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合集下载

申报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doc

申报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doc
态认知诗学”研究体系和研究范式,未尝不是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生态学取向的认知诗学研究吸纳生态学的哲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从强调读者、作者与环境的动态交互过程入手,采用多元研究方法,关注文学交流体验的多样性。本文回顾和梳理了认知诗学的生态学研究取向的三个维度:认知的生态性、文学交流的生态性、研究方法的生态性。在评述这一取向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提出了构建“生态认知诗学”理论体系的设想,并尝试性提出了生态认知诗学应该关注的几个议题和应该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人近四年以第பைடு நூலகம்发明人获得本学科领域的发明专利
[序号]发明人或设计人,专利权人,专利名,专利号,公告日期,授权日期
本人近四年获得的省部级二等(含)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序号
成果名称
奖励类别、等级、时间
我校作为完成单位排序、本人总排名及在校内人员中排名
1
多类型协同 多语种联动 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国际能
省部级、二等、2018-04-25
1998年9月-1999年2月 美国怀俄明大学 访问学者
II个人教育与工作经历
1986年9月-1990年7月 山东大学 学士
1990年9月-1993年7月 山东大学 硕士
1993年7月-至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 教师、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副院长、院长
2003年9月-2006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
III本人近四年科学研究情况汇总
以第一作者(在第二学科专业申报兼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人员本人可以为第一通讯作者,下同)在本学科领域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共12篇,其中:SCI收录的期刊论文国外0篇、国内0篇,EI收录的期刊论文国外0篇、国内0篇,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国外0篇、国内0篇。
C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篇(国内外期刊划分以期刊主办单位所在国为准)。

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人员简况表【模板】

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人员简况表【模板】
目前承担项目共 项:其中国家级 项,部(省)级 项。
近三年科研经费共 元,年均 元。
具有代表性论文、专著
序号
成果(论文、专著)名称
发表刊物与出版单位、时间及级别(SCI论文需提供查新证明)
作者列表(前三)
1
2
3
4
5
6
获奖项目
序号
获奖项目名称
成果鉴定、颁奖部门及奖励类别、等级、时间
本人署名次序
1
2
3
4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及课题编号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经费
(万)
是否课题负责人
1
2
3
4
5
近三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情况
年度
招生人数
毕业人数
获学位及人数
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情况
时间
指导研究方向
人数
学校
论文题目
授课情况
时间
课程名称
课时
授课对象
博士生指导小组主要成员情况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担任工作
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章)
201年月日
姓名
性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工作单位
最后学位及获取时间、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时间、评聘单位
是否硕导
评聘时间及单位
主要研究方向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与Email
个人简历
近五年科研情况(2006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
汇 总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共 部。

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简况表

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简况表
一、具有代表性的论文:限填8篇,收录情况、期刊所属引文数据库请作出标识
1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EI收录)(CSCD)
中国公路学报
2005.20(4)
2城市客运结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5.26(3)
3
4
5
6
7
8
二、著作:限填主编或独著,注明撰写字数
1、《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0主编独立撰写20万字
1、交通运输需求分析模型研究交通部纵向经费50万元主持2004.8-2005.6已完成
本人承诺:以上填报的材料真实可靠。如果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本人将严格按照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做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本人签名:
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简况表
申请人所在学院:申请学科专业:
姓名
出生年月
技术职称
定职时间
学历
学历时间
学位
学位时间
毕业学校及专业
近三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
硕士生数
近三年毕业
硕士生数
研究方向
1、2、
近三年主持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省部级项;主持项目的科研经费合计万元、年均万元。
2004年1月~2008年12月主讲的研究生课程
格式要求:课程名称、授课学年、课时数,如:
1、高等土力学2005-2006(40课时)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篇,其中SCI收录篇,EI、ISTP收录篇,CSCD或CSSCI期刊文章篇;出版专著或教材部。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发表论文(限独著、第一作者)和出版著作情况(主编或独著)
2004年1月~2008年12月科研获奖情况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姓名杨胜来专业技术教授职务名称:资源与环境(博士)工程领域代码:0857是否校外否人员兼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办公室制表2019 年10月14 日填Ⅰ个人概况姓名杨胜来性别男出生年月1961-10-30 民族汉族所在单位(具体到学院、系)石油工程学院联系电话89732268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定职时间2005-05-05行政职务普通教师任职时间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最后学位博士毕业时间1996-06-28 毕业学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毕业专业安全技术与工程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务中国石油学会会员,SPE学会会员,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油层物理与相态重点实验室成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成员。

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稠油开采重点实验‘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务院学位评审’、‘教育部科技奖励’、‘上海市、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等科学技术奖’等评审专家。

《石油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Petroleum science》《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等11个重要期刊的评审专家及JPT等3个外文杂志审稿人。

II本人近十年科学研究情况汇总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人总排名前3)共1项,其中:国家级0项,省部级一等及以1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6项。

目前主持承担有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重点工程类科技项目或重大横向委托课题共6项近五年科研经费共2878.34万元,年均575.67万元III本人近十年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人总排名前3)序号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时间本人单位作为完成单位排序、本人总排名及在本人单位人员中排名1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省部级、一等、2018-12-01 1、1、1IV本人近十年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序号] 发明人,专利权人,专利名,专利号,公告日期,授权日期[01]杨胜来、马铨铮、王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致密油储层开采模式装置与方法.ZL201610523132.1.2019-02-19[02]杨胜来,吴润桐,王朝丽.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致密油田井日产量的方法.ZL201610767412.7.2018-12-25[03]杨胜来,陈浩,雷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种低氧泡沫驱油方法.201410458169.1.2018-10-30[04]杨胜来、李芳芳、章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页岩气增产方法及页岩气增产设备.201210227088.1.2015-11-25[05]杨胜来、章星、李芳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压注气驱油全程可视实验装置.201210339379.X.2015-09-16[06]杨胜来、陈浩、李芳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藏条件下多孔介质中流体相态三维动态探测方法及装置.201310025811.2.2017-12-28V本人近十年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简介(包括获得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或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技成果介绍和社会评价等)名称复杂高凝油油藏增效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完成时间2018年该成果建立了地层条件下高压含气高凝油流体物性测试技术,揭示了多孔介质中高凝油析蜡及多相非线性渗流机理,形成了复杂高凝油油藏分类增效开发和有效动用技术,发展了低成本井筒伴热举升工艺,为复杂高凝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姓名周辉专业技术教授职务名称:资源与环境(博士)工程领域代码:0857是否校外否人员兼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办公室制表2019 年10月9 日填Ⅰ个人概况姓名周辉性别男出生年月1966-10-12 民族汉族所在单位(具体到学院、系)地球物理学院联系电话89731005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定职时间2000-12-01行政职务任职时间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最后学位博士毕业时间1995-07-03 毕业学校吉林大学毕业专业应用地球物理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务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协会会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II本人近十年科学研究情况汇总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人总排名前3)共0项,其中:国家级0项,省部级一等及以0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4项。

目前主持承担有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重点工程类科技项目或重大横向委托课题共6项近五年科研经费共1877.31万元,年均375.46万元III本人近十年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人总排名前3)序号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时间本人单位作为完成单位排序、本人总排名及在本人单位人员中排名IV本人近十年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序号] 发明人,专利权人,专利名,专利号,公告日期,授权日期[01]周辉、王杰、张红静、张庆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时间域一阶弹性波动方程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及装置.ZL201310027520.7.2015-09-23[02]周辉、夏木明、陈汉明、李卿卿、张庆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物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弹簧网络模型的正演模拟方法及装置.ZL201611152635.9.2018-11-27[03]周辉、林鹤、陈汉明、王颖、李彦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任意广角波动方程的成像方法及装置. ZL201310226448.0.2015-10-28[04]周辉、张庆臣、陈汉明、张光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弹性波全波形反演方法及装置. ZL201510908849.3.2017-12-10V本人近十年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简介(包括获得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或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技成果介绍和社会评价等)名称完成时间注:本页栏目内容填写不下,可另加附页。

博士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博士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目前培养环节
1
□未开题、□已开题、□已中期检查、□已预答
2
□未开题、□已开题、□已中期检查、□已预答
3
□未开题、□已开题、□已中期检查、□已预答
4
□未开题、□已开题、□已中期检查、□已预答
5
□未开题、□已开题、□已中期检查、□已预答
6
□未开题、□已开题、□已中期检查、□已预答
7
□未开题、□已开题、□已中期检查、□已预答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近 3 年来,共招收博士生 名,所指导的博士生发表论文总数: 篇,其中 SCI 收录 篇,EI 收录 篇,SSCI 收录 篇,CSSCI 收录 篇。其他:
三、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生情况 (请填写所有未毕业博士生相关信息,表中行数根据未毕业博士生人数可以增加)
序号 学生姓名
入学时间
8
□未开题、□已开题、□已中期检查、□已预答
目前指导的在博士生培养特殊情况介绍(如没有,此项可不填写)
四、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限填 3 项)
序号
项目名称及编号
项目来源
万元)
1
本人 排序
2
3
五、申请人签字确认
本人愿意在退休后将继续指导所招收的博士生至其毕业,并按学校规定按时足额支付 博士生的助研津贴。
(3)国家“973”或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或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并在 Science、 Nature 类顶级刊物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
(4)近五年内,全国优博提名奖获得者的指导教师,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 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第一获奖人;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模板】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模板】
1、揭示了伸展、挤压、走滑和稳定构造区多期次、多尺度、多方位裂缝的形成机理与主控因素,建立了低渗透非均质储层裂缝发育的理论模型,研发了不同方向裂缝的定量识别技术,实现了裂缝的分期和分组识别。
2、通过裂缝介质的地震物理模拟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多尺度裂缝的纵、横波各向异性响应特征,研发了叠前和叠后属性相结合的不同尺度裂缝地震识别技术,实现了多尺度裂缝的统一识别和评价。
注:本页栏目内容填写不下,可另加附页。
(续上)
名 称
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完成时间
2018年4月
非常规油气是我国主要战略接替资源,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但勘探与开发难度大。储层质量及其含油气性评价预测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关键,也是国际上各大石油公司及服务公司追求的核心技术。我国特殊大地构造环境导致的多期构造活动和复杂应力分布,使得非常规油气储层空间展布和演化复杂,国外引进技术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必须自主研发适合我国地质特点的新技术。为此,组织地质、测井和地震多学科研究团队开展了政、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合攻关,项目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成果:
1、建立页了岩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新模型,形成了页岩油气储层脆性预测技术。发明了页岩人造岩样和物理模型制作方法,揭示了页岩岩石物理参数随方位变化的各向异性特征,建立了基于等效介质理论模块化设计的页岩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新模型,形成了基于各向异性模型的页岩储层脆性及物性参数预测技术。
2、揭示了非常规油气储层多尺度裂缝发育机理和地球物理响应机理,形成了多尺度裂缝评价与预测技术。建立了非常规油气储层多尺度裂缝分类标准及主控因素,揭示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多尺度裂缝对油气富集、保存及产能影响,建立了水平井裂缝定量识别和评价新方法,形成了适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和煤层气等不同类型储层多尺度裂缝预测的地质-测井-地震综合技术。

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简况表(一)[001]

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简况表(一)[001]

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简况表(一)(仅限首次申请担任或兼任博士生导师人员填写,供通讯评议、备案存档用)姓 名 姜桂元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代码:0817二级学科名称:化学工艺代码:081702申报类别担任第二学科专业兼任是否校外人员兼职是 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办公室修订2013年 10月22日填√√Ⅰ个人概况姓名姜桂元性别男出生年月1977年7月民族汉所在单位(具体到学院、系)新能源研究院联系电话89739125 主要研究方向石油化工、催化材料及新型多孔材料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定职时间2012年6月最后学历、学位(包括毕业时间、学校、专业)国内2006年7月获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国外2010.1-2011.1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博士后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务连续半年以上国外访学经历2010.1-2011.1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博士后II个人受教育经历与工作经历(从大学填起)1996.9 - 2000.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本科2000.9-2003.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硕士学位2003.9-2006.7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06.8-2008.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讲师2008.6-201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2012.6-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期间2010.1-2011.1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博士后III本人近3年科学研究情况汇总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10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9篇。

获奖成果共项,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项。

出版专著或教材(第一著作者)共部。

获专利(第一发明人/设计人)共项,其中: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项。

目前承担项目共 9项,其中:国家级 4项,省部级 4 项。

近三年科研经费共120万元,年均 40 万元。

IV本人近3年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含高水平的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不含增刊论文)注:请按以下格式填写,如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请在研究生姓名右上角标注*,最后的括号里填收录类别[序号] 全部作者.题(篇)名.刊名.出版年月,卷号(期号):起止页.(SCI、EI、ISTP、SSCI、CSSCI)期刊论文:[1] Xiaofeng Cui*, Guiyuan Jiang, Ming Zhu, Zhen Zhao, Luchao Du, Yuxiang Weng, Chunming Xu, Dekai Zhang, Quanlai Zhang, Yuechang Wei, Aijun Duan, Jian Liu, Jinsen Gao,“TiO2/CdS composite hollow spheres with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platinum on the internal wall for the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Int. J. Hydrogen Energy 2013, 38, 9065 -9073. (通讯作者,SCI,影响因子3.548,JCR一区) [2] Guiyuan Jiang, Tao Wu, Xiang Zhao, Qipu Lin, Xianhui Bu, Pingyun Feng, “A nine-connected mixed-valent nickel-organic framework and its gas sorption properties”, Crystal Growth & Design2011, 11, 3713-3716. (SCI,影响因子4.689,JCR二区)[3] Duanchuan Hou*, Guiyuan Jiang, Hongru Fu, Zhen Zhao, Jian Zhang, “A microporous nickel-organic framework with unusual 10-connected bct net and high capacity for CO2, H2 and hydrocarbons”, CrystEngComm2013, DOI:10.1039/C3CE40548F. (通讯作者,SCI,影响因子3.879,JCR二区)[4]Zhiqiang Jiang*, Zhen Zhao, Guiyuan Jiang, Duanchuan Hou, Yao Kang, “A new manganese(II) terephthalate layer with 6-connected hxl topology and antiferromagnetic property”, Inorg. Chem. Comm. 2011, 14, 1975-1977. (通讯作者,SCI,影响因子2.016)[5]Duanchuan Hou*, Guiyuan Jiang, Zhen Zhao, Jian Zhang, “Temperature-dependent urothermal synthesis of two distinct La(III)-naphthalenedicarboxylate frameworks”,Inorg. Chem. Comm.2013, 29, 148-150. (通讯作者,SCI,影响因子2.016)[6]Zhiqiang Jiang*, Guiyuan Jiang, Fei Wang, Zhen Zhao, Jian Zhang, “Ring-size controllable metallamacrocycle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Chem. Comm. 2012, 48, 3653-3655. (共同第一作者,SCI,影响因子6.378,JCR二区)[7] Zhiqiang Jiang*, Guiyuan Jiang, Fei Wang, Zhen Zhao, and Jian Zhang, “Controlling state of breathing of two isoreticular micr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triazole homologues”, Chem. Eur. J.2012, 18, 10525-10529 (共同第一作者,SCI,影响因子5.831,JCR二区)[8]Zhiqiang Jiang*, Guiyuan Jiang, Duanchuan Hou, Fei Wang, Zhen Zhao, Jian Zhang, “Urothermal synthesis of photoluminescent lanthanide-organic frameworks with unusual topologies”,CrystEngComm 2013, 15, 315-323. (SCI,影响因子3.879,JCR二区)[9]Zhiqiang Jiang*, Guiyuan Jiang, Zhen Zhao, Duanchuan Hou, Min Zou, Yao Kang, “A rare homochiral lanthanium(III)-camphorate coordination polymer with 4-connected sql topology”, Inorg. Chem. Comm. 2012, 22, 26-28. (SCI,影响因子2.016)[10]Duanchuan Hou*, Guiyuan Jiang, Fei Wang, “Polycatenated Bilayer Structure Containing Honeycomb-like 63Layers,Polycatenated Bilayer Structure Containing Honeycomb-like 63 Layers”, J. Inorg. Organomet. Polym. 2013, 23, 766–770. (SCI,影响因子1.174)参加学术会议:[1] “太阳光分解水光子晶体基催化剂设计及催化性能研究”,第八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2013,江苏,镇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半年以上在国外高水平大学或著名研究机构从事研究或学习的经历,或在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企业一年以上工作经历,或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经历
2016.09-2017.09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
II个人教育与工作经历
2001.09-2005.0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士
2005.09-2011.0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
2011.10-2013.08清华大学博士后
2013.09-2015.0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讲师
2015.06-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
2016.09-2017.09 Texas A & M University访问学者
III本人近四年科学研究情况汇总
[07]Yanbao Guo*、Deguo Wang、Liu Yang、Shuhai Liu.Nanoscale monolayer adsorption of polyelectrolytes at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observed by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Polymer Journal.2017,49(7):543-548.SCI.JCR二区.2.170(2017)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联系电话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定职时间
2015-06
行政职务
系主任
任职时间
2016-06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博士
毕业时间
2011-09-01
毕业学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毕业专业
机械工程
拔尖人才
学校青年拔尖人才,2016
参加何学术团体
任何职务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3.美国摩擦与润滑工程师协会(STLE)会员4.中国石油学会会员
以第一作者(在第二学科专业申报兼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人员本人可以为第一通讯作者,下同)在本学科领域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共17篇,其中:SCI收录的期刊论文国外14篇、国内1篇,EI收录的期刊论文国外0篇、国内0篇,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国外0篇、国内0篇,C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国内外期刊划分以期刊主办单位所在国为准)。
[06]Yanbao Guo*、Shuhai Liu、Guibin Tan、Liu Yang、Deguo Wang.Removal and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waxy deposition layer in cleaning process.Industrial Lubrication and Tribology.2017,69(4):566-573.SCI.JCR四区.0.763(2017)
[04]Yanbao Guo*、Hai Tan、Deguo Wang、Tao Meng.Effects of alternating stray current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urs of buried Q235 steel pipelines.Anti-Corrosion Methods and Materials.2017,64(6):599-606.SCI.JCR四区.0.460(2017)
[02]Yanbao Guo*、M. F. Ozaydin、Deguo Wang、Hong Liang.Friction heating and effect on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ft polyvinyl chloride sliding against steel.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18,106:85-91.SCI.JCR一区.3.741(2017)
[03]Yanbao Guo*、Hai Tan、Zhiqiang Cao、Deguo Wang、Siwei Zhang.Mechanical and Unlubricated Sliding Wear Properties of Nitrile Rubber Reinforced with Micro Glass Flake.Polymers.2018,10(7): 705.SCI.JCR一区.2.935(2017)
获科技成果奖励共0项,其中:国家级0项,省部级一等0项,省部级二等0项。
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本学科领域的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0项。
目前主持科研项目共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金项目0项,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3项,校级科研基金项目2项。
近四年科研经费共341.65万元,年均85.41万元。
[05]Yanbao Guo*、Tao Meng、Deguo Wang、Hai Tan、Renyang He.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corrosion of X series pipeline steels underence.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2017,78:87-98.SCI.JCR二区.2.157(2017)
申报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姓名
郭岩宝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一级学科

专业领域
名称:机械工程
代码:0802
二级学科
名称:机械设计及理论
代码:080203
申报类别
担任
是否校外人员兼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办公室制表
二零一八年十月九日填
I个人概况
姓名
郭岩宝
性别

出生年月
1982-10-03
民族
汉族
所在单位
本人近四年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
注:请按以下格式填写,并在第一通讯作者姓名右上角标注*,最后的括号里填收录情况
[序号]全部作者.题(篇)名.刊名.出版年月,卷号(期号):起止页.收录情况、JCR大类分区和影响因子(年份)
[01]Yanbao Guo*、Deguo Wang、Siwei Zhang.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polyelectrolyte/Au nanoparticles composite film.Tribology International.2018,126:249-257.SCI.JCR一区.3.246(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