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回归正交设计(2017)

合集下载

《正交设计》课件

《正交设计》课件
《正交设计》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正交设计简介 • 正交设计的基本原理 • 正交设计实例 • 正交设计的优势与局限性 • 正交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01
正交设计简介
正交设计的定义
总结词
正交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水平,利用正交表安排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找出 最优的实验条件。
正交设计遵循科学的方法论,能够保证实 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推广性。
正交设计的局限性
对实验条件要求高
正交设计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完全控制所有实验条件是十分困难的。
对实验参数敏感度低
正交设计通常采用固定的参数组合进行实验,难以适应参数变化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
在养殖业中,正交设计可以 用于优化养殖环境、饲料配 方、养殖密度等方面的因素 ,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
在农业工程中,正交设计可 以用于优化灌溉系统、土壤 改良、农业机械等方面的因 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 源利用率。
正交设计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01
医学研究中的正交设计是指 通过合理安排治疗方案、药 物剂量、实验条件等方面的 因素,以达到优化医学治疗 的目的。
在处理非线性关系和多因素复杂问题时, 可以结合其他设计方法(如响应曲面法、 遗传算法等)以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灵活调整参数组合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参数组合,以提高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的处理和分析,以揭 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更 好地解释实验结果。
02
正交设计的基本原 理
试验的安排
正交表选择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讲义及举例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讲义及举例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讲义及举例第5章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5.1 试验设计方法概述试验设计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多数数理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已经得到的数据,而试验设计却是用于决定数据收集的方法。

试验设计方法主要讨论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以及试验所得的数据如何分析等。

例5-1 某化工厂想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工艺中三个主要因素各按三个水平进行试验(见表5-1)。

试验的目的是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寻求最适宜的操作条件。

对此实例该如何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呢?很容易想到的是全面搭配法方案(如图5-1所示):此方案数据点分布的均匀性极好,因素和水平的搭配十分全面,唯一的缺点是实验次数多达33=27次(指数3代表3个因素,底数3代表每因素有3个水平)。

因素、水平数愈多,则实验次数就愈多,例如,做一个6因素3水平的试验,就需36=729次实验,显然难以做到。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法。

试验设计方法常用的术语定义如下。

试验指标:指作为试验研究过程的因变量,常为试验结果特征的量(如得率、纯度等)。

例1的试验指标为合格产品的产量。

因素:指作试验研究过程的自变量,常常是造成试验指标按某种规律发生变化的那些原因。

如例1的温度、压力、碱的用量。

水平:指试验中因素所处的具体状态或情况,又称为等级。

如例1的温度有3个水平。

温度用T 表示,下标1、2、3表示因素的不同水平,分别记为T 1、T 2、T 3。

表5-1 因素水平 水平因素温度℃压力Pa加碱量kg符号T p m 1 2 3T 1 (80 ) T 2(100) T 3(120)p 1(5.0) p 2(6.0) p 3(7.0)m 1(2.0) m 2(2.5) m 3(3.0)图5-1 全面搭配法方案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试验设计法、均匀试验设计法、单纯形优化法、双水平单纯形优化法、回归正交设计法、序贯试验设计法等。

可供选择的试验方法很多,各种试验设计方法都有其一定的特点。

回归正交试验设计

回归正交试验设计
4
-1
-1
1
1
1
1/3
1/3
5
1
0
0
1
0
1/3
-2/3
6
-1
0
0
1
0
1/3
-2/3
7
0
1
0
0
1
-2/3
1/3
8
0
-1
0
0
1
-2/3
1/3
9
0
0
0
0
0
-2/3
-2/3
二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编码表
因素水平编码
01
试验因素的水平被编为-γ,-1,0,1,γ
02
变化间距:Δj=上水平-零水平=零水平-下水平
第8章 回归正交试验设计
Orthogonal Regression Design
演讲人姓名
正交设计:优方案只能限制在已定的水平上,而不是一定试验范围内的最优方案 回归正交设计(orthogonal regression design) : 可以在因素的试验范围内选择适当的试验点 用较少的试验建立回归方程 能解决试验优化问题 不适合非数量性因素
8.1 一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建立试验指标(y)与m个试验因素x1,x2,…,xm之间的一次回归方程 例:m=3时,一次回归方程: y=a+b1x1+b2x2+b3x3+b12x1x2+b13x1x3+b23x2x3 其中x1,x2,x3表示3个因素;x1x2,x1x3,x2x3表示交互作用 若不考虑交互作用,为三元一次线形回归方程: y=a+b1x1+b2x2+b3x3
二次项偏回归平方和:
一次项偏回归平方和:

7回归正交设计

7回归正交设计

X2
X3
X1X2 X1X3 X2X3 y
1
11
1
1
1 11
y1
2
1•(2) 回1 归方程1及偏回归-1系数的1显著性检-1验 -1
y2
3
•在1 一次回1 归正交设-1计下, 1
-1 1 -1 y3
4
1 1 -1 -1 -1 -1 1 y4
5
•因1 素项回-1归平方和1
1
-1 -1 1
y5
6
1 -1 1
•在一次回归正交设计下,由于偏回归系数两两相互独立, •回归平方和等于各偏回归平方和之 和 •回归自由度为各偏回归自由度之和
•剩余(误差)平方和 •剩余(误差)自由度
•(2) 回归方程及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由上面的计算可知,各项偏回归平方和分别与 或 的平方成正比。这说 明在由回归正交设计所求得的回归方程中,偏回归系数绝对值的大小表示了 对应变量(因素或互作)作用的大小,其符号反映了这种作用的性质。
-1
-1
1
y5
6
1
-1
1
-1
-1
1
-1
y6
7
1
-1
-1
1
1
-1
-1
y7
8
1
-1
-1
-1
1
1
1
y8
9
1
0
0
0
0
0
0
y9
10 1
0
0
0
0
0
0
y10
11 1
0
0
0
0
0
0
y11
Bi

第5讲(2) 正交回归设计

第5讲(2) 正交回归设计

n mc 2 p m0 2 2 2 2 3 11
h mc 2 2 2 1.148 6.636
2 2 2

2 2 xj x 2 h / n x 6 . 636 / 11 x j j j 0.603
j 1,2
(5.4.16)
其中指数如上所述,n是试验次数,a a1 a2 a p , a 是待 定参数,下标a 必为偶数,且 0 1 。
特例:对d=1,2的旋转性条件具体化。 (1) d=1的情况:在一次回归旋转设计,此时A中满足
0 a1 a2 a都是偶数或零这些条件的,应有
5.写出二次回归方程并求最佳条件 我们可以写出在0.10水平上各系数都显著的回归方程为:
35.868x2 ˆ 171.45 14.338x2 21.818x1 y
再将(5.4.16)代入,即可得y关于x1,x2的二次回归方程:
2 ˆ 171.45 14.338 x2 21.818( x12 0.603) 35.868( x2 y 0.603)


2.试验计划与试验结果 本例的试验计划见表5.4.5,在试验随机化后所得试验结果 列在该表的最右边一列。 表5.4.5 试验计划与试验结果
3.参数估计 为求出y关于x1 , x2 的二次回归方程,首先将 x12 与 x22 列中心化, 即令 x x h / n 。在本例中:
j 2 j
§5.5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5.5.1 旋转性条件与非退化条件
回归正交设计的最大优点是试验次数较少,计算简便, 又消除了回归系数间的相关性。但是其缺点是预测值的方 差依赖于试验点在因子空间中的位置。由于误差的干扰, 试验者不能根据预测值直接寻找最优区域。若能使二次设 计具有旋转性,即能使与试验中心距离相等的点上预测值 的方差相等,那就有助于克服上述缺点。所以试验者常常 希望牺牲部分的正交性而获得旋转性,特别在计算机软件 发展的今天,计算的不便之处可以交由计算机帮助处理。

正交设计教案(超详细)

正交设计教案(超详细)

正交设计教案(超详细)第一章:正交设计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正交设计的原理和步骤让学生能够应用正交设计进行实验优化1.2 教学内容正交设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正交设计的基本原理正交设计的应用领域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交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正交设计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应用正交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章:正交表的基本性质2.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正交表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正交表进行实验设计2.2 教学内容正交表的定义和分类正交表的基本性质正交表的选择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交表的基本性质和选择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选择正交表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正交表性质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选择正交表的能力第三章:正交设计的实施与分析3.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正交设计实验的实施步骤让学生能够进行正交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3.2 教学内容正交设计实验的实施步骤正交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交设计实验的实施步骤和分析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正交设计实验和分析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正交设计实验步骤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进行正交设计实验和分析的能力第四章:正交设计在工程优化中的应用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在工程优化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正交设计在工程优化中的实施方法4.2 教学内容正交设计在工程优化中的应用案例正交设计在工程优化中的实施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交设计在工程优化中的应用案例和实施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在工程优化中的应用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正交设计在工程优化中应用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应用正交设计进行工程优化的能力第五章:正交设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正交设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实施方法5.2 教学内容正交设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正交设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实施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交设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和实施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正交设计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应用正交设计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第六章:正交设计软件的使用6.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正交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能够利用软件进行正交设计实验6.2 教学内容常见正交设计软件介绍正交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软件应用案例分享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交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正交设计软件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正交设计软件功能的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使用正交设计软件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第七章:正交设计的拓展与应用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的拓展应用让学生掌握正交设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方法7.2 教学内容正交设计在其他优化方法中的应用正交设计与响应面法的结合应用正交设计在多因素优化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交设计的拓展应用和结合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正交设计拓展应用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应用正交设计进行其他领域优化的能力第八章:正交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正交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实施方法8.2 教学内容正交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正交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实施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交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和实施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正交设计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应用正交设计进行工业生产优化的能力第九章:正交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正交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实施方法9.2 教学内容正交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案例正交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实施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交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案例和实施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正交设计在产品开发中应用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应用正交设计进行产品开发的能力第十章:正交设计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正交设计在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方法10.2 教学内容正交设计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正交设计在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交设计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和实施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正交设计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10.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正交设计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应用正交设计进行实验教学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正交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正交设计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基本原理是学习正交设计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讲义及举例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讲义及举例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讲义及举例第5章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5.1 试验设计方法概述试验设计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多数数理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已经得到的数据,而试验设计却是用于决定数据收集的方法。

试验设计方法主要讨论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以及试验所得的数据如何分析等。

例5-1 某化工厂想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工艺中三个主要因素各按三个水平进行试验(见表5-1)。

试验的目的是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寻求最适宜的操作条件。

对此实例该如何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呢?很容易想到的是全面搭配法方案(如图5-1所示):此方案数据点分布的均匀性极好,因素和水平的搭配十分全面,唯一的缺点是实验次数多达33=27次(指数3代表3个因素,底数3代表每因素有3个水平)。

因素、水平数愈多,则实验次数就愈多,例如,做一个6因素3水平的试验,就需36=729次实验,显然难以做到。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法。

试验设计方法常用的术语定义如下。

试验指标:指作为试验研究过程的因变量,常为试验结果特征的量(如得率、纯度等)。

例1的试验指标为合格产品的产量。

因素:指作试验研究过程的自变量,常常是造成试验指标按某种规律发生变化的那些原因。

如例1的温度、压力、碱的用量。

水平:指试验中因素所处的具体状态或情况,又称为等级。

如例1的温度有3个水平。

温度用T 表示,下标1、2、3表示因素的不同水平,分别记为T 1、T 2、T 3。

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试验设计法、均匀试验设计法、单纯形优化法、双水平单纯形优化法、回归正交设计法、序贯试验设计法等。

可供选择的试验方法很多,各种试验设计方法都有其一定的特点。

所面对的任务与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的试验设计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讨论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5.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优点和特点用正交表安排多因素试验的方法,称为正交试验设计法。

其特点为:①完成试验要求所需的实验次数少。

②数据点的分布很均匀。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讲义及举例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讲义及举例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讲义及举例第5章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5.1 试验设计方法概述试验设计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多数数理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已经得到的数据,而试验设计却是用于决定数据收集的方法。

试验设计方法主要讨论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以及试验所得的数据如何分析等。

例5-1 某化工厂想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工艺中三个主要因素各按三个水平进行试验(见表5-1)。

试验的目的是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寻求最适宜的操作条件。

对此实例该如何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呢?很容易想到的是全面搭配法方案(如图5-1所示):此方案数据点分布的均匀性极好,因素和水平的搭配十分全面,唯一的缺点是实验次数多达33=27次(指数3代表3个因素,底数3代表每因素有3个水平)。

因素、水平数愈多,则实验次数就愈多,例如,做一个6因素3水平的试验,就需36=729次实验,显然难以做到。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法。

试验设计方法常用的术语定义如下。

试验指标:指作为试验研究过程的因变量,常为试验结果特征的量(如得率、纯度等)。

例1的试验指标为合格产品的产量。

因素:指作试验研究过程的自变量,常常是造成试验指标按某种规律发生变化的那些原因。

如例1的温度、压力、碱的用量。

水平:指试验中因素所处的具体状态或情况,又称为等级。

如例1的温度有3个水平。

温度用T 表示,下标1、2、3表示因素的不同水平,分别记为T 1、T 2、T 3。

表5-1 因素水平 水平因素温度℃压力Pa加碱量kg符号T p m 1 2 3T 1 (80 ) T 2(100) T 3(120)p 1(5.0) p 2(6.0) p 3(7.0)m 1(2.0) m 2(2.5) m 3(3.0)图5-1 全面搭配法方案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试验设计法、均匀试验设计法、单纯形优化法、双水平单纯形优化法、回归正交设计法、序贯试验设计法等。

可供选择的试验方法很多,各种试验设计方法都有其一定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一次回归正交设计
一次回归正交设计主要是运用二水平正交表[如 L4(23)、L8(27)、L12(211)、L16(215)、L64(263) ]等进行。 在有三个因素的情况下,就可选用正交表L8(27), 并把正交表中的“1”与“2”二个水平改为“-1”与 “+1”(或改为“+1”与“-1”均可),然后把三个 因素分别放在第1、2、4列上。这时正交表中的“-1” 与“+1”不仅表示因素的状态,而且还表示变量的 取值;若三个因素之间还存在着交互效应(或称交 互作用)。
第二节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在应用一次回归正交设计法描述某个过程时,如果经统 计检验发现一次回归方程不合适,就需要用二次或高次 回归方程描述。目前,在工程上用二次回归方程近似描 述某个过程变量间的关系较多。
ˆ b0 b j x j bij xi x j y
j 1 i j
No.
x0
1
1 1 1
x1
1
1 1 1
x2
1
1 -1 -1
x3
1
-1 1 -1
x1 x2
1
1 -1 -1
x1 x3
1
-1 1 -1
x 2 x3
1
-1 -1 1
x1 '
0.27
0.27 0.27 0.27
x2 '
0.27
0.27 0.27 0.27
x3 '
0.27
0.27 0.27 0.27
1
2 3 4
-0.73
-0.73 -0.73
0.746
0.746 -0.73
第四节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统计分析
确定因子的变化范围。 编制因子水平的编码表 选择相应的组合设计 回归系数的计算与检验
DONGHUA UNIVERSITY
第六节 回归正交设计的应用
mc
N e e e X'X
e f mc mc
e mc f mc
c mc mc f e e e mc mc
mc
·· · · · · · · · ·
从上述可以看出,一般p个变量的组合设计由下列N个 点组成: N = mc+2p+m0。



mc——二水平(+1和-1)的全因子试验的试验点个 数2p,或它部分实施时的试验点个数等。 2p—分布在p个坐标轴上的星号点,它们与中心点 的距离称为星号臂,是待定参数。根据一定的要 求(如正交性,旋转性)调节,就可以得到各种 具有很好性质的设计(如正交设计,旋转设计)。 mo—在各变量都取零水平的中心点的重复试验次数。 它可以只做一次,也可以重复二次或多次。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746
0.746 -0.73 -0.73
-0.73
-0.73 0.746 0.746
-0.73
-0.73 -0.73 -0.73
13
14 15
1
1 1
0
0 0
0
0 0
1.215
-1.215 0
0
0 0
0
0 0
0
0 0
-0.73
-0.73 -0.73
第 五章 回归正交试验设计
由于正交试验法具备十分显著的优点(正交 性),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利用 正交试验法寻求最佳工艺和配方时,怎样利用 已有的试验数据,在给出整个区域上的因素与 指标之间,找出一个明确的函数表达式,建立 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以便用它来预报或控制 生产。
实际把回归分析法与正交试验法两者有机地结 合起来,要求建立试验次数较少,而精度较高 的回归方程,这就要求摆脱古典回归分析,即 对试验的安排不提任何要求,对所求得的回归 方程的精度(由于复杂性)也很少研究。为此, 实验者必须主动地把试验的安排、数据的处理 和回归方程的精度统一成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和 研究。这就是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数理统计的 一个分支——最优试验设计与应用所要研究的 问题。
7
8 9 10
1.873
2.000 2.123 2.24
2.481
2.633 2.782 2.928
3.140
3.310 3.490 3.66
3.49
3.66 3.83 4.00
E=0
进行平方项中心化 (E=0 )
1 2 x x xaj . N a
' aj 2 aj
三因子的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结构矩阵X(m0=1)
5
6 7 8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27
0.27 0.27 0.27
0.27
0.27 0.27 0.27
0.27
0.27 0.27 0.279Βιβλιοθήκη 10 11 121
1 1 1
1.215
-1.215 0 0
0
0 1.215 -1.215
这些交互效应在回归中可用变量的非线性项等表示, 这些交互效应仍占改造后的二水平正交表的一列, 这一列可以从交互效应表上查得,也可直接从正交 表上某二列上元素对应相乘得到[但L12(211)等例外], 显然,交互效应列加入试验计划,并不影响正交性。 在交互效应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在正交表上可以多 排一些因素,这样就有各种部分实施法,如 1/2实施, 1/4实施等。
它在一次回归的基础上获得,这对试验者是方 便的。因为如果一次回归不显著,那么只要在 一次回归试验的基础上,再在星号点和中心点 补充做一些试验,就可求得二次回归方程。
N e e e X'X
e f mc mc
e mc f mc
e mc mc f e e e mc mc
( X ' X ) 1
K E E E
E E E F G G G F G G G F e 1 e 1 e 1 mc
1
mc
1
1 mc
H 2 4 Nf ( p 1) Nmc pe2 , 4 1 f ( p 1)mc , K 2 H 1 2 F H Nf ( p 2 ) Nm ( p 1 ) e , c 1 E 2 H e 4, G H 1 e 2 Nmc 。
DONGHUA UNIVERSITY
小结:
二次回归方程的常数项和平方项破坏了原来的正交性
对策:“平方项中心化”
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ERSITY
第四节 二次回归的正交组合设计
ˆ b0 b j x j bij xi x j b jj x 2 y j
j 1 i j p p
q 1 C C C C
1 p 2 p 1 p
2 p 2
人们在研究了这个矛盾以后提出了 一种“组合设计”。 所谓“组合设计”,就是在因子空间 中选择几类具有不同特点的点,把它们 适当组合起来而形成试验计划。 下面以p=2和p=3的情况为例,来说明 组合设计中试验点在因子空间中的分布。






(正交二次回归组合设计)2 值表
p m0
1 2 3 4 5 6 2 1.00 1.160 1.317 1.475 1.606 1.742 3 1.476 1.650 1.831 2.000 2.164 2.325 4 2.000 2.198 2.390 2.580 2.770 2.950 5(1/2实施) 2.39 2.58 2.77 2.95 3.14 3.31
p
p
p
j 1
2 b jj x j
回归系数
p( p 1) 2 q 1 p C p 1 2p C p2 2
2 p
2 ˆ y b0 b j x j bij xi x j b jj x j j 1 i j j 1
p
p
p
这就是说,要获得p个变量的二次回归方程, 试验次数应不得小于q。另一方面为了算出二 次回归方程的系数,每个变量所取的水平应不 小于三,这就需要做更多的试验。目前,许多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不通过全面试验来获得二次 回归方程,这样可以减少试验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