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苍穹之下》观后感
公益作品《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21篇)

公益作品《穹顶之下》观后感公益作品《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21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益作品《穹顶之下》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益作品《穹顶之下》观后感篇1柴静关于空气污染的演讲《穹顶之下》这几天爆红网络,引来了大量的观看和评论—一个现实的调查引发这样的广泛关注,也算得上是新闻传播界的一件大事。
看了演讲和一些相关评论,有一些表达和传播方面的感想。
故事和讲故事的人并没有太多疑问的是,柴静讲的故事很精彩—很少有人质疑这一点。
相对讨论多的,并不是关于空气污染的事实本身,而在作为主讲人的柴静的动机和私德方面。
这就引发一个有趣的问题,即,一个故事的可信度和讲故事的人本身的品质有关吗?按照理想主义的想法,故事就是故事,故事讲出来后,所有故事的内容是客观独立于讲故事的人而存在的,因此故事的可信度可以也应该仅由故事的本身来确定,与谁讲这个故事并无关系。
然而,我们绝不缺乏这样的经验,专家和门外汉说了同样的话,毫无疑问的我们会认为专家的可信度要高一些。
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故事由谁讲是显而易见的影响故事的可信程度的。
不过,是否在所有类型的故事中都存在这种“讲故事的人”的效应的呢?我以为并不尽然。
比如说,也许我们会因为牛顿任职皇家铸币厂厂长的经历而看低他的私德,但并不会因此而认为牛顿三定律有什么问题;也许有人会因为图灵的同性恋而觉得跟他不够志同道合,但这并不应该影响对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科学成果的评判。
推而广之,大约可以认为,一个故事可以严格而明确地客观评价的程度越高,它的可信性就跟讲述这个故事的人的个人品性越不相关。
相反的,一个故事带有的感性主观的成分越多或因太复杂而不能简单的客观评价的程度越高,它的可信性就越为讲故事的人的本身品性所影响。
雾霾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对雾霾背后的社会和经济因素的认识远非客观。
从而,柴静所演讲的并非是严格纯粹的客观事实,比如对雾霾的体制性归因和诉诸宣传呼吁的若干解决方案,不同观念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5篇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5篇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1《穹顶之下》本是一部电影,讲述的国外的一个小镇,被天外飞来的一个穹顶笼罩,镇上的人怎么也出不去的故事。
而记者柴静把她自费拍摄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节目,取名为《穹顶之下》,因为柴静阿姨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穹顶之下,我们无法离开这个被污染了的穹顶。
《穹顶之下》是一部真实的类似于纪录片的节目,柴静阿姨先讲述了她的女儿因污染问题没出生就患上了肿瘤,无数人因为环境污染跌入病魔的陷阱,接着延伸到雾霾和PM2.5的严重超标,然后她指出煤和油是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又慢慢讲述煤、油带给人类的巨大危害和环保部门不受重视等问题,用一个个真实的事例:英国伦敦的“大烟雾”事件、河北煤厂烟雾冲天……告诉人们:中国在环境污染的进攻下已经沦陷。
她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人们懂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最后,她开始讲国家这些年针对这些问题作出的应对方法,然后她又讲了每个人都能为环保做什么事。
看完后,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电话:“12369“和柴静阿姨的结束语:“所以,我凝视它,正如我凝视你……”一直以来,环境污染都是一个人类不敢面对,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
但这些人,国人一味的逃避和自我安慰,只是让形势愈加严峻。
而现在柴静阿姨勇敢地站出来,指出了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所以,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别以为环保不关你的事,环保和我们息息相关,环境污染威胁着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人的健康与生命。
就拿我们一家来说吧,我们璧山区是全国所有区县中拥有汽车最多的区县,空气质量可想而知;柴静阿姨在节目中就说过广州白云机场PM2.5含量相当高,而我的一个表姐就在白云机场当空姐;我妈妈一次出差,要从烟台乘飞机回重庆,却因为要转机的石家庄雾霾天气严重,航班取消;而我去年去了一个空气质量差得出名的城市——天津参加比赛,空气质量差带给我的直接影响就是:头晕、嗅到的气味让人想要呕吐、厌食、脾气暴躁……更可怕的是潜在的影响——无数PM2.5进入了我的肺部。
2023年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

2023年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一今天周末正好有些空闲时间,就静下心来观看了最近网上疯传的,央视原主播柴静自费拍摄的关于雾霾题材的专题调查记录片穹顶之下,视频时长103分钟,比较长,但我并没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认真耐心地看完了整个视频。
观后的感受有四:一是上了堂生动,翔实的有关雾霾来龙去脉的科学普及课;二是对雾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非常震惊;三是对目前空气质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心情格外沉重;四是对柴静在离职之后,还愿意自己花一百万,花如此大精力调查拍摄了这么一部关系百姓生存环境,生存质量,关系子孙后代健康的记录片心生敬意,佩服之至!雾霾到底是什么?从哪儿来?又该怎么办?这不仅是柴静关心的,是她调查拍片的初衷,更是我们全国人民都想知道,都想弄明白的,以前我还不太清楚它的潜在危害,听到广播里播报:今天空气严重污染,还不以为然,看到不少人戴着口罩,还觉得有点小题大作,但有一次亲自体验后,我再不这么认为了,记得一天在外办事,整个一天喉咙就是不舒服,老想着咳嗽,本以为自己感冒了呢,想不到睡了一晚后,这种症状竟然完全消失,我这才意识到这恐怕是空气惹的祸吧。
看了这个记录片,更是上了一堂科普课,它以大量翔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解说,历年空气质量的对比,和其它国家的对比,甚至用生动的动画形式把艰涩难懂的东西作了形象的说明,让我明白了雾霾来自哪里?为什么最近几年会特别严重?它有哪些明显的危害和潜在的危害?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看到他们调查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感觉心情特别沉重,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柴静说:以前不清楚空气中是什么味道?现在清楚了空气中弥漫的是"钱,钱,钱"的味道(大意),其实很多减排措施通过努力是可以同步跟上的,但为了降低成本,追求一已的眼前利益,可以造假,可以蒙混过关,调查的事实触目惊心,再不引起重视,加强全民环保意识,制定措施,严格执法,那"现在的雾霾还只是开始"呢,发展下去贻害的不仅是当今的全国同胞,也包括我们的子孙后代。
观《穹顶之下》有感5篇

观《穹顶之下》有感5篇《穹顶之下》告诉我:环境胜过利益。
同时也改变了我的想法,使我走上了爱护环境这条正道,令我受益匪浅。
所以我想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踏上对抗雾霾的阵营来!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观《穹顶之下》有感记得2013年的一天我在医院产检,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看上去像是怀孕五六个月的样子,拿着羊水穿刺报告,在角落痛哭,哭得是那么伤心,同是孕妇的我没有忍不住好奇心上前询问,事情是这样的。
这个女孩23岁丈夫25岁,她自己和父母丈夫都没有吸烟喝酒的坏习惯,而且生活健康规律,在他们满心欢喜的想要迎接新生命的时候,医生告诉她孩子有95%的可能存在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理智告诉她应该放弃这个孩子,但是作为母亲又怎么能够忍心杀死自己的孩子呢!当她再三追问医生原因的时候,医生只是说原因有很多,具体原因也没法说清楚,只能说是运气不好,碰到了小概率事件吧,医生又说现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这样的事件也越来越多了。
后来我还说了一些安慰她的话,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这是我第一次觉得雾霾原来离我们那么近,而且就在不断上海着我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然而庆幸的是我的女儿是健康的,但是她现在侥幸逃过雾霾的伤害,不代表以后一直能够逃过,我是她的母亲,我有责任保护她。
直到昨天我的朋友圈被“柴静”这个名字占满,先看到朋友圈和微博有不少人转发《柴静抽着烟开着4.0排量的车说自己生在美国的女儿是中国雾霾害的》一文,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我带着有色眼镜认为柴静女士是自私的,但是当我花了整整2小时看完整个纪录片时,我认为柴静女士是花了很多心血很客观的在分析中国空气污染的现状,无论她动机如何至少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013年是全国雾霾最严重的一年,上海还算好但是也逃不过严重污染爆表的情况,我当时也是一个孕妇,我能够深刻体会到一个母亲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是那么强烈,而且这场战争将会持续很久。
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精选7篇)

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精选7篇〕《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一看完《穹顶之下》,评论是众说纷纭,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不是来刷屏的,因为当我看到所有人转发评论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可是我内心中还是想知道一个部门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把它摊在桌面上说。
观后感是很震撼,她没有说教,而是身临其境,然后让你跟着她身临其境,环保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是从我做起。
它只是引导我们认识问题,引导我们思考,而解决问题绝不是像说起来那么简单的,看完之后发现太多的东西牵扯在环境问题里,你能怨某个部门或某个产业吗,能怨政府不给力吗,因为转型看似可以解决问题,实际牵扯太多,要考虑的因素太多。
换句话来说人花自个儿的钱费自己的神却操大家的心,道义上是没错的。
先别说人的私生活你是不是真的清楚和了解,就算有一二的不是,那也不关咱们的事,唯一和我们有关的就是,我们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柴静此举,我们不该感恩吗?《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二收到很多艾特……报告大家,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已经认真看完了,汇报下感想:首先,说说我赞同和支持的局部:1在大气科学方面〔比方雾霾的时空分布、来源、成分、二次反响过程等〕,至少在我的认知领域内,没有错误。
对于一些曾经引发争议的热点话题,没有一味迎合民粹化的观点,而采用了符合科学事实的陈述。
比方:〔1〕不少人认为PM2.5完全是工业时代的特有产物;而片中提到了自然界本来也有PM2.5。
〔2〕不少人认为机动车排放对于雾霾而言并不重要,关键因素应该是工业生产排放;而片中提到机动车是北京本地PM2.5的最大来源。
〔3〕不少人指责政府隐藏和瞒报空气质量检测数据;而片中提到,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在线空气监测系统,而且获取这些数据并不困难,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机APP上查询并举报超标单位。
——至于其它涉及医学知识、煤品油品等内容的,我不懂,请其它专业人士把握吧。
2、态度严肃、积极。
之前微博上的雾霾话题,有两个倾向:第一是过分娱乐化,把雾霾的严重性稀释在众多段子和哈哈哈哈哈中无迹可寻,老百姓这么着勉强算是苦中作乐也就罢了,很多主流媒体官V也乐衷于此,久而久之显得雾霾问题很轻佻、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穹顶之下观后感14篇穹顶之下观后感篇1柴静是一名调查记者,从山西刚刚学习回来的她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一生下来迎来的不是母亲的怀抱,而是一台肿瘤手术。
柴静为了回答女儿以后问的一个问题,展开了这次环境调查。
雾霾是什么?这是柴静作的一个调查。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密度人口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Rm2。
5的细颗粒物,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Rm2。
5浓度将持续积聚。
四次雾霾过程笼罩三十个省、区、市,北京仅有五天没有雾霾现象,每一天的雾霾中苯并比都超标19倍。
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与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空气污染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燃煤、燃油占空气污染的百分之六十。
我国燃煤量是欧洲的3-4倍。
至20xx年我国燃煤量高达36亿吨。
1860年的英国为保持伦敦五分之一的电力,大量燃煤。
此时的伦敦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二氧化硫,比达标城市高出了19倍。
正处于伦敦这场环境污染的市民们,只要一走出家门眼前就会是白茫茫一片。
伦敦市民要戴着口罩上班,带着口罩购物——人们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
河北是我国的一个重点燃煤区。
每三十公里一个电厂、大型钢铁厂、大锅炉——全部聚集在河北。
中国36亿吨煤,3亿烧在北京、天津、河北。
北京外来污染河北占其中的十五分之一,北京要想不受河北污染,只能靠西北风。
中国冬天空气中的Rm2。
5比夏天高25倍。
我国煤炭消耗大、劣质、缺少清洁、排放缺乏控制,导致Rm2。
5与煤成正比。
在我国只有八个达标城市。
油怎么了?油也是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
油大多数用在汽车上。
北京20xx年增加80万机动车,十年增加一个亿。
所以车辆导致的空气污染机动车占百分之四十,大型车辆占百分之六十。
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加油时也会出现。
一升油会散发出1。
5克的二氧化硫。
燃油除了用在汽车上,还用在轮船、飞机——人们都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跟我们谈环保太奢侈。
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10篇)

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10篇)“假如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假如发出声音是危急的,那就保持缄默;假如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
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英勇热忱的人们。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行扭曲如蛆虫“——曼德拉这是三点十一分的郑州,此刻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甚至难以下笔。
我用了一个小时看完了这部让我多天之前有所期盼的纪录片,尽管从理性的角度去看,《穹顶之下》照旧是一如既往地连续着央视纪录片的那种姿势:故作抑制的煽情;纵观历史的貌似恢弘;居高临下的自我感动,提前预设论点的查找证据。
但是不得不说,我被触动了。
从上高中开头,我就始终很喜爱科幻,尤其是关于人类社会将来的科幻,还记得刘慈欣(似乎是南阳人)写过一篇《地火》,关于煤炭生产改造从而导致地火产生的科幻小说,文章的最终,模拟一个120年后的初中生参观煤炭博物馆后写的日记,里面写到:我们不必留恋所谓过去的好时间,那个时候生活布满困难危急和迷惘;我们也不必为今日的时代过分懊丧,由于今日,也总有一天会被人们称做是——过去的好时间。
过去的人真笨,过去的人真难。
也看过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的《明天之后》,bbc拍的许多纪录片,只是那好像离我太远,远到当时的触动转头就被我遗忘,只是在间或的场景中被引用。
然后今日,当我看完柴静拍摄的《穹顶之下》,其中的画面,让我久久无法平复,那些场景如此熟识,就在我生活的边上,大工地的扬尘、工程车的黑色尾气、高高的烟囱、餐馆的排烟道、加油站以及看不见篮框的球场。
我才知道,原来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如此的模糊,模糊的如此脆弱。
我不想去争论所谓的能源构造调整,不想去思索国家能源局的改革以及那些浅显的技术问题,我只是悄悄地给自己几个提示:1、下载一个空气质量报告的手机app,每天早上关注一下,遇到重度污染时,发给自己最爱的几个人还有自己的学生;2、以后五公里出行,除非必需,尽量步行或者电动;3、去加油站加油,看看他们的油枪是不是加装了防泄露装置;4、去淘宝上买几个口罩;5、看到有污染状况,拨打电话12369;……我看了看此时郑州的空气污染状况:轻度污染。
2023年穹顶之下观后感通用15篇

2023年穹顶之下观后感通用15篇穹顶之下观后感1今天,观看了《穹顶之下》令我震撼不已。
在纪录片中,主持人柴静带着一个采样模出门,24小时后,一个洁白的采样模变成了一个漆黑的东西,专家检测里面有15种致癌物质。
令人惊讶,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空气”吗?简直就是一种独特的毒气,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罢了。
小小的PM2.5,直径小于2.5微米,我们肉眼看到的至少是它的20倍,居然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脏的各类疾病,真是令人胆战心惊。
它就像是我们隐形的敌人,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仅靠我们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是从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将雾霾带来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
这样才能共同抵抗这个“强敌”。
向上抬头,所见之物,便是穹顶,它就像一层保护膜,安详的覆盖在地球的上空。
柴静作为一位母亲,用她的视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雾霾,她的所想所问。
她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这场“白色灾难”,让我们知道了这种空气污染和雾霾对我们的伤害。
人生只有一次见到天空的机会,一旦错过,绝不会重来!所以,让天空变蓝,让星星充满夜空,让未来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见蓝天、也希望他们可以创造更美的天空!穹顶之下观后感2雾霾,对于这个东西我们一点也不陌生。
今天,我们看了一个由原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的《穹顶之下》,花费了100万拍摄而成的,她的女儿一生下来就被查有肿瘤,医生认为是因为大气污染。
所以,柴静辞去了工作,拍了这部《穹顶之下》,她提出要环保,让天空变回蓝色。
但是以北京的“APEC蓝”为例,为什么仅仅在几天的时间,雾霾可以消失不见——因为政府以巨大的手腕制止了各路排污源头。
其代价是什么呢?那就是几天的工厂停产。
工厂一天竟然可以排出如此多的污染,我们竟要用去那么多煤,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高,中国的煤量的确是很多,但我们怎么改进环境呢?现在不同了,我们只要看见路边有任何违规行为,就能拨打12369进行投诉,让我们为保护环境献一份力!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改变环境的,比如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甚至骑自行车,少用塑料袋,尽量不用煤不用劣质煤,少用纸……“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污染事件”,这些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静《苍穹之下》观后感
有一个与影片同名的科幻电视剧《苍穹之下》讲的是一个小镇突然被一般无形的力量像苍穹一样盖住,里面的居民也陷入了媒体的炒作中。
说起来也可笑,我们现在有多数时候正也被笼罩在可怕的雾霾中,而且各种环境问题也陷入了炒作之中。
媒体的目的是将环境问题公布于大众,得到公众的广泛呼吁,从而引起政府的关注,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
影片中柴静不再是以一个记者,而是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来带我们看天空中的雾霾,讲述雾霾对我们的危害。
片中运用大量数据,以科学的角度,深入实际调查,其实事求是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以实际经历,浅显易懂的向观众展示了雾霾对我们的危害,让我们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另一方面展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缺乏,某些部门执法又不到位,能源方面国企垄断严重
我想问一个问题难道雾霾问题多年前没有吗?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十年前普通民众完
全没有雾霾的概念,小学的时候住在成都,时常有大雾预警,能见度通常只有几米,也没见谁戴过口罩,现在到奇了怪,大雾预警变成了雾霾预警,满大街戴口罩的反而成了流行。
现在当人们温饱解决了以后,生活水平提高了,就都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开始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了,能不能过得好过得舒适了。
所以“雾霾”一词便出现在了我们生活中
影片中柴静自述,自己的女儿患有肿瘤,一出世就要接受手术,因此决定辞职,给自己一段时间照顾孩子和找到雾霾的真相。
当她意识到自己女儿以后将要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时,她调查环境污染的决心更大了。
在柴静的影片中,一次次的采访和一次次数据的对比,让听众陷入深思。
并为我们拨开了雾霾背后的层层真相:燃煤和燃油消耗量大,相对劣质,企业工厂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相关部门又缺少实际措施来解决问题,部门之间相互
推脱。
还重点指出了焦化唐山等地煤的开采不当,缺少环境保护措施,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
再说到我自己,老家有一条河,以前我小的时候河水是绿的,断流的时候还去去水里面捞鱼,可是现在的这条河已经被上游的工厂污染了,鱼虾绝迹,水的颜色更是让人恶心,。
当然这样的污染情况无处可在,企业以为环保部门很好糊弄,暗地里的乱排乱放不容易被发现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片中某主任说就算是被发现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多次警告惩罚没有用,我们根本不敢去关停,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时期,谁敢把经济落下。
难道治理好环境问题,就意味着会把经济落下吗?
我的理解是现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为了经济,为了摘掉贫困的帽子,中国舍掉了不少东西,环保也是其中之一。
我不知道环保搞好了,经济会不会落下。
但我知道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只要有环保法就应该遵守法律规定。
现在对环境的破坏,破坏地球环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无疑会给人类的未来留下许多灾祸。
说近一点,水源污染,大气的污染,雾霾的反复出现会直接影响到现在小孩的身体健康,伤害了祖国的花朵。
现在党的十八会议已经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体系之一。
庆幸的是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它赋予了环保部门多件执法利器。
环保部门可直接查封,扣押排污设备的权力。
也许明天雾霾还是老样子,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一步一步得到解决,相信以后中国在经济腾飞的日子里,环境会被治理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