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析

合集下载

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矽卡岩矿物特征及矿化期次初步研究

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矽卡岩矿物特征及矿化期次初步研究

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矽卡岩矿物特征及矿化期次初步研究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为一种典型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地处滇西经济区核心区域,是该地区的优质金属矿产资源之一。

本文将对其矿物特征及矿化期次进行初步研究。

矽卡岩为一种含硅的碳酸盐岩,其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石灰石等。

在铅锌矿床中,矽卡岩往往是主要的赋矿岩石,同时也是矿石的主要含钙硅胶体。

对矽卡岩中矿物进行研究可以为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芦子园铅锌矿床中,矽卡岩主要表现为产状呈席状或柱状,岩石中含有少量的黄铁矿、方铅矿以及脆黄铜矿等。

其中,黄铁矿属于比较常见的硫化物矿物,是铅锌矿床中的主要矿物之一。

方铅矿则是铅锌矿床中最主要的铅矿矿物,其含量较高,往往是铅锌矿床的主要产出矿物。

这些矿物的存在为芦子园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矿物学特征。

据分析,芦子园铅锌矿床经历了两次矿化作用,分别为早期和晚期矿化作用。

早期矿化作用主要表现为硫化物矿物的生成,主要矿物为黄铁矿和脆黄铜矿,此时矿石中的成分以铜、锌为主。

晚期矿化作用则主要为含铅矿物的生成,主要矿物为方铅矿,此时矿石中的成分以铅、锌为主。

整个矿化作用历程较为复杂,其中铅、锌的成矿流程与矽卡岩中的流体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探索这些矿物之间的关系具有实际意义。

据初步研究,芦子园铅锌矿床的矽卡岩矿物特征及矿化期次表现了复杂多样的特征,这也为铅锌矿床的成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因此,今后需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以期更好地认识该矿床的生成机制,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该矿床的产能和质量是评价一座矿床价值的重要指标。

据相关数据显示,芦子园铅锌矿床的铅矿铜矿预测储量达到1.2万吨、锌预测储量达到6.4万吨,储量居滇西地区前列。

同时,铅、锌的品位也较高,铅品位平均为1.73%,锌品位平均为1.89%。

这些数据显示,芦子园铅锌矿床是一座高品位、大规模的铅锌矿床,具有较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

矿床的成矿时间和成因类型则是评价一个矿床的重要指标。

云南镇康芦子园-云高井槽铁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

云南镇康芦子园-云高井槽铁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

111754
云南思矛 盆地铜多 金属矿评 价化探成 果报告 化探
111772
云南思矛
盆地铜多
金属矿评
价成果报

矿产勘查 预查
111775
云南镇康 --耿马铅 锌银多金 属矿评价 地质报告 矿产勘查 预查
111776
西南三江
南段成矿
规律与找
矿方向综
合研究报 地质科学

研究
111803
澜沧江流 域南段矿 产资源遥 感预测与 遥感地质 评价报告 勘查
云南省地 质矿产勘 云南省临 查开发局 沧地区耿 第4地质 赵成峰 马县$ 大队 等
12 1 2000 12:00AM
勐简幅位 于云南西 部,面积 470平方 千米。在 野外调查 工作中以 新理论和 新方法为 指导,完 成填图面 积470.48 平方公 里,地质 调查路线 571公 里,实测 地质剖面 50.2 公 里,采集 了大量各 类测试样 品。.通 过过系统 调查,查 明了测区 地层、火 山岩岩石 类型、变 质岩岩石 组合的空
104099 104104
耿马幅F-
47-4
1/20万区
域重力调
查技术说 区域物化
明书 探调查 1/20万
临沧县幅
F47C0010
02滚龙幅
F47C0010
03 1/25
万区域地
质调查报 区域地质

调查 1/25万
104110 104176 104177
云南南汀
河铅锌银
多金属矿
评价成果
报告 矿产勘查 预查
75010
风庆幅G47-34 1/20万地 球化学图 说明书: 水系沉积 区域物化 物测量 探调查 1/20万

云南芦子园铅锌矿区构造期次划分及其控矿特征

云南芦子园铅锌矿区构造期次划分及其控矿特征
矿床主要赋存于上寒武统碳酸盐岩地层中,矿体受与次级背斜轴面基本平行的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控 制,矿体产状与破碎带基本一致。断层产状由陡变缓处往往为矿体的厚大部位。其中,北东向断层和层 间破碎带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其成矿作用是中特提斯怒江洋闭合过程时碰撞造山作用的响应,发生 在地壳碰撞加厚与碰撞期内幕式剪切拉张的动力学背景下。
收稿日期: 2020-11-20 作者简介:王毅泽(1986〜),男,云南曲靖市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资源综合研究工作。
第2期
王毅泽等:云南芦子园铅锌矿区构造期次划分及其控矿特征
189
Fig 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Luziyuan Pb-Zn Multimetallic Orefield 1-奥陶系火烧桥组第二段;2-奥陶系蒲缥组第二段;3-奥陶系蒲缥组第一段;4-寒武系保山组第一段;5-寒武系 沙河厂组第三段;6-寒武系沙河厂组第二段二层;7-寒武系沙河厂组第二段一层;8-辉绿岩;9-地质界线;10-铁 矿体及编号;11-铅锌矿体及编号;12-断层及编号;13-推测断层及编号
PB-ZN OREFIELD IN YUNNAN
WANG Yi-ze1, WANG Feng2
(1. Yunnan Institute of Geology, Kunmin 650051 2. Yun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Kunming 650217)
Abstract: Luziyuan Pb-Zn multimetallic deposit in Yunnan is a superlarge skarn deposit. The orebody is in the fracture zone between Upper Cambrian Shahechang Formation ( e 3 sh) marble and slate, ore control of structure clear. The orefield has experienced of 3 structure movements. The early one is NE pressure torsion fault, which is the main ore transmit, and bearing structure, controlling the space distribution of orebody ; the mddle is NW tension torsion fault; the later is near EW tension. Thr middle an later ones are the ore break structure , cutting NE fault and orebody.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机理分析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机理分析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机理分析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康县,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铅锌矿床,属于热液型铅锌矿床。

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机理分析是该矿床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该矿床主要分布在东、北、西三个矿区,形态呈近似圆形。

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与区域构造特征密切相关。

该地区处于走滑构造体制中,有较为发达的断裂-褶皱构造,尤以那洪断裂为代表的中南岩群断裂系统是该矿床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

芦子园矿床主体矿体沿断裂带分布,矿体在断裂以及近断裂带内较为发育,其沉积岩底部也较易产矿。

此外,矿体也与局部的褶皱构造有关,如在芦子园北矿区矿体主要分布在长波褶皱和中波褶皱的背斜和盘状构造中。

其次,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与岩浆热液相互作用有很大关联。

热液对岩浆的加热、脱气、溶解作用以及岩浆流体对热液的输运作用,共同导致了岩浆热液相互作用。

而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则是:热液成分的不断混合,造成不同程度的混合反应;热液成分的再结晶,并与岩石颗粒或矿物结合,形成矿化带、矿床等。

最后,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与多重成矿阶段的作用有密切关系。

芦子园铅锌矿床的成矿历史较为复杂,主要发育了四个矿化阶段,分别为早期多金属矿化、中期铅锌矿化、晚期泥盆系多金属矿化和近现代碎屑岩搬运迁移矿化。

四个阶段各自具有不同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环境条件和成矿模式,不同阶段的构造控制因素也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机理分析是该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该矿床的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和多重成矿阶段的作用进行分析,可以为该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

关于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的相关数据,有以下信息:矿床规模:矿床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主要矿体位于东、北、西三个矿区。

矿石品位:目前开采主要品位为铅锌的混合矿,其平均品位为铅3.48%、锌1.36%。

滇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滇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滇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沙建泽; 邓志祥; 王涛; 张传昱【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9(038)003【总页数】6页(P297-302)【关键词】钻孔验证; 磁异常; 找矿前景; 滇西芦子园【作者】沙建泽; 邓志祥; 王涛; 张传昱【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昆明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区地处昌宁-孟连结合带和怒江断裂带之间,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保山—镇康地块构造单元南段之永德地块(图1a)。

矿区内控制程度较高,芦子园矿区累计查明工业锌金属量2.25Mt、Zn平均品位2.67ω%,工业铅金属量0.39Mt、Pb平均品位0.46ω%;查明工业铁矿石量76.68 Mt,TFe平均品位28.21ω%。

由于矿床成矿元素分带明显,矿床上部为铅锌矿体,下部为厚大的磁铁矿体,应用高精度磁测来找寻隐伏磁铁矿体效果显著。

近期综合地质特征及新获得的1∶1万高精度磁异常,实施了ZK15101钻孔验证,结果显示芦子园深部及其南部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1 芦子园矿区地质背景矿区地处昌宁-孟连结合带和怒江断裂带之间,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保山—镇康地块构造单元南段永德地块(图1a)。

区域上出露寒武系沙河厂组(∈3s)和保山组(∈3b)碎屑岩、碳酸盐岩、奥陶系(O)、三叠系(T)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中基性火山岩。

区内断裂、褶皱发育,断裂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图1b),二者交叉构造“井”字型构造特征。

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地层、岩性、层间破碎带、围岩蚀变等因素控制。

其中寒武系不纯碳酸盐岩、含钙砂泥质岩是重要的赋矿岩石,深大断裂交汇地段的背斜构造多有众多矿床(点)分布。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上统核桃坪组、沙河厂组、保山组和奥陶系中上统蒲缥组、火烧桥组。

沙河厂组二段、三段为该区主要含矿层位,岩性主要为大理岩和大理岩化灰岩。

矿区位于镇康复式背斜轴部芦子园次级背斜北西翼(图1),区内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北东向组断裂沿芦子园背斜轴部发育,多属张扭性断裂,是该区主要控矿断裂。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矿化特征及找矿意义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矿化特征及找矿意义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矿化特征及找矿意义芦子园铅锌矿床是三江成矿带保山—镇康地块典型的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从矿区浅部到深部矿化,其矿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围岩蚀变从浅部到深部均呈现规律性变化。

初步建立了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在垂向上的矿化分带特征和该模式的找矿意义。

标签:矿化垂向分带特征;铅锌多金属矿床;芦子园;云南镇康该矿床已评价为西南三江成矿带保山—镇康Pb-Zn-Cu-Fe-Hg-Sb-As-Au成矿带上的首个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发现该矿床存在明显矿化垂向分带富集特征。

本文主要针对本矿床的矿化垂向变化特征给予具体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铅锌矿床的矿化特征的垂向分带模式,以此对于该矿区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矿床地质概况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镇康县芦子园,地处保山—镇康地块。

为保山—镇康地块内评价的第一个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沙河厂组、保山组、奥陶系蒲缥组。

矿区共圈定了Ⅰ、Ⅱ、Ⅲ三个矿带。

Ⅰ号矿带长约270m,宽40m。

矿体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50°~70°,矿体长约240m,厚0.73~5.15m,平均品位:铅0.78~1.96%,锌1.30~7.0%;Ⅱ号矿带长约3000m,走向为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平均倾角58°;Ⅲ号矿带长约950米,宽150米,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60°。

矿石平均品位,铅0.52~4.70%,锌1.09~5.53%。

深部目前已发现厚大的磁铁矿体,长大于1200m,分布标高为495~1182m。

2.矿床矿体垂向变化特征2.1矿体矿化类型的垂向变化特征该矿床在垂向上其矿化类型有明显的分带特征。

以标高1000m为界,上部为铅锌矿化富集带,下部为磁铁矿化富集带。

铅锌矿化富集带分布在地表至標高1000m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出现了氧化铅锌矿石、大理岩型铅锌矿石、矽卡岩型铅锌矿石。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2 0 1 5 年 பைடு நூலகம்3 4 卷 第1 期9 0 ~ 9 4 页
云 南 地 质
C N 5 3 — 1 0 4 1 / P I S S N 1 0 0 4 — 1 8 8 5
云南 镇 康 县 芦 子 园铅 锌 多金 属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 - d - 开 帅 ,彭 昭银 ,张 银
1 期
刁 开 帅 等 :云 南 镇 康 县 芦 子 园铅 锌 多 金 属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91
沙河 厂组第 三 段 (∈ s ) :含 矿层 位 的地层 岩性 主要 是灰 白色薄~ 中层 状 大理 岩 。 ( 3 )保 山组 (∈, b ) ,可分 为 两个 岩性 段 : 保 山组 第一 段 ( ∈, b ) :分布 于矿 区 的南东 和北 西侧 ,沿 北 东 向分 布 ,上部 以灰 白色一 灰色 薄 中状层 大 理岩 化灰 岩 为主 ;下部 以灰 白色 中厚层 状板 岩 为主 。 保 山组 第二 段 ( ∈ b ) :发育 于矿 区主矿体 的北 西侧 ,顺 着北 东方 向分布 。岩 性为 灰 白色薄厚 层 状 大
理 岩化 灰岩 ,底 部夹 泥质 条带 灰岩 。 ( 4 ) 奥 陶系 中统 蒲缥 组 ( 0 : P ) ,可分 为 两个 岩性 段 :
奥 陶 系 中统 蒲缥 组第 一段 ( 0 : P ) :由浅 绿 、灰绿 色 钙 泥质 粉砂 岩 、石 英 粉 砂岩 、页岩 夹 泥质 灰 岩组
成 。厚 度大 于 3 0 0 m。
6 5 0 0 5 1 )
( 1 .云南铜业矿 产资源勘 查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 5 0 0 5 1 :
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云南 昆明

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分析

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分析

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分析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是一座富含铅锌矿的矿山。

该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对于矿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进行分析。

一、蚀变类型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蚀变类型主要为热液蚀变、氧化还原蚀变和交代蚀变。

其中,热液蚀变是该矿床的主要蚀变类型,表现为石英、方解石和云母等矿物的变质和交代作用。

氧化还原蚀变主要表现在矿脉中,形成了含钛铁矿、磁铁矿和黄铁矿等蚀变矿物。

交代蚀变则是指岩体与外来流体交代作用,形成了包括角闪石、矽卡岩、方解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的蚀变矿物。

二、蚀变带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蚀变带分为矿化蚀变带、最外普通蚀变带和外普通蚀变带三部分。

其中,矿化蚀变带位于矿脉周围,几乎所有的矿化矿物都分布在该蚀变带内。

最外普通蚀变带主要由石英、方解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而外普通蚀变带则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和角闪石等矿物组成。

三者的分布形态呈现环形或椭圆形,大小为每个矿床的底部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一半。

三、矿化矿物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主要矿化矿物包括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矾和白云石等。

其中,黄铁矿是该矿床的主要矿物,占据矿脉中的大部分。

闪锌矿则是该矿床的次要矿物,分布在黄铁矿的边缘。

方铅矾和白云石则分布在矿脉中的石英和方解石等富含铅锌的矿物周围。

此外,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中还含有磷灰石等次要矿物。

综上所述,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热液蚀变、氧化还原蚀变和交代蚀变等多种类型的蚀变,形成了矿化蚀变带、最外普通蚀变带和外普通蚀变带三部分。

其中,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矾和白云石等是该矿床的主要矿化矿物。

对于矿床的研究和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矿化特征,我们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该矿床的性质和矿产资源储量。

根据相关数据,该矿床的铅锌资源储量分别为2.5亿吨和1.5亿吨,矿石品位分别为5.6%和7.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各种矿产开
采工作越来越多。

芦康线卢子园铅锌多金属矿藏是我国当前在找矿工作中的重大
突破,其属于沉积改造型矿藏,矿藏的规模和开采潜力比较大,是我国矿产业发
展的重要方向。

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云南镇康县卢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
征及找矿发现进行探析,希望对促进我国矿产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1前言
卢子园铅锌多金属矿藏位于西南三江造山带南段保山-镇康地区的南部,在怒
江断裂带和丁河断裂带之间的地区,主要控矿构造为近南北向的镇康复背斜。


区在镇康复背斜的西北侧,地层属于寒武系沙河长组。

在矿区内没有发现岩浆发
育的情况,可以见到基性脉岩的分布。

矿区内部的变质作业比较强,可以经常见
到结晶灰岩、板岩、变质砂岩、绿泥石英片岩等【1】。

在矿体周围经常可以发
现交代变质作用,在围岩中可以发现夕卡岩化、硅化、大理岩化、绿泥石化等。

在受到区内断裂构造的影响之下,岩石出现恶劣变形破碎的现象,从而出现恶劣
构造岩和片理化岩石。

为了对今后矿藏的开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必要对地
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有效的探讨。

2矿床的特征
卢子园矿区位于寒武纪组二、三段大理岩与碎屑岩的间层破裂带之中,经常
以脉状、似层状的形式产出。

矿体整体呈现带状,成西北走向,矿带倾角为55
度,主要由三个铅锌矿带组成,中间位置的矿带属于主要矿带,矿体的总长在1700米左右,向倾斜方向延伸900米左右,具有多层化的矿化特性,单个矿体的厚度一般在3-15米,厚度比较均匀,矿体的分布也比较均匀。

铁矿体主要分布子北部小河边以及外围区域,在小河边总共发现了5个矿体,矿体的走向主要呈北东方向,倾斜角在46度-83度之间,多以层状产出,赋矿岩
石多为阳起石夕卡岩,其中局部是辉绿岩石。

在已经控制的铁矿体长度中,普遍
大于1000米,其中最大斜深可以达到240米,矿体的厚度为170米,铁的品味
在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之间,磁铁的含铁量可以保持在百分之六十五到百
分之八十五之间【2】。

矿区内的矿石多处于半自形的晶粒状结构,属于条带状、浸染状构造、块状
构造。

其含矿岩石,主要包括夕卡岩石、绿泥石英片岩、大理岩,矿体和围岩的
边界比较清晰。

在矿石内部主要包括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磁铁矿、菱锌矿、异极矿、白铅矿、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该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为寒武纪的沉积和后期岩浆活
动又直接关系的夕卡岩型号铅锌铁多技术矿床。

在实际找矿过程中,主要的找矿
依据是碳酸盐和碎屑岩相间的地层、北东向断裂构造、铅锌铜化探异常、磁异常带、重力异常带。

3找矿潜力分析
该地区的地质经过了非常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多种地质作用下,如构造-岩浆
活动、变质活动,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成矿系统。

寒武地层是非常重要的初始
矿源层,受到怒江和澜沧大深断裂发育的作用,各种流体的活动非常频繁,造成
成矿物质和地表物质的交换异常频繁,为大型铅锌矿的形成,奠定了一个非常好
的基础。

重力场特征。

在卢子园的外围地区,主要由沉积岩、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组成。

通过相关的重力测试表明,在卢子园-忙丙一代地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重力异常现象,异常带总体上成南北向分布,北部具有比较明显的缺口,呈现U字型的
构造,总长度在30公里左右,宽度在20公里左右。

异常中心地区位于卢子园西
北方向约5公里的地方,其最大的强度约为-180*10-5m/s2,异常轴线与镇康复背
斜的轴线是保持一致的,这可以有效推测出其由隐伏花岗岩体因子。

经过对重力
异常地区的实地勘测发现,重力异常主要是由该地区的多金属矿体造成的,通过
对局部重力异常分析,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磁场特征。

在卢子园地区总体上是呈现一个北东向的磁场异常,矿区主要位
于北东向此异常带的西北方向,其磁场强度为-100到150nT之间,属于一个负磁
场背景基础上,异常相对比较突出的区域,总体和矿区的方向相一致,呈现北东
向完整异常,异常区域的长度为8公里左右,宽度在7公里左右,磁场的强度在300到1500纳特之间。

对已经发现的小河边铁矿只是其中规模比较小的一个,其更深处应该还存在规模更大的磁场异常,当前在矿区的深部探测中,已经发现了
比较大的强磁体。

在对卢子园的花探过程中,发现了比较明显的异常,异常的长度在16公里左右,宽度在1.5到5公里的范围,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通过对异常组分的探测发现,其主要以铅锌银铜矿为主,铅含量在62*10-6-558*10-6的范围之间,锌含
量在164*10-6-1476*10-6,铜的含量平均在276*10-6,银的含量在0.22*10-6左右,此外在其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金锰铁等元素,总体上表现为高大全的特征,在
异常带的西南带进行了重点的勘查工作【3】。

在矿区的周围发现了比较明显的蚀变发育,主要包括矽卡岩化、绿泥石化、
硅化、大理岩化、蔷薇辉石化等。

其中矽卡岩化现象从地表到深部出现了逐渐增
强的现象,宽度也从200米左右增加到了1200米左右。

在矿区1230米以上区域
主要是铅锌矿,在1100到1230米的范围之内,主要呈现的是铅锌铁矿共存的形式,在1100米以下多以铁矿为主,并存在一定的伴生铜铅锌矿。

铅锌矿的含量
从上到下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伴生铜矿的含量会有所增加。

在整个水平方向上,矿体北部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剥蚀现象,矽卡岩化的蚀变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矿区
深部铁、钨锡元素的含量有所增加,具有比较大的找矿潜力。

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力度。

为了有效提高找
矿率,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成矿区带构造演化和控矿地质特征的研究,综合运用地、物、化遥感技术,为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此外,还应该
加强对地质构造情况的深入研究,掌握地层、地质构造和成矿之间的关系,为指
导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是矿
产勘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需要找矿人员加强对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和
应用,对地、物、化、遥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应用。

为了有效克服单一地质勘察
找矿技术所带来的不足,现在越来越强调对地质勘查技术的综合运用,一些综合
勘查技术便被研制了出来。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并对矿藏条件和开采项目
进行综合考虑,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地物化三场异常约束技术,将该技术和GPS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就可以进一步对地下矿物的信息进行收集,
了解其实际分布情况。

结语
在卢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和沉积改造型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来源为寒武系地
层和隐伏花岗岩。

当前已评价的铅锌铁矿床多为成矿系统中地表的装状远程夕卡
岩段,当前已经发现的矿区其各种矿产资源的含量比较庞大,在矿区的深部具有比较大的找矿潜力,有可能存在比较大型的铅锌铁矿。

当前对该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还十分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更加细致掌握该地的成矿特性。

参考文献:
[1]云南省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矿床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蒋成兴,卢映祥,尹光候,薛顺荣,许东,余海军. 矿物学报.2011(S1):18-19.
[2]新疆某铅锌铁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J].杨建强,张丽敏,叶从新. 湖南有色金属.2011(02):22-23.
[3]某复杂铅锌铁矿选矿试验研究[J].高起鹏,秦贵杰. 有色矿冶.2013(06):35-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