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观察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疗效观察

2 结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过 3个疗程 治疗 , 治疗组治 愈 3 0例 , 好转 1 6例 , 无效 2
例 , 愈 率 为 6 .% . 有 效 率 为 9 .3 ; 照组 治愈 l 治 2 5 总 5 % 对 8 2例 , 好 转2 3例 , 效 1 , 愈 率 为 2 . % , 尢 3例 治 50 0 总有 效 率 为 7 .1 。见 2 % 9
验 阴性 ; 转 : 状 大 部 分 消 失 , 肌 痉 挛 消 失 , 腿 抬 高 试 验 可 好 症 腰 直
共观察 9 6例患者 , 均为 门诊患 者 , 中男 5 其 4例 , 4 女 2例 ;
年龄 最 小 者 1 8岁 , 大 者 6 最 8岁 ; 程 最 短 3 , 长 6年 ; 病 部 病 d最 发
表 1 。
表 1 两 组 疗 效 比较
黄韧带肥 厚 、 骨性椎管狭 窄、 神经根广泛粘连等严重 的合并症或
因结 核 、 瘤 引 起 者 。 肿 1 诊 断标 准 . 2
所有患者均经 C T或 M I R 检查确诊 且符合《 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 准 :1有 腰 部 外 伤 、 性 劳 损 或 受 寒 湿 史 , () 慢 大部 分 患者 在 发 病 前有 慢 性 腰 痛 史 ;2 常 发 生 于青 壮 年 ;3 腰 痛 向臀 部 及下 () () 肢 放 射 , 压 增 加 ( 咳 嗽 、 嚏 ) 疼 痛 加 重 ;4 脊 柱 侧 弯 , 腹 如 喷 时 () 腰 椎 生理 弧 度 消 失 。
和工作效率 ,尤其好发 于中青年 。腰椎问盘突 出症除手术治疗
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医卫论坛相关医学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显著增加[1]。
虽然这种疾病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但它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
如果能够对这种疾病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那么就会有效地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和降低其造成的危害。
为了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结合现如今的医学中治疗腰椎间盘患者的实例进行探究,力求能够找到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有效方案。
1临床治疗观察1.1观察过程在患有腰间盘突出疾病的患者中挑选出160名患者作为被观察的研究对象,16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73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2岁。
这些患者的病情大致相同,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对照观察。
1.2过程1.2.1让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患者均于自动牵引床上,使用俯卧位,下肢伸展和放松,选择患病的椎间隙,将上身和骨盆分别固定在牵引床的相应位置。
在设置牵引力大小数值时一定要考虑到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牵引力数值设置要合理,切不可将其设置的过大或过小,这样会影响临床观察效果,牵引力一般在25~30千克,并采用持续性牵引.所有患者在完成牵引动作之后,可以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休息过后,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腰部进行适当的活动。
1.2.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做完牵引后,过一会儿,对实验组的腰椎间盘患者进行按摩治疗。
让那个患者俯卧在床上,按摩患者的侧胸及腰部以下的部位,同时要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拉伸,让患者的背部能够完全伸展开来,然后医生在用大拇指对患者的委中、关元俞等穴位进行按压,直至患者的肌肉有酸疼的感觉为止。
然后医生用合适的力道轻轻地拍打患者的腰部,让患者腰部的肌肉可以得到适度的放松,慢慢左右活动一下腰部,可以听到患者的腰椎关节发出一种清脆弹响复位声。
听到复位声后,扶住患者下肢,一手拇指抵住腰部病变部位,使腰髂部背伸,拇指配合按压腰部1~2次。
之后一手固定患者膝关节,一手扶下肢,属曲按压下肢,并使下肢抬高达最高位,拉伸一下踝关节,让踝关节放松一下,治疗结束以后观察一下患者的各项指标已确定治疗的效果。
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谭玉柱

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谭玉柱发表时间:2019-04-01T10:10:56.1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作者:栾贻红谭玉柱[导读] 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栾贻红谭玉柱(济南市钢城区颜庄中心卫生院;山东济南271103)【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牵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针灸推拿;牵引治疗;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182-01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因为髓核伴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脱出于椎管内,致使相邻的脊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进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等症状[1]。
腰椎间盘在中医属于“腰痛”的范畴,且近年来中医在改善腰椎间盘症状方面显示具有优势[2]。
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7.12±6.79)岁。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论文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63-01【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当今临床上比较多发,据报道该病症占骨科门诊的15%左右,引起的腰腿痛占总病症的25%-40%,引起多发性和难康复性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困扰。
经过临床观察发现,近年来此种病症更加多发,为探索其有效治疗方法,本文通过60例病例选择,根据相关推拿技术,观察记录他们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前后的变化来比较得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经络中医学典籍中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间。
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所以医学界认为腰间盘突出属“腰腿痛,痹症”范畴。
根据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前人治疗效果观察可见采用推拿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针对推拿治疗的病人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与记录,以求为腰椎间盘突症的推拿治疗提供更详细的参考意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临床观察共选取本源门诊病人60例,其中36例男性,24例女性。
30~40岁28例,41~50岁23例,50岁以上9例。
病程显示1个月~1年31例,1年~4年21例,4年以上8例。
其中经检查得出l3~4突出病患为3例,l4~5突出病患为42例,l5~s1突出病患为11例。
所有突出患者中33例为左侧突出, 20例为右侧突出,后突者为7例。
1.2 方法针对以上60例腰推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推拿技术进行常规治疗处理,常规治疗效果观察。
在进行推拿治疗时,让病人选择侧卧,健康的体侧在上,病患侧在下。
另外患侧的下肢要曲膝90°,健康体侧保持伸直状态,并且上肢举过头顶。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疗效观察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e c t s o f ma s s a g e t h e r a p y t r e a t i n g h u n b a r d i s c h e mi a t i o n . Me t h o d s : Ma s s a g e t h e r a p y wa s i mp l e me n t e d
( 6 ) 与 临床 检 查 一致 水 平 的影 像 学检 查 确 诊 , 包 括
椎 管造 影 、 C T或 MR I 等。 ’ 1 . 4 方 法 首 先施 行表 面 抚摩 及深 度 按摩 , 以松弛 紧 张 痉挛 的肌 肉 、 韧带 , 然后 用推 、 揉捏 手 法 作用 于 督 脉及膀胱 经 , 同时 配 合 指 揉 、 弹、 点、 按 肾俞 、 大 肠 俞、 环跳、 委 中、 承 山等 穴 ; 以左 手 拇 指 指 腹 尖 部 推
Ke y wo r s 1 d u mba r d i s c h e ni r a t i o n; ma s s a g e t he r a p y ;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s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又 称腰 椎 间 盘 纤 维破 裂 症 , 是
骨 神 经 分 布 区 域 性 疼痛 ; ( 2 ) 神经 分布 区 域 的皮 肤 感觉 麻 木 ; ( 3 ) 直 腿抬 高较 正 常减 少 5 0 %, 兼 或有 健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疗效观察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疗效观察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推拿手法腰椎键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以腰腿疼为常见症状,常见病因为肾虚或跌扑闪挫,复发率高,电针加推拿治疗为最常用方法,笔者运用电针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4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85例病例均来源于2013年1月—6月本院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电针加推拿组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82岁,平均(43±11.18)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9 a,平均(4.6±0.72)个月。
针刺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8岁,平均(41±10.45)岁;病程最短1 d,最长20 a,平均(4.3±0.64)个月。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足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⑦全部病例经腰椎间盘CT轴位扫描或MRI确诊。
3治疗方法3.1电针加推拿治疗组先电针后推拿治疗,电针取病变椎体部位夹脊穴、痛侧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穴、连接G6805电针仪,选用连续波,腰部一组电针,环跳、委中1组电针留针30 min,电针后行推拿治疗,点按督脉、腰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穴位,按经络行循走向行迎随补泻手法,双掌根叠加按法,放松腰腿肌肉,两法交替进行,重点点按疼痛侧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穴,行手法20 min,行腰椎复位斜板手法。
改良大推拿手法加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分; 休息 时不痛 , 活动时痛 , ; 2分 休息 时轻微骨痛 , 分 ; 1 休息
及活动时均不痛 , 。由一名不 了解分组情 况的医师 负责 0分 观察病情 , 并给患者 评分 , 治疗 前后 各记 录 1 。骨密 度测 次 量 : 用法国 D S公司 的 C A J N E 使 M H I, G R型全身双能 x线骨 E 密度仪 , 于治疗前后 检测 一正位和右髋部( 即股骨近端部 ) 骨密度 ( 彻 ) B 。 23 统计 分析 方法 . 所 收集 的计量资料前 后数据 录入 S S PS 软件数据库 。以 t 检验 进行 统计 。两组 问疗效 比较 以 Rdt i i 分析分别进行统计 。
观 察 . 国 中 医 药科 技 ,07 1( )39 ( 稿 :0 7 6 8 巾 20 ,4 5 :6 . 收 20 —0 —2 )
与 对 照组 比较 *P<O 0 .5
33 两组 患者 治 疗 前后 B . MD比较
见表 3 。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 B MD测定结果比较( ±sgc 2 , m) /
3 治 疗 结 果
平, 延缓骨 丢失作用 ; 另一方 面脾 肾功能 振奋 能充 分吸 收补
充钙 , 调整骨形成 与骨 吸收 的脱耦联 作用。与单独降钙 素针
肌 注 相 比针 药 配 合 疗 效 更 明 显 。
参 考 文 献
1 郑筱萸 主编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北京 : | 【 国医药科 技 1
改 良大推 拿 手 法 加 骶 管 注射 治 疗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3 例疗 效观察 O
周 红 波
( 江省 崃 州 市 中 医 院 ・ 州 320 ) 浙 崃 140
本组治疗前 后比较△P< . , O0 △△P< . ; 5 O1 0 与对照组疗后比较* < ., P< P O 5** 0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按摩手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按摩手法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5-10-14T16:30:00.873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作者:郑云广[导读] 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北京对照组使用仰卧位盆骨牵引法,在牵引床上患者仰卧,屈膝屈髋后在床上平放双脚,腰部需紧贴于床。
郑云广(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北京 101500)【摘要】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采用按摩手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45例采用仰卧位盆骨牵引法,观察组45例基于对照组采用按摩手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2.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按摩手法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腰痛症状,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手法;牵引【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24-02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现代医学名,祖国医学将其纳入痹症、腰痛范畴,其诱发原因为退变、外伤等,致使腰椎间盘髓核突出与纤维环破裂,对神经根产生压迫或刺激后表现为腰腿痛症状[1]。
当前治疗方法较多,比如牵引、针灸、按摩等。
本文为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采用按摩手法的临床效果,选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45例采用仰卧位盆骨牵引法,观察组45例基于对照组采用按摩手法。
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为24至67岁,平均(47.3±7.5)岁。
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为23至68岁,平均(48.6±7.1)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应用甲钴胺及尼美舒利胶囊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86%,对照组有效率6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甲钴胺1mg+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尼美舒利胶囊0.1口服,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记录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推拿手法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轻柔的滚法、揉法、按法、拿法等施术于腰臀部,自l1平面经臀横纹至腘窝及小腿后侧部,先健侧后患侧,充分放松肌肉,时间约8min。
对不能保持俯卧位的患者可采取腹部加垫或侧卧位,目的使患者尽量放松。
②体位同上,医者用肘部滚揉及弹拨腰椎两侧肌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对压痛点处用肘尖重点弹揉,使热感传到患侧臀腿部。
③滚揉弹按患侧环跳穴5min,使热感传至小腿及足部;依次揉弹患侧肾俞、大肠俞、气海俞、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承筋、昆仑等穴;每穴1min,以各穴得气为度,以左手拇指指腹尖部推压移位的棘突,令患者深吸气,向对侧上方施以顿挫力。
随后拿揉患侧臀腿部3-5遍。
④患者取侧卧位,定点斜扳腰椎,先健侧后患侧,以生理范围为度,不苛求弹响,以巧为用。
⑤患者取
俯卧位,按揉腰部肌肉,后伸压腰以调整生理曲度。
⑥对腰部给予按摩放松,自上而下推按腰椎旁肌群,拿揉患侧下肢后外侧3-5遍,结束手法。
每次施术约30min,术后嘱患者平卧或屈腿平卧30min。
治疗3天,腰臀部组织对治疗手法适应后,嘱患者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床上桥式运动为主,尽量避免弯腰,治疗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记录治疗结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4] 治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部分消失,腰部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
好转:有轻度腰腿痛,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正常工作。
无效:腰腿痛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组42例中,治愈21例,占50.00%,显效14例,占33.33%,好转4例,占9.52%,无效3例,占7.14%,有效率92.86%。
在对照组42例中,治愈15例,占35.71%,显效10例,占23.81%,好转4例,占9.52%,无效13例,占30.95%,有效率6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腿痛”范畴。
《素问·刺痛论》中云:“内里之脉,乏人腰痛,不可咳嗽,咳则筋缩急”。
《医
学心语》也有记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这些症状的描述与现代医学所述腰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基本相同。
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间盘发生退变,并在外伤、过劳等因素的双重作用下,纤维环发生破裂,导致髓核向后突出到硬膜腔,从而压迫腰神经根、脊髓或马尾神经,迫使根部血管受压而呈现缺血、瘀血、缺氧水肿及炎症反应等一系列改变,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
由于刺激性炎症及慢性不愈,导致病变周围的肌肉、韧带、椎骨、神经等组织发生粘连。
有文献报道[5],腰椎间盘突出后引发的非细菌性炎症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炎性介质对神经组织的刺激应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主要发病机制。
在临床上,推拿治疗可贯穿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全过程,在发作期推拿治疗可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在缓解期推拿治疗可防止复发[6]。
推拿疗法的作用在于改善椎管内血液循环,使受损部位的炎性介质消除,从而减少对神经的刺激,缓解痉挛的腰肌,从而达到缓解腰腿痛的目的。
轻柔的推拿手法还可以调节腰臀部肌群的张力,同时还可以调整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不适状态,有利于组织的修复。
弹拨椎旁肌群及韧带,加强了对深层肌肉筋膜的刺激,可进一步解除腰肌痉挛,恢复组织的解剖位置关系,从而起到良好的舒筋通络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部位,承筋、昆仑、委中及承山等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环跳穴属于足少阳胆经,按摩以上穴位可以起到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强脊壮腰的目的。
推拿手法治疗后平卧休息,使腰
椎负荷最小,有利于局部静脉回流,加速对炎性物质的吸收。
有文献报道,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可高达96%[7]。
综上所述,应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便,安全、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罗才贵,等.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7-88.
[2] 李成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分析[j].临床医学杂志,2003,12(6):47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186.
[4] 罗会用,张承舜.三向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4(7):1075-1078.
[5] 傅建峰,王力利,倪家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6(1):47-52.
[6] 黄开云夏惠明.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0,6(3):42-45.
[7] 朱才兴,成忠实,刘立明,等.腰椎问盘突出症手法治疗评价[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1,22(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