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作文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
教师反馈在提高高校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中的作用

思想上培养 学生们主动练 习的积极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们训练的强
度和技巧学习 ,进一步提升学生掌握体操的要领和技巧,} 高体操技能 ( 二 )实施新式训练模式。 从学 生的角度 ,强化 其训练 的积 极性是首要任 务。但^ Ⅲ 键还 是在于 拥有科 学而完 善的训练模 式。对于传统的体操训练模式而言,主要就是让学生 们进行 自由训练 ,实 际上 训练 的强度 和科学 { 都不高。或者就是教师做完基 本动作 ,然后让几个 学生进行 示范训练 ,而 i 练的方式也属于 助式训练, 在很大程度上没有 办法实现对 学生技能的提 , 。阂此,针对传统训练模式存在 的问题 ,需要进行新式训练模式的实施。 首先 ,确定团体训 练的方式 ;体操 训练本身就不是 个体 的行 为,团体训 练是一种能够提升整 体技 能的方 式。由于 体操 训练的难度 性普遍存在,因此在 训练 的过程 中,需要 团体 的协 作,彼此之 间进 行合作训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 需要进行探讨心 得。体操 训练 的团体合 作模式应该由教师指导,进行组为级别 的训练模式 ,从而 实现团队竞技的模式进行比赛,促进进一步的训练效果。其 次 ,采用专业 的训练 仪器 和设备,在体操 训练 中,需要专业 的训练 设备,保证 其在训练 的过程 中,能够非 常有 效的保证 学生的安全 。最后,给予 学生们充足 的训练 时间,保证 学生们训练 的积极性 ,促进 团体训练的模式形成。如果没有 这些足够的准各工作 , 体操训练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总之 , 应 该从教师 、 学生 、训练模式 的创 新等 多个 方面进行指 导,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中的反馈矫正

都 有 明确 的 训 练 要求 ) 出 文章 的优 劣 指
四、自我 消 化
这 一 环 节 主 要 是 作 者 认 真 地 将 自 己的 文 章 与 小 组 成 员 的 文 章 进 行 比较 . 消 化 吸 收小 组 成员 意见 的基 础 上 . 在 自己 总 结 .
作 文 本 交 到 教 师 手 中 . 师 要 进 行 紧 张 的 作 文 批 改 . 后 所 花 教 前
( ) 调 原 则 , 据 班 内 学 生 写 作 能 力 的 高 低 , 学 生 按 1协 根 将
好 、 、 搭 配 分 组 , 般 每 组 四 、 名 学 生 。 2 信 任 原 则 , 组 中 差 一 五 () 小 成 员之 间必 须 信 任 团结 , 能 意 气 用 事 , 不 相互 猜 疑 。 ( ) 观 性 3客
件 。 为纠 正这 一错 误 认 识 , 师 可 给 f 教 H问题 , 学 生 动 手 作 出 让
非 、 伪存 真 的鉴 别 能 力 , 养 学 生 思 维 的深 刻 性 和 批 判 性 , 去 培 比
老师 直 接 灌 输 要有 意 义 。
“ 两角 和一 边 对 应 相 等 的 两 个 三 角 彤 ” 作 出 “ 两 角 和 其 中 有 再 有
一
总之 . 作 交 流 体 现 了学 生 学 习 的 主 体 地 位 。 通 过 合作 交 合 流. 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跃课堂气氛 , 不 活 而且 能提 高学
生学 习 的 自主 性 缩 小 优 差 生 的距 离 。
角 的对 边 相 等 的 两 个 三 角 形 ? ” 过 交 流 讨 论 , 问 题 探 原 通 找
写 作 产 生 畏 难 心 理 , 少 学 生 不 爱 写 作 . 的 敷 衍 成 篇 甚 至 抄 不 有
反思作文教学中“批”和“改”

反思作文教学中的“批”和“改”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之一。
但我们经常对教师的这一劳动感到“费劲”。
所谓的“费劲”,就是批改作文花费精力多,而学生作文在老师批改下的成效并不见得好——耗时低效。
笔者经常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和学生对自己习作的“改”怎么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这就要我们认真地反思长期以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批改”了。
很多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那支红笔往往成了“园丁”手中的大刀、阔斧,有如医生的手术刀,于是,经过教师批改的学生习作,变成了血淋淋的“患者”,又是绷带又是夹板,有时甚至面目全非。
老师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通过作文的批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责任心越强的老师,批语越多,改得越细,学生的作文变得“血迹斑斑”,几乎找不到原来的语句。
从理论上讲,这样的细改批改,是“对症下药”,可是从现实上看,却是高耗低效的“瞎忙”,学生根本不领这个“情”。
作文本一发下来,只看一下分数,不看那批的,改的,即使看了,也“莫名其妙”。
根本就不理解老师这样改的用意和苦心。
有的老师,则是只“批”不“改”。
有的在作文本上写一个红红的“阅”字,有的则是写上表示等级的“优、良”等等。
最常见的“批”是老师写上那种太过概括性、太过抽象空洞、不着边际的“批语”:有如表示赞赏的话“立意高啦、构思巧啦、语句通顺啦……”;表示否定的话“写得不具体啦、不生动啦……这种“批改”显然是教师“不作为”的典型代表,以其说是改作文,不如说是给作文定等级好了,在考试时给学生一个作文分数还说得过去。
“精批细改”真能批改出什么的好歹来呢?首先,一路走黑,把学生所有的“自主”“自由”彻底批走改掉了。
作文教学在课堂进行,是求同的教学模式,求同到老师的“成人化”理念上,学生全是遵命作文。
“精批细改”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关,偶尔有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冒出了“出轨”“出格”的苗头:写了不合老师心意的内容,有了反感的构思,用稚嫩不成熟的语言表述……即偏离了老师指引的“航向”,就会被视为“不听话”,自以为是,写了价值不大,没有积极意义,“漏洞百出”的作文。
生活 交流 创造——作文教学在新视野中的回归和矫正

凑 、罗列 和 排序 中 自得 其 乐 ,而 歪 曲了 作教 学 应贴 近 学 生实 际 ,让 学 生 易于 动 送 往 、 街 谈 巷 议 、都 市 风 情 、 田 园 野 作 文 能力 的 内涵 。 《 文课 程 标 准 》指 笔 ,乐 于表 达 ,应 引 导学 生 关注 现 实 , 语 出, “ 作 能 力 是 语 文 素 养 的 综 合 表 热 爱 生 活 , 表达 真 情 实感 。 写
总 结给 我 们指 导 。然 而 在 应试 教 育 的影 响 下 ,作 文教 学 却 丢弃 了宝贵 的遗 产 , 也 逐 渐 丧 失 了 其 固 有 的 规 律 而 误 入 歧 途 。今 天 ,借 助 先进 的 教 育理 论 、课 程 理 论 、 学 习理 论, 《 语文 课 程 标准 》从 理论 和 实践 上 对 作文 教 学进 行 了矫 。 总 的来 说 , 《 文 课程 标 准 》解 决 语 了两 个基 本 问题 ,一 个是 语 文 课程 的 目 的 问题 , 即要 “ 面 提高 学 生 的语 文 素 全 养 ”,包 括 知 识和 能 力 、情 感态 度 和 价 值 观 等方 面 的整 体 发展 ;另一 个 是 实现 这 个 目的的 手段 问题 ,即 注重 过 程 和 方
句 、布 局谋 篇 为主 要 内容 ,文 中常 常 见 生活 ,发现 生活 的丰 富 多彩 ,捕捉 事 物 放 词风 。其 次 ,生 活 实践 还包 括 所 见所 的特 征 ”: “ 学建 议 ”中也 提 出 ,写 闻 ,如 日常饮 食起 居 、市井 邻 里 、迎 来 教
趣 、大 院清 晨 、夕 阳西 下 …… 都 可 以成
生 活 交 流 创 造
一 一
作 文 教 学 在 新 视 野 中 的 回 归 和 矫 正
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反馈矫正

、
写作素材 . 而学生身边不 是没有美 , 而是缺 乏发现 美的能力 .缺 乏收集写作 素材的能
力. 所 以教师指导写作 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 生学会观察 . 培养他们 良好 的观察 习惯和观
察能力 语 文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 趣 、 教师要引导学生 热爱生活 、 热爱大 自然.
是否确凿 、 可靠 , 能不 能为文章的主题 服务 , 达到印证主题 的目的 : ( 3 ) 看作 文 的段落 层 次是否清晰 . 结构紧凑 , 前后 呼应 。 第二. 学会 采用 三种措施 . 即一增 二删 三改 动 ( 1 ) 该增加的必须增加 , 如该写上而 未写上 . 该延伸 而未延伸 的内容 . 都要 添加
一
0 7 1 1 0 0 )
过程 , 写作是表达思想 、 吐露感情、 运用语言 的过程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整理材料 库的方法 : 一 是有针对性 、 有计划地 给学生 推荐优秀读物 . 或是名 家名篇 . 或 是最新 的 报纸 、 期 刊的美文 , 或是同学的佳作 . 让学生
用能力的体现. 是检验 学生语文能 力的重要
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反馈矫正浅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浅谈拼音教学的重难点浅谈启发式教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
学 羁 2 0 1 3 年 第 9 期
浅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齐 东红 ( 河 北省 清苑县 清苑镇 中学
要指导学生建立一个美文美句材料本 . 从 阅 读过的小说 、 散文中 , 从期刊 、 报纸上发现 的
、
关键词 : 写作教 学 能力培养
方法
学生写作水平 高低 的实质 是语言文字 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 . 是学生创新能力提 高 的结果 .是衡量学生语 文能力 的重要标 准 在 中学阶段 .学生最怕 的课就是作文课 , 作 文弄得每个学生都神魂颠倒 .不 知所措 . 语 文教 师也对作文课非常头疼 . 师生用 了很 多 时间 . 但收效甚微 . 作文教学 成了 中学语 文 课 中老大难 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 . 本文中 笔者从 自己多年从事初 中语 文教学 的实践 出发. 从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以及平时 积累材料 、 培养学生文章构思能力以及注重 仿写文章 和培养学生 文章修改能力 三个层 面探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的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 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 ” 写作文必须先有
作文教学中“人、文”分离的成因及矫正

一
段 时期 以来 , 由于种种 因素 的影 响 , 中学作
能简 单地把 它 归 因于高考 的误导 或是语 文教 师 的 功利 思想 。事 实上 , 种现 象 的出现 , 这 既有深 刻 的 社会 历史 背景 , 也有更 多 的现实 因素 。
( ) 作 者 的 故 意 与 无 奈 之 遗 风 浸 染 一 写
善 、 功 颂 德 , 者 丑 化 前 人 。无 奈 , 三 种 情 况 : 歌 或 有
一
文素 质 。学 生 在作文 中习惯说 假话 、 空话 , 然形 必 成人 格缺 陷 , 而 将 这种 负 面影 响 延 伸 到 生活 和 从
工作 中, 这无 疑 是教 育 的极 大失 败 。因此 ,人 、 “ 文 分离 ” 问题 , 应该 引起 语文 工作 者 的足够 重视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 离” 人 文 现象 产 生 的原 因是多方 面 的 , 不
如果我 们把 文 的 范 畴从 作 文 扩展 到文 章 , 那 么就会 发现 ,人 、 “ 文分 离 ” 现象 其 实 由来 已久 , 历 史上 时有 出现 , 造成 这 一 现 象 的原 因可 以归结 为 写作 者 的故 意 与无奈 。故 意说假 话 , 曲事 实 , 歪 多 见于 修史作 传 者 以及 宫庭 文人 , 往 故 意 隐恶 扬 往
关键 词 : 作文教学 ; 、 人 文分离 ; 矫正 ; 、 一 人 文统 中 图 分 类 号 : 632 G 2.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20)4 03 — 5 (0 90 — 09 0
Ab t a t Thes pa a i n o m o i n a ii g e it n t e wrtn e c n fm i d e s h lt sr c : e r to fe to nd wrtn x s s i h ii g t a hi g o d l c oo o s ome e e .The e r e e oft i e me n ha r ou oca nd hit ia a kg ou xt nt me g nc h s ph no no s p of nd s i la s orc lb c r nd,a d n mor e i tc f c o s e r als i a t r .To c r e tt e a a i n o moto nd wrtng a c e h niia i f o r c he s p r to fe i n a ii nd a hive t e u fc ton o t m ,we m us h n he r dii na e c ng c c pt nrc h ii g t a h ng m o e, b o de he t c a ge t t a to lt a hi on e ,e ih t e wrtn e c i d ra n s ud n e d ng vii n,c tv t her c e tng a r ne s,a d hep t m o m o ii g ha i f t e t r a i so s uli a e t i r a i wa e s n l he f r g od wrtn b to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

作文教学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赵瑞霞摘要:为了提高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力,笔者尝试进行初中语文写作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究:一是教师要基于学情,以学定教,明确写作“教-学-评”一体化的起点与依据;二是结合当前写作现状,制定适合学生写作的学习支架,提高写作的实操性;三是注重写作评价形式的多样和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提高写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一体化;作文教学;实践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强调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追求“让学生学会”,并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让“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地有标可依。
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进入核心素养时代。
笔者发现,自2021年以来,在作文教学的领域,“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也开始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但现在的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作文教学设计与教学现状脱节,写作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写作目标完成存在偏差,写作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等现象。
这些都应是我们不断思考和改进的重点,因此“教-学-评”一体化的写作实施策略就十分重要。
“教-学-评”一体化是依据以始为终的教学设计理论提出的,它指向一种即学、即教、即评的协同过程,这一过程将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打破,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1]。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一堂完整的作文指导课应该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堂评价有机融合起来,并使这三个方面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于此,笔者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提供给初中语文教师,以做参考。
一、以学定教,做好写作的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重要的参与者,合作者,所以教师更要提前做好学情分析,关注学情,学会倾听、发现、捕捉学生课堂生成的有价值的信息,成就课堂的精彩。
浅谈如何矫正中学生作文流弊之三方法

浅谈如何矫正中学生作文流弊之三方法发布时间:2021-07-05T17:07:09.36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作者:黄林琳[导读] 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给我们带来不少的经验。
黄林琳(南宁市第十五中学广西南宁 530005)摘要: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给我们带来不少的经验。
教学中,我们老师也对学生进行潜心的辅导,但学生还依然视作文为畏途,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教育教学还处在应试阶段;课外阅读得不到广泛正常的开展;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获取到的作文素材往往极为相似,而获取到的作文主题和作文题目也无太多创新。
针对这样的流弊,笔者相应开出矫治流弊三方法——求细、求真、求新。
关键词:作文流弊矫正三方法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交流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但‘写’却永远是需要、重要的,只是使用的工具会有所不同罢,所以,我们无论干哪行,都应能读会写,而且应写得快,写得好。
然而现代中学生往往对于写作十分恐惧,在考场中由于恐惧心理,出现写不出,写不快和写不好的现象,长期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会走下坡路或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历来颇受教育界同仁的关注,他们的实践与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但针对中学作文教学仍然举步维艰,难以走出困局,学生完成的作文大多依然空洞乏味。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教育教学还处在应试阶段。
现在,尽管各地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当前,学校教育依旧围绕着应试教育展开教学活动。
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只能盲目刷题,极少有时间去对生活进行体会及感悟。
二、无法正常开展课外阅读。
学校图书馆藏书虽然年年增加,但由于阅览室场地小,开放的时间过短,大多数学生无法通过短暂的课外时间来进行阅读,因此,写作的素材积累就无法扩展。
三、片面追求升学率。
为了应试教育中出成绩,学校的教学重点往往落在文化科目,生活中欣赏美的素养无法提升,高中阶段对图音体等学科以及研究性学习也不够重视,以致学生知识面窄,在狭隘的爱好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编 责
杜
华)
学 生 提 出 问题 , 才能 把 学 生 作 文 中 的 情 况 反 馈 给 教 师 ,
然 后 师生 共 同 释 疑 ,这 样 教 师 就 可 以根 据 学 生 的 作 文 疑 点 , 时 做 出答 疑 、 拨 , 出 修 改 意 见 , 后 交 回 学 及 点 提 最 生 自己修 改 或 重 写 。
文 字 训 练 方 面 指 出 :作 文 是 学 生 认 识 水 平 和 语 言 文 字 “
表 达 能 力 的 体 现 。” 就 为 作 文 教 学 提 出 要 培 养 学 生 两 这
馈 来 的 信 息 中 , 以 推 测 到 学 生 对 本 次 作 文 感 到 困惑 。 可
其原 因 , 是学 生生活实 际与作文要求有 很大差异 , 不 就 是 教 学 方 法 不 能 激 起 学 生 的 写 作 欲 望 。这 时 , 果 教 师 如 能 够 找 准 原 因 ,并 对 自己 既 定 的 教 学 计 划 实 行 合 理 的 调 节控 制 。 能 达到教 学 过程和 教学 效 果的优 化 之 目的 。 就
五、 怎样提高作文教学 中的反馈矫正效应
1 反 馈 信 息要 量 大 面 广 。 教 师 在 抽 学 生 习作 讲 评 . 时 。 要 只 抽 优 等 生 , 不 抽 劣 等 生 , 者 只 让 少 数 人 不 而 或 参 与 反 馈 , 多 数 被 搁 置 一 边 , 样 得 来 的信 息只 是 片 大 这 面的 。
是整 堂 课 都 在 指 导 ,使 得 学 生 的 习作 难 以 在 课 堂 上 完 成 。 谈 不 上 在 师 生 们 的 讨 论 反 馈 中 当 堂 修 改 。作文 训 更
练 成 了课 外 作 业 , 重 了 学 生 的 课 业 负 担 。作 文 本 收 上 加 来 , 的教 师 不 认 真 批 改 , 至 不 批 改 。 由 于 教 师 得 不 有 甚 到信息反馈 , 生作文 中的失误也就 不能及时地 补救 、 学 矫正 , 样 , 使学生 作文 中的 失误积 累得越 来越 多 , 这 就 影 响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同时 , 教师 也 因 为未 能及 时 了 解
三、 反馈 矫 正在 作 文教 学 中 的作 用 反馈矫 正是作文教 学成功的关键 。它的作用大致
有如下两个方面 :
学 引 向深 入 , 有 不 少 问 题 值 得 进 一 步 探 讨 , 里 仅 就 还 这
重 视 作文 教 学 中 的 “ 反馈 ” “ 正 ”谈 几 点粗 浅 的 认 识 。 与 矫 ,
2皂 肩 强化 训 练 , 成 技 能 。写 作 技 能 的形 成 主 要 不 形
是 靠指导 , 是靠训 练 。“ 练 ” 身就 包含着 “ ” 而 训 本 训 和 “ ” 个 方 面 ,训 ” 是 对 学 生 的 “ ” 指 导 、 拨 、 练 两 “ 就 练 作 点 矫正 , 学 生的 “ ” 不正 确 到正 确 , 不熟 练 到熟 使 练 由 由 练 , 渐形成技能 。 逐
学 生 作 文 的 情 况 , 对 下 一 步 的教 学 带 来 很 大 的 不 利 。 而
二、 造成“ 重作文指导 。 轻反馈 矫正” 的原因
多年来 , 成 “ 作文指 导 , 反馈矫 正 ” 造 重 轻 的现 象 ,
其主要原因有二 :
一
作 文 , 避免 问题 的遗 漏 , 便 准 确 、 面 地 矫 正 。 能 以 全 3设 计 “ . 见疑 、 疑 、 疑 ” 作 文教 学 过 程 。 精 心 质 释 的 在
文 讲 评 也 就 草 率 从 事 、 于形 式 。 流 二 是 对 “ 馈 矫 正 ” 概 念 模 糊 。 有 的 教 师 说 :只 反 的 “ 有 阅读 教 学 才 能 进 行 反 馈 矫 正 , 因 为 它 便 于 设 计 反 馈 题 和 检 测学 生 掌 握 知 识 的 情 况 ; 作 文 呢 , 习 作 讲 评 而 除
一
、
“ 重作文指导 。 反馈 矫正” 轻 的现象普遍存在
1能及 时调控教 学程序。 . 当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
咬 着 笔 头 冥 思 苦 想 或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时 ,教 师 从 这 些 反
从 我 县 小 学 作 文 教 学 的 情 况 来 看 ,重 作 文 指 导 , “
轻反馈矫正” 的现象 普遍存 在。《 语文课程 标准 》 在语言
2及 时认 真 批 改 作 文 , 视 教 学 效 果 的 信 息反 馈 。 . 重 及 时 发 现 问题 , 时 矫 正 是 提 高 作 文 教 学 质 量 的 关键 。 及 这里 强调的是 “ 时 ” “ 真 ” 及 时批改作 文 , 积 及 和 认 。 不
压 、 拖拉 , 及 时发现学 生作 文中 的问题 ; 真批改 不 能 认
科研视 窗 ・ 作文教学研究
重 视 作 文
反 ’ “ ’ 矫 与
江西莲花县琴亭小学(3 10 李小玲 370 )
当 前 。 县 广 大 教 师 都 在 积 极 探 索 、 力 窦 践 目标 我 努 教 学 , 且 已 经 取 得 了 明 显 的 效 果 。 但 是 , 把 目标 教 并 要 外, 很难 反馈 检 测 。 ”
个方 面的能 力 , 认识 能力 ( 察事 物 、 析 事物 的能 即 观 分
力 ) 表达 能 力( 词造 句 、 旬 成段 、 段成 篇 的能 和 用 连 连 力) 。可 是 , 课 堂 教学 中 , 少 教 师 把 作 文 课 上 成 写 作 在 不 知识课 , 从学 生的生活实 际出发 , 味传授 写作知识 不 一 和 技 能 , 视 了 让 学 生 观 察和 体 验 生 活 , 其 不 重 视 学 忽 尤 生语 言文字的表达能 力和培养 。由于教师在 课堂教学 中偏 重 作 文 指 导 这 一 环 节 占据 了 大 半 时 间 ,有 的 甚 至
设 计 教 师 提 问 的 同 时 , 重 视 鼓 励 、 导 学 生 自 己 去发 要 引 现 问题 、 出 问题 。发 现 问题 是 提 出 问 题 的 前 提 , 提 只有
是 教 学 观 念 的 陈 旧 。不 少教 师 在 作 文教 学 中 , 不
是 放 手 让 学 生 自 己去 审 题 、 意 、 材 , 是 一 味 从 形 立 选 而 成 和 技 巧 上 进 行 烦 琐 的 指 导 。这 样 造 成 教 学 时 间 紧 ,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