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的特长和优越性及实用性
中医“四诊法”的优势

中医“四诊法”的优势中医药历经千年,至今魅力不减。
望闻问切更是出神入化,现在很多人只认为西医的诊断、抢救、手术。
对中医的基本疗法知之甚少。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医四诊法的优势。
一、中医的四诊耗费资源少,成本低廉中医的四诊法在诊断的过程中基本不需要耗费多少资源,真正要耗费的资源是中医本身的时间和精力。
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基本上很少出现一个小时以上的情况,除非是极难的棘手的问题或需要会诊。
西医诊断的方法主要是体液检测和成像检测,需要耗费的资源大家有目共睹,仪器和设备要占地方,保养需要一定的费用,可能还要不断地更新,一更新可能是多少多少W;而每一种仪器和设备的实用寿命或次数都是大概有限的。
而需要配套的资源和常用的耗材经常一年积累下来也不是小数目。
中医优势比较明显。
成本上面,中医四诊法所花费的成本除开上文内容外,其实其他的主要主要是指求诊人需要花费的成本,现实情况是:只要是公立医院,无论是在中国的哪个城市,即便是正统的诊金也一般就是八到十块,十几块的也有,但比较少见了。
在这一点上,中医的优势比较明显。
二、中医的四诊法花费的时间少,求诊人等待的时间短西医在他的两项主要检测手段上,就算是简单的检测,也大都是早上检测,下午拿结果;稍微复杂一点的就可能要几天了,当然这个设计到资源分配和人手的问题。
但中医四诊法一般都比较简单,当时看完,九成以上的情况下,求诊人当时就可以听到或拿到诊断的结果。
在这一点上,中医的优势比较明显。
三、面对慢性疾病、疑难病症、亚健康等方面的诊断在面对这三类主要的问题时,有些时候西医的诊断方法很难让求诊人满意,就算是用当今世界最高级的检测方法(如全身每个细胞分别检测等)也不一定能有确定的结果。
现在大家基本公认,CT有时候很难检测出2公分以下的囊肿等,B超有时候很难检测出1公分以下的囊肿等。
这个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把囊肿等东西从身体里弄出来的时候,往往比检测的要大上1-2公分的原因。
甚至有时候早上检测,下午手术,还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合参法有何特点

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合参法有何特点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为治疗提供了依据。
而四诊合参法作为中医诊断学中的核心方法,具有独特而显著的特点。
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望诊,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等外在表现来获取病情信息。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是红润还是苍白,精神是饱满还是萎靡,体型是肥胖还是消瘦,舌苔是厚腻还是薄白等等。
这些外在的表现往往能够反映出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比如,面色苍白可能提示血虚,舌苔厚腻可能意味着体内有痰湿。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可以了解患者的语音、呼吸、咳嗽等情况。
比如,声音高亢有力可能是实证、热证,声音低微无力则可能是虚证。
嗅气味则能帮助判断患者身体或排泄物散发的气味。
口臭严重可能是胃火炽盛,排泄物有恶臭可能是肠道湿热。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情况。
比如,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发热、出汗等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和程度。
还会了解患者的饮食偏好,是否经常熬夜,心情如何等,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和触按身体的某些部位。
中医脉象种类繁多,如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例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
通过触摸患者的腹部、肌肤等,也能了解其是否有肿块、疼痛、冷热等异常情况。
四诊合参法的第一个特点是整体性。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状况也会在局部有所反映。
因此,在诊断疾病时,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症状或体征,而要综合考虑四诊收集到的所有信息。
比如,一个患者出现咳嗽,单从这一症状不能确定病因。
通过望诊发现其面色发红,舌苔黄腻;闻诊听到咳嗽声重浊,有痰声;问诊得知患者口渴、大便干结;切诊摸到脉象滑数。
综合这些信息,才能判断出患者可能是肺热咳嗽。
第二个特点是动态性。
中医诊断的四诊合参有何独特之处

中医诊断的四诊合参有何独特之处中医诊断疾病,讲究“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的综合运用。
这一诊断方式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实践与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又行之有效的体系,在中医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望诊,是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苔、排泄物等,来获取疾病信息的方法。
人的神色能够反映出内在的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的强弱。
比如,面色红润通常表示气血充盈、身体健康;而面色苍白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面色发黄可能是脾胃虚弱。
形态方面,身体肥胖多与痰湿有关,身体消瘦则可能是阴虚火旺或者气血亏虚。
五官的变化也能透露疾病的端倪,眼睛红肿可能是肝经风热,口唇青紫可能是心肺瘀阻。
舌苔的变化更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舌苔白厚可能是寒湿内阻,舌苔黄腻往往提示湿热内蕴。
此外,观察患者的排泄物,如尿液的颜色、粪便的质地等,也能为诊断提供线索。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声音可以了解患者的发声、呼吸、咳嗽、呕吐等情况。
比如,声音高亢洪亮多属实证、热证,声音低微无力常为虚证、寒证。
呼吸急促可能是肺热,呼吸微弱则可能是肺气不足。
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低怯多为肺气亏虚。
呕吐声响亮有力多为实证,呕吐声微弱断续多为虚证。
嗅气味方面,口臭多与胃火有关,体臭可能是湿热内蕴,排泄物的气味异常也能反映出相应的病症。
问诊,是医生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属的交流,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问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起病原因、发病经过、现在症状、既往病史、个人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
比如,询问患者的恶寒发热情况,可以判断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了解患者的疼痛性质和部位,有助于判断病因和病位;询问饮食口味、睡眠状况、二便情况等,能够反映出脏腑功能的盛衰。
通过详细的问诊,医生能够获取大量的病情信息,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和按诊。
切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脉,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之一。
脉象能够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神奇的中医四诊

CATALOGUE目录•中医四诊法简介•问诊•望诊•闻诊•切诊•中医四诊法的现代应用与未来发展什么是中医四诊法?01020304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全面了解病情指导治疗预防疾病030201四诊法的重要性起源与演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四诊法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更加科学和规范的诊断方法。
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四诊法的历史与发展问诊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患者的全面病情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病史等,从而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程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问诊目的问诊定义问诊技巧尊重患者隐私注意语言表达观察患者反应分析病情信息问诊的注意事项定义望诊是中医诊断过程中,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面色、舌苔、口唇、眼神、指甲等各方面的状况,来判断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病情轻重的一种方法。
目的望诊的目的是通过对病人的外在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望诊的定义与目的类型技巧望诊的类型与技巧望诊需要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光线、环境等。
同时,医生也需要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
望诊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诊断技能。
望诊需要与闻诊、问诊、切诊等多种诊断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望诊的注意事项定义目的闻诊的定义与目的闻诊的方法与技巧方法闻诊主要分为声音闻诊、气味闻诊和排泄物闻诊三种。
声音闻诊是指听患者发出的声音,如咳嗽、呼吸等;气味闻诊是指嗅患者体内发出的气味,如口臭、汗臭等;排泄物闻诊是指观察患者排泄物的气味,如尿液、大便等。
技巧在进行闻诊时,医生需要保持敏感,仔细观察患者的各种表现,综合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同时,医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能够区分各种不同的气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注意个人卫生医生在进行闻诊时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影响诊断结果。
注意环境闻诊时需要注意环境是否对诊断造成影响,如室内空气是否清新、声音是否嘈杂等。
中医四诊的基本原则及应用

中医四诊的基本原则及应用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其独特的四诊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四诊的基本原则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四诊的基本原则中医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每一种诊法都有其独特的观察和判断依据,但都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
1.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体态等外部表象来辨别疾病。
中医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外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内部的病理状态。
2.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说话或呼吸等声音来诊断疾病。
中医相信声音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脏腑的功能状态,所以通过仔细倾听可以得到宝贵的诊断信息。
3. 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来了解其病史、症状及体质等情况。
中医注重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因此详细的询问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基础。
4. 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其脏腑功能状态。
中医认为,脉搏可以反映人体的生命活动,通过细致的脉诊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等情况。
二、四诊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中医四诊作为一种独特诊断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疾病诊断中医四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通过望诊和闻诊可以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声音等特征,通过问诊了解病史和症状,通过切诊判断脉搏情况,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得出疾病的诊断结果。
2. 指导治疗方案准确的诊断可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方向。
中医四诊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体质、病程及症状变化,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来加强体质;对于痰湿体质的患者,可以采用燥湿的方法来治疗。
3. 动态观察疗效中医四诊还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治疗效果及病情的变化。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连续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情况来评估疗效,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4. 预防疾病中医四诊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预防。
中医学四诊的临床应用

中医学四诊的临床应用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的总称,也称诊法。
四诊既是中医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又是临床诊查疾病的基本技能。
现仅就临床需要,谈谈有关要求。
(一)四诊既须综合互参,又要掌握重点:四诊是了解所有他觉和自觉症状,掌握体征的手段,在临床上必须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才能从多方面掌握疾病的全部情况,肯定问题,排除疑似之处,防止产生片面性。
由于各个病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有时在全面诊查的基础上,可以凭借一种或两种诊法,掌握疾病的重点和主要矛盾。
例如水肿、黄疸……可以望而知之,进一步,望其肿势偏于下肢者,多属阴水,湿邪偏重;肿势面部为剧,多属阳水,风邪为主。
黄疸色如橘色者为阳黄,湿热偏重;色如烟薰者为阴黄,寒湿偏重。
又如胃痛、泄泻,主要是由患者的叙述获得的症状,同时也是围绕这一主症,逐步深入探问,加深认识的主要根据。
在脉象方面,例如典型的弦滑、结代之脉可以获得风痰和心悸(气血不足)的初步印象,腹部的切诊也可肯定鼓胀、^积的诊断。
(二)四诊认症是辨证的基础:四诊是认症的手段,症状仅是疾病的现象,只有认清其本质,上升到理性的阶段,才能为辨证服务。
因为有时症状表现虽多,但主要病机可以相同;有时一个症状,又可能由于许多不同的机转所产生。
所以不辨清症状的本质,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根据如上要求,说明在临床中必须以辨证的思想指导来运用四诊,把四诊检查和八纲辨证结合起来,明确病位,分清属性,了解症状之间在病理本质上的共同性,或从某个症状所表现的病机,推断其他的可能性,扩大认症的范围,使得辨证更为全面可靠。
例如临床有恶寒、发热、头痛、咳嗽、脉浮、苔白等多种症状的一个患者,从辨证的角度分析,都属外感风寒的肺卫表证。
又如同一胃痛,游窜不定的属气,固定不移的属血,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得温则减为寒,烦热灼痛为热,其机转又是多方面的。
(三)望诊的应用: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几个中心内容,重点有五色诊、舌诊两个方面:五色诊--是以观察面部的色泽为主,其他部位也可类推。
四诊的名词解释

四诊的名词解释四诊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它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式来了解病人的病情,进而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四诊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身体外表,如面色、舌苔、舌体、眼神、精神状态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
中医认为,面色可以反映体内的阴阳失调,如面色苍白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而面色红润可能表示热邪盛行。
舌苔和舌体可以反映病人的脏腑功能,如舌苔黄厚可能表示病人有湿热症状,舌体胖大可能表示体内有痰饮滞积。
通过仔细观察这些表现,中医医生能够初步判断病人的病因病机。
闻诊:闻诊是通过嗅闻病人的气味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病人体内的气味与疾病有关,如口臭可能表示病人有脾胃失调,气味骚浊可能表示病人有湿气聚集等。
通过嗅闻病人的气味,中医医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病情,从而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主诉、病史、体貌特征、疼痛位置和程度等来了解病人的病情。
中医强调疾病的病因与个体的体质有关,通过询问病人的体貌特征和疼痛情况,中医医生能够初步判断病人的体质,并进一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此外,还可以通过询问病史、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来了解病因病机,有助于个体化的治疗。
切诊:切诊是通过对病人腧穴、脉搏等进行触诊,以了解病人的体质和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腧穴是人体表面与深部器官相互联系的点位,通过对腧穴的触诊,中医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体质和脏腑功能是否平衡。
另外,中医还通过触诊脉搏的方式,来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如脉搏滑数可能表示病人有阳虚证,脉搏紧细可能表示病人有阴虚证等。
通过切诊,中医医生能够全面了解病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四诊是中医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种方式,中医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面色、舌苔、舌体、气味、病史、体貌特征、脉搏等,从而确定病人的病因病机和体质特点,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四诊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能够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诊疗服务。
中医四诊法的应用与特点

中医四诊法的应用与特点中医四诊法是中医学诊断的基础,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对患者的外观、气味、言语和触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中医四诊法的应用和特点。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舌苔、舌质、面色等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人体外在的表现能够反映内脏的状况。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表示患者气血不足,面色红润可能表示患者阳气旺盛。
舌苔的颜色、形态和湿润度等也可以体现内脏的功能状态。
望诊的特点是简单易行,但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辨识力。
二、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和气味来判断病情。
中医讲究“闻其声,识其味”。
例如,患者咳嗽的声音、呼吸的频率和气味等可以反映肺部的状况。
咳嗽声沉重有力可能是因为痰湿阻滞,呼吸急促可能是因为气血不足。
闻诊的特点是简便无创,但对医生的经验和敏锐度要求较高。
三、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谈来了解病情和病史。
中医认为,问诊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脉象、情绪、饮食和排泄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判断病因和病理机制。
例如,患者口干咽燥可能是因为阴虚,大便干燥可能是因为脾虚。
问诊的特点是能够深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验,但也需要医生细心耐心地进行询问。
四、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病情。
中医将脉象分为寸、关、尺、三阴交等多个位置和不同质地、强弱、滑涩等特点。
通过脉搏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例如,脉搏细而长可能是因为血虚,脉搏弦紧可能是因为肝郁。
切诊的特点是直接有效,但需要医生熟练掌握脉象的特点和变化。
中医四诊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师通过四诊法可以依靠自己的感官来获取信息,进而作出判断。
而西医则更倾向于依靠仪器和实验数据来进行诊断,因此四诊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有些局限。
不过,一些病症或疑难杂症对于中医四诊法的运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四诊法的特点在于综合观察、辨识和分析,它强调了人的整体性和病患的个体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能作 出区分 。即使 就疾 病一 方面来 说 , 超声波 、T X光 、 “ C、 电
子 胃肠 镜 、 验 、 电 图 、 化 脑 同位 素 ” 先 进 的检 查 方 法 , 等 因受 到 疾 病 发 展 发 生 过 程 的 时 间 和 阶 段 限 制 , 不 能 发 挥 其 作 用 。: 四诊 而 医
则有很大的机动性 和实用 意义。尤其是 : 疾病 处于萌 芽状态 , 运 用 四诊可能作 出早期 判断 ( 治未 病 ) 从 而为早期 治疗 提供 可靠 ,
依据 , 其一 ; 病处 于恢复期 , 此 疾 四诊 能 正 视 患 者 痛 苦 , 善 后 处 为 理 明 确诊 断 , 其 二 ; 病 处 于 萌 芽 状 态 , 医 四诊 为 早 期 治 疗 提 此 疾 中
地 区, 存在着西 医检查 , 中医处方 的实 际。应该指m , 中医与西 医 是两套不 同理论体 系的 医学 , 医的检查疗 法 , 西 在没 有合乎 中 医
学 的特 点 被 合 理 地 融 汇 和 纳 人 中 医诊 法 内容 以前 , 不 能 完 成 中 是
环境条件以及 其它因素结合起来 , 根据四诊 检查 , 确定 出风寒 、 风 热、 风湿 、 温燥 、 凉燥 、 挟食 、 刚虚 、 气虚等等证型 , 采取 不同质的方
电图 、 同位素等怎样的先进 , 但都不 能为这样 一组神经 机能性 疾 病的机能 障碍具体情况 作出报告 ; 另方 面也说 明 , 这些 先进 的科
学检 查 方 法 对 某 些 器 质 性 病 变 存其 疾 病 发 展 的 一定 时 期 或 阶 段 ,
供依据 。人体感染某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组织的病理变化 , 一个 有 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 , 当其 未达 到某 种程 度 时, 试管 内 ; 微镜 在 显
法 去 处 理 , 而 获 得 圆 满 效 果 。对 于 西 医 学 已 经 诊 断 明 确 的 疾 从 病 , 果欲子中药治疗 , 如 尚须 根 据 四诊 资 料 进 行 辨 证 , 经 钡 餐 透 如 视 已确 诊 了 的 胃溃 疡 , 寒 、 、 、 不 明 , 难 以立 法 、 方 、 其 热 虚 实 则 遣 用 药 。而 其 寒 、 、 、 的 辨 证 , 热 虚 实 只有 依 靠 四诊 所 收 集 的病 情 资 料 ,
白芥 子擅 祛 经络 之 痰 以 消 肿 ; 草 解 毒 调 和 药 性 。诸 药 配 伍 甘
使机体 正气恢复 , 湿痰瘀得 除 , 寒 络通血行 , 筋骨强健而获佳效 。
【 收稿 日期】 2 1 0 — 9 00— 8 0
中 医 四诊 的 特 长 和 优 越 性 及 实 用 性
张 洪 辉
优 越 性及 实 用性 。
【 关键词】 中医四诊 ; 特 长; 优越性 ; 实用性
1 四 诊 的 特长 西 医 的检 查 方 法 , 能 取 代 中 医 四诊 。 这 个 问 题 的 提 出 , 不 并 不是 无 缘 无 故 的 。第 一 , 医 学 界 , 在 即使 在 中 医 队伍 内部 也 存 在 有“ 四诊 检 查 方 法 落 后 ” 错 误 认 识 ; 二 , 的 第 目前 , 某 些 地 方 或 在
大理 宾 川县 人 民 医院 ( 南 宾 川 6 10 ) 云 76 0
【 摘要 】 看病 治疗, 不外 中西两法。有人说 : 西 医看病方法是先进 的 , “ 中医看病方法是落后的 。 这种 观点笔者只 同意一半 , ” 笔者
承认西 医诊法是先进 的, 但不 同意 中医诊法是 落后 的。 中医诊 法存在着不足和未备之处 , 需要我们用现代科 学的技术和方 法加 以补 充 和发展。但是 , 这种补充和发展 不应 离开四诊 的理论体 系和特点。 因为四诊 的诊 察疾病 方法已有 几千年 的历 史, 具有其独有 的特 长和
包括 个方面 , 即病疾 、 患者和环境 , 这j个方面的情 况集 中而具
体 地 表 现 在 “ ” 。 如 果 只 看 到 疾 病 一 方 的 发 展 规 律 , 忽 视 证 上 而
其它方面的因素 , 就难 以抓住具体病情 的内在本质。例如感 冒一
类, 只看 到 细 菌 或 病 毒 原 因 , 而单 纯 施 以抗 菌 或 病 毒 治 疗 , 时 难 有 以获 得 圆 满效 果 。 中 医 四诊 把 感 冒一 病 的疾 病 情的效能上看 , 对某些疾病 或某 些现象的诊察 和认识 , 用现代 科学仪器 和实验 室的检查 方法 , 并
不 能超 越 四诊 所 取 得 的 检 查 效 果 。例 如 西 医学 的 神 经 官 能 症 这 样 一 组 神 经 机 能 性 疾 病 。 目前在 西 医诊 断 上 存 存 有 两个 问 题 , 一
中外 医学 研 究
21 0 0年 9月 第 8卷
第1 9期
C I E E A D F R I N ME I A E E R H H N S N O EG D C LR S A C
匿 药 1. ≮ j| ||誊 。 毒 t ≯|曩. .| ¨. _ 。 I 薯 _ 曩 . ≯≯ 曩 誊 曩譬 曩 曩 。 .
是 由于迄今对其发病机理存在着 不同认识 , 其神经组织 的病理形 态学方面没有发现肯定的改变 , 患者 的种 种症状和体征经过详尽 检查 , 也不能发现相应器官有器质性 病变 ; 二是 临床上有许多器质性病变 , 如高血压 、 病 、 肝 甲亢 、 肺结
核 、 血 、 动 脉硬 化 、 瘤 、 性 T 业 中毒 , 贫 脑 脑 慢 以及 精 神 分 裂 症 的早 期 , 可 能 表 现 为 神 经 官 能 症 , 被 误 诊 遗 漏 。这 说 明 尽 管 现 代 都 而 科学 技 术 的检 查 方 法 , 超 声 波 、 T X 光 、 子 胃肠 镜 、 验 、 如 C、 电 化 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