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_叶有娣

合集下载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如医护人员手部、患者用具、呼吸机设备、消毒液、透析机、水龙头等[1],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可以引起多种医院感染,如肺炎、伤口感染、败血症和脑膜炎等。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株逐年增加,并从对单一抗菌药耐药向多重耐药、由低耐药向高耐药发展,因此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

目前,临床治疗不动杆菌的主要药物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

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这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阐述。

1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1.1 β-内酰胺酶的产生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最主要的原因,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类(属A类,由TEM型、SHV型、SIM型和PER型等基因编码)、金属酶类(属B类,由IMP和VIM基因编码)、AmpC酶(属于C类),OXA型酶(属D类)等四类。

细菌主要通过质粒介导或染色体突变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与参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代谢的D-丙氨酸-D-丙氨酸肽酶的三维结构十分相似,从而以水解和非水解方式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菌药物失去活性[2]。

1.1.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又称氧亚氨β-内酰胺酶,是细菌质粒介导的能水解甲氧亚氨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以及氨曲南等的β-内酰胺酶,由于ESBLs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类抗生素,作用底物广泛而称之。

ESBLs大部分属Ambler A类酶,位于Bush等功能分类方案2be群;少数属于Ambler的D类,位于Bush的2d群。

ESBLs超过240种,按传统的ESBLs分类法,可分为TEM型、SHV型、非TEM及非SHV型等(包括CTX-M、OXY、SIM、PER等)。

TEM型ESBLs有71种,其中TEM-1是革兰阴性菌中最为常见的β-内酰胺酶[2]。

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研究进展

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研究进展

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研究进展刘坤锋;吴洁;顾觉奋【摘要】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并且随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增加,对它的治疗已经受到重视.本文着重介绍了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生素,药物联用仍是有效方法.新型肽类抗生素如人β-防卫素2、(LLKK)2C和[E4K]alyteserin-1c等具有抗菌活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年(卷),期】2013(034)005【总页数】4页(P193-196)【关键词】MDRAB;耐药;联合用药;抗菌肽【作者】刘坤锋;吴洁;顾觉奋【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致死率高。

在过去几年里,碳青霉烯、多黏菌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耐药的出现,使之成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甚至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DRAB)。

2011年AB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达60%以上,2007年~2011年PDRAB的检出率2.8%上升到2011年的21.77%[1-2]。

2010年,我国发现了产NDM-1鲍曼不动杆菌[3],使治疗更加困难。

本文主要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目前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加以概述。

1 耐药机制1.1 相关酶耐药型AB大多含有β-内酰胺酶,分为A、B、C和D四类。

A类型能被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其它的基本不能被抑制。

D类型主要介导AB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

另外,氨基糖苷修饰酶(AMEs)的产生主要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包括乙酰转移酶(AAC)、磷酸转移酶(APH)和核苷转移酶(ANT)(表1)。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2]Giannouli,Cuccurullo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novel
s,Crivaro in

V.et
care
al
Molecular
hospital in
Epstant

tertiary
Naples Italy Shows the emergence of
aLMolecular epideIrfiology
car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strains
in intensive
units
of
multiple
Mediterranean hospitals[J]J
Chemother,2009,63(4):828—830 MD,Goglin K.Molyneaux
近年来不动杆菌的li函床分离率逐年提高尤以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常见鲍曼不动杆菌有天然与获得多药耐药性的特点在环境中生存能力极强鲍曼不动杆菌与mrsa菌株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已成为最常见的医源性感染致病菌i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医学信息2013年4月第26卷第4期(下半月)Medical
Information.Apr.2013.V01.26.No.4
Acinetobacter baumannit clinical swaim
associated lwith lligher bilfilm
formationⅡ】J
Infect,2009,73(3):287—289 [5]Gianoouli MF,Tomason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fimicrob A,Agodi H.et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感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感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性 的不 动杆菌 , 在 自然 界 分 布 广 泛 , 在 人 类 主 要 存 在 于 皮 肤 表 面 及 呼 吸道 , 是条件致病 菌 , 由 于 其 环 境 特 殊 在 医 院尤 其 是 I C U 常呈 流 行性 爆 发 , 是 引 起 医 院 感 染 的 主 要 致 病 菌 。近 年 来 , 随 着 鲍 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的不断上升 , 且 呈 现 多重 耐药 趋 势, 研 究 者 及 临 床 医师 对 该 菌 的关 注 越 来 越 密 切 , 对 其 感 染 患 者 的 治 疗 及 防 治 也越 来 越 迫 切 。因 此 , 了解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的感 染 特征 , 临床分布和耐药性 , 有 效 控 制 其 在 临床 的 感 染 非 常 重 要 。本 文 就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流 行 病 学 、 耐 药 机 制 及 防治 措 施 进 行
me s e n e h y ma l s t e m c e l l s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b o n e ma r r o w a n d l y mph o i d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 0 8 )
综 述。
曼不动 杆菌 主要通 过 以下机 制对 8 一 内酰 胺 类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 ( 1 ) 产生各种 p 一 内 酰 胺 酶 I ; ( 2 ) 细 菌外膜 膜孔 蛋 白缺 陷, 细 菌
发生突变失去某种特异孔蛋 白( 常 见的 是 C a r ( ) 和1 ) p r 1 ) ) 后. 内 酰胺 类 等 药 物 无 法 进 入 或 进 人 减 少 [ 7 3 ; ( 3 ) 外丰 I f 崩 的 外 排 怍 用 增 强 ] , 可 以将 进 入 细 菌体 内 的 药 物 泵 出 膜 外 ; ( 4 ) 菏霉 素 结 合蛋 白( P B P s ) 编码基因突变导致 P B P s 构象政变 , 与 8内酰 胺 类 药 物 结 合 力 下 降 , B 一 内 酰胺 类 抗 菌 药 物 是 通 过 - j . 细 菌 细 胞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研究进展

2.2.4 方法稳定性实验取标准曲线项下的标准溶液(S-kp含量为10.6µg·mL-1),按照样品测定项下方法测定,于0,0.5hr,1hr,2hr,4hr,8hr测定吸收度(A),6次测定的吸收度RSD为1.89%(n=6)。

结果表明,样品溶液在8小时内测定,吸收度稳定。

2.2.5 精密度实验取样品,按照样品测定项下方法测定,连续测定6次,得RSD=1.23%(n=6)。

2.2.6 样品测定取样品适量(相当于右旋酮洛芬10mg),精密称定,加入乙醇:生理盐水(4:6)溶液适量,搅拌,过滤至100ml容量瓶中,加乙醇:生理盐水(4:6)溶液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5ml,用60%乙醇稀释至50ml;以不含主药的基质,照上述操作而得的稀释液为空白对照,测定吸收度,代入线性回归方程,测得三个批次的贴片中右旋酮洛芬的标示量为99.5%,102.1%,101.7%(n=3)。

3.讨论该贴片属聚合物骨架型控释系统,采用聚乙烯醇(PVA124)等高分子材料作为控释骨架,其载药量和柔韧性均较好;且工艺简便实用。

由于右旋酮洛芬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参考文献,并经试验,本贴剂选择乙醇:生理盐水(4:6)为溶解介质。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研究进展饶跃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摘要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我国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之一,其在临床分离得到的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的药鲍曼不动杆菌日趋增多,甚至出现了全耐药的菌株,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巨大挑战。

本文从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感染特征、耐药机制、治疗和防治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感染;抗菌药物;耐药机制鲍曼不动杆菌基本上为腐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泥土和水中生长良好。

该菌易在潮湿环境下生存。

医疗环境中的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输液设备、空调系统以及病人和医务人员皮肤均可被此菌污染而引起患者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及其播散机制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及其播散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杆 菌具有 快 速获 得 对 多 种抗 菌药 物 耐 药 的能 力 , 同时 由于广 谱抗 菌 药 物 的 广 泛使 用 , 其 耐药 性 逐 渐 增强 , 现 已 出现 对 三 类 或 三类 以 上 抗 菌 药 物 ( 抗 假 单 胞 菌 的头孢 菌素类 、 碳 氢霉 烯类 抗菌 药物 、 含舒 巴
基金项 目: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 基金计划项 目( 2 0 1 2 0 1 3 1 ) ; 天津
医 科 大 学科 学 基金 ( 2 0 0 9 X K 2 6 ) 。
环境和医院环境中普遍存在 , 而且具有极强的环境 适应 能力 和快 速 获得 耐 药 性 的能 力 , 因而极 易 造成
医院 内的播散 流行 , 现 已在世 界 范 围 内成 为 院 内感
近2 O年来 , 鲍曼 不 动杆菌 已经 成 为医 院感染 中 重要 的 病 原 菌 J 。 由 于鲍 曼 不 动 杆 菌 具 有 快 速 获 得对 多种 抗菌 药物 耐药 的能 力 , 多 重耐 药 、 泛耐药 的 鲍 曼不 动杆菌 分离 株 不 断 在 医院 中 出现 , 已成 为威 胁 公众 健康 的重 要 问题 , 而对 其 多 重 耐 药 及播 散 机 制 的研 究 也 日趋 深 入 j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的 固有 耐
泵也可以在质粒、 整合子等遗传元件上存在 , 即可移 动的遗传元件可以携带多种耐药基 因( 包括外排泵 编码基因 ) , 使多重耐药性快速传递。现将鲍曼不 动 杆菌 多 重 耐 药及 播 散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综 述 如
下。
动杆菌多重耐药株 占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总数的
2 9. 3 % [ 7 3

在 中国 ,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耐 药 问题 也 日趋

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进展刘佳蕊【摘要】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是1954年由Brisou等人提出菌属概念,1968年Baumann等人确认Acinetobacter的表型特征,其最重要的代表就是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在过去的30年中,由于其具有的显著的获得性耐药能力,使其成为威胁当前抗生素的病原微生物之一,也是所有国家的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出现对所有已知抗生素有抗性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该菌通常针对最脆弱的住院患者和严重呼吸道疾病患者.根据回顾性的研究报告,医院获得性肺炎仍是由该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最常见的感染.最近,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软组织和骨的感染已经出现,这将对医疗机构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有研究认为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可诱导细菌基因发生改变形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其耐药机制为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抗生素作用靶位变异、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外排泵基因的影响.面对MDRAB院内快速传播的严峻医疗形势,加强医院感控管理、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和细菌疫苗的研究,为临床上防治MDRAB的产生提供治疗方向.作者主要对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应对措施研究作一综述.【期刊名称】《转化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07)006【总页数】3页(P382-384)【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院内感染【作者】刘佳蕊【作者单位】130021 吉林长春,解放军964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R978.1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非发酵短杆菌,主要存在于自然界环境和人类皮肤黏膜等处,对潮湿温热环境、化学品和紫外线消毒有较强的耐受力,普通消毒剂只可抑制其生长,不能达到灭菌目的。

主动外排机制介导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主动外排机制介导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主动外排机制介导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吕娟【摘要】鲍曼不动杆菌足医院感染和机会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并且其耐药性高,常发生泛耐药或多重耐药.主动外排机制在细菌多重耐药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关的外排蛋白主要有AdeABC、AdeIJK、Tet(A)、Tet(B)和AbeM外排泵.本文结合当前主动外排机制研究进展,对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关的主动外排蛋白的分类、组成、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耐药情况进行综述.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机制的深入研究,对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年(卷),期】2010(031)003【总页数】6页(P147-152)【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多重耐药【作者】吕娟【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重庆,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目前通过DNA杂交技术,可将不动杆菌属分为32个基因型,其中临床样本分离到最多的是鲍曼不动杆菌[1]。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属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伤口感染、败血症、脑膜炎、中耳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疾病[2-7]。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的广泛应用以及介入性医疗操作的广泛开展,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和机会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具有以下特点[2-3]:①生存能力强:无需特殊营养,在20~30℃生长良好;②抵抗力强:干燥表面可存活25 d;③定植率高:75%住院患者可发生定植,也是医护人员皮肤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④耐药性高:常发生多重耐药或泛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已对许多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1],有些仅对碳青霉烯类敏感(如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但随着碳青霉烯类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高[8],从而使临床治疗面临极大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张辉,张小江,徐英春,等. 2012 年中国 CHINET 不 动杆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 志,2014,14( 5) : 392-397.
[4] zavascki AP,Carvalhaes CA,Picao RC,et al. 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resistance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J].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10,8( 1) : 71-93.
9 总结
总之,多粘菌素是治疗 MDRAB 感染的主力 军,替加环素的诸多优势使其成为治疗严重感染 的新选择,但其临床效果还有待大规模临床试验 的证明。利福平能够通过减轻 MDRAB 引起的氧
化应激和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起到保护细胞 的作用,并且与其它抗生素联用抗菌效果显著,特 别是与粘菌素联合使用。米诺环素和磷霉素因其 抗菌谱广、毒性低,在治疗 MDRAB 感染中占据一 席之地。抗菌肽,作为治疗 MDRAB 感染的新生 力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让我们看到希望。
摘要 由于临床上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药物选择 局限性,同时该菌不断产生新的耐药机制,导致多 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因此,本文旨对目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可选用的治疗药物及该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加以 综述。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治疗药物
杆菌感染具 有 较 高 的 活 性[5]。 最 常 见 的 是 以 哌 拉西林 / 舒巴坦、头孢哌酮 / 舒巴坦、氨苄西林 / 舒 巴坦等的形式存在。既往临床研究表明,高剂量 的氨苄西林 / 舒巴坦( 9 g × q8 h) 显示出与多粘菌 素类似的效 果[6]。 体 外 研 究 已 显 示 舒 巴 坦 与 多 粘菌素、替加环素的协同活性[7-8],但其体内作用 尚缺乏证据。
6 米诺环素
米诺环素是 20 世纪 60 年代合成的四环素衍
·118·
Chin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16 Jan; 21( 1)
生物,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快 速抑菌作用。鉴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及 治疗药物的局限性,人们便将目光投向了这一古 老的抗生素。Goff DA 等[33]进行了一项研究,以 评估米诺环素在治疗 MDRAB 感染中的疗效,本 研究共纳入 55 例感染 MDRAB 的患者,其中 3 例 予以单药米诺环素治疗,另外 52 例接受以米诺环 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结果表明,73% 的患者治疗 成功。尽管单药治疗有效,建议临床医生尽量联 合使用,以避免产生耐药。
中图分类号: R561 文献标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2501( 2016) 01-0116-05
从历年中国 CHINET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 测结 果[1-3] 可 以 看 出,多 重 耐 药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DRAB) 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从 2007 年 的 47. 7% 上升至 2011 年的 51. 7% 。碳青霉烯类 抗生素曾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最有效的药物之 一,但近年来,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也 逐渐增多[4],给 现 代 医 疗 体 系 带 来 严 峻 的 挑 战。 在此,对近年来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药 物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4 替加环素
替加环素是一种新型的甘氨酰四环素类广谱 抗生素,对大多数难治性病原体有很强的抗菌活 性,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 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以及产超广谱 β-内酰胺 酶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替加环素靶器官毒性低、 组织分布广泛、药物相互作用少,患者存在肝功能 损害( Child-Pugh C 级除外) 、肾功能损害及血液 透析治疗等均不需调整治疗剂量,成为目前临床 治疗严重感染的新选择。研究证明,替加环素在 治疗成人复杂腹腔内感染、复杂皮肤及软组织感 染和社区 获 得 性 肺 炎 方 面 是 安 全 有 效 的[24]。 但 是,Shin JA 等[25]的一项研究指出,27 例 MDRAB 感染的患者,经替加环素治疗后,23 例( 85. 2% ) 细菌被清除,尽管细菌清除率很高,但是临床治愈 率并不高。此外,长期单独使用替加环素还可导 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其耐药机制与 AdeABC 外排 泵基因及 plsC 基因的高 表 达 有 关[26]。综 上,临 床医生在 治 疗 MDRAB 感 染 时 尽 量 多 药 联 合 使 用,避免单独应用替加环素。
参考文献
[1] 史俊艳,张小江,徐英春,等. 2007 年中国 CHINET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 志,2009,9( 3) : 196-200.
[2] 张辉,张小江,徐英春,等. 2011 年中国 CHINET 不 动杆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 志,2013,13( 5) : 342-348.
5 利福平
利福平抗菌谱广且作用强大,对静止期和繁 殖期的细菌均有作用,不仅对结核杆菌及麻风杆 菌有作用,亦可杀灭多种 G + 和 G - 球菌如金黄色 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对 G - 杆菌如大肠埃 希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也有抑制作用。Smani Y 等[27]研究指出,经利福平预处理的 A549 细胞, 表现出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细胞凋亡和细胞死 亡的减少,同时氧自由基、TNF-α、IL-6 的减少表 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减轻,但培养基中的细 菌负荷量并未减少。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利福平 能够 减 轻 由 MDRAB 和 全 耐 药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PDRAB 引起的细胞损伤却不能杀菌。事实上,利 福平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释放而起 到保护细胞的作用。大量体外试验表明利福平与 亚胺培南、粘菌素、替加环素等联用对于 MDRAB 引起 的 肺 炎 和 脑 膜 炎 均 表 现 出 协 同 抗 菌 作 用[28-30],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是与粘菌 素 联 用。 在 Bassetti M[31] 等 的 研 究 中,共 纳 入 29 例 感 染 MDRAB 的患者,其中 19 例为医院获得性肺炎, 另外 10 例患有菌血症。这些患者同时接受静脉 的粘菌素甲磺酸钠( 200 万单位 每天三次) 和静 脉的利福平( 10 mg / kg 每 12 h 一次) ,平均治疗 日是( 17. 7 ± 10. 4) d,经过治疗,22 ( 76% ) 例患 者出现临床和生物学应答,全因死亡率为 21% 。 3 例既往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出现肾毒性, 而基线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未出现肾功能不全,并 且没有出现神经毒性。此研究表明,利福平联合 粘菌素在治疗 MDRAB 引起的感染方面是安全有 效的,而 AL-Shaer M 等[32]的研究却得出相反的 结论,他们认为,相对于单独使用粘菌素,尽管联 合使用利福平和粘菌素后杀菌时间缩短以及细菌 清除率更高,但两者的总死亡率、感染相关死亡率 及生存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况且,利福平可 引起肝毒性。因样本含量过小,现有数据不足以 证明两者联用的利弊,今后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 验数据来阐明。
1 舒巴坦
舒巴坦是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治疗鲍曼不动
2 碳青霉烯类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曾经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 最有效的药物,然而近年来有关碳青霉烯类耐药 菌株的报道不断增加。根据 2012 年中国 CHINET 不动杆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鲍曼不动杆菌对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 63. 5% 和 68. 2% ,较 2007 年 的 37. 6% 和 42. 7% 明 显 增 加[1-2]。其耐药机制包括产苯唑西林酶( OXA-23, 51,58 等) 、产金属 β-内酰胺酶[9]、外排泵过度表 达等,并且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耐碳青霉烯类鲍 曼 不 动 杆 菌 (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 的 流 行[10-16]。Leu HS 等[17] 指 出,对于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亚胺 培南与粘菌素联用体外试验有协同作用,并且当 粘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为 1 mg / L时,其逆转耐药 率明 显 高 于 0. 5 mg / L ( 74. 6% vs 57. 6% ,P = 0. 041) 。
7 磷霉素
磷霉素也是一种古老的抗生素,通过抑制细 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而起作用,其抗菌谱广且 毒性低。磷霉素单独使用时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基本无效,但是与米诺环素或多粘菌素 B 联合使 用时效果显著。
8 新型抗菌肽
抗菌肽是动物主动防御体系中的一种多肽, 由宿主基因编码,是动物固有免疫的重要成分,具 有热稳定性及酸碱适应性,抗菌谱广。近年来的 实验表明,LL-37 是迄今在人体发现的 Cathelicidins 家族的唯一成员,hCAP-18 酶解后释放出的 C 端片段,成为 LL-37,因其 N 端前两个氨基酸残 基为亮氨酸( L) 和氨基酸残基总数为 37 而得名。 Garcia-Quintanilla 等[34]的研究指出,LL-37 对粘菌 素耐药 的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也 有 抗 菌 活 性。Huang 等[35]报道的体外试验表明,半胱氨酸 α 螺旋多肽 对 90% 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 敏感。抗菌肽无明显肝肾毒性,用来治疗多重耐 药革兰氏阴性菌,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或者耐粘 菌素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
·116·
◇ 综述与讲座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主办
CN 34-1206 / R,ISSN 1009-2501 http: / / www. cjcpt. com
2016 Jan; 21( 1) : 116 - 120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