3.发生了融合的原生质体如何解决而获得 杂种植物细胞? 4.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5.如何将杂种细胞哺育成杂种植株?
实验目的:
材料用品:
办法环节:
植物 组织 培养 技术 流程 简图
植物组织培养
离体的植物器官、 组织或细胞
脱分化
愈伤组织 再
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和再分化
脱分化
再分化
过程 细胞
愈伤 组织
成果
排列疏松,高度液 泡化的薄壁细胞
愈伤 组织
幼苗
形成胚状体或
丛芽
条件
离体,营养物质,激素,其它适宜 条件(如温度、PH、无菌)等。
因织定素义()。基础):
生物体的每一种细胞都含有发育成为完整 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体内细胞未体现全能性的因素: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 基因选择性地体现出多个蛋白质。
细胞全能性
全能性的高低:
受精卵 > 生殖细胞 > 体细胞
全能性体现的条件:
离体、无菌、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 其它外界条件
(完整版)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本物种的全套遗 传物质,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
【提示】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条件 ,除了离体外,还需要种类齐全、比 例合适的营养物质和一定植物激素, 另外操作中还要注意无菌、控制适宜 温度和光等。 (2)这不是全能性的反映,植物体上长 出新芽,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基因选
1、为什么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应避 光培养?
在有光时,往往容易形成维管组织, 而不易形成愈伤组织。
2、决定植物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植物激素
当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共同使用时, 能刺激愈伤组织的形成,而通过调 节二者的浓度比,就可以调控植物 细胞培养过程中芽和根的形成,称 为“激素杠杆”。(见P42)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 德(F.C.Steward)将胡 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 行培养获得了完整的胡萝 卜新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切取
接种
培养室
愈伤组织的形成
试管苗
移栽
切取 形成层
移栽
无菌 脱分化 接种
培养室
诱导愈伤组织 的形成
再分化
试管苗的形成
(4)请根据上面的实验过程,概括出植物组 织培养技术的流程简图。
脱分化
遮光
愈伤组织
再分化
光照
根、芽
植物体
植物激素: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植物组织培养条件:
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培 养基、一定的温度、空气、 无菌环境、适合的PH、适时 光照等。
强调几个概念:
一、愈伤组织: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在培养一段时间以后,通过细 胞分裂,形成一种高度液泡化、 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 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
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填空【范本模板】

专题三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包括:___________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2、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会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这是因为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
理论基础(原理):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___________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试管苗――→植物体(3)注意:a、操作在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b、____________不需要光照,_______________需要光照。
c、激素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d、适宜的温度和phe、一定的营养成分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过程:(2)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法一般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诱导剂.(3)意义:_________________5、植细胞工程的应用A 植物繁殖微型繁殖: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作物脱毒:采用________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或没有)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作物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a过程:植株(AaBb)通过减数分裂得到花粉(AB、Ab、aB、ab四种类型);对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得到__________________;对其_________时期进行________________处理;得到了正常的纯合二倍体植株(AABB、AAbb、aaBB、aabb四种类型)。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说课稿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 2 细胞工程中的第一节内容。
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细胞工程又是细胞工程的基础。
通过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学生能够了解细胞全能性的原理,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技术流程,为后续学习动物细胞工程以及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对细胞结构、细胞分裂和分化等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在必修 1 中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同时,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生物技术原理和复杂的实验流程,理解和掌握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这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原因。
(2)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和意义。
(3)概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对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流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2)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植物组织培养中用到的有机碳源一般为 蔗糖,用葡萄糖也可以,但后者的成本高。 • (5)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细胞产物时, 有时只需将外植体培养到愈伤组织,从愈伤 组织中获取产物。 • (6)人工种子发育初期需要的营养物质由人 工胚乳提供。 • (7)人工种皮中可以加入适量的养分、无机 盐、有机碳源以及农药、抗生素、有益菌等, 以利于胚状体生长发育成幼苗。
顺利完成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一般过程是: 在脱分化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转接到生
芽培养基上,待长出丛芽后,再转接到生根培
养基上,促其生根。
栏目 导引
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这幅番茄—马铃薯图利 用传统有性杂交方法能 实现吗?为什么?
因为不同种生物之间存 在着生殖隔离,所以用 传统的有性杂交方法是 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于是,这些科学家试图用这两种植物的体 细胞进行杂交,来实现这一美妙的设想。
完
胚状体 人工种子
根、芽同时发生 愈伤组织
先根后芽 先芽后根
整 植 株
人工种子:
(三)神奇的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组成
胚状体(或不定芽、顶芽和腋芽)
+人工种皮(透气透水易降解
+胚乳(营养物质、固氮菌、抗 生素等)
(3)人工种子: ①获取方法: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 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
栏目 导引
专题2
细胞工程
2.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生长素/细胞分裂 素的比值 比值高时 比值低时 作用效果 促进根分化、抑制芽形成 促进芽分化、抑制根形成
比值适中
促进愈伤组织形成
栏目 导引
专题2
细胞工程
特别提醒
(1)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是避
免微生物的污染,所有实验用具都必须严格 灭菌,接种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当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共同使用时, 能刺激愈伤组织的形成,而通过调 节二者的浓度比,就可以调控植物 细胞培养过程中芽和根的形成,称 为“激素杠杆”。(见P42)
要点二 植物的组织培养
专题2
细胞工程
1.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的比 较 名称 过程 形成体特点 条件
离体器官、 排列疏松、 ①离体;②提供 脱分 组织、细胞 高度液泡化 营养物质(有机物、 化 成为愈伤组 的薄壁细胞 无机物);③提供 织 团 激素(生长素、细 胞分裂素等);④ 愈伤组织成 有根、芽或 再分 提供其他适宜条 为幼苗或胚 有生根发芽 化 件(温度、无菌等 状体结构 的能力 )
所采用技术 的理论基础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通常采用的 技术手段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利用菊花花瓣微型繁殖培养的菊 花
探究:
1、为什么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把植物离 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定义:生物体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
2、过程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脱分化
外植体
细胞分化 程度与细 胞分裂能 力呈负相 关。
遮光
愈伤组织
再分化
光照
植物激素: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根、芽
植物体
植物组织培养条件:
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培 养基、一定的温度、空气、 无菌环境、适合的PH、适时 光照等。
强调几个概念:
一、愈伤组织: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在培养一段时间以后,通过细
1、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 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 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 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 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一、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无机营养成分:无机盐离子 有机营养成分: ① 含N物质:包括维生素和氨基酸 ② 碳源:2%—5%的蔗糖溶液,调节渗透压 ③ 琼脂:起支持作用 ④ 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 PH值:5.0-6.0
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 动物--克隆羊多利诞生于英国。 这样的生物技术属于何种生物工程? 细胞工程
什么叫细胞工程?包括哪两 大领域?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 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 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 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 门综合科学技术。
(2)在本实验中,切取胡萝卜块根时强调要切取含有 形成层部分,原因是这部分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请思考一下,胡萝卜的其他部分(如茎、叶、花), 是否也能培养成小植株,你能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 证吗? 胡萝卜的其他部分(如茎、叶、花)也能培养再 生形成小植株,只是诱导愈伤组织比较困难。
二、植物组织培养
1972年卡尔森等通过两个烟草品种之间 原生质体的融合,获得了第一个体细胞杂种。 1978年梅尔彻斯(Melchers)等首次获得 了番茄和马铃薯的属间体细胞杂种—— “Potamato”。
目前,已得到栽培烟草与野生烟草、 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籼稻与野生稻、 籼稻与粳稻、小麦与鹅冠草等细胞杂种 及其后代,获得了有价值的新品系或育 种上有用的新材料。
B
要把一块组织通过培养得到 一株完整植株, 应该如何操作 呢?
请同学们阅读P34实 验完成P35讨论题。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 德(F.C.Steward)将胡 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 行培养获得了完整的胡萝 卜新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切取
接种
培养室
愈伤组织的形成
试管苗
移栽
(2)脱分化培养愈伤组织时要避光(如果此时
进行光照,容易分化产生维管等组织,不利 于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但再分化过程要 有光照,这样有利于诱导形成叶绿素。
栏目 导引
专题2
细胞工程
【易误警示】 脱分化和再分化不能在同一培
养基上完成,需配制三种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中间经过两次转接,才可
6.杂种细胞遗传物质有什么特点?
长壁 杂种细胞
合
具有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 7.融合后除杂种细胞外还有哪些融合细胞? 马—马、番--番 所以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得到杂种植株
1.为什么“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 如科学家所想像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 马铃薯?
马铃薯—番茄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地上长番茄、 地下结马铃薯,主要原因是:生物基因的表达不
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 的,所以马铃薯—番茄杂交植株的细胞中虽 然具备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但这些遗传物 质的表达受到相互干扰,不能再像马铃薯或 番茄植株中的遗传物质一样有序表达,杂交 植株不能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就是很 自然的了。
特别提醒
(1)杂种细胞产生的标志是新细胞壁的
形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完成的标志是得到杂 种植株。
【提示】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条件
,除了离体外,还需要种类齐全、比
例合适的营养物质和一定植物激素, 另外操作中还要注意无菌、控制适宜
温度和光等。
(2)这不是全能性的反映,植物体上长
出新芽,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基因选
Hale Waihona Puke 4.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 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是因为 ( ) A、细胞的基因丧失了全能性 B、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 性表达的结果 C、不同的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 D、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 基因发生了变化
能的特性。
2、原理: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
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 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 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1) 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3、差异: (2)植物细胞全能性 〉动物细胞全能性 (3)
受精卵 > 生殖细胞 > 体细
探究:
1、表现全能性的条件有哪些?
未解决的问题:未能让杂种植物按照人 们的需要表现出亲代的优良。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过程
植物细胞A
去壁
植物细胞的融合
方法?
融 合 完 成 的 标 志
植物组织培养
原生质体A
原生质体B
去壁
人 工 诱 导
融合的 原生质 体AB
杂种 细胞 脱 再 AB 分
生 出 细 胞 壁
化
愈 伤 组 织
再 分 化
杂 种 植 株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包括植物细胞融合和植物
组织培养两个过程。 (3)从生殖类型上看,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没有有
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结合,应属于无性生殖,变
异类型应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比较
植物组织培养 所属 范畴 原理 无性繁殖 细胞全能性 ①脱分化 ②再分化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膜流动性 细胞全能性 ①去除细胞壁、获得有活力的 原生质②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③组织培养 克服不同种生物远源杂交 的障碍
离体、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及温度、 光照、pH等适宜外界条件。
2、生物体内的细胞为什么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 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选择 性的表达的结果。
3、为何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 完整个体的潜能?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本物种的全套遗 传物质,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
细 胞 工 程
细胞生物学和 应用的原理和方法 分子生物学 概念 研究的水平 细胞整体水平或 细胞器水平 研究的目的 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 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或获得细胞产品
植物细胞工程 分类 动物细胞工程
理论基础
细胞的 全能性
2.1植物细胞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
植 物 细 胞 工 程
马铃薯细胞 番茄细胞 1. 阻碍植物细胞亲和的结构是什么? 3. 用什么方法才能让细胞紧密接触并发 2. 去壁以后的结构叫什么? 怎么去除? 生融合? 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击. 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诱导 纤维素酶 和果胶酶 4.融合的过程是怎样的?其过程中用 流动性 到了膜的什么特性? 原生 质体 融 细胞膜融合 细胞质融合 细胞核融合 5.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单核、长出新的细胞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