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史-唐宋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 唐宋复习资料

李白: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道教:独立自身,及时行乐,对人生自由的向往。
游侠之气;儒学: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
他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贺知章称之为“谛仙人”。
最突出的特点: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的运用古题,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借用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运用古题却处处有我,呈现无人能拟的个性——李白体。
大胆的运用夸张和巧妙地比喻来突出主观感受。
李白的歌行体:更加注重抒情,以诗人的主观感受来展开篇章。
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一切固有的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人随性情之所至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绝句贵在含蓄,又贵在自然天成。
五绝;七绝:带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的特点,有乐府民歌的形象极为明显。
李白艺术体貌的概括:在文学史上,从六朝到隋唐,是审美观念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
虽然曹丕已经提出了“文以气为主”,钟嵘也提倡“自然英旨”,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六朝的艺术趣味仍是更多地偏向于典雅文饰。
到了盛唐诗歌,转而以主体意识的天才抒发和自然表现为目标,前人的哲学审美理想才真正地得到充分的体现。
而李白在这方面又正是一个集中的代表。
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以“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两句话概括李白诗歌总貌。
这一特点体现于李白诗的艺术形象、抒情方式和诗歌语言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他与众不同的鲜明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李白既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就形成了李白诗歌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型则着意于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优美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
总之,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照诗人个性,被改照和理想化的图景李白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擅长用超现实的的东西变现现实性的主题。
@李白不重视生活本身细节的描写,而抒发对生活的整体感受。
唐宋古文史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一、沈、宋:沈宋是中国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稍后于“四杰”、“四友”的两位著名诗人的并称,主要活动在武后、中宗时期。
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使律诗定型。
沈佺期《独不见》为成熟的七律;宋之问《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
二、初唐四杰:是指初唐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从诗体而言,王勃和杨炯以五律见长,卢照邻、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
“四杰”同属于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的寒士阶层。
创作特点:1、自觉变革文风: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2、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实现了诗歌由宫廷向市井、江山、塞漠的转变;3、风格上:以刚健骨气为审美追求,气势壮大,慷慨悲凉;4、形式上:对五律的定型起了重要的作用。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典型的代表。
三、边塞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主要结合雄伟、壮阔的边塞景色的描写,表现边塞将士驰骋沙场、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
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报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E.厌战怨征。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
风格奔放雄伟,豪迈悲壮,洋溢着积极浪漫的盛唐精神。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为代表,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杰出作品如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
四、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佛教思想盛行,一些士大夫多为逃避现实矛盾而归隐田园,或走“终南捷径”而寄情山水,故山水田园诗派由此产生、发展起来。
该诗派内容主要表现诗人对自然风光的陶醉和山水田园闲适的生活情趣。
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
风格静逸明秀。
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故又称“王孟诗派”。
五、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
以韩愈、孟郊为领袖的诗人群体,还有李贺、卢全、刘叉、马异等。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期末复习

“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出现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在题材、风格、形式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朔漠”,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开朗豪放、积极进取。
诗体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和创作特点:创作主张:一、复归风雅。
陈子昂在著名的《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这一倡导,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创作特点:诗歌创作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倡导风雅兴寄,具有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追求风骨以及对美学思想的提出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的一个曲名,为南朝陈后主制作,属宫体诗。
12-13.1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唐宋文学》学习纲要一、文学常识:1.唐代文学的发展的主要分界线。
2.唐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3.敦煌变文四类题材。
4.唐代的主要苦吟诗人。
5.古代诗歌“三元”创作高峰期6.现存敦煌变文四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7.韩孟诗派作品的风格特点。
8.陈子昂的诗论方面主要作品。
9.李白在诗歌体裁方面的最大贡献。
10.杜甫的“三吏”“三别”。
11.盛唐边塞诗人。
12.王维《裴右丞写真赞》里的“无我”境界。
13.在反映大历年间这一时期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
14.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
15.中唐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的诗人。
16.元稹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因由的作品。
17.白居易诗论作品。
18.白居易的《长恨歌》19.元稹的“新题乐府”。
20.元稹的代表作品21.韩柳的古文理论。
22.白居易反映民众生活和揭露权贵腐化的作品。
23.郊寒岛瘦。
24.杜牧的七绝佳作及家学渊源。
25.花间词人。
26.宋代士大夫所重视诗文功能。
27.宋代士人审美情趣的态度。
28.宋初在文艺理论上的复古主张。
29.晏殊的文学贡献。
30.张子野词的创新意义。
31.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
32.欧苏师承体系。
33.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影响及其最擅长的散文体裁。
34.王安石“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
35.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的针对性。
36.江西诗派名称的由来。
37.“梅妻鹤子”的林逋。
38.“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
39.“大晟词人”。
40.“诚斋体”的特点。
41.李清照的词论观点。
42.格律诗派的主要诗人。
43.南宋初期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的豪放词派主要词人。
44.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诗句的内涵。
45.在两宋词史上,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的作家。
46.宋词史上能够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的主要词人。
47.永嘉四灵诗歌的宗法与特点。
48.“江湖派”中成就较为突出的诗人。
中国文学史唐宋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学史唐宋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1、⽂章四友:杜审⾔,李峤,苏味道,崔融。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杨擅长五律,卢骆擅长七⾔歌⾏体。
3、吴中四⼠: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4、沈宋:指初唐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他们的诗在诗律和艺术⽅⾯有很⼤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完成“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作。
五律的定型是由⼆⼈最后完成的。
同时⼜与李杜等⼈成功的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于七⾔诗,完成了七⾔诗的定型,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唐代最早出现的⽐较成熟的古⽂---王勃《野望》6、初唐诗⼈的核⼼旗⼿,盛唐诗坛的奠基⼈和揭幕⼈—-陈⼦昂7、唐代第⼀本当代诗歌集—-殷璠《河岳英灵集》8、写意⼭⽔画的创始⼈---王维9、诗仙---李⽩,诗圣---杜甫,李杜---李⽩、杜甫,⼩李杜---李商隐、杜牧10、南宗诗史:后⼈对杜甫诗的评价11、⼤历⼗才⼦: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诗多写应景献酬,流连光景。
12、韩孟诗派:韩愈,孟郊的合称13、郊岛:孟郊,贾岛的并称,“郊寒岛瘦”14、百代游记之祖---柳宗元15、张王乐府:张籍,王建的合称。
两⼈长于乐府诗。
16、韦柳: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皆善于⼭⽔⽥园诗。
17、刘禹锡、柳宗元的不同: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雄,柳诗⾻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18、晚唐七律第⼀---李商隐19、唐传奇的开篇—-王度《古镜记》20、词---是合乐⽽歌的新体诗。
⼜名诗余,乐府,长短句。
21、⼩令---58字以下,中调---58~90字,长调(慢词)---91字以上。
上阕最后⼀句---歇拍(过⽚),下⽚第⼀句---换头22、易安体:李清照创作的词风。
23、词中之帝---李煜24、宋代初期词坛的领军⼈物---晏殊25、宋代以诗论诗的开⼭之作---欧阳修《六⼀诗话》26、总结江西诗派的创作---陈师道《后⼭诗话》27、诗话成就最⾼---严⽻《沧浪诗话》28、词学理论的代表作---张炎《词源》29、开词创作的先河的作品---李清照《词论》30、北宋词史的三座历程碑---柳永,苏轼,周邦彦31、北宋婉约词派的集⼤成者---周邦彦32、周姜:周邦彦、姜夔的并称。
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唐宋文学)

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一、填空题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
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他作诗众体兼备,运用最多成就最高的诗体是七律。
3.王安石晚年诗歌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诗风趋于含蓄深沉,被人誉为“王荆公体”。
4.北宋中后期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作家是秦观。
5.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题又作《渭城曲》、又名《阳关三叠》。
6.李贺《雁门太守行》表现大兵压境:“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7.宋代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柔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8.“唐宋八大家”指的是苏轼、苏辙、苏洵、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9.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理论主张的核心是“文以明道”说。
10.苏轼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李清照则提出了“别是一家”主张。
11.五代词有两个创作中心,一为西蜀,一为南唐。
12.“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
13.唐诗人中有小“李杜”之称的“李”是李商隐。
14.现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15.元好问是金代诗歌成就最高的作家。
16.杜甫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见于《_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
17.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卒章显其志”,如《轻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18.晚唐著名的小品文作者有皮日休、陆龟蒙和罗隐。
19.欧阳修对诗风进行了改革,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20.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孟郊。
21.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周邦彦。
22.唐诗人中有“诗鬼”之称的是李贺。
23.宋初诗坛三派指的是__元白体___、“晚唐体”、“西昆体”。
24.《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的作者是_欧阳修___。
25.“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易安”指的是 __李清照_。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
品和文学家。
以下是关于唐宋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
1.唐宋诗歌: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
唐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广
阔的社会视野、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
-诗的题材多样,有田园诗、山水诗、咏史诗、抒情诗等。
其中,咏
史诗是唐代特有的创作形式,以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题,代表作有杜
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唐代还出现了律诗,它是一种严格的诗体,有特定的格律和押韵规则。
代表作包括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杜审言的《访
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宋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背诵篇目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5.王维《渭川田家》《山居秋暝》6.李颀《古从军行》7.高适《燕歌行》8.岑参《走马川行》《白雪歌》9.李白《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宣州》10.杜甫《春望》《月夜》《登高》《登岳阳楼》11.韩愈《山石》《听颖师弹琴》12.白居易《轻肥》《琵琶行》13.李贺《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秋来》14.李商隐《锦瑟》《马嵬》《无题》5篇唐宋文学唐诗的体制(形式特点)1、诗体的划分唐代的诗人从当时的角度来看,把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把唐以来的诗叫“近体诗”。
古典诗歌:通常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1)“古体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另有三言、六言、九言和杂言。
(2)“近体诗”包括绝句(五、六、七言)、律诗(五、六、七言)、排律(五、七言)。
(3)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
2、律诗的特点(1)整:形式整齐(2)俪:必须对仗(3)叶:声调和谐(4)韵:押韵唐诗的分期准备阶段(最初100年)——南北文风融合代表诗人:“初唐四杰”、沈宋全面繁荣(开元、永泰50年)——“盛唐气象”代表诗人:王孟,高参,李杜中兴再起(贞元、元和70年)——革新风气代表诗人:韩孟险怪、元白通俗、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中兴成梦(长庆以后70年)——“晚唐情殇”代表诗人:小李杜、温李第一章初唐诗人一、宫体诗(一)上官仪----上官体“上官体”:1.《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擅长写五言诗,多是应制、应诏、赠答之作,内容空洞,感情淡泊,但词采华美,对仗严整。
3.上官仪把六朝以来诗歌创作对仗的方法,归纳为“六对”、“八对”之说。
4.“上官体”对推动唐诗走向成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二)文章四友(五律):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三)沈宋体(五律定型)沈宋是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唐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
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2、山水田园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尔反映农家现实生活。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3、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世又称高岑诗派。
4、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提倡。
5、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
李绅对新乐府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
6、古文运动:广义上是一场以复兴儒学为号召的政治革新运动,狭义上是指中唐贞观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的一场以倡导古文,谋求政治核心的文学革新运动,争取文体挣脱骈文的桎梏,旨在谋求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实行变革的散文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7、唐传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章好奇有意为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传奇”一词始于元缜的《莺莺传》。
8、花间词派:西蜀词派,以韦庄为首。
最推崇晚唐诗人温庭筠。
花间词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500 首,花间词大多反映的是“花间尊前”的娱宾遣兴之作,在内容上转向闺阁情怀及内心世界,风格上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形成了缛彩轻艳的花间词风。
9、西昆体:是以《西昆西州唱集》而得名,宋初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其写诗的目的是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揖其芳润,发于希慕。
更迭唱和,互相切靡。
西昆集中的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效仿李商隐诗的诗风,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同时由于专门模仿而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10、江西诗派:出现在南宋后期,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这些作家在创作上都遵循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主张,用典,借鉴前代文学经典。
风格上瘦硬生新,后到杨万里时才提出“活法”,不能拘泥于后人。
后期受靖康事变的影响,诗风发生深刻变化,诗人开始出现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时之思。
形成“一祖三宗”的门派流程,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11、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弃疾,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1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将当时一大批诗人陆续以《江湖集》的名义刊行,其中的创作主体也大都是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的下层人士,江湖诗派由此得名。
此派是一个没有组织比较自由松散的作家群体,只是具有大致相同的创作倾向,他们诗法广泛,风格多样,格局稍微开阔,题材来源比较丰富,代表作家有戴复古、方岳、刘克庄等。
13、永嘉四灵:指南宋后期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因个人的字里都有一个灵字而成为永嘉四灵。
他们彼此兴趣相投,诗风相近,又称四灵诗派。
贬斥江西诗派而取法晚唐,尤崇尚贾岛姚合。
内容较单薄,只有少数写民生疾苦或时事。
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艺术上精炼细琢。
极少用典,多用白描,诗风偏于野逸清瘦。
但其取材太狭,格局太小。
终不免破碎尖酸之痛。
14、话本:宋代出现的通俗白话小说。
说书艺人演出的底本。
说书艺人只能以当时流行的口语演说,故话本又为白话小说,这种话本小说的生动性、通俗性远远超过传统的传奇小说,话本在唐代就已出现,但到宋元时期才渐趋成熟。
代表作品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15、诸宫调:是以人边说边唱,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讲唱文学。
因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唱而得名。
大约起于北宋时期孔三传首创诸宫调形式,并且产生了广泛影响。
代表作《刘知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等。
大题一、试述陈子昂诗的诗歌革新理论的要点陈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主张,一、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二、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三、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的结合,创造健康瑰丽的文学,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出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二、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相同:1、都有强烈的功业观念,具有高度的自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
2、都非常熟悉边塞风光与边塞战争的内容。
3、都擅长七言歌行体。
不同:1、高适善于揭示边塞战争的内容,岑参善于描写边塞奇异的风光,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
2、高适诗风倾向于悲壮,岑参诗风以奇峭取胜。
3、艺术手法上,高适擅长以对比,岑参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
4、高适将自己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揉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色彩,讲究感觉形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
三、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比较复杂,但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是积极入世,他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也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和危机爆发后的悲剧,主要内容: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如《将进酒》《行路难》,2,反权贵,反传统的傲岸精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3,描写并赞美祖国山川,大略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另一类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形天真的情怀。
四、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书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2、气势充沛,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似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
3、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畅而变化万端,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向,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秀美意向,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
4、语言风格清新俊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是个词语的基本色调。
5、少用律诗,多是乐府体为主的古式,七言歌行。
●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一,自然明快1,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含丰富。
如《独坐敬亭山》2,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反映出来,自然明快如《赠汪伦》二,清新俊逸1,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在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2,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浑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如《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五、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成就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杜甫艺术风格总体来说,沉郁顿挫,平淡简节,绮丽准确。
1,杜甫的诗歌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种风格,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题格调。
2,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在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常常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杜甫的叙事诗还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手段,来细致的表现现实生活。
3,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十分注重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多样化的特征。
4,杜甫诗歌的诸体兼备,而且个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题材的建设和发展,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直接启示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
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长篇巨制。
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的相当纯熟。
●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沉郁顿挫是杜甫早期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周庄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历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可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题风格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来生气勃勃的是人变的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起抑郁心头的悲慨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四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至,以诗人身世飘零还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一乐章从不同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试述杜甫是个写实手法的特点: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现实社会,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