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物体的隐身设计与仿真

合集下载

基于超表面的超宽带隐身天线罩的仿真设计

基于超表面的超宽带隐身天线罩的仿真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2023年12月1日第46卷第23期Dec. 2023Vol. 46 No. 230 引 言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 )是一种由周期性排列的金属片或任意几何形状的孔径元件组成的周期结构[1⁃2],因其具有独特的频率选择特性而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它广泛应用于空间滤波器[3]、偏振器[4]、隐身天线罩[5⁃6]。

在隐身领域,由于天线通常是强散射源,因此降低整个天线系统的雷达横截面(Radar Scattering Section, RCS )至关重要。

当外部电磁波照射天线系统时,将天线工作波段外的电磁信号反射到某些方向,缩减了天线的单站RCS 。

同时,FSS 天线罩对天线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具有全传输特性,保证了工作频段内天线的正常通信。

然而,这种反射带外电磁波的方法仅适用于单站雷达,对于双站或多站雷达而言并没有较好的隐身效果。

近年来形成了一种结合FSS 和吸波器的设计思路,它被称为频率选择性吸波体(FSA )。

FSA 通常能够吸收带外的入射电磁波,并且由一个传输波段来传输通信信号。

FSA 的概念首先在文献[5]中被提到,它一般由两层结构组成,即上层的吸波结构和下层的FSS 结构。

上层的吸波结构通常由金属结构和损耗元件构成,下层的FSS 由孔径元件组成。

根据吸波波段与传输波段位置基于超表面的超宽带隐身天线罩的仿真设计熊 杰, 杨宝平(黄冈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信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0)摘 要: 为了减小飞行器的多基站雷达散射截面,增加天线系统的隐身功能,提出一种基于超表面的超宽带隐身天线罩模型,该模型具有低频吸收、高频传输的特性。

提出的天线罩由位于上层的吸波结构和位于下层的频率选择结构组成。

上层由两个π型金属结构与工型金属结构组合而成,中间通过电阻元件连接,下层由“X ”字型周期缝隙结构组成,每个周期结构中一个电阻层结构对应4个“X ”字型FSS 结构。

《隐身伪装技术》课件

《隐身伪装技术》课件
优点:降低被发现 概率,提供欺骗与 伪装效果。
缺点:受限于环境 适应性和操作难度。
伪装技术
动态伪装技术
通过模仿物体的运 动或声纳特征,使 其在外界感知中难 以与真实物体区分。
应用场景
潜艇的声纳诱饵系 统,以误导敌方鱼 雷或声纳跟踪器。
原理
模拟目标物体的移 动或声纳特性,减 少被敌方侦察的概 率。
优点与缺点
隐身伪装技术的应用场景
隐身伪装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侦查、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用于提供保护、侦察、欺 骗等功能。
隐身技术
静态隐身技术
通过改变外观或结 构使物体在外界感 知中完全不可察觉。
应用场景
军事战斗机的隐身 外形设计,以减少 雷达反射信号。
原理
减少雷达信号的反 射、漫射和散射, 使物体对于电磁波 的探测难度增加。
《隐身伪装技术》PPT课 件
隐身伪装技术是一种让对象在外界感知中变得接近或完全不可察觉的技术。 这个课件将探讨隐身技术和伪装技术的概念、应用场景以及相关实例分析, 带您了解这项引人入胜的技术。
概述
什么是隐身伪装技术
隐身伪装技术是使对象隐身或伪装成其他对象的技术,用于在外界感知中隐藏或混淆对象 的存在。
优点:提高隐身能 力,增加生存概率。
缺点:耗能较大, 运算要求高。
伪装技术
静态伪装技术
通过改变物体的外 貌或环境,使其在 外界感知中与周围 环境融为一体。
应用场景
陆地军事设施的渐 变式伪装涂装,使 其与周围地形相似。
原理
采用仿生设计、迷 彩涂装、隐蔽设施 等技术手段,使物 体与环境相匹配。
优点与缺点
利用动态隐身技术,攻击者通过伪装流量进 行不可检测的攻击。
利用的技术

方舱反雷达波的外形隐身结构设计

方舱反雷达波的外形隐身结构设计

方舱反雷达波的外形隐身结构设计作者:朱超群张晖来源:《数码设计》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从外形隐身技术原理和方舱反雷达隐身特点出发,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方舱的反雷达外形隐身结构,并利用CST高频电磁仿真软件进行了计算分析。

与传统舱体相比,采用外形隐身结构的方舱的雷达散射截面在空中武器平台的威胁范围内有明显的减小。

关键词:外形隐身结构;方舱;雷达散射截面中图分类号:TN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2-0031-02Abstract: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ppearance stealth technology and the anti-radar stealth characteristics of shelters, an anti-radar profile stealth structure suitable for shelters is designed and calculated using CST high-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softwar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abins, the radar cross-section of shelters using contoured stealth structures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in the threat range of aerial weapon platforms.Keywords:shape stealth structure; square cabin; radar cross section引言雷达是目前最有效最主要的远程电子探测手段。

对于一切军事目标来说,雷达技术都构成了致命的威胁,雷达隐身自然成为一种最重要的隐身[1]。

浙大发明“隐身衣”:可使猫和金鱼隐形

浙大发明“隐身衣”:可使猫和金鱼隐形

龙源期刊网 浙大发明“隐身衣”:可使猫和金鱼隐形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3年第51期那件让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自由穿梭的隐身衣,将不再只出现在虚拟世界中。

近期,浙江大学研制出了六边形玻璃“隐身衣”,使铅笔、金鱼和猫成功隐形。

目前,浙大的“隐身衣”还很初级,只有从六边形隐身器件正对六条棱角的方向看过去,才有比较好的隐身效果。

另外,“隐身衣”本身也并不能隐形。

据介绍,目前隐身器件的研究方面归为两类:一类是地毯式隐身器件,物体躲在地毯式隐身器件下面,对于上面的观察者来说,看到的效果就像平整的地面一样。

第二类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哈利·波特式隐身衣,可以脱离地面移动。

浙江大学的研究属于第二类。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隐身衣如果能有较好的应用,必须要能够工作在宽频带、全方向、全极化,要实现这个最终目标难度非常大。

“电磁波隐身衣机理及实验研究”项目团队表示,要实现彭德里“完美隐身”的理想,制造出穿在身上的真正的隐身衣,目前还非常困难。

因为存在材料参数苛刻、不够轻便等技术瓶颈,目前隐身衣的研究主要还处于实验验证及测试阶段,离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不过研究团队很有信心。

【多维解读】常言道: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制造出能实现完美隐形的“隐身衣”,是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也是他们敢想敢做的结果。

电磁波隐身,将是隐身技术真正走入生活领域的一个重大契机。

虽然目前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实现隐身的梦想终将实现。

因为,科技创新正以不可抗拒的动力,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导引着人们不断取得成功。

【适用话题】(1)科技创新;(2)失败与成功;(3)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4)现实与梦想;(5)探索无止境。

飞机隐身技术原理

飞机隐身技术原理

飞机隐身技术原理飞机隐身技术,哇,这可是超酷的一个话题呢!飞机要实现隐身,最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在雷达反射上做文章。

雷达是通过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反射波来探测目标的。

飞机要是想不被雷达轻易发现,就得让反射波变得很弱。

这时候,飞机的外形设计就特别重要啦。

比如说,飞机的机身要是设计成那种棱形或者有很多倾斜面的形状,嘿嘿,当雷达波照射过来的时候,雷达波就不会像照射到那种规则的圆形或者方形的物体一样,被大量地原路反射回去。

而是会被这些倾斜面反射到其他方向,这样一来,雷达接收到的反射波就少得可怜啦。

就好像光线照射到镜子上会被反射,但是如果镜子是斜着放的,光线就不会反射到原来的方向啦。

还有啊,飞机的材料对隐身也起着超级重要的作用呢。

现在有很多特殊的吸波材料被应用到飞机上。

这些材料就像是雷达波的“黑洞”一样。

当雷达波照射到这些材料上的时候,它们能够把雷达波的能量吸收掉,而不是把波反射回去。

这多神奇呀。

你可以想象一下,雷达波就像是一群小虫子,本来是想找到飞机这个“目标”的,结果一碰到这些吸波材料,就被吃掉了,根本没法再跑回雷达那里去报告飞机的位置啦。

飞机的发动机尾喷口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隐身的部分哦。

发动机尾喷口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高温,高温就会辐射红外线。

红外线探测器也是能够发现飞机的呢。

所以呢,要想办法降低尾喷口的红外线辐射。

有的设计会把尾喷口进行特殊的遮挡或者是采用一些降温措施。

比如说,让尾喷口的排气和周围的冷空气混合,这样温度就降低啦,红外线辐射也就减弱啦。

这是不是很聪明的做法呀?另外呀,飞机在电子对抗方面也有很多隐身的手段。

飞机可以发射一些干扰信号,这些干扰信号就像是在跟雷达玩“捉迷藏”一样。

它们会让雷达接收到错误的信息,或者是让雷达的信号变得杂乱无章,这样雷达就难以准确地探测到飞机的真实位置啦。

这就好比是在一个很吵闹的环境里,你很难听清楚一个人的声音一样呢。

飞机隐身技术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超级有趣的技术领域。

用全反射棱镜自制“隐身”教具

用全反射棱镜自制“隐身”教具

图4 笔被装置隐身了
四、结束语
该 装 置 取 材 简 单 、易 于 制 作 ,而且实验时容 易操作,现象明显。笔者根据学生对隐身这一 特 征 的 好 奇 心 ,设 计 此 装 置 ,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点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让物理课堂 更加有趣且高效。
三、演示方法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四、化学用语魔板使用建议
化 学 用 语 魔 板 以 其 规 则 简 单 易 上 手 ,组合 多变可拓展的特点,充分利用元素、化学式间的 可 组 合 性 ,利 用 棋 子 间 的 万 千 组 合 ,引导学生在 较少的时间内更有效地掌握化学用语知识。
化学用语魔板操作简单,形式多样,难易可 控 ,减 少 了 学 生 初 期 使 用 的 障 碍 。在 魔 板 使 用 初期阶段,不宜直接进行“P K ”,也不宜使用“空 白棋子”。可 按 学 生 层 次 不 同 分 成 若 干 小 组 , 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魔 板 的 各 种 玩 法 及 使 用 的 规 则 ,让 他 们 组 织 和 帮
陈 小 明 ,安 徽 省 铜 陵 市 第 一 中 学 ,一级教师
— 73 —
技术方法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7年 第 6 期
一、装置设计
本装置由四块全反射棱镜和带有凹口的玻 璃板组成,外观俯视图如图1 所示 。
为透明玻璃,透 过 棱 镜 看 到 后 面 的 字 ,如 图 3, 这 对 学 生 来 说 可 能 认 为 是 正 常 现 象 ,暂时不 会 思考很多。
助其他同学进行游戏。为减少学生在使用初期 产生畏难情绪,可选择简单的内容和方式进行 操 练 ,减少元素(化学式)种 类 ,降低难度。

合理设计目标(武器)外形隐身的有效措施

合理设计目标(武器)外形隐身的有效措施

合理设计目标(武器)外形隐身的有效措施雷达隐身技术是通过降低目标RCS实现隐身的技术,常用手段有外形隐身技术、材料隐身技术、电子干扰和欺骗技术、阻抗加载技术等。

1、外形隐身技术外形设计是实现武器装备隐身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外形隐身技术的实质是将目标的强反射源转换为弱反射源,即通过改变目标的外形设计,在一定角度内增强目标的反射或折射效应,减小RCS。

常见的强反射源有飞机边缘、尖端,机体上的凸出物、外挂物;导弹的头部、尾部和翼面不连接处;舰艇的船体和甲板边缘等。

美国AGM-129隐身巡航导弹通过采用特殊隐身外形和隐身结构消除了强反射源,减弱了雷达波的散射强度。

2、材料隐身技术由于目标受到空气动力等因素限制,外形设计也只能实现装备一定程度上的隐身,材料隐身技术能有效弥补其不足。

材料隐身技术按工作原理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材料吸收雷达波后,以能量损耗的方式使电磁能转换为热能而散发;二是使雷达波迅速分散到装备全身,降低目标散射的电场强度;三是通过材料上下表面的反射波迭加干涉,实现无源对消。

吸波材料通常分为涂料型和结构型:涂料型涂于目标表面形成吸波涂层,结构型是参与结构承力的、有吸收能力的复合材料。

透波材料几乎能完全透射雷达波,进而降低目标RCS。

据报道,F-117A隐身战机大量使用了多面体外形设计和雷达吸波材料等隐身手段,其RCS比常规战机减少了23 dB,使常规雷达作用距离缩减73%3、电子干扰和欺骗技术电子干扰技术实质是产生与目标或敌方雷达相似的特征信号,使其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而实现目标隐身。

常见的技术手段有:向空中投放箔条等干扰物形成干扰层以遮盖真实目标;利用电子干扰设备发射噪声或类似噪声的干扰信号,使敌方雷达无法检测目标信息;由侦察设备侦测出敌方雷达频率,并以该频率发射回波脉冲,使敌方雷达无法做出正确判决;采用假目标或雷达诱饵技术,发送虚假信号误导敌方等。

据报道,美国正在研究一种能发射高频(VHF)、特高频(UHF)和微波信号的新型诱饵,该诱饵也可模仿隐身飞机目标。

任意角度方形热斗篷的设计与仿真

任意角度方形热斗篷的设计与仿真

第2期
夏 舸 等:任意角度方形热斗篷的设计与仿真
·89·
了球形热斗篷。2014年,毛福春等 在 [14] 变换热力 学的基础上,设 计 出 具 有 非 共 形 任 意 横 截 面 的 柱 形热斗篷 热 导 率 的 表 达 式,并 通 过 Comsol仿 真 验证了热斗篷对隐身区域具有热保护的功能。
夏 舸 ,杨 立 ,寇 蔚
(海军工程大学 动力工程学院,武汉 430033)
摘 要:为了更好地控制热流的传递,首先通过坐标变 换 的 方 法,推 导 出 方 形 热 斗 篷 的 导 热 系 数 的 表 达 式,并 设 计出了具有任意角度的方形热斗篷;其次,通过软件 ComsolMultiphysics对旋转角为π/4和5π/12的方形热 斗篷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热流能够较好地绕过内部保护区域,具有很好的隐形效果。这 一 技 术 为 热 流 流动路径和目标温度场的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 键 词 : 斗 篷 ;坐 标 变 换 ;导 热 系 数 ;温 度 场 中 图 分 类 号 :TK124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3486(2018)02-0088-04
目前,人们对 热 斗 篷 的 研 究 大 多 局 限 于 圆 形 和椭圆形轮廓的保 护 区 域,对 于 旋 转φ 角 的 方 形 区域的热斗 篷 的 研 究 成 果 较 少。 因 此,在 导 热 方 程的基础上,本 文 通 过 坐 标 变 换 的 方 法 严 格 推 导 出了任意 角 度 的 方 形 热 斗 篷 的 导 热 系 数 的 表 达 式,并通过了全波仿真 分 析 了 与 狓 轴 夹 角 π/4 和 5π/12的方形热 斗 篷,验 证 了 导 热 系 数 表 达 式 的 正 确 性 ,同 时 讨 论 了 热 斗 篷 的 热 保 护 功 能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隐身技术
2.1 坐标变换
坐标转换可以被看作是从一个坐标系统到另一个的坐标系统的转 换,这两个坐标系统描绘的是一个相同的物理空间。通过对这个空间中 的每一个双向单射描绘,这两个坐标系统有如下的关系: 1.新坐标系统中的每个图形中的每个点与旧坐标系统中的初始点是 一样的。(影射表达式是坐标转换的表达式的反函数) 2.旧坐标系统中的每个图形中的每个点与新坐标系统中的初始点是 一样的。(影射表达式是坐标转换的表达式是一样的)
4.仿真结果及分析
仿真结果:
分析如下: 1.从圆柱隐身体系拓展到正N多边形柱的过程中,经行坐标变换的方法是采用圆 环形参数的特征经行的,所以在越平滑、规则的模型下形成完美隐身越容易实现, 而在多边且外形尖锐的区域较难形成完美的平滑过渡; 2.由于在进行仿真实验时要对于该模型加建网格提供基础,而个人计算机处理能 力较差,无法达到科学计算机所能达到的精度。在加足网格后计算过程中比较容 易出现电场扭曲和叠加的情况,所以如图可以看到,途中出现的多处扭曲变形区 域就是电场相互叠加对比之下显示出的高值区域; 3.由于第二点情况的物理基础不支持,在设定频率时也出现了问题,即不能达到 文献给出的2GHZ而只能根据仿真实验自身条件限制,将其改为较适应本实验的 4.1GHZ进行仿真。
方形物体的隐身设计与研究
作 者:
指导老师:
内容与安排 1.研究背景
2.隐身技术
3.方形物体的隐身仿真
4.仿真结果及分析
5.总结
1.研究背景
1.1 异向介质
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是描述物质基本电磁性质的物理量,在人们通常 认识的自然所存在的媒质中,他们都是大于零的。但理论上,在某种情 况下也存在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小于零的媒质。当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 为负值时,波矢方向与能量方向相反,在这种情况下,电场强度E、磁场 强度H、波矢量k形成左手规则,因而将这种材料称为“双负介质”或者 “左手材料”,美国J.A.Kong教授建议其中文名称为“异向介质”,以 突出电磁波在该介质中传播时所表现的不同于传统介质的各种“异向” 或“奇异”效应,本文即采用了这一名称。 电磁波在异向介质中传播时具体表现为后向波,并且具有负折射、 倏逝波放大、逆多普勒效应、逆切仑科夫辐射、亚波长衍射等奇异特性。
2.2 隐身设计步骤
1.设定一个理想的电磁场的分布,这个作为整个设计新的电磁系统的目 的;
2.选择一个合适的坐标转换方程,这个方程可以把原坐标系的分布图形
转换为我们期望的新的坐标系下的理想分布图形,这个转换的新的标系可以 满足我们期望的理想的场的分布; 3.根据在转换后的新的坐标系下的转换后的方程,推导出所需电磁材料
1.3 隐身斗篷
2006年理论上可行的隐身斗篷设计方法被提出。即控制电磁波围绕着 任意形状的物体走,然后电磁波的路径汇变成跟初始一样的轨迹,就像他 们没有被干扰一样,进而使这个任意形状的物体对外界电磁场表现出隐形, 或者说被探测不出它的存在。 坐标系统转换方法可以使电磁场被拉伸或压缩成任意我们所期望的分 布形式。其主要思想是:将介质所在的空间当作是经过变换的坐标系中的 空间,通过空间的变换关系来推断介质本构关系的变换,以获得所期望的 电磁特性。
谢谢!
5. 总结
本文பைடு நூலகம்要介绍了异向介质的研究和应用,以及隐身衣技术的提出、发展和 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基本设计原理的基础上,我们首先提出了一个一般通用的 坐标转换方程来设计二维完美理想的隐身衣。 在仿真实验过程中,充分采用正N边形本构参数的通解计算方法,在解决 通解的基础上代换取值,得到了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正四边形隐身的仿真数据。 利用基于有限元算法的全波电磁仿真软件———COMSOL。在希望得到无散射 的完美隐身体系的思想上进行了验证性的仿真实验,虽然碍于物理局限方面没 有得到期望中的完美隐身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于正N边形柱隐身 条件本构参数计算的验证。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完成隐身斗篷的模拟实验,但是 此仿真对于硬件要求较高,并且对于各自仿真参数所适应的频率有要求,所以 只取得了阶段性的验证工作。
r'
由于点M是直线与正N边形的交点,而这里已经求得正N边形的直线方程通解 表达式,则可以进过运算得出
由于单位向量在原坐标系和变换坐标系下必须相等,所以x’/r’=x/r, y’/r’=y/r成立,综合(1)可得
由于推导过程异常繁琐和复杂,所以我们直接引用文献中所求结果,给出化 简后的相对介电常数、磁导率表达式:
xy
其中
至此,我们在得到了非均匀各向异性隐身罩的本构参数的基础上完成了 二维正方形隐身衣的设计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基于论文推导得到的本构参数张 量,利用仿真软件comsol进行仿真并且验证其正确性。
3.方形物体的隐身仿真
3.1 隐身仿真模型
3.2 隐身仿真设定
1.边界设定: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去掉上下两个完美匹配层,该设外边界为完 美磁导体。 2.求解域设定:根据计算出的本构参数张量,我们在设置求解域方程的时候设 置为相对异向,将计算出的εxxεyyεxyεzz四个参量分别设置。由于本验证试验 参数设定较为复杂,所以其中运用了大量代换,进行替换的代数式将在全域变 量中给出。 3.输入电场设定:此处设为匹配边界。 4.隐身斗篷内边界:由于入射场为TE波,故此处设为完美电导体。 5.设定常量:在所有的数值计算中,我们设定隐身衣的长度为a=0.2m, b=0.4m及工作频率为f=4.1GHz。
设点H(x,y)位于原坐标系中,点G(x’,y’)位于变换坐标系中。点M为直线 OG与多边形的交点。则从原坐标系到新坐标系的坐标变换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R1为OM的距离。r为OH距离,r’为OG距离。 在这里,内部的正N边形可以表示为N条边的直线方程组合,而这些直线方 程可以通过各个顶点的通解表达式得到,这里涉及到需要确定各个端点坐标的 通解表达形式,省略中间的推导步骤,直接给出顶点的通解表达式如下:
介质的参数的特性函数;
4.根据电磁参数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得到新的电磁系统。
2.3 正N边形隐身罩本构参数推导
在这里我们引用《正N边形柱的隐身条件的严格推导及其隐身特性验证》 一论文的求解推导方法,进一步简化为正方形柱(即正四边形)的计算问题。 将其模型简化为四边形(即取N=4)。由此,可以到的如下假设和图示: 1.设正四边形柱以Z轴为轴线,则截面正四边形位于X-Y平面内。 2.设正四边形重心位于原点,原区域范围为0-b,进行坐标变换后区域为a-b。 3.设正四边形有一个端点位于Y轴,且该端点的编号为1,则顺时针旋转,各 个端点编号依次为2,3,4。 4.设由编号为n,n+1端点(n<4)构成的边,编号为n则顺时针旋转,各条边 的编号依次为2,3,4。
1.2 异向介质的发展与应用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位苏联科学家提出了有关异向介质的理论,但直到 九十年代末期才被科学界所重视,随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异向介质研究 的热潮。科学家们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制成异向介质,并对它的各种性质与相 关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非凡的成果。 利用异向介质的多种奇异特性,能够实现平板聚焦、天线波束汇聚、完美 透镜、超薄谐振腔、后向波天线等功能,在微波和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 值,在军事和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 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未能进行实际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