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 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之《鲁周公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鲁周公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鲁周公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文献史书,被誉为古代史学之典范。
它以严谨、详尽的文字记载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可以通过选读史记,开展历史文化教育与语文教育的交叉教育,使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阐述《史记选读》之《鲁周公世家》教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旨在帮助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运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一、文本背景《鲁周公世家》载于《史记》中,是其“世家”篇章之一。
通过对周公旦的描写,展现出他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治理才能。
文章结构清晰,文笔优美,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相辅相成。
二、文本解析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鲁周公世家》的基本内容和文化内涵,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鲁周公世家》的基本内容和文化内涵,探究周公旦的治理理念和方法。
难点:理解古代社会制度,理解古人的思想和行为。
3.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互动交流、演讲、阅读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 教学过程(1)导言为学生介绍《鲁周公世家》的文本背景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阅读学生独立阅读《鲁周公世家》,理解其基本内容和文化内涵。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用笔标记重点内容和问题,以便后续讨论和讲解。
(3)课堂交流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交流他们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分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展开交流,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4)分享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讲,来自教师或其他同学分享个人见解或对文本的独特解读。
在分享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5)练笔通过写作引导学生理解古代社会制度和治理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可以探讨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合性学习教案)《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教案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培养文言文语感2.了解周公的为人和事迹,评价周公人品人格及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了解“世家”这一《史记》体例的特点。
4、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新知预习一、解题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
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
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世家所记述的虽非帝王之尊,但也世代相承,以有其国。
列国世家可以看成《史记》这部大通史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的分国小通史,起着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理清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第一层(1段)第二层(2段)第三层(3段)第四层(4-6段)第五层(7-10段)第六层(11-12段)第二部分(13-15段)三、文言知识预习储备(一)、通假字1.太公、召公乃缪卜()2.无坠天之降葆命()3.我以其璧与圭归()4.金縢匮()5.武王蚤终()6.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中()7.反周公()8.治有所淫佚()9.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10.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11.岁则大孰()12.异母同颖()13.东土以集()(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东伐至盟津()史策祝曰()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2.使动用法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曰吉,遂国之()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密靖殷国()3.名词作动词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4.意动用法以明示小子不敢臣周公也()诸侯咸服宗周()(三)、古今异义词1.用事具多(古义:;今义:)2.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古义:;今义:)3.久为小人于外(古义:;今义:)4.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古义:;今义:)5.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即今我其即命于元龟()于是乃即三王而卜()信发书视之,信吉()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作作其即位,乃有亮暗()作《毋逸》()(五)、虚词积累于异于群子()告纣之罪于天()乃命于帝庭()周公乃还政于成王()以以续殷祀()以旦代王发这身()我以其璧与圭归()慎无以国骄人()起以待士()东土以集()(六)、特殊句式1.维长终是图。
《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 教学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教学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教学设计1《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教学设计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纪实性著作,由司马迁所编纂。
《史记》共分二十一个章节,收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部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其中所收录的鲁周公世家,则是阐述了鲁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是学习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以《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为教材,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文本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鲁周公世家的历史出现背景、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增强学生用历史观念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鲁周公世家,让学生爱国爱民,弘扬中华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全文,主要包含以下六个部分:1. 鲁周公世家的背景和历史事件。
2. 鲁庄公治理国家的方式。
3. 鲁穆公与周穆王的合作。
4. 鲁隐公与晋文公的政治阴谋。
5. 司马穰苴协助鲁国建立齐国。
6. 鲁国在春秋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和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
2. 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查询、分析和总结历史信息。
四、教学步骤1. 教师进行预习内容讲解,使学生对鲁周公世家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彼此交流,探讨历史事件、背景以及人物等。
3.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历史文物、图片以及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情境。
4. 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5. 引导学生评价鲁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知。
高二语文 鲁周公世家1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重点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难点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教法
诵读。讨论、评析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 Nhomakorabea活动学生活动
谮(zèn)严(yǎn)奸(gān)神命飨(xiǎng)国鳏(guān)寡诞淫厥佚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对照注释、译文,自由朗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详细记述鲁国公的主要事迹。分六层。
第一层(1段)辅助武王,伐纣灭殷。(笃仁纯孝)
第二层(2段)牺牲个人,质代王死。(义无反顾)
第三层(3段)临危受命,代理国政。(忍辱负重)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dǔ)仁钺(yuè)召(shào)公名奭(shì)缪(bù)卜归(kuì)开籥(yuè)金縢(téng)匮(guì)有瘳(chōu)箕(jī)子践阼(zuò)弗辟(bì)蚤(zǎo)终祉(zhǐ)福鸱(chī)鸮(xiāo)倍依(yǐ)竆\竆\(qióng)揃(jiǎn)其蚤(zhǎo) (yì)昃(zè)不暇食百姓说(yuè)将没(mò)肸(bì)伤牯
板书
作业
教后札记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高中语文 鲁周公世家教案第1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鲁周公世家教案第1课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目标:1、了解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理解作者对周公的崇敬之情,在此基础上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与本纪比较,明确“世家”所记述的是哪些人的事迹。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2、通过概括周公的生平事迹来体会学习周公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部分文言字词的理解教学设想:本文准备上四课时左右,前三课时疏通全文字词注音、字义及句子理解,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第四课时以概括归纳为主。
分析周公事迹及精神,总结文章主题、艺术特色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解题:“世家”,《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共30篇。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司马迁对周公不但有一种深厚的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仿效,要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激动地回忆了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可见,周公的榜样力量是激励司马迁完成《史记》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地来看,周、孔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泯灭个性,过于保守,强调等级,以及由此带来的繁缛的礼仪……凡此种种,要批判地对待。
另外,司马迁对周公的极度褒扬之中,也表现出司马迁思想的局限。
鲁周公世家 教案

鲁周公世家教案教案标题:鲁周公世家教案目标:1. 了解鲁周公世家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2. 掌握鲁周公世家的主要故事情节;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鲁周公世家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2. 鲁周公世家的主要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把握;2. 学生对于鲁周公世家的主要故事情节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准备:1. 鲁周公世家的相关资料和故事情节;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鲁周公世家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鲁周公世家的初步认识。
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鲁周公世家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包括鲁国、周公旦等;2. 详细讲解鲁周公世家的主要故事情节,如周公旦辅佐成公、周公旦治理鲁国等。
三、讨论与互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鲁周公世家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并进行展示;2.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于鲁周公世家的深入思考。
四、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分发鲁周公世家的相关文本,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2. 教师辅导学生解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鲁周公世家的重要内容和故事情节;2.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鲁周公世家的相关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鲁周公世家的读后感或评论;2.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评估:1. 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活动,评估学生对于鲁周公世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阅读理解题的答案,评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3. 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于鲁周公世家的深入思考和写作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鲁周公世家的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拓宽历史知识面;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深入探讨鲁周公世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鲁周公世家(第一、二教案)

《鲁周公世家》教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学习1----2节,把握其中的文言基础知识,明确1----2节写的内容,【学习过程】:1、关于“世家”:实际上就是诸侯作的传记,这是因为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
从西周的大封建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
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算是一种例外。
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
将陈涉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又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史记》中共有世家30篇。
2、关于鲁周公:姬姓,名旦,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史称周公,也称周公旦,因其封地为鲁,亦称鲁周公。
其一生经历了商末周初这样一个王朝更替,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他在政治、思想、军事、文化等方面卓有建树,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人物。
曹操有诗曰:“周公吐辅,天下归心”。
3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
周公是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作者饱含着激情,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
文章也揭露并鞭挞了腐朽没落的统治者淫乱、凶残、委琐的丑恶行径。
4、自主学习第一节①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dǔ忠厚诚实)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佐助辅弼)武王,用事(处理政务)居多。
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
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shào)公把(手持)小钺(yuè),以夹(站在左右)武王,衅社(衅,杀牲血祭,社,地神),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教案设计

《鲁周公世家》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文题、背景。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
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
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范读课文。
1、注意字词读音、断句,扫除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三、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dǔ)仁钺(yuè)召(shào)公名奭(shì)缪(bù)卜归(kuì) 开籥(yuè) 金縢(téng)匮(guì) 有瘳(chōu) 箕(jī)子践阼(zuò) 弗辟(bì) 蚤(zǎo)终祉(zhǐ)福鸱(chī)鸮(xiāo) 倍依(yǐ) 竆\竆\(qióng) 揃(jiǎn)其蚤(zhǎo) 谮(zèn) 严(yǎn) 奸(gān)神命飨(xiǎng)国鳏(guān)寡诞淫厥佚(yì) 昃(zè)不暇食百姓说(yu è) 将没(mò) 肸(bì) 伤牯(g)ù寇攘(rǎng) 歭(zhì)尔刍茭糗(xiǔ)粮濞(bì)立四、对照注释、译文,自由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培养文言文语感2.了解周公的为人和事迹,评价周公人品人格及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了解“世家”这一《史记》体例的特点。
4、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新知预习一、解题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
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
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世家所记述的虽非帝王之尊,但也世代相承,以有其国。
列国世家可以看成《史记》这部大通史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的分国小通史,起着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理清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第一层(1段)第二层(2段)第三层(3段)第四层(4-6段)第五层(7-10段)第六层(11-12段)第二部分(13-15段)三、文言知识预习储备(一)、通假字1.太公、召公乃缪卜()2.无坠天之降葆命()3.我以其璧与圭归()4.金縢匮()5.武王蚤终()6.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中() 7.反周公()8.治有所淫佚()9.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10.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11.岁则大孰()12.异母同颖()13.东土以集()(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东伐至盟津()史策祝曰()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2.使动用法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曰吉,遂国之()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密靖殷国()3.名词作动词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4.意动用法以明示小子不敢臣周公也()诸侯咸服宗周()(三)、古今异义词1.用事具多(古义:;今义:)2.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古义:;今义:) 3.久为小人于外(古义:;今义:)4.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古义:;今义:) 5.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即今我其即命于元龟()于是乃即三王而卜()信发书视之,信吉()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作作其即位,乃有亮暗()作《毋逸》()(五)、虚词积累于异于群子()告纣之罪于天()乃命于帝庭()周公乃还政于成王()以以续殷祀()以旦代王发这身()我以其璧与圭归()慎无以国骄人()起以待士()东土以集()(六)、特殊句式1.维长终是图。
()2.异于群子。
()3.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4.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七)、重点句子翻译1、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译文:翻译指点:本句的翻译要点是:“若”“负子之责”“以”。
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译文:翻译指点:文言文的翻译一方面要注意词语的一一照应,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语气和关系的照应。
本句是两个假设关系的句子,翻译后要体现这一特点。
当然,本句中的“以”要翻译好。
3、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译文:翻译指点:本句有两个评分要点:一个是虚词“其”,表示加强语气;一个是“维长终是图”的句式特点。
“维长终是图”中,“维”通“唯”,和“是”构成固定句式,意思是“图长终”。
另外,“旦新受命三王”中省略了“于”。
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译文:翻译指点:本句的翻译要点是:实词(“摄”,通假字“辟”“畔”“告”),句式(“之所以……者”,“无以”)。
注意前后的连贯。
5、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译文:翻译指点:本句的翻译不是很难,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前两个小分句和第三个小句子的转折关系,一是“以”(介词,表结果)的落实。
新课导学第一课时要点:了解有关内容,流畅朗读,对照译文,基本弄懂,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史记》中的“世家”实际上就是诸侯作的传记,这是因为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
从西周的大封建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
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算是一种例外。
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
将陈涉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又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史记》中共有世家30篇。
今天我们学习《鲁周公世家》二、题解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
周公是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作者饱含着激情,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
文章也揭露并鞭挞了腐朽没落的统治者淫乱、凶残、委琐的丑恶行径。
三、朗读课文1、注意通假字读音,请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太公、召公乃缪卜--缪,通“穆”无坠天之降葆命--葆,通“宝”我以其璧与圭归--归,同“馈”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匮,同“柜”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强葆:同“襁褓”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畔:通“叛”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辟通“避”武王蚤终,成王少--蚤通“早”异母同颖--母同“亩”奸神命者乃旦也--奸同“干”反周公--反同“返”揃其蚤--蚤同“爪”南面倍依以朝诸侯--依:通“扆”(yǐ,椅)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飨:通“享”,享有。
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说同“悦”。
诞淫厥佚--佚同“逸”岁则大孰--孰:同“熟”,丰收。
2、注意难读的字笃()仁钺()召()公奭()缪()卜归()开籥()金縢()匮()有瘳()箕()子践阼()弗辟()蚤()终祉()福鸱()鸮()倍依()?)揃()其蚤()谮()严()奸()神命飨()国鳏()寡诞淫厥佚()昃()不暇食百姓说()将没()肸()伤牯()寇攘()歭()尔刍茭()糗()粮濞()立曲阜()罔()俟()大诰()祉福()贻王()四、理解疏通1、朗读第1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笃仁--辅翼--用事--使管叔、蔡叔傅之笃仁:忠诚,厚道。
辅翼:辅佐。
用事:主持朝廷政事。
使管叔、蔡叔傅之:傅,辅佐。
2、朗读第2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天下未集--自以为质--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今我其即命于元龟--以俟尔命--发书视之--信吉--王其无害--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天下未集:集,安定。
自以为质:质,抵押品。
敷佑四方:敷,普遍。
佑,佑护。
四方,指天下。
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用,因而。
定,使安定。
下地,人世间。
罔不敬畏:罔,无。
无坠天之降葆命:坠,丧失。
天之降葆命,上天所降给的宝贵的国运。
葆,同“宝”。
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元龟,大龟,古人用以占卜。
其,语气副词,表期望。
以俟尔命:俟,等候。
发书视之:发,打开。
信吉:信,确实,果然。
王其无害:其,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维长终是图: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维,只是。
图,规划。
兹道能念予一人:这种方法能保佑您。
兹,此,这。
念,考虑。
)3、朗读第3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强葆--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摄行政当国--将以成周--卒相成王--我于天下亦不贱矣--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慎无以国骄人强葆:同“襁褓”,婴儿,本文中好象是幼儿。
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畔,同“叛”,反叛。
摄行政当国:摄,统管。
行政,国政。
当国,主持国家大权。
将以成周:成周,使周的事业完满,成,使动用法。
卒相成王:卒,始终。
相,辅佐。
我于天下亦不贱矣:贱,地位低。
一沐三捉发:洗一回澡三次揪自己的头发(提醒自己)。
一饭三吐哺:吃一次饭三次来不及咽而吐出(接待或者找寻他人)。
慎无以国骄人:慎,千万。
无以,不要因为。
骄人,在别人面前骄傲。
五、朗读全文,整理积累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要点:流畅朗读,对照译文,继续疏通弄懂,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朗读未教的课文二、继续疏通1、朗读第4、5、6、7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果率淮夷而反--放蔡叔--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毕定--天降祉福--异母同颖--嘉天子命--为诗贻王--未敢训周公--王朝步自周--相土--营成周洛邑--卜居焉--遂国之--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北面就臣位果率淮夷而反:果真率领淮夷的人而反叛。
放蔡叔:放,流放。
以奉殷祀:来侍奉殷祖先的祭祀。
宁淮夷东土:宁,使动,使安宁毕定:完全做成。
天降祉福:祉,福。
异母同颖:二茎共生一穗的禾苗。
(认为有好的象征意义)嘉天子命:嘉,赞赏。
为诗贻王:贻,(wei)赠送。
未敢训周公:训,责备。
(周公的诗歌含讽谏义)王朝步自周:朝,朝拜。
步,步行。
相土:勘察地形。
营成周洛邑:营成周(于)洛邑。
营,营造。
卜居焉:在驻地占卜。
遂国之:国,建国都。
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倍依,背向着屏风。
朝,使朝拜。
北面就臣位:面向北到臣位上。
2、朗读第8、9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祝于神--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人或谮周公--成王发府--反周公--以亡其家--自度治民--飨国--言乃欢--保施小民--不侮鳏寡--其民皆可诛祝于神:祝,祈祷。
藏其策于府:策,祈祷的文稿。
成王病有瘳:瘳,(ch6u)病痊愈。
人或谮周公:谮(zan)说坏话诬陷别人。
成王发府:发,打开。
反周公:反同“返”使动;“召回”的意思。
以亡其家:亡,失去。
自度治民:自度,以法度自律。
飨国:飨国,拥有国家。
飨,同“享”,享有。
言乃欢:(其)言(百姓)乃欢,省略句。
保施小民:保施,保护、施舍不侮鳏寡:侮,欺侮;鳏,男无妻;寡,女丧夫。
其民皆可诛:省略句,“其民皆(为)可诛”。
)3、朗读第10、11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官政未次序--官别其宜--百姓说--从文王--不敢臣周公也官政未次序:官政,官职制度;未次序,还未安排得系统、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