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记叙文知识点思维导图

记叙文知识点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梳理知识点,让复杂的概念更加清晰易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记叙文的知识点思维导图。
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顾名思义,就是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体。
它通常包含故事性的元素,通过描述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表现来叙述一个故事。
二、记叙文的特点1. 故事性:记叙文通常以故事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描述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来展示故事情节。
2. 描述性:记叙文中会出现大量的描写,包括场景描写、人物描写等,以使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故事的情节。
3. 时间顺序:记叙文的情节通常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4. 主观性:记叙文常常包含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情感色彩,通过作者的叙述来引导读者对故事的理解。
三、记叙文的结构1. 开头:记叙文的开头通常引起读者的兴趣,可以使用引人入胜的描写或悬念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主题句:在记叙文的开头或正文中,会明确出现一个主题句,用来概括故事的中心思想。
3. 正文:正文是记叙文的核心部分,包含了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的表现等内容。
4. 结尾:结尾一般会总结故事的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通过反转或意外收场来给故事增添一些趣味性。
四、记叙文的技巧和要点1. 生动细节:通过描写场景、人物的细节,使记叙文更加具体和生动。
2. 对话表达: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3. 时间过渡:使用时间过渡词,如“随后”、“之后”等,来使故事的时间顺序更加清晰。
4. 语言表达: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使记叙文更加富有表现力。
五、如何写好记叙文?1. 充分准备:在写记叙文之前,可以先做好故事的构思和提纲,以确保故事情节的连贯和逻辑性。
2. 抓住重点: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抓住故事的重点和主题,以便更好地展现故事的核心思想。
3. 多读多写: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自己的记叙文水平,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记叙文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语文高三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高三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记叙文是语文高三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事件、人物、事物的叙述来表达情感、展示思想。
下面是对语文高三记叙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叙述方法1. 顺叙法: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由前到后进行叙述。
这种叙述方法使读者能够逐步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2. 倒叙法:按照事件发生的逆序,由后往前进行叙述。
这种叙述方法可以通过先给读者一些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再回溯事件的起因。
3. 插叙法:在叙述主线之外,插入一些短暂的叙述内容,使整个文章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4. 并叙法:同时叙述多个事件的发展情况,使读者可以同时掌握到不同的线索。
二、写作技巧1. 塑造生动细腻的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动作、言谈举止等方面,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2. 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通过夸大某些细节或者对比人物的不同特点,使叙述更加生动有趣。
3. 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想象力。
4. 合理运用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件的发展过程。
5. 运用描写的力量:通过对环境、场景、心理活动等的描写,使读者更好地融入到叙述中。
三、语言表达1. 使用生动具体的词语:用形象的词语来描述人物、事件、事物,使读者产生直观感受。
2. 注意语序的选择:灵活运用语序,合理布置句子的排列顺序,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紧密。
3. 增加修辞成分: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修辞效果和感染力。
4. 注意节奏和语调:通过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和掌握好句子的长短,使文章的节奏感和语调协调一致。
四、叙述段落的组织1. 开篇引出:通过引人入胜的开篇,引起读者的兴趣,提出文章的主题或者事件的背景。
2. 主体叙述: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情节发展的逻辑关系进行叙述,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细节的交代,使文章更加丰满和有血有肉。
3. 高潮和感悟:通过集中描写事件的高潮部分,凸显事件的紧张性和冲突性。
记叙文知识点整理

(1)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主要人物或点明时间、地点、背景 等。示例:《藤野先生》、《春》、《孔乙己》《那年冬 天》 (2)点明文章的中心或在一定程度下暗示文章的中心。如 《变色龙》、《白杨礼赞》《热爱生命》《我爱昙花》等 (3)有的标题以提问等方式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和思考。也有的文题求新求异或富有诗意等方式激发 读者阅读兴趣如:《背影》《山那边》《那年冬天好大雪 等。
内容上:详(泼墨如水)略(惜墨如金)
得当
8、记叙文中常用的修辞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 具体 拟人:生动形象,使物富有人的灵性, 夸张:能够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形象 特征,给人鲜明的印象。 排比: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语调协调,增 强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对偶:语言整齐,节奏鲜明。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 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 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这是《爱处无声》的结尾,你认为这 句话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含义? 议论。那盘碟是父亲对我的“温情与 爱”的见证,我深深地理解了他的爱。 谈感受
议论与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常 常集中在开头和结尾。一般起 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用以揭示 文章的主题,表明作者的观点 态度和思想感情。
6、记叙文的描写方法 第一类: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的性格品 质,生活景况等。 语言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的想 法,反映其性格品质。 动作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的想 法,反映其性格品质。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性 格品质 神态描写: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 映思想性
外貌 语言
地的事。
请用一句话概括《变色龙》的全文内容。 请概括《孔乙己》的全文内容。(40字内)
记叙散文的知识点总结

记叙散文的知识点总结
一、叙述的基本要素
1. 事件:记叙文的叙述围绕事件展开,事件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要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2. 环境:环境描写是记叙文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可以为事件增添氛围和情感色彩。
3. 人物:人物是记叙文中的主要承载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塑造,可以使事件更具代入感和感染力。
二、叙述的结构
1. 开头:开头要吸引读者眼球,可以写一些短小精悍的句子,引发读者的兴趣。
2. 发展:发展部分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要围绕事件展开,注重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3. 结尾:结尾要有回味性,可以通过总结、反思或点题的方式,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叙述的技巧
1. 描写:要注重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让读者对事件、环境和人物有清晰的认知。
2. 对比:通过对比的手法,可以使记叙文更加丰富多彩,增加文章的张力和吸引力。
3. 对话:适当加入人物的对话,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4. 笔法:要注重用词的精准和语言的生动,使记叙文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写作技巧
1. 真实性:即使是虚构的事件,也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能够让读者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 生动性: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
3. 连贯性:要注重叙述的连贯性和结构的完整性,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 多角度: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叙述事件,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给读者不同的感受。
记叙文的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记叙文的写作基础知识大全记叙文是一种描写故事或事实经过的文体,通过叙述人物、事件和场景来传达作者的观点或情感。
下面是记叙文的基础知识大全,包括定义、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定义:记叙文是一种以讲述的方式来叙述人物、事件或故事的文体。
它强调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和情节的推移,通过描写人物行动、语言和心理等细节来塑造形象,以达到情感或思想的表达。
二、特点:1. 叙述性:记叙文的主要任务是叙述,以基本的事实和事件为中心,并通过描写细节和引发读者的联想来使读者对故事或事件产生共鸣。
2. 连贯性:记叙文的叙述必须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展开,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并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3. 具体性:记叙文注重描写人物、事件和场景的具体细节,通过丰富的描述和生动的语言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意义。
4. 个性化:记叙文可以突出个人观点和情感,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进行叙述,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写作方法:1. 确定叙事目标:写作前应明确想要传达的信息或情感,确定好自己要写的故事或事件,以及叙述的重点和方向。
2. 角色设定:确定好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设定他们的性格、外貌和背景等细节,使角色更加鲜活和可信。
3. 时间和地点: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便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点变化来叙述故事,增加连贯性。
4. 情节安排: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故事发展的情节,合理安排事件的顺序和时间跨度,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5. 描写细节: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状态等细节来塑造形象,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和同情,进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意义。
6. 语言运用:运用形象、具体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场景和情感,使读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使叙述更加通顺和易懂。
四、写作技巧:1. 开门见山:在开头就交代清楚故事的主题或事件的重要背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记叙文知识点思维导图

记叙文知识点思维导图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它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记叙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非常重要。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张思维导图来梳理一下记叙文的相关知识点。
一、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记叙文是通过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记叙文所写的内容通常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情,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2、叙述性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或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讲述故事。
3、生动性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等的细致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4、主题明确每篇记叙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作者通过叙述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生活的感悟。
二、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通常包含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时间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如“清晨”“傍晚”“去年暑假”等。
2、地点事情发生的具体地点,如“学校操场”“家乡的小河边”“北京故宫”等。
3、人物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
4、事件的起因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故事的开端。
5、经过事件发展的具体过程,是记叙文的核心部分。
6、结果事件的最终结局,是故事的结束。
三、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其优点是条理清晰,易于读者理解。
2、倒叙先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件事或另一段情节。
插叙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补充说明主要事件。
四、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容易引起共鸣。
记叙文基本知识点

记叙文基本知识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写日记、讲故事、记录经历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记叙文的基本知识点。
一、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通常包含六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把它们清晰、完整地交代清楚,才能让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情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时间,就是事情发生的具体时刻或者时间段。
比如“昨天下午”“暑假里的一天”等等。
明确的时间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
地点,是事情发生的场所。
可能是“学校操场”“家里的客厅”“热闹的集市”等。
地点的描写能为故事增添真实感和氛围感。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
他们是故事的主角,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事件的起因,是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
比如“因为考试没考好,所以心情很低落”。
起因的交代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是事情发展的详细过程。
这是记叙文的重点部分,需要详细、生动地描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结果,是事情的最终结局。
它可以是圆满的,也可以是带有遗憾的,但无论如何,都要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交代。
二、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的写作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式,它能够使文章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比如从早上起床开始,按时间顺序讲述一天的经历。
倒叙,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方式能够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比如先写“我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拿着奖杯,心中满是激动”,然后再讲述为了获得这个奖项所付出的努力。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所包括的文体有:消息(新闻)、游记、传记、回忆录、日记、故事、童话、寓言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散文等。
一、记叙文:
1、记叙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小说三要素
A 完整的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B 生动的人物形象: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C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3)说明。
(4)议论。
(5)抒情。
3、记叙的顺序有:
(1)顺叙、(2)倒叙、(3)插叙(4)补叙。
4、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作用:增强语言的气势
(5)对偶:
作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
(6)反问和设问: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语气。
(7)反复:
作用:强调,加深读者印象。
(8)引用:
作用:增强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9)反语:
作用:表达讽刺意味。
(10)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11)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指出来)。
(1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13)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14)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15)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B、渲染气氛
C、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6、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1)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2)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7、记叙的线索有:
(1)物线:以某个人物为线索的叫人线;以某一事物为线索的叫物线;(2)景线:以某一事件为线索的叫事线;以某个景物为线索的叫景线;(3)情线:以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叫情线。
阅读一篇文章,怎样才能迅速地找出线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多次阅读全文,再次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最后要还应该注意文章中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
8、记叙文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1)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
(2)第三人称可以写得从容自由,无所顾忌。
二、散文:
1、散文分类:写人叙事散文和写景抒情散文两类。
写人叙事散文的特征是有人物,有事件;写景抒情散文的特征是描写自然景物。
2、散文的总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指文章的材料内容,所谓“神”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题主旨。
3、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手法、对比手法、衬映(也叫衬托)、以物喻人、借景抒情、设置悬念、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三、记叙文考试常用术语提供:
过渡(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起全篇、小结上文、总结全文、为下文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下文情节、上下句照应、与上文遥相呼应、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索、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强语言文采、突出文章主题、升华文章的主题、渲染气氛、烘托环境……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
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更多: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借景抒情: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
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5、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