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赏析(课堂PPT)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6页)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6页)

述而第四
“巧言令色,鲜矣仁。” - 狡猾的 言孔子的智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提高个人修养,以及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学习并经常
复习,不是非常快乐吗?
3
为政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人民不怕
里仁
4
死,怎能用死来恐吓他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君子关注 于正义,小人关注于自身利益。
礼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 乐的事吗?
学而第一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还在世时,不远离家乡,如 果要离开,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 和方向。
学习《论语》的好处
学习《论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学习他的道德观念和教 育理念,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应用他的教导。
十二章概述
《论语》分为十二章,每章都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教诲。接下来,我们将简要介绍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每章节例句解释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别人不想要的
学而
2
东西,自己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66页)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本课件将带你深入了解 《论语》的背景、作者、学习价值以及十二章的概述和例句解释。
什么是《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其中记录了孔子的智慧和教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 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论语》的主要作者。

《论语》赏析PPT课件

《论语》赏析PPT课件
《论语》
赏析
赏析流程
2020/9/14
.论语》赏析论语》赏析
2
《论语》简介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 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 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是“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全书共20章、 492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 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11
主要思想
一、修养
孔子重视个人修养,强调塑造君子人格。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认为
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这样的人就接
近于仁德;实行恭谨、宽厚、信实、勤敏、
慈惠这五种美德就可算是仁。个人要通过学
习,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君
子,是孔子一种人格上的追求。君子重视仁
.论语》赏析论语》赏析
6
2020/9/14
《孔子讲学图》
.论语》赏析论语》赏析
7
2020/9/14
成长背景
孔子生活在距今天两千多年前
的春秋时代,他是鲁国人,祖先
曾经是宋国的贵族。在孔子3岁的
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因此
孔子童年时代的生活是十分艰辛
的,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
管理牛羊和仓库。但他一直具有
年幼时的孔子就表现出聪明好学的劲头,20岁的时 候已经有非常渊博的知识了,30岁左右已经很有名气, 并开始招收门徒,传授文化知识。
孔子毕生致力于研究为政和为人之道,却一直郁郁 不得志,知道50岁才被任命为中都宰、小司空,后升为 大司寇,兼管丞相实务。
后来,周游列国的孔子重新回到了鲁国,然后一边 开始讲学,一边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校了《诗》、 《书》、《礼》、《易》、《春秋》等典籍。公元前479 年,孔子因承受不了得意门生都先他而去的打击去世。 孔子终其一生都没有自己的著作,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把他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整理记录下来,构成了我们 读到的这部《论语》。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部编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29张pptx

部编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29张pptx
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论语中的情感。
创新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
鼓励质疑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不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 力。
引导探究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论语中的思想内涵,拓展思维空间。
激发想象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 造性思维。
06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设计
01
学生表现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 完成情况、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 价。
02
学习方法和策略建 议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给出改进建议,如如何更有效地 记忆和理解知识点。
03
学习态度和习惯指 导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给 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 习习惯和态度。
下一步学习计划和目标设定
探讨《论语》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在人性、自由、平等等方面的对话可
能性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跨文化思考。
05
艺术手法与表达技巧研究
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比喻
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抽 象的道理具体化,易于 学生理解。
排比
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 言气势,使表达更加有 力。
对偶
采用对偶修辞,使语言 更加凝练,富有节奏感 。
提高学生素养
通过学习《论语》,培养 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 趣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适应教育改革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 ,本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 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探究、思考。
《论语》简介及地位
《论语》概述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 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孔子教育思想解读

《论语》赏析 ppt课件

《论语》赏析 ppt课件

德修养,重义避利,追求道义,随时严格律
2020/8/25
《论语》赏析论语》赏析论语》赏析论 语》赏析论语》赏析论语》赏析
12
二、为政
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孔子,深感春秋时代的 礼崩乐坏,因而倡导以尧、舜、禹、文王为 榜样,以礼乐教化百姓,勤政爱民。“道之 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
2020/8/25
《论语》
赏析流程
2020/8/25
《论语》赏析论语》赏析论语》赏析论 语》赏析论语》赏析论语》赏析
2
《论语》简介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 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 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是“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全书共20章、 492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 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赏析论语》赏析论语》赏析论 语》赏析论语》赏析论语》赏析
13
三、学习
孔子鼓励温故而知新,指出“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思双行的重要 性;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 耻下问的谦虚学习态度,认为“三人行,必 有我师”等等,这些都是孔子所倡导的学习 态度和方法。
2020/8/25
2020/8/25
《论语》赏析论语》赏析论语》赏析论 语》赏析论语》赏析论语》赏析
15
有教无类:
成语,出自于《 论语·卫灵公》:子曰: “有教无类。”教:教育;类:类别。
有两种解释:
1.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 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 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 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 不是前提。

论语讲解(课堂PPT)

论语讲解(课堂PPT)
源自• 1、孔子生平•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
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
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 2、孔子家谱
• 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 氏 —— 三十世祖 商王 成汤(太乙) —— 六世 祖 孔父嘉 —— 父 叔 梁纥 —— 孔子 —— 子 孔鲤 —— 孙 孔伋
③成书:
着笔于春秋末期, 成书于战国初期。
• 3、论语的版本 • 鲁论、齐论、张侯论 • 古论
二、孔子的文艺思想
• (一)论诗、乐的标 准:诗无邪
• “无邪”:《论语集 解》引包咸之说,谓 “归于正”。
•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 曾说:“三百篇中, 贞淫正变,无所不 包。”(卷十四)
• (二)、论文学艺术 的社会功能
• (三)、论文艺内 容与形式的关系
• 1、内容方面,强调 文学艺术和道德的关 系,要求文学艺术合 乎礼仪仁政的标准。
• 2、强调诗乐内容的 “中和之美”。
• 3、主张内容和形式的 高度统一:文质彬彬
• 4、形式上强调“辞 达”。
三、 孔子文学批评的特点和影响:
• (一)《论语》是中国语录体著作的开山 之作,孔子的文学批评方式为语录条目体 式。
《论语》与孔子 的文艺思想
主讲人:崔志博
课程设计
• 一、孔子及《论语》简介 • 二、孔子的文艺思想
• (一)、论诗、乐的标准:诗无邪。 • (二)、论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兴观群怨 • (三)、论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质彬彬
• 三、 孔子文学批评的特点和影响
一、孔子及《论语》简介

《论语》赏析(课堂PPT)

《论语》赏析(课堂PPT)

2020/7/9
3
语录体:
中国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 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 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 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 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语录体特点:语言简洁朴素、生动形象、明 白易懂;
2020/7/9
语句简短流畅、通俗明了、4
2020/7/9
15
有教无类:
成语,出自于《 论语·卫灵公》:子曰 :“有教无类。”教:教育;类:类别 。
有两种解释:
1.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
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
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
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
,不是前提。 2020/7/9
念,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的
2020/7/9
顽强毅力。这三种素质使他从同8
篇章结构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 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 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 ,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 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 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慈惠这五种美德就可算是仁。个人要通过学
习,用礼约束自己行为,从而使自己成为一
个仁德的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君
子,是孔子一种人格上的追求。君子重视仁
德修养,重义避利,追求道义,随时严格律
2020/7/9
12
二、为政
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孔子,深感春秋时代的 礼崩乐坏,因而倡导以尧、舜、禹、文王为 榜样,以礼乐教化百姓,勤政爱民。“道之 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语十二章》PPT优秀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优秀课件
目的
通过本次课件的展示,使学生们对《论语》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其核心思想,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论语》简介及地位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全书共二十篇, 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应用
01 家庭教育
儒家思想提倡家庭伦理和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 子的品德和习惯,对现代家庭教育有重要启示。
02 社会治理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和稳定,提倡德治和礼治 ,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03 商业伦理
儒家思想注重诚信和道义,提倡商业活动中的道 德规范和诚信经营,对现代商业伦理建设有积极 作用。
系。
04
艺术特色与表现技巧
《论语》语言艺术特点
简洁明了
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富有概括性。
韵律和谐
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语言具有音乐 美。
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 生动。
含蓄隽永
言近旨远,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修辞手法运用及效果分析
01 比喻
通过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 体化,易于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
Hale Waihona Puke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思想
流派纷呈。《论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和思想文化。
03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自孔子创立以来,经历
了多个发展阶段。了解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论语》
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9
13
三、学习
孔子鼓励温故而知新,指出“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思双行的重要 性;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 耻下问的谦虚学习态度,认为“三人行,必 有我师”等等,这些都是孔子所倡导的学习 态度和方法。
2020/7/9
14
四、教育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等许多著名的教育理论。孔子用诗、礼、易 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 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 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从而 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 优则仕”的思想。
6
《孔子讲学图》
2020/7/9
7
成长背景
孔子生活在距今天两千多年前
的春秋时代,他是鲁国人,祖先
曾经是宋国的贵族。在孔子3岁的
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因此
孔子童年时代的生活是十分艰辛
的,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
管理牛羊和仓库。但他一直具有
普通人难以具备的素质,那就是
:对知识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对
自己所信奉的价值体系的坚定信
16
名 段 选 读
2020/7/9
17
2020/7/9
18
2020/7/9
19
2020/7/9
20
2020/7/9
21
2020/7/9
22
2020/7/9
23
2020/7/9
24
2020/7/9
25
专家点评
“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 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 ;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 久,但觉得意味深长。”
慈惠这五种美德就可算是仁。个人要通过学
习,用礼约束自己行为,从而使自己成为一
个仁德的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君
子,是孔子一种人格上的追求。君子重视仁
德修养,重义避利,追求道义,随时严格律
2020/7/9
12
二、为政
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孔子,深感春秋时代的 礼崩乐坏,因而倡导以尧、舜、禹、文王为 榜样,以礼乐教化百姓,勤政爱民。“道之 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2020/7/9
15
有教无类:
成语,出自于《 论语·卫灵公》:子曰 :“有教无类。”教:教育;类:类别 。
有两种解释:
1.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
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
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
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
,不是前提。 2020/7/9
2020/7/9
3
语录体:
中国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 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 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 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 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语录体特点:语言简洁朴素、生动形象、明 白易懂;
2020/7/9
语句简短流畅、通俗明了、4
2020/7/9
湖北工程学院孔圣广场孔子雕像
5
2020/7/9
人物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 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孔 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 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
年幼时的孔子就表现出聪明好学的劲头,20岁的时 候已经有非常渊博的知识了,30岁左右已经很有名气, 并开始招收门徒,传授文化知识。
2020/7/9
1
赏析流程
2020/7/9
2
《论语》简介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 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 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是“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全书共20章、 492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 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孔子毕生致力于研究为政和为人之道,却一直郁郁 不得志,知道50岁才被任命为中都宰、小司空,后升为 大司寇,兼管丞相实务。
后来,周游列国的孔子重新回到了鲁国,然后一边 开始讲学,一边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校了《诗》、《 书》、《礼》、《易》、《春秋》等典籍。公元前479 年,孔子因承受不了得意门生都先他而去的打击去世。 孔子终其一生都没有自己的著作,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把他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整理记录下来,构成了我们 读到的这部《论语》。
•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
• 八佾(yì)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2020/7/9
9
• 先进第十一 (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 其弟子的评论)
• 颜渊第十二 (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 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 子路第十三 (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 政的道理)
• 宪问第十四 (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 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北宋理学家程颐
“读此书后,方知我辈不成人!不成人! ……若灭若没,若断若续,斑斑驳驳,如商 彝202,0/7/9如周鼎,古色淋漓照人,可爱,可诵。26
华东师范大学的金忠明教授在他的《衡山 夜话》序言中说的那样:“谈话类的文章也好 ,著作也好,在久远的历史中也是经常看到的 ,我想举两本教育类的经典著作,一是西方柏 拉图的《理想国》,一是中国孔子的《论语》 ,这样一种谈话的方式可能比较容易使大家对 教育产生一些生动的思想。
• 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 202周0/7/9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10
《 论 语 》 目 录
2020/7/9
11
主要思想
一、修养
孔子重视个人修养,强调塑造君子人格。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认为
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这样的人就接
近于仁德;实行恭谨、宽厚、信实、勤敏、
念,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的
2020/7/9
顽强毅力。这三种素质使他从同8
篇章结构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 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 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 ,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 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 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