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负数
第一单元:负数
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
轴。

2、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①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②在数轴上分别找到
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师及时小结: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

每个数都能在数轴
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5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习一”第4、6、7、8题
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
板书设计
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

负数都比正数小。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含反思篇 1一、教学目标1. 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掌握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如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比例的性质和应用、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等。

-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负数,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2. 解题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比例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有关折扣、利息、税率等问题。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 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演绎能力,能够通过数学现象总结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包括体积、表面积的计算。

-比例的应用,如按比例分配问题。

-百分数的应用,如折扣、利息、税率等问题的解决。

2. 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比例的性质和应用,特别是正反比例的判断和应用。

-统计图表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数学知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手段,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练习法-安排适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将一起探索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奇妙世界!在这个学期里,我们会遇到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问题,相信大家一定会充满好奇和期待!-回顾上学期的数学知识,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了哪些重要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回答,然后过渡到本学期的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一单元教案单元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百分数,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

单元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读写百分数;掌握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信心。

教学重点:1.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2.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百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1.百分数的概念理解。

2.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含有百分数的情景,比如:某商品打折优惠、某班级学生出勤率等。

那么,什么是百分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1.百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含有百分数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概念。

然后,教师给出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2.百分数的读写方法(1)读写百分数的步骤:先读出分子,再读出分数线,读出分母。

(2)读写百分数的注意事项:分子可以读作整数,分母必须读作“百”。

3.百分数的书写方法(1)百分数的书写格式:先写分子,再写分数线,写分母。

(2)百分数的书写注意事项:分数线要写直,分子和分母要紧凑。

三、巩固练习1.读写下列百分数:20%,75%,150%,0.5%。

2.判断题: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书写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第二课时: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那么百分数和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1)将小数化成百分数: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百分号。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发现有些量是相反的,比如第一个例子中的转来和转走,第二个例子中的盈利和亏损,第三个例子中的重和轻。

那么,如何表示这些相反的量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比如第一个例子中的转来可以表示为+6,转走可以表示为-6;第二个例子中的盈利可以表示为+1500,亏损可以表示为-200;第三个例子中的重可以表示为+2.5,轻可以表示为-1.8.大家明白了吗?2)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

谈话:那么,什么是负数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我们可以把负数看作是一种相反的量,比如-6就是6的相反数,-200就是200的相反数。

大家可以自己试着找一下其他的相反数。

3)让学生练读写正数和负数。

谈话:现在,我们来练一下读写正数和负数。

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大家可以跟着我一起读一读,然后自己试着写一写。

2、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引入实例。

谈话:我们刚才已经学会了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反的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我们可以用负数来表示温度、海拔高度、欠款等等。

比如,温度为-5℃表示比0℃低5度,海拔高度为-1000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000米,欠款为-500元表示欠了500元。

大家理解了吗?2)让学生练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

谈话:现在,我们来练一下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

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大家可以自己试着用负数来表示这些问题。

三、讨论总结讨论: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研究了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反的量,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你们觉得研究负数有什么用处呢?(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温度、海拔高度、欠款等等。

)研究负数有什么难点吗?(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和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

)1、相反意义的量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研究了一些相反意义的量,它们是由具体的数量和相反的词语组成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负数
第一单元:负数
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
轴。

2、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①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②在数轴上分别找到
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师及时小结: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

每个数都能在数轴
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5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习一”第4、6、7、8题
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
板书设计
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

负数都比正数小。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倒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和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倒数3.比和比例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倒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加减法的应用,比例的应用。

四、教学课时安排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3课时2.倒数:2课时3.比和比例: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切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探索分数加法利用课件展示分数加法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法的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归纳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探索分数减法类似地,利用课件展示分数减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减法的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归纳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答过程,纠正错误。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学生举例说明分数加减法的应用。

2.探索分数加减法的应用利用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购物、烹饪等。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加减法的应用。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答过程,纠正错误。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负数教学内容: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1、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2、经历建立数轴的模型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感受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3、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探索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温度计等。

总课时数:6课时第1课时:认识负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法、探究法。

学法:讨论法、交流总结法。

课型:新授课。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能学以致用,解决大树、旗杆、高楼等物体有多高的问题。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教学难点: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之类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前测量数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学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段小视频。

2、师:同学们,物体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3、师:所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班班通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4、师:那么物体的影子长度和物体的高度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1、探究两根长度相同的竿的影长。

(出示视频)学生记录数据。

师:通过同学的测量,同时同一地点测量两根长度相同的竿,影长有什么关系?(生分析数据,汇报)结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相同长度的竿,影长是相同的。

2、探究两根长度不同的竿的影长。

(出示视频)学生记录数据师:通过测量,同时同一地点测量两根长度不同的竿,影长有什么关系?(生分析数据,汇报)结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不同长度的竿,影长是不相同的。

3、探究竿长度与影长之间的关系。

(出示表格)1号2号3号4号竿长/cm影长/cm竿长与影长的比值要求: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比较:比较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思考,交流,汇报)结论: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长度的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同的。

4、验证结论师:刚才发现的结论正确么?如果是正确的,老师课前还准备了5号竿,同学们运用所发现的结论,计算一下5号竿的竿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负数课时(一):认识负数【教学内容】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认识。

2、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温度计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总结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

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

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5 ℃~-3 ℃北京:-5 ℃~5 ℃深圳: 12 ℃~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

(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

(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三总结.1、学生交流收获2、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课时(二):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认识数轴,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和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

2、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教学重难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直尺等。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集体交流法。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负数?2、读一读,填一填。

-8 +10 -0.5 120 300 -97 -12.5 -1125正数 负数3、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3。

实物投影呈现例题情境图。

问题一: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1)学生尝试画直线表示。

(2)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

引导学生用数轴表示。

(3)学生汇报,教师启发、引导。

如: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3m -2m -1m 1m 2m 3m大树直线上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上面这样的直线叫数轴。

问题二:在数轴上表示出-1.5,如果你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1)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2)如果从-2处到2处,应如何运动?(3)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填空: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而正数都比0(),负数都比正数()。

三、巩固练习:完成书上做一做习题。

四、课堂小结(1)数轴上的数的排列有什么特征?(2)如何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课时三:《认识负数》练习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练习一的4、5、6、7题。

【教学目标】:1、本节课教材是通过练习一第4、5、6、7题,反复借助数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已达到巩固负数的意义,正确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比较大小的目的。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渗透有关科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数,是什么数呢?(负数)经过前几次的学习,你现在知道负数的哪些知识了?(回忆整理负数的内容)今天,我们来进行相关的练习。

二、基本练习1、引入:我们的“天气预报员”给我们调查了明天几个城市的天气情况,我们一起听一听,当当记录员。

(1)一个学生报天气预报,其他的学生进行记录。

(2)从记录的情况中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反馈。

(复习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写法,比较温度的高低,知道温差的大小)(4)同桌合作,互相启发,提出数学问题,请同桌解答。

2、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会用到正数和负数,请同学们一起来举例说一说。

学生:知识竞赛扣分用负数表示。

学生:向前走用正数表示,向后走就可以用负数表示。

学生:收入和支出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三、指导练习1、练习一第4、5、6题。

2、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 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作业1、用正、负数表示。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2、判断。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1)—a一定是负数。

()(2)0是自然数。

()(3)没有最小的正数。

()五、思维训练写出比—5大但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