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自然奇观》,具体内容为第一章节《奇妙的石头》。

课文通过描述不同石头的形成、特点及用途,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及奇妙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不同石头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石头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各类石头)学具:生字词卡片、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各类石头,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外观、质地,引入课题《奇妙的石头》。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词义。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石头的特点及奇妙之处。

3. 例题讲解:(1)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描述石头的特征。

(2)出示例句,引导学生仿写。

4.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画出自己心中的奇妙石头。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画作,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奇妙的石头》2. 生字词:矿物、沉积、火山、纹理、光泽、用途3. 石头特点及形成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种石头,描述其特征及用途。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著名的石头景观,简要介绍。

2. 答案:(1)例:我选择的石头是沉积岩。

沉积岩是由河流、湖泊、海洋中沉积物堆积、压缩、胶结而成的。

它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以用来研究古地理、古气候等。

(2)例:我国著名的石头景观有桂林山水、黄山、石林等。

其中,桂林山水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石头形态各异,景色优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课文学习、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不同石头的特征及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教学重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教学难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评析学生习作。

开心提示:这一环节在教师修改以后再进行。

二、习作讲评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习作,请习作者欣赏,教师加以点评,鼓励2对写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小节学生自由交流这次习作的收获或一些好的建议,以完善今后的习作训练。

四、习作构思引导学生如何选材,如何人手来写。

1.这次习作围绕什么来写?(第一次)2.怎样才能把自己第一次的经过清楚地告诉别人呢?(指名回答)说清自己第一次干的是什么,是怎样做的。

3.怎样才能把这次习作写好呢?(过程要具体,感情要真实)4.讨论交流,确定习作材料。

五、资源共享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共享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六、习作方法1.把自己第一次做的经过写清楚。

2.可抓住场面细节展开描写。

3.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学习各种不同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特点。

2、学习把握不同文体中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深刻含义的方法。

本单元为哲理单元,或故事、或童话、或诗歌表达见解,阐明道理,是人读后受到启迪。

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阐述道理的文体,寓言、打比方、哲理诗漫画等。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链接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扩展和补充。

用故事讲道理通过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

用打比方讲故事以《泗水河畔师生游》以及两幅蕴含哲理的对联,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说理的委婉与奇妙。

对话框里的文字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蕴含深意的作品。

教材介绍的几种讲道理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方式,深入了解、研讨、学习,学生在搜集资料、创作、理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享受学习的快乐。

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湘教版四班级下册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忆、异、逢、佳、倍、插”6个二类字和“忆、异、逢、佳、倍、插、遍、遥”8个一类字,能通过对比分辨出“异”上半部分“巳”与“已”的区别,知道“插”的正确笔顺,正确书写“遥、插”。

2、简单了解诗人王维,能借助解释、联系上下文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

结合王维的生活背景和自己的生活阅历,想象并体会诗句表达的诗人思乡思亲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随着夏天的脚步逐渐远去,我们又迎来了美丽的秋天。

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

秋风响起,落叶归根,会引发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

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思乡佳作,诗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阐释题意。

1、说说对王维的了解,补充王维的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

2、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

指导书写。

“忆”是什么意思?围绕这个“忆”字,你从题目中还知道了什么?请大家轻轻打开书36页,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解释来说。

(1)在这里“山东”不是指现在我国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的家乡山西省(板书:家乡)。

王维不到17岁就与弟弟王缙离开家乡到当时全国最热闹的城市——首都长安游学,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市。

出示示意图,介绍两地之间的大概距离。

(两地间高速公路路程为536千米,驾驶汽车需6小时45分钟。

如果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每天走十个小时,也要半个多月才能到达。

)(2)重阳节: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古时候人们过重阳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风俗。

(3)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逐步将诗题板书完整)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8篇)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8篇)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8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把握叙述层次及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教学难点:感情诸葛亮这一光辉历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感情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交流讨论1.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读自悟,明白了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节课,我们具体分析空城计实施的过程识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围绕上节课出示的"阅读要求"中的4个问题来讨论交流,弄清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过程。

(1)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用计的?引导学生抓住"十五万""五千"等数据,对比分析:兵力悬殊;司马置在刚"占领街亭",打了胜仗,士气正旺,而葛亮"有一半还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这些兵卒昕说司马宣悉的大军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对比分析:士气不足。

思量结果: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2)"空城计"究竟是怎么回事?①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认真默读。

②同桌间表演诸葛亮"吩咐"部下的情节和吩咐后自己的举动,体会诸葛亮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遇事冷静的=象特征。

(相机指点朗读语气,应沉着,语速中,语气坚定)(3)结果如何?(司马蘸中计)引导学生想想:司马蘸撤退的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的轻松自得,自己的谨慎和自负)(4)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计的?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悟诸葛亮的超人胆识和智慧,________于对他人正确的了解和分析。

三、演一演,展示故事情节1.指名分角色读"诸葛亮施计""司马蘸中计""诸葛亮揭秘(释计)"部分。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无论从教师的教态、板书、方法,还是从课堂结构、气氛、效果等都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说一堂好课必须设计一个好的教案,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她是我的朋友》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并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指导学生体验并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初读,切入重点,感知人物外在表现1、快速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题目中的“她”和“我”分别指谁这篇课文讲述了“她”与“我”之间的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阮恒在献血时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划出来。

3、师生交流。

4、自由朗读并思考:这些句子中,阮恒的哪些动作是相近或是相同的。

(板书:哭、掩)二、再读,突出重点,体验人物内心活动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哭”的句子,边读边体会,阮恒每次都是怎么在哭(板书:怎么)2、引导学生从“啜泣”、“呜咽”、“持续不断”等词语理解并体会阮恒哭得很伤心。

3、指导学生边读边比较阮恒哭的程度是越来越伤心。

4、指导朗读并体验阮恒内心的痛苦。

5、出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以为自己快要死了的阮恒想到了些什么6、再次鼓励学生体验朗读。

三、精读,强化重点,感情人物精神品质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掩盖痛苦的句子,边读边思考,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痛苦2、小组合作学习。

3、师生交流。

①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指导学生从“捂”、“掩盖”、“竭力”等词语体会阮恒是在竭尽全力地不让自己哭,并指导朗读。

②阮恒为什么掩盖自己的痛苦A、小组再次讨论。

B、引导学生想象,阮恒担心别人会怎么劝他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

3、展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阮恒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为了鼓励自己为小姑娘献血,他会不断地对自己说什么4、指导朗读,再次体验阮恒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

本教材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语言思维能力和语感,同时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该教材由5个部分组成:必修内容、阅读、写作、口语和品味生活。

一、必修内容
1、语文知识的启示
本部分通过直观、形象的图表及生活实例,启发学生对汉字、语言、句子等基本语言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

2、课文学习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课文精心选材,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思维启迪。

课文涉及到了生活、情感、自然、历史、地理等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文性。

二、阅读
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各种课外读物,以及小说、故事、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并逐渐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写作
在写作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创作不同种类和风格的作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诗歌等。

学生将通过练习改善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水平。

四、口语
在口语部分,学生将学习口头表达技巧,掌握有关表达、说话、听取信息等的技能。

五、品味生活
本部分将促进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和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生活品位。

总结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和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人文素养和生活品位,为学生之后形成独立思维、有效沟通和文化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1. 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2. 学习生字词:冰、雪、雨、露、霜、雾、雹、雷、电、春、夏、秋、冬;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大自然现象传达的意义;4.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体会作者的情感;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的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3.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通过描绘自然现象传达的意义;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讲解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2. 内容:(1)生字词:冰、雪、雨、露、霜、雾、雹、雷、电、春、夏、秋、冬;(2)课文结构:总分总;(3)作者情感:热爱大自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个喜欢的自然现象;(3)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2. 答案:(1)略;(2)示例:我最喜欢夏天的雨,它来临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给大地带来清凉;(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习作指导教学重点:习作指导教学难点:习作指导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

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们。

书中的`主人公常常牵动着我们的心。

我们为他们的快乐而微笑,为他们的痛苦而流泪,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读了文章,何不把自己读书后的体会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呢?二、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1.学生自由读"习作7"。

2.明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读后感。

3.弄清什么是读后感。

即:读了文章、书籍后有体会,有感想,把它们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4.明确写读后感的好处。

即:可以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拓思路1.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何写好读后感?2.全班交流。

3.教师:写一文章或一本书籍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文章或这本书籍,知道文章或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写读后感,可以就整文章来谈,也可结合文中的部分来谈。

四、指导选材1.谈话:回顾自己课内外读过的书或文章中,最让你难忘或深有感触的人物、情节,想一想自己当时的读书感受及联想到的人或事,跟他人说一说。

2.与同桌交流。

3.小组内交流。

4.说得好的,每小组推选1-2人,在全班交流。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过程与方法:1.利用故事《给永远比拿愉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读自学疏通生字词,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3.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并讨论,把握文章中心。

4.回味课题,深化理解,提高认识,明辨事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感受高尚无私的胸怀,置生死于度外的品格。

重难点分析:揣摩一个在沙漠中饱受饥渴折磨、濒临死亡的人面对一壶水和一张纸条的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当过小导游吗?如果有一批人到你的家乡参观,你将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你家有一个花园,你十分要好的伙伴到你家来玩,你将如何介绍给他(她)听呢?(学生自由发言)好,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他家的大花园的。
(板书课题:我家的大花园)
二、初读感知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提高学生爱美、鉴赏美的能力。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情;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和教师的点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分小组相互朗读课文。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朗读。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括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交流。
四、课堂小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难点、重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方法
师:读议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作业
比一比,再组词。
班( )脸( )过( )隔( )
斑( )验( )辽( )融( )
课题:1走进大自然课型:讲授
第2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学生拼读生字,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拼读。
(3)指名读,注意及时纠正。
(4)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5)学生练习正确书写生字。
2.学习词语,以下词语的意思仅供参考。
新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第1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问题。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
(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师生共议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语言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蚯蚓:环节动物,身体柔软,圆而长,环节上有刚毛,生活在土壤中,能使土壤疏松,它的粪便能使土壤肥沃,是益虫。通称曲蟮。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随意:凭自己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走进大自然
纯洁
美好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智慧
情感
课题:2我家的大花园课型:讲授
第1课时总序第3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能口述“我家的大花园”中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重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方法
师:读议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研讨
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难点:课文是如何介绍“我家的大花园”的,作者抓住了哪些重点部分进行描绘。
突破方法:学生先自读自悟,然后师生共议,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
读议法。
自读、讨论相结合法。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写的什么。
教学过程
大自然:自然界。
斑斓:灿烂多彩。
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宽厚:宽大厚道。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1)“……高高举起洁白的昆虫网,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中“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是什么意思?
(2)读下列句子,注意体会词语的意思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去感受蓝天的早枣。只有将自己融进大自然,才能懂得生活多么灿烂。
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1.学生初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本课的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认读。
嗡绒媚蚯蚓敢蝙蝠若管随
(2)指名学生拼读生字,教师注意及时纠正错音。
(3)教师逐个范读,在字形、字音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字形:绒一(绒)若一(苦)
(4)学生先认读,再书写生字。
3.学习本课中的一些词语。(以下词语的意思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