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酶_脂肪酶联合测定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 引言1.1 胰腺炎的定义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胰腺疾病,其特征是胰腺内的酶自身活化并导致炎症。
胰腺炎可导致严重的胰腺组织破坏和炎症,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组织坏死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急性胰腺炎通常由胰腺酶的活性异常释放引起,而慢性胰腺炎则是由长期的胰腺损害和炎症引起。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包括剧烈腹痛、呕吐、腹胀和发热等,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和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慢性胰腺炎则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的上腹疼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和糖尿病等症状。
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病情恶化至关重要。
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炎症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深入研究这些生化指标在胰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对于提高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的基本概念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是与急性胰腺炎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生化指标。
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参与胰腺分泌物中淀粉的分解,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和其他糖类。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淀粉酶水平会显著升高,反映了胰腺受损并释放出的淀粉酶进入血液循环。
脂肪酶是另一种胰腺分泌物中的重要酶类,其主要作用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脂肪酶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发作时也会显著升高,这表明胰腺组织受损并释放出脂肪酶进入血液循环。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阶段蛋白,是机体对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C反应蛋白水平也会明显升高,反映了强烈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是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及时监测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对于指导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李顺群【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诊断对于早期急性胰腺炎明确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检查组,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同龄人员60例,检测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分别对单项指标诊断及联合诊断的初步结果同最终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联合淀粉酶和脂肪酶动态检测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较高.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脂肪酶和淀粉酶联合检测可以大幅提高的阳性率和准确率,从而对病情能做出有效预测,指导临床治疗,利于患者早期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22【总页数】1页(P85)【关键词】淀粉酶;脂肪酶;急性胰腺炎;诊断【作者】李顺群【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协和骨科医院检验科,河南周口4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6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明确诊断对于胰腺炎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意义重大[1]。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其主要重要依据是腹痛加淀粉酶的升高[2],由于其他一些急腹症患者淀粉酶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升高。
因此临床存在一定的误诊率,脂肪酶和淀粉酶联合检测可以大幅提高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和准确率[3],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检查组,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4],患者起病至入院时间均<12 h,均排除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肝胆疾病等其他急腹症。
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39.5岁。
其中重度急性胰腺炎18例,急性间质水肿性胰腺炎32例。
并经B超以及CT检查确诊,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共同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剧烈性疼痛,另选取同期本院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以及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72• 临床研究 •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发病较急,患者承受较大痛苦。
目前临床关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多认为与胰蛋白酶及各种胰酶的活化有较大关系。
临床数据显示,急性胰腺炎中有4/5患者病情较轻,经积极治疗后无后遗症,其余1/5患者病症严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型胰腺炎33例,重型胰腺炎7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61.31±5.07)岁,发病时间0.5~6 h,平均(3.02±0.26)h;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2.58±5.01)岁,两组研究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采集静脉外周血5 mL,常温放置30 min凝血后,离心得到血清。
采用速率法检测脂肪酶、淀粉酶。
参考范围:血清脂肪酶23~300 U/L,淀粉酶25~125 U/L。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对照组血清脂肪酶(102.87±13.58)U/L、淀粉酶(449.09±50.38)U/L,轻型胰腺炎分别为(862.12±98.89)U/L、(455.72±104.26)U/L;重型胰腺炎分别为(1360.12±144.39)U/L、(1360.12±144.39)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脂肪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2.3%、60.2%、61.9%;淀粉酶分别为63.5%、64.4%、65.1%;联合检测分别为85.3%、85.3%、85.3%。
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对诊断胰腺炎的作用

东南大学 出版社 ,2006,425,4 33.
炎 的可能性就越大 。血清脂肪 酶常在起 病后 4—8h内活性增高 。24h达峰值 , 【3】杨贵英 .王 继贵,杨泽 民.血清脂肪 酶和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的 比价研究
持续 10—15天 ,在急性胰腺炎时 ,脂肪酶 多和淀粉酶平行升高 .且升高 的程度 较大 。可达参考值 的 2—40倍 。脂肪 酶持续 时间较长 。对于就诊较晚 的急性胰 腺 炎患者有诊断价值 ,而且从上 两表可以看出 .脂肪酶的特异性是优于淀粉 酶 的 ,因为淀粉 酶的升高也可常见于一些非胰腺疾 病 :例如流行性腮腺炎 、巨淀
【关键 词】逆行交锁髓 内钉 ;股骨远端 骨折 ;临床 疗效
股 骨远 端骨折则是指人体股骨下端处 15er a 内的部位 出现了骨折 ,因为该 缝合。术后还要对患者 的患肢进行石 膏固定 …。
部分 的骨骼结 构 比较复杂 ,同时骨骼外皮 比较薄弱 ,周 厨保护组织较 少 ,因此
2、 结果
即胰腺各种消化酶被异常激活 而产生胰酶 自身消化 、胰管阻塞 ,阻碍了酶进入 肪酶和淀粉酶 以提高胰腺 炎诊 断效 率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
十二指肠 ,从 而反流入血 ,使其 各 自在血 中的浓度骤然上升 【4】。因此 ,检测
血 中相关酶的浓度变化 即可诊 断出胰腺 炎。 3.2 现在 淀粉 酶 的测 定是诊 断 胰腺 炎最 常 用的 ,血 清淀 粉酶 在起 病后
胰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胰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淀粉酶(P-AMY)、脂肪酶(LPS)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并与血清淀粉酶(AMY)进行比较。
方法对41例AP患者和49例非急性胰腺炎(NAP)患者血AMY、P-AMY和LPS进行检测,AMY用酶比色法(EPS-G7法),Lps用酶比色法,P-Amy用酶比色法(EPS-G7法)。
结果用AMY、P-AMY和LPS诊断AP,其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NAP组(P<0.01)。
AMY诊断AP的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83.7%;P-AMY诊断AP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3.9%;LPS诊断AP的敏感性97.6%,特异性为97.9%,P-AMY、LPS诊断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AMY(P<0.05)。
结论 P-AMY和LPS对AP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AMY,因此,可以用P-AMY和LPS测定代替AMY测定来诊断AP,提高AP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胰淀粉酶脂肪酶淀粉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247-01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范围从轻微、自限性疾病到爆发性致命性疾病。
AP总死亡率为7%~20%[1],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AP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CT、B超)和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AMY)是应用最广泛的胰腺炎诊断指标,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研究发现血清胰淀粉酶(P-AMY)和脂肪酶(LPS)对AP的诊断准确率较AMY高。
本文对41例AP患者和49例非AP(NAP)的急腹症患者进行AMY、P-AMY和LPS测定,探讨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6月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和普通外科因急腹症而住院的患者。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检测的意义

文章来源:医学网发表时间:2007-05-24 10:39:00关键字:胰腺炎淀粉酶(amylase' AMS)、脂肪酶(Lipase' LPS)测定均可作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但由于AMS存在于多种器官内,故诊断的特异性受到一定限制[1],而LPS在AP时出现较晚[2],影响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如同时检测AMS'LPS,则诊断AP的价值明显提高.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1994-07~1997-07连续3 a出现上腹剧痛而怀疑为AP的急诊住院患者,以临床综合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证实等)为金标准,同时测定AMS和LPS.金标准确诊的患者为患病组(Ap组),金标准排除胰腺炎的患者为对照组(非Ap组).患病组48(男40,女8)例,年龄21岁~65岁,平均48岁. 对照组50(男43,女7)例,年龄21岁~69岁,平均43岁.1.2诊断标准按1991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制订的全国统一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消化性溃疡、急性胃肠炎、慢性胰腺炎等.1.3标本收集入院当天测定血、尿AMS和LPS,以后每天早晨抽血、留尿送检,连续测定至结果转阴.标本当日检验,核对后记录结果.1.4测定方法AMS用酶法动态法,LPS用酶法消浊法.试剂由上海长征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用美国博乐公司生产的定值质控血清作质量监控.检测所用仪器为美国Beckmam―7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1.5真实性指标计算方法灵敏度:Se=a/(a+c);特异度Sp=d/(b+d);准确度=(a+d)/(a+b+c+d).其中a为真阳性例数,b为假阳性例数,c为假阴性例数,d为真阴性例数.2结果2.1正常参考值测定测定了120名献血员AMS和LPS,AMS 为正态分布,男女之间无差别,以X±2s作正常参考值范围,则血AMS 为13 iU/L~67 IU/L'尿AMS为110 IU/L~470 IU/L;LPS为偏态分布,男女之间无差异,以95.0%位点确定上限为163 iU/L,参考范围0~163 IU/L.2.2截断点选择以尤登指数法确定[3],尤登指数:YI=Se+Sp-1'即尤登指数等于灵敏度加特异度减1得到.由此选定血AMS截断点498 IU/L,尿AMS截断点为1 150 IU/L.患者血尿AMS 任意1项达到和超过截断点即为AMS测定阳性. LPS截断点为280 iU/L,达到和超过截断点为LPS阳性.2.3AMS和LPS诊断AP的价值患者AMS和LPS任意1项达到和超过截断点即为阳性,否则为阴性.2.4AMS'LPS联合诊断价值AMS'LPS其中任意1项或2项均阳性列为阳性,AMS'LPS2项均阴性列为阴性,则联合诊断的价值最大,灵敏度100%,特异度98.0%,准确度99.0%.其次为LPS'AMS诊断价值最低.2.5急性胰腺炎发病时间与敏感度的关系4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抽血、留尿作AMS和LPS,经统计发病时间与敏感度之间的关系.可知,AMS从发病第1日开始升高,第2日达高峰,第3日开始下降,直到第10日仍有0.6%阳性. AMS后期下降与AP恢复呈正相关,疾病恢复越好,AMS下降越快,Lankisch等[4]也认为AMS能较好的反映患者的恢复情况. LPS也从第1日开始升高,第3日达高峰,但下降速度较慢.有资料表明,LPS在发病第6日阳性率仍达76.0%[5],与本组测定结果(73.3%)基本一致. agarwal等[6]认为,AP在发病24 h 内,LPS与AMS的敏感度一样,本组测定的结果是AMS(85.8%)高于LPS(62.3%),这可能与采用的方法不同有关.3 讨论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对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仍然依赖于AMS测定,单纯测定AMS敏感度和特异度受限.国外资料表明,单纯AMS的敏感度在75.0%~92.0%之间,特异度在60.0%~90.0%之间[5],本组AMS的敏感度89.6%,特异度94.0%略高于国外资料.单纯测定LPS的敏感度95.8%,特异度94.0%,略高于Pezzilli等[5]测定的敏感度82.0%,特异度90.0%.如若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进一步提高. 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5例AMS阴性患者的LPS全阳性,LPS 测定阴性的2例患者AMS全阳性,敏感度得到了互补,故敏感度达到了100%,50例对照组患者中,只有1例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AMS测定阳性,联合测定的特异度为99.0%.AMS'LPS测定的方法学问题现均已解决[5],国内县级以上的医院随着自动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商品化的AMS,LPS试剂盒的提供,AMS,LPS测定方法会越来越变得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aMS'LPS联合检测可基本上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国外也仍以AMS'LPS诊断为主[7].但对合并肾功能衰竭、巨淀粉酶血症、腮腺炎的患者仍然有一定的假阳性,AMS同工酶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临床流行病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以前用AMS'LPS对AP诊断价值评价较模糊,没有明确的截断点概念.有人以参考值上限为阳性指标,如陈国桢等[8]提出AMS超过500 iU. 该数值为一经验数字,实为参考值上限的8倍. 本组观察的98例患者'经用尤登指数和ROC曲线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截断点很接近,即血AMS498 IU/L,是参考值上限(67 IU/L)的7.4倍,国外Van Ingen等[9]测得的AMS截断点为正常参考值上限的3倍~14.5倍,我们测得的AMS结果(7.4倍)与国内外学者的结果相吻合.胰腺通常分泌大量的消化酶,绝大部分进入十二指肠,只有少部分进入血液[10].临床上目前能测定的只有AMS'LPS'ELastase-I'Trypsin 等酶,它们在胰腺内合成.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大量破坏,胰管阻塞,阻碍了酶进入十二指肠,从而返流入血,使其各自的血浓度骤然升高[11].本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大多数血清AMS在发病后4 h~12 h内升高,平均8 h. 尿AMS则在18 h~36 h升高,平均24 h. 48例患者LPS 在10 h~24 h内升高,平均15 h,但持续时间长,平均10 d,最长2例达发病后15 d,比文献[8]报道短. aMS在急性胰腺炎时出现较早但持续时间短,LPS出现较晚而持续时间长,AMS和LPS进行联合诊断.可以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摘要】探讨联合检测淀粉酶及脂肪酶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39例同期健康体检为对照组以确定AMY及LIP 参考范围。
比较两组AMY及LIP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
AMY及LPA的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在2~4h时AMY、LPA联合检测,阳性率增至16.07%(9/56)。
16~24h时LPA阳性率明显高于AMY;2~4d后,AMY阳性率明显降低,而LPA的阳性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LPA对AP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明显高于AMY。
单独检测时,LIP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AMY;AMY 及LIP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排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70-02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病,半个多世纪以来,腹痛加淀粉酶(AMY)升高成为诊断AP的重要依据,但在其他一些急腹症中AMY也可增高。
AP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腹症容易混淆,为导致误诊或漏诊。
脂肪酶(LIPA)测定用于临床诊断AP,可以增高其灵敏度、特异度。
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和LIPA 测定均可作为AP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但由于与AMY在胰腺炎患者中升高的时间较短,且存在于多个器官,而UAMY虽在患病时升高持续时间较长,但发病时升高较晚;同时在其他消化道疾病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故诊断的特异度受到一定限制;而LIPA 在AP时出现较晚,影响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笔者通过联合检测,探讨其在AP诊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9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4~57岁,平均(38.1±3.6)岁。
PCT联合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PCT联合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摘要:讨论通过测定血清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等数据在急性胰腺炎诊断过程中的意义。
血清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测定能够做为急性胰腺炎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手段。
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清PCT CRP 淀粉酶脂肪酶诊断价值胰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帮助人体消化脂肪、蛋白质和葡萄糖。
如果胰腺的功能出现了问题,这两种功能都会出现异常,导致障碍。
急性胰腺炎难测又致命。
预后经常和器官衰竭的进展、胰腺发生的继发感染或者是胰周的坏死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近十年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在渐渐地向着多学科、个体化、微创的方向迈步。
尽管治疗手段有所改进,重症急性胰腺炎仍然与高死亡率相关。
本研究是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PCT、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数据。
数据是为了评估上述指标对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PCT、CRP和淀粉酶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说明观察组病情严重。
且PCT、CRP、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测数据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这些发现对更全面了解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有帮助。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表达都比对照组高。
但淀粉酶及脂肪酶是血清检测中的一项非常关键的标志,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比较薄弱。
本研究对于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因其有助于医生对急性胰腺炎尤其是早期阶段进行更加精确的诊断。
另外本研究还可为急性胰腺炎诊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与思路。
这一结果表明,PCT和CRP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各检测指标敏感度及特异度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敏感度最小的CRP值也为87.50%。
特异度较小的CRP值及脂肪酶值分别为81.30%及83.10%。
观察组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0%、87.50%、96.90%、88.10%和87.50%、81.30%、89.40%、83.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测定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李 忠THE D IAG NOSINGME AN ING OF COMB INE D DETECTION OF AMY LASE AND L I P ASE IN P ANCREAS D I SEASESL I Zhong 【摘 要】 目地 为快速、正确诊断出胰腺疾病,并与其它腹部疼痛讯速的区分开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方法 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测定血、尿淀粉酶和脂肪酶。
结果 急性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升高快,但持续时间短,特异性差,易漏诊,脂肪酶逐渐升高,持续时间长,特异性好,与胰腺炎病情变化是平行关系。
结论 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胰腺炎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关键词】 脂肪酶 淀粉酶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及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发病急,和其他急腹症较难鉴别,少数病情重,胰腺出血坏死,伴腹膜炎、休克等各种并发症,病死率高,医疗风险大。
为提高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我科同时对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和血脂肪酶同时进行动态检测,比较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现报告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共检测符合临床诊断胰腺疾病者80例,被确诊为胰腺炎者42例,非胰腺炎者38例;男56例,女24例;16~72岁,平均年龄4410岁。
其中酒精中毒6例,尿毒症2例,肠梗阻2例,糖尿病3例,腮腺炎3例,消化性溃疡4例,急性胆囊炎10例,腹部手术后7例,服用镇静剂1例。
1.2 标本收集门诊开始抽血测定病人血、尿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后于4~8h、16~24h,2~4d和6~8天抽血测定。
1.3 检测方法及仪器AMY用EPS速率法,参考值为17~220(血)<1000 (尿),L i p用酶显色法,参考值为516~5113,用OLY M2 P U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以酶活性单位U/L表示。
同时作质控品监测质量。
2 结果临床诊断80例需测淀粉酶的病人中,非胰腺炎者淀粉酶增高不大,42例被诊断为胰腺炎者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急性胰腺炎时AM Y(淀粉酶)急剧升高,以后慢慢下降,L i p(脂肪酶)升高稍慢,但下降幅度没有AMY大,维持较长时间。
联合测定AMY与L i p的结果见表2。
可以看出,脂肪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高于淀粉酶,其联合检测对提高胰腺炎的诊断有很好的作用。
表1 胰腺炎组病程中淀粉酶、脂肪酶阳性的动态变化(%)项目2~4h4~8h16~24h2~4d6~8d尿淀粉酶4351008640血淀粉酶1471100487血脂肪酶26710010095表2 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对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淀粉酶脂肪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灵敏度778689特异性828990准确度8390933 讨论3.1 胰腺通常分泌大量的消化酶,绝大多数进入十二指肠,只有少部分进入血液[1]。
正常情况下,血中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而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存在地区差异,常见的病因有胆道疾病、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引起胰腺炎的途径虽不同,但却具有共同的发病过程,即胰腺各种消化酶被异常激活而产生胰腺自身消化,胰管阻塞,阻碍了酶进入十二指肠,从而返流入血,使其各自的血浓度骤然升高[2]。
因此测定血液中的相关酶的浓度变化即可诊断出胰腺炎。
3.2 血清淀粉酶 在起病后2~12h开始升高,12~24h 达高峰,48h开始下降,持续3~5d,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的5倍即可确诊为本病。
淀粉酶升高的程度虽然和胰腺的损伤程度不一定相关,但其升高的程度越大,则患胰腺炎的可能性就越大。
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以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
尿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时,12~24h开始增高,下降比血清淀粉酶慢[3]。
因此,在血淀粉酶正常时,检查尿淀粉酶可能更有意义[4],但尿淀粉酶值受患者尿量的影响。
淀粉酶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但其特异性差。
如果与脂肪李 忠:东莞市石排医院 广东东莞 523330(接上页)酶联合测定,则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性。
3.3 血清脂肪酶 常在起病后4~8h 内活性升高,24h 达峰值,持续10~15d,在急性胰腺炎时,脂肪酶多和淀粉酶平行升高,且升高的程度较大,其升高程度可达参考值的2~40倍,脂肪酶持续时间长,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均优于淀粉酶。
血清脂肪酶升高还可见于慢性胰腺炎,但较急性胰腺炎时少见,且升高的幅度不大,因此在慢性胰腺炎时脂肪酶的活性在临界值者较多。
总胆管结石或癌、肠梗阻、十二指肠穿孔等有时可增高[5]。
参考文献[1] 杨桂英,王继贵,杨泽民.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的比较研究[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1,2(6):104.[2] 刘文忠.临床医学概要[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3.[3] 钱家鸣.内科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6.[4] FERARD G,LESSI N GER M.Human pancreatic li pase activity:arevie w of the methods and general recommendati ons[J ].Ann B i olClin,1992(50):133-41.[5] 王 三,王继贵.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33.史小红 张旭东:汕尾逸挥基金医院 广东汕尾 5166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56例分析史小红 张旭东ANALYSI S OF THE CHARACTER I STI CS OF COLOR DOPP LER F LOW IMAGI NG I N 56PED IATR IC INT USS USCEPTION P ATI ENTSSH I X iaohong,ZHAN G X udong 【摘 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56例小儿肠套叠的病史、临床表现、超声图像特征、临床复位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影像学特征。
结果 56例超声诊断肠套叠的患儿全部经临床复位及手术证实,诊断率100%,超声像图上不同切面表现为“假肾征”、“同心圆靶环征”及“套筒状”等特点。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诊断率高、无痛、无创,并可多切面进行连续地动态观察、能测血流等特点,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肠套叠 【Abstract 】 O bjecti ve To study the feature and value of Col or dopp ler fl ow i m aging (C DF I )in children’s in 2tussuscep ti on .M ethod To review and analyze medical hist ory,clinical manifestati on,results of clinical retr opositi on of all 56cases,and su 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 DF I .Result A ll of 56cases intussuscep ti on were confir med by operati on and clinical retr opositi on,the accuracy rate of intussuscep ti on diagnosis of C DF I is 100%.The deferent cr oss secti on of CDF I shows “kidney sign ”,“target sign ”,“sleeve sign ”and s o on .Conclusi on The C DF I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accuracy,no pain,noninvasive,continuous and dyna m ic observati on fr om multi p lanar cr oss sec 2ti ons .The CDF I sh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in i m aging diagnosis of childen intussuscep ti on .【Key words 】 Col or dopp ler fl ow i m aging,Children ′s intussuscep ti on 【Author ′s address 】 Yihui Foundati on Hos p ital of Shan wei City,Guangdong Pr ovince 516600PRC 肠套叠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儿童最多见,尤其是2~10个月的婴儿。
男性比女性多。
典型临床表现是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如不及时诊断及治疗会造成肠梗阻、肠坏死穿孔,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我科总结了自2003年10月~2007年10月近4年来经手术、钡灌肠、空气灌肠证实的小儿肠套叠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中,男40例,女16例;其中年龄4~6个月5例,6个月~1岁40例,1~3岁11例。
发病时间1~3d,48例有阵发性腹痛或阵发性哭闹不安,8例无明显腹痛、哭闹,伴呕吐者50例,果酱样便46例,2天未大便伴腹胀者10例,伴发热10例。
腹部触及包块42例,经直肠指检发现包块或指尖血迹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