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牛带绦虫解析
第二节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猪带绦虫

第四章绦虫第二节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一、学时分配:2学时。
二、教学大纲要求【掌握】1、两种绦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
2、两种绦虫成虫寄生部位、中间宿主、感染方式。
3、两种绦虫生活史的异同。
4、囊尾蚴对人的致病作用。
5、成虫致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6、防治的主要环节。
【熟悉】1、两种绦虫成虫形态的主要区别。
2、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方式。
3、两种绦虫成虫对人的致病作用。
4、流行因素。
5、治疗用的中药。
【了解】1、囊尾蚴病的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
2、分布情况。
3、综合性防治措施、肉类检查的意义。
三、主要教学内容猪带绦虫链状带绦虫又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我国的主要人体寄生绦虫。
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但也可作为中间宿主,猪囊尾蚴是猪带绦虫的中绦期,猪囊尾蚴病远较猪带绦虫病危害严重得多。
一、形态1.成虫乳白色,扁长如带,较薄,略透明,长约2-4m,前端较细,向后略扁阔。
头节呈球形,直径0。
6-1㎜,具4个吸盘,顶端具顶突,其上有小钩,排列成内外两圈。
颈部纤细,直径仅约头部之半。
链体上节片数约700-1000,自前向后节片长宽比增大。
每一节片的一侧有生殖孔,不规则地分布于虫体两侧。
每一成节具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
睾丸约150-200个,输精管向一侧横走,开口于生殖腔。
阴道在输精管的后方,卵巢分为三叶,除左右两叶外,在子宫和阴道之间另有一中央小叶。
卵黄腺位于卵巢之后。
孕节中充满虫卵的子宫向两侧分支,呈现不规则的树枝状。
每一孕节中约含400,000个虫卵。
2.虫卵:球形,直径31-43μm,卵壳很薄,内为胚膜。
胚膜常在虫卵自孕节散出后已脱落,而成为不完整虫卵。
胚膜较厚,棕黄色,由许多棱柱体组成,在光镜下呈放射状的条纹。
胚膜内含球形的六钩蚴,有3对小钩。
3.猪囊尾蚴:俗称囊虫,如黄豆大小(5㎜×8-10㎜),为白色半透明的囊状物,囊内充满透明的囊液。
囊壁上有一个向内翻转的头节,其形态结构和成虫一样。
二、生活史人是猪带绦虫的最主要的终宿主,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
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 养牛技术

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养牛技术众所周知,牛绦虫病主要是以裸头科为主的多种绦虫,会寄生在牛的小肠中进而引起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称之为寄生虫病。
在所有寄生的绦虫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严重,同时也是最常见的。
此种虫主要呈现的是大型带状的一种绦虫,颜色为黄色或者是乳白色,虫的长度大概是在1~6m,宽仅为2mm左右,该虫的头部形状近似球形,可以吸附在牛的肠壁上。
而绦虫病不但会对牛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造成牛的大批量的死亡。
由于有很多的农村养殖户并不是很重视牛的寄生虫病.因此造成很多地区每年到秋季都会有大量的牛因为感染而死亡。
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1、流行情况牛绦虫病通常是在夏季和秋季发生的较多,而且任何年龄阶段的牛都很容易被感染。
其中以6个月以下的牛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是最高的,与此同时,9月份前后因为感染寄生虫病而死亡的牛最多。
根据研究可知,主要原因是因为5、6、7月份气温比较高,也是地螨最猖獗的时候。
因此当牛吞了地螨之后,便会在2个月之后开始慢慢的发病最终死亡。
2、临床症状在牛发病的初期,牛的食欲会大大的下降,进而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就会在牛的粪便中发现一些乳白色的似孕卵的节片。
再过一段时间,便会有下痢的出现。
此时如果选用一些消炎止泻的药物进行治疗,牛的下泄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
但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2天之后会继续出现下痢。
这个时候就进入比较严重的时期。
会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贫血,也会看见眼结膜、乳房或者是口腔中有明显的苍白。
进行放牧时,也会发现这些牛是跟不上队伍。
接下来会发现牛的腹围会渐渐的增大,食欲也会严重的减退,有一部分牛甚至会出现绝食的现象。
后期这些牛遇到一些障碍就会倒地,但是将其扶起之后牛还可以继续进行采食。
除此之外,会有部分牛会出现痉挛或者是回旋,最后这些牛都会昏迷而死。
死亡之后,对其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这些牛的心、肝、肺等器官的颜色都呈现的是淡红色,血液也会稀薄好像水一样。
牛带绦虫病疾病详解

疾病名:牛带绦虫病英文名:taeniasis bovis缩写:别名:牛绦虫病;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taeniasis saginate;taenia saginata疾病代码:ICD:B68.1概述:牛带绦虫病(taeniasis saginate)是由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
其囊尾蚴由Wepfer 于1675 年首次发现,1861 年Leuckart 将妊娠节片感染牛获得囊尾蚴,1869 年Oliver 将牛囊尾蚴感染人,从而完成了整个生活史。
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牛带绦虫病都是被最早记录的寄生虫病。
流行病学:牛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以吃牛肉,尤其有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或民族中可造成流行,一般地区则多为散发病例。
牛带绦虫病在我国分布亦相当广泛,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均有人体牛带绦虫病报告,大多数为散发病例,感染率甚低,在 0.1%~1%之间。
但本病在云南西北部、四川甘孜、贵州东南、西藏昌都、广西大苗山、内蒙古、新疆喀什等兄弟民族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感染率较高,可达5%~70%。
1.传染源感染牛带绦虫的人是该病的传染源。
从粪便中排出虫卵,使牛感染而患牛囊尾蚴病。
牛为食草动物,不吞食虫体,仅因吞食污染饲料中虫卵而被感染,故感染多较轻。
但如一次吞食节片腐烂后污染饲料的大量虫卵,也可发生严重感染。
牛囊尾蚴感染与牛的饲养放牧方式有关。
人为牛带绦虫的惟一终宿主,故流行区人的排便习惯以及粪便污染牛棚、牧场、饲料、水源都可能造成牛囊尾蚴感染。
再如人粪便未经恰当处理施用也可造成环境污染而造成牛的感染。
2.传播途径人主要是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牛囊尾蚴的牛肉感染牛带绦虫。
饮食习惯是决定牛带绦虫病感染率最主要因素。
回族食用牛肉机会较多,故牛带绦虫病较多。
如天津曾报告所见患者中,85%为回族。
此外,藏族、苗族、侗族居民有生食牛肉习惯,牛带绦虫病也较常见。
牛带绦虫病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症状及危害
症状:牛带绦虫病的潜伏期长 ,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 为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
危害:牛带绦虫病不仅会影响 牛的生长和生产性能,还会直 接危害人体健康。感染人的成 虫在人体内成簇并能引起炎症 和肿瘤。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定期驱虫:每年牛群驱虫2~3次,每次 间隔2个月,以卵期驱虫药物为主。
牛带绦虫病的 科普知识PPT课
件
目录 介绍 症状及危害 预防措施 感染牛肉如何处理 总结
介绍
介绍
牛带绦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牛类 寄生虫病,由成虫在牛的小肠 内寄生引起。
牛带绦虫病会引起牛的食欲下 降、消瘦、贫血等症状,严重 时会危及生命。
介绍
牛带绦虫病也会对食用了感染牛肉的人 体健康造成影响。
症状及危害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感染牛肉如何处理
消费安全牛肉:尽量选择消费 安全牛肉,注意饮食卫生。
总结
总结
牛带绦虫病对牛的影响较大,同时也会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尤为重 要。
感染牛肉的处理方法:完全煮熟、选择 有资质的商家、尽量选择消费安全牛肉 。
总结
希望大家能认识到牛带绦虫病 存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饲 养和饮食习惯,从而保障自身 健康。
环境和卫生管理: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加强饲养环境和格检疫和消毒:加强运输途 中的检疫、消毒,避免跨区传 染。
感染牛肉如何 处理
感染牛肉如何处理
完全煮熟:食用牛肉应煮熟至中心温度 达到70℃以上,以杀灭虫卵。
选择有资质的商家:选择有资质的商家 购买牛肉,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肉类。
牛带绦虫

2 生活史特点
(1)人是唯一的终宿主 (2)中间宿主包括牛、羊、野山羊、美洲驼、长颈鹿、 驯鹿、羚羊等 (3)感染方式:囊尾蚴经口感染 (4)成虫寿命:20~30年,长达60年
三、致病
1 2 3 4 夺取营养:营养不良,食欲亢进,易饥,体重下降。 机械、毒素作用:消化功能紊乱。 并发症:肠梗阻,阑尾炎。 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有时腹痛、腹泻、消化不良、 肠梗阻、肛门搔痒。
肥胖带绦 Taenia saginata
肥胖带绦虫又称无钩绦虫、牛肉或牛带绦 虫,它与猪带绦虫同属于带科、带属,仅 成虫寄生人体引起绦虫病。
一、形态
两种带绦虫鉴别要点 区别点
虫体长 节片 头节 成节 孕节 囊尾蚴
猪带绦虫
2~4m 700~1000节 较薄、略透明 球形,有顶突及小钩 卵巢分3叶 子宫分支不整齐 侧支数7~13支 头节有顶突及小钩 可寄生人体
六 、防治原则
1 2 3 4 查治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个人卫生,食用肉加工卫生。 注意牧场清洁,防止人粪污染牧场。 加强肉类检疫,严禁出售“米牛肉”。
பைடு நூலகம்
牛带绦虫
4~8m 1000~2000节 较厚、不透明 略方形,无顶突及小钩
卵巢2叶 子宫前端可见短小分支
子宫分支较整齐, 侧支数 15~30支,支端多有分叉 头节无顶突及小钩 不寄生人体
孕节活体
二 生活史
1 生活史过程
成虫寄生小肠→孕节或虫卵排出体外→虫卵或孕节被牛经 口食入→在小肠内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 →随淋巴、血 循环至全身→人经口食入囊尾蚴→在小肠头节翻出,经 8~10周发育为成虫
四、流行
1 分布:世界性分布,我国多为散在感染,仅内蒙、新 疆、西藏、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台湾部分地区流行, 感染率可高达70%以上。 2 感染途径:流行区有生食牛肉习惯;非流行区食用未 煮熟的牛肉或污染刀板,造成散发病例。
关于牛带绦虫的科普文章

关于牛带绦虫的科普文章[中括号内的内容:牛带绦虫]引言: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也是引起人类经常发生的寄生虫病之一。
牛带绦虫的主要寄生宿主是牛,但它也可以寄生在人类肠道内。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牛带绦虫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寄生生活周期、传播途径、病症以及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牛带绦虫的生活历程牛带绦虫的生活历程包括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1. 虫卵阶段:成虫寄生在牛体内的小肠中,每天排出大量细长的带绦虫体,这是牛带绦虫寄生传播的关键环节。
当这些带绦虫体被排入环境中后,便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2. 幼虫阶段:当人或动物(如猪、狗等)吞食了含有牛带绦虫虫卵的食物或水,虫卵会在肠道内孵化成为幼虫,然后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最终寄生在肉体组织中,形成所谓的幼虫囊。
3. 成虫阶段:当感染者(人类或其他动物)摄入受感染的肉类时,幼虫会被胃酸激活成为成虫,寄生在小肠中,开始繁殖。
在小肠中,成虫会释放出大量的虫卵,然后被排入环境中,循环继续进行。
二、传播途径牛带绦虫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以及食用感染过的生肉。
1. 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当牛带绦虫成虫产生虫卵后,这些虫卵可能会被排到牛舍的粪便中,如果牛饲养环境不卫生,粪便和土壤中的虫卵会残留在牧草上。
当人们或牛食用这些被虫卵污染的牧草时,虫卵会进入人或牛的肠道,继续寄生或孵化成幼虫,从而引发感染。
2. 食用感染过的生肉:当食用未煮熟或不熟透的牛肉或其他寄生物宿主的肉类时,如果其中存在牛带绦虫的幼虫囊,这些囊体可能会在人体消化道中孵化成为成虫,寄生在小肠中。
三、病症感染牛带绦虫的人可能在感染后数周或数月才表现出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1. 腹痛和腹胀:由于牛带绦虫寄生在小肠中,感染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腹胀。
2. 体重下降:感染牛带绦虫的人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体重不断减轻,这是由于虫体寄生在肠道影响了营养吸收。
2、牛带绦虫

牛食入、消化 虫卵或孕节→→→→→→六钩幼在牛肠中孵出→→→钻入肠壁血管 液作用 →→→随牛血液循环→→→到达牛的全身各处→→→形成囊尾蚴
人误食、消化 含囊尾蚴的牛肉→→→→→头节在肠中翻出→→用吸盘附于肠粘膜 液作用
→→→成虫 从囊尾蚴被人食入到成虫发育成熟,形始排出孕节需8~10周。 成虫可活:60年以上。
2.营养不良、贫血:
3.肠梗阻:(因脱落的孕节移动、阻塞引起)
4.肛周及会阴部搔痒、炎症。(孕节从肛门自
行逸出引起)
四、诊断:
询问病史对牛带绦虫病诊断有一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价值。 a. 透明胶纸法: b. 棉拭漂浮法: c. 压片法:
五、流行:
牛带绦虫为世界性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
内蒙、西藏等地区,流行区居民感染率高达70%。
(2)颈节:最细。 链体:由幼节、成节及孕节组成。 (2)成节:卵巢分2叶睾丸800~1200个。
(3)孕节:子宫分支排列整齐,每侧约为15~30支
2. 囊尾蚴 略小于猪囊尾蚴,一般不寄生人体,头节 无顶突和小钩 3. 虫卵 与猪带绦虫虫卵相似,从形态学上无法区 别,通称带绦虫卵。
牛肉中的囊尾蚴
15~30
单节脱落,能主动地蠕 动出肛门 牛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比较
1. 体长 、节片
2、头节
3、成节
4、孕节
5、囊尾蚴
虫卵从形态上与猪带绦虫难以区别。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以头节固着于肠粘膜
上,通过体表吸收营养物质,虫体发育成熟后, 孕节多逐节单片脱离链体,随粪便排出体外,亦 可自动从肛门逸出。由于节片蠕动或破裂,虫卵 可散播到粪便中或肛门周围的皮肤上。
二、肥胖带吻绦虫(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

子宫分枝整齐,每 侧15-30支
头节无小钩,不寄 生人体
2、虫卵:同猪带绦虫卵
二、生活史
成虫 孕节 虫卵
60-70天
囊尾蚴
8-10周
成虫
牛
人
三、致病
牛带绦虫病
四、诊断(同猪带查孕节虫卵)
五、流行、防治
地区:西藏、新疆、青海、吉林、四川(雅安)
云南(景洪)
1.农民,2.林业工人,3.牧民,4.渔民, 5.半工半农, 6.工人 7.学龄 前儿童 ,8.教师, 9.学生, 10.干部,11.半农半牧, 12.半农半商, 13.商人,14其他
肥胖带绦虫
(Taenia Saginata)
又称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或无钩绦 虫,古代医籍中描述症状为“寸白 自出不止”
一、形态(与猪带绦虫比较)
1、成虫 猪带绦虫 2-4m 体长 节片 700-1000节,较薄,透 明 头节 球形,有顶突和小钩 成节 卵巢分3 叶 孕节 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713枝 囊尾蚴 头节具小钩,致囊尾蚴病 牛带绦虫 4-8m 1000-2000节, 厚 方形,无顶突小钩 卵巢有分2 叶
1.汉族,2.蒙古族,3.回族,4.藏族,5.维吾尔族,10.朝鲜族, 17.哈萨克族,29.柯尔克孜族,41.塔吉克族,55.珞巴族
亚洲无钩绦虫 Taenia saginata asiatica
• 在我国台湾和云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 韩国的一些地区存在亚洲无钩绦虫寄生于当地人 的流行病学报告,在台湾山地少数民族中人的平 均感染率为11.35%,但当地人很少吃牛肉,只是 有生食家猪、野猪、野生动物肉和内脏的习惯。 • 亚洲无钩绦虫成虫和虫卵很像牛带绦虫,但囊尾 蚴寄生在家猪、野猪的肝脏,囊尾蚴头节有顶突 和小钩,大小只有牛囊尾蚴的 1/4~1/3, 且成熟前 期比牛囊尾蚴短,基因型也不同于牛带绦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史要点:
1.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2. 宿主: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牛和多种动物) 3. 感染阶段:囊尾蚴 4. 感染途径:经口 5. 致病阶段:成虫 6. 孕节可主动从肛门排出,活动力强。
牛带绦虫生活史
误食牛带
绦虫的虫卵,但几乎没有虫卵在人体内发育的报 道。因此、幼虫(牛囊尾蚴)不能寄生于人体, 牛带绦虫对人的危害不及猪带绦虫严重。 1.消化功能紊乱:
2.营养不良、贫血:
3.肠梗阻:(因脱落的孕节移动、阻塞引起)
4.肛周及会阴部搔痒、炎症。(孕节从肛门自
行逸出引起)
四、诊断:
询问病史对牛带绦虫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a. 透明胶纸法: b. 棉拭漂浮法: c. 压片法:
五、流行:
牛带绦虫为世界性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
内蒙、西藏等地区,流行区居民感染率高达70%。
二、肥胖带吻绦虫(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 Taenia saginata )寄生于人体小 肠,引起牛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亦有流 行。 祖国医学文献中关于寸白虫的记载,似为对牛、 猪带绦虫的统称,但宋代《扁鹊心书》中:“多食 牛肉则生寸百”,系指牛带绦虫而言。
一、形态: 1. 成虫 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形态结构相似。乳白色, 呈带状、长4~8m,由节片1000~2000个,较厚, 不透亮。虫体由头节、颈节和链体组成。 (1)头节:略呈方形,直径约1.5~2.0mm,无 顶突和小钩。
牛食入、消化 虫卵或孕节→→→→→→六钩幼在牛肠中孵出→→→钻入肠壁血管 液作用 →→→随牛血液循环→→→到达牛的全身各处→→→形成囊尾蚴
人误食、消化 含囊尾蚴的牛肉→→→→→头节在肠中翻出→→用吸盘附于肠粘膜 液作用
→→→成虫 从囊尾蚴被人食入到成虫发育成熟,形始排出孕节需8~10周。 成虫可活:60年以上。
15~30
单节脱落,能主动地蠕 动出肛门 牛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比较
1. 体长 、节片
2、头节
3、成节
4、孕节
5、囊尾蚴
虫卵从形态上与猪带绦虫难以区别。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以头节固着于肠粘膜
上,通过体表吸收营养物质,虫体发育成熟后, 孕节多逐节单片脱离链体,随粪便排出体外,亦 可自动从肛门逸出。由于节片蠕动或破裂,虫卵 可散播到粪便中或肛门周围的皮肤上。
(2)颈节:最细。 链体:由幼节、成节及孕节组成。 (2)成节:卵巢分2叶睾丸800~1200个。
(3)孕节:子宫分支排列整齐,每侧约为15~30支
2. 囊尾蚴 略小于猪囊尾蚴,一般不寄生人体,头节 无顶突和小钩 3. 虫卵 与猪带绦虫虫卵相似,从形态学上无法区 别,通称带绦虫卵。
牛肉中的囊尾蚴
关节翻出标本
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很相似,但具有以下主 要区别: 两种绦虫鉴别表
鉴别点 体长(米) 猪带绦虫 2~4 牛带绦虫 4~8
节片数
头 节
700~1000
圆形、有顶突、小钩 卵巢分为3叶
1000~2000
方形、无顶突、小钩 卵巢分为2叶
成熟节
孕节子宫分枝数
孕节脱落情况 囊尾蚴寄生
7~13
数节同时脱落,随粪 便排出 人 猪
1.粪便污染牧草和水源: 2.牛的放牧及食用牛肉方法不当:
六、防治: 1.加强卫生宣传,注意饮食卫生: 2.注意牧场清洁: 3.加强肉类检疫: 4.治疗患者:同猪带绦虫。 [复习思考题]
1.牛带绦虫的成虫及头节、孕节有哪些特征?
2.简述牛带绦虫的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