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野生维管植物区系分析

合集下载

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分类研究——以杂谷脑河为例

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分类研究——以杂谷脑河为例

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分类研究——以杂谷脑河为

廖清贵;陈俊华;谢天资;黎燕琼;龚固堂;卿刚;慕长龙
【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6(37)4
【摘要】以岷江上游杂谷脑干旱河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资料,根据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因子对该区域河谷地带、阴坡和阳坡的生境分别进行了分类,为该区域的生境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也为人工造林中树种选择及造林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同时也为类似困难立地条件地区的人工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7页(P1-7)
【关键词】岷江上游;杂谷脑河;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分类;主成份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作者】廖清贵;陈俊华;谢天资;黎燕琼;龚固堂;卿刚;慕长龙
【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理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
【相关文献】
1.岷江上游杂谷脑河干旱河谷植被特性研究 [J], 何飞;慕长龙;潘攀;宿以明;汪明
2.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壤成土特征研究——以大沟流域为例 [J], 陈学华
3.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质量评价——以杂谷脑河为例 [J], 郭建;徐敏;陈俊华;谢天资;黎燕琼;龚固堂;卿刚;慕长龙
4.封山育林对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的影响 [J], 周晓波;陈泓;卿刚;郑绍伟;谢天资;邓竣尹;杨旭煜;杨坤林;慕长龙
5.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种-面积与坡向及海拔梯度的相关性研究 [J], 何飞;刘兴良;慕长龙;郑少伟;冯永超;汪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种-面积曲线拟合及最小面积确定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种-面积曲线拟合及最小面积确定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种-面积曲线拟合及最小面积确定杨子松;黎云祥;刘伟;吴天德;王中国【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年(卷),期】2010(026)003【摘要】采用由3种曲线方程拟合的群落种-面积曲线来确定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最小取样面积,结果表明:对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类型而言,利用方程S=c-ae-bA拟合所得的种-面积曲线好于其他方程.当比例因子ρ取0.6、0.7、0.8时,群落最小面积均小于2 m2,样方可设置为1 m × 2 m,即样地面积为2 m2,能够满足精度60%~80%的研究要求;当ρ取0.9时,群落最小面积均明显小于4 m2,样方可设置为2 m × 2 m,即样地面积为4 m2,能够满足精度90%的研究要求.【总页数】4页(P227-230)【作者】杨子松;黎云祥;刘伟;吴天德;王中国【作者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汶川,623000;四川省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2;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汶川,623000;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汶川,623000;绵阳市开元中学,四川,绵阳,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5;X171.4【相关文献】1.那拉提两种利用方式草地植物群落种-面积曲线拟合及最小面积确定的研究 [J], 卓茜;李熙萌;杨骁;冯金朝2.黄土高原四种乡土牧草群落种-面积曲线拟合及最小面积的确定 [J], 唐龙;郝文芳;孙洪罡;梁宗锁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分析 [J], 杨子松;杨灿;黎云祥4.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种-面积曲线的拟合及最小面积确定 [J], 陈泓;黎燕琼;郑绍伟;王玲;何飞;刘军;慕长龙5.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分析 [J], 杨子松;权秋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对策研究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对策研究

4月
岷 江 上 游 干 旱 河谷 区 生态 环 境 现 状及 恢 复对 策研 究
陈小平 , 杨 素香 , 何建 社 , 代 英 , 杨 华。
( 1 . 阿坝州黑水林业局 , 四川 黑水 6 2 3 5 0 0; 2 . 理县林 业局 , 四川 理县 6 2 3 0 0 0) 6 2 3 1 0 0; 3 . 阿坝藏族羌族科学技术研究院 , 四川 汶川

要: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 区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带上。它的 自然环境非常复 杂, 生 态 系统较 为脆弱 ,
经济发展 非常落后 , 社会文化 多彩 多样。 由于恶劣的 自然环境和过度的人类干扰 , 导致 区域植被 退化 , 引起 了生物 多样性丧失等一 系列生态环境 问题 , 对整个岷江流域乃至长 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和 区域的 可持 续发展 均构成严 重威
Th e P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Rec o v e r y S t r a t e g y o f Ec o l o g i c a l En v i r o n me n t s
i n t h e Dr y Va l l e y s i n t h e U p p e r Re a c h e s o f t h e Mi n j i a n g R i v e r Ar e a
Ab s t r a c t : T h e d r y v a l l e y s i n t h e u p p e r r e a c h e s o f t h e Mi n j i a n g R i v e r a r e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t r a n s i t i o n z o n e b e — t w e e n t h e Q i n g h a i — T i b e t P l a t e a u a n d t h e S i c h u a n B a s i n . T h e y h a v e c o m p l e x n a t u r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 v u l —

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

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

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关文彬;冶民生;马克明;刘国华;汪西林【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04(22)6【摘要】沿岷江干旱河谷(流域-海拔梯度)剖面线设置"U"形样带3条,对植被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就岷江干旱河谷调查的48个样方,151个物种创建样地-物种数据库,应用TWINSPAN植被数量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调查的样地物种组成特征,对数量分类的结果进行适度调整,建立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分类系统.将岷江干旱河谷的植被划分为11个群系,18个群丛,均为灌丛单一类型.11个群系分别为:绣线菊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黄花亚菊灌丛、莸灌丛、驼绒藜灌丛、小马鞍羊蹄甲-白刺花灌丛、瑞香灌丛、西南野丁香灌丛、橿子栎灌丛、金花小檗-忍冬灌丛、华帚菊-小黄素馨灌丛.【总页数】8页(P679-686)【作者】关文彬;冶民生;马克明;刘国华;汪西林【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部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部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部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52【相关文献】1.浙江省湿地植被分类系统及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特点 [J], 李根有;陈征海;刘安兴;孙孟军;应顺东2.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几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研究 [J], 胡天均;周启文;周义贵;冯毅;宋鹏3.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 [J], 刘国华;马克明;傅伯杰;关文彬;康永祥;周建云;刘世梁4.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几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研究 [J], 胡天钧;周义贵;冯毅;宋鹏5.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的主要类型 [J], 刘文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农林边界影响域的研究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农林边界影响域的研究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农林边界影响域的研究李丽光;何兴元;李秀珍;问青春;赵永华;胡志斌;常禹;朱亚平【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年(卷),期】2004(15)10【摘要】对岷江上游农林边界的影响域进行研究 ,以提高该区管理农田和林地的水平 .共调查 3种类型农林边界 10条样带 ,采用移动窗口法对植物多样性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当窗口宽度达到 6~ 10时 ,SED曲线的变化趋向稳定 ,并且在曲线上有一或两个峰值出现 .不同类型边界的影响域是不同的 ,但均在距边界 5 0m内 .各类型边界的影响域多在 12~ 30m之间 .6条林地样带只有M 2和M6样带林地的影响域被确定 ,而 4条农田样带的影响域均被确定 .影响域的大小取决于边界两侧斑块类型和地形以及小气候等因子 ,但坡向对其影响不大 ;移动窗口法能有效地刻画边界动态 ,是一种分析边界简单而有力的工具 .这些结果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干旱河谷区农林间的相互作用 .【总页数】5页(P1804-1808)【关键词】边界效应;边界;移动窗口法;影响域【作者】李丽光;何兴元;李秀珍;问青春;赵永华;胡志斌;常禹;朱亚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9【相关文献】1.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999-2009年边界位移特征 [J], 王海茳;郭亚琳;王青2.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波动的定量判定及其演化特征 [J], 丁明涛;周鹏;张永旺;吕夏婷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木幼林地绿肥种植研究 [J], 吴宗兴;徐惠;梁颇;白平;熊量4.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 [J], 赖元长; 陆军5.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边界动态及其影响域 [J], 杨兆平;常禹;杨孟;胡远满;布仁仓;何兴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分析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分析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分析杨子松;杨灿;黎云祥【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年(卷),期】2013(029)001【摘要】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典型分布区选取10个典型样地进行采样调查,采用Whittaker β多样性指数、多物种间总体联结性、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等指标,研究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植物群落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非常小,反映物种的更替速率较慢;群落植物种群间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相关,说明群落处在较为稳定的生长阶段;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高山韭(Allium sikkimense)和披针苔草(Carex lanceolat)3个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优势种形成共优群落,植物种群间存在广泛的生态位重叠;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为11.13/80.【总页数】6页(P43-48)【作者】杨子松;杨灿;黎云祥【作者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汶川623002;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汶川623002;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1【相关文献】1.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主要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J], 杨子松;黎云祥;王中国2.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种-面积曲线拟合及最小面积确定 [J], 杨子松;黎云祥;刘伟;吴天德;王中国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与空间因素分析 [J], 张文辉;卢涛;马克明;周建云;刘世梁4.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分析 [J], 杨子松;权秋梅5.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野生维管植物区系分析 [J], 杨子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冶民生;关文彬;吴斌;马克明;刘国华;汪西林【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28)1【摘要】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Schoener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20种主要灌木种群在土壤水分、全N、速效P、速效K和pH5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小花滇紫草、三花莸、白刺花、多花胡枝子、马鞍羊蹄甲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维持岷江干旱河谷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种群在各个资源维上的宽度值不同,说明对不同的资源利用能力不尽相同,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生态适应性亦不同.各个资源维上所有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的大小依次为pH>全N>土壤水分>速效K>速效P.由此看出,物种对速效P和速效K的利用能力低于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同属种群间的重叠值较低.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的物种一般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但并非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其重叠值也就小.灌木种群生态位的研究可用于指导岷江干旱河谷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总页数】7页(P7-13)【关键词】灌木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岷江干旱河谷【作者】冶民生;关文彬;吴斌;马克明;刘国华;汪西林【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相关文献】1.岷江干旱河谷主要草本种群生态位研究 [J], 冶民生;吴斌;关文彬;马克明;刘国华;张宇清2.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主要植物种群种间关联性分析 [J], 杨子松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J], 杨子松;权秋梅4.甘肃白龙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J], 王飞;郭星;陈国鹏;黄旭东5.岷江源区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J], 张贺全;孙饶斌;冶民生;吴斌;关文彬;马克明;刘国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岷江柏对不同海拔的响应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岷江柏对不同海拔的响应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岷江柏对不同海拔的响应施广【摘要】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通过设置不同海拔梯度,对土壤水分、岷江柏生理生化及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干旱河谷区主要造林树种对逆境的响应,为这一地区岷江柏人工林的营造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研究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岷江柏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苗高和地径年生长量的蒸腾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则是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

从其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来看,岷江柏在海拔2 200 m~2 300 m之间生长最好。

因此,在该区营造人工岷江柏林的时候,应该优先选择这一地段。

%Cupressus chengiana had been cultivated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arid valleys of the Minjiang River for 2 years.The soil moisture,plant physiology,biochemistry and growth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response of the main 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to adversity in arid valleys and provide theory and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upressus chengiana plantations in this area.The reseach results were as follows:with the increase of elevation,the photosynthetic rate,water use efficiency,the ativity of SOD,the content of MDA,soluble sugar and proline and the growth increment of Cupressus chengiana de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d.While the transpiration rate and soluble protein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And the activity of POD and chlorophyll's conten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levation.The results show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growth area of Cupressus chengiana in arid valleys of the MinjiangRiver was between 2 200 meter and 2 300 meter.Therefore Cupressus chengiana could widely planted in this area.【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1(032)006【总页数】5页(P88-92)【关键词】干旱河谷;海拔;岷江柏【作者】施广【作者单位】四川省巴州区林业局,四川巴中63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45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是我国珍稀濒危、单型属孑遗种和川甘区域的特有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 区域 的常 见 植 物 , 主要有 高山韭 ( A l l i u m s i k k i — m e l l , s e ) 、 细柄 草 ( C a p i U i p e d i u m p a r v i lo f r u m) 、 披 针 苔 草
( C a r e x l a n c e o l a t a ) 、 阴地 蒿 ( A r t e mi s i a s y l v a t i c a ) 、 垫 状 卷柏( S e l a g i n e l l a p u l v i n a t a ) 、 汶 川景 天 ( S e d u m w e n c h u a - l z e l l 3 , e ) 、 岷 江百合 ( L i l i u m r e g a l e Wi l s o n ) 、 白刺 花 ( S 0 一
他 干 旱 河 谷 的植 物 区 系联 系密 切 。
[ 中图分类号 ]Q 9 4 8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 0 0 0— 0 9 4 1 ( 2 0 1 3 ) 0 7— 0 0 4 7— 0 4
植 物 区系是 某一 地 区 , 或某 一 时期 , 某一分类群 , 某类植 被 等所 有植 物种 类 的总称 , 是 自然 形成 物 , 是植 物界 在 一定 自然 地理 环境 特别 是 自然历 史条 件综 合作 用下 长 期发 展演 化 的结 果 , 并 以种 群 方 式 存 在 和组 成 各地 植 被 的实体 , 是 自然地 理 环 境 的反 映 及 环境 变 迁 的鉴证 或 依 据 … 。植 物 区系 构 成 当 中 蕴 含 着 大 量 地 理、 生态 、 历 史 和系统 进化 信 息 , 地 区 自然条 件 、 地 质演 化 历史 以及 人类 生产 和经 济 活动影 响 的差 异都 可能 导
研究区属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的岷江上游 干旱 河谷 , 位 于 东经 1 0 3 。 1 0 一1 O 3 。 5 4 、 北纬 3 1 。 1 5 一
3 2 。 3 2 范 围 内。该 区域年均 温 为 1 1 . 2 c c, 年 均 降水 量
为4 9 3 m m, 年蒸发量为 1 3 3 2 m m 。其特殊 的气候条 件所 孕育 的植 被 , 常 常呈 现 出旱 生半 荒 漠 景 观 。其 荒
[ 摘
要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收集 资料 的方法 , 在建立岷江上 游干旱河谷 荒坡野 生维管植物名 录的基础上 , 对 该地 区野
生维管植物 区系进行分析 , 结果表明 : ①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共有野生 维管植物 1 4科 1 7属 2 0种 ; ②科 的世 界分布 类 型 占优 势 , 优 势科及 表征 科不明显 , 单种科 占优 势 ; ③ 区系地理成 分以温带分布 型为主 , 其 中: 在科 级水平上 , 温带分布型 科 共有 3 科, 占到总科数 ( 不合世界 广布科 ) 的7 5 %; 在属级 水平上 , 温带性质分布型的属有 9属 , 占总属 数 ( 不含世界广 布属 ) 的6 9 . 2 3 %; ④岷 江上 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 区系与其他 地 区联 系广 泛 , 尤其是 与古南 大陆植物 区 系和横 断 山区其
本 研 究在 野外 调查 的基 础 上对岷 江 上游 干旱河 谷 荒坡植 物 区 系展开 分析 , 揭 示其 区系性 质 , 阐明植物 区
本研 究采 用 野外 调查 结合 收集 资 料 的方 法 , 在 建 立 岷江 上游 干旱 河谷 荒 坡 植 物名 录 的基 础 上 , 根据 植
物 区系地理基本原理 , 依据《 中国植物志》 及吴征镒 先 生 - 9 和李锡 文 先 生 n 叫对 中 国种 子 植 物 划 分 的分
中国水土保持 S WC C 2 0 1 3年第 7期
・ 4 7・
岷 江 上 游 干 旱 河 谷 荒 坡 野 生 维 管植 物 区 系分 析
杨 子松
( 阿坝师 范高 等专科 学校 , 四J I j汶川 6 2 3 0 0 2 )
[ 关键 词]野 生维管植 物 ; 区系; 荒坡 ; 干旱 河谷 ; 岷 江上游
致其 植 物 区系基 本 面 貌 的 改变 。 因此 , 植 物 区系 调查 是研 究 不 同时空 尺 度上 植 物 多 样 性 的基 础 , 对 于 揭示
上游 干旱 河谷 震后植 被恢 复 和生物 多样性 保护 提供 科
学依 据 。
1 研 究 区概况 和研 究方 法
1 . 1 研 究 区概 况
其 区系 性质 , 阐明 区系特 点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_ 4 。 岷 江干旱河 谷是横 断山 区东北缘 的典 型干旱 区, 由 于干燥 温 暖的气候 和干旱贫瘠 的土壤条 件 , 该 地 区常呈
现半荒漠化景观 , 形成 了脆弱 山地生态系统 , 历来都是
四川生 态建 设 的 “ 硬 骨头 ” 。再 加上 “ 5・ 1 2 ” 汶川 大
系 的组 成 、 科 和属 的地理 成分 等 区系特 点 , 以期 为岷 江
[ 基金项 目】西 南野 生 动植 物资 源保 护 省部共 建教 育 部重 点 实验 室
2 0 1 0年度 开放 基金立 项项 目( X N Y B 0 1—1 ) ; 四川 省教 育
布区类型, 采用统计 、 排序及 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荒坡
p h o r a v i c i i f o l i a ) 、 小 马鞍 叶羊蹄 甲( B a u h i n i a f a b e r i ) 等。
1 . 2 研 究 方 法
地震及 近 两年来 频繁 发 生 的余震 、 滑坡、 泥石 流 等 自然 灾 害与人 为活动 频繁 干扰 , 河 谷 内生 态退 化 十 分 严重 , 今 后必定仍 然是我 国生态恢 复的重点 区域之一 J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