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淀粉酶临床意义
血a—淀粉酶(a-AMY)—生化检测项目

血清a-淀粉酶(a-AMY)
一、检测原理
a-淀粉酶与a葡萄糖苷酶偶联,水解特异性底物4,6-亚乙基-4-硝基苯酚-a-庚糖,产生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生成速率与a淀粉酶的活性成正比,在405nm波长处,用速率法检测,从而求得a-淀粉酶的活性。
二、参考区间
血清:28—100U/L 尿液<460U/L
三、临床意义
1、血清淀粉酶升高:
(1)急性胰腺炎:最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h活性开始升高,12-72h达峰值,3-4天恢复正常。
虽然淀粉酶活性升高程度并不一定和胰腺损伤程度相关,但升高程度愈大,患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愈大。
怀疑急性胰腺炎时应连续监测淀粉酶,并结合其他检查,如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
(2)急腹症:其他急腹症也可引起淀粉酶活性升高。
(3)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时淀粉酶活性可轻度升高或降低,但没有很大诊断意义。
2、尿淀粉酶升高:
血液中淀粉酶能被肾小球滤过,血清淀粉酶升高时,都会使尿中淀粉酶排出量增加,其升高可早于血淀粉酶,下降晚于血淀粉酶。
血尿淀粉酶检测

管阻塞时亦可升高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的随访
腹部不适、外科手术、厌食和食欲过盛
人血清淀粉酶易通过肾小球滤膜
Grey-Turner征
急性胰腺炎发病6—12h血清AMS↑,
参考值:800—1800U/L(Somogyi 法)
胆囊炎等 胆囊炎等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组织破坏 胆囊炎等
CT平扫示胰腺弥漫型增大,边缘模糊
血尿淀粉酶检测
一 、 血 淀 粉 酶 ( AMS ) 检 测
(p397)
主要来自胰腺和腮腺
参考值:800—1800U/L(Somogyi 法)
适应证
❖ 急性胰腺炎的监测与排除 ❖ 慢性胰腺炎 ❖ 胰管阻塞 ❖ 腹部不适、外科手术、厌食和食欲过盛 ❖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的随访 ❖ 腮腺炎
人血清淀粉酶易通过肾小球滤膜 而出现于尿中
参考值:﹤1000U/L(Somogyi 法)
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 尿液AMS12—24h↑,持续1-2周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亦升高
2.胰管阻塞 血、尿淀粉酶活性不一定呈平行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组织纤维化
而出现于尿中
管阻塞时亦可升高
胰腺组织纤维化
腹部不适、外科手术、厌食和食欲过盛
主要来自胰腺和腮腺
胰腺组织严重破坏致胰腺分泌功能障碍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亦升高
胰腺组织破坏
而出现于尿中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的随访
主要来自胰腺和腮腺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囊肿、胰
某些急腹症:溃疡穿孔、肠梗阻、急性
Grey-Turner征
Cullen征
(2)胰腺癌(早期)
淀粉酶测定临床意义

淀粉酶测定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3-03-26T11:27:00.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朱发强[导读] 急性胰腺炎患者均高于此值3倍,阳性率达100%,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Cam/Car升高的阳性率为90%。
朱发强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精神病防治院 154001) 【中图分类号】R446.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138-02 【摘要】目的讨论淀粉酶测定。
方法对患者进行生化检测并做出诊断。
结论淀粉酶测定是临床上诊断胰腺疾病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淀粉酶测定淀粉酶主要来自胰腺,其次是腮腺,此外肝、小肠、肾、卵巢、皮下脂肪等也能产生少量淀粉酶。
淀粉酶是一种重要的水解酶,能水解淀粉产生双糖和单糖,分为α、β二类。
胰淀粉酶系α-淀粉酶,分子量45000,不需激活就有活性,分胰型(P)和唾液型(S)两型。
检测方法主要有终点法(如:碘-淀粉比色法)和速率法(如:对硝基苯麦芽庚糖苷法,有商品试剂盒供应,可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碘-淀粉比色法[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加入碘液后,与未水解的淀粉结合形成蓝色复合物,其颜色深浅与未被水解的淀粉含量有关,并与淀粉酶活性呈负相关。
[临床意义]当胰腺疾病尤其是急性胰腺炎发生时,从胰管管壁及胰泡中逸出的胰淀粉酶可直接消化胰腺组织。
漏出的胰液被吸收入血而随尿中排出。
故血、尿淀粉酶均可升高,对其进行测定,是临床上诊断胰腺疾病常用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血清淀粉酶来源于胰腺及唾液腺,但含量很少。
胰腺疾病时,胰腺分泌的淀粉酶逸入血中而使血中含量升高。
因淀粉酶分子量较小约45000左右,故可被肾小球滤过而出现在尿中。
(1)急性胰腺炎:常于起病后8h即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3-5天后恢复正常。
当血淀粉酶高于350U时,应怀疑此病,超过500U即有确诊意义。
在急性发作期淀粉酶活性显著增高。
血生化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生化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临床意义————————————————胡馨血生化是生化室能做的全套项目。
一般包含血糖、血脂、肝功、肾功(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协力、肌酐、尿酸、尿微量蛋白)、离子、淀粉酶、心肌酶等等;而血惯例是诊疗血液疾病或身体有无炎症贫血或凝血问题的检查。
检查内容:正常状况: (5.1-17.1)umol/L总胆红素增高:急、慢性肝炎,堵塞性黄疸,赤色素沉稳症,肝癌,胆结石,胆管炎,肝硬化,溶血性疾病。
间接胆红正常状况: (1.7-13.7)umol/L素增高:溶血性疾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少症。
直接胆红正常状况: (0-3.4)ummol/L素增高: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伤害,肝癌,肝内结石,胆道堵塞。
正常状况: (1.79-7.14)mmol/L尿素氮增高:高蛋白饮食,少尿,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利尿剂,消化道出血。
降低:妊娠,低蛋白饮食。
肝功能不全。
正常状况:男性: (44.2-133) ummol/L; 女性: (70.7-106.1)肌酐(血ummol/L清)增高: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弱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
降低:肌营养不良症,尿崩症。
正常状况:男性: (12.96-38.1) ummol/L; 女性: (26.7-70.9)ummol/L肌酸增高: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发热,妊娠,饥饿,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降低:甲状腺机能减退,使用苯丙酸诺龙等药物。
正常状况:男性: (150-420) umol/L; 女性: (90-357) umol/L尿酸增高:痛风,肾功能不全,子痫及妊娠期恶心呕吐,重症肝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血液病。
检查标准:血清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正常状况: (134-143)mmol/L增高:呕吐、腹泻,多尿惹起的水分不足,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钠( Na )肢端肥大症。
降低:肾功能阻碍,尿毒症,应用速尿等利尿剂,阿狄森病, 21-羟化酶缺少症,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性肝硬化。
2024血清淀粉酶(AMS)升高的临床意义

2024血清淀粉酶(AMS)升高的临床意义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升高。
血清淀粉酶在AP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AP起病后6~12h,血清淀粉酶开始上升,48h开始下降,持续3~5天,通常情况下,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浓度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即可确诊AP0不过,除了急性胰腺炎以外,还有很多疾病也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需注意鉴别。
什么是淀粉酶?淀粉酶(amy1ase,AMS)在人体主要来源于腮腺和胰腺,有2种同工酶——来自胰腺的淀粉酶的同工酶P(P-AMS)和来自腮腺的淀粉酶的同工酶S(S-AMS)通过同工酶检测,可以将腮腺炎与引起急腹症的急性胰腺炎相鉴别。
此外,人体内心脏、肺脏、肝脏、甲状腺、脾脏等组织也含有少量的淀粉酶。
淀粉酶主要通过肾脏清除,因此,血液循环内的淀粉酶活性升高时,相应的尿淀粉酶活性也会升高。
除了AP,血淀粉酶升高还可见于这些疾病:1、巨淀粉酶血症血AMY升高的原因大致分两类:进入血液中的淀粉酶数量增加或淀粉酶从血液循环中清除减慢。
巨淀粉酶血症属于后者,巨淀粉酶是由血清中正常淀粉酶与免疫球蛋白(如IgG.IgA)或其他物质结合形成的一种高分子循环复合物。
巨淀粉酶分子量巨大,不易通过肾小球,故巨淀粉酶血症患者血淀粉酶明显增高而尿淀粉酶正常或减少,一般肾淀粉酶清除率/肾肌酊清除率<1%时,可诊断为巨淀粉酶血症,并有助于对高淀粉酶血症的鉴别诊断。
因此,如果碰到血清淀粉酶长期增高而尿淀粉酶正常,又无肾功能损害者,或血脂肪酶正常者,需考虑巨淀粉酶血症的可能性。
2、糖尿病酶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在DKA患者中经常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约有17%~50%),且临床表现与胰腺炎相似。
血AMY在DKA中升高的原因包括唾液AMY的释放增加,肾脏对AMY的清除减少,以及神经和代谢紊乱导致从胰腺腺泡渗出到循环的AMY增加。
尿液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上皮细胞管型肾病,毒素反应,长期高热,重金属中毒及肾淀粉样变性
红细胞管型伴有出血的肾脏炎症。
白细胞管型肾盂肾炎
采集标本要求
1.尿常规(URT):取晨起第一次小便中段尿,或第二次小便中段尿约20ml置洁净器皿内,30min内送检。如急诊可取随机尿。
2.尿淀粉酶(UAMY):晨尿或随机尿约10ml,30min内送检。
降低:阿狄林病,腺垂体功能低下症,肝硬化
尿17-酮类固醇
小儿: (00.3-3.6) mg/d;女性: (2.9-11.1) mg/d ;男性:(5.5-14.5)
增高:柯兴综合症,睾丸肿瘤,卵巢肿瘤,异位性ACTH综合症。
降低、:腺垂体功能低下,阿狄森病,肝硬化,肾上腺危象
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尿FDP)
3.子宫外孕可呈阳性,但阳性率较低。
4.绒毛膜上皮瘤、葡萄状胎块或睾丸畸胎瘤时亦可呈阳性。
尿本周氏蛋白定性
尿液
阴性
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肾淀粉样变、慢性肾孟肾炎及恶性淋巴瘤病人亦可出现阳性。
乳糜尿检查
尿液
阴性
乳糜尿多因丝虫或其它原因阻塞淋巴管使尿路淋巴破裂而形成。
1小时尿沉渣计数
尿液
RBC
2.流产的诊断及治疗:不完全流产,子宫内尚有胎盘组织残存,HCG定性为阳性,完全流产或死胎时HCG可阴性,如HCG在2500U/L以下,并逐渐下降,则有流产或死胎可能;当降到600U/L,则难免流产,如尿中HCG不断下降,表示保胎无效,反之则提示保胎成功。产后4天或人工流产术后13天,血清HCG应恢复正常。如不符合这一情况,则应考虑有异常可能。
3.尿本-周蛋白(Bence-Jones):取晨尿20ml,30min内送检。
血液生化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淀粉酶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淀粉酶活性升高: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血清的淀粉酶开始升高;12-72小时达高峰;3-4天下
降至正常。
主要用于胰腺炎的诊断。
其他疾病:腮腺炎,胰腺疾病,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淀粉酶活性降低: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等。
2.血清总胆固醇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脂血症。
其他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用药: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病药等
减低
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严重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贫血
3.三酰甘油酯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高
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
其他疾病:胰腺炎、脂肪肝、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生理性
用药:避孕药、甲状腺激素
降低
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低及严重肝衰竭等。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冠心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病和糖尿病等,也可
见于神经性厌食及怀孕妇女。
减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骨髓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肝病等
5.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胰腺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禁食等及怀孕妇女。
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降低:
生理性:吸烟、肥胖、严重营养不良
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冠心病
其他疾病:肝功能损害、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
血清淀粉酶(AMY)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清淀粉酶(AMY)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淀粉酶(AMY)是催化多糖化合物1,4-糖苷键水解的一组酶,可催化淀粉、糊精和糖原水解。
2、淀粉酶存在于体内的多个器官和组织中,主要由外分泌腺的胰腺和唾液腺产生。
3、淀粉酶相对分子量小,可以从肾小球滤过出现在尿液中,其中50%被肾小管重吸收,随尿液排出的淀粉酶,称尿淀粉酶,淀粉酶是唯一能在正常时出现于尿液中的血清酶。
二、检测方法血清淀粉酶测定曾出现众多方法,目前应用最多的以经修饰的麦芽七糖为底物的方法。
三、参考区间成人(20~79岁)血清淀粉酶:35~135U/L。
四、临床意义1、急性胰腺炎在急性胰腺炎中,淀粉酶、脂肪酶、弹性酶和胰蛋白酶同时被释放到血液中。
血清淀粉酶水平通常在6~12 h内升高,24~48 h达到峰值,在随后的3~7 d内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脂肪酶在4~8 h 内上升,24 h达到峰值,在接下来的8~14 d内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血清脂肪酶被认为是比血清淀粉酶更可靠的急性胰腺炎诊断生物学标记物。
在急性胰腺炎中,约75%的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
在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可持续1~2周(尿淀粉酶值会受患者尿量的影响)。
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病程早期检测血清淀粉酶更加灵敏,而在病情后期血清淀粉酶降至正常时,还可通过检测尿淀粉酶辅助诊断。
2、淀粉酶活性高低与病情不呈相关性,血清淀粉酶是否降至正常不能作为判断病情程度或患者是否恢复饮食的依据。
3、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增高,但一般低于500U/L。
4、正常人血清中淀粉酶主要由肝脏产生,因此血清与尿中淀粉酶同时减低主要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急性和慢性胆囊炎等。
肾功能严重障碍时,血清淀粉酶升高,但尿淀粉酶降低。
五、注意事项1、血清淀粉酶比较稳定,室温下可保存4天,4℃下2周,-20℃以下可保存数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尿淀粉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贾思公
淀粉酶(AMY或AMS)全称是1,4-α-D-葡聚糖水解酶,催化淀粉及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
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肺、肝、甲状腺、脂肪等组织亦含有此酶。
生理变异:成年人血中淀粉酶与性别、年龄、进食关系不大,新生儿淀粉酶缺乏,满月后才出现此酶,逐步升高,约在5岁时达到成年人水平,老年人淀粉酶开始下降,约低25%。
注意事项:血淀粉酶的检验结果与进食的关系并不大,因此检验前无需刻意空腹,但若有使用避孕药或者麻醉药等则可能使得测定的数值出现偏低的情况。
参考值:血清淀粉酶28—100u/L;尿液淀粉酶0—500u/L
临床意义: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可通过肾小球滤过。
(1)血清与尿中淀粉酶升高:流行性腮腺炎,特别是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淀粉酶显著增高。
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2小时即开始增高,8~12小时标本最有价值,至24小时达最高峰,并持续24~72小时,2~5日逐渐降至正常,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48小时达高峰,维持5~7天,下降缓慢。
故胰腺炎后期测尿淀粉酶更有价值。
一般情况下,血清淀粉酶在增高频率以及程度上都不及尿淀粉酶检测,当血清活性淀粉酶回归常态后,尿淀粉酶活性仍然可以持续6天左右,这也是尿淀粉酶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高于血淀粉酶检测的原因所在。
尿淀粉酶活性测定对于胰腺炎的诊
断非常有效,在患者未能及时就诊时更是如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血尿淀粉酶联合测定效果更佳。
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血尿淀粉酶都有很高的敏感性。
在遇到急腹症患者,特别是那些腹部持续剧痛,用解痉剂也无法缓解症状的病例,就应该及时给患者采取血尿点淀粉酶检测,如果病情不能确定,还可以采取CT 、B 超等手段辅助进行,早点确诊,以便下一步治疗。
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流行性腮腺炎、唾液腺化脓等血清淀粉酶均可升高,但升高幅度有限。
肾功能障碍时,血淀粉酶升高,尿淀粉酶降低。
(2)血清与尿中淀粉酶降低:正常人血清中淀粉酶主要由肝脏产生,血清与尿淀粉酶同时减低主要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急性和慢性胆囊炎等。
肾功能障碍时血清淀粉酶也可降低。
血尿淀粉酶对于胰腺炎的诊断虽然很有效果,但也会存在一定的诊断不出甚至误诊的几率。
胰腺炎是最为常见的急腹症,患者大多有持续性阵痛,与暴饮暴食和烟酒过度有一定关系。
有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胆源性胰腺炎与急性肠胃炎临床症状极为相似,血尿淀粉酶也表现较高,容易误诊。
胆结石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疼、恶心以及呕吐、发热。
常态下,存留于胰液中的胰蛋白是在十二指肠里,它变成活性胰蛋白酶需要胆汁中的肠激酶激活,这样才能够去消化蛋白质。
急性胰腺炎很多都是由胆石症引起的,所以急性肠胃炎和胆结石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为胰腺炎,需要重点关注。
总而言之,血尿淀粉酶的坚持是当前诊断胰腺炎的主要手段,其有效
率高,操作也较为简便,能够更为快捷的发现胰腺炎患者,便于对症治疗,保障了患者健康。
但临床实践发现,血尿淀粉酶诊断胰腺炎还有不足,存在误诊现象,这还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测定血淀粉酶的注意事项?成年人血中淀粉酶与性别、年龄、进食
关系不大,因此检验前无需刻意空腹。
2、血尿淀粉酶参考值?参考值:血清淀粉酶28—100u/L;尿液淀粉酶
0—500u/L
3、血尿淀粉酶升高的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可通过肾小球滤过。
血清与尿中淀粉酶升高:流行性腮腺炎,特别是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淀粉酶显著增高。
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2小时即开始增高,8~12小时标本最有价值,至24小时达最高峰,并持续24~72小时,2~5日逐渐降至正常,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48小时达高峰,维持5~7天,下降缓慢。
故胰腺炎后期测尿淀粉酶更有价值。
一般情况下,血清淀粉酶在增高频率以及程度上都不及尿淀粉酶检测,当血清活性淀粉酶回归常态后,尿淀粉酶活性仍然可以持续6天左右,这也是尿淀粉酶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高于血淀粉酶检测的原因所在。
尿淀粉酶活性测定对于胰腺炎的诊断非常有效,在患者未能及时就诊时更是如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血尿淀粉酶联合测定效果更佳。
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血尿淀粉酶都有很高的敏感性。
在遇到急腹症患者,特别是那些腹部持续剧痛,用解痉剂也无法缓解症状的病例,就应该及时给患者采取血尿点淀粉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