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语言教师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优质课教案一、教师基本信息教师姓名:XXX教学课程:语言散文诗《听雨》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朗读散文诗《听雨》,感受雨的美妙,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描述雨的声音和感触,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对散文诗的朗读和演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1.散文诗材料:《听雨》(附件1)2.课件和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散文诗内容和相关图像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3.实物道具:比如雨伞、雨靴等,用于增加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性。
4.教学辅助工具:如蓝牙音箱,用于播放雨声音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简单自我介绍,与学生互动交流,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天气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下雨天的经历,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听雨的原因。
2. 欣赏散文诗《听雨》(1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散文诗《听雨》,同时用蓝牙音箱播放雨声音效,营造出雨天的氛围。
2.运用讲故事的方式,逐句解读散文诗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并引导学生感受雨的美妙。
3. 辅助讲解(15分钟)1.分析散文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2.通过示范和引导,教授学生诗歌的朗读技巧,包括语调、停顿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朗读练习(15分钟)1.将散文诗分成若干段,由学生们分组进行朗读练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感情的表达。
2.随机选取几位学生展示朗读成果,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5. 想象绘画(15分钟)1.给学生每人发放一张纸和一支彩色铅笔,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绘画出听雨的场景或感受。
2.引导学生向同桌描述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自己对雨的感受。
6. 散文诗表演(15分钟)1.将学生分组,每组演绎散文诗的不同部分,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方式进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大班语言公开课散文教案详案《听雨》

幼儿大班语言公开课散文教案详案《听雨》一、教学内容《听雨》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第三节,内容围绕雨天的自然现象,通过描述雨滴的各种声音和孩子们在雨中的快乐,引发幼儿对大自然声音的兴趣和探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受并描述雨滴的声音和形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受雨滴的声音和形态,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声音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雨滴卡片、雨伞、雨衣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雨声录音,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雨滴的声音,感受雨滴打在身上的感觉。
2. 例题讲解: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散文《听雨》,引导幼儿关注散文中描述的雨滴声音和雨中场景。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语言描述雨滴的声音和形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4. 情境体验:组织幼儿穿上雨衣、撑起雨伞,在教室内模拟雨中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雨滴的声音和感觉。
5. 创意表达:让幼儿用画笔和彩纸,创作一幅关于雨天的画,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听雨》2. 内容:a. 雨滴的声音:滴答、滴答、滴答……b. 雨中的场景:雨伞、雨衣、小水洼……c. 幼儿的感受:快乐、兴奋、好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画笔描绘出一个雨天的场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雨滴、雨伞、小水洼等元素,幼儿可以描述为:“这是一个下雨天的场景,雨滴打在雨伞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地上有小水洼,我可以踩着水洼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雨滴声音和形态的认知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大班语言公开课散文教案《听雨》含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散文教案《听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教材《听雨》,主要围绕第六章节“雨的声音”进行详细教学。
内容包括:雨的前奏、雨的进行曲、雨的尾声以及与雨相关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感知雨的不同状态,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绘雨的声音。
2. 通过欣赏散文《听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恰当的词语描绘雨的声音,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
重点:学会倾听和观察,感受散文的韵味,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磁带、雨的声音素材、PPT、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的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引导幼儿说出雨的声音特点。
2. 散文欣赏(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散文《听雨》。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散文中描绘的雨的声音。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PPT展示不同状态的雨,引导幼儿用词语描绘。
(2)教师举例讲解,如:“雨滴落在树叶上,发出‘滴答’声。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雨的状态,并尝试用词语描述。
5. 情感表达(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如:“我喜欢雨,因为它让大地变得湿润。
”六、板书设计1. 《听雨》2. 内容:雨的前奏:滴滴答答雨的进行曲:哗啦哗啦雨的尾声:滴滴答答情感表达:我喜欢雨,因为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雨中的景象,并用词语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雨滴落在湖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
描述:雨滴落在湖面上,发出“叮咚”声,好像一首美妙的乐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在描述雨的声音时,词汇量较少,需要加强词汇积累。
2. 拓展延伸:(1)开展“我眼中的雨”主题活动,让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雨的喜爱。
幼儿大班语言公开课散文教案详案《听雨》(1)

幼儿大班语言公开课散文教案详案《听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详细内容为散文《听雨》。
通过描述雨滴的不同声音,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他们对自然语言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的声音,培养他们倾听大自然的能力。
2. 引导幼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雨的声音,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形容词和动词描述雨的声音。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倾听大自然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语言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雨声录音、图片、板书材料。
2. 学具:画纸、彩笔、画雨滴的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声录音,让幼儿闭眼倾听,感受雨的声音。
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听到了什么?雨的声音有哪些不同?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图片,讲解散文《听雨》,让幼儿关注雨滴的声音特点。
引导幼儿用形容词和动词描述雨的声音,如“滴答、滴答”、“沙沙、沙沙”。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场景,让幼儿用所学形容词和动词描述雨的声音。
如:雨下在窗户上、雨下在树叶上、雨下在伞面上。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雨的声音描述,选出最佳描述。
5.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和雨滴贴纸,让幼儿创作一幅关于雨的画。
要求幼儿在画中运用所学的形容词和动词描述雨的声音。
6. 展示环节(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听雨2. 内容:雨滴的声音:滴答、滴答;沙沙、沙沙描述雨的形容词和动词:清脆、柔和、拍打、跳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今天学到的形容词和动词,写一段关于雨的声音的描述。
2. 答案示例:今天下雨了,我听到了雨滴清脆地拍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雨滴还柔和地跳跃在树叶上,沙沙、沙沙地唱着歌。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散文教案《听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散文教案《听雨》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理解散文《听雨》的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敬畏之心。
二、活动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散文《听雨》的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教学难点: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活动准备1.教学课件:散文《听雨》的文字和图片。
2.雨声录音。
3.教学活动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导入播放雨声录音,引导幼儿倾听雨声,说说自己对雨的感受。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2.教学活动(1)教师朗读散文《听雨》。
教师以自然流畅的语言朗读散文,让幼儿整体感知散文的内容。
(2)幼儿交流感受。
教师提问:散文中描述了哪些场景?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讲解散文内容。
教师讲解散文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的意境。
(4)幼儿分角色朗读散文。
教师组织幼儿分角色朗读散文,让幼儿体验不同的角色情感。
3.活动延伸(1)教师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雨中场景。
(2)幼儿自由发言,介绍自己的画作。
五、活动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感知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自然地学习语言。
2.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活动延伸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让幼儿将散文中的场景具象化,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敬畏之心,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5.本次活动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部分幼儿在表达时语言不够流畅,教师应继续关注这部分幼儿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指导。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在朗读散文《听雨》时,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引导幼儿通过听觉感受散文的节奏和情感。
2.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情境创设,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语言散文教案《顽皮的小雨滴》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语言散文教案《顽皮的小雨滴》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到雨滴是从天空中落下来的,而不是自己产生的。
2.增加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和敬畏感。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旁观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由语言散文《顽皮的小雨滴》作为教学内容。
该散文以人物化的方式描述了小雨滴在天空中游戏、跳舞、与朋友互动的情景,最终落入大地被植物吸收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故事中,小雨滴不仅有生命,而且还可以与其他物种相互接触,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教学准备1.语言散文《顽皮的小雨滴》。
2.展示植物的图片或真实植物。
3.班级内的画画工具(彩色纸、颜料、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引导幼儿观察窗外,感受雨水的声音和涟漪。
2.介绍今天的主题:雨滴。
第二环节:故事阅读1.朗读散文《顽皮的小雨滴》。
2.突出描述小雨滴与其他物种互动、生命力和自然界和谐相处等情节。
第三环节:思考1.向幼儿提问题:“雨滴为什么会从天空掉下来?”。
2.让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
第四环节:植物画1.展示真实的植物或植物图片,介绍植物是从哪里得到营养的。
2.让幼儿利用画画工具,在彩色纸或白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一个有雨滴的花朵或大树。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公开课,幼儿将会:1.认识到雨滴是从天空中落下来的,而不是自己产生的。
2.增加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和敬畏感。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旁观能力。
总结本次公开课散文《顽皮的小雨滴》描述了小雨滴在天空中的游戏场景和与其他物种的互动,同时,它可以被植物吸收,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营养。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小雨滴与其他生命相互联系的生命力,也了解到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增强了幼儿对大自然的敬畏感。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哎呀,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首超级好听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啦!这可是省级比赛的获奖作品,老师我也亲自试讲过,效果非常好哦!那我们就赶快开始吧!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它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雨天里听雨的故事。
她听到了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感受到了雨水滑落在屋檐上的触感,还看到了雨滴在地面上汇成的小溪。
她说:“听雨声,看雨滴,真好玩!”这首诗充满了童趣和生活气息,让人感觉非常温馨。
我们来谈谈如何教授这首诗。
我们要让孩子们先自己去感受一下雨天的氛围,让他们想象自己也在雨中玩耍。
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听到、看到、感受到的一切。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诗歌中去。
除了教学方法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说,在教授诗歌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结构。
我们还要注重语气和情感的表达,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
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试讲经历。
当时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的孩子们,心里有点紧张。
但是当我开始讲述这首诗歌时,我发现自己完全沉浸在了其中。
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女孩在雨中的场景,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其中。
我还加入了一些幽默元素,比如说“听雨声,看雨滴,真好玩!”,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当课程结束时,孩子们都不舍得离开教室,纷纷表示要再听一遍这首美妙的诗歌。
教授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并且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也能尝试一下这门课程哦!。
散文精选公开课教案

散文精选公开课教案篇一:散文名篇欣赏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散文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体裁,并通过欣赏散文名篇,提升对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名篇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对散文名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散文名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名篇,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周作人的《说苦》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入散文的概念,向学生解释散文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对散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Step 2 散文名篇欣赏(30分钟)教师播放选取的散文名篇,如鲁迅的《狂人日记》。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听、看、思考、感受,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散文的魅力。
Step 3 分析散文名篇(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散文名篇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内容分析:主题、情感、描写的对象等。
2. 文学手法分析:修辞手法、排比、对比等。
3. 文化背景分析:结合作者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Step 4 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散文名篇进行讨论和分享,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形成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Step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总结散文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对散文的欣赏和写作进行思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散文作品,提升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指导学生进行散文写作,让学生通过模仿名篇的写作风格,提升自己的文学写作水平。
篇二:散文写作方法探究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散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撰写精美的散文作品。
教学重点:散文写作方法的探究和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运用散文写作方法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阎连科的《面包》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请学生回忆并总结他们对散文的印象,引导学生观察散文作品的特点和写作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鉴赏散文语言表达艺术?
遣词 造句
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 叠音词、拟声词
句式之美:
长句和短句结合 整句和散句结合 引用与化用
题目: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下面语段语言特色。
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记六边叙形的描格写子窗相,结透合过外院的日光,
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 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 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 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
以及语言运用等能力。”
3、鉴赏评价D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 审美取向
学习目标
01 了解散文语言的艺术特色和鉴赏 的角度,积累掌握考点相关知识。
02 熟练掌握赏析的技法,赏析答题模式, 规范答题思路。
雨气空濛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
竟发出草和树沐浴之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也许那尽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
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
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
如何鉴赏散文语言表达艺术?
表达 遣词 表现 语言 方式 造句 手法 风格
题目: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下列语段语言特色。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 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 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 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 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 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 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
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
千亿片瓦吟。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题目: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下列语段语言特色。 ①大量运用叠音词。增添文章音乐感,韵律美。
②长句短句相间,具有结构上的美感,错综灵活, 突破长句的呆板、枯燥,又避免短句的细碎、零散。
③整句与散句交错运用,句式富于变化,有节奏感, 生动活泼,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表现 手法
常见修辞格
象征、渲染、衬托、对比、 联想和想象、抑扬、动静结合、 多感官结合、虚实结合、正侧 面相结合等等。
题目: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下列语段语言特色。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
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 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 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 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 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 的阳光照彻。
常见命题形式:
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 加以赏析。
如何鉴赏散文语言表达艺术?
题目:赏析下列语段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 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 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 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 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 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 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 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 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 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朱以撒《挺拔之姿》(2017天津卷)
题Hale Waihona Puke :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下列语段语言特色。
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
衬托、对比、想象。 以“一些植物”来反衬山野的竹子徐徐的从容优雅。 想像山野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向上生长,与城市里 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 顽强生命力。
如何鉴赏散文语言表达艺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
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
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
音……
——散文《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2016北京卷)
如何鉴赏散文语言表达艺术?
讨论交流, 归纳总结
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
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
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
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
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敲,间间歇歇
艺苑拾香 情韵方筑
—— 鉴赏散文语言的艺术特色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 ,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 骐骥。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 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 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清·姚鼐
“语文学科将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 读均设置为必做题,对不同的思 维方式和素养构成进行考查,全 面覆盖信息筛选、逻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