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在富拉尔基油田的应用

合集下载

N2在油藏开发中的技术应用

N2在油藏开发中的技术应用
b 非混相驱
当原油与驱替流体之间存在有界面,即存在界面张力时候驱替过程称之为非混相驱替。当油藏注水开发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产生油藏高含水、水驱采收率较低、注水困难而残余油饱和度较高等不利情况。这时,可以采用注氮气开采剩余原油。 (1) 改变流动方向,驱替裂缝通道中的残余油
由于重力分异作用,在长期底部注水的高含水油藏,注氮气后改变了渗流空间的压力分布,可能“疏通”某些被阻塞的 “死油”和“剥脱”裂缝面上的部分粘附油,从而降低裂缝通道网络中的残余油量。 (2)通过原油体积膨胀排出残余油
注氮气保持压力的目的是使油气藏的压力保持在露点或泡点之上,以避免出现反凝析或溶解气逸出而降低 凝析油和原油的采收率。
二、氮气、氮气泡沫在油藏开发上的技术应用
在普通稀油油藏中的应用
2、氮气驱
1000
井深/m
1500
2000
泡沫流体在井筒内的压力分布
一、氮气、氮气泡沫特性
2、氮气泡沫特性
氮气泡沫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机理
(5)加入的表面活性剂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原来呈束缚状态的原油通 过油水乳化、液膜置换等方式成为流动的油,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使驱油效率进一步提高;
(6)通过注入气体,产生弹性膨胀,增加地层弹性能量;
(7)气体的上浮作用,提高了顶部油层的动用程度。
二、氮气、氮气泡沫在油藏开发上的技术应用
1、氮气吞吐 (1)氮气吞吐主要增产机理
在普通稀油油藏中的应用
氮气吞吐采油工艺,就是把一定体积的氮气注人到生产层内,让氮气扩散进人到油层内 部。(1)氮气不溶于水,难溶于油,具有良好的膨胀性,有利于迅速补充地层能量,增加 回采速度和回采水率; (2)氮气与原油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密度差,在宏观上,氮气上浮到油层的上部,形成超覆 现象;在微观上,可由下而上进人岩石孔隙中,驱替出被捕集在与较大裂缝连通且上端封闭 的裂缝或孔隙中的原油,降低残余油饱和度。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氮气泡沫发生系统是一种将氮气与液体混合产生气泡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开发中。

本文将探讨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研制是为了解决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石油开采技术往往需要大量的水和化学添加剂来破碎岩石,增加原油的流动性,但这种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如对环境的污染和产生大量的废水等。

因此,发展一种环保、高效的石油开采技术非常重要。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通过将氮气与适当的液体混合,产生出泡沫状的混合物。

这种气泡状物质具有很多有益的特性。

首先,氮气泡沫具有较高的渗透能力,能够有效地渗透到岩层中,破碎油藏中的岩石,增加原油的开采效率。

其次,泡沫的体积较大,能够填充岩石中的孔隙,防止原油的泄漏,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氮气泡沫的泡壁稳定性好,能够长时间保持泡沫的稳定性,使得其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能够持久发挥作用。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氮气发生器和混合器。

氮气发生器通过将液体氮气加热及加压使其成为氮气。

混合器将氮气与液体混合,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产生出稳定的氮气泡沫。

为了控制氮气泡沫的稳定性,还需添加一定的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在海洋石油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增加原油的开采量。

通过将氮气泡沫注入油藏中,能够破碎岩石,增加岩层的渗透性,使得原油更容易被开采出来。

其次,氮气泡沫可以用于减少原油泄漏。

在海洋石油开采中,往往会遇到漏油现象,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

通过注入氮气泡沫,能够填充岩石中的孔隙,阻止泄漏的发生。

此外,氮气泡沫还可以用于提高石油开采效率。

在一些复杂的油藏中,传统的石油开采技术常常无法完全开采出石油,而氮气泡沫则能够克服这些困难,提高开采效率。

然而,氮气泡沫发生系统在海洋石油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投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小型的石油开采公司来说可能难以承担。

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石油勘探深度的增加和油藏开发的难度的提高,常规的油藏开发和采收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因此,新型的油藏采收技术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其中,泡沫驱油技术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具有使用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优点。

泡沫驱油工艺技术是在原有的驱油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将气体与液体混合产生气泡,将泡沫液注入油藏达到提高驱油能力的目的。

N2泡沫驱油技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泡沫驱油技术,该技术依托于N2气体的优良特性,产生的泡沫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能够有效提高油藏采收率。

因此,本研究拟对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旨在探明该技术的适用性、优化方法以及应用范围,为我国油田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对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N2泡沫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研究。

首先,对N2泡沫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在不同油藏类型、气泡直径、液相组成等因素下的稳定性与流动性的影响。

2. 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的优化研究。

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研究不同的驱油剂浓度、泡沫质量、驱油次数等因素对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探究泡沫驱油工艺技术的优化方法。

3. 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验证。

将优化后的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应用于实际油藏开发中,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和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支撑。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1. 实验分析。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N2泡沫驱油技术的基本特性和工艺参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通过实验,获取实验数据,分析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探究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的优化方法。

2. 理论分析。

采用流体力学、表面化学、热力学等理论分析方法,分析N2泡沫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研究与矿场应用的开题报告

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研究与矿场应用的开题报告

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研究与矿场应用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石油开采领域不断的发展,以及油田规模的逐步扩大,原有的采油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采油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近年来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

二、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氮气泡沫的生成原理、驱油过程的机理入手,深入探究氮气泡沫驱油技术的特点、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并结合某一矿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开展氮气泡沫
驱采油的实验。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氮气泡沫的生成原理、稳定性及特性;
2、氮气泡沫驱油的机理、应用场景及其优缺点;
3、某一矿场氮气泡沫驱采油的前期调研及分析;
4、基于实验数据分析某一矿场氮气泡沫驱采油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三、研究意义:
1、本文将为石油开采领域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技术,以提高采油效率,降低采油
成本;
2、通过研究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可以加深我们对于采油过程的理解,为今后
的采油技术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
3、本文设计的实验对于矿场实际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某一矿场的生
产效率,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分析、文献综述及案例分析;第二部分是实验部分。

在实验部分,首先需要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案,进行原料采集和实验设备的调整和完善,然后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及结果分析。

五、预期结果与结论:
本文研究的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预期实验结果将能够证明该技术确实可以提高采油效率并减少资源浪费,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最终结论将给出该技术在某一矿场的应用前景及可行性分析。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发展,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已经成为常见的油气资源开采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对氮气泡沫压裂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探讨。

首先,文章介绍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流程。

该技术利用氮气与水混合产生泡沫,通过泡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达到增强岩石破裂和增强油气渗透性的效果。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其与其他压裂技术的比较。

其次,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研究方面主要包括泡沫稳定性、泡沫的物理性质和岩石破裂机理等方面。

应用方面则介绍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实际应用案例,如页岩气、致密油和致密气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最后,文章总结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具有成本低、节能环保、可控性强等优点,但在泡沫稳定性和压裂效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进。

未来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涉及到新型压裂剂和新型泡沫稳定剂的研究和应用。

- 1 -。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作者:唐永江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在注氮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施过程中,易出现重力超覆及粘性指进现象,造成气体过早从油井中突破,室内实验研究表明,在注氮气过程中加入发泡剂及稳泡剂可以减少重力超覆、降低气体的指进(或突进速度),调整注采剖面。

关键词:氮气泡沫调剖;室内实验研究;现场应用;增油降水1 油田概况油田某块构造位置位于辽河断陷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倾没带的南端,含油面积5.6km2,石油地质储量2067×104t。

储集层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体系,区块内小断块较多,砂体多呈透镜本分布,储层连通性差,连通系数为0.59~0.61。

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东营组马圈子油层,油层埋深-1500m~2700m,平均有效厚度19.4m,平均有效孔隙度29.11%,渗透率780×10-3µm2,层间渗透率变化范围为116~1202×10-3µm2,非均质系数在1.07~2.36之间,级差在1.2~20.2倍之间,变异系数在0.06~0.96之间。

油藏类型属于构造控制的边水油藏,边底水油藏及岩性构造油藏,油层薄且多,油水关系复杂,具有多套油水组合,油水界面参差不齐。

原始地层压力17.95MPa,饱和压力13.7MPa。

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油井普遍高含水,水驱效果差。

目前该块综合含水已达89.86%,有117口油井含水高达90%以上,低液高含水是该断块开发中的突出问题。

主要是由于油水粘度比大,导致单层突进、层内舌进、指进严重,水驱波及程度低,水驱波及体积系数仅为49.7%。

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导致注水井层间吸水不均匀,对应油井层间剩余油饱和度差异较大,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d2层系采出程度为24.27%,d3层系采出程度为26.44%。

2 氮气泡沫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氮气的封堵作用。

氮气泡沫流体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氮气泡沫流体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泡沫流体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山东恒业石油新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二OO七年五月泡沫流体是一种可压缩的非牛顿流体,具有密度低且方便调节,粘度高,低摩阻,携砂能力强,作为入井液便于控制井底压力,减少漏失和对地层污染;在孔隙介质中具有很高视粘度,调剖能力强,且具有剪切变稀的特性,封堵能力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遇水稳定、遇油消泡”,在含油介质中稳定性变差,渗流阻力随含油饱和度的升高而降低;压缩系数大,助排能力好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低压、漏失及水敏性地层的钻井、完井、修井和油气增产措施中。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泡沫流体的类型在石油工程中应用的泡沫流体是以水为液相、以空气、氮气、天然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为气相,气液两相充分混合形成的两相流体。

也可能是携带了井底的固体颗粒,组成气、液、固三相流体。

液体可以是清水、海水或油田废水,组成低密度水基泡沫液体,用于井下作业或增注。

也可以是钻井液或水泥浆,组成低密度钻井液或低密度水泥浆,用于钻井。

一般在没有天然气爆炸、燃烧等危险的井场,气相可以是空气或天然气。

在有爆炸、燃烧危险的场合,多使用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为气相。

1、空气基泡沫流体在水基液体(淡水、海水、油田废水或钻井液体及水泥浆)中充入空气形成。

其优点是形成工艺简单、成本低、方便。

在陆地油井曾应用广泛。

空气基泡沫液体广泛做为低密度钻井液、低密度水泥浆、泡沫洗井液、射孔液使用。

在酸化、压裂作业中也有使用。

从安全角度看,空气中氧成分存在,会带来许多危险和问题。

空气与可燃气体混合存在爆燃危险。

空气中的氧进入地层岩石会对岩石和流体氧化,堵塞产层通道。

空气基泡沫很少使用在注入井驱替原油。

2、氮气泡沫流体用惰性气体为气相的优点是安全,可以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的爆炸危险,防止氧进入岩石孔隙后产生的氧化反应。

最方便的惰性气体是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

惰性气体主要是氮气,比较容易制取,使用效果好,成本低。

在陆地油气井、海洋油气井的钻井完井和油藏增注中广泛使用。

油田开发中高温泡沫调剖技术研究

油田开发中高温泡沫调剖技术研究

油田开发中高温泡沫调剖技术研究作者:王鑫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25期王鑫(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研究二室黑龙江大庆 163712)摘要:油田开发中高温泡沫调剖主要应用耐高温表面活性剂与氮气在高温下产生的气体在油层中共同作用,形成泡沫。

虽然氮气泡沫调剖在许多油田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其技术施工工艺复杂、车组庞大、时间长、成本高。

为了简化施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新型的蒸汽增效剂(地下自生非凝析气+泡沫剂)。

主剂是在高温下能够分解产气的物质,气体的膨胀能够产生附加驱动能量,强化回采;气体和泡沫剂能够生成泡沫,对大孔道或汽窜通道具有一定的封堵作用,即扩大了蒸汽的波及体积。

关键词:高温泡沫调剖氮气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072-011 地下自生非凝析气方法非凝析气可以是氮气、天然气、空气、二氧化碳等,实践证明在有二氧化碳存在的同时又有氨气生成时效果最佳。

能够同时产生CO2和NH3的物质何种最优。

从表中可以看出,以分解温度和溶解度两个指标衡量,碳酰胺性能最优。

2 碳酰胺分解该方法的优点:(1)反应能化合蒸汽中的冷凝水,有利于保持蒸汽干度。

(2)氨水能和石油中的环烷酸、长链脂肪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够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果。

(3)二氧化碳极易溶于原油中,使原油膨胀,降低原油的粘度。

(4)二氧化碳易与活性剂形成泡沫,起到蒸汽转向和扩大波及作用。

(5)产生的NH3,在冷凝蒸汽中形成NH4+,通过与膨胀粘土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可防止粘土膨胀,这样有利于保持储层的渗透率。

3 尿素分解的室内实验3.1 尿素分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一定浓度的尿素在不同温度下分解产生气体时形成的压力,了解尿素热分解产生气体量的大小和由此产生的压力高低。

实验条件:实验选择的温度为:150℃、200℃、250℃和300℃,测定浓度为50%(重量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co ia i n a t rz to
氮 气 泡 沫 调 剖 技 术 在 富拉 尔 基 油 田的应 用
富拉尔基油 田储层埋藏浅 ,岩石胶 结疏松 ,具有 大孔 隙 、高渗透 、非均质性强等特征 。受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 ,各单层 吸汽不均匀 ,蒸汽沿高 渗透带突进 ,为 了探索 提高热采井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方法 ,以富拉 尔基 油 田高轮 次且高含水的
第 5期
Lauo yp n v引理 的 一 个 构 造 性 证 明 及 其 应 用
・ 1・ 8
Abs r t I h sp p r we gv o tu tv r o fLy p o e tac - n t i a e , ie ac nsr ci ep o fo a un v l mma W epr v e e itnc nd u i u n s f . o et x se e a n q e e so h t ou in o h ti q a in he s l to f t e marx e u to AX + XA= B b sng Ly p n v l mma y u i a u o e .Fi ly nal ,we p e e ta p ia in o r s n p lc to f
热 采 井 进行 氮气 泡 沫 调 剖 技 术 应 用 试 验 。 1 发 泡 剂 的 筛选 与评 价
11 发 泡 剂 的 发 泡性 和 稳 定 性 .
根据富拉尔基油 田蒸汽吞吐油藏 的特 点 , 选用耐温强和泡沫性能较好 的磺酸盐发泡剂 , 用清水配溶 液 。采 用 气 流 法 测 试 了不 同浓 度 发 泡 剂 在 2 ℃和 在 高 压 釜 中 耐温 20C 的发 泡性 能 。 测试 结 果 表 明 ,浓 . 0 5 6  ̄后 度 为 03 的发泡剂半 衰期保 留率最高 ,达到 9 .% ,表明该 发泡剂具 有较好 的发泡性和耐温稳定性 。 -% 41
渗管易被蒸汽鼓破 ,所 以整体驱油效率 不高 。但在泡沫调剖 的作用 下,由于高渗条件 下阻力因子较大 ,所 以高渗透率级差的 条件下 ,泡沫调剖的驱油效率增加值反 而较大 。因此 ,经试验结果 和理 论分 析 ,综合考虑 到油 田现 场生 产和泡沫调驱的实际 效果 ,对于单井汽窜的泡沫调剖段塞注入量 为 01 v左 右为宜。 .P
1 . 泡 沫 剂的 最 佳 注 入 浓 度 确 定 2
作 为注蒸汽用泡沫剂 ,要 求产生 的泡沫 流动阻力大 ,表观粘度高 ,能有效 地封堵蒸汽窜流层 。室 内实验结果 见表 1 。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剂发泡的最佳浓 度 应在 05 .%左 右 。
13 最佳 气液 比的 确 定 .
表 1 泡 沫剂 浓度 与阻 力 因子的 关系
14 最佳 注 入 段 塞 尺 寸 的 确 定 .
通过双管连续驱替实验 ,在最佳发泡 剂浓度 、气液 比下改变泡沫段塞尺寸测定驱替效率增加值确定最佳段塞尺寸 。实验 条件 :实 验 温 度 3 ℃ ,发 泡 剂 质 量 分 数 为 04 %,气 液 比 1: 。 由实 验 结 果 可 以看 出 :在 高 渗 透 率 级 差 的 条件 下 , 由于 高 0 . 5 1
波 及 系 数 的 目的 。
( 吴金 儒 ,齐 齐哈 尔联 谊 油 田 开 发 有 限 公 司 ,黑 龙 江 齐 齐哈 尔 1 14 ) 60 1
浓度 / % 03 0 0 0 5 05 0 5 . 5 . . .0 4 4 . 5 15 5 16 6 17 6 16 7 阻力 因子 5 5
实验温度 3 " ,吲压 O a 0t 2 . MP ,发泡剂质量分数 04 %。从最佳气液 比优选实验 的数据结果 可以看出 ,气液比在 1: 5 . 5 1 至 1 1 . 左右时可达到最大阻力 因子 。因此 确定最佳气液 比为 1 1 1 1 间。对 比现场实际的施工状况和施 工效果 , 5: : 至 . 5: 之 现有氮气注入量 明显不足 ,这会造成气泡 的密度 低 ,大小分布不均匀 ,液膜排列不紧密 ,气体 透气性强 ,泡沫稳定性差。对 于一定剪切速率 的泡沫流体 , 泡沫 粘度随着泡沫质量 的增加而增加 , 气体 的流度 和泡 沫的封堵 能力随之增强而增 加。推导 出 标准状况下 的注氮气量计算式 为 P 26 58 + R] 2 31+ ,其中 :p 为注氮气 量 ,t s =【 9 . P( 8 / 7. ( 6 ;T 为地层温度 ,℃; 为 地 层 压 力 ,M a 为 注 汽 量 ,t f 泡 沫 剂 注 入 量 ,t P ;q ;q为 ;R为 气 液 比 。 依据现有的矿场实际条件 ,地层温度约 为 3  ̄ 左右 ,地层压力为 5MP 左右 的情况下 ,推导 出标 准状况气液 比为 1 1 0C a : 时 ,地面条件下注氮气 量与蒸汽量之 比约为 4 1 0: 左右。
2 试 验
21 工 艺设 计 .
现场施工时 ,选择注汽周期数高 、周期产 汕量下降幅度大 、含水率低 于 8 % 的油井 。在油井 注蒸 汽过程中 ,由于油管 5 注入蒸汽 的干度大于 7 % ,由环空注入氮气和发泡 剂 ,在蒸 汽连续注入情况下采用 段塞式 泡沫注入方式。综合考虑井深 、 0 油层厚度 、蒸汽注人量等 因素 ,富拉 尔基油 田氮气泡沫 的氮气 、蒸 汽和发泡剂的注人 比例为 4 1 1 0: : 。注氮气速度 由注入压 力限定 , 制在 3 0 4 0 m /。注汽锅炉运行参数 :注蒸汽排量 8 / ,压力 ≤1. MP ,温度 ≤3 1 控 5—0 N h . h 0t 3 a 0 3 ℃,干度 7 % ~7 %。 0 5 制氮设 备运行参数 :氮气速度 40N  ̄ ,氮气纯度 ≥9 %,压力 ≤1 .MP ,温度 >2  ̄ 0 m/ h 5 3 a 0 0C。高温泡 沫剂 注人参数 : 高温泡沫 剂注入排量 6 k/ 折算 5 . Lh) 4 gh( 8 / ,浓度为 05 2 .%,压 力≤1. 3 0MP ,注入系统温度 >1  ̄ 。 a 0( 2 22 生产 效 果 分析 . 从 6 口调剖 井 的 注 汽 情 况 来 看 ,措 施 表 2 氮气 泡 沫调 剖措 施井 生产 效果 统计 前共有汽窜通道 1 条 ,措施后 有效 封堵汽 1 窜通道 2条, 其余 汽窜通道 因与对应汽窜井 组合注汽而无法评价 。 6口调剖井的生产 从 效 果 来 看 ,措 施 后 累 计 产 汕 1 9 ,增 汕 4 8t 3 2 t  ̄ 2。 现 场试 验 表 明 :氮 气 泡 沫 调 4 ( 表 ) J V 剖 可 提 高 稠 汕热 采 井 的采 收率 。 6口调 剖 从 井 措 施 前 后 的 油 汽 比来 看 , 均 汕 汽 比 由措 平 施前 的02 提高 0 3 汕气 比提高 了 O 5见 . 8 . , 3 .( 0 表 2。结果表明 : 沫调 剖效果 明显 ,达到 ) 泡 了封 堵 汽 窜 通 道 、 整 吸 汽 剖 面 、提 高 驱 替 调
L a u o m mai o cp o r m mi g. y p n vl e n c ni r g a n
Ke r s ywo d :L a u o mma c ncp o rmmig e d f i rg a y p n vl e ; o i rga n ;s mie nt p o rmmig;E cie nJ r a le r ;s e t l i e n u l a o d nag ba p cr d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