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唐诗三百首_研究
唐诗三百首的文学意义和风格特点

唐诗三百首的文学意义和风格特点唐诗三百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之一,自唐朝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它集中了唐代各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唐代诗歌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本文将从唐诗三百首的文学意义和风格特点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唐诗三百首的文学意义1. 代表唐代诗歌的全盛时期唐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唐代的诗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史称“唐诗盛世”。
唐诗三百首所选的作品,不仅代表了唐代诗歌的风貌和特色,更是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最高典范。
2. 反映了唐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唐诗三百首所选的作品,在反映唐代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其中有一些作品以历史事件为素材,描绘了当时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到了他对唐玄宗的称赞与催促,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期望。
3. 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味唐诗三百首中的每一首诗歌都体现了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思想内涵。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二、唐诗三百首的风格特点1. 价值观积极向上、情感真挚唐诗三百首的诗歌普遍积极向上,尊重人民、弘扬人道主义,对生命和自然有深刻的感悟。
不少诗歌描写了爱情、家庭、友情等情感,情感真挚深刻,对人类情感生活有启示意义。
也有许多描写爱国、弘扬人类正能量的诗歌,如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等,鼓舞人心。
2. 成就了唐代诗歌的形式美和艺术美唐诗三百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经典之一,其中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唐代诗歌不仅在诗歌的创作技巧上有很高的成就,形式上还有词典、乐府、律诗、七律等多种形式,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语言自然自由、描写生动逼真唐诗三百首的诗歌语言自然自由,符合汉语言的规律,音韵优美、字句精练。
在描写自然、人物、事物时,能够将生动的画面表现得逼真,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唐诗三百首主题研究

唐诗三百首主题研究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唐诗三百首涵盖了唐代众多著名诗人的作品,不仅题材广泛,而且意境深远,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对唐诗三百首的主题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千年经典之作。
唐诗三百首的主题多种多样,包括自然景色、感情抒发、宴会诗歌、仕途生活、历史事件等等。
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主题,下面我们将逐个进行探讨。
首先,自然景色是唐诗三百首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古代诗人以诗歌来描绘自然,表达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述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杜甫的《登高》表达了对秋天山水的赞美。
这些诗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颂扬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其次,唐诗三百首中的许多诗歌以感情抒发为主题。
古代诗人们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类诗歌富有情感和感染力,使人们更易于产生共鸣。
其次,宴会诗歌也是唐诗三百首中的一大主题。
古代诗人常常以宴会为背景,吟咏盛宴之乐,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描绘了宴会上欢乐的气氛和场景,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宴会为情节,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这类诗歌通常充满生动的描写和欢快的节奏,给人们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此外,唐诗三百首中也有不少描写仕途生活的诗歌。
这些诗歌通常通过对政治和仕途的批判来抒发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高耸的楼阁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官场腐败的不满和希望。
这类诗歌通过对仕途的描写和思考,揭示了权力斗争背后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
最后,唐诗三百首中也有一些描写历史事件的诗歌。
这些诗歌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讲述了唐朝时期安史之乱的故事,杜牧的《秋夕》反映了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副文本研究

《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副文本研究《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是当世最负盛名的英译诗集,也是中国唐代文学最重要的英译副本。
在以英语表达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实践中,许渊冲的英译本被誉为宝贵的财富,能够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本文将着眼于《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的语言特点,从语义、句法、语篇研究等方面分析其独特的英译美学,并探讨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接下来,本文将着眼于《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语言特点;二是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一、语言特点1.义特点许渊冲的英译本也被称为“译诗”,由于它的高度对准,使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唐诗的原有意义。
他认为译诗应该把汉语的唐诗表现出来,而不是增添或减少它的意义。
译诗的目的是让英译本和汉语原文保持接近的语义表达,这是他的翻译原则。
因此,其英译本中的语义表达能够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汉语唐诗的深层含义。
2.句法特点许渊冲在译诗中考虑到了汉诗在句法上的特点。
例如,在汉诗中,句子常常会以“定语+主语+动词+宾语+表语”的方式出现,而英语句法则可能是“主语+动词+宾语+定语”的形式出现。
因此,许渊冲在他的英译本中会遵循汉诗的句法,同时也会在英语句法中寻找最适合的表达方式,以此达到其英译本与汉诗句子之间最大限度的匹配和衔接。
3.语篇特点许渊冲的英译本不仅仅限于单句和单词的翻译,更注重于整体上的翻译,其译诗要求译者以多种表达方式把汉语诗句表达出来,以符合古典诗歌的特点,让英语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歌的内涵,这是许渊冲的英译本的一大特点。
二、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许渊冲的英译本不仅受到中国读者的认可,也被国际读者赞扬。
他的英译本,尤其是《唐诗三百首》,为英语读者更加了解唐诗,传播了唐诗精神,使英语读者和世界其他文化能够相互了解,提高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水平。
许渊冲以其出色的英译本,为国际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国际传播做出了贡献。
许渊冲的英译本给我们以及世界其他文化以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中国古典文学,开启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之旅。
唐诗三百首研究_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唐诗三百首研究_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杜牧诗句“落花犹似坠楼人”说的是哪位美人?参考答案:绿珠2.李商隐诗句“锦帆应是到天涯”讽刺的是哪位皇帝?参考答案:隋炀帝3.李商隐《锦瑟》一共化用了3个典故参考答案:错误4.杜牧曾经在杭州生活了长达十年之久参考答案:错误5.李商隐的诗句“宣室求贤访逐臣”中的“逐臣”说的是贾谊参考答案:正确6.“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这是王维的诗句,诗中的“山”指的是()参考答案:终南山7. 1.下列哪篇诗歌没有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参考答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8.李白在自己的诗中经常把自己比作什么?参考答案:大鹏9.杜牧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商女”说的是歌女参考答案:正确10.《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哪里写的?参考答案:江州11.下列哪部作品是受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而创作的参考答案:《长生殿》12.成语闭月羞花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美貌,其中,羞花用来形容的是哪位美女参考答案:杨贵妃13.梨园是唐代的皇帝唐太宗所建参考答案:错误14.小蛮腰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笔下参考答案:错误15.杨贵妃是经过正常选妃的程序成为贵妃的参考答案:错误16.一般认为,《长恨歌》中蕴含有作者白居易的个人感慨参考答案:正确1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说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参考答案:寒食18.我们今天常用“难于上青天”来形容做事艰难,这句诗在李白的《蜀道难》中出现了几次?()参考答案:3次19.现代诗人徐志摩曾根据李白捉月的传说创作了长诗《李白之死》参考答案:错误20.主人下马客在船用的是互文的修辞参考答案:正确21.王维是个罕见的艺术全才。
参考答案:正确22.《唐诗三百首》之前影响最大的诗歌选本是《千家诗》参考答案:正确23.《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明代的蘅塘退士。
参考答案:错误24.“射杀山中白额虎”,这是王维的诗句,请问这句诗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参考答案:李广25.创作《凝碧池》诗改变命运的唐代诗人是谁?()参考答案:王维26.“终岁不闻丝竹声”这的“丝竹”指的是音乐参考答案:正确27.“金屋妆成娇侍夜”和汉高祖有关参考答案:错误28.元代剧作家马致远写有戏剧《青衫泪》,这是根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参考答案:正确29.“岱宗夫如何”的“岱宗”指的是哪座山?参考答案:泰山30.七绝圣手说的是唐代哪位诗人?参考答案:王昌龄31.杜甫诗句“卧龙跃马终黄土”中的“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参考答案:诸葛亮32.李白曾经去过金陵参考答案:正确33.诗句“吾爱孟夫子”中的“孟夫子”指的是孟郊参考答案:错误34.成语炙手可热出自杜甫笔下参考答案:正确35.诗句“家书抵万金”中的“书”说的是书籍参考答案:错误36.元和中兴说的是唐玄宗参考答案:错误37.杜甫诗句“卧龙跃马终黄土”中的“卧龙”指的诸葛亮参考答案:正确38.七绝圣手说的是王维参考答案:错误39.“江州司马青衫湿”说的是白居易参考答案:正确40.“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说的是哪位诗人?()参考答案:李白41.下列哪位诗人的诗歌没有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参考答案:李贺4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笔下,诗中写的古代哪位美女()参考答案:王昭君43.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其中的“城”指的是()参考答案:长安44.旗亭画壁的故事都不包括唐代哪位诗人?参考答案:李白45.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的是()参考答案:泰山46.铜雀台与曹操有关参考答案:正确47.杜牧诗句“乐游原上望昭陵”中的“昭陵”是唐玄宗的陵墓参考答案:错误48.成语“豆蔻年华”出自李商隐笔下参考答案:错误49.黄鹤楼、滕王阁和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参考答案:正确50.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号参考答案:错误51.“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这是李白对哪位好友的赞誉()参考答案:孟浩然52.杜甫《登高》反映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参考答案:重阳53.下列诗歌与音乐无关的是参考答案:《锦瑟》54.相传《黄鹤楼》让大诗人李白为之罢笔参考答案:正确55.“诗看子建亲”的“子建”指的是曹植参考答案:正确56.杜甫的远祖杜预对《周易》深有研究参考答案:错误57.杜牧的祖父是杜佑参考答案:正确5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中的“君”指()参考答案:李龟年59.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了他的()参考答案:《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60.成语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参考答案:《长干行》61.《唐诗三百首》出现之前,影响最大的诗歌蒙学读本是()参考答案:《千家诗》62.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是写给好友()的一首诗参考答案:令狐绹63.盛唐名相张说将王湾的哪两句诗作为写诗的楷模()参考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诗三百首艺术特点研究

唐诗三百首艺术特点研究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而唐诗三百首则是唐代文人们创作的精华集合,该选集集结了众多杰出的唐代诗人的作品。
这些诗歌既有深刻的思想感悟,又注重诗歌形式的艺术表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一、文学思想的独创性唐诗三百首中的作品大多涵盖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人情世故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些诗歌中,诗人们以诗意表达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的关切,表达了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于人性的揭示等等。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的思考,杜甫的《登高》中表达了对于社会深刻观察和对于自然美景的描写,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达了对于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地方风光的描绘,更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对于人性、生命和社会现象的独立思考,具有独创性的文学思想。
二、形式美的追求唐诗三百首在艺术形式上也有着突出的特点。
首先,它们注重押韵和格律的运用,严谨而富有节奏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的思考,诗句韵律优美,读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
其次,唐诗三百首也注重意境和意象的表达,力求通过形象的描绘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给读者提供视觉、感官上的享受。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以古原草的倒映和送别情景的描写,给人以深沉、悲凉之感。
三、兼收并蓄的多样性唐诗三百首的作者群体很庞大,涵盖了各个阶层和不同风格的诗人,因此其作品的多样性也十分丰富。
在这份选集中,既有表现宫廷派风格的诗人如王之涣和皮日休,也有表现山水田园风光的诗人如白居易和杜牧。
此外,还有以写实主义表现社会现象的杜甫和以抒发个人感情的李白等等。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丰富,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四、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唐诗三百首集结了当时最卓越的诗人的作品,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乡主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乡主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思乡主题一直是古诗文学中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古诗十九首中,对于这类主题的研究也不少,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1、《唐诗三百首》中彰显的思乡主题在唐诗三百首中,思乡的主题充分展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便是《滕王阁序》,诗人借着前人滕王去世为官的故事,一以贯之地表达衷心的思乡之情,对家乡的怀念更是油然而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期望去学习而回来。
还有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也表达了丰富的思乡情怀,诗人写尽家乡美景,并表示离别之时留下了思乡之情。
2、黄遵宪辩诗引发的思乡思家黄遵宪《阮籍谏议宣和册章》引发了一股思乡思家情绪,阮籍以壮DSU胸怀彰显了“思乡思家”主题,用一首十句诗表达了自己的思乡痛苦,“家乡何处,故乡何在?驻足在穷巷,强说旧时容。
”因此,阮籍的事件也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乡思家”经典之一。
三、国外研究现状1、梁启超的思乡主题梁启超是中国现代作家,他以先进的观念彰显了“思乡”这一话题。
他的一首著名诗《雨夜又将披衣》描写了他对家乡的无尽思乡之情,“野田园,独秋夜醉心处。
空落落,庭草芊芊清影斜。
”此外,他的诗歌《凉州词》也展示了他把思乡极致的抒情,“同心秉承一片心,凝血为陇岭上的帆。
三山五岳锁浪涛,九州十程眼舞河。
”2、陆游的思乡情结陆游为宋朝著名诗人,他以其一首著名诗歌《正月十五夜望月》体现了思乡主题,诗中他写道,“月照江汉更隔空,故国相思知多少,水落石出发浪洲,月满人间笑呼哈。
”可见,他努力想象自己家乡的热闹场面,但却只能思乡而不能及时回家的情结。
以上是就国内外研究古诗十九首中的思乡主题所进行的现状分析,可见其中不仅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及历史内涵,更显示了其“思乡思家”情怀在古人心中的深厚位置。
唐诗三百首专题研究报告

唐诗三百首专题研究报告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唐代文人们创作的杰出诗歌集锦。
它包含了唐代诗人们的经典之作,涉及了各种题材和风格,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多样性。
本研究报告将从三个方面对唐诗三百首进行专题研究:题材分类、创作风格和意境表达。
一、题材分类
唐诗三百首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根据内容进行分类。
例如,有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抒发爱情情感的诗歌,如杜牧的《秋夕》;还有贬斥官僚腐败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二、创作风格
唐诗三百首的创作风格各异,可以根据诗歌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例如,有五言绝句的诗歌,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有七言绝句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还有五言律诗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绝句四首》。
三、意境表达
唐诗三百首的意境表达充满诗意和艺术表达力,可以根据诗歌的意境进行分类。
例如,有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表达人生哲理的诗歌,如王之涣的《将进酒》;还有表达内心情感的诗歌,如杜牧的《秋夕》。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欣赏唐诗
三百首的艺术之美。
这部诗集承载了唐代文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对唐诗三百首的专题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唐代文化和诗歌创作的精髓,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唐诗三百首》的分类方法与高中唐诗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唐诗三百首》的分类方法与高中唐诗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唐诗三百首》的分类方法《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诗歌不仅涵盖了唐朝时期的各种文学流派,还表现出了唐诗的鼎盛时期的文化和历史景象。
在《唐诗三百首》中,诗歌按照主题、诗人、年代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1. 主题分组:按照诗歌的主题,如乡村田园、宫廷宴会、离别送别等,对诗歌进行分类,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2. 作者分组:按照诗歌的作者,以唐代著名诗人为主,对其作品进行分类,使读者在了解唐诗鼎盛时期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
3. 年代分组:按照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唐初、高盛、中兴、衰亡等时期为划分依据,对《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歌进行分类,使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唐代文化的演变。
二、高中唐诗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高中唐诗教学是中国文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涉及到对中国古代文化、古诗词的理解、传承和创新。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唐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问题,以促进唐诗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研究问题:1. 高中唐诗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要求?2. 高中唐诗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和有效?3. 高中唐诗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全面和科学?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有关高中唐诗教学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了解唐诗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调研问卷:对高中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唐诗教学的需求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现有唐诗教学的评价和改进建议。
3. 经验总结:对已有的唐诗教学经验和案例进行总结和归纳,了解有效的唐诗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改进唐诗教学提供经验参考。
研究目标:1. 探索建立高中唐诗教学内容和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 探索高中唐诗教学多元化和个性化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探索高中唐诗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研究意义:1. 对唐诗的审美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有积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有唐以来最具生命力的唐诗选本,自1763年刊行至今二百余年不曾少衰,其成功的传播经验日益受到诗学研究者的关注。
目前对《唐诗三百首》的研究,主要是对其文本特色的探讨和挖掘,以及将其放在学术史的坐标上给予适当的价值定位,对其传播现象的研究较为浅薄。
本文以《唐诗三百首》的编选特色为中心,通过对其清代主要版本的梳理、相关社会文化背景的述评、向西方世界传播情况的介绍,力图揭示影响《唐诗三百首》成功传播的各种因素。
全文共分为三章。
引论部分主要简单介绍国内学界对《唐诗三百首》研究的现状,以及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介绍了《唐诗三百首》的编选特色;梳理了《唐诗三百首》在清代的主要注本,分析了各注本不同的注释风格;探讨了《唐诗三百首》在清代不同时期的传播情况,以及清代独有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其刊刻及传播的影响。
第二章主要围绕清代唐诗选本的编选特色、御选唐诗与清代文治、清代唐诗学的集成性三个方面介绍了《唐诗三百首》编选和传播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三章主要以宾纳《群玉山头》为研究个案,以美国新诗运动为社会文化背景,探求了《唐诗三百首》的西渐之路。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选本传播《群玉山头》Abstract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 which show no sign of declining since 1763,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domestic scholars due to its successful dissemination.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tex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stimation of its value in the academic kingdoms in history, whereas its dissemination has been ignored. The study focuses on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s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study of main Qing Dynasty’s version,related comments on social and cultural,and dissemination to the western countries,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variety of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successful transmission of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Preface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urrent study on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 and makes clear the methods of study and significances of this thesis.Chapter One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 and analyzes its mainly Qing versions as well as respective styles of translation, and discusses its dissemin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Qi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unique culture in Qing Dynasty on the compilation and spread of Three Hundred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Chapter Two accounts for three parts such as features of Qing Tang anthology, Tang Royal elections and Cultural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of poetry theory in Qing Dynasty for center study, introduc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ompilation and spread of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Chapter Three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The Jade Mountain exhibits the westernization of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merican Poetry Sports.Key words: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anthology; dissemination; The Jade Mountain目 录引论 《唐诗三百首》研究综述 (1)第一章 《唐诗三百首》的沿革 (5)第一节 孙洙和《唐诗三百首》 (5)一 《唐诗三百首》原刻本概貌 (5)二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特色 (8)第二节 《唐诗三百首》的版本研究 (16)一 《唐诗三百首》清代主要版本 (16)(一)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原刻本 (17)(二)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 (17)(三)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 (20)二 清代其他注本 (22)三 “五四”以来的注本 (23)第三节 《唐诗三百首》在清代的传播 (24)一 科考改革的需求 (25)二 诗坛风气的促进 (28)三 经济发展的推动 (29)第二章 《唐诗三百首》的社会文化背景 (31)第一节 清代唐诗选本的编选 (31)第二节 御选唐诗与清代文治 (35)第三节 清代唐诗学的集成性 (38)第三章 《群玉山头:唐诗三百首》 (40)第一节 宾纳、江亢虎和《群玉山头》 (41)第二节 美国新诗运动与唐诗译介 (44)第三节 《群玉山头》:《唐诗三百首》西渐之路 (48)一 诗歌意象的保留及转化 (48)二 自由诗体的转换 (53)三 文化负载词的传达 (57)结 语 (58)附录一 《唐诗三百首》的清代版本 (59)附录二 《唐诗三百首》清代主要版本序言 (76)附录三主要参考文献 (83)《唐诗三百首》研究综述一、 研究现状述评孙洙的《唐诗三百首》作为清代重要的童蒙唐诗选本,国内学界多有研究。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今,对它的关注已历经六十余年,各论家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不同时代论述的侧重点多有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概述如下: 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学者开始了对《唐诗三百首》的关注,这一时期多是对《唐诗三百首》基本情况的介绍和述评。
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有朱自清的《<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①、王忠的《论<唐诗三百首>选诗的标准》② 和郭君曼的《略谈<唐诗三百首>的蓝本及其他》③。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专供中学语文教师参考,希望能对学生的“略读”起到指导作用,所以多是对《唐诗三百首》所选诗歌的作者、体裁或题材的介绍,涉及全面但较为浅显。
朱自清在文中提到:“有一种刻本‘题’字下押了一方印章,是‘孙洙’二字,也许是选者的姓名。
孙洙的事迹,因为眼前书少,还不能考出、印证。
这件事只好暂时存疑。
”由此开始引起人们对编者姓名的极大关注,经过多方论争、考证,基本确认“蘅塘退士”的真实姓名就是孙洙。
王忠和郭君曼的两篇文章主要是对《唐诗三百首》蓝本的探究,文章将《唐诗三百首》和《唐诗别裁集》两相比较发现,二书无论在选诗篇目、编排体例还是论诗格调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最终认为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实脱胎于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
同时王忠《论<唐诗三百首>选诗的标准》也指出,孙洙并非完全抄袭沈氏,他还受到王渔洋神韵说和袁枚性灵说的启发。
第二个阶段是八十年代以来的《唐诗三百首》研究,这一阶段对《唐诗三百首》的探讨主要分为两条线索:一是对《唐诗三百首》版本源流的梳理,一是对《唐诗三百首》文本特色的挖掘。
前者有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④,书中对孙洙、章燮、陈婉俊、文元辅、李国松、梦侨氏等七人所评注的不同版本的①《略读指导举隅》,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
②《国文月刊》,1948年73期。
③《光明日报》,1958年3月2日。
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三百首》进行了简要述评;陈伯海、朱易安的《唐诗书录》①整理出著者所见的42种不同版本;尹雪樵的论文《<唐诗三百首>版本知见录》②收录了至1994年笔者所知所见的《唐诗三百首》的各种版本共计118种,其中所见104种,然尚不能视为《唐诗三百首》版本的全貌。
这些梳理工作,给《唐诗三百首》的传承勾画了基本轮廓。
对《唐诗三百首》特色的挖掘,则经历了较明显的由浅入深的过渡。
高振中《评<唐诗三百首>》③和振甫《谈谈<唐诗三百首>》④虽都论述了《唐诗三百首》作为童蒙选本所独有的优势,但都比较笼统,未能细化深入。
尤其是《评<唐诗三百首>》受中国六七十年代政治氛围的影响,带有浓厚的阶级意识,价值不高。
随着研究的深入,分析更加精当的文章不断出现,主要有张浩逊《<唐诗三百首>纵横谈》⑤、王步高《对<唐诗三百首>的再认识》⑥、徐安琪《<唐诗三百首>的审美价值取向》⑦、王水照《永远的<唐诗三百首>》⑧。
张浩逊《<唐诗三百首>纵横谈》概括了《唐诗三百首》深远的社会影响及文化渗透力,对这一选本的社会文化价值给与了高度肯定;王步高对《唐诗三百首》认真研读、重新审视,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书除了是童蒙读物,更是一部唐诗的精选本和写诗的范本,其编选虽受清代时风影响,但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徐安琪认为,以实用为目的,以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为原则,追求自然的审美情趣和含蓄蕴藉的风格,这就是《唐诗三百首》所表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取向;王水照《永远的唐诗三百首》认为《唐诗三百首》的成功在于孙洙的编选体例和选取标准,他对已有的同类选本和当时诗坛三大流派,均作过研究分析,才能做到编排合理、体裁完备、篇幅适中、抉择精当,形成多姿多采的自家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