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植物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山西农大植物学每章复习题

山西农大植物学每章复习题

生科1101班植物学复习题第二章一、名词解释细胞器纹孔胞间连丝胞质运动细胞生长细胞分化原生质体细胞骨架单位膜细胞壁特化细胞后含物细胞切向分裂二、问答题1、影响细胞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植物细胞由几部分组成?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3、怎样区分植物细胞的三层结构?4、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有什么生物学意义?5、导致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6、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何?第三章一、名词解释组织纹孔导管树皮侵填体传递细胞维管组织胼胝体二、问答题1、植物分生组织有几种类型?2、如何区分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3、表皮和周皮有什么区别?4、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5、植物的三种组织系统在体内如何分布,各起什么作用?第四章一、名词解释胚外胚乳下胚轴种子萌发子叶出土植物子叶留土植物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胚是新生一代的出体?2、用什么方法解除种子休眠?3、种子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各种条件在种子萌发时起什么作用?4、幼苗是怎样形成的?第五章一、名词解释营养器官不定根直系根根尖初生结构内皮层外始式通道细胞内起源根的原型微管形成层维管射线根瘤变态器官肉质主根二、问答题1、根尖分几个区?各区的功能特点如何?2、根出生结构中维管组织的外始式发育方式有什么重要意义?3、叙述侧根的形成过程。

4、比较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5、简要说明根的次生结构。

第六章一、名词解释木质茎草本茎攀缘茎长枝短枝芽鳞痕叶迹裸芽合轴分枝束中形成层外韧无限维管束纺锤状原始细胞生长轮心材木材三切面二、问答题1、根尖,茎尖结构的异同点。

2、举例说明种子植物茎有几种分枝方式,各有什么特点?3、叙述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4、叙述茎次生结构形成过程中微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来源与活动状态。

5、单子叶植物茎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它是如何增粗的?6、如何从解剖构造上区别木材三切面?第七章一、名词解释完全叶单身复叶网状脉异形叶性花环形结构互生叶序复表皮泡状细胞维管束鞘离区二、问答题1、怎样区分单叶和复叶?2、叶的起源和侧根的起源有何不同?3、绘图并比较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植物病原学一、寄生现象(一)共生现象和寄生现象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互惠性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生,彼此有利。

共栖性或偏利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生,彼此没有利害关系。

颉顽性或致病性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生有颉顽作用,对一方或双方都有害。

寄生现象是共生现象中的一种现象。

寄生不一定有害,寄生物不一定是病原物。

生物病原物也不一定就是寄生物。

腐生物:异养生物从死的生物或无生命的物质中获取养分。

寄生物:从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

(二)寄生性和致病性活体营养生物:相当于过去的专性寄生物,只能寄生不能腐生。

不论是否容易人工培养,在自然间只能从寄主的活体组织中获得营养。

死体营养生物:相当于过去的兼性腐生物或兼性寄生物。

可分为两类:一种像活体营养生物一样,先侵害活的组织,组织死亡后,能继续发育和繁殖。

另一种在侵入寄主组织前先杀死寄主的组织,然后侵入在其中腐生,也称杀主寄生菌。

寄主性:异养生物从其他生物获取营养的能力。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二、植物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一)生物病原物两类:一是生物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类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另一类是病毒、亚病毒和质粒类。

生物病原物:真菌类真菌:大部分腐生,少数寄生,真菌菌体绝大多数是丝状体,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素,不能制造养分,需要依靠寄生或腐生来生存、其发育阶段分为营养阶段和生殖阶段。

生殖阶段分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大部分可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

少数只进行无性生殖。

真菌的营养阶段:真菌的营养体除极少数是原生质团或单细胞外,大多数呈丝状体,称菌丝体。

低等真菌的菌丝体无隔膜,含多个细胞核。

高等真菌的菌丝体有隔膜,多细胞。

有些高等真菌在不良条件下菌丝体可以转变为特殊的结构,如菌核、厚壁孢子。

菌核:由菌丝体交织成的休眠体。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植物学(下)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种:一个种的所有个体的各部器官(尤其是繁殖器官)具有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

野生种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间可以繁殖出正常的能育后代。

不同种生殖隔离。

2、孑遗植物:在地质历史的较老时期曾经非常发达,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了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立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植(动)物。

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及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都是著名的孑遗生物。

3、花图式:是用花的横剖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情况,以及在花托上的排列位置,也就是花的各部分在垂直于花轴平面所作的投影。

4、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是植物学中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5、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

它和苔辞、蕨类植物的相同之处是具有颈卵器。

能产生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胚珠和种子裸露而得名。

6、活化石:广义的概念:凡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至现代还生存着的生物,都可叫活化石。

狭义的概念与孑遗生物相近,现代孑遗生物一定都是活化石。

7、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合子,二相染色体,2n),发育为胚;另1个与2个极核融合后,发育为三相染色体(3n)的胚乳。

8、花程式:是借用符号及数字组成一定的程式来表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的关系。

二、填空: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2、双名法的构成: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倡导,采用拉戊文或其他文字拉戊化来书写。

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属名:各级分类群种重要的等级,常为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及用途等。

是植物成分命名的基础。

植物学期末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学期末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学期末期末复习资料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1.植物:多为营固生活的具细胞壁的:自养的生物。

(植物界各大类群:藻类(蓝、甲、隐、红、黄~藻门,、菌类植物(细菌门,黏菌门,真菌门)、地衣植物(地衣门)、苔藓植物(苔藓、蕨类植物门)、维管植物(裸子.被子植物门)2.《植物名实图考》:图文并茂。

作者以野外观察为主,参证文献记述为辅,主张"目验",每到一处,注意"多识下问",虚心向老农、老圃学习,把采集来的植物标本绘制成图,到现在还可以作为鉴定植物的科、属甚至种的重要依据。

3.《齐民要术》: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综合性农书。

4.《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著的药学著作,载有药物1892种5. 《植物种志》:是现代植物分类学开始的一重要标志,被看作早期欧洲植物志,被王文采称为世界第一部“世界植物志”。

初步建立了双名命名法。

6.双名法:属名+种加名+种定人名。

7.分化:在植物的个体发育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细胞匪类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细胞类型,这一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多细胞有机体发育的基础与核心,分化的关键在于基因选择性表达)。

8.组织: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组织。

9.胚:由胚芽(由生长点与幼叶组成(有的植物无幼叶)禾本科植物的胚芽外面有胚芽鞘包围着),胚轴(市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的轴(包括上胚轴和下胚轴)),胚根(由生长点与根冠所组成,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包有胚根鞘),子叶(双子叶植物的胚有两片子叶,但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

)组成。

10.胚乳:胚乳是被子植物种子贮藏养料的部分,由两个极核受精后发育而成,所以是三核融合的产物。

11.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包在种子的最外面,坚韧,起保护作用。

禾本科植物的种皮与果皮不易分开。

12.瘦果:是由1-3心皮组成,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内含1粒种子的一种不裂干果(闭果)。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四章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四章植物传染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植物传染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包括人的活动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病害循环病害循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开始发生的整个过程。

(一)病害发生前阶段:这一阶段是指病原物越冬、越夏以及病原物从越冬越夏场所传播到寄主植物体表的阶段。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病株残体、田间的病株、土壤、粪肥、昆虫、温室内或贮藏窖内(2)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休眠、腐生、寄生(3)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雨水、积雪),还受壤有机物,其他杂菌等影响2.越冬越夏后病原物的传播传播途径有:人为传播、气流传播、昆虫传播、雨水和流水病原物的越冬越夏阶段是病害循环中最薄弱的一环,控制或消灭越冬越夏菌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3.病原物与寄主接触:病原物从接触寄主植物开始到侵入寄主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接触阶段。

(二)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指病原物从侵入寄主到开始发病这一阶段,也成病程。

病害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侵入和抗侵入(1)各类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和特点不同真菌侵入途径: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从自然空口如气孔、水孔、皮孔等侵入、从伤口侵入。

真菌孢子在侵入寄主前,先要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

(2)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对真菌细菌来说主要是水分和温、湿度。

其他条件如土壤缺氧、光照、干旱、播种过早过晚等都会影响病原物入侵。

(3)寄主的抗侵入:病原物侵染寄主植物时,寄主植物固有的形态、生理特性或对病原物所做的生理反应,菌可抵抗病原物的入侵。

2.扩展和抗扩展:从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育期。

在真菌性病害中,从病原物侵入到开始在寄主表面出现孢子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完整版)植物学复习资料(经典)

(完整版)植物学复习资料(经典)

(完整版)植物学复习资料(经典)第⼀章植物细胞⼀、名词解释1.细胞和细胞学说细胞:能进⾏独⽴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学说:(1)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所有的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来(3)卵⼦和精⼦都是细胞(4)⼀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2.纹孔:细胞形成次⽣壁时,在⼀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的壁物质,⽽形成⼀些间隙,这种在次⽣壁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质体,它是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换的桥梁。

4.细胞全能性:植物的⼤多数⽣活细胞,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单个细胞经分裂、⽣长和分化形成⼀个完整植株的现象或能⼒⼆、论述题1.试区别:细胞质、原⽣质、原⽣质体。

答:细胞质由基质和众多细胞器构成。

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原⽣质体是除去了植物细胞壁后剩下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2.植物细胞中有哪些质体?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前质体:⽆⾊或呈现淡绿⾊的球状体,其外有双层膜包被,内膜内褶,伸⼊基质中,或形成少许游离的⼩泡或类囊体,膜内基质有少量的DNA RNA 核糖体和可溶性蛋⽩等。

当细胞⽣长分化时,前质体可转变成其他类型的质体。

(2)叶绿体呈透镜形或椭圆形,其功能是进⾏光合作⽤合成有机物,结构复杂,由叶绿体被膜、类囊体和基质构成,含有DNA和核糖体,可以合成某些蛋⽩质,在遗传上有⼀定的⾃主性,在个体发⽣上,叶绿体来⾃前质体。

(3)⽩⾊体近于球体,其内部结构简单,在基质中仅有少数不发达的⽚层和油造体,来⾃于前质体。

(4)有⾊体形状以及内部结构多种多样,由前质体发育⽽来,或由叶绿体失去叶绿素⽽成。

3.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如何?答:(1)细胞核由核被膜、染⾊体、核仁和核基质组成(2)核被膜包括核膜和核纤层两部分,核被膜由两层膜组成,外膜表⾯由核糖体,并与内质⽹连通,核被膜上还分布由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运输的通道,核纤层是核被膜内膜的⼀层蛋⽩质⽹络结构,为核膜和染⾊质提供了结构⽀架,并介导核膜与染⾊质之间的相互作⽤。

植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学复习题及答案植物学复习题及答案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结构、分类、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对于植物学的学习和理解,复习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提供一些植物学复习题及答案,帮助读者巩固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

一、植物分类1. 植物按照营养方式可分为哪几类?简要描述每一类的特点。

答案:植物按照营养方式可分为光合植物、肉食植物、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

- 光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自主合成有机物质。

- 肉食植物:以动物为食,通过捕捉昆虫或小型脊椎动物来获取营养。

- 寄生植物:依附在其他植物上,通过吸取寄主植物的养分来生存。

- 腐生植物:以腐烂有机物为营养来源,通过分解腐烂物质来获取能量。

2. 植物按照种子的特点可分为哪两类?简要描述每一类的特点。

答案:植物按照种子的特点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在雄性或雌性球果内,如松树、银杏等。

种子通常较大,有种皮保护。

- 被子植物:种子包裹在子房内,形成果实,如花草树木。

种子较小,由子房壁保护。

二、植物生理1.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绿体内。

光合作用包括光能捕获、光化学反应和暗反应三个阶段。

- 光能捕获: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电子能。

- 光化学反应:电子能通过电子传递链,产生ATP和NADPH,同时释放氧气。

- 暗反应:ATP和NADPH提供能量和电子,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

2. 植物的生长激素有哪些?简要描述每一种生长激素的功能。

答案:植物的生长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 赤霉素: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和分化,调节开花和果实发育。

-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分裂和分化,调节根、茎、叶的生长发育。

-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影响植物器官的大小和形态。

- 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果实成熟和种子休眠。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一、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一)生理小种的概念生理小种的划分:在分类学上,病原物按形态特征分为纲目科属种。

生理小种是在种以下根据生理特性而划分的分类单位。

生理小种定义:在病原物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鉴别生理小种不是根据形态而是根据生理特性,其中主要是致病力来区分的。

上述提到的生物型是指由遗传上一致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一个生理小种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生物群型)生物型。

(二)病原物的致病性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在植物病理学中,分别用致病性、毒性和侵袭力等术语来描述致病性差异。

致病性: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能力的总称,一般用来描述不同种的寄主的致病力。

致病力的差异用毒性描述。

(能不能致病)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一般用于寄主品种和病原小种相互作用的范围。

(致病情况严不严重,最终危害性大不大)侵袭力:在病原物对寄主有强毒力的前提下,两个生理小种对同一寄主所引致的发病程度可以相同。

(致病过程一致不一致,速度快不快,产生的孢子多不多)(三)病原物的致病性变异病原物变异途径:有性重组、无性重组、突变、病原物的适应性有性生殖:在许多病原物的有性生殖阶段,性细胞结合后经过质配、核配和简述分裂的过程,基因进行重新组合,遗传性发生变异,所产生的后代,其生物学特性与亲本不同。

真菌的有性杂交方式有小种间、变种间、种间甚至属间杂交。

无性重组:有不少真菌,可以再无性生殖阶段通过体细胞的染色体或基因的重组而发生变异。

在细菌和病毒中,也有迹象表明通过遗传物质的重组而发生变异。

突变:病原物在遗传性状上出现原因不明的突然变化称为突变。

这种变化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有关。

病原物的适应性:适应性是指生物改变它自己使能在某种环境中更好生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枝条:着生叶子的茎或着生芽的茎,枝条也是茎,主茎的分支。

节和节间:着生叶子的部位叫节,禾本科节膨大成突起(环状)。

节与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长枝与短枝:节间比较长的枝条叫长枝,起营养作用,也叫营养枝。

节间比较短的用来结果的枝条叫结果枝。

园艺上培养结果枝组和一定的辅养枝,起到丰产效果。

叶痕:叶子脱落后在枝条上留下的疤痕,叶柄在枝条上留下的疤痕。

叶迹:叶子脱落后在叶痕内的点状突起,叶柄内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

芽鳞痕:多年生木本植物顶芽是鳞芽,当鳞芽萌发后,其外围的鳞片或芽鳞脱落后在枝条上留下的痕迹。

根据芽鳞痕的数目可以判断枝条年龄,北方顶芽一年只萌发一次。

叶隙:叶迹上方由薄壁细胞填充的区域。

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都具有的叶叫完全叶;只具有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叫不完全叶。

平行脉和网状脉:网状脉;叶脉相互交错,形成网状,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具有网状脉。

平行脉;叶脉互不交错,大体上平行分布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具有平行脉C3,C4植物;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有多量的叶绿体,且叶绿体的体积比叶肉细胞内的大,并且具有“花环”型结构称为C4植物;植物体的叶肉没有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较小,数量也很少称为C3植物。

器官的变态: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执行特殊的生理功能,某些营养器官形态结构上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稳定的,可遗传的,这种现象称为器官的变态。

年轮:又称生长轮,是由形成层的季节活动或其他特殊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胞质运动:生活细胞的胞基质在细胞内流动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组成。

问题:1为什么中空的植物会枝繁叶茂?2为什么玉米叶子会卷曲?3为什么水稻茎干中空却不易折断?4为什么移栽植物时,根部要留一些土?(一)根一根的功能:(1)吸收作用(2)固着作用(3)合成作用(豆科植物)(4)繁殖作用(甘薯)(5)贮藏作用(甘薯,萝卜)(6)分泌作用二根的类型:①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向下扎形成②侧根:主根生长达到一定长度时,在一定部位上侧向地从内部生出许多支根。

侧根达一定长度时,又能生出新的侧根,所以有一级侧根;二级侧根等等。

③定根:主根和侧根发生的部位比较固定。

④不定根:由茎、叶、老根、胚轴上发生的根。

三根系及其类型:根系:一株植物上所含有的根的总和。

直根系:其主根和侧根有明显区别,主干明显。

绝大多数双子叶和裸子植物的特征。

须根系:无明显的主侧根之分,主要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支组成,粗细相近,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直根系植物具有深根性,根系向下生长占优势,深入土层3-5米。

须根系具有浅根性。

四根尖及其分区:根尖: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

根的初生生长靠根尖来完成,根据结构上的差异将根尖划分为四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

五根冠: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起保护根尖的作用表层细胞因根在土壤中生长时不断受到摩擦损伤脱落,分生区附近的细胞不断分裂补充,使根冠能维持一定形态和厚度。

根冠外层细胞被擦伤破坏时常形成粘液,减少摩擦,有利于根尖生长。

六分生区又名生长锥,生长点: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根尖所有细胞都是由这部分细胞分裂衍生而来。

中层-基本分生组织、原表皮-皮层、表皮下层-根冠原-根冠双子叶植物:根冠与表皮同源(烟草):上层-原形成层-中柱(维管柱)中层-基本分生组织-皮层下层-原表皮、根冠原-表皮、根冠八伸长区:由分生区细胞分裂而来,细胞逐渐停止分裂。

细胞显著伸长,出现一些分化,也叫过渡区。

根的生长主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

九根毛区:(1)位于伸长区后方,表皮上密被根毛。

(2)内部细胞已停止分裂并分化成熟,因此又叫成熟区。

(3)根毛有吸收能力,根毛的产生增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因此又叫吸收区。

(4)根毛是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管状结构,主要起吸收作用。

(5)根毛有一定寿命,老根毛死后,伸长区部分细胞逐渐形成新的根毛来补充。

因此根毛区和伸长区随着根尖的生长不断向前移动,吸收区域也不断向前推移,变换根在土壤中的吸收位置。

(6)移苗、缓苗(萎蔫期)。

(7)根的伸长过程:根在进行伸长生长时,根尖各区始终处于不断更新而又始终保持各自的相对长度状况,这是因为分生区一直在进行细胞分裂,分裂增加的细胞除一部分仍成为分生区外,一部分源源不断的补充根冠(根冠外表的细胞在根向土壤生长时,被不断磨损,脱落)另一部分则形成伸长区的更新部分,而伸长区的上端又源源不断的变为根毛区的更新部分。

十根的构造: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1)初生生长:由初生分生组织分裂衍生形成成熟组织的过程叫初生生长,形成的结构叫初生结构。

在根毛区作一横切,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中柱(维管柱)。

(2)表皮:由一层细胞(有的是两层或多层)组成,排列紧密。

表皮上有根毛,起吸收作用。

(毛生细胞)水生植物没有根毛,靠体表吸收水分(3)皮层:外皮层:靠近表皮的一层或数层细胞,排列紧密,当根毛枯死,表皮脱落时,外皮层的细胞壁栓质化,起保护作用。

皮层薄壁细胞:细胞大,壁薄,胞间隙明显。

内皮层:皮层最内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细胞在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栓质化的带状增厚,叫凯氏带,横切面上呈点状叫凯氏点,它的作用是控制根中的物质转移,进入根部的水分和无机盐实行定向和选择运输。

(凯氏带)(4)中柱:内皮层以内的部分称为中柱,也叫维管柱,包括中柱鞘、初生维管组织和薄壁细胞。

(执行输导作用)中柱鞘:两端尖的细胞,将来形成形成层的一部分,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产生侧根的主要部分。

(5)初生木质部: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细胞壁厚,口径大,由外向内口径变大,说明初生木质部分化发育是由外向内逐渐成熟,叫外始式,也叫外早熟。

较早成熟的称原生木质部,较晚成熟的叫后生木质部。

(6)初生木质部突出几个辐射棱角,有几个辐射棱角,就叫几原型根,是鉴定植物的依据,一般双子叶植物2-7束,单子叶植物在7束以上。

(7)初生韧皮部:筛管、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输送有机营养物质,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初生韧皮部的成熟方式也是外始式。

(外始式)2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1)与双子叶植物根比较共同点:由外向内依次分为三部分:表皮、皮层和中柱。

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是外始式成熟方式。

(2)不同点:内皮层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呈五面增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增厚,对着初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状态,叫通道细胞,执行定向运输功能。

多原型根。

大多数中间形成髓(薄壁细胞)。

只具初生构造,不再进行次生生长而增粗。

十一根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1)次生生长:由于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而引起植物体的增粗(根和茎)生长。

次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叫次生结构。

(2)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具有次生结构。

(3)单子叶植物(包括禾本科)无次生生长,也无次生结构。

十二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1)发生: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的薄壁细胞构成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原形成层),片断状的形成层。

正对初生木质部的辐射角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另一部分形成层。

(2)活动: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切向分裂)①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填充于初生木质部外。

②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填充于初生韧皮部内。

③向内产生的次生木质部较多,里边分裂快,外面分裂慢,逐渐形成圆环状的形成层。

④还要产生一些薄壁细胞构成维管射线,木质部中的叫木射线,韧皮部中的叫韧皮射线⑤木质部和韧皮部主要担负纵向运输,射线主要担负横向运输。

⑥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

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⑦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

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

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

⑧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

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

十三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1)发生:最初的木栓形成层发生于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2)活动:平周分裂①向内形成栓内层。

②向外形成木栓层。

③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合称为周皮。

(3)由外向内次生结构(不会出现皮层和表皮)①周皮(三层)②初生韧皮部(被次生韧皮部挤压)③次生韧皮部④维管形成层⑤次生木质部⑥初生木质部十四侧根的形成:(1)产生的位置:产生于根内部中柱鞘的一定位置。

二原型根产生于初木与初韧间;三四原型根产生于正对初木的位置;多原型根产生于正对初韧的位置。

(2)内起源:侧根产生于根内部的中柱鞘细胞。

外起源:根毛起源于表皮细胞。

十五根瘤和菌根:(1)根瘤:植物根系与固氮细菌所形成的共生复合体,一种瘤状结构,豆科植物明显。

加强根部的吸收能力,促进根系的发育;合成含氮化合物。

(2)菌根:根系和真菌所形成的共生关系。

菌丝体包在植物根表皮外的叫外生菌根,进入到表皮和皮层细胞中的叫内生菌根;内外生菌根。

(二)茎一茎的生理功能:支持作用:叶、花分布于一定的空间部位。

输导作用:根-茎-叶贮藏作用:马铃薯、仙人掌、藕根繁殖作用:压条繁殖,枝或茎产生不定根二茎的外部形态:一般是圆柱形,有三棱形(马铃薯)、方柱形(薄荷、益母草)、扁平形(仙人掌)、多棱形(芹菜)三芽及其类型:①芽:指枝、叶、花和花序的原始体,未发育的枝、叶、花和花序。

②芽的结构:顶端中央叫生长锥,生长点;周围小突起叫叶原基;幼叶;叶腋处的小突起叫腋芽原基。

1按照芽在枝条上生长的位置来分定芽:在枝条上生长位置一定。

顶芽生长在枝条顶端;侧芽(腋芽)生长在叶腋;若叶腋中有两个或几个腋芽,将来发育的叫正芽,其中后生的芽称为副芽,如桃、桑、棉。

一个叶腋处有好几个芽上下排列叫叠生芽;横向排列叫并生芽,叶子下来芽才能露出来叫柄下芽,如漆树科。

不定芽:生在老根、老茎、叶上,如甘薯、蒲公英、刺槐等。

2按照芽将来形成的器官性质分枝芽(叶芽):发育为枝条花芽:发育为花和花序混合芽:同时发育成为枝、叶和花(花序),如苹果、梨的顶芽是混合芽。

3按芽鳞的有无裸芽:外面没有芽鳞,只被幼叶包着,如黄瓜、棉、油菜等一年生芽。

鳞芽:外面有鳞片也称芽鳞包被,也叫被芽,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越冬芽都是鳞芽。

4按芽生理活动状态分活动芽:当年生长季节活动形成新枝、花或花序。

休眠芽:在生长季节不生长,保持休眠状态,温带木本植物许多枝上往往只有顶芽和靠近顶芽的腋芽活动,大部分的腋芽不活动。

休眠芽有生长活动的潜力,创伤或虫害刺激时可以打破芽的休眠状态;当高温、干旱的突然降临也会使一些活动芽变为休眠芽,即活动和休眠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夏芽和冬芽(按形成季节分)5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不同部位的芽的性质和特点、优劣有差异叫异质性,中部芽饱满,品质优,上下部芽品质次。

6顶端优势及其利用一般情况下,顶芽的生长具有优势,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利用顶端优势:用材树种,黄麻用纤维,减少分枝,发挥顶端优势,使纤维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