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哪些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有的已在地下长眠,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近百年来,这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每个人都持着自己的观点。
小编整理了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1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的功绩1、政治1.提高帝王尊严:嬴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
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
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于皇帝。
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于全国。
2、军事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3、经济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
秦始皇四大历史功绩

秦始皇有四大历史功绩:一是统一中国。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扫平六合,结束了封建诸候割据状态;强力开疆拓土,使南蛮、东夷、北狄、西戎的广土众民,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奠定了中国基本版图。
统一中国是秦始皇的伟大历史功绩,此后法家政治权力思想和儒家意识形态的高度联镇整合维持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二是创立政制。
废分封、立郡县,实行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深远,千载犹行秦法政;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主要依据的选贤任能机制,以“无功不受禄”摧毁了“世卿世禄”的血缘宗法制,打开了底层平民向上跃升的通道和空间,出现了其父富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的现象,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不幸的是,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贵族制死灰复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上的一个可怕的赘瘤。
三是厉行法治。
秦国借鉴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法治建设的经验,根据本国的实际,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以韩非的《韩非子》为重要的法治扩源思想,通过商鞅变法和李斯定法,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
秦始皇时期,法律相对完善,依法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及经济社会生活,事决于法,法治已是活生生的实践,成为治国之具。
虽然,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和统治者个人价值偏好的影响,秦律重义务、轻权利,除害有余、兴利不足,工具理性发达,但统治者的治世理念和法治思想,是极其宝贵的。
时至今日,依法治国仍然是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四是文化整合。
推行法同壹、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币同值、行同伦,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文化认同、文化支持的基本条件,从根本上避免了国家分裂,使统一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然而,秦却国祚短促,何也?后世皆认为,商君之法,使秦食足兵强,以威力吞并六国,成就帝业;秦政之失,在于严刑峻法,吏治深刻,赋敛无度,仁义不施。
对此,诸史家之言,繁衍丛脞,常常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
岂知历史不忍细看,细看历史,秦始皇被严重丑化和抹黑了。
后世诟病秦始皇,荦荦大端者为严刑峻法。
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哪些

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哪些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
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哪些呢?下面是有秦始皇的功与过解释,欢迎参阅。
秦始皇的功劳1.统一六国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
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2. 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
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对秦始皇的评价

对秦始皇的评价:①功: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定,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他还通过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过:秦始皇又是一个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痛苦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推残了文化。
③总体功大于过61页:问题讨论答:对于修长城的看法,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反映了秦始皇修长城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使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对于修长城的意见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一方面,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秦朝徭役繁重的重要表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正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另一方面,长城的修建是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同时长城也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因此,修长城的积极意义不能因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而全盘抹杀。
66页知识巩固答:⑴由于秦的暴政和长期战争,汉初社会十分贫困,国家财政困难,统治者只有采取措施恢复经济,才能稳定统治和保证剥削来源。
⑵灾害连年,人民生活困苦⑶汉初统治站者对秦的速亡进行了反思,吸取了秦亡教训,改秦朝滥用民力,严刑峻法的暴政为宽刑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
畅想天地答:秦朝的统治非常残暴,广大农民要负担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
刑法苛严。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使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陈胜、吴广发达的起义得到各地的响应,最终,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71页:畅想天地答:①汉武帝时,经济发展,兵强马壮,国力强盛②通过解决王国问题和提倡“大一统”加强了国家的统治③汉武帝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和用兵。
秦始皇功过辩论

功:1.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
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
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防御匈奴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
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
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沟通水系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
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
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
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秦始皇的功与过作文

秦始皇的功与过作文
【篇一: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位封建帝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
他一生是有功也有过的。
秦始皇在位时期为统一中国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有不少的过失。
有人说:“他功大于过,值万人尊敬。
”也有人说他过大于功,他在位时期,很残暴,说他是秦暴政,这就让我们来说说他们的功过吧!
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登基了,以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使命,责任使他变得更早熟,更坚强,也变得更沉默了。
他的处理果断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所以,果断令他创下了不少的功劳。
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为了统一和巩固统一而在军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贡献。
他的贡献分几件,详细来讲,也就是他在政治上统一六国,他在统一六国中,首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当机立断,作出了推进统一的重大决策。
从此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有智谋和策略,所以他才能统一中国。
这是他的功劳之一。
他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国的政体模式。
他首先创置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
其次,他创置了郡县制度,取消原来的封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秦始皇的功绩

秦始皇的功绩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主要表现在统一六国上。
2.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延续到清朝末期.称皇帝,废分封,行县置,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中央集权官制。
3.在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
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和文字。
4.为维护国家疆域统一,稳定,北击匈奴修长城,南攻越族修灵渠,统一驰道。
5. 废封国,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7.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便利国内交通。
汉武帝的功绩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
”《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王赞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
”据颜师古说,臣王赞生活的时代“在晋初”。
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王赞还见过。
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
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
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
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秦始皇的过大于功

秦始皇的过大于功秦始皇有着不容忽视的功绩,而且这些功绩并不是每朝皇帝所都能做到的,他的雄才伟略无人能比。
但是他也有着不少的过失,做过不少的错事。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大规模的修建宫殿和陵墓。
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宫殿,而在统一六国期间,更是大兴土木,每灭一国便要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遍,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整个关中地区,自渭河以北,雍门以东,直到泾河一带全部都是宫殿群。
统一之后,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亦名朝宫,阿房为其前殿名),每年动用民工七十多万人。
虽然有人辨称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万这个数量相比于当时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来说,这个比例也是很惊人的,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
现在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
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满布机关。
最后,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多么悲惨的一幕啊,可见秦始皇有多么的残忍。
第二、残酷的刑罚让人闻风丧胆。
秦始皇的刑法也是很残酷的,秦国统一前夕,秦始皇的思想导师韩非在极力鼓吹“重罚少赏”,他说:“重罚少赏,上爱民,民死赏;多赏轻弄,上不爱民,民不死赏。
”他也曾警告说;“用赏过失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
”也就是说无论赏罚都要有个合理的限度,超出这个限度,赏罚就会失去它的作用。
可惜的是,在韩非建构的君主极权理论中,这种合理的声音非常微弱,以至于完全被秦始皇忽略了。
“重刑主义”到了秦始皇手中,它的道义基础,它的合理限度,完全被抛到九霄云外。
秦始皇既不主张“以刑去刑”,也不主张“重刑厚赏”或“重刑少赏”,而是主张“专任刑罚”的“重刑不赏”。
而这种极端思想被秦始皇的政治设计师李斯表达得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哪些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
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哪些呢?下面是有秦始皇的功与过解释,欢迎参阅。
秦始皇的功劳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
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
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2. 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
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
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
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
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
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
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
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
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
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的过失1. 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 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
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
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 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
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个人简历姓名:嬴政
别名:秦始皇、始皇帝、祖龙、赵政
国籍:秦朝
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出生日期:前259年
逝世日期:前210年
职业: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信仰:法家思想
主要成就:首次统一华夏,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修建万里长城,打通西南
在位时间:前246年—前210年
享年:50岁
陵墓: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
继承人:秦二世胡亥
逝世地: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北)
性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