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_27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寓言两则寓言两则_语文_小学学生课前、课外活动设计学生课前活动设计:1.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寓言故事的相关资料2.布置本课相关的预习要求: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认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课外活动设计1.自主阅读《伊索寓言》,提倡亲子阅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从本课的两则寓言《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中选择一则你喜欢的画一画。
画好后粘贴在教室的宣传栏内。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四、信息资料课件、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视频、书法网站、教学FLASH集锦五、教学时数:两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今天,咱们来学习27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现在来检查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带音节读—不带音节读—开火车读)(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把这些字词放在课文中应该如何去读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情境朗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1.默读课文结合情境思考: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接下来我们看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揭题释义:揠:拔,拔禾苗帮助它成长,为什么要拔禾苗呢?(因为禾苗长得慢,从哪看出来?)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重点抓住长得慢、焦急、转来转去这几个词进行朗读指导。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学会课文中的18个生字,并会组词和应用。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述故事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听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
三、新授1、揭示题目《亡羊补牢》,解释“亡、牢”含义。
2、解释: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文学作品。
词语:羊圈街访窟窿后悔授受多音字:圈四、学习生字横向记。
如:我们学过哪些“穴”字部首的字再学习“窟窿”。
五、讨论《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要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讨论。
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你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六、作业1、朗读课文,把文中的几层意思读出来。
2、生字、组词。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篇2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
(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3、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寓言二则【伊索寓言故事大全500】

5.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6.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7.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寓言是一个魔术袋,当你走近时,分明是一个故事,而当你转身离开时,它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寓言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既然寓言这么有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的王国吧!
2.寓言含义。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亡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字的读音、结构、组词、意思,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3)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4)学生书空。
2.学生运用学习亡字的办法学习其它生字(牢钻劝丢告)。
3.难写的字交流讨论。
4.学生描红,师生展评。
四、布置作业
1.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教学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新课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检查预习1、能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2《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乌鸦为什么会受到狐狸的欺骗?”“蚂蚁为什么能成功地储存食物?”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3.语文知识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生词、成语、语法等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寓言故事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型、语法等。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4.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预测、提问、推理、总结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教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寓言故事的语言魅力。然后,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2.学习生词和成语:教师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并学会正确运用。
3.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结果及寓意。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此外,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力,促使他们在思考中成长。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伊索寓言》教案_1

《伊索寓言》教案《伊索寓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研读课文,探讨理解文章主旨。
2.深入领会作者对寓言新颖独到的见解。
3.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4.积累词语:信而好古、衣锦还乡、高超出世、卖弄风雅、屈尊下顾、坐井观天、恼羞成怒、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和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有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获取新认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自觉做一个文明诚信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1.理清思路,探讨文章主旨。
2.结合语境,理解难句含意。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为什么说古代是“小孩子”,现代是“老年人”。
2.探讨作者引用九则寓言故事阐发的新观点、新看法。
3.认识作者与卢梭观点明确提出的各自角度。
●教学方法1.问答法。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教师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疑难,如对课文中含意深刻语句的解读)2.讨论法。
(如对“教学难点”中的几个问题的解决,尽量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伊索寓言》教案2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2.学会读寓言故事的方法3.根据理解多角度地概括寓意4.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会积累等。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寓意对人的教化作用,在名著的阅读中体会深刻的思想精髓,同时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分析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重视教师的引导,用朗读法、品读法、分析法、质疑法等品读作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阅读寓言故事集的方法,亦即“读什么、怎么读”。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导1.激趣导入。
学生讲自己读过的伊索寓言故事,引出《伊索寓言》。
2.出示故事,学生自读,归纳《伊索寓言》的特点。
故事:《小蟹与母蟹》《狼与羊群》3.《伊索寓言》的特点:(主人公:以拟人化的动物为主;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伊索寓言》的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讲寓意二.品读作品,掌握方法1.品析形象;2.了解手法;3.归纳寓意;4.学会设疑。
2023年《伊索寓言》语文教案

2023年《伊索寓言》语文教案2023年《伊索寓言》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则寓言的故事,理解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
(齐读课题)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打开书)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察觉有诈粪便戒心(其中“粪”和“戒”为红色)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师: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想法。
(生自由读悟课文)生:我对狐狸印象比较深,因为它和在《狐狸和乌鸦》里一样,仍然用老办法来骗人,说明它的本性是阴险狡猾的。
师:从哪儿能看出来?生:它想吃蝉,便“设下圈套”,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蝉。
(师相机板书:设下圈套、故意赞叹)引导学生理解“圈套”及设下了个什么圈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伊索寓言》两则] 伊索寓言两则原文
![[《伊索寓言》两则] 伊索寓言两则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0d337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6.png)
[《伊索寓言》两则] 伊索寓言两则原文教学设计示例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l.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赫宙庇喇囱妒忌矗擂2.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派头凡人较量自吹自擂不可一世乏味4.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理解三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四)美育渗透点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故事中,全文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精巧的构思美。
二.学法引导1.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
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读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现,体会想像和联想的作用。
3.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两则寓言构拟一个合理的结局。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教师结合课前提示进行介绍。
2.重点学习前两则寓言,体会其.写作特点,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师分析讲解,师生讨论的办法解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和相关练习制成的胶片。
3.学生根据本文内容制作漫画。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寓言。
2.复述故事。
3.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讨论。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导语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
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
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等。
)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师应加以肯定。
《伊索寓言》教案15篇

《伊索寓言》教案15篇《伊索寓言》教案1一、文思导引__从读《伊索寓言》有感起笔:一感人事上的关系多么具有普遍性;二感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以此纠正好多浅薄的见解。
钱先生或在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引伸和发挥,或对故事本身作了全新的理解,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文中引的故事,或讽刺趋炎附势的两面派;或揭露靠别人而生活的“寄生虫”、“嗜血者”;或劝人力戒贪得;或嘲笑“只管高处看,不管脚下结果”的一种人;或说明实质是掩盖不住的,孔雀的羽毛虽然美丽,却不能代替乌鸦的躯体;或鞭挞那种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或讽刺那种不愿付出,只想索取,索取不得,又寻找种种借口的行为,文丰而意厚。
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本意,要造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孩子们读寓言的目的是在于使孩子们具有明辨是与非、区分善与恶、公平与不公平,邪恶与正义的能力,长大以后能够很好的生活。
二、粹语品析大凡语言大师总是同赋予语言以新的生命,总是以审慎的态度,巧妙的手法给语言带来不寻常的气势。
我们读钱先生《读〈伊索寓言〉》一文,便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本来,《伊索寓言》由三四百个古希腊民间流传的散文体动物故事组成,以拟人化的手法,精练的语言和生动恰当的比喻,描写了一个个动人传神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钱先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引申和发挥,不仅有了对故事的新见解,而且还激发人的奇思异想,使__的思想更具有深刻性,语言也具有了更鲜明的特色:1,幽默诙谐,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是钱先生散文语言艺术的主要特点。
它通过影射、讽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揭露生活中不合情理和乖讹之处,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善意批评某些社会现象。
例如:在分析人事关系普遍性和年辈资格问题时钱先生写道:“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
”又说:“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的少女们就批评得不留情面了。
”还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的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索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承留一中李冬棉
[教学目标]
1、了解《伊索寓言》,理解寓言的特点。
2、通过分析情节,理解寓意。
3、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获得丰富的人生启迪。
4、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寓言和生活的关系,学习续写寓言。
[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2、3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到《伊索寓言》,大家并不陌生,我们这学期一直在读这本书,那么谁能说说你对这本书的了解呢?
生说。
师出示课件,介绍。
伊索,弗里吉亚人,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动物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他与克雷洛夫(俄国)、拉·封丹(法国)和莱辛(德国)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2、读了《伊索寓言.》,你认为寓言有什么特点呢?
生说,师出示课件,展示。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大家对寓言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将来提升一个层次,对如何阅读和写
作寓言有一些新的认识,下边我们以两则伊索寓言为例来实现这个目标。
二、分析情节,理解寓意。
1、放朗读录音《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2、出示生字,抽生注音,纠正后齐读。
宙斯赫拉饶头粘住庇护
3、刚才的朗读好不好?好在哪里?
请大家也模仿着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并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一遍。
说出寓意:最后一段。
4、结尾作者说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那么赫尔墨斯是不是就是这样的人呢?从文中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来?
生解说,师在白板上标划。
如果学生答得不好,师从以下问题切入引导:
思考:①“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②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
③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
师总结:从前文的情节可以依次看出,由他来到人间的目的,到他先问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以及笑问和自己的所想可看出他的妄自尊大,爱慕虚荣。
而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可见他的不为人所重视。
(出示课件)可见作者的情节与寓意相照应。
三、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
1、听《蚊子和狮子》朗读录音,模仿朗读自由读。
2、去掉故事结尾揭示寓意一段,学生自己分析故事情节,结合生活实际,自由概括寓意。
生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补充:
⑴.蚊子战胜了狮子,但蜘蛛却战胜了蚊子,说明一物降一物。
⑵.蚊子虽战胜了森林之王狮子,却败在蜘蛛手里,说明强中自有强中手。
⑶3.虽然蚊子是偶然撞在蜘蛛网上,但它的失败也是骄傲的必然结果,说明偶然之中有必然。
⑷.蚊子是很聪明,但也有失败的时候,说明智者也未必常胜。
⑸.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
”激励我们要自信,敢于挑战强者。
四、理解寓言写作特点。
1、如果寓言只是有结尾寓意一段,这还能叫寓言吗?
2、如果改动情节,寓意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出示课件,改动后的情节: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生说后师总结:《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没有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
反过来,要表达什么样的寓意,就要构筑与它照应的情节。
3、如果这样改动《蚊子和狮子》,你还喜欢吗?为什么?
蚊子去和狮子挑战,它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打败了狮子。
然后高兴的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师总结:故事情节要生动形象,要使用拟人夸张手法,对主人公进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
4、师结合板书总结:有人说,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当它向我们翩翩走来时,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而当它转身而去的时候,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又受益无穷。
所以阅读寓言,既要看作者构筑的故事,还要透过故事生动形象的描写看到作者所反映的人和事,继而感悟人生哲理,生活真谛。
五、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寓言。
任选一个话题续写: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吹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示例:a、《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续写示例:
赫耳墨斯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竟然现出了原形。
雕像者一看吓坏了,
跪在地上求饶。
赫耳墨斯怒气冲冲的说:“我既是神使,又是你们的庇护神,你怎么敢轻视我?”雕像者回答说:“小人哪里敢轻视阁下。
只是我们做生意的,如果谁买的东西多,我就会送给他一些不值钱的添头。
并不是有意要贬低您的价值。
”赫耳墨斯无可奈何,便蛮不讲理的说:“那也不能拿我来做添头。
”雕像者只好说:“是
是,如果有谁买两个您的雕像,我就一定拿宙斯当添头。
”赫耳墨斯顿时转怒为喜,乐滋滋的说:“那还差不多!”他赏给雕像者一个银元,得意洋洋的回天去了。
雕像者站了起来,看着手中的银元,“呸”了一声骂道:“以为你是神使就蛮了不起吗?老子偏要拿你当添头。
”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并不真心实意为人们做事却动不动就以武力威胁他人的人,这样的人其实人们最痛恨他。
b、《蚊子和狮子》续写示例
哈哈!大家一定听过《蚊子和狮子》的故事吧?但故事并没有结束,不信你来看看!
蚊子粘在蜘蛛网上挣扎着,忽然一阵狂风把蜘蛛网吹破了,蚊子又飞走了。
它想:我打败了森林之王——狮子,就连老天爷也帮我呀,哈哈哈!就在开心时,一只鸡走来,一口就把蚊子吃了。
鸡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说:“蚊子打败了狮子,我又吃了蚊子,我就是这森林里的大王了!”
狼听了可不乐意了,心想:你是大王,那我呢?于是,它就悄悄地站在鸡的后面,猛地向前一扑,鸡又成了狼的美餐。
狼得意忘形地对大家说:“蚊子打败了狮子,鸡吃了蚊子,我又吃了鸡,你们说现在谁是森林里的大王?”
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狼竟然大摇大摆地来到了狮子家,冲着狮子大吼:“现在我是森林里的大王,从明天开始你每天给我送礼去!”这狮子一听立刻火冒三丈,想:我正被蚊子叮得奇痒无比,你又来气我,看我怎么收拾你!狮子一边想一边冲向狼,一扑、一抓、一咬、一吃,狼又成了狮子的美餐。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可不能学习这些动物。
它们太自不量力了,
是不是?
六|、课外练笔
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参考题目:①嘴和眼的对话②树和斧子
示例: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
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
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
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两则
故事←————→寓意
多角度——前因后果
生动描写——拟人夸张
2013年11月26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