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小流域水环境治理模式和经验研究

合集下载

成都市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_李晓峰

成都市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_李晓峰

·!"·#$$#%&’%#!水资源概况成都市地处川西水网区腹部,境内主要河流有()条,总长度约!*$$+,。

成都市河流属长江上游岷江、沱江及青衣江三大水系,水能蕴藏量较丰富。

研究表明,本地水资源量为-(%#"亿,(,过境水资源量为!)(%."亿,(,水资源总量为#..%$#亿,(。

人均占有量约为#)$$,(,与四川省人均占有量大致相当,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可见,成都市的水资源并不富裕,属于我国缺水城市之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从!-)"年到#$$$年,成都市总用水量以每年平均约(亿,(的规模递增,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成都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瓶颈”。

成都市水资源具有以下属性:0!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分带性。

由于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全年有"$/2.*/的降水量集中在每年的"2-月份,常常带来洪涝灾害;而需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则偏少,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因而常常又造成干旱灾害。

从水资源空间分布来看,成都市平原区最为丰富,西部山区次之,东部台地及丘陵地区相对缺乏;0#1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

从成都市水资源遥感解释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广大平原腹地浅层地下水交替循环积极,补给来源充分,富水性良好,地下水资源丰富。

东西部丘陵低山广大红层砂泥岩地区,地下水资源相对较少。

西北部中—高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多以泉流出露;0(1水资源总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降水量下降,致使成都市水资源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

其主要表现在:岷江上游的来水量呈下降趋势;大部分湖泊面积正在逐年缩小,尤其以白塔湖、宝狮湖的面积减少最多,其面积!---年与修建时相比减少了!3(左右。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止#$$$年,成都市共建各类水利工程($#*-处。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助力生态文化建设成效及经验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助力生态文化建设成效及经验

2020.3水土保持石质挖方边坡采用主动防护网防护。

2)填方边坡①一般填方边坡(缓坡)H≤3m的边坡坡面修整后覆根植土30cm,坡面植树植草;H>3m的土质边坡坡面修整后覆根植土30cm,坡面浆砌石方格网植树植草;H>3m 的石质边坡坡面修整后浆砌片石防护。

②特殊填方边坡(陡坡)边坡覆根植土后挂网喷播植草,覆耕植土前应清除大石块。

灌草籽选用狗牙根、胡枝子和紫穗槐,按1∶1∶1 配置,喷播密度150kg/hm2。

3)溜渣边坡溜渣边坡为场内道路开挖土石方沿边坡坡面滚落堆积的松散土石混合体,溜渣边坡长度一般>20m。

将溜渣边坡坡面大石块运至坡脚码砌,对坡面整治后覆根植土挂网喷播植草,灌草籽选用狗牙根、胡枝子和紫穗槐,按1∶1∶1 配置,喷播密度150kg/hm2。

三、结语(1)对于已建成的皖北低山区风电场工程,后续水土保持设计主要完善是路基排水沉沙、边坡防护及覆绿等措施。

(2)水土保持措施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各项防治措施有效落实到施工中。

(3)风电场道路沿线原始地面横坡大于30°的,建议采用全挖路段;地面横坡在20°~30°之间的,建议采用挖多填少(挖2/3,填1/3)的施工工艺;地面横坡小于20°的采用半挖半填施工工艺■(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30088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233000)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助力生态文化建设成效及经验李 沛 程建敏一、概况恒北小区域为江淮黄冲积平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壤持水性和塑性差,风蚀、雨蚀严重,沟河出水口处易冲刷。

造成了沟河淤积、河床垫高,沟河引排水能力降低,耕地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同时流失的泥沙淤积河道,造成水利工程设施功能下降、防洪标准降低,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威胁。

现状水平年,全区村庄河塘淤积较严重的有936条,长度为1937.34km,土方淤积量达1692.35m3。

小流域治理要求与措施论文

小流域治理要求与措施论文

小流域治理要求与措施论文引言小流域是指相对较小的地理范围内的河川水系网络。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流域治理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流域治理的要求和措施,以期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小流域治理的要求小流域治理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 水资源保护小流域作为整个河川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应注重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

同时,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监测和调控,确保小流域的水资源供应能够满足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需要。

2. 生态环境恢复小流域治理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小流域的生态系统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保障。

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可以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繁衍,恢复生态平衡。

3. 水灾风险管理小流域治理还需要考虑水灾风险的管理。

小流域易受暴雨、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其治理不仅需要注重水资源的利用,还需要加强防洪排涝和干旱应对等方面的工作,以降低水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 社会经济发展小流域治理不仅仅涉及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还要注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促进农业、工业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

小流域治理的措施为实现小流域治理的要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理措施:1. 水土保持措施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固土工程、梯田和防护林等。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冲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梯田和防护林等工程措施也可以减轻水流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

2. 水资源管理措施小流域治理中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水库建设、水资源利用计划和供水管理等。

通过建设水库和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可以实现对小流域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同时,在水资源供水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节约用水和水质保护,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成都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成都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经济发展的成都也积极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本文将从成都的生态环境现状出发,结合经济发展状况,提出关于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成都的生态环境现状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成都的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成都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空气质量、水质污染、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等问题依然存在,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1. 空气质量成都作为一个大型城市,工业发展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尤其是冬季取暖季节,燃煤污染也日渐严重。

成都的空气质量问题亟待解决,对居民健康和城市形象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2. 水质污染成都地处长江上游,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工业排放、生活污水等原因,成都的水质也面临严重挑战。

部分江河水质下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3. 土地资源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片的农田和绿地被城市建设所取代,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二、成都的经济发展现状在生态环境问题的成都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成都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GDP总量持续增长,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1. 产业结构成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壮大,成为了城市经济的支柱。

现代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2. 城市建设成都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城市建设水平也不断提升。

地铁交通、城市功能区划、产业园区建设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思考与建议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是成都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推动经济发展,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一些思考与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成都水资源调查报告

成都水资源调查报告

成都水资源调查报告成都水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作为一座发展迅猛的大都市,成都的水资源问题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成都市的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成都的水资源概况成都地处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根据统计数据,成都市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年均径流量超过200亿立方米。

此外,成都市境内还有多条河流和水库,如嘉陵江、岷江、青城山水库等,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成都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城市化带来的大规模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三、水资源利用与管理1. 农业用水成都市农业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尤其是灌溉用水。

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是解决成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2. 工业用水成都市的工业用水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加强工业用水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3. 居民用水居民用水是城市水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市的居民用水主要来自自来水和地下水。

然而,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水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加强居民用水管理,提倡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对于缓解水资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水资源保护与治理1. 水资源保护保护水源地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成都市应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建立健全的水源地保护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2. 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是成都市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成都市应加大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推行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加强水污染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水环境的健康。

3. 水资源调度成都市应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推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调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某某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pptx

某某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pptx

体验区、特色农业区;“一环”即为某湖绿道发展环。某湖小流域已由“一时美”
变为“时时美”、“一地美”变为“处处美”,展现出全域旅游的崭新魅力。
四、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某某某湖区下辖某个渔场和某个南咀行政村,常住人口某人。 密塘渔村由其中的老台渔场、新口渔场组成,共有某户某人。伴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该村以“大某湖、小渔村”为主 题,依托某个景区,已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乡村精品旅游示范村,2022年荣获“某某省 旅游名村”称号。村里某多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创业,人均年收入增加某-某万元。为带动南咀村集体经济发展,依托 地理优势及产品资源,某湖区党工委争取上级资金某万元,南咀村自筹资金某万元,以合作社名义建设冷库项目, 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某万元。某湖渔场现有河蟹养殖户某个,养蟹面积超过某亩,普遍采取“3+5”分段式生态养 殖方式,户年均收入近某万元。治水护水,让某湖人享受到了烟波浩渺、白鹭群飞的自然美景;依水生财,让某湖 人收获了好蟹、好鱼的生态红利,某湖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新时代新征程上,某湖小流域综合治理 为平原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一、以流域水系为单元,一体化推进治水工程
在汉江流域水系中,某湖小流域是典型的平原地区小流域。近年来,通过实施“防洪、引水、活水、净水、节水” 等“五大工程”,某湖小流域水生态质量得到全面改善,重现湖光沔韵。实施防洪工程。由于某湖是河间洼地湖,总体 地势相对较低,某湖流域堤防主要为出入湖港渠堤防。流域内全面推进沟渠生态清淤除杂、土方平衡,扩充蓄水空 间,增强汇水作用。实施堤防除险加固,巩固堤防,防止汛期洪水漫溢,进一步提高防洪能力。实施引水工程。制 定和落实《某湖内外环水系统规划》,引入东荆河清洁水,经电排河、埋闸河向东进入皇河,增加水体流动性和自 净能力,为流域养殖种植提供清洁水源。通过建设引水工程,确保外环水系保持灌溉、防汛、排涝等功能,内环水 系实现生态、休闲、旅游及水上活动等功能。实施活水工程。以《某某市全域水利规划》《某湖旅游度假区发展与 控制规划》为依据,以自然河湖水系、调蓄工程和引排工程为依托,推进某湖风景区内外水系连通,合理有序开发 水资源,确保区域内部水位标高一致,满足旅游度假区的水质标准。实施净水工程。一是设立某湖水生态保护区,保 护区范围包括水域及其外围某米宽的生态缓冲带,进行退(田、牧、渔)还湖,恢复环湖植被。二是对生活污水控 源截污,加快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设施管理。三是净化种植养殖尾水,降低污染负荷。四 是实施水体生态修复保护。截至目前,某湖水底已种下某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坚持人放天养,以鱼净水、以鱼抑 藻。通过治理,某湖水域增长了一倍,已扩大到某平方公里,水质长期稳定在III类。实施节水工程

2023年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2023年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2023年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小流域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设定1. 水资源保护: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实现小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使水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2. 生态保护恢复:通过恢复和保护小流域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

3. 防灾减灾:通过加强小流域的防汛工作,减少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的风险,保障城市的安全与稳定。

4.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通过改善小流域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小流域社区。

三、主要措施1. 加强水资源管理(1)建立并实施小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保护、补偿和节约使用机制。

(2)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广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质达标率。

(3)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推广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恢复与保护生态系统(1)保护和修复小流域的湿地、林地和草地,恢复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稀有植物和动物物种,提高小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3)加强土壤保护,控制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3. 强化防灾减灾措施(1)完善小流域的防洪设施,提升洪涝灾害的应对能力。

(2)加强山洪灾害的预警和预防,及时疏散人员,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4.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1)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小流域周边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和固体废物污染。

(2)提升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绿色社区,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社交设施。

(3)加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四、实施计划1. 明确责任主体:市政府成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组,明确各责任主体,并加强协调与沟通。

成都水资源调查报告

成都水资源调查报告

成都水资源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在对成都市水资源现状的全面调查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报告。

通过对水资源的供需情况、分布情况、质量状况及利用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成都市未来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成都市,水资源,供需,分布,质量,利用,未来对策一、研究背景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四川西部主要农业区之一,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导致该地区的水文环境变化迅速,水资源开发利用成为防洪、供水、灌溉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法:在成都市13个行政区域及周边山区共开展了239个取样点的水文、地质和水质现场调查,并且对每个取样点的状况进行了描述记录。

2.实验室分析法:对采集的不同水源中包括溶解物质、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三、研究结果1.供需情况:成都市水资源总量为361.2亿立方米,年供水总需求量280.9亿立方米。

到2020年,成都市城市居民人口预计将达到2400万人,需求量大概为330亿立方米。

2.水资源分布情况:成都市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陡峭的山地和流经城市的河流中,地下水亦是重要水源之一。

3.水质状况:成都市主要接受5条河流和127个水库的水源,其中有一部分水体存在水体污染、水质低下等情况,威胁到整个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利用情况:现代化水利枢纽、中型水库等成为成都市现在支撑城市的主要供水点;其次为供水水井、重力输水管道等。

四、对策建议1. 增加水资源储备量和开发利用水平。

2. 完善水资源仓储系统,加强水资源调配和供应体系的技术改造和恢复。

3. 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水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4.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法规,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5.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城市下水道的有效利用,做到可再生循环利用。

结论:本报告在对成都市水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以期在实现城市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中实现双赢,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和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 总长约 1 5 0 0 k m, 水 域 面积 7 0 0多 k m 。流 经
市 域 的河 流 , 属岷江和沱江 两大水 系, 河 流 流 向 大 致 呈 西 北 东 南 走 向 。西 南 部 属 岷 江 水 系 , 流 经 成
都市政府提交 了《 关 于成都市水 环境综 合整治 的
成 都 市 小 流 域 水 环 境 治 理 模 式 和 经 验 研 究
何 敏
( 西南交通大学 校 园规划与建设处 , 四川 成都 6 1 0 0 3 1 )

要: 根据成都 市小流域 治理 的实际情况及 污染控 制现状 , 在 资料 分析和 充分的现 场调研基 础上 , 对成都 市
2 0 0 7年 以来各地在 小流域 水污染防治方 面的模 式、 经验 和措施进 行 总结 , 并从 中选择 具有代表 性 的典 型 的小
第3 8卷第 2期 2 0 1 3年 2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Ⅱt 0NM 毗NTAL S CⅢ NCE AND NAGEM ENT
V0 1 . 3 8 N 2 Fe b .2 0 1 3
文章 编号 : 1 6 7 4— 6 1 3 9 ( 2 0 1 3 ) 0 2-0 0 0 1- 0 4
恶化 , 成为 困扰成都 市环境 和经 济可持 续发展 的

个 主要 问 题 , 从 多个 方 向 影 响 着 成 都 市 工 农 业
生产、 人 民生活、 饮水和旅游等正常进行 。
2 0 0 7年 , 成 都 市 政 协 水 环 境 调 研 课 题 组 向 成
科技 、 商贸、 金融 中心 和交通 、 通讯 枢纽 。成 都境
内河流纵 横 , 水 网密 布 , 全 市 有 大小 河 流 1 5 0余 对 策 建议 》 。此 报 告 指 出 : “ 成 都 已是 一 个 名 副 其
都 市 的周 边 , 位 于 都 江 堰 下 游 的河 流 大 致 分 为 府 河水 系属 沱 江水 系 。 改革 开 放 三 十 年 来 , 随 着 人 口过 快 增 长 , 经 济 的改 革 , 工业 和 农 业 发 展 , 各 种 工 农 业 废 水 和 生 活 污水 直 接 或 间 接 排 人 河 网 , 致 使 水 环 境 质 量 日益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1— 2 6
面 对水 资 源 短 缺 及 持 续 恶 化 的 状 况 , 成 都 市 市 长 葛红 林 在 “ 水 环境 综 合 整 治 情 况 ” 专题 审议 会 表示 , 小 河 流进 居 民小 区是 小 区 的 福 分 , 关 键 问题 在 于 水 是 清 水 还 是 污 水 。治 水 , 已 经 是 一 个 城 市 的道 德 问题 。近年 来 , 成 都 市按 照 省 委 、 省 政府 部 署 要求 , 大力 开 展 水 环 境 综 合 整 治 , 水 环 境 得 到 了 改善 , 水 污染 治 理 取 得 了突 出成 效 , 水 污 染 治 理 能 力 走 在全 国前 列 。2 0 0 6年 以来 , 成都市对岷江 、 沱
流域 , 对小流域治理 工作进行详 细分析探讨 , 对其采取措施 、 实施效果、 推广价值等进行研 究。 关键词 : 小流域 ; 水环境 治理 ; 成都 市 中图分类 号 : X 5 2 文献标识 码 : A
S ma l l Wa t e r s h e d Wa t e r En v i r o n me n t Ma n a g e me n t Mo d e
a n d Ex p e r i e n c e i n Ch e n g d u
He Mi n
( C a mp u s P l a n n i n g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D e p a r t me n t , S o u t h w e s t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e n g d u 6 1 0 0 3 1 , C h i n a )
实 的缺 水 型 城 市 。 目前 , 成 都 市 沱 江 入 境 断 面 水 质 常 年 为 Ⅳ类 或 V类 , 水 质、 水 量均存 在 问题 ; 岷 江 天 然 径 流 来 水 量 日显 不 足 , 满 足 生产 、 生活 尚
可, 河 流 生态 和环 境用 水 则 严重 不 足 。 ”
Ke y wo r d s : s ma l l wa t e sh r e d;wa t e r e n v i r o n me n t ma n a g e me n t ;Ch e n g d u
前 言
成 都 市 位 于 四川 盆 地 西 部 , 地貌类型多样 , 以 平 原 为主 ,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 是 中 国 西 南 地 区 的
Ab s t r a c t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 o f s ma l l wa t e r s h e d c o n t r o l i n C h e n g d u,t h e ma n a g e me n t mo d e a n d e x p e ie r n c e s ma l l o f wa t e sh r e d wa t e r e n v i r o n me n t s i n c e 2 0 0 7 a r e s u mma r i z e d b a s e d o n s i t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nd a d a t a a n a l y s i s .T h e t y p i c a l w a t e r - s h e d s a r e c h o s e n a s e x a mp l e s t o s t u d y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e f f e c t nd a t h e p r o mo t i o n v lu a e ,e t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