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剖析

合集下载

避碰规则及分析

避碰规则及分析

四、锚与锚泊
2.锚抓力与出链长度 根据试验,当底质为泥沙时,锚的抓力于 链长、水深的关系如下表
出链长度/水深 抓力/锚在空气中的重量 1.5 0.66 2.0 1.01 2.5 1.39 3.0 1.74 3.5 2.09
四、锚与锚泊
单锚泊抓力 单锚泊时的锚抓力可用下式表达: P=Pa+Pc=λwa+λwcl
船舶操纵和避碰规则
主讲:苏维顺 厦门海事局
一、船舶操纵性能
1.船舶操纵性 (1)船舶操纵性 船舶能保持或改变航向、航速和位置的性能称为船舶 操纵性。 操纵性包括航向稳定性、回转性、转首性等。 (2)航向稳定性 保持原来航向的能力,称为航向稳定性。 (3)回转性和转首性 回转性是指船舶经操舵后,船舶改变原航向作圆弧 运动的性能。 转首性指船舶回转初期对舵的反应能力。
中国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957年接受1948年规则,但对国际海 上避碰有关非机动船舶的规定作了保留, 并于1958年8月16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非机动船海上安全航行暂行规则》同 样对60、72年规则作了相同的保留。
六、避碰规则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内容概要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分为五章38条和 四个附录其内容结构为:
锚的种类 通常锚泊时抓力系数 霍尔锚 4 斯贝克锚 4~6 波尔锚 7~11 AC-14型 7~11
链的抓力系数 砂底-0.75 泥底-0.6
T0
四、锚与锚泊
l
y
s
单锚泊出链长度 (1)悬垂链长S; (2)卧底链长L;
S =
Y (Y +
2T0 ) W c
T0 − λ a w a L≥ λ cW c
一、船舶操纵性能
4.船舶回转圈及其几何要素 (1)回转圈 在转舵后,船舶重心的运动轨 迹曲线称为回转圈。 (2)回转圈几何要素 偏距Kk 进距Ad 横距Tr 旋回初径Dr 回转直径D 相对回转直径D/L

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避碰与值班 第一章 海上避碰规则概述

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避碰与值班 第一章 海上避碰规则概述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避碰规则的适用范围和一船舶值般班与避定碰 义 船舶值班与避碰
• 学习方法
– 了解规则的法定解释和技术解释; – 熟记规则:1~19条应背诵; – 理解规则:掌握规则的字面含义和引深含意; – 应用规则:应用规则解决实际问题或判断责任; – 定量解释与定性解释相结合:如大幅度,安全航
船舶值班与避碰
• 适任要求
– 500总吨或以上船舶负责航行值班的高级船员的最低 适任标准
– 职能:航行(操作级)
适任
保持安 全的航 行值班
知识、理解和熟练
评价适任的标准
值班
关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内 容、应用和意图的全面知识
关于航行值班中应遵守的基 本原则的全面知识
关于有效的驾驶台协同工作 程序的全面知识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全称国际海上避碰规则(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简称COLREGs,是国际海上交通安全的基础,旨在规范船舶在海上的行驶和交叉遇到时如何避免碰撞。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于1972年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并于1977年正式生效。

这些规则适用于所有航行于公海及与其他国家船舶相交的船只。

其目的是确保船舶能够避免碰撞,并为船舶及其船员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

1.规则第一条强调航行的安全原则,包括保持以安全的速度航行、保持警觉、合理使用雷达和通讯设备等。

2.规则第二条规定了在可见性受限时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使用船舶灯光和声音信号、保持安全距离等。

3.规则第五条规定了船舶遇到交叉航线时的行动,明确了船舶右手航行原则,即在有交叉船只时,船舶应该尽量向右转避碰。

4.规则第六条规定了在船舶处于狭窄水道或港口时的行动,包括给予信号通知、保持安全速度、避免横越导航航道等。

5.规则第七条规定了船舶在遇到弯道或转角时的行动,强调了船舶在进入视线之前必须避开的行动。

6.规则第十条规定了船舶在能见度受限时的行动,包括使用声音信号和雷达,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设备等。

7.规则第十五条规定了船舶在风力较大时的行动,包括保持合适的航向和速度、避免船舶失控等。

8.规则第十六条规定了船舶在遇到不确定情况时的行动,包括保持警觉、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船舶安全等。

9.规则第十八条规定了船舶在遇到低能见度时的行动,包括使用声音信号、慢速航行、防止冲撞等。

10.规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了船舶行驶时需要遵守的规则,如船只必须保持正常航行、让行信号的关注等。

以上只是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还有其他规定包括报告船舶碰撞事故、避免驾驶过程中干扰导航等。

这些规则都为船舶提供了明确且具体的指引,帮助船舶避免碰撞,确保海上交通的安全。

1972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972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972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LREGS)规定了海上的船舶行驶规则,旨在确保船只的安全航行,减少海上碰撞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简要介绍COLREGS规则,以及船舶在海上的行驶规则。

一、COLREGS规则
COLREGS规则共分为38条,其中包括船舶的警示信号、船只的导航灯光、船舶的航行姿态、船舶间的避让原则、危险区域的管理等内容。

此外,COLREGS还规定了船舶必须携带的设备、指定了海上交通信号和灯光,使船长和海上人员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船只的位置和行驶方向。

二、船舶在海上的行驶规则
遵守COLREGS规则对于船长和海上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指南,帮助船员在海上遵守这些重要的规定:
1、船舶的导航灯光应该始终保持清晰明亮,以便其他船只能够清楚地看到他们。

启航前应检查各种导航设备是否运作良好。

2、船只在海上行驶时,应时刻保持警惕并保持联系,及时调整航向以避免与其他船只发生碰撞。

3、船只行驶时遵循大海的流向和海上的气象情况。

此外,船长需要及时了解海洋气象服务的提供情况以及天气预报,以确保船只的安全。

4、当船只发现其他船只在同一区域内时,应使用合适的灯光和声响进行警示,避免相撞等危险情况。

5、船只应当遵守COLREGS规则进行避碰,主动躲避其他船只。

6、在海上遇到危险情况时,应立即识别问题并采取行动,调整航向以逃离危险区域。

总的来说,遵守COLREGS规则是船舶行驶的重要指南之一。

船长和船员应该不断提高海上安全意识,并时刻保持警惕意识,确保船只的安全运行。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国际海上避碰规则(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通常被简称为COLREGs,是一套指导海上船舶之间避碰行为的规则。

这些规则主要是为了确保船舶在海上避免碰撞,并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COLREGs的制定由国际海事组织(IMO)负责,并于1972年通过。

这套规则是世界各国都遵守的规范,适用于所有船舶在国际水域或与之相关的水域航行时。

在COLREGs中,避碰行为被定义为损害或可能损害到他人的船舶之间的行动,包括遇险信号。

COLREGs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航行灯光、信号、航行标志和航行规则等方面。

下面是COLREGs规定的一些主要规则:1.船舶灯光:COLREGs规定了船舶的灯光配置。

根据船舶的类型和航行状态(比如正在开启引擎、停泊、拖曳等),船舶应该携带特定的灯光。

2.各种信号:COLREGs规定了船舶在不同情况下发出的声音和信号。

例如,当船舶需要改变航向或速度时,应该发出特定的声音信号。

3.航行标志:COLREGs规定了船舶携带的航行标志,这些标志包括国旗、船舶名称、注册号码等。

这些标志可以帮助其他船舶识别正在航行的船舶,并对其采取适当的行动。

4.航行规则:COLREGs规定了船舶在相互遇到或交叉航行时应该遵守的规则。

例如,无论是船舶交叉或是船舶从后方追赶,都有规定需要谁保持避让。

这些规则的目的是确保船舶之间相互避让,避免碰撞。

COLREGs的遵守与执行对于航行安全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并提供清晰的指导,确保船舶在遇到复杂航行情景时能够正确地采取行动。

此外,COLREGs还规定了船舶当遇到险情时应该采取的行动,例如,当发现有其他船舶可能无法正确遵守COLREGs规则时,船舶应该采取适当的行动来避免碰撞。

总之,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是为了确保船舶在海上航行时能够避免碰撞而制定的。

这些规则提供了灯光、信号、航行标志和航行规则等方面的指导,并且是全球船舶都需要遵守的国际规范。

一海上避碰规则概述

一海上避碰规则概述

一海上避碰规则概述海上避碰规则是指海上航行中,为了确保船舶安全和避免碰撞事故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这些规则主要包括国际海上规则和国内法规,以下是一海上避碰规则的概述。

国际海上规则(COLREGs)于1972年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并得到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采纳。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船舶在海上航行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可视性和严格的避碰规则,以避免船舶间的碰撞。

COLREGs包含了一系列关于船舶导航、避碰、灯光、标志和信号的规定。

其中最重要的是船舶的权力和职责。

根据规则,船舶被划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分别是绕船、无动力船、小型船、有动力船和航行船。

绕船指的是任何不能操纵自己航向和速度的船只。

无动力船指的是仅依靠风力或潮流行驶的船只。

小型船指的是长宽均小于20米的船只。

有动力船指的是除绕船、无动力船和小型船外的船只。

航行船指的是任何正在行驶的船只。

根据避碰规约,在海上遇到其他船只时,船舶常常需要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以避免碰撞。

船舶应该始终保持警惕,通过观察和监视周围环境来确保安全。

特别是在可见性差的情况下,如雾天或黑夜,船舶应特别小心。

遇到其他船只时,船舶应根据其类型、航向和相对位置采取相应的措施。

COLREGs规定了一系列指示和信号,以帮助船舶与其他船只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避免碰撞。

这些指示和信号包括使用航向灯、闪光灯、声音信号等。

COLREGs还规定了船舶在遇到航道内的船只时的行为。

根据规范,船舶应尽量避免改变航向和速度,以避免意外。

在狭窄的航道中,船舶应优先让行目标船舶。

此外,COLREGs还规定了船舶在遇到渔船、帆船和特殊船只时的行走规则。

根据这些规则,船舶应首先考虑避免与这些船只发生碰撞,并且应在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的情况下超越它们。

国内法规通常与COLREGs相一致,但可能会根据国家的特殊需求和航行条件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因此,对于要在一些国家的领海或内陆水域航行的船舶,必须遵守国内的海上避碰规则。

1972年的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972年的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是为了确保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的安全和顺畅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份规定便是1972年颁布的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1972年的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内容和重要性。

1. 制定背景1972年的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是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并颁布的。

国际海事组织是一个致力于维护国际海上安全和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海域。

2. 规则内容1972年的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避碰原则:规定了在海上遇到其他船舶时应该如何行驶和通行的基本原则。

- 航行规则:详细说明了不同情况下船舶应该如何遵守航行规则,如遇到对面航行的船舶、遇到交叉航行的船舶等。

- 标志和信号:规定了船舶在海上应当使用的标志和信号,以便在遇到其他船舶时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应对。

- 风险规避:强调了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应当始终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来做出决策和行动。

3. 重要性1972年的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对于海上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避碰规则明确了船舶在不同情况下应当采取的行动,有利于减少船舶之间的碰撞事故,保障了船员和船舶的安全。

避碰规则提供了统一的标志和信号,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船舶在海上进行协调和通行。

避碰规则强调了风险规避的重要性,使船舶在遭遇不同情况时能够始终保持警惕和注意,避免可能的事故发生。

4. 实际应用1972年的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遵守。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船舶都应当遵守这些规则,并且船员也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国际海事组织还定期对避碰规则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海上环境和技术条件。

5. 结语1972年的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是国际海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法规和标准,对于维护海上航行安全和顺畅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船舶和船员都应当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以确保海上航行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LREGs),全称《国际海上避碰规则》(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
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一套规则,旨在确保各种各样的船只在海
上航行时能够避免碰撞,保障人命财产安全。

规则通过明确船只的航行权
和义务,规范了船只之间的相互避碰行为。

规则的第一部分涵盖了一系列的定义和解释,包括灯光、声音信号以
及关键概念的定义,如“航行航向”、“相对方向”等等。

通过精确的定
义和解释,可以避免因语言和理解的差异而导致的误解和错误判断。

规则的第三部分规定了特殊的船只或者特殊情况下的航行规则。

它包
括了拖船、曳船、渔船、水上飞机等特殊船只的航行规则,以及在能见度
不足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下的航行规则。

这些规则是为了适应各种特殊情况
下的船舶航行需求而设立的。

规则的第四部分列出了各种各样的灯光和声音信号的规定。

这些灯光
和声音信号用于在相对模糊的情况下,例如夜晚或者浓雾中,为其他船只
提供警示和信息。

另外,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还附录了一些附加规定,包括了船
只的光电测距仪、雷达、自动识别系统等设备的使用规定,以及对于船只
的安全建议。

总的来说,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制定对于保障海上航行的安
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界定了船只的航行权和义务,细化了航行规则,明确了灯光和声音信号的使用规范,它为保证船只之间的避碰行为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条适用范围1.本规则各条适用于在公海和连接于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一切船舶。

2.本规则各条不妨碍有关主管机关为连接于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任何港外锚地、港口、江河、湖泊或内陆水道所制订的特殊规定的实施。

这种特殊规定,应尽可能符合本规则各条。

3.本规则各条,不妨碍各国政府为军舰及护航下的船舶所制订的关于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或笛号,或者为结队从事捕鱼的渔船所制定的关于额外的队形灯或信号灯的任何特殊规定的实施。

这些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或笛号,应尽可能不致被误认为本规则其他条文所规定的任何号灯或信号。

4.为实施本规则,本组织可以采纳分道通航制。

5.凡经有关政府确定,某种特殊构造或用途的船舶,如须完全遵守本规则任何一条关于号灯或号型的数量、位置、能见距离或弧度以及声号设备的配置和特性的规定,就不能不影响其特殊功能时,则应遵守其政府在号灯或号型的数量、位置、能见距离或弧度以及声号设备的配置和特性方面为之另行确定的尽可能符合本规则所要求的规定。

第二条责任1.本规则各条不免除任何船舶或其所有人、船长或船员由于对遵守本规则各条的任何疏忽,或者对海员通常做法或当时特殊情况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而产生的各种后果的责任。

2.在解释和遵行本规则各条规定时,应适当考虑到,为避免紧迫危险而须背离本规则各条规定的一切航行和碰撞的危险,以及任何特殊情况,其中包括当事船舶条件限制在内。

第三条一般定义1."船舶"一词,指用作或者能够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水上船筏,包括非排水船舶和水上飞机。

2."机动船"一词,指用机器推进的任何船舶。

3."帆船"一词,指任何驶帆的船舶,包括装有推进机器而不在使用者。

4."从事捕鱼的船舶"一词,指使用网具、绳钓、拖网或其他使其操纵性能受到限制的渔具捕鱼的任何船舶,但不包括使用曳绳钓或其他并不使其操纵性能受到限制的渔具捕鱼的船舶。

5."水上飞机"一词,包括为能在水面操纵而设计的任何航空器。

6."失去控制的船舶"一词,指由于某种异常的情况,不能按本规则各条的要求进行操纵,因而不能给他船让路的船舶。

7."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一词,指由于工作性质,使其按本规则要求进行操纵的能力受到限制,因而不能给他船让路的船舶。

8."限于吃水的船舶"一词,指由于吃水与可用水深的关系,致使其偏离所驶航向的能力严重地受到限制的机动船。

9."在航"一词,指船舶不在锚泊、系岸或搁浅。

11.只有当一船能自他船以视觉看到时,才应认为两船是在互见中。

12."能见度不良"一词,指任何由于雾、狸、下雪、暴风雨、沙暴或任何其他类似原因而使能见度受到限制的情况。

第六条安全航速每一船舶在任何时候应用安全航速行驶,以便能采取适当而有效的避碰行动,并能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距离以内把船停住。

在决定安全航速时,考虑的因素中应包括下列各点:1.对所有船舶:(1)能见度情况;(2)通航密度,包括渔船或者任何其他船舶的密集程度;(3)船舶的操纵性能,特别是在当时情况下的冲程和施回性能:(4)夜间出现的背景亮光,诸如来自岸上的灯光或本船灯光的反向散射;(5)风、浪和流的状况以及靠近航海危险物的情况;(6)吃水与可用水深的关系。

2.对备有可使用的雷达的船舶,还须考虑:(1)雷达设备的特性、效率和局限性;(2)所选用的雷达距离标尺带来的任何限制:(3)海况、天气和其他干扰源对雷达探测的影响;(4)在适当距离内,雷达对小船、浮冰和其他漂浮物有探测不到的可能性:(5)雷达探测到的船舶数目、位置和动态;(6)当用雷达测定附近船舶或其他物体的距离时,可能对能见度作出的更确切的估计。

第七条碰撞危险1.每一船舶应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有效手段断定是否存在碰撞危险,如有任何怀疑,则应认为存在这种危险。

2.如装有雷达设备并可使用的话,则应正确予以使用,包括远距离扫瞄,以便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并对探测到的物标进行雷达标绘或与其相当的系统观察。

3.不应当根据不充分的资料,特别是不充分的雷达观测资料作出推断。

4.在断定是否存在碰撞危险时,考虑的因素中应包括:(1)如果来船的罗经方位没有明显的变化,则应认为存在这种危险;(2)即使有明显的方位变化,有时也可能存在这种危险,特别是在驶近一艘很大的船舶或拖带船组时,或是在近距离驶近他船时。

第八条避免碰撞的行动1.为避免碰撞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如当时环境许可,应是积极地,并应及早地进行和注意运用良好的船艺。

2为避免碰撞而作的航向和航速的任何变动,如当时环境许可,应大得足以使他船用视觉或雷达观察时容易察觉到;应避免对航向和航速作一连串的小变动。

3如有足够的水域,则单用转向可能是避免紧迫局面的最有效行动,倘若这种行动是及时的,大幅度的并且不致造成另一紧迫局面。

4.为避免与他船碰撞而采取的行动,应能导致在安全的距离驶过。

应细心查核避让行动的有效性,直到最后驶过让清他船为止。

5.如须避免碰撞或须留有更多时间来估计局面,船舶应当减速或者停止或倒转推进器把船停住。

第九条狭水道1.船舶沿狭水道或航道行驶时,只要安全可行,应尽量靠近本船右舷的该水道或航道的外缘行驶。

2.帆船或者长度小于20米的船舶,不应妨碍只能在狭水道或航道以内安全航行的船舶通行。

3.从事捕鱼的船舶,不应妨碍任何其他在狭水道或航道以内航行的船舶通行。

4.船舶不应穿越狭水道或航道,如果这种穿越会妨碍只能在这种水道或航道以内安全航行的船舶通行。

后者若对穿越船的意图有怀疑时,可以使用第三十四条4款所规定的声号。

5.(1)在狭水道或航道内,如只有在被追越船必须采取行动以允许安全通过才能追越时,则企图追越的船,应鸣放第三十四条3款(1)项所规定的相应声号,以表示本船的意图。

被追越船如果同意,应鸣放第三十四条3款(2)项所规定的相应声号,并采取使之能安全通过的措施。

如有怀疑,则可以鸣放第三十四条4款所规定的声号。

(2)本条并不解除追越船根据第十三条所负的义务。

6.船舶在驶近可能被居间障碍物遮蔽他船的狭水道或航道的弯头或地段时,应特别机警和谨慎地驾驶,并应鸣放第三十四条5款所规定的相应声号。

7.任何船舶,如当时环境许可,都应避免在狭水道内锚泊。

第十条分道通航制1.本条适用于本组织所采纳的各分道通航制。

2.使用分道通航制区域的船舶应:(1)在相应的通航分道内顺着该分道的船舶总流向行驶;(2)尽可能让开通航分隔线或分隔带;(3)通常在通航分道的端部驶进或驶出,但从分道的一侧驶进或驶出时应与分道的船舶总流向形成尽可能小的角度。

3.船舶应尽可能避免穿越通航分道,但如不得不穿越时,应尽可能与分道的船舶总流向成直角穿越。

4.凡可安全使用邻近分道通航制区域中相应通航分道的过境航行,通常不应使用沿岸通航带。

5.除穿越船外,船舶通常不应进入分隔带或穿越分隔线,除非:(1)在紧急情况下避免紧迫危险;(2)在分隔带内从事捕鱼。

6.船舶在分道通航制区域端部附近行驶时,应特别谨慎。

7.船舶应尽可能避免在分道通航制区域内或其端部附近锚泊。

8.不使用分道通航制区域的船舶,应尽可能远离该区。

9.从事捕鱼的船舶,不应妨碍按通航分道行驶的任何船舶的通行。

10.帆船或长度小于20米的船舶,不应妨碍按通航分道行驶的机动船的安全通行.第十二条帆船1.两艘帆船相互驶近致有构成碰撞危险时,其中一船应按下列规定给他船让路:(1)两船在不同舷受风时,左舷受风的船应给他船让路;(2)两船在同舷受风时,上风船应给下风船让路;(3)如左舷受风的船看到在上风的船而不能断定究竟该船是左舷受风还是右舷受风,则应给该船让路。

2.就本条规定而言,船舶的受风舷侧应认为是主帆被吹向的一舷的对面舷侧;对于帆船,则应认为是最大纵帆被吹向的一舷的对面舷侧。

第十三条追越1.不论本节各条规定如何,任何船舶在追越任何他船时,均应给被追越船让路。

2.一船正从他船正横后大于22.5度的某一方向赶上他船时,即该船对其所追越的船所处位置,在夜间只能看见被追越船的尾灯而不能看见它的任一舷灯时,应认为是在追越中。

3.当一船对其是否在追越他船有任何怀疑时,该船应假定是在追越,并应采取相应行动。

4.随后两船间方位的任何改变,都不应把追越船作为规则各条含义中所指的交叉船,或者免除其让开被追越船的责任,直到最后驶过让清为止。

第十四条对遇局面1.当两艘机动船在相反的或接近相反的航向上相遇致有构成碰撞危险时,各应向右转向,从而各从他船的左舷驶过。

2.当一船看见他船在正前方或接近正前方,并在夜间,能看见他船的前后桅灯成一直线或接近一直线,和(或)两盏舷灯;在日间,看到他船的上述相应形态时,则应认为存在这样的局面。

3.当一船对是否存在这样的局面有任何怀疑时,该船应假定确实存在这种局面,并应采取相应的行动。

第十五条交叉相遇局面当两艘机动船交叉相遇致有构成碰撞危险时,有他船在本船右舷的船舶应给他船让路,如当时环境许可,还应避免横越他船的前方。

第十六条让路船的行动须给他船让路的船舶,应尽可能及早采取大幅度的行动,宽裕地让清他船。

第十七条直航船的行动1.(1)两船中的一船应给另一船让路时,另一船应保持航向和航速。

(2)然而,当保持航向和航速的船一经发觉规定的让路船显然没有遵照本规则各条采取适当行动时,该船即可独自采取操纵行动,以避免碰撞。

2.当规定保持航向和航速的船,发觉本船不论由于何种原因逼近到单凭让路船的行动不能避免碰撞时,也应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

3.在交叉相遇局面下,机动船按照本条1款(2)项采取行动以避免与另一艘机动船碰撞时,如当时环境许可,不应对在本船左舷的船采取向左转向。

4.本条并不解除让路船的让路义务。

第十八条船舶之间的责任1.机动船在航时应给下述船舶让路:(1)失去控制的船舶;(2)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3)从事捕鱼的船舶;(4)帆船。

2.帆船在航时应给下述船舶让路:(1)失去控制的船舶;(2)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3)从事捕鱼的船舶;3.从事捕鱼的船舶在航时,应尽可能给下述船舶让路:(1)失去控制的船舶;(2)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4.(1)除失去控制的船舶或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外,任何船舶,如当时环境许可,应避免妨碍显示第二十八条信号的限于吃水的船舶的安全通行。

(2)限于吃水的船舶应充分注意到其特殊条件,特别谨慎地驾驶。

5.在水面的水上飞机,通常应宽裕地让清所有船舶并避免妨碍其航行。

然而在有碰撞危险的情况下,则应遵守本章各条的规定。

第十九条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1.本条适用于在能见度不良的水域中或在其附近航行时相互看不见的船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