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迟退休的社会必要性浅析

合集下载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延迟退休年龄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背景、现状及影响,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背景和现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基金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开始考虑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或60岁,视职业和地区而定)。

然而,这一退休年龄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1. 经济影响: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也可能导致部分劳动者就业压力增大,影响其生活质量。

2. 社会影响: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延长劳动者的劳动年限,增加其收入来源,但也可能导致老年人口就业竞争加剧,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延迟退休还可能影响家庭结构、代际关系等方面。

四、延迟退休年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1. 合理性分析:从经济角度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有利于经济发展。

从社会角度来看,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提高其生活质量。

然而,也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健康状况等因素。

2. 可行性分析:在政策层面,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顺利实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以适应延长的劳动年限。

在个人层面,劳动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和职业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退休计划。

五、政策建议1. 逐步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根据不同行业、地区和工种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延迟退休计划,逐步实施。

2.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延长的劳动年限。

3.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延迟退休年龄方案根据你的要求,我将为你提供一个3000字的文章,主题是“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下面是文章内容: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了各国政府研究和推行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的必要性以及实施的优势和挑战。

一、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现代社会的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退休年龄与寿命之间的时间差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障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延迟退休年龄是迫切需要的。

首先,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减轻养老金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退休人口迅速增加,而劳动人口数量相对减少。

如果退休年龄不作调整,养老金发放将面临巨大压力,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延迟退休年龄,劳动力资源得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减轻了养老金支付的负担。

其次,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提高老年人群的社会参与度和生活质量。

现代老年人拥有更多的健康、活力和经验,在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支持下,他们可以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享受更长的工作生涯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满足感。

延迟退休年龄使得老年人可以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延缓老龄化进程。

二、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的优势和挑战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在实施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优势方面,延迟退休年龄能够增加劳动力资源,维持社保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延迟退休年龄将使得劳动力市场供求更加平衡,减少了人才流失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同时,延迟退休年龄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为他们晚年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挑战方面,延迟退休年龄方案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上做出充分考虑。

政府需要提供更好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机会,以确保延长工作年限的老年人能够适应职场发展需求。

同时,针对劳动强度较高的行业,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的实施不会给老年劳动者带来过度负担和健康风险。

三、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的国际案例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家延迟退休方案

国家延迟退休方案

国家延迟退休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家不得不考虑延迟退休的方案。

延迟退休意味着人们将不再按照传统的60岁(或者65岁)退休年龄离开工作岗位,而是推迟退休时间至较晚的年龄。

本文将探讨延迟退休方案的必要性、实施的条件和措施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首先,延迟退休方案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这意味着人们在退休后的时间会更长,而这也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延迟退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压力,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为了能够成功实施延迟退休方案,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需要从政策层面上推动延迟退休方案的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鼓励人们延迟退休,例如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鼓励延缓领取养老金等。

其次,需要改善老年人的就业环境和待遇,以鼓励他们主动延迟退休。

这可以包括提供更多的老年人适合从事的工作机会、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和待遇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确保他们能够继续从事工作而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延迟退休方案的实施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影响。

首先,延迟退休可以延缓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从而减少了劳动力供给的缺口,有助于稳定就业市场。

其次,延迟退休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因为他们可以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保持社交活动。

此外,延迟退休还可以维持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因为他们不需要依赖养老金等福利来维持生活。

然而,延迟退休也需要考虑到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可能导致年轻人就业机会减少,尤其是在一些紧缺行业中。

此外,延迟退休还可能加剧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竞争,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总之,国家延迟退休方案是一种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措施,它可以缓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延迟退休方案的实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并且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延迟退休方案最新政策

延迟退休方案最新政策

延迟退休方案最新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老年人口基数的持续增长,延迟退休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延迟退休方案,旨在兼顾个人退休需求、社会经济稳定和养老保障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延迟退休方案的最新政策,并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

传统的退休年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长寿的需求。

而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

它能够缓解养老金压力,保证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延迟退休方案的最新政策1. 调整退休年龄标准根据最新政策,退休年龄将逐步推迟。

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行业和群体的退休年龄。

这一举措旨在充分考虑各行业就业结构、人口老龄化程度以及个人退休需求,确保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2. 引入弹性退休制度为满足不同个体的退休意愿和经济状态,最新政策还引入了弹性退休制度。

即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符合法定退休年龄范围内提前或推迟退休。

这一政策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灵活的退休选择。

3. 加强就业保障和再培训延迟退休方案还强调了就业保障和再培训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个人在延迟退休后能够继续就业或重新就业,政府将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帮助个体提升就业技能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三、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1. 对个人的影响延迟退休政策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他们需要更长时间投入工作。

这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或工作压力较大的人来说可能带来一定困扰。

然而,延迟退休政策也为个人提供了更长时间规划和积累养老金,以应对老年生活的需求。

2. 对社会的影响延迟退休政策对于社会来说,能够减轻养老金压力,确保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同时,延迟退休也能够保持劳动力供给的稳定,减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然而,延迟退休也可能导致就业岗位紧张和年轻人就业机会减少,这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综合考虑。

四、延迟退休方案的前景和挑战延迟退休方案的前景是积极的。

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推迟退休年龄。

首先,推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金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支出不断增加,而退休年龄不变意味着更长的领取期限,这将给养老金体系带来沉重负担。

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延迟养老金支出,减轻财政压力,有利于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推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不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延长老年人的就业期限,增加劳动力供给,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再者,推迟退休年龄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感到生活失去了意义,身心健康状况也随之下降。

延长工作年限可以使老年人保持社交活动和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从养老金压力、劳动力供给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方面考虑,应该推迟退休年龄,这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

反方观点,不应该推迟退休年龄。

首先,推迟退休年龄会造成年轻人就业压力增加。

如果老年人延长工作年限,就意味着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减少。

这将加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导致社会稳定性问题。

其次,推迟退休年龄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希望能够享受生活,而不是继续工作。

如果强制推迟退休年龄,将剥夺老年人的选择权,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再者,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增加医疗保健支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会逐渐下降,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支出。

如果推迟退休年龄,意味着老年人延长工作年限,可能会增加医疗保健支出,对社会医疗保健体系造成负担。

因此,从年轻人就业压力、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支出等方面考虑,不应该推迟退休年龄,这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劳逸结合,才能保持健康。

”这句话说明了人们需要适当的休息来保持身心健康,如果强制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在日本,由于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实施,导致许多老年人无法如愿退休,引发了社会上的不满情绪,甚至出现了一些抗议活动。

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推迟退休年龄。

首先,推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金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支出不断增加,而退休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养老金缺口日益扩大。

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延迟养老金支出,减轻财政压力,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推迟退休年龄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也在不断改善,延长工作年限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国民经济的生产率和效益。

此外,推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金支出增加、劳动力资源减少、医疗保障压力加大等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推迟退休年龄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时间。

反方观点,不应该推迟退休年龄。

首先,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将会增加,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会使年轻人更难找到工作。

其次,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可能会逐渐下降,如果强制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无法享受应有的休息和生活。

此外,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

在一些行业和职业中,工作压力较大,身体损耗严重,如果强制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对这些从业者造成不公平的对待,加剧社会的阶层分化。

综上所述,推迟退休年龄对于缓解养老金压力、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也需要考虑到可能导致的就业机会减少、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等问题。

因此,在实施推迟退休年龄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正反方都可以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从而说明推迟退休年龄有利于更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

同时,也可以引用罗曼·罗兰的名言“老年是知识的宝库”,从而说明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

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延迟退休年龄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措施,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现状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部分女性为50岁)。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这一制度已经面临诸多挑战。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而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工作年限逐渐延长,但与此相对的是人口劳动参与率的下降。

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缓解社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原因分析(一)经济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劳动力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同时,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养老保障压力逐渐增大。

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短缺和养老保障压力。

(二)社会因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持续的,而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延长人们的劳动年限,增加社会人才储备。

此外,延迟退休年龄还可以缓解社会养老负担,降低政府养老保障支出。

四、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分析(一)积极影响1. 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2. 增加社会人才储备;3. 降低政府养老保障支出;4. 促进经济发展。

(二)消极影响1. 对部分劳动者可能造成就业压力;2. 增加企业用工成本;3. 可能导致部分劳动者健康问题。

五、政策建议针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至适当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特点和劳动者个人意愿。

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奖励制度等,鼓励劳动者积极参与就业。

(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明确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范围、标准和条件等。

人社部延迟退休方案拟订完毕2023年正式出台

人社部延迟退休方案拟订完毕2023年正式出台

人社部延迟退休方案拟订完毕2023年正式出台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延迟退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人社部一直致力于制定一套合理的延迟退休方案。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人社部终于在2023年拟订出了完备的延迟退休方案。

一、延迟退休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而延迟退休正是一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通过适当延长劳动者的退休年龄,既可以保证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又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

二、延迟退休方案的主要内容1. 调整退休年龄根据新方案,退休年龄将逐步延长,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具体的退休年龄的调整方案为:在2023年到2028年期间,逐年将普通职工的退休年龄延长六个月;之后,在2029年到2034年期间,每年延长三个月,直至达到适当的退休年龄。

2. 提供灵活可选的退休方式新方案允许劳动者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退休方案。

除了原有的一次性全面退休外,还将引入可选的分段退休方式。

分段退休方式可以让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减少工作时间,更好地过渡到退休生活。

3. 加强就业保障和培训为了确保延迟退休方案的顺利实施,人社部将加大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帮助劳动者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还将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4. 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创业支持延迟退休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创业政策相互配合。

人社部将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和就业市场的发展,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三、延迟退休方案的意义和影响延迟退休方案的出台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首先,延迟退休有助于解决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保证了生产经营的持续进行,稳定了市场供求关系。

其次,延迟退休可以充分发挥老年劳动者的经验和智慧,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关于延迟退休的社会必要性浅析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学系:应急管理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论文评分:年月日关于延迟退休的社会必要性浅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较大的提高,而且由于我国多年来一直奉行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国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较低的生育率率和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使得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使我国已经提早进入了老齡化社会。

老龄化的社会给年轻人带来较重的经济抚养重担,并且由于年轻劳动力的短缺,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养老金亏空”愈演愈烈,导致了我国养老金供给的负担更加严重。

于是,许多专家认为当前应适当的调整退休年龄,从而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所以,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既有必要,也有条件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关键词]延迟退休;必要性;养老金;公共事业管理一、延迟退休政策解读1.延迟退休概述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来延迟退休的制度。

2013年6月,由于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已经搁置延迟退休的思路,仅仅从研究着手,进行学术探讨。

到2013年11月,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明确了顶层设计中,延迟退休政策渐行渐进。

[1]笔者认为,延迟退休是指,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之上,根据年龄结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养老保障方面的变化,提高原有法定退休年龄的一种行为。

2.延迟退休的具体实施方法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回答,我国延迟退休将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方案。

以一种缓慢而稳妥的方式延长缴费年限,相应缩短领取养老金年限,减少政策调整给社会和有关人员带来的影响。

“小步徐趋,渐进到位”,每年只延长几个月的退休时间,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达到计划中男性65岁,女性60岁的退休年龄。

二、我国现行退休政策1.退休年龄现行退休政策下男性与女性法定年龄不同,女性一般退休年龄为55岁,女工人可在50岁退休,男性法定退休年龄统一为60岁。

其中,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常年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地区和常年在摄氏零度以下的冷库、生产车间等低温场所工作的工人,可以提前退休。

这一法定退休年龄制定的依据主要是我国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

2.退休后养老体系我国的养老保险目前以第一层次[2]的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包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3]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构成。

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必须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累计缴费满15年。

三、现行退休政策存在的问题1.男女性别在退休年龄上差距过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4岁,女性高于男性为77岁。

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在我国,女性要比男性早5年退休,这不仅导致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加重,而且也不利于妇女权益的保障。

2.退休年龄过早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首先从大幅上升的人均寿命角度上说,我国人口在1950 年的平均寿命是41.2 岁,其中,男性40 岁,女性42.3 岁,而从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增加到74.83 岁,男性72.38 岁,女性为77.37 岁。

可见60 年来,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增长了30 多岁,而我国的退休年龄却没有随之进行调整变化,自然就显得偏低了。

其次,从世界范围来看,除了非洲的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在65岁、67岁,而且都是渐进式延迟的,且多为男女同龄退休,我国现在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我国的退休年龄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4]3.教育发展导致参与工作年限变短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教育,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在不断推后。

在过去,可能中国人普遍参加工作的年龄都在17、18 岁,甚至更早。

但现在,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情况已不同。

在城市,大家普遍参加工作的年龄都在22 岁以后。

如果继续沿用以前的退休年龄,很多劳动者参加工作的年限将大大缩短,这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3]尤其是许多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岗位,比如高校老师、研究人员等,他们往往在五十到六十岁这段时期是处于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时期,如果这部分人早早退休,将是一种高端人才的流失,4.养老金空账压力大,社会经济负担重在1997年,劳动部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开始推行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6]。

然而1997年之前退休的人之前并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但是他们的养老金仍然需要支付。

在存在转制成本和没有积累的情况下,当统筹账户不足以支付这些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时,没有与统筹基金账户分开管理的个人账户基金便成了弥补退休职工养老金缺口的主要来源,而直接的后果就是我国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大,为了弥补缺口,很多地方都提高了缴费率,而这又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抱。

因此养老金空账给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7]近几年来,我国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在急剧扩大,个人账户记账累计额减去各省做实的累计结余就是“空账”。

截至2014年底,个人账户的空账额超过3.5万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用了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这就好比说一个人口袋里有10元钱,,可他还有一张11元的欠条在别人口袋里。

”庞大的养老金空账,使得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举步维艰。

四、延迟退休的客观原因1.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工作条件的改善,人类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必然结果。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更快,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而人口老龄化将使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消费、储蓄、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养老保障等产生深远的影响,给我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持续发展动力带来巨大冲击。

199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只有636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5.57%,2001年,这一数量达到9602万人,占总人口比例己经超过了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7%),达到7.1%,这代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5年,我国65岁上人口数量首次超过一亿,并且这一数量和比例还在逐年递增。

表1[8]2.老年抚养比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老年人口负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老年系数[9]越高,意味着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而这些人的养老金一部分要由工作中的年轻劳动人口支付,这在无形中会加重社会上劳动人口的缴费压为。

2013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是13.1%,差不多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拿养老金的老年人曰。

而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将会是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这会给社会增加极大的压力。

3.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从1980年开始实行就业者、市场和政府三结合方针的政策,就业渠道和方式日趋多元化,退休人员在市场上可以继续就业,存在"退而不休"的现象,一方面办理退休手续,另一边签订新的劳动协议。

从而出现一方面拿着退休金,另一方面挤占年轻人就业岗位行为。

个人利益虽然得到了充分满足,却损坏了社会利益。

有人说延迟退休年龄会挤占年轻人的岗位,但事实证明,如果不延迟退休年龄,同样拥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退休人员仍然在就业市场活跃着,并没有减缓就业压力。

当前的市场就业体制下,法定退休年龄实际上已无力调控劳动供给。

五、延迟退休的意义1.使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延长退休年龄,就可以增加知识分子的工作年限,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而不可逆转的老龄化,势必会增加社会整体的抚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延迟我国的退休年龄,将会使老年人力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

尤其在第三产业的一些岗位上,老年人拥有其他年龄段人口所不具备的优势。

从现代医疗水平和总体健康状况来看,60岁左右的人健康状况普遍良好,晚几年退休可以胜任手头的工作,我国还按照几十年前设定的退休标准早已脱离社会发展实际,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延迟退休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进一步挖掘“年轻老人”人力资源,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利用水平减少浪费。

因此,延长退休年龄既有利于提升对高级知识分子的利用效率,又有利于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2.缓解养老金给付压力实行延迟退休,增加职工的缴费年限,从而增加养老金积累,减少养老金基金支出,从而通过增收减支弥补养老金缺口。

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解基金缺口约200亿。

3.有利于改善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尽管社会在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随着提高。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仍处于比较贫困中,需要在五六十岁时仍需要工作。

如当今晚婚晚育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父母五六十岁时,孩子二十几岁还在读书的情况不少,对于这种情况发生时,这些家庭的生活来源将会变得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家庭收入较低贫困的家庭更为明显,延迟退休年龄的调整可以帮他们度过这一段艰难的时间,因为现在退休的职工想要再找一份待遇比较好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另一方面自我国计划生育实施以来,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而老人小孩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属于需要依附家庭经济生存的群体。

从20世纪90年代前由多个子女家庭共同赡养两个老人到如今一个家庭就要供养四个老人,这个对于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无疑给每一个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家庭肩上再添加一副沉重的担子。

推迟退休年龄的调整可以让仍是健壮的父母依然可以通过工作生活从而推迟父母需要通过领取较少的养老金或依靠年轻一辈赡养的生活。

推迟退休年龄不仅可以将每个劳动者丰富的经验与技术充分的贡献于事业,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缓解家庭的养老负担,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这符合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