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新加坡经济发展史及现状

合集下载

新加坡的经济历史怎么样

新加坡的经济历史怎么样

内容介绍
带你了解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全球化进程(1965~201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奇迹”引起世人瞩目。《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全球化进程 (1965~2010)》从全球化与区域化互动关系的视角,运用史学理论、经济学理论和国际关系 理论,探讨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经验,对中国某些地区 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和实现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资料: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模式,是指新加坡建国后几十年里建立起了一个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会文明、经济繁 荣、人民幸福和谐、环境优美国度的治国方略和模式。新加坡社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世 界上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的样板和追求的模式,故又称为新加坡经验。
参考资料:新加坡历史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 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开始在新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 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 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 1959年,新加坡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16日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坡共和国。
参考资料:新加坡岛
新加坡岛(Singapore Island)是新加坡共和国的主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滨柔佛海峡, 南临新加坡海峡。新加坡岛的总面积因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扩大,约为630平方公里,占全国土 地总面积的88.5%左右。由于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陆域,在2030年之际预期将增添额外100平方公 里的土地。
参考资料:新加坡奇迹
新加坡,一个新兴经济发达国家,在建国短短40多年时间里是如何从一个贫弱的弹丸小国一跃成 为亚洲“四小龙”的?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禀赋极其匮乏的城市国家,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国际经济 大环境中,是如何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中,实现欧风美雨与东方文明交融形成独特的新加坡发展道 路,引领国家走向繁荣的?新加坡的成功范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新加坡的经济情况

新加坡的经济情况

新加坡的经济情况新加坡,这个面积有648平方公里的国家,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殖民地小镇,一跃成为高效率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创造了二十世纪的一个经济奇迹。

目前新加坡的对外贸易总值已超越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三倍有余,并以高速度稳健的增长。

特许经营百年盘点1865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 首创特许经营式分销网络,从此雄霸美国市场。

20世纪5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引入特许经营体系,公司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完善特许经营业态。

60-70年代,特许经营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冲破贸易保护主义的篱笆,从美国向世界各地蔓延。

1963年,日本成立了第一家特许经营性质的连锁店----"不二家"西式糕点咖啡店,开始抛弃传统的直营式连锁经营业态。

70年代以后,日本的特许经营以零售业和饮食业为中心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许经营体系。

从80年代,全球特许经营飞速发展…美国:几乎每6.5分钟就有一家连锁店开业。

马来西亚… 新加坡… 特许经营已上升为这些国家的国策。

新加坡在亚洲各国中首先成为将特许经营列为国家经贸出击策略的国家。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新加坡特许经营援助计划。

新加坡特许经营的发展历史新加坡的特许经营行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壳牌、Esso, Singer和Bata公司就是以类似特许经营的模式下运行的。

新加坡因为其商业的战略地位而在世界富有盛名。

这个国家深知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兼具传统和现在的双面性。

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本土公司开始从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Body Shop, 7-Eleven, Benetton, Esprit等公司手中拿到特许经营权。

现在新加坡大概有170多个国外特许经营商。

因为新加坡没有特许经营法规,特许经营商和加盟商的关系由普通的合同法来规范保护,虽然在新加坡争论经常发生,但是经常被和平解决而未诉诸法庭。

这是因为这个国家司法系统和商业法规的优越性。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的新加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社会动荡不安、频繁的种族冲突、失业严重等等。

西方评论新加坡是一个“勉强成立的国家”,并断言“独立的新加坡是没有前途的”。

然而如今,新加坡这个人口不足300万、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岛国,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励精图治,竟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都市国家,其经济腾飞被人们称为“新加坡奇迹”。

透视其经济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新加坡独立以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新加坡独立后的经济发展道路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965-1970年:发展工业出口阶段。

这一阶段工业发展方针从进口替代转变为面向出口,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并形成以出口贸易和制造业为主的二元经济结构。

1971-1978年:产业转型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政府制定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工业转型的过渡战略,新加坡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制造业、金融业、运输业、通讯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

1979-1984年: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

1979年政府开始实施“经济重组计划”,经济重组进一步改善了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巩固了以机械、运输、外贸、旅游和服务五大支柱为主的多元化国民经济格局,并使经济朝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1985-1990年:技术升级换代时期。

政府成立经济委员会,制定了工业生产向高技术、高增值转化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

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金融、交通运输、旅游、商业和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90年代新加坡特别重视信息产业,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新加坡是受冲击最小、恢复最快的国家,其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得到世界称赞。

1995年经合组织宣布,从1996年起,新加坡从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

二、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政治稳定,而政治稳定又依赖于廉洁高效的政府,这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良好软性条件。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 蔡磊杰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 蔡磊杰

李光耀认为要想 让这个城市岛国 生存下去就必须 使之与去,就必须非比寻常。为了 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做出非比寻常的努力,使我们的人民更加团结, 更加刚强勇猛,更加有适应力,工作效率必须比邻国高,成本却比 他们低。他们一心要绕过我们,取代我们一直扮演的区域转口和中 介中心的角色。我们必须与众不同。 ——《李光耀回忆录—经济腾飞路》
新加坡主要社会指标
1970 人口总数(万) ( 婴儿死亡率(每千名婴儿) (每千名婴儿) 总和生育率(TFR) (TFR) 入学率(%) ( 识字率(%) ( 十五岁以上失业率(%) ( 医疗卫生(每名医生服务人口数) (每名医生服务人口数) 政府组屋居住人数比例(%) ( 违法犯罪数(每万名人口) (每万名人口) 207.5 20.5 3.1 --6 ---1980 241.4 8 1.8 78.6 84 3.5 909 73 123 1990 304.7 6.6 1.8 93.6 87.6 1.8 769 88 198 2000 402.8 2.5 1.6 87.8 92.5 3.6 667 85 90 2008 483.9 2.1 1.3 96.6 96 2.3 625 82 67
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具体政策
新加坡政府大概制定了短期、中期、长期三类的政策, 这些措施是相配套的,相互联系不孤立的,以保证经济 战略能够顺利的实施,为经济重组这一长远目标的实现 创造条件。 1.短期政策:以迅速恢复出口竞争能力和改善经营环境 和投资环境为目的的降低劳动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营 成本等。 2.中期政策:使服务业成为优先发展的产业,鼓励外国 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性营业总部,促进新加坡成 为金融中心的发展; 3.长期政策:继续促进高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和鼓励技术 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鼓励向海外投资和对外转移劳动密 集型工业的政策。

新加坡发展历程

新加坡发展历程

新加坡发展历程新加坡发展历程自从独立以来,经历了极大的变迁和发展。

以下是新加坡发展的一些重要时刻和里程碑。

独立后的新加坡面临许多挑战,包括严重的失业问题、住房短缺以及缺乏自然资源。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在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实施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推动了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发展。

政府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建立了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并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如工业园区、港口和公共住房。

这些举措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1970年代后期,新加坡开始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旅游和航运。

政府通过改革金融体制,创造有利于国际企业和金融机构发展的环境。

同时,政府加强了旅游业的推广,并向外国游客开放了赌场业,并且将港口发展为全球重要的航运中心。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致力于提升人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改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并鼓励年轻人接受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这些举措使得新加坡的劳动力更具竞争力和适应力。

在科技方面,新加坡积极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

政府通过设立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和创业基金,鼓励创新创业。

新加坡还引入了一些创新政策,如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合作,吸引国际企业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实验室。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逐渐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变为一个创新和技术驱动的国家。

它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经济、教育、科技和城市规划。

新加坡的成功发展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经济和社会转型所驱动的成功故事。

政府的长期战略规划、有效的治理以及人民的奋斗精神是推动新加坡实现高速发展和取得繁荣的关键因素。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前言新加坡自從1965年建國以來,經濟成長異常迅速,尤其是在化學工業、電子工業還有航運物流方面,在全球產業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經濟上的地位甚至超越了其他建國逾百年的國家。

到底是怎麼辦到的?怎麼樣成為現代經濟的模範生?我們這組將從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歷程做介紹,從中探討新加坡的經濟奇蹟。

新加坡基本資料面積-總面積大概650平方公里地理-新加坡本島東西寬約42公里,南北長約23公里,海岸線全長136公里,除本島外,還有附近海域上的58個小島亦屬之,其中主要的島嶼,包括聖陶沙島、聖約翰島、龜嶼、漢都島、錫京島、烏敏島、姊妹島等。

其中,最知名的該算是面積僅3.3平方公里的聖陶沙島(Santosa)。

北方和東方是馬來西亞,印尼則在東南方。

人口-超過389萬人語言-官方語言是英語、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貨幣-新加坡幣(簡稱S$)時差-與台灣時間相同,零時差新加坡經濟發展基礎•穩健的經濟原則:不以突飛猛進為經濟發展目標,而是以長遠的未來做考量,期望能成為經濟發展均衡的國家•有效的人力資源發展:希望能培養最優良的人才以及吸引全球各種不同產業的菁英,為新加坡的經濟做堅固的基礎和後盾。

•勞資政府三方合作:•廉潔的政製:杜絕黑金和政府人員的貪污,唯有這樣,才能正確掌握經濟政策的正確方向,也能防止犯罪的發生。

維護良好治安,增加外來的投資。

新加坡經濟發展歷程早期新加坡政府經濟措施(1965年獨立後):•發展工業:新加坡在英國殖民時代一向以自由轉口貿易為主要經濟活動,一九六五年脫離馬來西亞獨立之後便致力於發展工業。

當時為了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政府以發展出口型勞力密集工業為主。

•以優厚的獎勵政策吸引外資流入:由於當時新加坡本土企業缺乏工業化經驗,新加坡政府以優厚的獎勵措施,吸引外資的流入。

與此同時,美日等先進國家當時正面臨國內工資上漲的壓力,企業向外尋找新的投資方向,新加坡的優厚政策,正吸引了這些外資的流入。

新加坡全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新加坡全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新加坡全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新加坡是一个小而富裕的城市国家,位于东南亚,面积仅为719.9平方公里,人口约580万。

然而,尽管其相对较小的规模,新加坡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新加坡的全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新加坡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新加坡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稳定性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全球化的贸易中心,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并在离岸金融、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新加坡凭借其开放和透明的商业环境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和投资者。

此外,该国还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新加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尽管缺乏自然资源,但新加坡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致力于降低碳排放和减少能源消耗。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高效能源的建筑、推广公共交通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在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使得新加坡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中名列前茅。

然而,在新加坡的全球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新加坡的经济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全球经济波动可能对其造成影响。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对新加坡的出口和国际贸易带来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其经济增长。

此外,新加坡也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可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产生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经济多元化和创新发展。

政府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创新,并支持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此外,新加坡还在培养技术和创新人才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以确保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

未来,新加坡有望继续保持其全球发展的强劲势头。

首先,新加坡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政府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更多的环保措施,并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来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实现。

其次,新加坡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以扩大其市场和加强全球竞争力。

新加坡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

新加坡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

新加坡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新加坡,这个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岛国,以其惊人的经济成就和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从一个资源匮乏、国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历程充满了智慧和策略。

新加坡经济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当时,新加坡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缺乏自然资源、国内市场狭小等。

然而,新加坡政府明智地选择了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积极吸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一决策为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政府服务,新加坡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前来投资设厂。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电子、化工、机械等产业迅速崛起,为新加坡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外汇收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意识到单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开始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政府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这一过程中,新加坡的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加坡的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金融、航运、物流、旅游等行业蓬勃发展。

新加坡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成为了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新加坡的证券交易所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上市融资,其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也十分活跃。

同时,新加坡的航运业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货物吞吐量巨大。

物流行业依托先进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管理,为全球贸易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旅游业则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质的旅游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消费。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投入大量资源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

这些人才不仅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使得新加坡能够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经济发展史及现状
工业发展战略和模式
独立后,新加坡政府采取了适合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工业战略,其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劳动密集阶段。

由于独立初期,新加坡失业率高达10%,劳动力成本低廉,同时鉴于新加坡是印尼、马来西亚两地的主要转口贸易中心和加工中心,新政府首先采取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方针,主要行业为传统手工业,如软饮料、砖土陶瓷、玻璃、印刷、木材、橡胶,之后又发展了纺织、电子零部件等产业。

政府为此采取了改善基础设施、实行税务优惠、鼓励本地投资创业、提供银行与贷款服务等措施,此外将1961年就成立了的经济发展局的主要职能定为“招商引资”,为新加坡走出独立初期的经济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7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开始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力求最大限度解决失业问题,实现全民就业,因此开始大力提倡工业自动化,加强了在造船修船业、炼油厂等方面的建设。

这期间,新政府设立了裕廊镇管理局,开始工业园区和厂房的开发建设,开始大量吸收外资、特别是来自跨国公司的投资。

此外,政府海将部分私人企业无法经营的公司收为国有,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海皇轮船公司、三巴望造船厂、新加坡发展银行等。

工业化的进步带来新加坡经济状况的全面改观。

此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10%,到1979年,新加坡失业率已从1965年独立时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二、资本密集阶段。

80年代初期,随着新加坡经济基础逐步稳固,新政府开始着手重组经济结构,将制造业朝着高附加价值、更加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

此外,研发、设计、工程、信息科技等行业逐步兴起。

吸引到了以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的电脑、电脑附件制造业以及石化制造业陆续落户新加坡。

为经济顺利转型,新政府提出“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发展方针,开始重视通过教育和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政府鼓励高附加价值和技术密集型投资和发展高附加价值服务业等。

此间的1985年,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新加坡经济曾一度萎缩了1.6%,但平均增长率仍高达6.8%,技术工人比率上升至22%。

三、技术密集阶段。

1986-1998年是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鼎盛时期。

此间,特别是进入90年代,新加坡已经完全跻身于亚洲新兴工业国的行列。

新加坡已经具备整体商务开发能力,即从研发到产品设计与生产,到国际销售一条龙作业的能力。

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90年代先后拨款60亿新元,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发展高科技基地。

电子业已发展为本地制造业的龙头,到2000年其产值已占据新制造业的48%,电子产品出口占国内产品出口的55%,新加坡已是全球重要的集成电路、芯片和磁盘驱动器的生产基地。

此外,西方五大石油公司完成在新加坡的投资,使得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此外,还有石化和工程公司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和壮大。

鉴于新加坡在金融(银行、保险、会计、律师、审计)、交通(快捷的空运、海运和高效的港口)、商业、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取得了同步的快速发展,被公认为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跨国公司落户新加坡的数量超过5000家,许多具有地区总部职能。

新加坡政府正式确定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在大力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新加坡政府号召商家到海外发展,寻找扩大商业空间。

此间,新加坡经济增长平均达到8.5%;金融和商业服务占GDP的份额由1986年的20%上升到
26%;高科技产品出口1998年达到620亿新元。

四、知识密集阶段。

从90年代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学习纽约纳斯达克,代表科技股的新加坡自动报价股市场开始运作。

为寻求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新政府正提倡研究生命科学,并投下巨资支持本地科研单位勇于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