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与胆固醇资料
人体的脂类物质——磷脂

人体的脂类物质——磷脂
脂类分为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固醇类),磷脂为类脂的一种。
一、磷脂
磷脂为人体脂类之一,可分为磷酸甘油脂和神经鞘脂两类。
二、磷脂的主要生理功能
1.磷脂外层具有亲水性,内层具有疏水性,非常适合于构成人体的细胞膜,是人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2.磷脂作为脂类,也是人体的提供能量之一。
3.磷脂具有乳化剂的功能,有利于脂肪的转动和代谢。
4.磷脂具有改善血管工作,减少胆固醇在血管的沉积。
5.磷脂具有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磷脂代谢后可能产生胆碱,而胆碱是人体神经递质的主要成分,适量的摄入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如蛋黄中含有卵磷脂,不但有利于清除胆固醇,还增强人体的记忆力,减少老年痴呆的风险,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年人每日一个蛋(50克)是非常适合的,当然这个蛋最好早上清蒸着吃,其中的油脂也有利于胆汁的排泄,可以防止胆囊炎和胆石症。
三、磷脂的食物来源
富含磷脂食物有:蛋黄、肝脏、大豆、麦胚、花生。
血浆脂质分类

血浆脂质分类
一、胆固醇
胆固醇是血浆脂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如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等。
胆固醇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是由甘油和三个脂肪酸形成的脂类物质,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脂质。
甘油三酯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能量,并参与细胞膜的构成。
三、磷脂
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基的脂类物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磷脂在细胞信号转导、物质转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脂肪酸
脂肪酸是构成甘油三酯和磷脂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
不同类型的脂肪酸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如调节血糖、血脂等。
五、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是指未酯化或游离状态的脂肪酸,它在血浆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游离脂肪酸可以作为能量来源,同时也可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
六、酮体
酮体是由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组成的代谢产物,主要
在肝脏中生成。
酮体是体内脂肪酸氧化产生的能量分子,对于某些组织如脑和肌肉等具有特殊的能量供应作用。
七、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是一种由小肠黏膜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后形成的脂蛋白颗粒,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
乳糜微粒的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八、极低密度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脂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异常也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整理)胆固醇和卵磷脂的功效

胆固醇和卵磷脂的功效班级:10化4 学号:10030433 姓名:张星群基本介绍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然而,真正了解卵磷脂的人却很少。
1844年法国人Gohley从蛋黄中发现卵磷脂(蛋黄素),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s(卵磷脂),英文名为Lecithin,也自此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
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研究进展磷脂最早是由Uauquelin于1812年从人脑中发现,Golbley于1844年从蛋黄中分离出来,并于1850年按照希腊文lekithos(蛋黄)命名为Lecithin(卵磷脂)。
1861年Topler 又从植物种子发现了磷脂的存在。
1925年Leven将卵磷脂(磷脂酰胆碱)从其他磷脂中分离出来。
而迄今为止最为丰富的大豆磷脂是在1930年发现的。
磷脂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最主要成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磷脂研究在生命科学和脑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
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营养功效1.人体营养需要人体所需的外源性胆碱90%是由卵磷脂提供。
卵磷脂提供胆碱有两大益处:其一,不像游离胆碱会因肠道中微生物作用而降解成为甲胺;其次,是在肝以及其他纤维组织中由脑磷脂(PE)的连续甲基化获得胆碱,且这一合成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故当膳食胆碱不足时,体内尚存卵磷脂(PC)的内源资源既可补充人体需要。
2.对血清脂质的调节作用调节血清脂质水平意味着能降低胆固醇水平,保护肝脏,也能改善记忆力,加强免疫力以及抗脂肪肝的活力。
3.胞囊纤维变性时对吸收脂肪的影响胞囊纤维变性是一种外分泌腺失调,一般都是因为体内脂质有限,胰脂酶、胆汁盐和碳酸氢钠存量不足引起。
结果严重影响脂肪的吸收,摄入脂肪有30%~60%吸收不良,因而会造成脂肪痢。
溶血磷脂酰胆碱能使摄入脂肪移位,将甘油一酯及脂肪酸在低共熔基质中相结合。
证明胆固醇和磷脂在膜之间运输的机制

证明胆固醇和磷脂在膜之间运输的机制
胆固醇和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两种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膜的性质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胆固醇和磷脂之间的转运是通过一些膜蛋白介导的。
其中一种蛋白质称为磷脂酰肌醇转移酶(PITP),它能够结合磷脂和胆固醇,并将它们从膜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蛋白质,如磷脂酰乙醇胺转移酶(PEAT)和胆固醇转运蛋白(CETP),也被认为可以介导胆固醇和磷脂之间的运输。
此外,研究还表明,膜内胆固醇和磷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通过一些物理化学机制来实现,如烷基链的长度、双键位置和饱和度等。
这些性质会影响膜的流动性和相变温度,从而影响胆固醇和磷脂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之,现有研究表明,胆固醇和磷脂之间的运输机制是复杂的,涉及多种蛋白质和物理化学机制。
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究这些机制,以更好地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 1 -。
口腔执业医师《生物化学》磷脂、胆固醇及血浆脂蛋白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生物化学》磷脂、胆固醇及血浆脂蛋白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生物化学》磷脂、胆固醇及血浆脂蛋白考点
导语:胆固醇又称胆甾醇。
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
我们一起来看看磷脂、胆固醇及血浆脂蛋白的考试内容吧。
【重点复习内容】
1.磷脂的合成部位在内质网,合成原料为甘油、脂肪酸、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等。
2.胆固醇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及滑面内质网上。
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为乙酰辅酶A和NADPH。
3.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HMG-CoA还原酶。
4.胰岛素和甲状腺素促进胆固醇的合成,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5.胆固醇的转化:①转化为胆汁酸;②转化为类固酮激素;③转化为维生素D3。
【模拟*模拟题】
1.胆固醇不能转变成
A.维生素D3
B.雄激素
C.雌激素
D.醛固酮
E.胆色素
答案:E
2.能激活血浆中LCAT的载脂蛋白是
A. apoA I
B. apoA Ⅱ
C. apo B
D. apo C
E. apo D
答案:A
3.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是
A.柠檬酸裂解酶
B.HMG-CoA合酶
C.HMG-CoA裂解酶
D.HMG-CoA还原酶
E.鲨烯合酶
答案:D
4.胆固醇含有的限速酶是
A.HMG-CoA合酶
B.HMG-CoA裂解酶
C.HMG-CoA还原酶
D.MVA激酶
E.鲨烯还原酶
答案:C。
磷脂、糖脂和固醇的区别和作用

磷脂、糖脂和固醇的区别和作用一、磷脂、糖脂和固醇的区别磷脂、糖脂和固醇是三种不同的脂类物质,它们在结构、性质和功能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1.磷脂:磷脂是含有磷酸的脂类,也称为磷脂类。
它们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特别是在神经细胞和红细胞中含量丰富。
磷脂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脑、肝、卵等组织及植物的种子中。
2.糖脂:糖脂是含有碳水化合物的脂类,是由糖类与脂类通过酯键相连的一类化合物。
它们在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中也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某些细菌的能量来源。
3.固醇:固醇是一类特殊的脂类化合物,它们是环戊烷多氢菲衍生物的统称。
固醇类物质对于消化吸收脂肪和维生素A、D 等脂溶性维生素具有重要作用。
二、磷脂、糖脂和固醇的共同点磷脂、糖脂和固醇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脂类物质,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它们都是脂类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相似性。
2.生物功能:它们在生物体内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糖脂参与细胞识别和信号转导,固醇类化合物如胆固醇是合成胆汁酸的重要原料,也是合成激素和维生素D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原料。
三、磷脂、糖脂和固醇的主要作用1.磷脂:在食品工业中,磷脂常被用作乳化剂,让油类能溶于水。
常见的有卵磷脂,一般以食用油为原料制造,用作面包、固体巧克力食品等的食品添加剂。
2.糖脂:糖脂是由葡萄糖和脂肪酸组成的化合物,它们可以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
此外,糖脂还具有以下作用:•保护身体免受氧化损伤:糖脂中的脂肪酸可以提供抗氧化剂,帮助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维持神经系统健康:一些研究表明,摄入足够的糖脂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神经系统。
•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糖脂中的脂肪酸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促进心血管健康:虽然糖脂含有较高的热量密度,但适量摄入可以提供能量,并有助于维持健康的心血管系统。
3.固醇:固醇类化合物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例如,胆固醇是合成胆汁酸的重要原料,对于消化吸收脂肪和维生素A、D等脂溶性维生素具有重要作用。
6-2 脂代谢-脂肪酸合成和磷脂及胆固醇代谢20102

脂酰基载体蛋白(ACP)的辅基结构
HS -
O-CH2-Ser-ACP
辅基: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
CoA分子中也有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
HS A
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
羟
羟
动物体内:
3 脂肪酸合酶
脂肪酸合酶是单一肽链,由一个基因编 码, 同时具有ACP和7种酶活力。 • 第七种酶为:软脂酰-ACP硫酯酶,催化软
NADH和 NADPH
II 脂肪酸的去饱和:
氧化脱氢途径;光滑型内质网 (1 )单烯脂酸(monoenoic acid)的合成: 人体内有 4, 5, 8, 9去饱和酶,属混合功能氧化 酶;该酶不能在C10与末端甲基之间形成双键 软脂酸
脂酰CoA去饱和酶系
棕榈油酸 (16, 9 )
15.反应产物
16. 能量变化(软 脂酸)
软脂酸
消耗7个ATP和14个 NADPH
乙酰辅酶A
产生106个和
I 脂肪酸碳链的延长: (1)线粒体:
动物FA碳链的延长: 脂酰基载体是CoA 供氢体主要是NADPH
乙酰CoA是二碳片段的供体,沿着脂肪酸-氧 化作用的逆反应延长, 但烯脂酰CoA还原酶的辅酶为 NADP, 此步供氢体为NADPH。产物以硬脂酸为最 多,可延长至24或26碳FA.
D-
羟酰-ACP脱水酶 (HD)
脂肪酸合酶
烯酰-ACP还原酶 (ER)
脂肪酸合酶
脂肪酸合酶 脂肪酸合酶
(5)脱水
(6)还原
1 启动
MT
每延长2碳单位消 耗1个ATP和 2个NADPH
2 装载
KS KR
3 缩合
KR ER
6 还原
4 还原
HD
公共营养师(三级工)教程-脂类(九)

公共营养师(三级工)教程
脂类(九)
第五节磷脂及胆固醇
一、磷脂
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对脂肪的吸收、运转以及储存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起着重要作用。
磷脂主要含于蛋黄、瘦肉、脑、肝和肾中,机体自身也能合成所需要的磷脂。
磷酸甘油酯:以甘油为基础,红细胞膜的脂类约40%为磷脂,线粒体膜的脂类约95%为磷脂;
神经鞘磷脂:以神经鞘氨醇为基础,红细胞膜的磷脂中约20%-30%为神经鞘磷脂。
食物中含磷脂丰富的食物有:蛋黄、瘦肉、脑、肝、肾等动物内脏,尤其蛋黄含卵磷脂最多达9.4%。
大豆磷脂含量可达1.5%-3%。
大豆磷脂在保护细胞膜、延缓衰老、降血脂、防治脂肪肝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其他植物种子如向日葵子、亚麻籽、芝麻籽等也含有一定量。
二、胆固醇
人体各组织中皆含有胆固醇,在细胞内除线粒体膜及内质网膜中含量较少外,它是许多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一)胆固醇的消化吸收:胆固醇是机体内主要的固醇物质。
它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是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及胆汁酸的前体。
人体每千克体重含胆固醇2g。
人们从每天膳食中可摄入约300-500mg的外源性胆固醇,主要来自肉类、肝、内脏、脑、蛋黄和奶油等。
食物中胆固醇酯不溶于水,不易与胆汁酸形成微胶粒,不利于吸收,必须经胰液分泌的胆固醇酯酶将其水解为游离胆固醇后,方能吸收。
未被吸收的胆固醇在小肠下段被细菌转化为粪固醇,由粪便排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脂的相变温度发布时间:2012-05-28 14:04 点击次数: 520磷脂的相变温度磷脂相变温度是组成磷脂的酰基链由晶态向液态过渡时的温度。
处于相变温度时,酰基链活动性增强,脂质体膜通透性提高。
磷脂的相变温度对脂质体膜稳定性有重要参考意义。
在制备脂质体时,应充分考虑脂质体的保存条件、体内过程、药物释放行为等,选择具有适宜相变温度的磷脂。
信息来源于艾韦特网站:磷脂纳米载药系统发布时间:2012-11-01 15:52 点击次数: 87磷脂纳米载药系统磷脂:因其具有无毒、无刺激、以及优良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型纳米载药系统。
脂肪乳:以磷脂为乳化剂的水包油乳剂。
以肠外营养或药物输送为目的,目前有多个产品上市,技术成熟。
脂质体: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础结构的脂质体药物递送体系,近年来被大量用于抗肿瘤药物和核酸类药物的载体。
有数个上市的产品,但技术难度比较大。
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磷脂可降低胆盐的CMC值,提高载药量,且工艺简单成熟。
制剂以注射液或冻干粉为主。
磷脂-聚合物胶束:相对于普通的聚合物胶束,磷脂-聚合物胶束载药量更高;而相对于单纯的表面活性剂胶束,磷脂-聚合物胶束热力学和动力学都更加稳定。
DSPE-MPEG2000已获临床应用,其作为胶束使用的药物制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磷脂-药物复合物:该体系可使难溶性药物实现静脉给药,也可用于提高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目前较多的应用领域是口服的天然活性成分保健品。
应用:阳离子脂质体;细胞转染试剂常用阳离子脂质常用辅助脂质辅助脂质主要有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胆固醇(Chol)等。
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OPE)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辅助脂质。
膜脂质主要由磷脂、胆固醇和少量糖脂构成。
在大多数细胞的膜脂质中,磷脂占总量的70%以上,胆固醇不超过30%,糖脂不超过10%。
磷脂中含量最多的是磷脂酰胆碱,其次是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含量最少的是磷脂酰肌醇。
磷脂、胆固醇和糖脂都是双嗜性分子。
磷脂分子中的磷酸和碱基、胆固醇分子中的羟基以及糖脂分子中的糖链等亲水性基团分别形成各自分子中的亲水端,分子的另一端则是疏水的脂肪酸烃链。
这些分子以脂质双层的形式存在于质膜中,亲水端朝向细胞外液或胞质,疏水的脂肪酸烃链则彼此相对,形成膜内部的疏水区。
膜脂质双层中的脂质构成是不对称的,含氨基酸的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主要分布在膜的近胞质的内层,而磷脂酰胆碱的大部分和全部糖脂都分布在膜的外层。
[3]磷脂分子的流动性受着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温度:在一定温度下,磷脂分子从液晶态(能流动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态)转变为凝胶状(不流动)的晶态。
这一能引起物相变化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
当环境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细胞膜磷脂分子处于流动的液晶态;而在相变温度以下时,则处于不流动的晶态。
细胞膜磷脂分子相变温度越低,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就越大;反之,相变温度越高,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也就越小。
②细胞膜磷脂分子的脂肪酸链:饱和程度高的脂肪酸链因紧密有序地排列,因而流动性小;而不饱和脂肪酸链由于不饱和键的存在,使分子间排列疏松而无序,相变温度降低,从而增强了膜的流动性。
所以细胞膜也具有流动性。
脂肪酸链的长度对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也有影响:随着脂肪酸链的增长,链尾相互作用的机会增多,易于凝集(相变温度增高),流动性下降。
③胆固醇:胆固醇对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的调节作用随温度的不同而改变。
在相变温度以上,它能使磷脂的脂肪酸链的运动性减弱,从而降低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
而在相变温度以下时,胆固醇可通过阻止磷脂脂肪酸链的相互作用,缓解低温所引起的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剧烈下降。
④卵磷脂/鞘磷脂比值,比值越高,膜流动性越大⑤脂双层中嵌入的蛋白质越多,膜流动性越大除以上因素外,细胞膜磷脂分子与膜蛋白的结合程度、环境中的离子强度、pH值等都会影响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
膜脂的流动是造成细胞膜流动的主要因素,概括起来,膜脂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四种。
①侧向扩散(lateral diffusion);②旋转运动(rotation);③伸缩运动(flex);④翻转扩散(transverse diffusion),又称为翻转(flip-flop)⑤左右摆动⑥旋转异构运动膜蛋白的运动由于膜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同时受到细胞骨架的影响,它不可能象膜脂那样运动。
主要有以下几种运动形式:①随机移动有些蛋白质能够在整个膜上随机移动。
移动的速率比用人工脂双层测得的要低。
②定向移动有些蛋白比较特别,在膜中作定向移动。
例如,有些膜蛋白在膜上可以从细胞的头部移向尾部。
③局部扩散有些蛋白虽然能够在膜上自由扩散,但只能在局部范围内扩散。
相变性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脂质分子的晶态和液晶态是互变的;磷脂性状磷脂的性状与来源、生产工艺、纯度及保存条件都有关系。
纯度低的天然磷脂为液体或膏状,颜色较深,为棕黄色。
纯度越高,颜色变浅。
达到80%左右纯度的卵磷脂为浅黄色,采用冻干工艺的产品为膏状固体,采用喷干工艺的产品为粉末状。
天然磷脂很难做到非常高的纯度,目前,我国有批文的卵磷脂中以上海艾韦特的蛋黄卵磷脂PC-98T纯度最高,PC纯度可达到98%以上,产品为白色粉末。
天然磷脂不饱和度高,因此无论使用或贮存多么小心,多少都会有氧化发生,其结果就是极易吸水,暴露在空气中迅速变色、变粘。
天然磷脂会有一种特殊的腥味。
合成磷脂纯度一般都能达到90%以上,因此均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吸水性和气味都比天然磷脂小的多,甚至无味。
有些试剂级的磷脂会以有机溶液的形式贮存和出售,有利于磷脂保存和使用中的稳定性。
使用Presome ACD-1生产阿霉素脂质体的方法及产品评价使用Presome ACD-1生产阿霉素脂质体的方法及产品评价——一种简易和稳定的DOXIL生产方法生产步骤:称量Presome ACD-1(HSPC:CHO:MPEG2000-DSPE=3:1:1 w/w)。
Presome ACD-1 粉末状,性状稳定,定量操作精确。
称量好的Presome ACD-1中加入250mM (NH4)2SO4缓冲液,并于60℃水浴下水合,形成粒径约1μm的寡室脂质体。
水合过程只需稍加振荡或搅拌,15min左右完成水合。
水合后的脂质体分别用0.2μm、0.1μm、和0.08μm的聚碳酸酯膜挤出5次。
可得到粒径约100nm的单室脂质体。
采用高压均质法,过程将更加简单、快速。
2-8℃下,采用蔗糖溶液对整粒后的脂质体溶液透析,移除外水相中的(NH4)2SO4。
透析后的脂质体浓度可以达到50mg/ml。
60℃下,阿霉素与脂质体温孵30min,梯度法载入,最后以0.1N HCl或NaOH调至6.5。
产品评价:药物包封率:100%。
离心法,取下层脂质体采用HPLC法检测。
粒径分布:100.9±0.9nm PDI 0.048±0.0043Zeta 电位:-27.1±0.7mv (9%蔗糖溶液)Malvern Nano-ZS产品组成:HPLC法检测。
药脂比:DOXIL 0.125; 产品0.122膜厚度:2.1nm冷冻电镜:单室脂质体,药物在内水相中结论:采用Presome ACD-1制备的阿霉素脂质体与DOXIL质量相近,过程简单,不使用有机溶剂,适合规模化生产。
胆固醇在脂质体中的应用胆固醇可调节磷脂双分子层膜的流动性,使膜通透性降低,减少药物渗漏。
同时可使脂膜维持一定柔韧性,增强脂质体囊泡抗击外部条件变化的能力。
并对磷脂的氧化有一定保护作用,制备普通载药脂质体,胆固醇是必须的添加物,用量一般为CHO:PC=0.3~1(摩尔比)。
因PC 和药物的不同,存在胆固醇的最佳用量。
在一定范围内,脂质体的粒径、氧化稳定性、物理稳定性与胆固醇添加量成正相关,超出范围时,超过膜负荷,会造成部分脂质体破裂。
另外,胆固醇的添加会对膜相变温度有一定影响,临界值以内使相变温度降低,临界值以上,使相变温度升高。
温敏脂质体有特殊的动力学特征,为了降低相变温度时的稳定性,迅速释放药物,可不添加胆固醇。
卵磷脂是什么卵磷脂是一种以磷脂酰胆碱为主要成分的多种磷脂的混合物,USP NF将其定义为不溶于丙酮的磷脂混合物。
19世纪最先发现存在于蛋黄中,因此命名为卵磷脂(lecithin),后来发现这样的磷脂混合物同样存在于大豆中。
现在为了区别来源,通常分为蛋黄卵磷脂(lecithinor egg lecithin),和大豆卵磷脂(soybean lecithin)两类,但是很多时候统一称为卵磷脂,不能区分,甚至有时候将磷脂酰胆碱也简称为卵磷脂。
事实上,不同来源、纯度的卵磷脂化学组成、用途差别很大,CAS都不相同。
Lecithin的CAS 为8002-43-5,定义为所有动植物组织中的磷脂酰胆碱,可做润滑剂、乳化剂、食品添加剂;大豆卵磷脂CAS号为8030-76-0,为大豆中提取的磷脂混合物,主要用于保健品、药物非注射剂,蛋黄卵磷脂CAS号为93685-90-6,定义为提取自蛋黄的磷脂混合物,主要用于注射级药物辅料。
因此,当我们拿到某一卵磷脂时,一定要弄清楚其来源、纯度和组成,再决定如何应用。
卵磷脂是什么卵磷脂是一种以磷脂酰胆碱为主要成分的多种磷脂的混合物,USP NF将其定义为不溶于丙酮的磷脂混合物。
19世纪最先发现存在于蛋黄中,因此命名为卵磷脂(lecithin),后来发现这样的磷脂混合物同样存在于大豆中。
现在为了区别来源,通常分为蛋黄卵磷脂(lecithinor egg lecithin),和大豆卵磷脂(soybean lecithin)两类,但是很多时候统一称为卵磷脂,不能区分,甚至有时候将磷脂酰胆碱也简称为卵磷脂。
事实上,不同来源、纯度的卵磷脂化学组成、用途差别很大,CAS都不相同。
Lecithin的CAS为8002-43-5,定义为所有动植物组织中的磷脂酰胆碱,可做润滑剂、乳化剂、食品添加剂;大豆卵磷脂CAS号为8030-76-0,为大豆中提取的磷脂混合物,主要用于保健品、药物非注射剂,蛋黄卵磷脂CAS号为93685-90-6,定义为提取自蛋黄的磷脂混合物,主要用于注射级药物辅料。
因此,当我们拿到某一卵磷脂时,一定要弄清楚其来源、纯度和组成,再决定如何应用。
相变温度:脂质体的物理性质与介质温度有密切关系,当温度升高时脂质体双分子层中的疏水链可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从而引起一系列变化。
如膜厚度减小,流动性增加,产生由胶晶态(固态)向液晶态的转变等。
转变温度称为相变温度,它取决于磷脂的种类。
如脂质体膜由两种以上磷脂组成,它们各有特定的相变温度,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