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民族团结

合集下载

一年级新生民族团结一家亲红色光芒照我行的一篇英雄故事演讲稿

一年级新生民族团结一家亲红色光芒照我行的一篇英雄故事演讲稿

一年级新生民族团结一家亲红色光芒照我行的一篇英雄故
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要给大家讲述一个一年级新生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红色英雄故事。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民族团结,什么是红色光芒。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小的一年级新生。

他名叫小红,身穿崭新的校服,背上背着书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小红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团结,他知道,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在学校里,小红总是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们交流,不论是汉族同学还是少数民族同学,他都愿意与他们成为好朋友。

他常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要一起绽放,一起成长。

”在他的感染下,同学们都渐渐融洽相处,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红色英雄事迹激发了小红心中的红色光芒。

他知道,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他要有担当,有责任。

在学习上,他勤奋刻苦,力争上游;在生活中,他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小红明白,只有发扬红色精神,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民族团结一家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

我们要学习红色英雄的精神,将民族团结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红色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发扬红色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
努力奋斗!让我们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最后,我要向大家发出倡议: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拼搏!让我们铭记红色英雄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一年级民族团结作文

一年级民族团结作文

一年级民族团结作文
今天,老师让我们讲一讲“民族团结”。

我心里想,民族团结有什么好讲的呢?肯定不会是大家在一起快快乐乐一起玩嘛吗?
但,老师说,民族团结非常重要,就像我们班的同学一样,哪怕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爱好,但我们都很喜欢一起玩游戏,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

我记得,上学期的时候,有一个新来的同学叫小丽,她是维吾尔族的。

她刚来的时候,不太会说汉语,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诧异,很想和她交朋友。

有一次,我和小丽一起玩跳房子,她估计不可能跳,我就耐心地教她,一遍又一遍地示范。

结果,小丽终于学会了,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我还记得,我们班的王聪,他的爸爸是藏族人,他偶尔会给我们讲一些藏族的故事,还教我们唱藏族的歌。

我非常喜欢听他说故事,他总是讲得津津有味,让我们听得入迷。

我们就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一起编织了迷人的春天。

我们来自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但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我们要互助互爱,互相尊重,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的未来!。

一年级组《民族团结 手拉手》主题班会教案

一年级组《民族团结 手拉手》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背景《民族团结手拉手》主题班会旨在让一年级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懂得珍惜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知道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与人相处的沟通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各民族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

3. 分析现实生活中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教育学生如何预防和化解矛盾。

4. 开展民族团结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团结互助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多样性。

2. 讲解:教师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3. 案例分析: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各民族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并提出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如手拉手交朋友、互帮互助等。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

3. 学生在与同学相处中是否展现出团结互助的精神。

六、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图片。

2. 故事材料:挑选具有民族团结意义的的故事。

3. 活动器材:准备适合民族团结实践活动的道具。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述民族团结故事,让学生学习各民族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实际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素材。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3.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族团结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民族团结政策:详细讲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

4.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团结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5. 总结讲解: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八、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九、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我国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2. 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强调包容不同文化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实际体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含义,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1. 民族团结的含义。

2. 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民族团结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民族团结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团结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5. 分享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做到民族团结,并在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感悟。

8.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民族团结故事分享目的: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识。

方式:教师讲述或播放民族团结相关的视频故事。

过程:教师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国家多民族大家庭中的温馨故事,如各民族共同参与节日庆祝、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

反馈: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讨论故事中体现的民族团结精神。

2. 活动二:民族文化知识问答目的:增进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

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过程:教师提出关于各民族文化、习俗、节日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回答。

反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一年级民族团结内容简短

一年级民族团结内容简短

一年级民族团结内容简短
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
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在认知能力逐步提高的阶段,通过
科学的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思想、文化、生活等方面增强
自信,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为建设团结、和谐的社会打
下良好基础。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体验民族团结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
下步骤:
第一步:传授民族文化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宗教和民间风俗
等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异同,增强尊重和包容心理,从而增强民族团结。

第二步:组织民族文艺活动
在学校的文艺活动中,可以增加各民族文艺表演的比例,或者专门组
织某个民族的文艺演出,让学生亲身体验各个民族的文化魅力,增进
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第三步:组织民族风俗体验活动
在学校或社区组织民族风俗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不同民族
的生活方式,了解他们的传统礼仪和习俗,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第四步:开展民族故事阅读活动
通过阅读各民族的神话和民间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掌握一些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故事和神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增强民族凝聚力
和信仰。

以上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方案,通过这样一系列的
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异同,懂得尊重和
包容。

同时,这些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为未来的成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组《民族团结 手拉手》主题班会教案

一年级组《民族团结 手拉手》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民族团结手拉手》2. 年级:一年级3. 课时:1课时4.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各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b.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民族?他们之间是如何相处的?2. 自主学习(10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各民族文化特点。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案例分析(10分钟)a. 教师展示民族团结的正面案例,如各民族共同参与活动、互相帮助等。

b. 学生分小组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民族团结精神,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

c. 各组汇报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小组活动(10分钟)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手拉手游戏、民族舞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民族团结。

b. 学生分享活动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总结反思(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今后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本节课学习的民族团结故事,让家长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2.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及合作精神。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民族风情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了解到的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2. 开展“民族团结故事大赛”,鼓励学生讲述自己了解到的民族团结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2. 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使学生能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拒绝分裂国家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各民族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民族团结主题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尊重、关爱各民族。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民族团结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3. 教室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图片等。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各民族特色。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相关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四、总结课堂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尊重、关爱各民族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民族团结主题的短片,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民族团结的看法。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尊重、关爱各民族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如何与各民族友好相处。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尊重、关爱各民族的具体做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相关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喀什市第十小学每月《课前三分钟》民族团结教案1、五爱教育指什么?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2、五旗一徽是什么?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国徽。

3、“四有新人”指什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4、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指什么:?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5、学生能信教吗?学生不得信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6、新疆有多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北部,总面积为16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7、新疆有哪些民族?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民族。

8、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五观”?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9、爱国主义的核心是什么?爱国主义的核心是人们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

10、民族团结教育月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民族团结教育月自1982年5月开始11什么是民族精神?答: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12、民族精神包括哪些内容?答: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塑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非典精神”……这些成型化、成熟化、社会化了的革命精神构成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形态的主要内容。

1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答: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复兴、振兴的希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了帝国列强的欺凌压榨,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需要复兴,我们只有充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世界上立足,才能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首先我们应当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其次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珍惜祖国的今天,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自强不息。

再次,我们应当肩负起振兴民族的重任,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满腔的豪情,投身伟大的事业,谱写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篇章。

15、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精神——天人合一——礼治精神16、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7、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婴²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² 爱国如饥渴。

——班固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18、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²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²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²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²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李希仲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19、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²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²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² 位卑不敢忘忧国。

——陆游²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²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20、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²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²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²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²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孙中山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20、五爱教育指什么?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21、五旗一徽是什么?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国徽。

23、“四有新人”指什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24、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指什么:?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25、学生能信教吗?学生不得信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26、新疆有多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北部,总面积为16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27、新疆有哪些民族?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民族。

28、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五观”?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29、爱国主义的核心是什么?爱国主义的核心是人们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

30、民族团结教育月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民族团结教育月自1982年5月开始31、什么是民族精神?答: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32、民族精神包括哪些内容?答: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塑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非典精神”……这些成型化、成熟化、社会化了的革命精神构成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形态的主要内容。

3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答: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复兴、振兴的希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了帝国列强的欺凌压榨,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需要复兴,我们只有充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世界上立足,才能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首先我们应当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其次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珍惜祖国的今天,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自强不息。

再次,我们应当肩负起振兴民族的重任,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满腔的豪情,投身伟大的事业,谱写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篇章。

35、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精神——天人合一—36.什么是民族精神? 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答: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7.民族精神:①定义: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生生不息的原因;②内涵: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③内涵的拓展与表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的民族,近现代来,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复兴,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出现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极大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38.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①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南泥湾精神等。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孔繁森精神、抗“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

39.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①中华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展示,是激励和支撑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40.怎样弘扬培育民族精神41、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2、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篇章43、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4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45、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46.灿烂的中华文化答:(1)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中华文化的特点? 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3)中华文化影响?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中华传统美德包含的内容?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