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历史中考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doc

中学历史中考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
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跃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成为“地球村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1.萌芽阶段(16——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整体世界开始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近代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英国在殖民扩张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欧洲工业、亚非拉原料的国际分工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
(可联系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理解)2.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联系《马关条约》理解),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潮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
3.制度化阶段(二战后一一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欧洲走向联合,亚洲新兴国家兴起,第三次经济全球化高潮逐渐出现,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
区域性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级起重要作用。
(1)出现的原因:由于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的推动等原因。
(2)具体表现:出现了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突出表现: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出现。
【配套K12】三次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导学案(世界现代史)

三次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导学案(世界现代史)XX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资料编号:7世界现代史导学案第10课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姓名:班级:组号:学号:【学习目标】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和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一、熟悉知识要点三次科技革命对比简表比较内容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主要发明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蒸汽机车爱迪生发明电灯卡尔本茨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互联网克隆技术原子弹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生产力大机器生产出现,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高度发展,进入电气时代极大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和“太空时代”特点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开始于轻工业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1、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有许多国家与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经济全球化原因: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区域性经济集团和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表现: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继建立;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竞争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措施:根据本国国情,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八)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八)专题八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一、知识线索线索一三次科技革命线索二经济全球化二、专题演练1.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器轰鸣,火车飞驰②在线购物,网络订票③车马劳顿,家书万金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④②2.归纳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信息时代,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从中可以得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密切相关的是BA.世界格局的演变B.科技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D.殖民扩张3.近现代以来,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下列科技成果,属于美国人最早发明的有①火车②有线电话③汽车④电子计算机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4.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伴随着科技的发明创造,能源逐渐被人类开发利用。
下列能源利用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煤炭——电力——原子能——石油B.煤炭——原子能——电力——石油C.煤炭——电力——石油——原子能D.煤炭——石油——原子能——电力5.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出现过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机②力学三定律③相对论④电气时代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6.下列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且属于美国人的发明有①②③④⑤⑥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7.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
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轮船船长—网络管理员—汽车司机—空姐B.汽车司机—轮船船长—空姐—网络管理员C. 轮船船长—汽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D. 汽车司机—空姐—轮船船长—网络管理员8.201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开幕,此后该展会将永久落户桂林,这位桂林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关于“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二马克思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回忆马克思,恩格斯》材料三这次的科技革命主要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倾情展开。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哪一个派别最早“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1 分)新中国成立后,哪一个决策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1 分)这个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1 分)(2)材料二中的“蒸汽大王”指的是谁?(1 分)“电力的火花”之所以能取代蒸汽,是因为哪两项发明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变成了现实?(2 分)(3)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的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情况?(1 分)爱因斯坦提出的什么理论成为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1 分)今年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多少周年?(1 分)(4)从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 分)参考答案:(1)洋务派(1 分);对外开放(1 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 分)(2)瓦特(1 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2 分)(3)第三次科技革命(1 分);相对论(1 分);50 周年(1 分)(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对外开放;注意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等(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 1 分)2、(10 分)三次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中考历史(河北专版)总复习(检测):专题8 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专题八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概述科技革命的进行,使人类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改变着世界格局。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世界经济、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
,知识归纳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的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8世纪60年代首先是从英国开始,到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理论。
2.工业革命过程: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最早从棉纺织业发展和使用机器开始,以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为开始标志;推动了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新动力又推动冶金、采矿等部门,采用新技术;工业发展又推动交通运输业革新。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3.工业革命的特点:(1)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逐渐向法、美等国扩展。
(2)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从轻工业开始,然后进入重工业领域。
(4)重大发明多来自一线工人,科技含量较低,科学和技术尚未实现真正结合。
4.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引起思想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也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等问题。
5.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欧美列强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2020届九年级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卷: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一、选择题1.(2019·赣州模拟)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
下列对两次工业革命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历了“蒸汽时代”到“信息时代”的演变②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产生新的工业部门③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④都推动了列强发动侵华战争A.②④B.①③ C.①② D.③④2.(2019·威海中考)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下列生活场景中的科技成果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的是( )3.(2020·易错题)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D.信息化贯穿全过程4.(2019·邵阳中考)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 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
美方的决定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严重违反了( )A.《凡尔赛条约》B.万隆精神C.世界贸易组织协定D.《欧盟宪法条约》5.(2020·改编题)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
因此,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新产品竞争。
上述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 )A.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B.鸦片战争的影响C.“三角贸易”的影响D.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6.(2019·江西模拟)小名同学在《大国崛起》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中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某工厂烟囱林立,黑烟滚滚。
历史上导致这一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蒸汽机的使用和推广B.人们纷纷投资手工业C.工业无产阶级的兴起D.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7.(2019·广西中考)“到了产业革命时期,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世纪初期,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工业迅速发展。
依据下图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数额(亿美元)
苏两极格局结束
速发展
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让我们沿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轨
图1 蒸汽机图2 飞机图3 火车机车
图6 电
)从展示的科技成就中任选一例,谈淡它对人们的学习或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给人类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019-2020年中考历史 第22课时 第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导学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第22课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导学案♋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学习任务一、基础知识过关1.时间:世纪年代以来2.主要标志:人类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概况: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随后波及到和等发达国家,后又向许多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4.主要成就:(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核心是:的广泛使用,而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了。
(信息时代)(2)生物工程的核心是:,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尤其引人注目。
5.特点:(1)大大加快了。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
(3)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6.影响:(1)推动。
(2)引起了和的变化。
(3)推动了的多极化。
7.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进步推动着社会进步。
③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二、中考命题分析及题型中考命题分析随着当今科技与经济发展,三次科技革命越来越来成为中考的热点,涉及到主要知识点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领域、成果、特点、影响等。
题型多为选择题,以图片作命题的切入点。
命题趋向于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综合考查,大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
还要注意结合时政,如对于航天科技的考查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等联合在一起。
典型题型1.(xx·湖南益阳中考)1914-1938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不到1.7%;战后1946-1970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高达6%左右,这最能说明()A.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B.第三次科技革命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C.第三次科技革命比第二次科技革命进步D.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发展的时间一样长A.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B.科技进步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的比重不断上升C.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3.(xx·山东泰安学业考试)科技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选题复习八: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专题导读】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
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称为“地球村”。
【知识链接】一、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就主要成就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是其标志性成果;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交通运输: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蒂芬孙,)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最主要特征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最突出特点)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1、生产力迅猛发展;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3、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4、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思考、启示(1)、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确立了资产阶级 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东方从属于西方。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帝国主 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 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 团,最终导致一战的 爆发。
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积极迅速发展,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20世纪50年代西欧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
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动、辛亥革命)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蒸汽动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轮船和火车诞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露。
电力的应用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电灯泡的发明、有轨电车的制造、飞机和汽车的出现、有线电话和电报的研制成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人类文明,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迫需解决的问题。
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中国错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落后的原因是什么)①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②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①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加紧资本输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①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极端困难的国内国际背景,一度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②我国也取到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
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经济)?(一)从国家来讲: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我们应该:①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④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从学生个人来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何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 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②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
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谈谈“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为19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获得巨大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冠亚军。
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巨大推动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综合国力的巨大提高,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工业革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①环境污染问题、交通拥挤问题、城市人口膨胀问题;②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③电冰箱和空调器中的氟利昂不断泄露,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受到严重的破坏;④核灾难的威胁;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等。
1.举例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怎样兴利除弊?(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但利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不如原子能可以建造核电站,也可以造造原子弹。
克隆技术用于医学,造福人类,但克隆人会带来社会道德问题。
(2)掌握科技,让它为人类造福,加强科技工作者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规范科技运用和操作。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改善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它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4)我们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同时,我们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提一点建议。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2)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3)注意科技的安全性……3.我国应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变换?(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应该抓住机遇,趋利避害。
(2)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科技。
(4)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4.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5.我国应该怎样面对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国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做贡献;(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6.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的同时,制订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提高本国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品牌意识,创民族品牌;主动参与区域性或国际性的经济组织。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加入WTO;2020年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7.中学生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1)储备知识: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好外语,学会上网;(2)培养能力;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3)心态开放;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善于竞争和合作,对外来文化要善于鉴别和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