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柏坡观后感
西柏坡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研究

西柏坡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研究作者:冷翠玲毕明明来源:《法制博览》2017年第08期关键词: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D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072-02东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革命精神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它贯穿于学校教育中的每一个阶段。
即使国家建设依然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但是中央依然将革命精神作为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央进行了“重走长征路”的倡议,民众自发举行了各式各样的活动,从社会各界的反映来看,活动对人们的精神起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影响。
一、革命精神学习效果现状以我们直接接触的信息为对象进行分析,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思潮,近年来反映的尤为明显。
例如2016年发生的网络上对邱少云烈士的诋毁事件。
虽然判决结果为行为人需要公开道歉,但是可以预见,这样的影响如此之大的言论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是很难消除的。
我们从小就开始进行革命精神的灌输式教育,但是依然有人对烈士出言不逊,甚至判决结果出来之后,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用法律处理这件事有些“小题大做”。
现在说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革命精神教育是完全失败的是有偏见的,但是对于上述事件的国民的反映分析来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西柏坡精神内涵(一)勇于斗争,敢于胜利在西柏坡时期,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要不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敢不敢抓住时机,中国人民到底能不能全面解放。
中共中央对革命形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指出:其一,蒋介石所进行的内战是反人民的非正义的战争。
其二,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历程,已经成长为成熟的无比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
其三,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她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是国家的民族的根本利益。
其四,尽管国民党蒋介石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对比上的优势,表面上看来气势汹汹,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
走出西柏坡观后感600字

走出西柏坡观后感600字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小山村。
这个不起眼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村落,在那叱咤风云、瞬息变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战争岁月,一下成为全国和世界瞩目地方。
走出西柏坡观后感1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无疑是幸福的一代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飞速发展,满足了我们生存和精神的需要,而这一切都是由于革命先辈们的代代努力与探索。
社会主义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路上充满了许多荆棘和坎坷,是革命先辈们在在血泪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为我们在后续的建设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走出西柏坡》这部革命历史影片再现了50年前的风云际会,使我们看到了革命先烈们在从战争向经济建设这一重大转折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看到了革命先烈中在城市建设中,克服重重困难所做的不懈探索及努力,以及最后七届二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在这部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耿涛和马宝山这两位共产党人。
尤其是耿涛和马宝山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城市经济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建设中充满了重重困难,如在当时情况下城市建设人才的严重缺乏,革命人士在城市建设中思想的保守死板,革命人士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以及资产阶级的无形诱惑等等。
在电影中,我们会对马宝山这个战斗英雄的最后结局感到浓浓的悲哀和无奈,这是中国在城市建设中很大一部分革命党人人生的缩影。
看过影片我们难道能说马宝山同志不热爱祖国吗?不热爱劳苦大众吗?不是一位革命英雄吗?不容置疑的是马宝山是一位当真无愧的革命英雄。
在沈阳面临敌军袭击时,为了沈阳,马宝山等人浴血奋战,不惧爆炸的危险将油罐车推离沈阳发电厂,拯救了整个沈阳;在攻打天津时,不把自己的枪伤放在心上;在面对一批批剥削工人的资本家时,马宝山严厉痛斥资本家,为工人们出头;最后为了弥补所犯下的错误,击杀背叛者,在牢里深深忏悔等等。
电影西柏坡的个人观后感5篇

电影西柏坡的个人观后感5篇电影西柏坡的个人观后感精选范文1在学校的安排下全体师生在阶梯教室观看了电影《西柏坡》,这是一部有关抗日战争的影片.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儿童团核桃带着妹妹枣花和伙伴大金瓜,瞒着大人们偷偷上前线参军.途中意外遇见正在山里寻找西柏坡村的敌人奸细,得知了敌人打算里应外合轰炸西柏坡党中央指挥所的阴谋.核桃决定立刻返回村子报信.在核桃的带领下,孩子们翻山越岭,与一路追踪而来的敌人周旋.最终,核桃冒着生命危险,在掩护伙伴们逃脱的同时完成了报信任务.这部电影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感受到了当时儿童的勇敢.坚强.那时的人,有危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人,最后想到的才是自己,这种舍己为人,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作风,怎能不令人敬佩?有危险的时候都争着要当掩护,让他人撤离,这种先人后己,把危险留给自己的性格,怎能不令人仰慕?电影中最令我感动的部分就是那一幕:核桃让枣花和大金瓜回村报信,把最安全的任务交给他们,自己引开敌人,把最危险的任务留给自己,况且他的腿上还有伤.敌人的轰炸机要扔炸弹的时候,他又让动物们逃走,只留下他自己.他用自己的智慧与敌人作斗争,为同伴争取了时间,报信的任务完成了,人们都以为核桃牺牲了.几天后,核桃头上.胳膊上绑着绷带回来了,伙伴们都很高兴.不久后,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在西柏坡纪念馆里,还留着那支被炸变形的钢笔.电影结束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脑海里还回想着那一幕……作为教师我们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从〝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孩子,始终把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看作自己的职责,努力放下师长的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以宽广的胸襟热爱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理解.真情善待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建立朋友般的友情.无论孩子学习优劣.家境贫富都一样地教育.关爱.家访.谈心,让单亲家庭的孩子鼓起生活的信心.在生活上,要嘘寒问暖,从细节上去关爱学生.公正无私地爱孩子,真诚朴实地与家长沟通,赢得了家长的信任.理解,赢得了孩子的认同.电影西柏坡的个人观后感精选范文2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动人故事,在这样简单.纯真的孩童时代,究竟又是为什么核桃是儿童团团长呢?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们对于革命事业那么憧憬与向往呢?这之间肯定有着微妙的联系.核桃有着一个老英雄爷爷,所以事事都懂得比其他人多.核桃受爷爷影响很深,在影片中不难体现.比如从神农山回去西柏坡怎么走.腿部受伤后怎么处理等等,核桃每每解决时都说:〝我爷爷说〞,可见,核桃的爷爷肯定是位英雄人物,并教育核桃应该从小爱国卫国.自然,核桃的小伙伴们,都十分喜欢核桃.然而我认为,还有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首长爷爷在影片中的作用.在影片的叙事中,首长爷爷和核桃爷爷一样,几乎都是从核桃口中深入人心的.首长爷爷在枣花生病时表现出的关心,送给核桃那根钢笔时的爱心,以及最后送给儿童军团收音机时的开心,这些都是影片中通过无意交代首长,却恰到好处的借核桃及其身边的事情表露出来,首长虽未出现,但却时刻和人民活在一起!那支钢笔,也是孩子们期待已久的,那句〝只看一眼〞就深刻地体现了孩子们对于成为英雄,为国奋战的渴望,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首长那样的英雄.那支钢笔,给核桃带来了奋战的动力,给枣花带来了成功的希望,最后被陈列在纪念馆中,影响着后人.收音机也是如此,如果说钢笔仅仅是带来希望的话,那么收音机,就是带来新中国成立的喜悦!电影西柏坡的个人观后感精选范文3〝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歌声久久回荡在我耳旁……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红色动画电影,名叫《西柏坡》.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群成长在西柏坡的孩子们——核桃.枣花.二蛋.长生.柏坡小子以及大金瓜,他们也想为革命作出贡献.虽然由于年纪小没有被批准参军,但是,满腔热血的孩子们没有放弃,并定下了任务口号〝滴滴〞,代表着电报声,更是胜利的`象征.枣花的妈妈是共产党员,在前线,枣花想去前线找妈妈.于是,借此机会,儿童团团长核桃领着枣花就准备上前线了.可是,在路上,一只小动物冒了出来——她是枣花多年来的好朋友,一个〝功夫高手〞——小鸡一凤.结果,又有两只小动物冒了出来,一只是擅长挖地道的狗獾阿欢,一只是〝神气〞十足的顺毛驴.一行人也开始了他们的革命道路,途中意外遇见正在山里寻找西柏坡村的敌人奸细,在得知了敌人打算里外合轰炸西柏坡党中央指挥所的阴谋.核桃决定立刻返回村子报信.在核桃的带领下,孩子们穿过银河洞,翻越柏坡岭.神龙山,一路勇敢地与追踪而来的敌人周旋.最后,核桃冒着生命危险为了吸引敌机注意,成了敌人轰炸的目标.后来,枣花回到核桃原先站的地方,拼命挖土,想找到核桃,却只找到首长伯伯送核桃的钢笔.几天后,核桃还是生死未卜.就在这时,一声熟悉的〝滴滴〞声从远处传来,核桃凯旋归来了!原来,是阿欢挖地道救了他.就如歌词所唱:〝西柏坡的孩子不怕苦.西柏坡的孩子不屈服.西柏坡的孩子最忠诚.西柏坡的孩子成大树〞……90分钟的影片,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当核桃受伤,奋力爬山,顺毛驴.一凤.阿欢跟在后面,就在核桃即将摔下去时,原先听了核桃他们说话被打动的小动物们,带来更多小动物撑住了核桃,保护了核桃.于是,一条〝火龙〞——小动物们个个也都举着小火把,核桃也举着火把——浩浩荡荡地上山.小动物们能来帮助核桃,不因为什么,只因为核桃那种坚韧.不怕苦.不屈服的精神感动了小动物们.在生活中不怕苦,在困难中不屈服!西柏坡的孩子们演绎着这样一种精神.我要向他们学习,做风吹不倒.雷打不动的大树!电影西柏坡的个人观后感精选范文4坦率的说,初闻《西柏坡》这三个字很容易自动套入〝主旋律〞这三个其实不太受年轻人〝待见〞的名词,总觉得这应该是一部专属于〝五道杠〞少年们的动画电影.对于孩子而言,所谓的政治派别.政权交替,这些无非是如同〝奥特曼打小怪兽〞般只是〝浮云〞.而孩子们真正关心的是能让他们笑.能让他们爱.能让他们恨的〝卡—通形象〞与有趣的故事.孩子不会懂得某某战役是如何的重要,而他们会明白〝好人〞打败了〝坏人〞,〝奥特曼〞打败了〝小怪兽〞,〝正义〞战胜了〝邪—恶〞的最朴素的道理.当我们歌唱着〝孩子是祖国未来花朵〞的同时,我们却在用〝三聚氰胺〞扼杀着我们〝未来花朵〞的健康,当我们口口声声说着〝重视教育〞之时,我们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重排名依然停留在世界的百位,依然和我们的非洲〝难兄难弟〞为舞,当我们面对着孩子,面对着民族的下一代,面对着未来,我们究竟是在残害.毒害.抑或是在〝自宫〞?〝自宫〞着我们的记忆,〝自宫〞着我们的尊严,〝自宫〞着我们的未来!所以请我们的动画工作者们,放下手中的〝自宫〞刀,摒弃所谓的〝GGD〞,〝河蟹〞,做一些真正有爱的东西,真正该未来传递着爱,传递着信任,传递着温暖的东西.没有了这些,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便不会有未来,当我们的孩子们都会自动的套入〝N条杠〞的体系之时,你说我们还有未来吗?挥刀〝自宫〞,请先〝自重〞!电影西柏坡的个人观后感精选范文5学校组织我们去看了一部名叫《西柏坡》的电影,我们都兴奋不已.该片以儿童团员和革命后代挫败敌人偷袭西柏坡的行动为情节主线,讲述了发生在这一革命圣地的动人故事.儿童团团长核桃带着小妹妹枣花和小伙伴大金瓜,瞒着大人们偷偷上前线参军.途中意外遇见正在山里寻找西柏坡村的敌人奸细,得知了敌人打算里应外合轰炸西柏坡党中央指挥所的阴谋.核桃决定立刻返回村子报信.在核桃的带领下,孩子们穿过银河洞,翻越柏坡岭.神龙山,一路与追踪而来的敌人周旋.最终,核桃冒着生命危险,在掩护伙伴们逃脱的同时完成了报信任务,并和西柏坡儿童团一起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中国儿童的风范,我们是多么勇敢,多么机智!〞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核桃.枣花.大金瓜们用不懈的努力和对祖国的热爱换来的,不易啊.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也正是由于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胜利.核桃队长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来和敌人周旋,最后保证了西柏坡和党组织的安全,也最终实现了中国的解放.他们多么伟大啊,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孩子是领略不到这种苦难和温馨的.但如果我们生在了那个年代,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是逃避?是面对?是坚定,还是背叛?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像影片里的孩子们那样勇敢地保卫西柏坡吧.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像影片里的孩子们那样坚定地守护西柏坡吧.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像影片里的孩子们那样机智地防守西柏坡吧.我也相信,我的猜测是对的:看看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看看那先保卫祖国的孩子们,我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呀!那些小皇帝和小公主们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怎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怎能理解大人的心哪!现在的孩子已经离不开父母的保护和关爱,他们也将永远依赖着父母生存.我们要学习影片里的孩子们,他们是那样的勇敢,那样的机智,那样的坚定,这才是中国儿童应有的风范!个人观后感精选范文。
大学生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相关分析摘要: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国民价值取向的发展。
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推进器,高校必须要把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教育;弘扬;培育1 引言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她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激励人民为国家、民族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学习思考的重心开始由对课本知识转向对社会对世界的观察和对人自身的审视,视野逐渐变宽,对事物的认识也开始由表象向更深的层次探究。
这些学习思考探究的过程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基础之上的。
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一方面难以从社会上的各种纷杂现象中厘清主流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难以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学校在对大学生人格与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引导,纠正其对社会人生认识上的各种谬误,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念。
西柏坡精神是我党在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我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各种宝贵经验凝结成的精华,是我党智慧、信念、立场的集中体现。
用西柏坡精神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即是对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健康心智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中,把西柏坡精神与之相结合一定会取得重要成果。
2 西柏坡的历史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是我们新时期的理想。
西板坡观后感

西板坡观后感
《西柏坡观后感》
去西柏坡参观的时候,心里怀着一种崇敬和好奇。
那里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地方,但是只有真正到了那里,才深刻地感受到那份厚重。
一走进西柏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老式的建筑和布局简单的院子。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毛主席、朱德等领导人的旧居,屋子里的陈设非常简陋,看到这里我感觉很震撼。
就几张桌椅、床铺,难以想象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改变着中国的命运。
当时我就想到,现在我们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里,还经常会抱怨各种小困难,和这些革命先辈们比起来,真的太不应该了。
在展览室里,看到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件资料,感觉自己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但是又充满希望的年代。
有很多战略决策的展示,比如说三大战役的部署过程。
一个个沙盘,一份份电报手稿,都是那个时代的印记。
那个场景让我对战争中的指挥艺术有了新的认识,看似简简单单的地图上的几个圈和线,背后却是无数人生命和命运的转折。
还有一个民众积极支援前线的场景复原也让我感触良多。
百姓们推着小推车,源源不断地运送物资,那时候我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正是因为有了广大民众的全力支持,解放军战士才能毫无后顾
之忧地投入到战斗当中去。
参观西柏坡的过程更像是一场触动心灵的旅程。
在这里不仅看到了历史,更汲取了力量。
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理想信念以及战略智慧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传承下去。
他们处变不惊,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创伟大的事业,这也激励着我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弘扬西柏坡精神 论文1

弘扬西柏坡精神,做西柏坡精神传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弘扬西柏坡精神,作为一名大学学生会成员,我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去践行西柏坡精神,做西柏坡精神传人。
下面,由我谈谈对西柏坡及西柏坡精神的认识: 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
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
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其基本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
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以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组成的领袖集团集体智慧的结晶。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就是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内容。
这使我感受到了"西柏坡精神"的伟大。
使我更加强烈的认识到我们应当发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和培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时期,我党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的西柏坡村没有像样的住房和办公设备,更没有娱乐设施,七届二中全会和九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则是在西柏坡简陋的机关食堂内召开的。
优秀范文:西柏坡参观学习有感

优秀范文:西柏坡参观学习有感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五四青年节期间人民英雄纪念碑——西柏坡。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我们党的历史悠久、丰富而又庄重的地方。
在这次参观学习中,我深受震撼和启发,有了很多感悟。
首先,西柏坡地区的环境令人敬畏。
整个地区草木茂盛,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站在纪念碑前,我能够感受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不禁深思: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怀揣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其次,西柏坡地区的历史厚重,充满了革命的记忆。
纪念碑前的石碑上镌刻着革命先烈们的名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
站在这些英勇牺牲的英灵面前,我倍感敬佩和崇敬。
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展现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
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和学习。
同时,红色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效益。
西柏坡地区的农民也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他们通过发展农家乐、红色旅游等项目,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了生活质量。
这充分说明了红色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经济创收的方式。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红色旅游,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的说来,西柏坡的参观学习给我带来了巨大的触动和启示。
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和光荣性,也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牢记革命先烈的嘱托,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红色旅游,将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传承下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西柏坡观后感

西柏坡观后感导读:本文是关于西柏坡观后感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西柏坡观后感】7月1日我与大家一起,怀着无限崇敬和向往的心情,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走进西柏坡,我的心一下就激动起来。
那一间间简陋的土屋,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生动展示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史画卷。
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却演绎了值得世人敬仰的、永远铭记在心的、使中国的命运从此改变的历史“大剧”: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中国人民梦寐以求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
走进西柏坡,感受到了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为党、为国、为民、为全人类英勇奋斗的坚强决心和非凡气度。
在这里他们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指挥全国人民打败蒋介石八百万军队的各大战役的宏大场面,从而实现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壮举。
我认真地听讲解,认真地思考,一直在想,党中央、毛主席在这么简陋、偏僻的小山村,是什么力量使得他们有这样的气魄,靠什么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我想关键是:有一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严明的纪律;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特别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还做出了“六条决定”:“不送礼,不做寿,少敬酒,少拍掌,不以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
“两个务必”、“六条决定”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月x日,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前往西柏坡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同时也是进行一次观摩学习。
我们怀着无限的崇敬与向往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走进了这部辉煌而厚重的历史。
走进西柏坡,就走进54年前那个激情燃烧岁月,也就
国人民和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西柏坡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它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
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农村,我们党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构架。
我们在这里看到,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家舍,而且,很多生活用品都是来自战场缴获敌人将领的,清贫而节俭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农村
却做出了惊天动地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深刻痕迹。
更可贵,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我们先后走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等为人的故居和卧室,同时也参观了西柏坡的会议堂和指挥部等等地方,走过了坑长的防空洞。
正是在这些简陋的小土房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役——中国的解放战争,正是在这些简陋的小土房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了土地改革,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正是在这些简陋的小土房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谋划了新中国的发展轨迹随后我们参观了纪念馆。
依次参观了每一个展厅,首先是序厅:“光荣的平山”。
这里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平山的光荣历史;然后是一、二展厅:“中央工委在西柏坡”。
介绍了工委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军工生产和经济建设等重大事件;三展厅:“决战前夕”。
介绍了大决战前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四、五、六展厅:“大决战”。
介绍了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场及人民支前情况。
无疑,正是辽沈、淮海、平津的大决战以及无数为建立新中国的献身者,才奠定了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的高高飘扬。
七展厅: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八展厅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介绍了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的情况;九展厅:“难忘的岁月”。
展出了当年领袖和工作人员的一些工作和生活照片;十展厅:“历史不会忘记”。
展出了现在各级党、政、军领导及社会名人等参观回访西柏坡的历史照片。
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场景仿佛时光隧道般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征战的年代,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及苦卓绝的历史。
如今的西柏坡不仅仅只是一个历史地理名称,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西柏坡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升华。
一种革命精神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具有长久的影响力。
西柏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包涵着的是与时俱进的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着的是实事求是和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
西柏坡精神产生在一个特殊的革命时期,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真理,因此她的生命力是永恒的,成为了亿万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圣地”,尽管它没有故宫馆藏文物那样价值连城,没有临潼兵马俑的雄伟壮观,但因为它的精神和力量而显得十分伟大。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着眼于继承、发扬、发展、创新西柏坡精神。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精神,发扬我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为完成祖国的现
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而努力拼搏。
继承优秀的传统,发扬优秀的思想和行为,并且结合时代特征和自身特点发展西柏坡精神,积极进行创新让西柏坡精神光辉永驻!
石家庄铁道大学土1001-14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