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预防和控制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病房所有设备表面及房间的地面、桌面 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被污 染的医用器械用1000~2500mg/L含氯消毒 液清洗消毒。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1000mg/L含氯消毒 液擦拭。
房间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30 min,2次/d。
病人的衣物、床单被套每日更换。
病人衣物先消毒后清洗,医用被服用双 层防渗垃圾袋包裹,并送洗衣房先消毒 后清洗单独处理。
MRSA检测阳性时,24小时内填写院感报告卡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隔离治疗护理,在 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遵照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 疗药物首选万古霉素,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 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 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 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 施操作时,实施手卫生。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 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 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 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 者,早期发现,对长期住院的病人定期进行 MRSA病原学检测,必要时对新入院的病人进 行MRSA检测。
多重耐药菌的特点(MDRO)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 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 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危险因素: 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 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 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 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一、我院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范围: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o二、报告及处置:(一)、微生物室发现多重耐药目标菌株时,应立即按危急值电话通知主管医师,同时报告院感办。

(二)、院感办对临床科室提供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指导。

(三)、主管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

(四)、在院感办的指导下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按照《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严格执行。

并使用相应隔离标志(病人一览表、病房门口、床头牌、病历夹上、深蓝色手腕带)。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六)、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严格按照流程处置。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建立多重耐药菌的连续性监测。

微生物室发现目标菌应立即报告临床科室和院感办,院感办给予消毒隔离指导。

(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留取临床标本,及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三)、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掌握侵袭性诊疗的适应证,并减少侵袭性设备如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深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等的应用。

(四)、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将患者隔离在单人病房、隔离病房或同种疾病的病房,隔离标识明确(病人一览表、病房门口、床头牌、病历夹上、深蓝色手腕带)。

(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携带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六)、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作者: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倪语星邱海波石岩施毅王辉王明贵杨毅张菁俞云松【编者按】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

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研究发现其具有快速获得和传播耐药性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呈世界性流行,成为全球抗感染领域的挑战,更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超级细菌”。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在自然环境、医院环境的广泛存在及在住院患者的多部位定植,临床医生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

为提高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水平,遏制我国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感染流行的快速增长,由《中华医学杂志》组织,32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12位专家执笔,邀请全国326位专家参与,历时7个多月,召开了12场专题讨论会,得到了卫生部行业基金(《临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研究及应用》,编号201002021)的支持,经过充分的意见搜集和讨论,最终达成了这份《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共识荟萃了国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宝贵经验,是规范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的指导性文件。

该共识的制定和提出,将对我国多重耐药菌的诊治与防控做出引领和示范,有助于改善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现状,有助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原中华医学会会长、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院士在专家共识的制订过程中,给予了精心指导和极大的帮助,专门题词寄语:“合理用药,预防不动杆菌耐药”。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自身特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广大专家的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完善专家共识。

一、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

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表现
• 一、肺部感染 就感染来源而言,既有外源性感染, 又有内源性感染。口咽部菌体的吸入,很可能是 内源性感染的主要发病机制。常有发热、咳嗽、 胸痛、气急及血性痰等表现。肺部可有细湿啰音。 肺部影像常呈支气管肺炎的特点,亦可为大叶性 或片状浸润阴影,偶有肺脓肿及渗出性胸膜炎表 现。 • 二、伤口及皮肤感染 手术切口、烧伤及创伤的伤 口,均易继发不动杆菌皮肤感染,或与其他细菌 一起造成混合感染。临床特点与其他细菌所致感 染并无明显不同。多无发热。偶可表现为蜂窝织 炎。
•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 baumannii,XDRAB)是指 仅对1~2种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 (主要指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 菌株。
• 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 Drug Resistant A。 baumannii, PDRAB)则指对目前所 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 物(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的 菌株
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 未命名的基因种3、13TU表型十分接 近,所以把它们统称为鲍曼复合醋 酸钙不动杆菌。 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不动杆菌绝 大数为鲍曼不动杆菌,其它菌种引 起的感染比较少见。

鲍曼不动杆菌(Ab)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 菌。近年来的感染在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 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学者的严重关注。Ab主要引 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败血症、泌尿系感染、 继发性脑膜炎等。Ab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 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和CCU及ICU中的患者 威胁很大,也将此类感染称做ICU获得性感染。 国内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发展很快,最 近又出现“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an 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ii),在台湾以及 内地均已出现,应引起高度警惕。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耐药率(%)
菌株(株)
22774
33945
36001
36216
43670
47850
1.汪复等.2005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5):289-295
4.汪复等.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29
整理课件ppt 3.汪复等.2007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5):325-333
6.汪复等.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未发表)
14
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
2005-2010年CHINET细菌耐药监测提示: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
整理课件ppt
10
MDR-XDR-PDR
MDR
Multi Drug Resistant (多重耐药)
XDR
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广泛耐药)
PDR
Pan Drug Resistant (全耐药)
整理课件ppt
11
MDR
≥3 类抗菌药 物耐药
XDR
仅1-2种药物 敏感(一般指 多粘菌素和替 加环素)
2.汪复等.200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1-9
5.汪复等.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
整理课件ppt Weingarten CM et al.Pharmacotherapy 1999;19:1080-1085
5
目前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并没有指南可供参考 为规范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疗,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防控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 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附件1)并报院感办。

3、院感办每天到微生物实验室收《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

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 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危险因素。

(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3.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感染源
感染途径
空气、飞沫、接触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感染源
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2.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 3.被多重耐药菌污染的医疗器械、 器具及物品; 4.污染的环境、设备; 5.工作人员的手等等。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1.既往感 染或携带 MDORs
2.高龄患 者
①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②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③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6)加强政府的干预
手卫生管理
➢医务人员:严格按照WHO五大洗手指征进行手卫生。 ➢“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
患者血液及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手卫生的方式:洗手和手消毒。
隔离预防措施的实施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
医疗废物的处置
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各科室要将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区分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应将标本和用后培养基先行高 压灭菌再置医疗垃圾箱
多重耐药菌的解除
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
感谢聆听!
基本概念
细菌耐药
细菌对抗菌药作用的耐受性。分为固有性耐药(由细菌基因 决定的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细菌接触抗生素后,通过 某种机制所产生的不被药物杀伤的抵抗力)。
多重耐药(MDR)
是指细菌同时对3种以上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如头孢 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产生耐药。
全耐药(PDR)
多重耐药菌感染 的预防与控制
目录 CONTENTS
01 多重耐药菌的现状 02 多重耐药菌的概述 03 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病学 04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多重耐药菌的现状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是一份集结了我国医学领域专家智慧的重要文献。

本共识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控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建议,以期提升我国对该类感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鲍曼不动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在医院感染中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

因此,本共识的发布对于规范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治流程,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流行病学及其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

随后,我们将重点阐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并提出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要点。

在治疗方面,我们将讨论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治疗方案及调整策略,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本共识还将关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医院感染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环境消毒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共识的发布,我们期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参考指南,帮助他们在面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推动我国医学界在感染性疾病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提升我国医疗水平、保障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二、诊断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测。

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取决于感染部位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可提供一定的线索,但往往无特异性。

微生物学检测是确诊的关键。

通常,需要通过采集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培养和鉴定。

在培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厌氧环境的控制,因为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

若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应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与其他常见病原体感染的鉴别,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