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理论体系概况
01第一章 内部审计概述

第一章内部审计概述第一节内部审计概念一、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指公司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目的是为公司创造增加价值和提高公司运作效率。
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二、内部审计目的和工作范畴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有效地履行职责,向他们提供与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有效性以及执行质量有关的分析、评价和建设性的相关信息,以防止发生错误、降低各类风险、维护内部控制秩序,并不断得到加强,为提高公司运作效率、增加公司价值、实现公司经营目标服务.内部审计的工作范畴是评价并帮助改进公司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具体包括:帮助公司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帮助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评价控制的效率与效果、促进控制的不断改善,帮助公司保持有效的控制;评价并改进公司的治理程序,为公司的治理做贡献。
三、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内部审计的职能包括经济监督、内部控制评价及咨询服务.内审部按照公司董事会的要求,对本公司各部门和控股子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通过审查、取证、分析和评价等一系列审计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协助公司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
内部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二个方面: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防护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合理的保证,避免因管理和控制的缺陷而带来的各种损失,揭露和制止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舞弊和欺诈行为;保证呈送给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据以决策的财务和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因错误的信息而导致决策的失误;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帮助改进风险管理,并为有效利用公司资源提供保证,防止资源的损失浪费;促进公司的方针、政策、指示和命令能够有效地得到贯彻执行,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维护公司的社会声誉。
建设性作用主要表现在:督促被审单位建立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实现目标的各种经营活动都得到有效控制,杜绝实际的和潜在的管理漏洞;针对控制系统的缺陷,提出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使已经达到有效控制目标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成本最低;推荐更经济、有效的资源使用方法,帮助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巩固经营成果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公司的竞争能力;促进内部成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实现公司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内部审计业务知识概述

《标准》
标准被分为三类:属性标准、工作标准和实施标准。 属性标准反映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组织和个人的属性;(1000宗旨权利和职责;
1100独立性和客观性;1200专业能力与应有的职业谨慎;1300质量评价与改进程序) 工作标准对内部审计服务的本质进行说明,并提供了可以衡量绩效的审计服务的标
准。(2000内部审计活动管理;2100工作性质;2200业务计划;2300业务的实施; 2400结果的通报;2500监督进展;2600管理层对风险的接受) 属性标准与工作标准适用于所有的内部审计服务。 实施标准对属性标准与工作标准进行扩展,为内部审计开展确认和咨询活动的具体 业务提供标准。这些标准最终将指导解决一些具体行业、具体区域或具体审计服务 的问题。(包含在属性标准和工作标准中,标志A,C)
2. 内部审计客体
内部审计客体,其实质是指内部审计对象和 内部审计业务范围。
IIA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将内部审计职能涉及 到的活动分为三大类25项:
内部控制活动(14项) 风险管理活动(5项) 公司治理活动(6项)。
内部控制活动
合规性审计
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评价 经营审计
项目管理审计
安全评价和调查
业务类
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 查和报告
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原第 25号
、第 26号、第 27号合并修订)
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原来
12号【遵循性审计】、16号【风险管理审计】、21号【内部审计的控 制自我评估法】、(23%) 风险管理程序审计(20.4%) 战略和绩效的结合评价(19.9%) 道德审计(19.9%) 与国际财务报告标准(IFRS)标准接轨(
浅析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

2014年24期总第763期一、引言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再次掀起了反腐风暴。
在习近平总书记眼里,腐败问题可能会造成“亡党亡国”。
习总书记将现期党的反腐思想定义为“苍蝇、老虎一起打”。
按照媒体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的公开报道,国有企业中一共有四十四位高层管理人员因腐败落马,平均每月就会出现七位高管被调查。
在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有企业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而全民所有制企业,本质上就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
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型国企是与国际公司抗衡的主力军,是对我国支柱产业的有力支持,也是出口创汇的中坚成分。
最近几年,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展现出了令人欣慰的开端,但是腐败现象依旧,未能获得实质性的抑制。
反腐途中接连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企业需加强党内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问题。
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一章总则的第一条写到:“为了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代表着,反腐倡廉是国家和人民交给审计机构的重要任务,查处腐败人员、严打经济犯罪、加强廉政建设是审计人员的光荣职责。
此外,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整体经济监督机构,是反腐倡廉体系的重要成分,所以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是社会主义环境下经济任务的重中之重。
二、内部审计的基本内容1.内部审计的概念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美国会计学会在1972年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给出这样的定义:“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
”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本单位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监督和评价的活动。
内部审计体系

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体系是企业内部设立的一套针对业务运营现状进行监督、审查、评估以及改进的系统化管理方法和操作过程。
内部审计体系的目标在于全面、合理地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识别其在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进,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业务管理效率,确保企业运营活动的透明度、法律合规性和价值创造能力。
内部审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审计计划: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分析领域、工作对象、工作时间以及操作流程等信息。
2. 审计程序:决定审计人员执行专业审计工作的具体流程、方法、依据、标准、范围和控制点。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遵循相关的审计法规、规范、准则以及内部审计标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
3. 监控: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整体、局部和特殊环节进行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并加以改进,确保审计工作的严谨性、独立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同时,监控也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和分析,以及漏洞缺陷的及时改善。
4. 报告: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和汇总,编制出详细、准确、客观的审计报告用于企业内外部使用。
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展、问题点以及风险等问题作出阐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推荐改进建议方案。
5. 跟踪合规性:审计结束后,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提出的审计结论和建议进行跟踪和检验,确保企业对内部审计的整改措施得到充分实施,确保企业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提高企业的商业信誉度和公信力。
内部审计体系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和实施,不同企业的内部审计体系都会有所不同。
要构建一个更加严谨和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需要考虑如下关键要素。
关键要素1. 完善的组织机构:成立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机构,该部门需要有充足的人才和技术,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审计档案系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聚焦企业风险管理和合规性要求。
2. 合理的审计计划和程序:内部审计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风险状况和合规性要求,制定审计计划和程序,确保审计工作总体流程、审计目标、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内部审计工作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一、概述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进行评估和监督,提供独立的、客观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包括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内部审计方法论、内部审计流程等方面。
二、内部审计组织架构1. 内部审计职能(1)评估风险管理: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发现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2)控制监督:对企业控制体系进行监督,发现并分析可能存在的控制缺陷;(3)治理监督:对企业治理结构进行监督,发现并分析可能存在的治理问题;(4)提供意见和建议:向企业高管层提供独立、客观、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2. 内部审计组织架构(1)首席审核官(CAE):负责整个内部审计工作,并向董事会或高管层汇报工作成果;(2)内部审核员:负责具体的内部审计工作,包括风险评估、控制监督、治理监督等;(3)内部审计经理:负责协调内部审计工作,分配审核任务,管理审核团队;(4)内部审计专家:负责特定领域的内部审计工作,如IT审计、财务审计等。
三、内部审计方法论1.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是内部审计的核心工作之一。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1)风险矩阵法:将风险按照概率和影响程度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识别和管理;(2)事件树法:将事件按照因果关系进行分类,以便于分析和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3)场景分析法:通过构建不同场景,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
2. 控制监督方法控制监督是指对企业控制体系进行监督和评估。
常用的控制监督方法包括:(1)流程图法:通过绘制流程图,识别可能存在的控制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2)数据采集法:通过采集数据,对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和监督;(3)样本检查法:通过抽样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控制缺陷。
3. 治理监督方法治理监督是指对企业治理结构进行监督和评估。
常用的治理监督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对企业治理结构的看法和建议;(2)访谈法:通过访谈企业高管层和董事会成员,了解他们对企业治理结构的看法和建议;(3)文件分析法:通过分析企业决策文件、报告等文档,评估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企业审计需求一个理论框架

企业审计需求一个理论框架企业审计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维护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可靠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保障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撰写相关文章。
企业审计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和业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以确保企业遵守内部规范和外部法规。
外部审计是指由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审计服务,旨在为企业提供客观、独立的审计意见,提高企业财务透明度和可信度。
企业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保障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具体来说,企业审计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发现和纠正财务报表中的错报和舞弊,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2)发现和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3)提供独立的审计意见,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依据;(4)监督企业内部遵守法规和内部规范的情况,防范合规风险。
企业审计应遵循一定的审计标准,以确保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
常见的审计标准包括国际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标准,并严格执行。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的各种资料,用于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审计证据包括财务报表、会计记录、合同、发票、邮件、会议记录等。
审计证据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审计结论和建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审计证据的内涵和重要性,收集足够的、高质量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人员需要收集足够的、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证据,以确保审计质量;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审计人员需要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可靠的、客观的证据,避免不相关、不可靠或不客观的证据对审计结论和建议的影响;审计证据的合法性:审计人员需要按照相关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收集证据,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人员需要评估证据的可靠性,以确定其是否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浅析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

浅析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浅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被重视,并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本文将从内部审计的定义、作用和建设流程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由独立于被审计对象的组织,对企业内部管理活动进行评估、检查和监督的一种管理工作。
它是一种独立、客观、系统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旨在提供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保证和咨询服务。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1. 提供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三方,能够独立客观地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风险,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2. 强化企业风险控制: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审计,能够发现并评估潜在的风险,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这有助于企业及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护企业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支持决策制定: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提供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可靠信息和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通过审计结果的分析和评估,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参考,促进决策的科学、合理和有效。
三、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流程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包括四个主要阶段:规划、执行、报告和监督。
1. 规划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编制审计计划和程序,确定审计资源和时间安排。
同时,还需要制定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2. 执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按照审计计划和程序,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
他们需要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信息,开展实地调查和会计核对,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评估和测试,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3. 报告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的结果和发现,编写审计报告,并向企业管理层提供相关建议和意见。
这些报告应该准确、全面、可行,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体系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体系一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内部审计是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其合法、合规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那就是监督、分析、评价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肯定已取得的成就和合理之处、找出差距,为企业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1 制约的职能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联合、兼并不可避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不断增多,为保障各方投资者的利益,企业经营者要对投资者的资本保值、增值,要克服盲目性和不合法性,就必须自我约束,这需要内审的监督和制约;内审工作是对会计、管理控制的再监督、再控制;企业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需要内部审计监督和制约。
1.2 内部审计是强化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机制的中心环节。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对其中的错误和舞弊给予揭露和纠正,从而可以有效地制止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维护财经纪律和市场秩序,保护所有者的权益;促使企业改进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足,在竞争中不断占有市场,持续、稳定地发展。
2 促进的职能2.1 内部审计工作是保证企业营运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财产的安全完整、相关法规的遵循等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
现代企业处在一个开放、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经济因素的波动,客户需求与偏好的变动,随时都可能使企业面临风险的境地。
企业必须适时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而因内部审计机构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时所保持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才能对内部控制的优劣做出正确的评价,找出不足,促进管理。
2.2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从财务会计系统或其他管理活动中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或职员舞弊等问题,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分析,帮助管理层找到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消除潜在隐患的措施,从而达到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近几年,如何加强内部监管、优化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消除舞弊和浪费,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逐渐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系统,才能彻底的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等问题,在这一监督控制体系里,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从研究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动因、并由此分析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其次研究内部审计主客体理论和分析内部审计的运行理论相关问题,在分析研究我国目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基础上,接着分析我国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并提出构建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意见。
最后分析组织环境对内部审计活动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组织提出不同的内部审计构建模式。
关键字:内部审计;审计主客体;委托代理;内部审计运行理论;内部审计组织环境AbstractIn recent years,how to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optimize internal controls,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promote the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and eliminate fraud and waste,those problems has been the important tasks of our society and the community are realizing that: Onl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 set of Monitoring system deal with the settlement of fraud,corruption,mismanagement and other issues completely . What's more ,internal audit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is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This paper firstly starts with researching the produce and the cause of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and thus our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nd 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t this stage .Secondly,it was followed by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of theory in internal audit ,analyze the oper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related issue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China's current internal audit organizations and personnel,and then regulating system of our internal audit ,the proposal opinions of building a standardized system of internal audit. Finally analysis the activities of the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 of internal audit and then to point against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internal audit constructionKey words :Internal audit;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audit;Agency;Theory of the operation of internal audit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二)国内外理论综述 (2)(三)研究思路 (4)(四)研究方法和创新 (4)二、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5)(一)受托责任关系是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 (5)(二)内部审计产生也是管理权延伸的需要 (5)(三)外部需求 (6)三、内部审计的主客体 (6)(一)内部审计主体 (6)(二)内部审计客体 (8)(三)内部审计主体和客体关系 (8)四、内部审计规范体系 (9)(一)国家法律 (9)(二)部门规章 (9)(三)行业准则 (9)五、内部审计环境 (10)(一)总部集权模式的构建 (10)(二)分权模式的构建 (10)(三)分层管理模式的构建 (11)六、结语 (11)企业内部审计理论体系概况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 研究背景近几年,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日益深入和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深层次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使大家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系统,才能彻底的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等问题。
在这一监督控制体系里,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内部审计历经多年的发展,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内部审计体系也存在较多的不足:内部审计监督法律制度和体系不健全。
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审计能力和技巧,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其审计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我国一些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和学者从实践和理论上有针对性的做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我国的内部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
2. 研究意义(1) 本文希望能丰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理论。
本文比较、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对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动因、内部审计主客体、运行理论、内部审计规范做了尝试性的研究与探索,希望能促进我国内部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2) 促进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构建的规范化。
本文从单位(公司)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评价了我国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和人员的构成状况,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人员的培养将有借鉴意义。
(3) 促进我国内部审计相关法规的建设。
文章梳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体系的相关法规,分析了我国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相关问题,对构建我国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具有促进意义。
①李玉周 .轻松内部审计[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3-26本文所谈的内部审计主要针对单位内部审计,即在企事业单位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
(二)国内外理论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内部审计的实践活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直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大规模商业公司模式的出现,真正意义的内部审计的发展才开始。
(1) 20世纪50年代以前1941年出版的维克多·布林克的专著认为内部审计是为检查和分析会计信息的一种特别手段和技术发展而来。
1943年IIA瑟斯顿会长发表了《内部审计:一种新的管理技术》论文,系统地阐述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实践要求。
②1947年IIA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师责任的声明》,首次提出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职责和权限以及独立性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由于人们对内部审计认识尚不深入,均将内部审计的定位局限于财务审计。
(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1954年,弗雷德里克·敏茨发表了《运营审计》的论文。
这是首篇以“营运审计”命名的、用以描述内部审计已扩展业务的技术性论文。
1957年IIA修正了《内部审计师职责声明》,将内部审计定义修订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对会计、财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活动的独立评价活动。
1962年,管理咨询师威廉·伦纳得撰写了《管理审计》,该书出版标志着学术界对内部审计从财务、会计审计转向营运审计,再向经营管理审计的发展,经深入到管理审计的具体操作层面。
1964年IIA出版了布拉德福·卡德默斯编著的《卡德默斯业务审计手册》,为内部审计实践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1968年,英国著名审计学家A.C.史密斯在其再版的《内部控制与审计》中,更加明确了内部审计功能应是在企业管理系统和会计方法上发挥作用。
1973年,“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撰写了一部世界性的审计名著《现代内部审计实务》。
内部审计对象、职能、目标和作用不断的拓展,内部审计从早期财务审计转向营运审计、业务审计和管理审计。
②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85-87(3)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1981年,英国审计学家安德鲁·钱伯斯等人合著的《内部审计》一书出版,1987年再版,这本专著首次提到内部审计管理问题。
1988年阿尔布雷特豪、许勒等人研究完成了一份名为《评估内部审计部门的业绩》的研究报告。
1995年,迈克尔·坎吉姆和汤密·辛格顿合著了《管理审计职能—公司审计部门程序指南》。
1997年,詹姆斯·罗瑟博士撰写了《最佳实务—四个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书中诠释了“以增值和改善”为目的的内部审计实践的内涵。
(4) 21世纪以来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期间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是:2001年6月IIA颁布的最后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2002年美国出台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在2002年美国出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首次将内部审计的作用从企业内部后台推到前台,明确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的角色。
综观西方内部审计理论发展的四大阶段,内部审计理论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研究领域从财务审计拓展到营运审计,再到管理审计,到至今的风险审计、治理审计;另一方面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从基本理论到技术标准,以至到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运作和管理。
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理论体系。
2.国内理论我国内部审计由于理论的研究的动力不足,较长时期内理论文章寥寥无几。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理论指导,几经修改,不断完善对内部审计定义和要求。
③2003年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二十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对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范指导。
曾纯、朱锦余(2001)在《内部审计在现代大中型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方式》中用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来分析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
徐政旦教授和朱荣恩教授 (1997)在其出版的《现代内部审计学》中指出:内部审计是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做出报告并提出建议等经济监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