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杜甫的主要诗作和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杜甫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1. 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成就。
2.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杜甫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杜甫诗歌文本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杜甫诗歌,了解其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杜甫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杜甫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诗歌解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诗歌解析,深入剖析杜甫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诗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6. 课后作业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找出杜甫与其他唐代诗人的不同之处,如与李白、王维等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点。
2. 现实意义:讨论杜甫诗歌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传承杜甫关注民生的情怀。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杜甫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手法等,向学生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回答环节: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高三选修)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注重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2、了解这篇传记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会文学真实性的特点,以及此传记中人、诗、史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
3、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传记,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
【教学重难点】1、本文学术性强,牵涉到许多历史时间,学生阅读可能有难度。
2、阅读时需提醒同学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历史时间的讨论上,重点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教学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00多年前,当唐朝岌岌可危、风雨飘摇之时,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就是用他的一根笔写下了无数的诗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是杜甫逝世前一年对自己的写照。
后人从这孤独的形象中看到了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回旋天地,与元气同在的精神力量。
这篇冯至所写的传记,展现了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
《杜甫传》原有13节,大约3万字,限于篇幅,本文只选了其中的“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三节,部分段落有删节。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冯至的笔迹,再次回到那个时代,同诗人杜甫一起去感受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通过他的诗歌一起去感受一份与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的炽热而跳动的心灵。
二、写作背景与作者简介本文写于1946年,历时三年。
冯至从青年时代就非常热爱杜甫。
抗战期间,无论是在颠沛流离的途中,还是在相对沉静的昆明山中,冯至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
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了写作《杜甫传》的准备,并在1945年发表了《杜甫和我们的时代》和《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两篇相关文章。
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
回家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05

共1课时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1教学目标1、学习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品味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2、将课文作为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一石三鸟,既能学习传记文学的相关知识,又能积累增长语言、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3、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传记,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为我所用。
2学情分析学生在诗歌这块领域中对杜甫是熟悉的,当然对于杜甫的诗歌也是熟悉的,但是哪个时期写了哪些诗歌有时候是不明确的,很模糊的。
所以人物传记这一块常忽略一些的问题,就是学生们不能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能从作品中具体人物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
本节课就是用教材中所学的人物经历从而了解相应时期的作品的风格。
3重点难点1、传记中牵涉到许多历史时间,论述性强,阅读难度较大。
2、传记阅读重点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4教学过程4.1 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介绍“传记文体”,顺势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传记作品的封面:《武则天传》、《居里夫人传》、《苏东坡传》、《杜鲁门传》、《霍金传》等等)同学们读过传记吗?读过哪些传记?学生开始介绍自己所读。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这种文体——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辑、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传记的作者在记述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情感、想像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它一般不虚构。
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它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冯至的笔迹,同诗人杜甫一起去感受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通过他的诗歌一起去感受一份与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的炽热而跳动的心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学目标】1、学习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品味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2、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传记,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为我所用。
【教学重、难点】1、阅读重点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2、本文牵涉到许多历史时间,学术性强,阅读难度大。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介绍“传记文体”,顺势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文体——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辑、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传记的作者在记述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情感、想像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它一般不虚构。
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它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冯至的笔迹,同诗人杜甫一起去感受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通过他的诗歌一起去感受一份与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的炽热而跳动的心灵。
(板书或多媒体显示课文标题)(要求学生从教材“阅读提示”中了解诗人冯至,并从网上搜集、整理他的知识信息。
)二、抓住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提炼课文主要信息:(学会怎样把长文章读短)(1)教师先让学生按“时间”、“社会状况”、“诗歌特点”、“代表作品”几个方面提炼课文各部分的核心信息;(2)教师边提问边明确下列重要信息:长安十年时间:746——756 年5月社会状况: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唐玄宗纵情声色,李林甫专权,杨国忠等贪污,杨希烈庸懦。
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
杜甫经历: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
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时期;(2)掌握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如现实主义精神、沉郁顿挫等;(3)分析杜甫诗歌中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杜甫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从诗歌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诗歌中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学会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时期;2.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3. 杜甫诗歌中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三、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2. 深入解读杜甫诗歌,把握其思想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杜甫的生平介绍、诗歌作品等;2. 学生预习相关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时期;(2)提问:你们对杜甫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杜甫的诗歌,了解诗歌内容;(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杜甫诗歌中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4. 诗歌鉴赏(1)分析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如现实主义精神、沉郁顿挫等;(2)让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杜甫诗歌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2)讨论:如何将杜甫的家国情怀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7. 课后作业(1)背诵杜甫的诗歌;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与其他诗人如李白、白居易等进行比较,分析杜甫诗歌的独特之处;2. 文学鉴赏:欣赏杜甫诗歌中的名句,探讨其意境和哲理;3. 文化传承:了解杜甫诗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5

共1课时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1教学目标1、学习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品味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2、将课文作为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一石三鸟,既能学习传记文学的相关知识,又能积累增长语言、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3、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传记,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为我所用。
2学情分析学生在诗歌这块领域中对杜甫是熟悉的,当然对于杜甫的诗歌也是熟悉的,但是哪个时期写了哪些诗歌有时候是不明确的,很模糊的。
所以人物传记这一块常忽略一些的问题,就是学生们不能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能从作品中具体人物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
本节课就是用教材中所学的人物经历从而了解相应时期的作品的风格。
3重点难点1、传记中牵涉到许多历史时间,论述性强,阅读难度较大。
2、传记阅读重点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4教学过程4.1 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介绍“传记文体”,顺势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传记作品的封面:《武则天传》、《居里夫人传》、《苏东坡传》、《杜鲁门传》、《霍金传》等等)同学们读过传记吗?读过哪些传记?学生开始介绍自己所读。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这种文体——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辑、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传记的作者在记述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情感、想像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它一般不虚构。
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它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冯至的笔迹,同诗人杜甫一起去感受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通过他的诗歌一起去感受一份与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的炽热而跳动的心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品味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2、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传记,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为我所用。
【教学重、难点】1、阅读重点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2、本文牵涉到许多历史时间,学术性强,阅读难度大。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介绍“传记文体”,顺势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文体 --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辑、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传记的作者在记述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情感、想像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它一般不虚构。
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它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冯至的笔迹,同诗人杜甫一起去感受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通过他的诗歌一起去感受一份与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的炽热而跳动的心灵。
(要求学生从教材“阅读提示”中了解诗人冯至,并从网上搜集、整理他的知识信息。
)二、抓住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提炼课文主要信息:(学会怎样把长文章读短)(1)教师先让学生按“时间”、“社会状况”、“诗歌特点”、“代表作品”几个方面提炼课文各部分的核心信息;(2)教师边提问边明确下列重要信息:长安十年时间:746--756年5月社会状况: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唐玄宗纵情声色,李林甫专权,杨国忠等贪污,杨希烈庸懦。
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
杜甫经历: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
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
新人教版选修《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对唐诗宋诗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背景,使之更喜欢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积累古诗制作古诗小报活动准备:1、课前开展“走进杜甫”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CAI(内含杜甫诗意图、杜甫头像、杜甫诗歌名句集锦等)及古典音乐。
3、学生自制有关“古诗小报”。
活动过程:一、创设古典诗词的意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在刚刚结束的“杜甫诗歌阅读”活动中,同学们已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课件出示杜甫头像特写]一个学期,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
今天,在此时、此地,老师和大家一同来――“读杜甫诗歌、品杜甫遗韵”。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二、汇报展示所收集的杜甫其人、其诗的资料。
1、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首先汇报两个问题:(可附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其综合能力。
另外,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语言美转入旋律美,通过演唱《江南逢李龟年》、《绝句1》、《绝句2》、《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让学生欢快、活泼的旋律产生共鸣,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接着学生利用《外婆的彭勃湾》乐曲编《江畔独步寻花》来表演唱,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文的美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从学生的汇报中,我看出学生对诗意及意境有了深刻的领悟,才能如此入情入境地诵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杜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学习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品味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
2、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传记,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为我所用。
【教学重、难点】
1、阅读重点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2、本文牵涉到许多历史时间,学术性强,阅读难度大。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介绍“传记文体”,顺势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文体——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辑、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二、抓住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提炼课文主要信息:(学会怎样把长文章读短)
(1)教师先让学生按“时间”、“社会状况”、“诗歌特点”、“代表作品”几个方面提炼课文各部分的核心信息;
(2)教师边提问边明确下列重要信息:
长安十年
时间:746——756年5月
社会状况: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唐玄宗纵情声色,李林甫专权,杨国忠等贪污,杨希烈庸懦。
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
杜甫经历: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
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
李林甫最嫉恨文人和艺术家,使杜甫在李林甫的阴谋政治里遇到打击。
他一方面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诗歌特点:一种矛盾的心情充分反映在他长安前期的诗里: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
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
代表作品:(1)三篇《大礼赋》:是他长安十年内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2)《兵车行》:他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诗。
(3)《前出塞》九首:一再地对于侵略性战争提出疑问。
(4)《丽人行》:描画杨氏姊妹荒淫无耻的生活,是杜甫在长安真实的收获。
(5)《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一篇杜甫划时代的杰作,也是杜甫长安十年生活的总结,标志着他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