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质评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详细描述
在临床检验中,总精密度可以评估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精密度,包括操作人员、仪 器设备、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总精密度越高,说明整个实验过程的 一致性和稳定性越好。
04
准确性评价标准
Chapter
偏差评价
定义
偏差评价是对实验室测定值与目标值 或参考值之间的差异进行评价,以评 估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hapter
精密度评价
01
02
03
重复性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份 标本进行多次检测,观察 检测结果的重复性。
批间差
对不同批次间的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观察各批次间 的差异。
稳定性
检测标本在长时间放置后 ,观察检测结果是否保持 稳定。
准确性评价
偏差
将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加入 到未知标本中,与真实值 进行比较,观察检测结果 的偏差。
可比性评价
方法比对
采用不同方法对同一份标本进行 检测,观察检测结果是否一致。
实验室间比对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计划,与其他 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评 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03
精密度评价标准
Chapter
重复性精密度
总结词
重复性精密度是指相同批号试剂在不同时间段多次测定的精 密度。
详细描述
在临床检验中,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对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 要影响。因此,对相同批号试剂进行多次测量可以评估其精 密度。重复性精密度越高,说明试剂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越好 。
提高检测质量:标准化的实验室操作和质控措施可以减少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当前标准的优缺点分析
• 保障患者安全:通过室间质评可以发现并纠 正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

室间质评

室间质评
管理;
29
二、仪器
★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比对,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保持 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0
三、材料
★ 使用合格的试剂和各种必要的消耗品;使用高质量的质 控物;
31
四、方法
★ 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卫生部规定的项目目录和临床检验 方法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 规范地开展室内质控; ★ 参加室间质评并不断进行改进;
8
可接受性能准则
分析物或试验 细胞识别 白细胞分类
红细胞计数 血细胞容积 血红蛋白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纤维蛋白原 半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可接受范围 在分类上 90%或更大的一致 靶值±在不同类型白细胞百 分数上的 3s 靶值±6% 靶值±6% 靶值±7% 靶值±15% 靶值±25% 靶值±25% 靶值±15% 靶值±15%
目的是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观察各实验室结 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各实验 室结果渐趋一致。
2
(二)室间质评应具备的条件
① 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的质控技术队伍 ② 室间质评要有室内质控的基础 ③ 要有良好质控血清作为调查样本 ④ 样本定值方法可靠,有参考实验室作后盾 ⑤ 统一测定方法及校准品
6
表1 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对临床化学的分析质量要求
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清蛋白 总蛋白 碱性磷酸酶 淀粉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胆红素 总钙 氯 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可接受范围 靶值±20% 靶值±10% 靶值±10% 靶值±30% 靶值±30% 靶值±20%
靶值±6.84mmol/L或±20%(取大者)
V其=中,XXT为T各实验1室00某V项I 目= C的VC测V定值1,00T为
靶值,V为变异百分数,VI为变异指数,CCV 为已选定的变异系数。

室间质评标准

室间质评标准

室间质评标准
室间质评标准是一个用于评估室内空气质量的标准。

该标准是根据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要求制定的,主要用于确定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是否达到健康和安全标准。

首先,室间质评标准包括了对室内空气质量中各种污染物的限制要求。

这些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M2.5颗粒物、氨气、氧化亚氮、二氧化碳等。

标准规定了每个污染物的最大容许浓度或浓度范围,从而确保人们在室内呼吸到相对清洁和无害的空气。

其次,室间质评标准要求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抽样检测,并进行分析。

这些检测通常由专业的环境监测机构或技术人员来执行,他们使用精密的仪器和方法来测量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

通过与标准中规定的限制值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室内空气质量是否达到了标准要求。

另外,室间质评标准对于空气处理设备的使用也提供了指导。

标准规定了室内通风系统的要求,包括新风量、通风换气次数等。

此外,标准还对空气净化器的性能和使用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其有效净化室内空气。

最后,室间质评标准还强调了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的公开透明。

相关监测数据应及时向公众公开,以保证大家对室内环境质量的了解和关注。

同时,标准也提倡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于室内污染物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促进室内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总结而言,室间质评标准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文件,它为评估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了依据。

通过遵循标准的要求,我们能确保室内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工作空间。

室间质评的常用统计方法

室间质评的常用统计方法

室间质评的常用统计方法室间质评是用于评价室内环境质量的方法,通过对室内空气、水质、噪音、照明和热舒适度等方面的检测和分析,来评估室内环境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在进行室间质评时,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描述性统计是室间质评中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它主要用于对室内环境质量参数的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和描述。

描述性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中心趋势测量:中心趋势是对一组数据中心位置的度量。

常用的中心趋势测量方法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

利用这些统计量可以描述室内环境的平均水平或最常出现的数值。

2.离散程度测量:离散程度是对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度量。

常用的离散程度测量方法有方差、标准差和极差等。

利用这些统计量可以描述室内环境数据的波动性和离散程度。

3.分布形态测量:分布形态是对一组数据分布形态的度量。

常用的分布形态测量方法有偏度和峰度等。

偏度主要描述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峰度主要描述数据分布的峰态程度。

而对于室间质评中的假设检验,它主要用于判断两个或多个数据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原假设通常是默认的假设,认为两组数据之间不存在差异;备择假设则是希望验证的假设,认为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

2.选择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是在假设检验中一个事先确定的数值,用于衡量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常用的显著性水平有0.05和0.01等。

3.计算检验统计量:检验统计量是用于衡量观察结果与原假设之间的差异程度的统计量。

具体计算方法根据所使用的检验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对于两个样本的均值比较,可以使用t检验。

4.判断拒绝域和接受域:拒绝域是检验统计量取值落在其中时,拒绝原假设;接受域则是检验统计量取值落在其中时,接受原假设。

根据所选的显著性水平和检验统计量的分布特性,可以确定拒绝域的范围。

5.进行假设检验:根据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的取值,判断其是否落在拒绝域内,若是则拒绝原假设,认为两个数据集之间存在差异;若否则接受原假设。

室间质评流程PPT课件

室间质评流程PPT课件

02
室间质评的流程
申请与报名
01
02
03
04
申请条件确认
明确申请室间质评的条件,如 实验室资质、设备配置等。
填写申请表格
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申请表格 ,包括实验室基本信息、检测
项目等。
提交申请表格
通过指定渠道提交申请表格, 如邮寄、电子邮件等。
审核与回复
对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核,对符 合条件的实验室发放质评通知
案例二
某实验室采用先进的室间质评方法,确保了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赢得了 业界的高度认可。
经评的 重要性,导致检验质量不 稳定,影响了患者的诊疗 效果。
教训二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导致室间质评工作难以顺 利开展,无法充分发挥其 作用。
教训三
对室间质评数据的分析不 足,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存在的问题,留下了质量 隐患。
04
室间质评的未来发展与 展望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差,实现快速、准确的质评结果。
生物信息学与大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质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质评结果提供更准确、 全面的解读。
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
探索新的检测方法,满足不断发展的质评需求,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
国际化标准的接轨与合作
1 2
国际间质评标准的统一与接轨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质评标准的一致 性和互认。
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
共同开展质评项目,共享数据和经验,提高全球 质评水平。
3
国际培训与认证
建立国际化的培训和认证体系,提高质评人员的 专业能力和水平。
持续质量改进与创新
01

医学实验室室间质评管理制度

医学实验室室间质评管理制度

医学实验室室间质评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加大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的处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专业组组长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组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

二、检验科参加卫生部及***临床检验中心质评项目有:血细胞8项、凝血4项、尿化学10项、常规化学24项、干化学16项、内分泌7项、肿瘤10项、D2聚体1项、血气5项、特殊蛋白8项、HbAlc1项、形态学3项、临床免疫8项、自身抗体8项和微生物鉴定及药敏。

三、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标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科主任审核,报送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四、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检测人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及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年终由组长编写室间质评总结,交科主任签字确认后存档。

五、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标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质评报告总结及整改等过程。

室间质评总平均成绩

室间质评总平均成绩

室间质评总平均成绩
(实用版)
目录
1.室间质评的含义
2.室间质评总平均成绩的计算方法
3.室间质评总平均成绩的含义与作用
4.如何提高室间质评总平均成绩
正文
室间质评,即实验室间质量评价,是一种对实验室检测质量进行考核和监督的方法。

在实验室间质评中,各实验室会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提交给组织质评的机构,由机构对各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进行评价。

室间质评总平均成绩,就是对各实验室室间质评成绩的平均值。

室间质评总平均成绩的计算方法是将各实验室的室间质评成绩相加,然后除以实验室的数量。

这个成绩可以反映出各实验室的检测质量的平均水平,也可以作为衡量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

室间质评总平均成绩的含义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反映出各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帮助实验室了解自己在同行业中的位置。

其次,它可以作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依据,帮助实验室改进质量管理措施,提高检测质量。

最后,它可以作为评价实验室能力的重要依据,对实验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提高室间质评总平均成绩,是各实验室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实验室应该提高自身的检测能力,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其次,实验室应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1页共1页。

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
CLIA88 ISO/IEC指南25 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标准
1986,1987年在各省成立了省临床检验中心,进行地、 市、县培训工作,生化质控广泛普及,项目增多。
1988,1989年以后,相继开展临床血液、临床微生物、 临床免疫的质控
1998年开始,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进一步向检验界推出:
各参评单位
回报评价结果 网上 邮局
2.EQA参评者工作流程
整改
评价报告表 接收 查阅
分析评价结果 找失控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 主任签字
检测反馈结果 邮寄 网上
接收质评品 检查有无破损 阅读要求 测定日期
进行检测 规定日期 更改日期
(二) EQA样本的检测
8、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外部监督
三、我国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程序和运作 (一)EQA工作流程 1、EQA组织者工作流程
邀请书的发放 要求 项目 价格 回执
质评计划 组织 设计
质控品 选择 准备 包装 发放
测定结果 接受 录入 核对
EQA评价成绩 靶值 评分 总结
2006年室间质量评价计划 1、常规化学(Routine Chemistry) 2、干化学分析(Dry Chemistry) 3、脂类(Lipids and Lipoproteins) 4、心肌标志物(Cardiac Markers) 5、治疗药物检测(Therapertic Drug Monitoring) 6、血气和酸碱分析(Blood Gases and Electrolytes) 7、内分泌(Endocrinology) 8、特殊蛋白(Specific Proteins) 9、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10、血细胞计数(Clinical Hematology) 11、凝血试验(Coagulation) 12、尿液化学分析(Urinalysis) 13、显微镜形态学(Microscopy Examination) 14、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15、临床免疫(传染类) (Clinical Immunoassa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16、PCR(病毒学)(PCR-Virolog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T方案是通过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判断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的活动。
美 国 国 会 1988 年 临 床 实 验 室 修 正 案 (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CLLA′88)强制性地 将PT作为实验室认可的主要内容之一。
5
实 验 室 间 比 对 检 验 (Interlaboratory Test Comparisons) 由二个或几个不同实验室按照预定的条件, 对相同或类似的项目或材料的检验进行组织、 执行与评价。
32
五、环境
★ 规范的实验室布局与合格的环境条件;
33
8
可接受性能准则
分析物或试验 细胞识别 白细胞分类
红细胞计数 血细胞容积 血红蛋白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纤维蛋白原 半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可接受范围 在分类上 90%或更大的一致 靶值±在不同类型白细胞百 分数上的 3s 靶值±6% 靶值±6% 靶值±7% 靶值±15% 靶值±25% 靶值±25% 靶值±15% 靶值±15%
7.7
BUN UA Cr TP Alb TBI
5.7 7.7 8.9 3.9 7.5 9.6
17
(二)我国的标准为:
VIS≤80为优良;
80< VIS≤150为及格。
VIS>200,表明结果中有临床上不允许的 误差。
VIS=400的测定结果会造成临床的严重失 误,是绝对不许可的。
18
判 断 标 准
(一)在计算时,VIS只计整数位,不带正 负符号。当VI ≤ 400时,VIS = VI; 当VI > 400 时,VIS = 400。
WHO的标准为: VIS<50为优秀; VIS<100为良好; VIS<150为及格。
19
VIS方案的评价
VIS方案过去运用的相当广泛,但随着科学 的发展,已暴露出自身的不足,CCV值的确定是 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需要随着仪器的更新 随时进行调整,从而使VIS的计算值无法真正代 表当前的实际水平。
V其=中,XXT为T各实验1室00某V项I 目= C的VC测V定值1,00T为
靶值,V为变异百分数,VI为变异指数,CCV 为已选定的变异系数。
16
表4-5 WHO推荐的CCV值
测定项目 CCV(%) 测定项目 CCV (%)
K+
2.9
Na+
1.6
Cl-
2.2
Ca2+
4.0
P3+
7.8
Glu
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 一标本,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 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 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 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1
(一)室间质评的目的
①鉴定实验室的工作缺陷(操作程序、制度) ②建立方法的可接受限 ③鉴定方法的可信性 ④为实验室执照评定或认可提供客观依据 ⑤评价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能力 ⑥评价实验室结果的可比性
目的是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观察各实验室结 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各实验 室结果渐趋一致。
2
(二)室间质评应具备的条件
① 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的质控技术队伍 ② 室间质评要有室内质控的基础 ③ 要有良好质控血清作为调查样本 ④ 样本定值方法可靠,有参考实验室作后盾 ⑤ 统一测定方法及校准品
管理;
29
二、仪器
★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比对,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保持 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0
三、材料
★ 使用合格的试剂和各种必要的消耗品;使用高质量的质 控物;
31
四、方法
★ 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卫生部规定的项目目录和临床检验 方法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 规范地开展室内质控; ★ 参加室间质评并不断进行改进;
9
(一)方法
国际CLIA′88的PT方案规定,临床生物 化学项目每年至少进行3次PT调查,每次调 查至少包括5个不同的质控样本,在一年内 ,对于任一项至少可得15个测定结果。通过 各实验室间持续的比较,作出结果判断。
10
(二 )统计
靶值确定 加权均值 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 几何平均数
11
(三)计算
25
五、室内质控意识薄弱、基本知识掌握不够
质控品的选择 质控频度的把握 质控方法的掌握 靶值的确定 控制线的设置把握不准 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26
实验室改进方案的探讨
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五大因素
人员
环境
机器
方法
材料
27
一、 与人员有关的 ★ 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1)岗位责任制: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质控员的职责、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等; (2)项目操作和仪器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检验结果的审核制度、危机值报告
3
(三)室间质评的方法
1.方法
组织若干实验室,共同在规定时间内测定同 一批样品、收集测定结果,作统计分析并按规定 评分。
4
能力比对分析
能力比对分析(proficiency testing,PT)是室间质量 评价技术方案之一,现已成为全球性室间质量保证系统的主 要内容,以保护病人的利益和公众的福利。
靶值±0.25mmol/L 靶值±5% 靶值±10% 靶值±30%
7
肌酸激酶 肌酐 葡萄糖 甘油三酯 尿素 尿酸 铁 乳酸脱氢酶 镁 钾 钠 血气PCO2 血气PO2 血气pH
靶值±30%
靶值0.265μmol/L或±15%(取大者)
靶值0.33mmol/L或±10%(取大者)
靶值25% 靶值±0.71或±9%(取大者) 靶值±17% 靶值±20% 靶值±20% 靶值±25% 靶值±0.5mmol/L 靶值±4mmol/L 靶值±5mmHg或8%(取大者) 靶值±3S 靶值±0.04
6
表1 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对临床化学的分析质量要求
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清蛋白 总蛋白 碱性磷酸酶 淀粉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胆红素 总钙 氯 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可接受范围 靶值±20% 靶值±10% 靶值±10% 靶值±30% 靶值±30% 靶值±20%
靶值±6.84mmol/L或±20%(取大者)
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3)质量管理记录:标本接收、标本储存、标本处理、仪器和试剂及耗材使用情况、校
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检验结果、报告发放等内容。质量管理记录保存期限至 少为2年。
28
一、 与人员有关的
★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对技术人员培训; ★ 加强与临床的交流和沟通,加强检验前和检验后的质量
针对某一项目的得分(Score):
S1 =
该项目的可接受结果数 该项目的总测定次数 100%
对调查的全部项目的得分:
S2 =
全部项目可接受结果总数 全部项目总的测定次数 100%
12
(四)判断
国际CLIA′88技术细则规定,S1、S2均应大 于80,否则判为不满意。
且如果S1或S2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不满意, 即为失败,对于某一个接受结果,不再进行优 劣分级。
14
2.意义
通过能力比对分析可获得本实验室与使用同一 方法的其他实验室结果的差异,以及与做同一试 验但使用不同方法的实验室结果比较的情况。
能力比对分析还可评价实验室的分析能力,监 控实验室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可作为实验室质 量保证的外部监督工具。
15
பைடு நூலகம்
变异指数得分法
1985年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会议上通 过的提案,建议变异指数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消耗品、 操作程序、维护保养程序等的组合,若是 人工操作,还必须包括操作人员。
22
三、质控物和校准物的概念不清
1、什么是质控物?什么是校准物?质控物、校准 物一般多长时间检测一次?
2、质控物和校准物的根据区别在哪里? 3、校准物的来源?怎样做校准?
23
校准物和质控物的区别:
【1】 校准物是用于校准分析仪的检测结果, 质控物是控制误差之用的;
【2】 校准物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明显高于质控物;
24
四、质评操作过程不规范
【1】 收到样品后保存不当; 【2】 测定日期把握不准; 【3】 质评样本处理不当; 【4】 检测仪器未经校准并有效维护; 【5】 上报的检测结果计算或抄写错误;
13
目的意义
1.目的
PT是对实验室常规工作进行评价的活动,目的 是为了全面提高检验的质量。
所以对PT调查的标本应完全按照病人标本一样 对待,与病人标本同时进行分析,切忌互相核对结 果,这样才能反映实验室真正的日常工作水平。
各实验室应该与PT组织者密切合作,解决实验 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检验质量。
20
存在问题的讨论和分析
一、参加质评项目不全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和省卫生厅《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规定》, 凡室间质评组织已经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实验室又 在临床上开展的,都要参加室间质评,尚没有开展室 间质评的项目,实验室应当有"替代性评价程序".
21
二、不能保证检测系统完整性和有效性 检测系统包括了完成一个检验项目所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