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雨的四季 教案(带答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3《雨的四季》 教案

3雨的四季1.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2.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一、新课导入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
这就是雨,它似歌、如画、若诗。
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
被誉为“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见教学PPT课件。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听课文朗读,注意重音和停连。
(PPT播放视频)2.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总——第一部分(①):直抒胸臆,总写对雨的感受——喜欢。
分——第二部分(②~⑤):文章主体,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形象和特点。
总——第三部分(⑥、⑦):直抒胸臆,抒发对雨的爱恋、赞美之情。
目标导学三:把握雨的特点品读第一部分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明确:②在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品读第二部分阅读②—⑤段,概括课文中描写的雨在四季各有怎样的美?春雨: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热烈、粗犷、奔放秋雨:沉静、端庄、深情冬雨:自然、平静、纯洁1.作者在第②段是如何写春雨的?试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第二段,作者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间接地写出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
这样从侧面烘托了春雨清新、润泽、甜美和娇媚的特点。
2.春雨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明确:春雨绵绵,柔软、娇媚、透明的雨水,驱走了冬天,使世界改变姿容。
3.文章的第③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明确:①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
②光头浇雨,更有滋味。
③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
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花苞(bāo)”“娇媚(mèi)”“粗犷(ɡuǎnɡ)” 等。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节奏和语调,注意重音和停连。
(3)学生能够准确概括四季雨的特点,如春雨的温柔娇媚、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端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分析文中描写四季雨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调动感官、运用修辞等写作手法。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2.学习作者描写四季雨的写作手法,如调动感官、运用修辞等。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描写四季雨时所运用的多种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雨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背后所蕴含的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一些与雨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春雨中的花朵、夏雨中的池塘、秋雨中的落叶、冬雨中的雪景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呢?为什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关于雨的话题,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他有哪些主要作品?本文作者是刘湛秋,他是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
他的作品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进一步了解。
2.字词积累提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字词(投影出示:花苞、娇媚、粗犷、睫毛、铃铛、静谧、冷冽、干涩、咄咄逼人、棱镜、斗笠、高邈、莅临、吝啬、淅沥、草垛、池畦),谁能准确地读出这些字词的读音?花苞(bāo)、娇媚(mèi)、粗犷(ɡuǎnɡ)、睫毛(jié)、铃铛(línɡ dɑnɡ)、静谧(mì)、冷冽(liè)、干涩(sè)、咄咄逼人(duō)、棱镜(léng)、斗笠(dǒu)、高邈(miǎo)、莅临(lì)、吝啬(lìnsè)、淅沥(xīlì)、草垛(duò)、池畦(qí)。
2024秋季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新教材详案3 雨的四季(名师教案)

3 雨的四季【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美好生活。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进一步把握好重音和停连,熟悉给文句加朗读标记的方法。
◎思维能力:梳理各个季节的雨的形态、气韵和独特美感。
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重点)◎审美创造:感知、鉴赏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欣赏文章的画面美。
(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本课预习部分。
【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师:雨是大海的女儿,是文人的宠儿。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写雨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逐一显示诗句,学生逐一齐诵)师:在当代诗人眼里,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抒情诗之王”刘湛秋的写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感知“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选择古诗词导入,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
(板书文题及作者)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1.检查预习成果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并完成《状元大课堂》本课预习部分,现在就请将自己的所得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教师集中订正)2.明确自学要求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根据前两课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经验,你认为怎样才能自学好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呢?(1)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课学习的策略与步骤。
(2)教师总结归纳,整理。
课件出示:①扫清字词障碍;②感知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结构;③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有感情地朗读;④分析景物的特征,体味作者的情感;⑤品味精彩的语言;⑥仿写与应用。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2.培养学生联想想象与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3.从知人论事角度出发,要简单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然后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2.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雨,是一位神奇的歌者,一点一滴奏出美丽的旋律;雨,是一位优雅的画家,飘飘落落点染出生机盎然的万物;雨,更是一位充满浪漫情怀的诗人,扬扬洒洒浸润着人们的心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飘洒的雨丝,走进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共同欣赏雨的美,感悟散文的美。
二、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雨是文人的宠儿,对雨的情感,随文人的情感而各有不同,对雨的描写亦随作者的风格而有所不同。
在刘湛秋先生笔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写出了怎样的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雨的四季》。
三、字词学习(1)读音静谧(mì)莅临(lì)吝啬(lìn)(sè)干涩(sè)咄咄逼人(duō)粗犷(guǎng)(2)释义高邈:高而远。
邈,遥远。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多用于书面。
莅,到。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5篇《雨的四季》是刘湛秋的细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篇幅不长,内容不深,语言规范美丽,四季雨的情态在文章里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画意美和抒情美,它给人以清爽、深刻的印象,是同学学习语言的典范。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七班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对雨寄予的思想情感2、让同学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3、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同学的鉴赏力量。
教学重点:指导同学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教学难点:观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用笔之细腻,培育同学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力量。
教学方法1、自读法:将老师点拨与同学自读相结合,体会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配乐朗诵,将老师范读与同学诵读结合起来,留意朗诵的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3、探究法:调动同学乐观性,引导他们自己绽开联想与想象,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优美,夏雨猛烈,秋雨凉爽,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会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
二、基础学问:1、:刘湛【zhàn】秋,当代诗人。
1935年10月生。
安徽省芜湖市人。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暖和的情思》、《生命的欢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
2、字词积累三、整体感知、鉴赏分析:1、同学们依据课前预习的内容【自读课文】畅谈感受,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生1:我读这篇文章完全被她的漂亮感染了,这是雨吗?更像是个翩翩走来的美少女,轻柔、热闹、奔放、含蓄,我爱雨,像一样,爱的肤浅!生2:以雨为原料,以情为酵母,在心的酒窖中酿出了一坛美酒,刚一开封,那芳香就扑面而来,醉倒了我们的苍白而干枯的生命,沉淀诞生命醇香而迷人的的味道,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需要我们专心灵去感悟……师:在这个匆忙的世界里,还有谁能摒弃尘世的杂念?我们无须等待四季的轮回,即使窗外寒风凛冽,我们可以搭车到心海去看雨,去那里不需要车票,但需要你带着真诚、乐观的背囊和一双纯洁的眼镜,心海的雨很漂亮:那里有春雨的飘飘,那里有夏雨的潇潇,那里有秋雨的潺潺,那里有冬雨的纷纷,那是雨的极致,当然也是人生的极致。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聆听四季雨声感悟生命真谛——《雨的四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2.根据情感需要,用指定符号在文中标画出重音与停连,设计朗读脚本。
3.依据脚本朗读,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
【重点难点】1.感知各种“雨”的形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闯关任务二:赏雨·设计性情标签任务三:听雨·朗诵特色金句任务四:品雨·发现修辞奥秘任务五:悟雨·品读作者情思【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校读书协会计划举办“四时美景”好文推荐活动,刘湛秋《雨的四季》一文以高票入选。
请你以会员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闯关为由于名额有限,本次活动采取“字词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
请同学们闯关。
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蝉.(chán)花苞.(bāo)娇媚.(mèi)棱.镜(léng)粗犷.(ɡuǎnɡ)睫.毛(jié)衣裳.(shang)铃铛.(dānɡ)端.庄(duān)静谧.(mì)屋檐.(yán)凄.冷(qī)化妆.(zhuānɡ)莅.临(lì)造.访(zào)吝啬..(lìn sè)干涩.(sè)草垛.(duò)绿茵.茵(yīn)咄.咄逼人(duō)池畦.(qí)高邈.(mǎo)冷冽.(liè)淅.淅沥.沥(xī lì)第二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2)种子或孢子发芽。
《雨的四季》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雨的四季》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雨的四季》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一、前言雨是大自然的恩赐。
它不仅是万物生长的必需品,也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普遍现象。
在小学课本中,已经开始让孩子接触和认识雨,而在初中阶段,更应该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雨的知识。
在教学中,如何打破学生雨的固有印象,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走进雨的全新世界,加深对雨的了解和认识呢?本文将根据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教材,设计一节优秀的《雨的四季》课程,通过综合应用思维性教材,让学生们感受四季中的雨的变化,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以及对人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自然观和热爱自然的意识;2、了解和认识雨的特点和影响;3、通过思维性教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5、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了解雨的现象,发扬探究精神,积极探究科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请学生阅读《雨的四季》的标题,思考标题下所表达的意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呈现环节请学生观察、品尝四季中不同的雨,感受来自不同季节的雨所带来的美好和不同。
3、讲解环节1)“四季之春”:春雨的特点和影响。
2)“夏日闷热”:夏日雨的特点和影响。
3)“秋高气爽”:秋雨的特点和影响。
4)“严寒冰雪”:冬雨雪的特点和影响。
4、探究环节请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对以上四个季节的雨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5、创新环节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设计一次“拯救雨水”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用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6、交流环节让学生来到课堂前交流台,展示自己的“拯救雨水”活动方案,并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教学评价1、学生能用科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不同季节的雨。
2、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发挥实践能力,设计出一次有创意的“拯救雨水”环保活动。
3、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环节,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体会和想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雨的四季 学案(含答案)

3 雨的四季【教学目标】1. 朗读训练并掌握“静谧、莅临、咄咄逼人”等易考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3.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写作风格,借鉴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难点)4.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和他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美好生活。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雨的四季》,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培养学生主动积累和学习静谧、莅临等词语,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能运用所学文章结构知识,结合文章开头、结尾和段首关键词以及各段内容说出文章的写景顺序并画出结构导图。
审美创造:赏析文章优美语段,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刘湛秋,生于1935年,籍贯安徽芜湖,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他的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代表作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等,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2.写作背景:刘湛秋认为,现代生活使人们“活得很累”,他提倡“轻诗歌”、“轻松散文”、“轻松的生活方式”,主张“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与利害得失,心似如水明镜。
淡化貌似严肃、正经的说教所带来人僵化、刻板、不近人情的生活方式。
他的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正是在这种思想意识下产生的。
3.文体知识:写景散文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一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往往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难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导语: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略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以及雨的美。
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并伴着它默读课文,酝酿一下情感。
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放音乐)
明确: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目标达成:
本文是一篇散文。
散文又叫美文,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本文,我想恐怕非美字不可。
读完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很喜欢雨的,他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通过四幅雨景图表现了自己对雨深深的喜爱。
在这四幅图画中我最喜欢第一幅——春雨图。
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来欣赏欣赏它。
首先,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春雨图”部分。
(配乐,小评,一语带过)
问: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明确:不是,是间接描写。
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
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
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问:所以这一段最后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请
都应该喜爱它、感谢它。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春的雨”和“雨的春”。
问:那么,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明确: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问: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哪些亮点?(也就是怎么写的)说出你的理由(好在哪里)。
(学生思考、发言)点悟:
①树: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
为什么?
“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②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
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
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
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下面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再带我们走进作者营造的美妙意境,让我们共同沉浸其中吧(音乐起)
小结:
多美的文字啊!透过这美的文字我们更感受到了雨的春季那美的意境。
在作者笔下没有生命的树生机盎然,没有情感的花意态娇羞,没有声音的成长沙沙作响,没有味道的空气四溢芳香。
这种美源自自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秀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着雨的春季。
雨的春季被作者饱含温情乃至热情的情感化、人格化了,一支神来之笔借春雨点染了整个春天,一支升花之笔借春天写活了万物。
美丽的春天被作者用美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通过分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好在哪里”领会了“春雨图”的语言美、意境美,下面请大家也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夏雨图”。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老师简单点评:热烈粗犷)
实践:
总结:
今天,我们从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好在哪里入手,分析了前两幅图,课后请大家继续分析后两幅雨景图,继续领会作者笔下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学
习这种写作方法。
10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