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勘误

合集下载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勘误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勘误

[转帖]《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勘误(一)(二)搜了一下,好像没有人发过这个贴子哦~~《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勘误(一)(征集自WWF中国网站论坛观鸟专区,仅供参考)1、 370#岩滨鹬彩图第39页,岩滨鹬的彩图在左下方,它的编号370应在图旁边,现在却印在了该页中间。

2、 575#红喉潜鸟彩图第56页,红喉潜鸟的编号是575,但它的彩图旁边编号印成578。

3、 505#红腿小隼与506#白腿小隼彩图第55页,白腿小隼应为506,印错为505,红腿小隼应为505,印错为506。

4、 922#纯色鹪莺彩图第92页、文字第349页;分布图下922号是纯色鹪莺,文字说明922号鸟名是褐头鹪莺,不一致。

5、 57#柳雷鸟在PLATE 6分布图上误标为“Lagopus mutus”,应该为“Lagopus lagopus”。

6、 869#杂色山雀在PLATE 88图的右下角那只,应为“869#”(杂色山雀),其误标为“858#”。

7、 623#黑头噪鸦分布图67页,文字242页;分布状况中说“甘肃西部”,按分布图,应为“甘肃南部”。

8、 641#红嘴山鸦彩图68页,文字248页;文字部分描述“与黄嘴山鸦区别在嘴较短”,参看彩图,应为“嘴较长”。

9、 557#大火烈鸟[大红鹳]218页的分布图有误,除了四个点以外,与反嘴鹬的分布图完全相同(参看156页)。

10、保护物种名录中黑白林鵖它上面那个都缺了“鵖”字。

11、1002#金眶鹟莺第382页文字部分,缺“金”字,漏印成“眶鹟莺”12、斑胁田鸡彩图标的是“斑胁田鸡”,而后面文字中的全都是斑肋田鸡,应改为斑胁田鸡。

13、773#红胁蓝尾鸲和 774#金色林鸲彩图部分雌鸟也标为了“♂”14、1291#灰腹灰雀/红腹灰雀1291#在分布图下的中文名是灰腹灰雀,文字部分的中文名是红腹灰雀。

应该用红腹灰雀。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勘误(二)(征集自WWF中国网站论坛观鸟专区,仅供参考)15、1246#金翅雀“鸣声似金翅雀……”,它本来就是金翅雀。

昆明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鸟类多样性分析

昆明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鸟类多样性分析

昆明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鸟类多样性分析马红艳,张喆﹡(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昆明地区鸟类资源丰富且具有独特性,探讨其城市公园鸟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了昆明市主城区3种类型的6个公园绿地进行为期1年的鸟类观测,分析鸟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变化。

结果显示:(1)共记录鸟类128种,14546次(只),隶属于13目、38科,其中,雀形目物种丰富度最高,鸻形目鸟类多度最高;(2)湿地公园、山地公园物种丰富度及鸟类多样性水平整体高于城市中心区公园,同类型公园绿地群落相似性高,生境类型差异较大的公园之间群落相似性低;(3)鸟类种类及数量在不同月份呈差异性分布。

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由春季至冬季逐渐下降趋势。

不同城市空间格局的公园,鸟类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湿地公园鸟类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水平高,水鸟群落优势度明显;山地公园林鸟群落结构稳定,多样性水平、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较高;城市中心区公园鸟类优势度高,多样性水平、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较低。

对昆明城市公园鸟类群落特征的探讨,以期为基于提高鸟类多样性的城市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园绿地;鸟类群落;鸟类多样性;城市公园;昆明鸟类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受干扰的动物之一[1],对环境变化具有敏感性[2],鸟类多样性是衡量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1,3],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5]。

21世纪以来,城市鸟类群落研究快速发展,成为鸟类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2,6-7],内容涉及不同景观尺度[8-10]或时空动态下[11,12]鸟类群落的特征及变化、影响鸟类群落的环境因素[13-16]、鸟类栖息地的生境营造[17-19]等方面。

城市公园绿地为鸟类提供了活动、觅食、休息的绿色空间,是城市鸟类主要的栖息地,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5]。

中国观鸟野外手册

中国观鸟野外手册

中国观鸟野外手册
中国观鸟野外手册是一本科普读物,旨在为观鸟爱好者提供实用的观鸟指导和帮助。

本书介绍了中国境内的各种鸟类,包括它们的分布、习性、生态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本书还提供了观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观鸟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礼仪。

如果您需要购买中国观鸟野外手册,建议您前往正规的图书销售网站或实体书店进行选购。

同时,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论坛进行查找和比较,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选择。

如果您是观鸟爱好者,建议您在观鸟前先了解鸟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以便更好地欣赏和了解鸟类。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遵守观鸟礼仪和规定,共同保护鸟类和自然环境。

朝阳凤凰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生境调查研究

朝阳凤凰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生境调查研究

朝阳凤凰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生境调查研究李常猛【摘要】通过对朝阳凤凰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生境的调查,结果表明:凤凰山保护区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保护区内鸟类的主要栖息活动的生境分为夏绿阔叶林、稀树灌丛草丛、人工针叶林、农田居民区和溪流水域等5个类型.其中夏绿阔叶林分布的鸟类有131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57.96%;稀树灌丛草丛区内共有鸟类98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3.36%;人工针叶林区域内共分布的鸟类有95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2.03%;农田居民区共有鸟类72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31.85%;溪流水域分布鸟类43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19.02%.【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鸟类;生境调查【作者】李常猛【作者单位】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辽宁朝阳1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91 自然概况朝阳凤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朝阳城市的东郊,大凌河东岸,地处松岭山脉中段,地理位置120°27′20.098″—120°33′10.842″ E,41°30′22.957″~41°35′21.374″ N。

凤凰山属松岭山脉中端,是辽西低山丘陵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2]。

最高峰是凤凰山,海拔高648.6 m。

凤凰山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征是: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气温、降水实际变化大,区域性差异明显。

凤凰山植被覆盖度高,是朝阳市郊区一片绿洲,而四周多为平原农田,使凤凰山像一个孤岛似的耸立在市郊,四周动物均迁入该地区,形成动物栖息的重要避难所,使这个地区成为朝阳地区动物分布上的高密度区。

该地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华北区和蒙新区的交汇地带,动物分布含有两个动物地理区的特点,因此动物资源丰富。

鸟类群落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鸟类与周围环境及种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反应,它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可以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 [3,4] 。

近年来中国鸟类野外新纪录的解析

近年来中国鸟类野外新纪录的解析

近年来中国鸟类野外新纪录的解析近年来中国鸟类野外新纪录的解析如下:
近年来中国鸟类野外新纪录,在中国记录的野生鸟类物种数一直处于增长之中,特别是在2005年《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一版出版之后到2013年,又有多个中国鸟类新记录被发现。

有部分新纪录已经被收录到2011年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之中,但一些新纪录在中国的记录状况、分布等信息还不为广大鸟类学工作者所熟知。

本文对这些纪录的分类、分布状况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这些新纪录主要分布于三个热点地区,包括西部边境省区(新疆、西藏、云南、广西),沿海三省市(河北、天津、福建)及台湾。

其中,出现在西部的新纪录物种的已知分布区邻近中国,部分种类极可能在中国境内繁殖、越冬和过境;而来自沿海和台湾的新纪录物种原有分布区距离中国较远,在中国多为偶见的迷鸟。

未来这些地区仍将是产生中国新纪录的热点地区。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

第48卷第4期2023年7月㊀林㊀业㊀调㊀查㊀规㊀划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Vol.48㊀No.4July2023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4.013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吴必锋,古定豪,余德会,李萍,唐秀俊,王泽文(贵州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雷山557199)摘要:为掌握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资源状况,采用公里网格随机布设6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雷公山重点区域地面活动鸟类进行调查㊂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00台红外相机野外累计正常工作18074个相机日,累计获得独立有效鸟类照片(视频)2883份㊂调查监测记录到鸟类7目㊁17科㊁48种,其中栗苇鳽㊁红点颏㊁蓝歌鸲㊁斑胸钩嘴鹛㊁灰头绿啄木鸟㊁灰翅噪鹛㊁褐翅鸦鹃等7种为雷公山保护区鸟类新纪录㊂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相对多度最高为白鹇,其次为灰胸竹鸡和棕头鸦雀;鸟类网格占有率最高为白鹇(42.05%),棕头鸦雀(35.23%)和灰胸竹鸡(25.00%)次之㊂关键词:红外相机技术;鸟类调查;相对多度;网格占有率;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图分类号:S759.9;S718.63;S757.2;TB86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3168(2023)04-0081-05引文格式:吴必锋,古定豪,余德会,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3,48(4):81-85.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4.013WU Bifeng,GU Dinghao,YU Dehui,et al.Bird Survey in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ased on Infrared Camera Technology[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23,48(4):81-85.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4.013Bird Survey in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Based on Infrared Camera TechnologyWU Bifeng,GU Dinghao,YU Dehui,LI Ping,TANG Xiujun,WANG Zewen(Administration of Leigongshan Nature Reserve,Leishan,Guizhou557199,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grasp the status of wild bird resources in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60 infrared camera monitoring points were randomly arranged using a kilometer grid to investigate ground ac-tive birds in key areas of Leigongshan.From January2020to December2021,100infrared cameras worked normally in the field for a total of18074camera days,and a total of2883independent and effec-tive bird photos(videos)were obtained.The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recorded48species of birds in 17families and7orders,among which7species were new records of birds,including Ixobrychuscin na-momeus,Calliope calliope,Luscinia cyane,Pomatorhinus erythrocnemis,Picus canus,Garrulax cineraceus and Centropus sinensis.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Lophura nycthemera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Bambusicola thoracica and Paradoxornis webbianus;the highest bird grid oc-cupancy rate was Lophura nycthemera(42.05%),followed by Paradoxornis webbianus(35.23%)and Bambusicola thoracica(25.00%).Key words:infrared camera technology;bird survey;relative abundance;grid occupancy rate;收稿日期:2022-02-25.基金项目:贵州省林业科研课题(黔林科合 2020 16号);黔东南州科技计划项目(黔东南科合J 2020 063号).第一作者:吴必锋(1986-),男,贵州施秉人,工程师.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Email:jefeng920@林业调查规划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㊀㊀近年来,红外触发相机(infrared trigger camera)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工作的开展,并涉及物种识别㊁种群数量估计㊁生境利用㊁活动节律等各方面复杂研究[1-2]㊂以前由于红外相机野外布设不规划㊁布设点位主观随意性大等问题,造成监测数据很难结合物种生境情况进行系统分析[3-4]㊂因此,科学布设相机抽样位点,规范获取监测数据,应用ArcGIS对植被和DEM数据进行自然间断点分级,系统性抽样开展红外相机调查监测,将突破传统方法的不足,有利于摸清区域野生动物本底,推进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创新㊂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贵州境内重要的区域,但有关保护区的鸟类专项调查一直未开展,鸟类种类与资源量分布等数据信息已多年未进行编目和更新,急需开展系统的调查和监测㊂为此,充分利用ArcGIS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开展公里网格系统抽样布设红外相机点位,以覆盖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的调查监测,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核实保护区鸟类物种,为保护区鸟类监测与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㊂1研究地自然概况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 雷公山保护区 )地处苗岭东段(108ʎ5ᶄ~108ʎ24ᶄE, 26ʎ15ᶄ~26ʎ32ᶄN),横跨雷山㊁台江㊁剑河㊁榕江4县,总面积为47300hm2,最高海拔苗岭主峰雷公山2178.8m,最低海拔650m,东西横延约15km,南北纵深约30km,是一个典型的山地环境,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极为明显的分水岭高地[5]㊂保护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区内雨量充沛㊁生物资源丰富,已经鉴定的各类生物种类5158种,其中:动物2300种,高等植物2595种,大型真菌263种㊂列入国家一㊁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共有85种,其中:植物有红豆杉㊁南方红豆杉㊁钟萼木㊁异形玉叶金花㊁台湾杉等25种(一级4种㊁二级21种);动物有云豹㊁金钱豹㊁林麝㊁白颈长尾雉㊁鸳鸯㊁红腹锦鸡㊁大鲵㊁黑熊㊁穿山甲㊁猕猴㊁藏酋猴㊁大灵猫等60种(一级12种㊁二级48种)[7-9]㊂2调查方法2.1样地布设基于雷公山保护区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通过ArcGIS对ASTGTM3DEM数据进行分析,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将海拔划分为650~1062m㊁1063~1334m㊁1335~1617m㊁1618~ 2178m共4个梯度,植被类型划分为阔叶林㊁针阔混交林㊁针叶林㊁竹林和灌丛5种类型,每个梯度内的每种植被类型至少布设一个监测样地点位[4]㊂结合雷公山保护区实际生境情况,在公里网格中选取100个调查监测样地点位(图1)㊂图1㊀雷公山保护区鸟类调查监测样地Fig.1㊀Bird survey and monitoring sample plots inLeigongshan Nature Reserve2.2相机安装监测2020年1月 2021年12月在布设的每个固定样地内适宜点位安装1台红外相机,两台红外相机点位之间直线距离不小于1km,监测时间为1a,所有相机均设置为全天候连续工作,相机模式为图片和视频,单次触发拍摄设置为连拍照片1张和录像时长20s㊁触发间隔为0s㊁触发敏感度为正常,期间每4~6个月收集1次数据㊁更换1次内存卡和电池㊂调查监测使用的红外相机均为北京迪越达BG962-X36W,内存卡为金士顿64G SD卡,电池为南孚5号碱性电池㊂相机安装时,充分考虑动物活动痕迹,选在视线通透㊁地面低矮灌木和杂草较少的位置,捆绑在树干约0.5m高度,机头平行于地面,朝无阳光直射的方向[2,6,10];并做好点位号㊁红外相㊃28㊃第48卷吴必锋,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机编号㊁安装时间㊁坐标海拔㊁植被类型㊁综合覆盖度和调查人员等信息记录,并拍摄1张含有位置和时间信息的现场照片[2,6]㊂2.3数据统计及分析红外相机在野外每监测4~6个月进行一次数据收集,及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物种识别,物种识别主要依靠专家鉴定图片㊁视频㊁羽毛和骨骼等,以及借助工具书‘中国鸟类图鉴“[11]辨别鉴定鸟类物种;依据‘中国鸟类志(上下)“分类系统[12]将其归纳到所属科目;参照‘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组织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年)“,确定每种动物的濒危等级(endangered category,EC);参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确定保护级别㊂将同一监测位点红外相机30min 内拍到的多张同一物种照片或视频记为1张独立有效照片[1,6],单台红外相机野外持续工作24h 记为1个相机工作日[2,6]㊂通过对红外相机记录图像数据的识别统计,获得雷公山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物种名录,计算各物种的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和网格占有率(grid occupancy,GO)[2,13-14]㊂相对多度指数(RAI)为调查区域内每100个单位相机日获取同一物种在所有点位记录的独立有效照片数[6,14],计算公式为:RAI =A i T ˑ100(1)式中:A i 为记录物种i 的独立有效照片数;T 为总有效相机工作日㊂网格占有率也被称为物种相机位点出现率,指某一调查区域内某物种被拍到的网格单元数或相机位点数占所有正常工作网格单元数的百分率[6,14],计算公式为:GO i =n i N ˑ100%(2)式中:n i 为物种i 被记录到的相机位点数;N 为正常工作100个相机日的点位数㊂3结果分析野外调查监测期,全部调查样地位点中100台红外相机正常工作100个相机日及以上的有88个点位,累计工作18074个相机日;相机丢失㊁损坏或系统出错导致正常工作100个相机日以下的有12个点位,累计丢失2571个相机日㊂本次监测调查共获得41739份照片和视频,其中独立有效鸟类照片(视频)2866份,记录到48种鸟类(7目㊁17科),栗苇鳽㊁红点颏㊁蓝歌鸲㊁斑胸钩嘴鹛㊁灰头绿啄木鸟㊁灰翅噪鹛㊁褐翅鸦鹃等7种为雷公山保护区鸟类新纪录㊂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颈长尾雉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栗苇鳽㊁凤头鹰㊁褐耳鹰㊁白鹇㊁红腹锦鸡㊁勺鸡㊁褐翅鸦鹃㊁红嘴相思鸟㊁红点颏等9种(表1)㊂表1㊀雷公山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物种名录Tab.1㊀List of bird species monitored by infraredcameras in Leigongshan Nature Reserve一㊁鹳形目Ciconiiformes(一)鹭科Ardeidae 栗苇鳽Ixobrychus cinnamomeusLC 二级120.011 1.14二㊁隼形目Falconiformes (二)鹰科Accipitridae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 LC 二级110.006 1.14褐耳鹰Accipiter badius LC 二级110.0061.14三㊁鸡形目Galliformes (三)雉科Phasianidae 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LC22473 2.61725.00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LC 二级37731 4.04442.05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LC151270.70317.05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NT 一级9490.27110.23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LC 二级17187 1.03519.32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 LC 二级140.0221.14四㊁鸽形目Columbiformes (四)鸠鸽科Columbidae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LC 5120.066 5.68五㊁鹃形目Cuculiformes (五)杜鹃科Cuculidae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 LC 二级150.028 1.14六㊁鴷形目Piciformes (六)啄木鸟科Picidae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 LC 3100.055 3.41七㊁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七)鹡鸰科Motacillidae㊃38㊃第4期林业调查规划续表1山鹡鸰Dendronanthusindicus珠颈斑鸠StreptopeliachinensisLC570.039 5.68(八)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短嘴山椒鸟PericrocotusbrevirostrisLC280.044 2.27(九)鹎科Pycnonotidae黑[短脚]鹎HypsipetesmadagascariensisLC110.006 1.14(十)鸦科Corvidae红嘴蓝鹊UrocissaerythrorhynchaLC7230.1277.95白颈鸦Corvus torquatus LC230.017 2.27(十一)鸫科Turdidae红胁蓝尾鸲TarsigercyanurusLC630.017 6.82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LC480.044 4.55红尾水鸲RhyacornisfuliginosusLC111460.80812.50灰背燕尾EnicurusschistaceusLC280.044 2.27紫啸鸫MyiophoneuscaeruleusLC240.022 2.27斑鸫Turdus naumanni LC16210 1.16218.18乌鸫Turdus merula LC8290.1609.09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 LC191630.90221.59橙头地鸫Geokichla citrina LC240.022 2.27(十二)画眉科Timaliinae棕颈钩嘴鹛PomatorhinusruficollisLC4130.072 4.55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 LC11340.18812.50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 LC二级13720.39814.77蓝翅希鹛Minla cyanouroptera LC110.006 1.14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 LC2180.100 2.27栗头凤鹛Yuhina castaniceps LC110.006 1.14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erythrocnemisLC120.011 1.14灰翅噪鹛Garrulax cineraceus LC390.050 3.41(十三)鸦雀科Paradoxornithidae棕头鸦雀ParadoxorniswebbianusLC312351.30035.23续表1灰头鸦雀Paradoxornisgularis(十四)莺科Sylviidae黄眉柳莺PhylloscopusinornatusLC110.006 1.14极北柳莺PhylloscopusborealisLC140.022 1.14(十五)鹟科Muscicapidae棕胸蓝姬鹟FicedulahyperythraLC2360.199 2.27乌鹟Muscicapa sibirica LC18510.28220.45北灰鹟Muscicapa dauurica LC850.0289.09红点颏Calliope calliope LC二级290.050 2.27蓝歌鸲Larvivora cyane LC230.017 2.27(十六)山雀科Paridae大山雀Parus major LC13250.13814.77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 LC7420.2327.95(十七)文鸟科Ploceidae山麻雀Passer rutilans LC3310.172 3.41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 LC10490.27111.36㊀㊀对所有监测样地物种的RAI统计分析表明:(1)雷公山保护区鸟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为白鹇(RAI=4.044),其次为灰胸竹鸡(RAI=2.617)和棕头鸦雀(RAI=1.300);(2)雷公山保护区鸟类网格占有率最高的为白鹇(42.05%),其次为棕头鸦雀(35.23%)和灰胸竹鸡(25.00%)㊂监测数据显示,在研究区域内还存在较大的人为干扰,干扰形式包括人类活动以及狗㊁牛㊁羊等家养动物㊂100个样地点位中仅有13个相机位点未探测到人类及家犬和家畜等饲养动物活动,其中探测到人类活动次数>家畜>家犬㊂但监测数据统计也表明,同一物种被2个以上点位记录,且距离农田或公路距离在1km以内人类干扰较大的点位[15-16],占总点位50%以上的有棕头鸦雀㊁红嘴蓝鹊㊁红尾水鸲㊁红嘴相思鸟㊁雉鸡㊁白颈长尾雉和红腹锦鸡等20种鸟类,占监测记录鸟类物种的42%;其中分布在人类干扰较大点位占比最大的为棕头鸦雀,达81%,其次为红嘴蓝鹊71%和红尾水鸲64%㊂㊃48㊃第48卷吴必锋,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4讨㊀论㊀㊀红外相机技术在动物调查中的影像记录能够准确鉴定物种,本次调查监测记录识别到鸟类48种,与目前雷公山保护区公开发布记录的鸟类名录对比新增了7种分布记录㊂同时,被记录的鸟类大部分是在林底层和地面活动,其RAI值和GO i值均较大,非林底层和地面活动的鸟类则较小㊂这表明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林底层和地面活动鸟类的资源调查㊁监测和编目,具有物种识别准确㊁人为干扰小㊁监测数据真实等优势,这与国内外大部分研究结果一致㊂本次调查监测结果显示,雷公山保护区林底层和地面活动的鸟类资源丰富,尤其是白鹇㊁灰胸竹鸡等雉类和虎斑地鸫㊁斑鸫等鸫类在保护区内拥有较丰富的种群数量㊂因此,进一步利用红外相机技术深入地对保护区内雉类和鸫类的生境结构㊁数量分布状况及栖息地植被类型和坡位坡向海拔等空间生态位进行研究非常必要㊂人类活动是影响野生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人类干扰受到各方面极大关注㊂统计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分布影响并非全是负面,有些鸟类喜欢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活动,体现了动物的生境选择是动物响应异质环境的重要形式[17]㊂因此,在物种生境选择利用研究上,应加强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的交互作用㊁物种共存机制对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18],这有助于理解物种共存机制以及制定科学性和实效性的物种保护政策㊂致谢:感谢贵州林业局冉景丞研究员㊁贵州大学粟海军教授㊁贵州师范大学杨卫诚副教授在调查工作中的宝贵意见和物种识别鉴定中的帮助㊂参考文献:[1]OᶄCONNELL A F,NICHOLS J D,KARANTH K U.Camera traps in animal ecology:methods and analyses[M].New York:Springer,2011.[2]肖治术,李欣海,王学志,等.探讨我国森林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规范[J].生物多样性,2014,22(6):704-711.[3]MEEK P D,BALLARD G,CLARIDGE A,et al.Recomme-nded guiding principles for reporting on camera trapping re-search[J].Biodiversity&Conservation,2014,23(9):2321-2343.[4]粟海军,李光容,陈光平,等.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调查初报[J].兽类学报,2018,38(2): 221-229.[5]周政贤,姚茂生.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6]范宗骥,欧阳学军,万雅琼,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鼎湖山及其周边林地的鸟兽调查[J].生物多样性, 2020,28(9):1147-1153.[7]张华海,张旋.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8]王子明,李萍,李扬,等.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鸟类新记录[J].野生动物学报,2015,36(1):118-120. [9]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EB/OL].(2021-03-16).http:// /zwgk/xxgkml/zzjg/jggk/202103/t202 10316_67208271.html.[10]肖治术,陈立军,宋相金,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与雉类的编目清查与评估[J].生物多样性,2019,27(3):237-242.[11]约翰㊃马敬能,卡伦㊃菲利普斯,何芬.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12]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上下)[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OᶄBRIEN T G,KINNAIRD M F,WIBISONO H T.Crouc-hing tigers,hidden prey:Sumatran tiger and prey popula-tions in a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J].Animal Conserva-tion,2003,6(2):131-139.[14]陈立军,肖文宏,肖治术.物种相对多度指数在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及局限[J].生物多样性,2019,27(3):243-248.[15]盛琪,董灵波,刘兆刚.应用GIS对野生动物生境适宜性的评价 以大兴安岭盘古林场紫貂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48(6):157-162. [16]游卫云,高欣,梅爱君,等.基于红外触发相机技术的白鹇栖息地选择研究[J].四川动物,2019,38(5):564-570.[17]张明海,李言阔.动物生境选择研究中的时空尺度[J].兽类学报,2005,25(4):395-401. [18]钟明,侍昊,安树青,等.中国野生动物生境适宜性评价和生境破碎化研究[J].生态科学,2016,35(4):205-209.责任编辑:杨焌熔㊃58㊃第4期。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PDA版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等著鸡形目 > 雉科雪鹑藏雪鸡阿尔泰雪鸡暗腹雪鸡雉鹑四川雉鹑石鸡大石鸡中华鹧鸪灰山鹑斑翅山鹑高原山鹑鹌鹑日本鹌鹑蓝胸鹑环颈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台湾山鹧鸪红胸山鹧鸪褐胸山鹧鸪四川山鹧鸪白眉山鹧鸪海南山鹧鸪绿脚山鹧鸪棕胸竹鸡灰胸竹鸡血雉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红腹角雉黄腹角雉勺鸡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原鸡黑鹇白鹇蓝鹇藏马鸡白马鸡褐马鸡蓝马鸡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白冠长尾雉雉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灰孔雀雉海南孔雀雉绿孔雀镰翅鸡柳雷鸟岩雷鸟黑琴鸡西方松鸡黑嘴松鸡花尾榛鸡斑尾榛鸡雁形目 > 鸭科栗树鸭白头硬尾鸭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鸿雁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灰雁斑头雁雪雁加拿大雁黑雁红胸黑雁赤麻鸭冠麻鸭翘鼻麻鸭瘤鸭棉凫鸳鸯赤膀鸭罗纹鸭赤颈鸭葡萄胸鸭绿头鸭斑嘴鸭棕颈鸭琵嘴鸭针尾鸭白眉鸭花脸鸭绿翅鸭云石斑鸭赤嘴潜鸭红头潜鸭帆背潜鸭白眼潜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斑背潜鸭小绒鸭丑鸭长尾鸭黑海番鸭斑脸海番鸭鹊鸭白秋沙鸭红胸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普通秋沙鸭三趾鹑目 > 三趾鹑科林三趾鹑黄脚三趾鹑棕三趾鹑鴷形目 > 响蜜鴷科黄腰响蜜鴷鴷形目 > 啄木鸟科蚁鴷斑姬啄木鸟白眉棕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小星头啄木鸟小斑啄木鸟茶胸斑啄木鸟纹胸啄木鸟棕腹啄木鸟赤胸啄木鸟黄颈啄木鸟白背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白翅啄木鸟三趾啄木鸟栗啄木鸟白腹黑啄木鸟黑啄木鸟黄冠啄木鸟大黄冠啄木鸟花腹绿啄木鸟鳞喉绿啄木鸟鳞腹绿啄木鸟红颈绿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喜山金背三趾啄木鸟金背三趾啄木鸟大金背啄木鸟竹啄木鸟黄嘴栗啄木鸟大灰啄木鸟鴷形目 > 拟啄木鸟科大拟啄木鸟[斑头]绿拟啄木鸟黄纹拟啄木鸟金喉拟啄木鸟黑眉拟啄木鸟蓝喉拟啄木鸟蓝耳拟啄木鸟赤胸拟啄木鸟犀鸟目 > 犀鸟科冠斑犀鸟双角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花冠皱盔犀鸟戴胜目 > 戴胜科戴胜咬鹃目 > 咬鹃科橙胸咬鹃红头咬鹃红腹咬鹃佛法僧目 > 佛法僧科蓝胸佛法僧棕胸佛法僧三宝鸟佛法僧目 > 翠鸟科斑头大翠鸟普通翠鸟蓝耳翠鸟三趾翠鸟鹳嘴翡翠赤翡翠白胸翡翠蓝翡翠白领翡翠佛法僧目 > 鱼狗科冠鱼狗斑鱼狗佛法僧目 > 蜂虎科[蓝须]夜蜂虎绿喉蜂虎蓝喉蜂虎栗喉蜂虎黄喉蜂虎栗头蜂虎鹃形目 > 杜鹃科斑翅凤头鹃红翅凤头鹃鹰鹃普通鹰鹃棕腹杜鹃四声杜鹃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栗斑杜鹃八声杜鹃翠金鹃紫金鹃乌鹃噪鹃绿嘴地鹃鹃形目 > 鸦鹃科褐翅鸦鹃小鸦鹃鹦形目 > 鹦鹉科彩虹鹦鹉小葵花凤头鹦鹉短尾鹦鹉红领绿鹦鹉灰头鹦鹉花头鹦鹉大紫胸鹦鹉绯胸鹦鹉长尾鹦鹉雨燕目 > 雨燕科短嘴金丝燕戈氏金丝燕白喉针尾雨燕灰喉针尾雨燕棕雨燕高山雨燕普通楼燕白腰雨燕小白腰雨燕雨燕目 > 树燕科凤头树燕鸮形目 > 草鸮科仓鸮草鸮栗鸮鸮形目 > 鸱鸮科黄嘴角鸮纵纹角鸮红角鸮东方角鸮琉球角鸮领角鸮雕鸮林雕鸮乌雕鸮毛腿渔鸮褐渔鸮黄脚渔鸮雪鸮褐林鸮灰林鸮长尾林鸮四川林鸮乌林鸮猛鸮花头鸺鹠领鸺鹠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横斑腹小鸮鬼鸮鹰鸮长耳鸮短耳鸮夜鹰目 > 蟆口鸱科黑顶蟆口鸱夜鹰目 > 耳夜鹰科毛腿耳夜鹰夜鹰目 > 夜鹰科普通夜鹰欧夜鹰埃及夜鹰中亚夜鹰长尾夜鹰林夜鹰鸽形目 > 鸠鸽科原鸽岩鸽雪鸽欧鸽中亚鸽斑尾林鸽点斑林鸽灰林鸽紫林鸽黑林鸽欧斑鸠山斑鸠棕斑鸠珠颈斑鸠火斑鸠灰斑鸠斑尾鹃鸠栗褐鹃鸠棕头鹃鸠绿翅金鸠橙胸绿鸠灰头绿鸠厚嘴绿鸠黄脚绿鸠针尾绿鸠楔尾绿鸠红翅绿鸠红顶绿鸠黑颏果鸠绿皇鸠山皇鸠鹤形目 > 鸨科小鸨大鸨波斑鸨鹤形目 > 鹤科白鹤赤颈鹤白枕鹤沙丘鹤蓑羽鹤灰鹤白头鹤黑颈鹤丹顶鹤鹤形目 > 秧鸡科花田鸡红腿斑秧鸡白喉斑秧鸡蓝胸秧鸡普通秧鸡长脚秧鸡红脚苦恶鸟白胸苦恶鸟棕背田鸡姬田鸡小田鸡斑胸田鸡红胸田鸡斑胁田鸡白眉田鸡董鸡紫水鸡黑水鸡骨顶鸡西藏毛腿沙鸡毛腿沙鸡黑腹沙鸡鹳形目 > 丘鹬科丘鹬孤沙锥澳南沙锥林沙锥针尾沙锥大沙锥扇尾沙锥姬鹬黑尾塍鹬斑尾塍鹬小杓鹬中杓鹬白腰杓鹬大杓鹬鹤鹬红脚鹬泽鹬青脚鹬小青脚鹬小黄脚鹬白腰草鹬林鹬翘嘴鹬矶鹬灰尾[漂]鹬漂鹬翻石鹬长嘴鹬半蹼鹬大滨鹬红腹滨鹬三趾鹬西方滨鹬勺嘴鹬小滨鹬红颈滨鹬青脚滨鹬长趾滨鹬白腰滨鹬黑腰滨鹬斑胸滨鹬尖尾滨鹬岩滨鹬黑腹滨鹬弯嘴滨鹬高跷鹬饰胸鹬阔嘴鹬流苏鹬红颈瓣蹼鹬灰瓣蹼鹬鹳形目 > 彩鹬科彩鹬鹳形目 > 雉鸻科水雉铜翅水雉鹳形目 > 石鸻科欧石鸻大石鸻鹳形目 > 鸻科蛎鹬鹮嘴鹬黑翅长脚鹬反嘴鹬金斑鸻灰斑鸻剑鸻长嘴剑鸻金眶鸻环颈鸻马来鸻蒙古沙鸻铁嘴沙鸻红胸鸻东方鸻小嘴鸻凤头麦鸡距翅麦鸡灰头麦鸡肉垂麦鸡鹳形目 > 燕鸻科领燕鸻普通燕鸻灰燕鸻褐贼鸥麦氏贼鸥中贼鸥短尾贼鸥长尾贼鸥剪嘴鸥黑尾鸥海鸥灰翅鸥北极鸥灰背鸥银鸥灰林银鸥织女银鸥黄脚银鸥渔鸥棕头鸥红嘴鸥细嘴鸥黑嘴鸥遗鸥小鸥楔尾鸥叉尾鸥三趾鸥鸥嘴噪鸥红嘴巨鸥黄嘴河燕鸥小凤头燕鸥大凤头燕鸥黑嘴端凤头燕鸥粉红燕鸥黑枕燕鸥普通燕鸥白额燕鸥黑腹燕鸥白腰燕鸥褐翅燕鸥乌燕鸥须浮鸥白翅浮鸥黑浮鸥白顶玄燕鸥白玄鸥斑海雀扁嘴海雀冠海雀角嘴海雀鹳形目 > 鹰科鹗褐冠鹃隼黑冠鹃隼凤头蜂鹰黑翅鸢黑鸢黑耳鸢栗鸢白腹海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渔雕胡兀鹫白背兀鹫高山兀鹫兀鹫秃鹫黑兀鹫短趾雕蛇雕白头鹞白腹鹞白尾鹞草原鹞鹊鹞乌灰鹞凤头鹰褐耳鹰赤腹鹰日本松雀鹰松雀鹰雀鹰苍鹰白眼鵟鹰棕翅鵟鹰灰脸鵟鹰普通鵟棕尾鵟大鵟毛脚鵟林雕乌雕草原雕白肩雕金雕白腹隼雕靴隼雕棕腹隼雕鹰雕鹳形目 > 隼科红腿小隼[白腿]小隼黄爪隼红隼红脚隼阿穆尔隼灰背隼燕隼猛隼猎隼矛隼游隼拟游隼鹳形目 > 鸊鷉科小鸊鷉赤颈鸊鷉凤头鸊鷉角鸊鷉黑颈鸊鷉鹳形目 > 鹲科短尾鹲红尾鹲白尾鹲鹳形目 > 鲣鸟科蓝脸鲣鸟红脚鲣鸟褐鲣鸟黑腹蛇鹈鹳形目 > 鸬鹚科黑颈鸬鹚[普通]鸬鹚暗绿背鸬鹚红脸鸬鹚海鸬鹚鹳形目 > 鹭科白鹭黄嘴白鹭岩鹭白颈黑鹭苍鹭白腹鹭草鹭大白鹭中白鹭牛背鹭池鹭绿鹭夜鹭海南鳽栗鳽黑冠鳽小苇鳽黄苇鳽紫背苇鳽栗苇鳽黑鳽大麻鳽鹳形目 > 红鹳科大火烈鸟[大红鹳]鹳形目 > 鹮科彩鹮[黑头]白鹮黑鹮朱鹮白琵鹭黑脸琵鹭鹳形目 > 鹈鹕科白鹈鹕卷羽鹈鹕斑嘴鹈鹕鹳形目 > 鹳科白头鹮鹳黑鹳白鹳东方白鹳秃鹳鹳形目 > 军舰鸟科小军舰鸟白斑军舰鸟白腹军舰鸟鹳形目 > 潜鸟科红喉潜鸟黑喉潜鸟太平洋潜鸟普通潜鸟白嘴潜鸟鹳形目 > 鹱科暴雪鹱钩嘴圆尾鹱点额圆尾鹱纯褐鹱白额鹱曳尾鹱肉足鹱灰鹱短尾鹱短尾信天翁黑脚信天翁黑背信天翁烟黑叉尾海燕白腰叉尾海燕黑叉尾海燕日本叉尾海燕雀形目 > 八色鸫科双辫八色鸫蓝枕八色鸫蓝背八色鸫栗头八色鸫蓝八色鸫绿胸八色鸫仙八色鸫蓝翅八色鸫雀形目 > 阔嘴鸟科银胸丝冠鸟长尾阔嘴鸟雀形目 > 和平鸟科和平鸟蓝翅叶鹎金额叶鹎橙腹叶鹎雀形目 > 伯劳科虎纹伯劳牛头伯劳红背伯劳棕尾伯劳红尾伯劳栗背伯劳棕背伯劳灰背伯劳黑额伯劳灰伯劳楔尾伯劳雀形目 > 鸦科松鸦北噪鸦黑头噪鸦台湾蓝鹊黄嘴蓝鹊红嘴蓝鹊白翅蓝鹊蓝绿鹊印支绿鹊灰喜鹊棕腹树鹊灰树鹊黑额树鹊盘尾树鹊塔尾树鹊喜鹊黑尾地鸦白尾地鸦褐背拟地鸦星鸦红嘴山鸦黄嘴山鸦寒鸦达乌里寒鸦家鸦秃鼻乌鸦小嘴乌鸦大嘴乌鸦丛林鸦白颈鸦渡鸦灰燕鵙金黄鹂黑枕黄鹂细嘴黄鹂黑头黄鹂朱鹂鹊色鹂大鹃鵙暗灰鹃鵙粉红山椒鸟小灰山椒鸟灰山椒鸟灰喉山椒鸟长尾山椒鸟短嘴山椒鸟赤红山椒鸟褐背鹊鵙黄腹扇尾鹟白喉扇尾鹟白眉扇尾鹟黑卷尾灰卷尾鸦嘴卷尾古铜色卷尾小盘尾发冠卷尾大盘尾黑枕王鹟紫寿带[鸟]寿带[鸟]黑翅雀鹎大绿雀鹎钩嘴林鵙雀形目 > 太平鸟科太平鸟小太平鸟雀形目 > 河乌科河乌褐河乌雀形目 > 鹟科白背矶鸫蓝头矶鸫白喉矶鸫栗腹矶鸫蓝矶鸫紫啸鸫台湾紫啸鸫橙头地鸫白眉地鸫光背地鸫长尾地鸫虎斑地鸫长嘴地鸫灰背鸫黑胸鸫乌灰鸫白颈鸫灰翅鸫乌鸫岛鸫灰头鸫棕背黑头鸫褐头鸫白眉鸫槲鸫白腹鸫赤胸鸫赤颈鸫斑鸫田鸫白眉歌鸫欧歌鸫宝兴歌鸫栗背短翅鸫锈腹短翅鸫白喉短翅鸫蓝短翅鸫白喉林鹟斑鹟灰纹鹟乌鹟北灰鹟褐胸鹟棕尾褐鹟白眉[姬]鹟黄眉[姬]鹟鸲[姬]鹟锈胸蓝[姬]鹟橙胸[姬]鹟红喉[姬]鹟白喉[姬]鹟棕胸蓝[姬]鹟小斑[姬]鹟白眉蓝[姬]鹟灰蓝[姬]鹟玉头[姬]鹟白腹[姬]鹟铜蓝鹟大仙鹟小仙鹟棕腹大仙鹟棕腹仙鹟棕腹蓝仙鹟白尾蓝仙鹟海南蓝仙鹟灰颊仙鹟纯蓝仙鹟蓝喉仙鹟山蓝仙鹟侏蓝仙鹟方尾鹟欧亚鸲[日本]歌鸲琉球歌鸲红尾歌鸲新疆歌鸲红点颏,红喉歌鸲黑胸歌鸲蓝喉歌鸲[蓝点颏]棕头歌鸲黑喉歌鸲金胸歌鸲栗腹歌鸲蓝歌鸲红胁蓝尾鸲金色林鸲白眉林鸲棕腹林鸲台湾林鸲鹊鸲白腰鹊鸲贺兰山红尾鸲红背红尾鸲蓝头红尾鸲赭红尾鸲欧亚红尾鸲黑喉红尾鸲白喉红尾鸲北红尾鸲红腹红尾鸲蓝额红尾鸲白顶溪鸲红尾水鸲白腹短翅鸲白尾蓝[地]鸲蓝额[长脚]地鸲蓝大翅鸲小燕尾黑背燕尾灰背燕尾白冠燕尾斑背燕尾紫宽嘴鸫绿宽嘴鸫白喉石鵖黑喉石鵖白斑黑石鵖黑白林鵖灰林鵖穗鵖[东方]斑鵖白顶鵖漠鵖沙鵖雀形目 > 椋鸟科灰头椋鸟黑冠椋鸟丝光椋鸟北椋鸟紫背椋鸟灰背椋鸟粉红椋鸟紫翅椋鸟灰椋鸟斑椋鸟黑领椋鸟红嘴椋鸟家八哥灰背岸八哥林八哥白领八哥八哥金冠树八哥鹩哥雀形目 > 科普通栗臀栗腹白尾黑头滇白脸绒额淡紫巨丽红翅旋壁雀雀形目 > 旋木雀科旋木雀高山旋木雀锈红腹旋木雀褐喉旋木雀雀形目 > 鹪鹩科鹪鹩雀形目 > 攀雀科白冠攀雀中华攀雀火冠雀雀形目 > 山雀科沼泽山雀褐头山雀白眉山雀红腹山雀西伯利亚山雀棕枕山雀黑冠山雀煤山雀黄腹山雀褐冠山雀大山雀西域山雀绿背山雀黄颊山雀台湾黄山雀灰蓝山雀黄胸山雀杂色山雀黄眉林雀冕雀银喉[长尾]山雀红头[长尾]山雀黑头[长尾]山雀黑眉[长尾]山雀银脸[长尾]山雀雀形目 > 燕科白眼河燕崖沙燕褐喉沙燕岩燕纯色岩燕家燕洋斑燕金腰燕斑腰燕[白腹]毛脚燕烟腹毛脚燕黑喉毛脚燕雀形目 > 戴菊科戴菊台湾戴菊雀形目 > 鹎科凤头雀嘴鹎领雀嘴鹎纵纹绿鹎黑头鹎黑冠黄鹎红耳鹎黄臀鹎白头鹎台湾鹎白颊鹎黑喉红臀鹎白喉红臀鹎纹喉鹎黄绿鹎黄腹冠鹎白喉冠鹎灰眼短脚鹎栗耳[短脚]鹎灰短脚鹎栗背短脚鹎绿翅短脚鹎黑[短脚]鹎雀形目 > 扇尾莺科棕扇尾莺金头扇尾莺山鹛山鹪莺褐山鹪莺黑喉山鹪莺暗冕鹪莺灰胸鹪莺黄腹鹪莺褐头鹪莺雀形目 > 绣眼鸟科红胁绣眼鸟灰腹绣眼鸟暗绿绣眼鸟雀形目 > 莺科栗头地莺金冠地莺灰腹地莺鳞头树莺淡脚树莺远东树莺日本树莺强脚树莺大树莺异色树莺黄腹树莺棕顶树莺宽尾树莺斑胸短翅莺巨嘴短翅莺中华短翅莺棕褐短翅莺高山短翅莺矛斑蝗莺黑斑蝗莺小蝗莺北蝗莺史氏蝗莺鸲蝗莺苍眉蝗莺斑背大尾莺水蒲苇莺细纹苇莺黑眉苇莺稻田苇莺远东苇莺钝翅[稻田]苇莺芦苇莺布氏苇莺大苇莺东方大苇莺噪大苇莺厚嘴苇莺靴篱莺赛氏篱莺草绿篱莺金头缝叶莺长尾缝叶莺黑喉缝叶莺花彩雀莺凤头雀莺叽咋柳莺东方叽咋柳莺林柳莺褐柳莺烟柳莺黄腹柳莺棕腹柳莺灰柳莺棕眉柳莺巨嘴柳莺橙斑翅柳莺灰喉柳莺黄腰柳莺淡黄腰柳莺甘肃[黄腰]柳莺四川柳莺黄眉柳莺淡眉柳莺极北柳莺暗绿柳莺双斑绿柳莺灰脚柳莺乌嘴柳莺冕柳莺峨眉柳莺冠纹柳莺白斑尾柳莺海南柳莺黄胸柳莺黑眉柳莺金眶鹟莺灰头鹟莺白眶鹟莺灰脸鹟莺栗头鹟莺宽嘴鹟莺棕脸鹟莺黑脸鹟莺黄腹鹟莺沼泽大尾莺大草莺黑脸噪鹛白喉噪鹛白冠噪鹛小黑领噪鹛黑领噪鹛条纹噪鹛白颈噪鹛褐胸噪鹛栗颈噪鹛黑喉噪鹛黄喉噪鹛栗臀噪鹛山噪鹛黑额山噪鹛灰翅噪鹛棕颏噪鹛斑背噪鹛白点鹛大噪鹛眼纹噪鹛灰胁噪鹛棕噪鹛斑胸噪鹛画眉白颊噪鹛细纹噪鹛蓝翅噪鹛纯色噪鹛橙翅噪鹛杂色噪鹛灰腹噪鹛黑顶噪鹛玉山噪鹛红头噪鹛丽色噪鹛赤尾噪鹛红翅薮鹛灰胸薮鹛黄痣薮鹛棕胸雅鹛白腹幽鹛棕头幽鹛长嘴钩嘴鹛斑胸钩嘴鹛锈脸钩嘴鹛灰头钩嘴鹛棕颈钩嘴鹛棕头钩嘴鹛红嘴钩嘴鹛剑嘴鹛长嘴鹩鹛灰岩鹪鹛短尾鹪鹛纹胸鹪鹛鳞胸鹪鹛小鳞[胸]鹪鹛短尾鹩鹛锈喉鹩鹛斑翅鹩鹛丽星鹩鹛长尾鹩鹛楔头鹩鹛红额穗鹛红头穗鹛金头穗鹛黑头穗鹛斑颈穗鹛纹胸巨鹛红顶鹛金眼鹛雀宝兴鹛雀矛纹草鹛大草鹛棕草鹛银耳相思鸟红嘴相思鸟斑胁姬鹛棕腹鵙鹛红翅鵙鹛淡绿鵙鹛栗喉鵙鹛栗额鵙鹛白头鵙鹛锈额斑翅鹛白眶斑翅鹛纹头斑翅鹛纹胸斑翅鹛灰头斑翅鹛台湾斑翅鹛蓝翅希鹛斑喉希鹛火尾希鹛金胸雀鹛金额雀鹛黄喉雀鹛栗头雀鹛白眉雀鹛高山雀鹛棕头雀鹛褐头雀鹛路德雀鹛棕喉雀鹛褐顶雀鹛褐胁雀鹛褐脸雀鹛灰眶雀鹛白眶雀鹛栗背奇鹛黑顶奇鹛灰奇鹛黑头奇鹛白耳奇鹛丽色奇鹛长尾奇鹛栗耳凤鹛白项凤鹛黄颈凤鹛纹喉凤鹛白领凤鹛棕肛凤鹛褐头凤鹛黑额凤鹛白腹凤鹛火尾绿鹛文须雀红嘴鸦雀三趾鸦雀褐鸦雀灰头鸦雀斑胸鸦雀点胸鸦雀白眶鸦雀棕头鸦雀褐翅鸦雀灰喉鸦雀暗色鸦雀灰冠鸦雀黄额鸦雀橙额鸦雀金色鸦雀短尾鸦雀黑眉鸦雀红头鸦雀震旦鸦雀灰[白喉]林莺白喉林莺沙白喉林莺漠地林莺横斑林莺雀形目 > 百灵科歌百灵二斑百灵长嘴百灵[蒙古]百灵白翅百灵黑百灵短趾百灵细嘴短趾百灵[亚洲]短趾百灵凤头百灵云雀日本云雀小云雀角百灵雀形目 > 太阳鸟科厚嘴啄花鸟黄肛啄花鸟黄腹啄花鸟纯色啄花鸟红胸啄花鸟朱背啄花鸟紫颊直嘴太阳鸟蓝枕花蜜鸟黄腹花蜜鸟紫色花蜜鸟蓝喉太阳鸟绿喉太阳鸟叉尾太阳鸟黑胸太阳鸟黄腰太阳鸟火尾太阳鸟长嘴捕蛛鸟纹背捕蛛鸟雀形目 > 麻雀科黑顶麻雀家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树]麻雀石雀白斑翅雪雀褐翅雪雀白腰雪雀黑喉雪雀棕颈雪雀棕背雪雀山鹡鸰白鹡鸰黑背鹡鸰日本鹡鸰黄头鹡鸰黄鹡鸰灰鹡鸰理氏鹨田鹨平原鹨布莱氏鹨林鹨树鹨北鹨草地鹨红喉鹨粉红胸鹨水鹨黄腹鹨山鹨领岩鹨高原岩鹨鸲岩鹨棕胸岩鹨棕眉山岩鹨褐岩鹨黑喉岩鹨贺兰山岩鹨栗背岩鹨黑喉织布鸟纹胸织布鸟黄胸织布鸟[红]梅花雀白腰文鸟斑文鸟栗腹文鸟禾雀雀形目 > 燕雀科苍头燕雀燕雀金额丝雀金翅[雀]高山金翅[雀]黑头金翅[雀]黄雀藏黄雀红额金翅[雀]极北朱顶雀白腰朱顶雀黄嘴朱顶雀赤胸朱顶雀林岭雀高山岭雀褐头岭雀粉红腹岭雀红眉金翅雀赤翅沙雀蒙古沙雀巨嘴沙雀长尾雀赤朱雀暗胸朱雀普通朱雀红眉朱雀曙红朱雀玫红眉朱雀酒红朱雀棕朱雀沙色朱雀北朱雀斑翅朱雀点翅朱雀白眉朱雀红腰朱雀拟大朱雀大朱雀红胸朱雀藏雀松雀红眉松雀血雀红交嘴雀白翅交嘴雀褐灰雀红头灰雀灰头灰雀红腹灰雀锡嘴雀黑尾蜡嘴雀黑头蜡嘴雀黄颈拟蜡嘴雀白点翅拟蜡嘴雀白斑翅拟蜡嘴雀金枕黑雀朱鹀凤头鹀蓝鹀黄鹀白头鹀藏鹀灰眉岩鹀戈氏岩鹀三道眉草鹀栗斑腹鹀灰颈鹀圃鹀白眉鹀栗耳鹀小鹀黄眉鹀田鹀黄喉鹀黄胸鹀栗鹀黑头鹀褐头鹀硫黄鹀灰头鹀灰鹀苇鹀芦鹀红颈苇鹀黍鹀铁爪鹀雪鹀。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彩图版对应鸟类分科科号检索手册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彩图版对应鸟类分科科号检索手册

鸡形目> 雉科1-6 雉鸡;32 鹌鹑雁形目>树鸭科9 雁形目>鸭科7 雁、天鹅;9 10 11鸭三趾鹑目> 三趾鹑科32形目> 响蜜科 65形目> 啄木鸟科12 13 14形目> 拟啄木鸟科15犀鸟目> 犀鸟科16戴胜目> 戴胜科18咬鹃目> 咬鹃科21佛法僧目> 佛法僧科18佛法僧目> 翠鸟科17佛法僧目> 翡翠科17佛法僧目> 鱼狗科17佛法僧目> 蜂虎科18鹃形目> 杜鹃科19 20鹃形目> 鸦鹃科19鹦形目> 鹦鹉科21雨燕目> 雨燕科22雨燕目> 凤头树燕科22鸮形目> 草鸮科23 草鸮、仓鸮鸮形目> 鸱鸮科23 24 25 26 鸮类夜鹰目> 蟆口鸱科27夜鹰目> 耳夜鹰科27夜鹰目> 夜鹰科27鸽形目> 鸠鸽科28 29 30鹤形目> 鸨科34 鹤形目> 鹤科31 鹤形目> 秧鸡科32 33 34鹳形目> 沙鸡科35鹳形目> 丘鹬科35丘鹬亚科36鹬鸻鹬亚科37 38 39 40滕鹬、鹬、杓鹬35 瓣蹼鹬鹳形目> 彩鹬科34鹳形目> 雉鸻科34 水雉鹳形目> 石鸻科鹳形目> 鸻科反嘴鹬亚科蛎鹬族反嘴鹬鸻亚科36 麦鸡41 鸻鹳形目> 燕鸻科燕鸻亚科35鹳形目> 鸥科鸥亚科贼鸥族42剪嘴鸥族鸥族43 44 45燕鸥族46 47 48海雀亚科鹳形目> 鹰科鹗亚科54 鹗鹰亚科49蜂鹰、鹃隼、鸢50 海雕、雕、鹫51 鹞52 鹰53 鵟54 雕鹳形目> 隼科55鹳形目> 科56鹳形目> 鹲科57鹳形目> 鲣鸟科57鹳形目> 蛇鹈科58鹳形目> 鸬鹚科58鹳形目> 鹭科59 60 61鹳形目> 红鹳科鹳形目> 鹮科62 鹮、琵嘴鹭鹳形目> 鹈鹕科58鹳形目> 鹳科62鹳形目> 军舰鸟科57鹳形目> 潜鸟科56鹳形目> 鹱科鹱亚科63信天翁亚科57海燕亚科63雀形目> 八色鸫科64雀形目> 阔嘴鸟科64雀形目> 和平鸟科69 和平鸟65叶鹎雀形目> 伯劳科66雀形目> 鸦科鸦亚科鸦族67 68鸦、噪鸦燕鵖族119黄鹂族69黄鹂70鹃鵙、山椒鸟卷尾亚科扇尾鹟族72 扇尾鹟卷尾族71 卷尾、盘尾王鹟族72 王鹟、寿带雀鹎亚科65林鵙亚科66雀形目> 太平鸟科119雀形目> 河乌科雀形目> 鹟科77 78鸫亚科73 74 75 76 鸫、歌鸫、短翅鸫鹟亚科鹟族72 林鹟、方尾鹟79 80 81 鹟鵖族82 燕尾、宽嘴鸲、鹊鸲76 77 歌鸲78 红尾鸲83鵖雀形目> 椋鸟科椋鸟族84 85椋鸟、八哥雀形目> 科亚科 86旋壁雀亚科 65雀形目> 旋木雀科旋木雀亚科15鹪鹩亚科105雀形目> 山雀科87 88雀形目> 长尾山雀科88雀形目> 燕科河燕亚科89 河燕燕亚科89 燕、岩燕、毛脚燕雀形目> 戴菊科99雀形目> 鹎科90 91雀形目> 扇尾莺科92 扇尾莺、鷦莺雀形目> 绣眼鸟科115雀形目> 莺科苇莺亚科93-100 树莺、地莺、篱鹰、蝗莺、苇莺、柳莺、鹟莺、缝叶莺草莺亚科95 草莺100 尾莺噪鹛亚科101 102 103莺亚科鹛族104-112鹛、鹛雀、相思鸟、鸦雀莺族100 林莺雀形目> 百灵科113雀形目> 太阳鸟科太阳鸟亚科啄花鸟族115 啄花鸟太阳鸟族114 太阳鸟、花蜜鸟、捕蛛鸟雀形目> 麻雀科麻雀亚科116 麻雀、雪雀鹡鸰亚科117 鹡鸰118 鹨岩鹨亚科119 岩鹨织布鸟亚科116 织布鸟梅花雀亚科115 梅花雀、禾雀(文鸟) 雀形目> 燕雀科燕雀亚科燕雀族121金翅雀族120-124 雀、朱雀鹀亚科122 125-1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帖]《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勘误(一)(二)
搜了一下,好像没有人发过这个贴子哦~~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勘误(一)
(征集自WWF中国网站论坛观鸟专区,仅供参考)
1、 370#岩滨鹬
彩图第39页,岩滨鹬的彩图在左下方,它的编号370应在图旁边,现在却印在了该页中间。

2、 575#红喉潜鸟
彩图第56页,红喉潜鸟的编号是575,但它的彩图旁边编号印成578。

3、 505#红腿小隼与506#白腿小隼
彩图第55页,白腿小隼应为506,印错为505,红腿小隼应为505,印错为506。

4、 922#纯色鹪莺
彩图第92页、文字第349页;分布图下922号是纯色鹪莺,文字说明922号鸟名是褐头鹪
莺,不一致。

5、 57#柳雷鸟
在PLATE 6分布图上误标为“Lagopus mutus”,应该为“Lagopus lagopus”。

6、 869#杂色山雀
在PLATE 88图的右下角那只,应为“869#”(杂色山雀),其误标为“858#”。

7、 623#黑头噪鸦
分布图67页,文字242页;分布状况中说“甘肃西部”,按分布图,应为“甘肃南部”。

8、 641#红嘴山鸦
彩图68页,文字248页;文字部分描述“与黄嘴山鸦区别在嘴较短”,参看彩图,应为“嘴
较长”。

9、 557#大火烈鸟[大红鹳]
218页的分布图有误,除了四个点以外,与反嘴鹬的分布图完全相同(参看156页)。

10、保护物种名录中黑白林鵖它上面那个都缺了“鵖”字。

11、1002#金眶鹟莺
第382页文字部分,缺“金”字,漏印成“眶鹟莺”
12、斑胁田鸡
彩图标的是“斑胁田鸡”,而后面文字中的全都是斑肋田鸡,应改为斑胁田鸡。

13、773#红胁蓝尾鸲和 774#金色林鸲
彩图部分雌鸟也标为了“♂”
14、1291#灰腹灰雀/红腹灰雀
1291#在分布图下的中文名是灰腹灰雀,文字部分的中文名是红腹灰雀。

应该用红腹灰雀。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勘误(二)
(征集自WWF中国网站论坛观鸟专区,仅供参考)
15、1246#金翅雀
“鸣声似金翅雀……”,它本来就是金翅雀。

16、462#分布状况:西江应为“江西”。

17、52#黄纹拟啄木鸟
文字部分72页,“分布状况:……仅记录于广州湾及广西东南部的硇洲岛。

”硇洲岛并不在广西东南部,而位于广东西南部的湛江附近海中。

18、77#火斑鸠
文字部分117页,“习性:……常为香港的冬候鸟。

”,应放在分布状况的内容里。

19、0346#小青脚鹬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附录1中未将其列入。

20、500#金雕描述第二行中白肩雕,雕字漏了。

21、1000#黄胸柳莺与1001#黑眉柳莺混淆
图1000为黄胸柳莺,1001为黑眉柳莺。

分布图1000为黑眉柳莺,1001为黄胸柳莺。

22、378#灰瓣蹼鹬
图鉴35页,英文名“Red-necked Phalarope”应为“Grey Phalarope”
23、898#白头鹎
彩图页上,白头鹎某个亚种的头部图没有给出亚种名。

可能是hainanus亚种,查了《中国鸟类志》,hainanus亚种在上这本书称为两广亚种,描述其枕部无白色。

24、950#苍眉蝗莺
361页文字部分之“习性”最后一句“...而似。

”不完整,应该是丢了一个鸟名。

25、123#小星头啄木鸟
62页分布状况“湖北”应为“河北”。

26、183#蓝喉蜂虎
83页习性“较蓝喉蜂虎少飞行...”,应为其他一种蜂虎。

27、181页“鹰科Accipitridae--鹰、雕、隼”,鹰科中不包含隼,应改为鹫或鹗。

28、1172#云雀
彩图1172#上面写的是云雀,但是1173#的图片才是云雀,标注序列号颠倒了。

29、1068#小鳞胸鹪鹛
彩图页上小鳞胸鹪鹛的台湾亚种名应为formosa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