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北连阳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与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类型及成矿条件分析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类型及成矿条件分析矽卡岩型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众多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均与矽卡岩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对矽卡岩的专题研究颇多,研究方向多以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条件分析两个方面为主。
笔者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深一步分析和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认识,并对矽卡岩矿床成矿类型进行了重新梳理。
标签:矽卡岩型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矽卡岩是指中酸性侵入岩和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发生一定的反应后产生的一套蚀变岩组合,主要由石榴石、辉石及其他的钙、镁、铁、铝的硅酸盐或铝硅酸盐组成,矽卡岩大多生成于中、浅成条件下。
矽卡岩型矿床(体)常出现在中酸性侵入体接触带内、外,形成方式以交代作用为主。
1矽卡岩成矿类型矽卡岩型矿床是在气水-热液交代作用下产生的。
主要类型有:接触交代型、岩浆型以及交代层控型。
1.1接触交代型传统观点认为矽卡岩属于一套蚀变硅酸盐矿物的组合,该组合是在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形成的。
一些早期的研究专家,如:林格伦便认为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是矽卡岩矿床形成的主要作用,此外还包括岩浆结晶作用以及热液演化产生的交代成矿作用。
1.2岩浆型岩浆型矽卡岩是一种新的矽卡岩成矿类型,最近几年作为一种成矿理论被提出来。
岩浆型矽卡岩成因上与钙矽卡岩或矽卡岩质熔流体的贯入结晶和隐爆固结作用有关。
按其成岩方式不同,分为贯入式矽卡岩和隐爆矽卡岩-角砾岩。
岩浆型矽卡岩矿床中贯入式矽卡岩矿体形状主要呈脉状或呈小岩床、不规则岩枝产出;隐爆矽卡岩-角砾岩型矿体呈角砾岩筒产出。
岩浆型矽卡岩一般受构造裂隙控制,因此其和富钠闪长岩或碱性辉长(闪长)岩常紧密共生在一起。
岩浆型矽卡岩的规模变化幅度较大,与围岩多呈突变或者是不整合接触。
1.3交代层控型交代层控型作为一种新类型矽卡岩,其与传统接触交代型是不一样的,和中酸性岩之间也没有直接关系。
同时又可将交代层控型分为两个类型,即:地下热卤水交代层控矽卡岩型、喷流成因层控矽卡岩型。
喷流成因层控矽卡岩的形成和喷流交代以其独特的喷流沉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矿体一般呈层状或者是似层状,赋存于碳酸盐岩以及细碎屑岩接触带。
矽卡岩型铁矿床共伴生矿产特征及综合回收现状

矽卡岩型铁矿床共伴生矿产特征及综合回收现状作者:李成,周旭林,赵芳芳,刘正军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20年第02期文章编号:1672-5603(2020)02-31-5摘要为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利用,文章以矽卡岩型铁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山实际开采利用资料的分析,总结了其共伴生矿产特征,并采用“回收度”指标评价了矽卡岩型铁矿床伴生矿产的综合回收情况。
研究表明矽卡岩型铁矿床共伴生矿产非常丰富,共近30种;随岩浆岩的酸性变化,矿化组合由单一的铁矿,渐变为铁铜钴、铁锡锌、铁锡钨钼等多金属组合;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回收情况较好。
关键词综合回收;伴生矿产;综合勘查;矽卡岩型铁矿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Summarizing On The Associated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rehensive Recovery Status of Skarn Iron DepositsLi Cheng1,2, Zhou Xulin2, Zhao Fangfang3 , Liu Zhengjun2(1.The Survey Academy of Coal Geology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unan 410014;2.Hunan Landand Resources Planning Institute,Changsha Hunan 410007; 3.Hunan nuclear Geologr 301 Brigade,Changsha Hunan 410000)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mining utilization data of several typical skarn iron deposits in China,authors summarized the combin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sociated components .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associated minerals of skarn-type iron deposits are very rich, with a total of nearly 30 kinds; with the acidity of magmatic rocks,the mineralization combination changes from a single iron ore to iron-cobalt-cobalt, iron-tin-zinc,iron-tin-tungsten-molybdenum And other multi-metal combinations; the comprehensive recovery of associated minerals is generally well.Keywords: comprehensive recovery;associated minerals;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skarn iron deposits礦产资源因其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多组分伴(共)生等特点[1],世界各主要矿业开发国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都非常重视[2,5],尤其我国是人口大国,虽许多矿产资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回收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要[5]。
例析铅锌多金属矿的地质与矿床特征

例析铅锌多金属矿的地质与矿床特征山峰岭矿区在湖南省常宁市西部,距离市中心为30km,在地域上属于大堡镇管辖,整个矿区总面积达到12km2,在北纬26°左右。
该矿区矿产资源丰富,如金矿、银矿、铜矿、铅矿、锌矿及锰矿等,共计29种之多,其中铅矿及锌矿蕴藏量最大。
该矿区由于地处山区,地质结构复杂多变,所以给找矿工作造成严重困难。
因此,本文就该矿区铅锌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特征进行如下分析:1 该矿区基本概况该矿区在常宁市西部30km处,属于大堡镇管辖。
这里属于衡阳盆地和南岭的较差地带,分布着众多山岭,所以,地理环境复杂多变。
在该地区,拥有大量的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其中金属矿产约29种之多,如金矿、银矿、铜矿、铁矿、锌矿、铅矿及锰矿,铅矿及锌矿蕴藏量最多,居于全国之首;非金属矿产有煤矿、硼矿、硅矿及大量的高岭石等。
该地区铅矿及锌矿资源虽然丰富,但地形特征复杂多变,给开采造成严重困难,所以,在开采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特征调查,同时对矿床特征进行全面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制订出开采方案,从而使开采更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开采效率。
2 矿区地质特征分析2.1 地层特征分析在矿产开采区,露地层结构较为简单,主要表现为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下段、侏罗系下统等,以下就一一简述:首先,新生界岩石,属于第四系,岩石的主要特征为色泽较黄,具有较多的黏土,此外,还具有较多的砂砾石,其中混合着大量黏质土以及大量岩石碎块。
该地层厚度不等,大都在0~10m之间,在神皇山地域较为常见。
其次,中生界岩层,共有两个系别:其一是白垩纪;其二是侏罗纪。
前者的土质或者岩层的特征为,具有较多的泥岩层,色泽为紫红色,厚度较大;此外,还有较多的粉砂岩及长砂岩,属于泥质结构,厚度不等,并随着二者混合比例的不同而变化;另外就是砾岩和砂砾岩的混合物,厚度变化不等。
这三种岩层的分布位置依次为泥岩层在最上部,粉砂岩和长砂岩混合岩层居中,砾岩和砂砾岩混合岩层在最底部。
矽卡岩矿床

矽卡岩矿床综述摘要:矽卡岩矿床是铁、铜、钨、锡、铅、锌和金以及一些非金属矿产的重要来源之一。
我国矽卡岩矿床分布十分广泛。
近年来的研究在成矿地质环境、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包裹体、同位素、实验模拟以及矿物相平衡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矽卡岩矿床是所有矿床类型中数量最多和变化性最大的床,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成因特征。
本文对矽卡岩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主要类型和矿床地球化学方面做一些总结。
关键词:矽卡岩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地球化学矽卡岩一词最早源于瑞典,后来广泛应用于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的一套蚀变硅酸盐矿物组合。
矽卡岩矿床是在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由于含矿气水溶液进行交代作用而形成的[1]。
目前,除贵州省和台湾省外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均有矽卡岩矿床分布[2]。
矽卡岩矿床是金属矿床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对象[3]。
接触交代带流体存在两个系统,它们代表不同来源,一种是岩浆来源,一种是天水循环来源,还存在地层水(建造水)加入的可能性。
环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巨型矽卡岩矿床成矿带,不仅矿床数量多、品位富、类型复杂,而且许多矽卡岩矿床的储量在世界金属矿床总量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4]。
一、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主要产于地台活化区和摺皱带的拗陷区,成矿时代以燕山期为主[5]。
矽卡岩矿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常成群成带沿一定大地构造单元的有利构造岩浆活动带(区)产出。
关于矽卡岩矿床成矿带(区)的划分,欧阳自远(1958)曾作过研究[6]。
矿体分布在侵入岩及其周围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
以产于外接触带的蚀变碳酸盐岩中为多,少数产于内接触带的蚀变侵入体中。
由于矿床形成明显受岩浆分异冷凝、围岩性质、接触带构造以及交代作用强度的影响,所以矿体的产状、形状均比较复杂,矿体连续性也差,常呈似层状、凸镜状。
矿床常具有分带性,一般靠近岩浆岩一侧形成的内矽卡岩,称为内带,主要由较高温的矿物组成,如磁铁矿、赤铁矿、石榴子石、辉石等,靠近围岩一侧形成外矽卡岩,称为外带,主要由高-中温矿物组成,如石榴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
矽卡岩矿床的类型和特征

矽卡岩矿床的类型和特征矽卡岩矿床的类型和特征矽卡岩型矿床的分类,⽬前尚⽆统⼀分类标准。
有按矿化与矽卡岩的关系进⾏分类,分为同时矿化型、伴随矿化型、叠加矿化型;有按形成矽卡岩的原岩成分进⾏分类,分为钙矽卡岩型和镁矽卡岩型;有按矿床的多成因及矿化叠加情况进⾏分类,分为层控-矽卡岩型、云英岩-矽卡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
为了应⽤⽅便,也有按矿种进⾏分类,分为矽卡岩型铁、铜、钨、锡、钼、铅、锌、铍、硼矿床等,本书采⽤此分类,并选取⼏种主要的类型加以分析。
(⼀)矽卡岩型铁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就世界范围来说⼤多产于⼤洋岛弧地带,多与中-浅成的闪长岩-辉长岩类有关,有少量与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有关,常有同源的安⼭岩-⽞武岩层。
侵⼊岩普遍具钠化现象(钠长⽯化、⽅柱⽯化)。
矿⽯成分简单,以铁的氧化物为主,硫化物较少,常伴有铜、钴、锌和⾦。
其次为产在⼤陆边缘造⼭带中的镁矽卡岩型铁矿,与中到浅成的长英质侵⼊岩(⽯英⼆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有关,围岩主要为⽩云岩,这类矿床经常是与矽卡岩型铜矿的过渡产物,成分复杂,常伴有锌、锡等。
此外在⼤陆边缘裂⾕带中的辉长岩体接触带上,也常伴有矽卡岩型铁矿。
矽卡岩型铁矿床是铁矿床中的⼀个重要类型,在我国铁矿⽣产中占有特殊地位。
这类铁矿的规模⼤⼩不等,以中型规模居多,部分储量可达1亿吨以上。
由于多数为富矿,所以储量⼩于百万吨的⼩型矿床常常也有⼯业价值。
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囊状以及⾖荚状、楔状和其他不规则状。
矽卡岩成分⽐较简单,以⽯榴⼦⽯、透辉⽯矽卡岩为主;矿⽯矿物为磁铁矿、⾚铁矿、假象⾚铁矿,有少量的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属矿物主要为透辉⽯、钙铁辉⽯、钙铁榴⽯,其次有⽅柱⽯、阳起⽯、绿帘⽯等。
矿⽯构造以致密块状为主,也有浸染状、条带状等。
矿⽯品位较富,含铁⼀般为40%~50%,常可综合利⽤Co、Cu等元素。
河北邯邢矽卡岩型铁矿床河北邯邢地区⼴泛分布矽卡岩型铁矿床,共有⼤⼩矿床数⼗个,构成⼀个规模巨⼤的成矿区。
粤北某地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探讨

粤北某地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探讨矿床形成与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关系密切,矿体产于古母水弧形构造与大东山岩体南缘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内。
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它具有工业意义的金属有铁、锡、钨。
地层、岩性、构造对矽卡岩和矿体起着控制作用,将对在本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有益的借鉴。
标签:粤北矽卡岩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1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处在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复合部位的粤北银铅锌钨锡多金属矿化带上,位于古母水弧形构造与大东山岩体南缘外接触带。
浛洸断裂和围子断裂与夹于其中的牛婆洞倒转复向斜一起构成旋扭构造体系,总体上往南东收敛,往北、北东方向撒开,构成帚状构造。
区内广泛分布成矿有利的泥盆系以及石炭纪地层。
在大东山岩体南缘的内外接触带部位,找钨、锡、银多金属矿前景良好。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中泥盆统:以细碎屑岩为主,夹泥质岩、钙质泥岩及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特征的台地相碳酸盐岩。
晚泥盆统:为一套以具条带状、纹层状、鲕状为特征的厚层灰岩、白云岩。
早石炭系:主要为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以及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含煤碎屑岩系。
2.2构造(1)褶皱:牛婆洞倒转复向斜北端受东西向大东山岩体的侵吞和挤压,从形态上考虑,褶皱的弯曲变形可能是北东向断裂与东西向岩浆带综合作用的结果。
(2)北东向断裂:阳山—乳源断裂组(F80)是遂川—德兴断裂带的南延部分,出露于本区域的北西部,主要成生于燕山早期;大布—周田断裂组总体呈55°方向展布,出露于本区域的东北部,主要表现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的活动。
(3)北西向断裂:浛洸断裂总体呈北西向,出露于本区域的西南部,往北西转为近南北向;围子断裂位于黄思脑穹窿与牛婆洞倒转复向斜的交接带上,出露于本区域的中部,北段近南北向,南段转为南东向。
2.3岩浆岩大东山花岗岩体:主要由燕山一期的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燕山四期的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整体呈北西西向展布。
大东山花岗岩体为本省著名的一条构造岩浆岩岩带,沿岩体内外按触带所发生的云英岩化、硅化、矽卡岩化与钨、锡、铜、铅、锌、银矿化关系密切(见图1)。
铅锌多金属矿矿体特征与勘察方向

铅锌多金属矿矿体特征与勘察方向摘要:本文从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入手,分析了铅锌多金属矿的控矿因素,认为成矿受构造及岩浆岩控制,且南部的流纹斑岩体为该区的成矿母岩,近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带为主要的控矿构造。
初步认为本区中部和南部的深部具较理想的找矿前景,尤其是南部流纹斑岩体附近,重点要注意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以及流纹斑岩与二长花岗岩接触带的找矿工作。
关键词:控矿因素;找矿方向;铅锌多金属矿前言铅﹑锌矿床主要有5种类型﹕①花岗岩型。
产于花岗岩及其碎屑质围岩中。
矿床有用组分除铅﹑锌外﹐尚有钨﹑锡或铜。
矿体呈脉状﹑浸染状。
铅﹑锌\品位较高。
②夕卡岩型。
产于花岗岩类和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其内外。
矿石组分除铅﹑锌外﹐可含铜﹑钨﹑锡等。
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
铅锌\品位中等。
③海相火山岩型。
产于优地槽凝灰岩﹑熔岩及次火山岩中。
矿石组分主要为铅﹑锌﹐常含黄铁矿。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
铅﹑锌\品位高至中等﹐矿床为大﹑中型。
④陆相火山岩型。
产于火山盆地分布的凝灰岩﹑熔岩及次火山岩中。
矿石组分主要为铅﹑锌﹐部分含铜。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
铅﹑锌\品位贫﹑富均有。
矿床多为中型。
⑤碳酸盐岩型。
产于地台或浅海相白云岩﹑石灰岩﹑不纯碳酸盐岩中。
矿石组分除铅﹑锌外﹐部分含铜。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
铅﹑锌\品位高。
矿床常为大﹑中型。
某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与内蒙- 大兴安岭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的过渡带,即内蒙地轴东段。
区域内侵入岩较发育,主要有古元古代及中晚侏罗世两期。
岩性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局部变质变形为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或花岗闪长质片麻岩。
中晚侏罗世侵入岩广布全区,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斑岩等。
该区具备有利的区域成矿条件,是重要金属成矿区,分布着莲花山、红花沟、金厂沟梁、二道沟等几个大中型金矿床,碾子沟、季家沟等中、小型钼矿床及众多铅锌多金属矿床与矿点。
铅锌矿石矿床类型

铅锌矿石矿床类型
一是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为铅锌矿床重要类型之一。
它具有矽卡岩型矿床的共性: 矿石中铅锌品位高, 并伴生有可供综合利用的金属, 如铜、银、各种稀有稀散元素,主要为锗、铟、镉。
此类矿床分布广泛, 但规模及产状变化大;
二是热液脉状铅、锌矿床, 产于各种岩石的构造裂隙中, 成矿作用以充填为主, 矿体呈脉状,矿体品位高, 分布广泛, 但矿床规模变化较大。
如湖南省桃林, 辽宁省青城子等铅锌矿床;
三是黄铁矿型铅锌矿床, 这种矿床与含铜黄铁矿型矿床的特征相同, 只是含铅锌多些。
我国西北地区有这种类型的矿石如小铁山, 黄铁矿是其中可供综合利用的主要矿物, 其次为金、银;
四是碳酸盐岩层中热液交代铅锌矿床, 以交代作用为主。
矿石组成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 并有石英、方解石、萤石和重晶石等伴生矿物可供综合回收利用。
矿石以致密块状为主, 铅锌含量较丰富。
矿石中伴生的元素如银、稀散元素如镉、锗、铟可供综合利用。
湖南省黄沙坪铅锌矿属于此类矿床;
五是碳酸盐岩层中层状铅锌矿床, 产于灰岩和白云岩中。
矿体多为层状, 矿化现象一般都是浸染状。
矿石矿物组成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 有时有黄铜矿, 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
矿石中铅锌含量不高, 但矿床规模往往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西北连阳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与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李创举【摘要】南岭成矿带粤北地区出露了大面积的燕山晚期中-酸性花岗岩,岩体周围分布有一系列矽卡岩型铁、铅锌等多金属矿.结合连阳岩体北东缘湖洋坳铁多金属矿、仙人顶铅锌矿的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详细分析了两者矿床地质特征,并就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①该区矽卡岩型矿床主要产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与钙质地层接触带中,具有铁矿富锡、铅锌矿富银的特点,推测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②接触带构造和不纯的碳酸盐围岩是矿体特别是铅锌矿定位的重要控制条件,花岗岩中的围岩顶垂体和接触带由陡变缓及与断裂交汇地段往往为成矿有利位置;③该两类多金属矿床周围普遍共生有高品质接触变质成因的大理岩矿,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意义.【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5页(P146-150)【关键词】连阳岩体;铁多金属矿;铅锌多金属矿;矽卡岩;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作者】李创举【作者单位】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正文语种】中文粤北地区为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出露了大面积的燕山期花岗岩,其周围特别是与钙质地层接触带往往为成矿有利部位,形成了一系列金属矿床[1-4]。
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粤西北连阳岩体东北部发现了大麦山、板坳、湖洋坳、仙人顶、白花冲、大竹园、竹子迳、石寨等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点[5-6]。
该类矿床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规模相对较小,多为中小型,但矿石品位较富,价值较高,并且有色金属矿周围常共生有品质较高的大理岩非金属矿,综合开发利用该类矿产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较有利。
本研究以区内湖洋坳铁多金属矿、仙人顶铅锌矿为例,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详细分析两者地质特征,并对区域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供该区进一步开展多金属矿找矿勘探工作参考。
研究区位于连阳岩体北东缘,粤北山字型前孤西翼外侧、连阳复向斜中部(图1),NE向郴州—怀集断裂与EW向大湾—蕉岭断裂的交汇部位,成矿条件较有利。
区域地层主要沿连阳岩体边缘出露,以泥盆、石炭、二叠纪的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
连阳岩体作为该区域大面积出露的侵入岩,由主体、补体两部分组成。
主体岩石类型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矿物组合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斑晶主要为钾长石、石英和部分斜长石;补体岩石出露面积较小,由数个不等规模的岩株侵位于主体和周围地层中,主要为细粒、等粒结构的黑云母花岗岩,矿物组成包括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
年代学研究显示,主体侵位年龄为140 Ma,补体侵位年龄为100 Ma,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7-8]。
区内岩体与地层常见侵入接触关系,在接触带发育铁等多金属矿化。
区内分布有一系列铁矿、铜铅锌矿、钨锡矿等矿点,矿床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并伴有小规模的破碎带型铅锌矿等(图1)。
2.1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2.1.1 湖洋坳铁多金属矿2.1.1.1 矿区地质特征湖洋坳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下二叠统栖霞组,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泥页岩,经强烈热变质作用已形成粒度不同的大理岩,局部夹角岩。
矿区主要发育NE向小断裂,多为成矿后断裂,对矿体影响不大(图2)。
侵入岩分布于断裂南北两侧,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肉红色,矿物组成主要为钾长石(40%~45%)、斜长石(约25%)、石英(30%~35%)及黑云母(5%),副矿物常见锆石、磷灰石、褐帘石、榍石、磁铁矿等。
岩体与地层呈不规则侵入接触关系,接触带不规则,产状变化大。
2.1.1.2 矿体特征矿体产于花岗岩与地层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形状不规则,显著受接触带产状控制(图2)。
目前揭露的主矿体(编号为走向NE,延长300~400 m,延伸150~200 m,浅部倾向SE,倾角60°~70°,往深部见不规则弯曲和反倾现象(图3),厚2~6 m,最宽约10 m,平均4~5 m,铁矿石w(TFe) 22.10%~59.95%,平均约36%,w(mFe)约28%,常伴有锡、铜、铅锌等。
2.1.1.3 矿石特征矿区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含少量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偶见零星分布的斑点状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锡石等。
矿体脉石组合为阳起石-石榴子石矽卡岩,主要脉石矿物有阳起石、石榴子石、透辉石、脉石英、方解石等。
矿石结构有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和他形粒状结构、镶嵌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磁铁矿呈灰黑色,半自形—自形晶中—粗粒状,多呈致密集合体产出,或交代石榴子石、符山石等矽卡岩矿物,呈他形粒状、浸染状与矽卡岩矿物共生。
矿石构造有致密块状、浸染状和条带状3种,以前两者为主(图4)。
块状矿石多分布于矿脉中间,其他部位多为浸染状、条带状矿石。
2.1.1.4 围岩蚀变矿区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硅化、绿泥石化、叶腊石化等,其中矽卡岩化与矿化关系密切,矽卡岩厚度一般3~6 m,多呈棕色或暗绿色,主要矿物由石榴子石、透辉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等组成。
2.1.2 仙人顶铅锌矿2.1.2.1 矿区地质特征仙人顶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下石炭统石磴子组(C1ds)、测水组(C1c)(图5)。
其中石磴子组下部岩性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泥质灰岩,上部为深灰色薄层状含泥质灰岩夹厚层灰岩、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含泥质灰岩;测水组岩性为薄层状含碳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砂岩、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砂质粉砂岩夹细砂岩,中上部夹灰岩透镜体。
石磴子组与测水组基本呈整合接触,其中石磴子组薄层状泥质灰岩和测水组粉砂质页岩夹灰岩透镜体与岩体接触交代变质构成了含矿矽卡岩,为矿区的含矿层位。
矿区构造以NE、NW向断裂为主,NE向断裂主要有F1、F2,其中F1产状310°∠80°,性质为逆断裂,断裂带内揉皱发育,常可见硅化角砾岩,但未见矿化。
F2倾角较缓,产状310°∠50°~60°,带内常见方解石胶结的角砾岩,断裂局部与接触带呈小角度相交,交叉部位往往具有较好的铅锌矿化,对该断裂性质及其与矿化关系还有待研究。
NW向断裂F3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或斜交,倾向NE或SW,倾角70°~85°,带中不规则方解石脉显著发育,推测为成矿后构造。
侵入岩主要出露于矿区东侧,主要岩性为中—细粒花岗岩,肉红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组成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褐帘石、榍石等。
岩体侵入岩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中等至陡。
在与石磴子组岩层接触时,接触面与地层层面大致相当,产状310°∠45°。
2.1.2.2 矿体特征铅锌矿体主要产于花岗岩与下石炭统测水组、石磴子组灰岩的接触带。
目前主要揭露了2个矿体,编号分为。
矿体。
产于花岗岩与测水组灰岩夹粉砂岩的接触带中,矿体呈似层状,走向15°~195°,倾向约285°,倾角较陡,近80°,局部有反倾现象(图矿体沿走向长约300 m,延深0~100 m,出露高差约100 m,厚度变化大,沿走向或倾向均为中间大,两侧或上下较小,如从290 m中段的7.82~18.94 m厚度到275 m中段的7.73~22.86 m,再到260 m中段的7.16~11.41 m;在走向方向矿体厚度变化特征为在275 m中段,0#线穿脉厚度最大,达22.86 m,往南侧6#线厚度变为2.01 m;矿体平均厚度为11.00 m。
矿石w(Pb) 0.47%~9.26%,平均3.16%;w(Zn) 0.04%~22.74%,平均3.56%;w(Ag) 19~825 g/t,平均278.37 g/t;Cu、Bi、In、Ga达到有益伴生组分的要求。
矿体。
产于花岗岩与石磴子组下段泥质灰岩的接触带中,顶底板分别为大理岩和矽卡岩或花岗岩。
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状相对稳定,走向约250°,倾角较缓(40°~50°),倾向NW330°~340°,走向长约300 m,延深50~120 m,厚度变化相对较小,为2~5 m,平均达3 m。
矿石w(Pb) 0.63%~13.58%,w(Zn)0.92%~16.32%,伴生Ag、Cu、In、Ga等。
2.1.2.3 矿石特征矿区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次为黄铜矿、辉铋矿、磁铁矿、磁黄铁矿、自然银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萤石、方解石、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绢云母、石榴子石、透辉石等。
矿石结构主要有他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晶粒状结构、浸蚀结构和包含结构,少量的乳浊状结构。
其中,方铅矿主要呈他形粒状分布于闪锌矿或黄铁矿粒间,与黄铁矿、闪锌矿接触嵌生,常见交代黄铁矿,并被闪锌矿交代的现象;闪锌矿主要呈不规则他形粒状,常见与方铅矿接触嵌生,其次与黄铁矿接触嵌生,并有交代黄铁矿、方铅矿等现象。
闪锌矿内部有时包含细小黄铁矿,亦多见包含细粒黄铜矿,偶见包含乳浊状黄铜矿。
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构造为主,少量的块状构造和脉状构造等。
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硫化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呈星点状、团粒状等形态浸染分布于矿石中(图7)。
2.1.2.4 围岩蚀变矿区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矽卡岩厚度变化大,为1~6 m,多呈暗绿色,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由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等组成,少见石榴子石。
其他蚀变常见硅化、大理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叶腊石化,其中矽卡岩化和硅化与铅锌矿化关系密切。
2.2 矿体独特性分析湖洋坳铁多金属矿、仙人顶铅锌矿与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相比,具有的独特性为:(1)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如湖北大冶铁矿等)多产于闪长岩(中—酸性岩体)与钙质地层的接触带[9-10],而该区的铁矿产于花岗岩(酸性)与钙质地层的接触带,接触带矽卡岩规模一般较小,厚度一般小于10 m,带内产出的铁矿规模也较小,但普遍具有高锡含量(一般大于0.2%)。
同时,该类铁矿床如湖洋坳、板坳等矿区出露的大理岩矿厚度大、品质好,具有较大的综合利用价值。
(2)与矽卡岩相关的铅锌矿通常产于岩体与钙质地层的外接触带上[11-12],而该地区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如仙人顶、白花冲、石寨矿等矿床基本产于正接触带上,且矽卡岩分带特征不明显,常缺少以石榴子、辉石为主要矿物组成的内矽卡岩带。
此外,该区域出露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具有显著富银的特点,如仙人顶矿体的Ag平均含量可达270 g/t以上,可作为共生组分。
3.1 接触带构造研究区侵入岩大面积发育,主要为燕山三期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其与周围地层常呈侵入接触关系,形成了长达数十千米的接触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