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7730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选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选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分数乘除法2. 比和比例3. 百分数4. 方程5. 长方体和正方体6. 分数应用题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 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能解决实际问题。

3. 熟练运用百分数,能进行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4.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其特征,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6. 能解决分数应用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方程的解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应用;比和比例的实际问题;百分数的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购物打折、物品分配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和比例等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1)分数乘除法:讲解例题,演示计算步骤,解释运算规则。

(2)比和比例:通过实际问题,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演示解题方法。

(3)百分数:讲解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4)方程:介绍一元一次方程,讲解解方程的方法。

(5)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实物模型,讲解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比和比例、百分数、方程的板书设计:以流程图、表格、公式等形式呈现。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板书设计:以图形、计算公式等形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数乘除法:计算题,应用题。

(2)比和比例:实际问题,计算题。

(3)百分数:计算题,应用题。

(4)方程:解方程题,实际问题。

(5)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题,实际问题。

2. 答案:根据题目,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和答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3—78页。

教材简析:教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呈现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一情景。

通过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乘加应用题的探索。

知识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一、二单元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并能灵活的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重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

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是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进行的,而本课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1个信息窗,情境内容将中国放入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由奥运会的话题引出了本课情境,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谈话:这里有一些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谁能读一读?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2.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3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3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3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1)你是怎么想的?(2)依据是什么?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

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1. 课程概述本教案为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案全册,共包含XX个单元,涵盖了六年级数学的各个知识点。

2. 教学目标- 掌握六年级数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单元1:数的认识- 单元2:整数- 单元3:分数- 单元4:小数- 单元5:长方形和正方形- 单元6:三角形和四边形- 单元7:圆- 单元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单元9:图形的运动- 单元10:几何变换4.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练和游戏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5. 教学评价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作业和测验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促进学生的研究进步。

6.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教案还提供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练册、教具和多媒体资料等。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使用这些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7. 教学安排本教案根据教学进度,给出了详细的教学安排,包括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性和教学质量。

以上是关于【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请注意,在获得课程教材的版权授权后,使用本教案进行教学。

同时,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适当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标准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标准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圆周长与面积、百分数与小数计算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运算,圆周长与面积计算,百分数与小数转换。

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律,圆周长与面积公式运用,百分数与小数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圆规、量角器、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量角器、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实例,如购物、制作圆桌等,引出分数乘除法、圆周长与面积、百分数与小数计算问题。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律,圆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百分数与小数转换技巧。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律,圆周长与面积公式,百分数与小数转换方法。

2. 板书右侧:展示例题、解题步骤和答案。

3. 板书中央:用图示表示圆周长与面积计算过程,直观展示百分数与小数转换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分数乘除法计算题,圆周长与面积计算题,百分数与小数转换题。

(2)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分数乘除法、圆周长与面积、百分数与小数应用题。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答案,以便学生对照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问题,如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圆组合图形周长与面积计算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解更多关于数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把握与突破2. 例题讲解详细程度3. 随堂练习设计与实施4. 小组讨论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难点把握与突破在分数乘除法、圆周长与面积、百分数与小数计算和应用中,我需要特别关注教学难点把握与突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10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10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10篇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案点评:采用游戏引入的形式,寓教于乐,即感知了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集合思想,初步领悟了画圆的要领,同时密切了师生情感。

根据几何知识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看、想、说、画、议等形式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

不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了圆,同时还发展了空间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一)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二)教师演示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2.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圆心(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圆》的第一课时。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精选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精选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分数乘除法及应用2. 比的认识及其应用3. 圆的认识与计算4. 百分数的应用5. 统计与可能性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4.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进行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5. 掌握统计方法,了解可能性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百分数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比的性质与应用;统计与可能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圆模型、分数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例讲解分数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结合实际例题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4. 比的认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性质。

5. 圆的认识与计算: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6. 百分数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计算和应用。

7. 统计与可能性:教授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了解可能性及其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2. 比的性质与应用3.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4. 百分数的计算与应用5. 统计与可能性的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比的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比,并求解。

(3)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题: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4)百分数应用题:根据题意,计算百分数,并解释其意义。

(5)统计与可能性题:分析给定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拓展任务,如研究分数乘除法的其他运算性质,探索圆的其他性质,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那么。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展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那么。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计算以下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指名列式,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答复,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指名答复:半瓶用表示;式子为:。

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

板书:求的。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指名答复,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答复,板书:求的。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拟三个算式的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

有什么不同?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以下算式的意义。

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例如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假如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观察图〔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引导得出: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出例如3的第二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分数乘法12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3【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4【教学目标】5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6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7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8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10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11【重点难点】12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3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4(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二)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15(三)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16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1718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19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20预设:(1)(个);(2)(个);(3)21(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

(根据22学生发言依次板书)3.比较分析2324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25么想的?预设:26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27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28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板书)2930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31什么?32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3334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35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364.归纳小结3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并38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39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0【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41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42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43同层次的学习状态。

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44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4546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47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4849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505152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53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54552.归纳算法56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板书)5758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59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

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60什么不同呢?6162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63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64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65算。

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66【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67理解。

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68主体性。

“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69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

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70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71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72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例1“做一做”第1题7374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752.例1“做一做”第2题76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77计算。

)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第2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2)教学目标:9697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98之几是多少”。

99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100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10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102103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04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105教学准备: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106教学过程:107【新知探究】108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109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110111想法。

112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113114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115(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116列式。

)117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118一半,就是求12 L的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119120学生自练。

引导说出:“12×表示求12 L的是多少。

”在这里都是把12 L 121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122123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124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125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26【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

本节课的教127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128129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130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31132例2“做一做”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1)146147【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

148【教学目标】149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150之几是多少”。

151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1521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154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点难点】155156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157158159【新知探究】160明确算理,探究算法161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162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163(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1641. 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165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166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1672. 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1683. 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1694. 进行交流反馈170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公顷,再把公顷171172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

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173的一份,就是公顷。

1745. 得出结果175根据大家的想法,。

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是不是也可176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1776. 猜想计算方法178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179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180181182183184185186187第4课时分数乘分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4。

188189【教学目标】190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191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9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193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19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195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196【重点难点】197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198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99【新知探究】200一、出示例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千米/分。

201(1)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202(2)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2031. 读题,独立列式并解答。

2042. 反馈:205(1)题(1)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再计算。

(2)题(2)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可以在计算时直接将整数和分母约分,206207结合学生的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208(3)对比体会得出结论:在计算时,先仔细观察数的特征,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会比较简单。

2092103. 练习:211例4做一做1。

212【设计意图: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至关重213要。

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对比体会到在分数乘法中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对培214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很有帮助。

】215二、练习巩固2161. 基础练习217(1)先看数再计算(练习一6、7两题)218反馈校对、纠错。

219在反馈时通过对比、纠错让学生明白先观察数的特征,可以约分的先约分再220计算,这样能又对又快地得到结果。

221预计错题,估计错例:由于4和的分子相同,学生有可能会将整数4与分222子4相约分,在计算时,结果错算成。

应该使学生明确:整数与分数相223乘,可将整数与分母约分(也就是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将练习一的6、7两题并在一起,并将题目的考查形式改成先看224225数再计算,有助于学生形成计算的审题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