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标准版本

合集下载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要点预拌混凝土是一种采用预先配制好的混凝土配合料,在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混合制备的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

在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预拌混凝土可以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因此,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至关重要。

原材料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原材料的质量,因此,原材料质量控制是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的关键环节。

水泥质量控制水泥是预拌混凝土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水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选材和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的品种、等级、包装和质量。

具体做法如下:1.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泥。

2.选择适合工程要求的水泥品种和等级。

3.检查水泥包装,保证包装完好无损。

4.检测水泥质量,在生产前进行试验。

骨料质量控制骨料是预拌混凝土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骨料质量的好坏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选材和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骨料的品种、级配、含水率和质量。

具体做法如下:1.选择符合工程要求的骨料品种和级配。

2.检查骨料包装,保证包装完好无损。

3.严格控制骨料含水率,避免含水过多影响混凝土品质。

4.检测骨料质量,在生产前进行试验。

水质控制水是预拌混凝土中另一个重要原材料,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品质。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使用的水质量。

具体做法如下:1.选择清洁的自来水或通过处理的地下水等。

2.严格控制水的含杂质量。

3.检测水质,在生产前进行试验。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于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控制,从而确保混凝土的品质。

配合比控制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品质的保证,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避免由于混量过多或混量过少导致的混凝土品质下降。

具体做法如下:1.根据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2.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比。

预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 环氧胶泥或涂刷油漆、沥 青等防腐材料,采用粘贴 玻璃纤维布等措施。主要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 灌浆法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 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模 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 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 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 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修补。 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 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 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 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 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 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 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 常用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 入裂缝中,硬化后与混凝土 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

密实性,抹去已生存的裂缝。
处理技术




从结构耐久性、承载力及正常使用要求, 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 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 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在海水 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 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 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 可放宽至0.4mm; 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


分析原因:1 砼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偏大,砼自 收缩产生拉裂;2设计箍筋少,间距大;3 砼养护 不到位,养护时间少。 预防措施:1 砼配合比应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尽 量减少水泥用量,保证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多掺 矿物掺合料;2 为控制因砼收缩和温度变化较大 而产生的裂缝,墙体中水平分布筋除满足强度计 算外,其配筋率不宜小于0.4%,钢筋间距不宜 大于100mm,墙体宜双排配置分布钢筋;3 加 强养护,当强度达到1N/mm2时(约3天)放松 模板,继续养护到可以以拆模,加强砼的湿养护 预防干缩引起裂缝加大。
养护





楼板或屋面板等平面混凝土,在其表面抹压完成 后,12h内用塑料布或麻袋严密覆盖,并保持覆 盖物内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地下室厚大底板或基础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根 据气温对大体积砼采取保温、保湿和温控措施。 浇水保湿养护的时间不少于14天 ,期间应保持混 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砼表面不便浇水或覆盖塑料布时,可采用涂抹养 护剂,但用前要抗压对比试验。 施工单位应记录所采取的养护措施,并做好养护 记录。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第一控制要点: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及评价第二控制要点:原材料进厂检验及质量跟踪第三控制要点:粉状原材料入仓的正确入仓确认第四控制要点:搅拌过程的质量监控第五控制要点:水胶比的监控第六控制要点:计量准确性的控制第七控制要点:出厂混凝土的控制第八控制要点:运输过程----- 出厂的控制第九控制要点:运输过程-----卸料前核对混凝土供货单的控制第十控制要点:运输过程-----卸料过程中加水控制第十一控制要点:运输过程-----超时的控制第十二控制要点:运输过程-----流化剂的控制第十三控制要点:运输过程-----异常情况的控制第十四控制要点:泵送过程-----错误浇筑的防止第十五控制要点:泵送过程-----离析混凝土浇筑入结构的防止第十六控制要点:泵送过程-----坍落度过小无法正常泵送的控制第十七控制要点:泵送过程-----外租泵的质量管理工作控制第十八控制要点:泵送过程-----混凝土供应商确认第十九控制要点:产品质量监控-----养护条件、混凝土随机试块强度控制第二十控制要点:质量例会制度监控部门:质检部责任部门:试验室1、试验室负责填写《供应商进厂质量评价表》,报总经理批准后,合格供应商原材料方可上报集团物贸中心报批。

2、水泥每月1 日、16 日,其他原材料每周二或者周三由试验室填写《供应商材料质量跟综评价表》并报送总经理、经营部、综合部各一份,由各部门签收备案。

3、存在严重质量异议的供应商,经总经理允许后,由公司召开专题讨论会决定使用与否。

会议记要由综合部、经营部、试验室共同存档。

4、如果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导致预拌混凝土成本上升或者浮现了超过5000 元以上经济损失的质量事故,由综合部负责倒查责任人,并由公司办公会决定处罚意见。

监控人:混凝土工程师责任人:原材料收料员、试验员协作人:铲车司机、检斤员1、砂子、碎石目测宏观检验。

每车必须检验,并有记录,同时签发《合格单》。

2、《合格单》一式三份,供货方、经营部、试验室各一份,前二者《合格单》需粘贴于检斤单上。

预拌混凝土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规程

预拌混凝土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规程

预拌混凝土是一种在工厂里生产并运输到工地现场使用的混凝土材料。

它具有高强度、优异的耐久性和较好的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领域。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预拌混凝土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的规程:一、材料控制1.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按照要求进行抽样检验,严格控制水泥的品质。

2.骨料:骨料应满足相关标准,骨料应洁净、无腐蚀性,控制骨料的粒径和含泥量。

3.粉煤灰:粉煤灰应具有活性,含量符合要求,保证粉煤灰的品质。

4.外加剂:外加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按照要求进行试验,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入比例。

二、配合比设计1.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合理设计配合比,包括水灰比、水胶比等参数。

2.配合比设计应进行试验检验,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三、生产工艺控制1.搅拌设备: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搅拌设备应保持清洁,搅拌时间和速度应符合要求。

2.搅拌过程:混凝土搅拌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确保混凝土配合均匀。

3.运输过程:预拌混凝土运输应尽量缩短时间,避免混凝土失去流动性。

四、施工质量控制1.模板安装:模板应符合设计要求,结构牢固,保证混凝土浇筑尺寸的准确性。

2.浇筑过程: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浇筑,采用振捣器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足够的湿润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质量检验与验收1.混凝土强度检验: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抽样检验,进行强度试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外观质量验收: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进行验收,包括裂缝、空鼓、孔洞等问题的排查。

3.验收标准:对混凝土的验收标准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才能保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性。

希望施工单位和生产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预拌混凝土工程质量。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一、前言预拌商品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搅拌站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运输到现场,直接供应施工现场使用的混凝土。

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和工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对于保障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材料要求1.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GB175-2007“普通硅酸盐水泥”及其相关标准规定。

其品种、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应齐全、清晰可见。

水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库房中,离墙壁和地面上10cm以上。

2. 粉煤灰: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596-2017《硅质粉煤灰及其混合料》和GB/T17432-2010《混凝土用粉煤灰》的相关规定。

其品种、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应齐全、清晰可见。

粉煤灰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库房中。

3. 石子: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石子》的相关规定。

石子应清洗干净,无泥土、泥块、浮土等杂质。

其品种、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应齐全、清晰可见。

4. 砂子: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石子》的相关规定。

砂子应清洗干净,无泥土、泥块、浮土等杂质。

其品种、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应齐全、清晰可见。

5. 水: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848-2017《建筑用水》的相关规定。

水应清洁、无色、透明、无异味、无沉淀物和悬浮物。

其水质检测报告应齐全、清晰可见。

6. 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GB8076-2017《混凝土外加剂》的相关规定。

外加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库房中,其品种、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应齐全、清晰可见。

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1. 水泥的质量检验(1)外观检查:应为细粉末,无结块、凝结现象。

(2)标号、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的检验,并与运输单据、入库单据等文件相符。

(3)标准稠度检验: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试验方法》的相关规定。

GBT14902-2019预拌混凝土-精选文档

GBT14902-2019预拌混凝土-精选文档

JGJ/T 193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 206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JGJ/T 221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40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 JTJ 270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HJ/T 412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预拌混凝 土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拌混凝土 ready-mixed concrete 在搅拌站(楼)生产的、通过运输设备送至使 用地点的、交货时为拌合物的混凝土。 3.2 普通混凝土 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 000 kg/m3~2 800kg/ m3的混凝土。 3.3 高强混凝土 high 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的混凝土。
ICS 91.100.30 Q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4902-2019 代替GB/T 14902d concrete
2019-12-31发布
2019-09-01开始实施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分类、性能等级及标记 5 原材料和配合比 6 质量要求 7 制备 8 试验方法 9 检验规则 10 订货与交货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64—2019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50557 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JC 475 混凝土防冻剂 JG/T 317 混凝土用粒化电炉磷渣粉 JG/T 351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 JG/T 5094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JGJ 51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GBT14902-2012_预拌混凝土免费

GBT14902-2012_预拌混凝土免费

GB/T 17431.1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 集料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粉 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 204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 GB 23439 混凝土膨胀剂 GB/T 25176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T 25177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 方法标准
4.3.2 标记示例 示例1: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河砂(也可是人 工砂或海砂)、石、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配 制的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坍落度为 180mm,抗冻等级为F250,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电 通量QS为1 000C,其标记为: A-C50-180 (S4)-F250 Q-Ⅲ(1 000)-GB/T 14902 示例2: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砂(也可是陶 砂)、陶粒、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合成纤维和 水配制的轻骨料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为LC40, 坍落度为210mm,抗渗等级为P8,抗冻等级为 F150,其标记为: B-LF-LC40-210 (S4)-P8F150-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拌混凝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 性能等级及标记,原材料和配合比,质量要求, 制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订货与交货。 本标准适用于搅拌站(楼)生产的预拌混凝土。 本标准不包括交货后的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 养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200 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 矿渣硅酸盐水泥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9142 混凝土搅拌机 GB 10171 混凝土搅拌站(楼) GB 13693 道路硅酸盐水泥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预拌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均匀性好、强度高、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为了保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下面将重点介绍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要点。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其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使用这些原材料前,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a) 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其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成型性能有很大影响。

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检查水泥的标志符合国家标准、颜色均匀、无结块等缺陷;进行水泥试验,如检测凝结时间、强度等。

b) 骨料的质量控制: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其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坍落度有影响。

骨料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检查骨料的标志符合国家标准、不含有害物质等;进行颗粒分析、含水率等试验。

c) 粉煤灰的质量控制:粉煤灰是混凝土中常用的掺合料,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等。

粉煤灰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检查粉煤灰的标志符合国家标准、粒度符合要求、不含有害物质等;进行粉煤灰活性指数、含水率等试验。

2. 配合比的设计与调整配合比是预拌混凝土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强度和耐久性。

配合比的设计和调整要点如下:a) 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耐久等级,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材料性能进行配合比的设计。

b) 选取合适的骨料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和耐久性。

c) 对配合比进行试验,包括坍落度试验、强度试验、流动度试验等,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d) 在实际施工中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配合比的调整,确保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工程质量。

3. 混凝土的搅拌与浇筑过程控制混凝土的搅拌与浇筑过程对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比例、搅拌时间和浇筑方法等。

具体要点如下:a) 混凝土的搅拌比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水泥、骨料、粉煤灰等材料的比例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5174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
点标准版本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由于预拌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无法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检验,因此其质量控制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混凝土质量的过程控制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
培养一支有经验、责任心强的质检队伍。

这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

任何一家混凝土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质检员队伍,就很难对混凝土质量实施有效控制。

充分发挥试验在日常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原材料
的批量试验必须认真进行,同时应定期进行生产现场取样的混凝土试拌,通过试拌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等,同时,试拌后留置l天、3天、7天、28天试件,观察凝结时间和测试混凝土各龄期强度。

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

原材料的选择过程是结合企业和工程特点进行质量初步控制的过程,是混疑土质量控制的前提。

原材料进站质量控制。

原材料性能试验尽管能够全面了解原材料的品质,但多数试验项目由于其试验周期和时间较长,不适于进站检验,因此,企业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各种材料的特点,以及供应商的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进站检验措施。

1.砂石进场检验a.分清责任:进站目测由收料员负责,抽检由质检员负责。

b.目测:收料员对进站的砂石料进行逐车目测,合格后方可领位卸料。

目测内容:含泥量、细度、级配、杂物、含水率(含石量)等。

有明显不合格项,直接退货,有怀疑时应取样送试验室,试验结果出来后由相关领导进行处理。

c.质检员抽检:质检员抽检应在砂石堆场进行,抽检的内容和方法同上。

2.掺合料进站检验a.分清责任:收料员负责逐车检验,试验员或质检员逐车进行掺合料部分性能试验。

b.收料员应逐车核对掺合料的随车资料,对比检验颜色变化,没有明显问题时,通知试验员或质检员进行有关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后方可领位卸料。

3.水泥进站检验a.分清责任:仅由收料员负责逐车检验,质检员不参与水泥进站检验。

b.收料员应逐车核对水泥的随车资料,测量水泥温度,合格后领位卸料,否则应通知试验室,并由相关领导处理。

对水泥的进站检验应重点放在测量水泥温度上,因为水泥厂在供应紧张时,水泥的出厂温度往往很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性能。

4.外加剂进站检验最可靠的方法是取样进行混凝土试拌,但长期这样做有一些困难,可由检测外加剂密度和进行净浆流动度试验代替,发现问题时再进行混凝土试拌,以试拌的结果为准进行处理。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检验以开盘鉴定为中心,加上一些日常检查构成过程检验,检验包括如下
内容:
1.日常检查
(1)原材料的日常检查:①砂石的日常检查。

以检查砂石料场为主,同时检查有无混料现象。

②水泥、掺合料及外加剂的日常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检查标识;检查使用的水泥或掺合料与筒仓中的水泥或掺合料是否对应等;检查外加剂的标识是否正确,使用的外加剂与储罐中的外加剂是否对应等。

(2)计量检查:①静态计量检查由计量员负责,生产部门配合,至少每月进行1次原材料计量设备的校验。

②动态计量检查是检查每车混凝土的整体计量误差情况。

检查频率视计量情况而定。

2.
开盘鉴定
(1)开盘前的检查。

检查送到搅拌台的资料是否正确,核对操作员输入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检查使用的原材料与配合比是否相符等。

(2)开盘鉴定。

新配合比使用或特殊配合比使用必须进行严格的开盘鉴定,包括:计算用水量、观察和易性、做坍落度试验及制作试块等。

3.过程检验要点
过程检查以控制混凝土用水量为重点。

下面以下述配合比为例说明控制用水的方法。

生产时每盘为2m³,使用的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0.5%,电脑显示的生产用水量为:
244kg.(1)计算用水量及计量误差。

实际显示用水量:244+857×5%×l.5+1006×0.5%×l.5=338.72kg.单方用水量为:338.32/
2=139.36kg/m³.计量误差为:169.36-
170=0.64kg/m³.显示的计量误差为:0.64/170=0.38%(2)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计算实际单方用水量。

a.使用的含水率比实际的大。

比如实际的含水率为:砂4%、石0.3%。

实际用水量为:244+844×4%×2+1032×0.3%×2=317.712kg.单方用水量:317.712/2=158.86kg/m³.用水量少了l58.86-
170=-11.14kg/m³.水灰比变为:l58.86/
340=0.467.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强度将比原来高。

b.使用的含水率比实际的小。

比如实际的含水率为:砂6%、石0.7%。

实际用水量为:244+844×6%×2+1032×0.7%×2=359.728kg.单方用水量:359.728/2=179.86kg/m³.用水量多了l79.86-170=9.86kg/m³.水灰比变为:79.86/
340=0.529.水灰比增加,混凝土强度将比原来低。

(3)混凝土强度的变化。

该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与预测强度的关系为:R28=38.89C/W-34.43.C/W=0.50(理论配合比)的预测强度为:43.4MPa.C/W=0.467(少用
11.14kg的水)的预测强度为:48.8MPa.C/
W=0.529(多用9.86kg的水)的预测强度为:39.1MPa.(4)允许的最大用水量。

允许的最大水灰比:W/C=38.89/
(35+34.43)=0.56.允许的最大用水量:WMAX=0.56×340=190.4kg/m³.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向质检员授权允许用水量变化范围。

4.出站检验
混凝土出站检验重点是检查其和易性,包括流动性、保水性和黏聚性等。

运输、泵送和浇筑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不仅是出站质量,还包括运输、泵送、浇筑和养护等阶段,是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的。

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运距、道路状况、发车间隔、搅拌罐的转速和车辆的新旧程度等因素有关,不完全是技术质量人员能够控制的,但也要知道其原因。

质量跟踪与回访。

质量跟踪是保证混凝土质量长期稳定的关键。

质量跟踪包括确定混凝土出站的情况;检查混凝土到达工地的情况;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情况;进行必要的质量服务。

通过质量跟踪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发生问题时及时准确的处理。

统计分析。

采用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如对原材料质量逐月汇总,计算检验频率、合格率、找出问题多发点等;对混凝土强度的数理统计,最好是逐月统
计和随时统计相结合,及时发现混凝土强度的变化等。

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由于生产设备、管理模式、人员素质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各单位在质量控制方面都应有不同的特点,并应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