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验数据与处理大作业题目及答案
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考试卷

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考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在数据处理中,以下哪种统计量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A. 方差。
B. 标准差。
C. 平均数。
D. 极差。
2. 对于一组数据12,15,18,20,25,其中位数是()。
A. 18.B. 19.C. 20.D. 15.3. 在实验设计中,以下哪种设计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 完全随机设计。
B. 随机区组设计。
C. 析因设计。
D. 拉丁方设计。
4. 当我们想要检验两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时,通常使用()。
A. t检验。
B. F检验。
C. 卡方检验。
D. 秩和检验。
5.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如果样本存在偏差,可能会导致()。
A. 结果的准确性提高。
B. 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C. 结果不受影响。
D. 实验更容易进行。
6. 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用()来衡量。
A. 众数。
B. 中位数。
C. 方差。
D. 平均数。
7. 在实验设计中,控制组的作用是()。
A. 作为实验处理的对象。
B. 与实验组进行对比,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
C. 增加实验的样本量。
D. 确定实验的变量。
8. 以下关于标准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差越大,数据越集中。
B. 标准差越小,数据越分散。
C.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D. 标准差与数据的集中趋势无关。
9. 若要研究施肥量和灌溉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最合适的实验设计是()。
A. 单因素实验设计。
B. 双因素实验设计。
C. 多因素实验设计。
D. 重复测量设计。
10. 在进行数据分组时,分组的组数一般()。
A. 越多越好。
B. 越少越好。
C.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研究目的确定。
D. 固定为5组。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25分)1. 以下属于数据处理步骤的有()。
A. 数据收集。
B. 数据整理。
C. 数据分析。
D. 数据解释。
E. 数据删除。
2. 在实验设计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包括()。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二章例题及课后习题答案

1
5.4
5.8
2
3
4
5
6
5.9
5.8
5.7
24.5 13.3 11.2 10.1
9.5
8.1
ph值
30 25 20 15 10
5 0
0
发酵时间与PH值及残糖量的关系图
5 发酵时间/d
6.1 6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10
残糖量 PH值
习题4
树脂型号 DA-201 NKA-9
23 22.9 22.5 22.4 22.5 22.3
0.0271 0.0265 0.0261 0.0257 69300 79300 88800 98100
6
7
8
5.6
5.4
5.3
7.8
7.2
6.5
例一
c/(g/L)
A 1 t/min 2 c/(g/L)
B
C
D
E
F
1
2
3
4
5
6.61
4.7
3.3
2.3
1.7
7 6 5 4 3 2 1 0
0123456789 t/min
系列1
例二 例三
V/[kg水/(kg树脂.h)]
A
B
1 时间t/h
2 V1(微波法)
3 V2(常规法)
C
D
E
F
0
1
2
3
4
0
3
5.5 13.3 15.5
1000000
关系曲线
Re
10000
0.01
0.1
λ
习题2 x y
科学实验数据处理试卷

C.使用适当的统计模型
D.删除所有异常值
11.以下哪些统计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分类数据?()
A.卡方检验
B.逻辑回归
C.主成分分析
D.交叉表分析
12.在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
A.导入数据前检查数据的质量
B.忽略数据中的缺失值
C.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1.下列哪些软件可以用于科学实验数据处理?()
A. Microsoft Excel
B. SPSS
C. Photoshop
D. Python
2.以下哪些图表适用于表示定量数据?()
A.饼图
B.折线图
C.条形图
D.散点图
3.在处理实验数据时,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考虑删除异常值?()
A.数据录入错误
B.实验操作失误
标准答案
第一部分单选题
1. C
2. B
3. C
4. C
5. D
6. A
7. C
8. D
9. B
10. D
11. D
12. A
13. C
14. B
15. A
第二部分多选题
1. ABD
2. BD
3. ABC
4. AD
5. ABC
6. ABCD
7. ABC
8. AB
9. AB
10. ABC
11. AD
12. AC
C.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
D.异常值数量超过数据总量的50%
4.关于描述统计量,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平均数受异常值的影响较大
B.中位数不受异常值的影响
C.众数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数据
最新实验数据与处理大作业题目及答案

1、用Excel作出下表数据带数据点的折线散点图:(1)分别作出加药量和余浊、总氮T-N、总磷T-P、COD的变化关系图(共四张图,要求它们的格式大小一致,并以两张图并列的形式排版到Word中,注意调整图形的大小);(2)在一张图中作出加药量和浊度去除率、总氮T-N去除率、总磷T-P去除率、COD 去除率的变化关系折线散点图。
2、对离心泵性能进行测试的实验中,得到流量Q v、压头H和效率η的数据如表所示,绘制离心泵特性曲线。
将扬程曲线和效率曲线均拟合成多项式。
(要求作双Y轴图)流量Qv、压头H和效率η的关系数据序号123456Q v(m3/h) H/m0.015.000.414.840.814.561.214.331.613.962.013.65η0.00.0850.1560.2240.2770.333序号789101112Q v(m3/h) H/mη2.413.280.3852.812.810.4163.212.450.4463.611.980.4684.011.300.4694.410.530.4313、用荧光法测定阿司匹林中的水杨酸(SA),测得的工作曲线和样品溶液的数据如下表:C(SA)/μg.mL-10.50 1.00 1.50 2.00 3.00样品1样品2F(荧光强度)10.922.333.143.565.438.239.2(1)列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求出相关系数,并给出回归方程的精度;(2)求出未知液(样品)的水杨酸(SA)浓度。
(1)C(SA)/μg.mL-10.50 1.00 1.50 2.00 3.00 1.75 1.80F(荧光强度)10.922.333.143.565.438.239.2(2)4、对某矿中的13个相邻矿点的某种伴生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得到如下一组数据:矿样点距离x含量c矿样点距离x矿样点12106.42811110.5923108.20914110.6034109.581015110.9045109.501116110.7657110.001218110.0068109.931319111.20710110.49试找出某伴生金属c与含量距离x之间的关系(要求有分析过程、计算表格以及回归图形)。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三四五章例题及课后习题答案

x3 13 19 25 10 16 22 28 133 19
y 1.5 0.33
3 0.336 1 0.294 2.5 0.476 0.5 0.209 2 0.451 3.5 0.482 14 2.578 2 0.368286
方程 1 1E-06 2 1E-06 3 2.32E-09 4 7.24E-11
0
系列1
5
10
15
0
SUMMARY OUTPUT
5
10
x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81636002
R Square
0.96360924
Adjusted
R Square 0.951478987
标准误差 0.643254553
观测值
9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残差 总计
df
SS
2 65.7395637
6 2.482658518
例4-5
试验号 x1 1 2 3 4 5 6 7
总和 平均
L11 L22 L33 L12 L23 L31
x2 1 1.4 1.8 2.2 2.6 3 3.4 15.4 2.2
4.48 252
7 16.8 10.5 1.4
L1y L2y L3y
检验线性 回归方程 的显著性 (1)F检 验
0.2404 0.564 0.5245
8 68.22222222
15
F0.01(2,6 )=10.92
MS
F
32.86978185 79.43851
0.41377642
Intercep t X Variable 1 X Variable 2
试验设计与大数据分析报告第一次作业习题问题详解

试验设计与大数据分析报告第一次作业习题问题详解习题答案1.设用三种方法测定某溶液时,得到三组数据,其平均值如下:试求它们的加权平均值。
解:根据数据的绝对误差计算权重:,,因为所以2.试解释为什么不宜用量程较大的仪表来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
答:因为用量程较大的仪表来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时,所产生的相对误差较大。
如3.测得某种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试求其相对误差。
解:4.在测定菠萝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试中,测得每100g菠萝中含有18.2mg维生素C,已知测量的相对误差为0.1%,试求每100g菠萝中含有维生素C的质量范围。
解:,所以所以m的范围为或依据公式5.今欲测量大约8kPa(表压)的空气压力,试验仪表用1)1.5级,量程0.2MPa 的弹簧管式压力表;2)标尺分度为1mm的U型管水银柱压差计;3)标尺分度为1mm的U形管水柱压差计。
求最大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1)压力表的精度为1.5级,量程为0.2MPa,则2)1mm汞柱代表的大气压为0.133KPa,所以3)1mm水柱代表的大气压:,其中,通常取则6.在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对产酸率(%)作6次评定。
样本测定值为3.48,3.37,3.47,3.38,3.40,3.43,求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标准差s、标准差、样本方差、总体方差、算术平均误差和极差。
解:7.A与B两人用同一种分析方法测定金属钠中的铁,测得铁含量()分别为:分析人员A:8.0,8.0,10.0,10.0,6.0,6.0,4.0,6.0,6.0,8.0分析人员B:7.5,7.5,4.5,4.0,5.5,8.0,7.5,7.5,5.5,8.0试问A与B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解:依题意,检验A与B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采用F双侧检验。
根据试验值计算出两种方法的方差以及F值:,根据显著性水平,,查F分布表得,,,。
所以,,,A与B两人测定铁的方差没有显著差异,即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八章例题及课后习题答案doc资料

0
428
0 1.162084
492
0 1.162084
512
0
0
509
0
0
Signific ance F
7.93E-05
Lower Upper 下限 上限
95%
95% 95.0% 95.0%
465.4405 471.5595 465.4405 471.5595
5.242078 12.93644 5.242078 12.93644
0.002795085 2.593838854 0.122018
例8-2
回归方程: 由该回归方程 中偏回归系数 绝对值的大 小,可以得到 各因素和交互 作用的主次顺 序为:
y=0.50475+0.00 975z1+0.03375z 2+0.00475z1z20.00575z3+0.00 725z1z3
0 0 -41.73590203
y=468.5+9.09z1 -26.56z2+z3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1.10193312 425.1619191 1.84E-10
1.385649972 6.55956341 0.002794
1.385649972 -19.17042163 4.36E-05
SS 0.0091125
0.001626 0.0108635
MS
F
0.0091125 33.62546
0.000271
试验号
z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z2 1 1 1 1 -1 -1 -1 -1 0 0 0
z3 1 1 -1 -1 1 1 -1 -1 0 0 0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习题答案完整版

部分习题答案习题三1、62621086.6S 104.1ˆ002.74ˆ--⨯=⨯=σ=μ2、λ的极大似然估计和矩估计量均为x =λˆ 3、5、 6、(1)(5.608, 6.392) (2)(5.558, 6.442) 7、(1)(6.675, 6.681), (6.8×10-6, 6.8×10-5) (2)(6.61, 6.667), (3.8×10-6, 5.06×10-5) 8、σ已知6.239;σ未知6.356 9、4.052610、接受H O 11、认为不合格 12、认为显著大于10 13、拒绝H O 19、接受H O习题四1、差异显著;2、只有浓度的影响是显著的.习题五1、 填料A 用量范围可能选低了.2、培烧温度与三氧化铝两个因素用量范围可能偏低.习题六1、(2)xy5503.129584.13ˆ+= (4)(11.82,13.28)(5)(19.66,20.18) 2、xy05886.06287.24ˆ+= 3、(2))17.14,29.13)(3(,988.0104.0ˆx y+-=4、x0867318.0e 4556.32y ˆ-=5、2020381.00086.10333.19ˆx x y-+= 6、(1)31321x15.1x 575.09.9yˆ)2(x 15.1x 55.0x 575.09.9yˆ++=+++=习题七1、218.079.1419.300ˆz z y+-= 2、)1(21-=n c 212211,n n n b n n n a +=+=⎥⎥⎦⎤⎢⎢⎣⎡⎪⎭⎫⎝⎛-+-⎪⎭⎫⎝⎛-+⨯+⎥⎥⎦⎤⎢⎢⎣⎡-⎪⎭⎫⎝⎛++⎪⎭⎫⎝⎛-++=-625.1589625.1102879.11025.105613.0625.160073.0263.2ˆ332z z z z y3、 4、 5、 6、 最优工艺条件 7、 最优凝固条件 即 8、.078.1=γ习题八习题九(1) E(5, , 0) (2)(i)扩大反射)1(>α;(ii)内收缩)0(<α;(iii )反射收缩)10(<α<;(3)B(2,4,3),A '(1.5,3,3.5),D '(2.5,2.5,2.5),C '(3,3.5,2)习题十1、 A 3B 3C 32、A 2B 3CD3、最优工艺条件x 1=-0.076,x 2=-0.118,即z 1=3. 848,z 2=0. 753,9.37ˆ=y4、 最优适宜条件 x 1=-0.0135, x 2=0.2557,x 3=-0.3364, 即z 1=6.4865, z 2=112.7865,z 3=0.3318.习题十一1、3.3962、3.54, 3.463、 5、6、 7、有系统误差2221212122212121z 9.21z 676.0z z 469.4z 465.50z 566.8572.2x504.3x 704.2xx 575.3x 1.1x 833.0838.37yˆ---++=-----=323121232221321x x 3.5x x 35.2x x 78.2x 38.3x 8.2x 1.3x 95.0x 388.0x 163.04.37y ˆ---------=.nσ.T2l g⎪⎭⎫⎝⎛σ+⎪⎭⎫⎝⎛σ≈σ.VMVV,VW W M σ+σ+σ≈σ-=.z 0019.0z 0148.0z 1388.0z 1269.06250.47yˆ4321--++=.z z 2.2z 15.058.125y ˆ321+++-=.z 0201.0z 00225.0z 00184.0z 000885.0114.0y ˆ4321-+--=,x 041.0x 023.0.x x 002.0x 052.0x 017.0351.0yˆ22212121--+++=.371.0yˆ,576.8z ,9.119z ,644.0x ,398.0x 2121=====即xx 02.0xx 025.0x025.0x475.0x 400.0218.89yˆ-+-++=,x 896.0x947.0x 399.0x x 375.023222132---+,0735.0x ,261.0x,483.0x 321===.38.89yˆ,02.6z ,13.4z ,42.17z 321====3108、无系统误差 9、是异常数据.习题十二1、543.02、(1)0.695 (2) (3)0.4253、(1)(2)2.98; (3) 0.898;4、(-1.28, -0.255, 0.675, 1.645)习题十四(1)一般; 2.5888(介于良与一般之间);(2)68.2245分.习题十五1、{}{}6,5,4,3,2,12、{}{}6,5,4,3,2,1习题十六2、ρ︒复相关系数上的投影在是其中与;),,,(L ˆ,)ˆ(*p *2*1***o*x x x y y y y⎥⎥⎥⎦⎤⎢⎢⎢⎣⎡=16.0431.06.0165.0431.065.01R )10.1,10.1,27.0,55.0,37.1,55.0(x)28.1,91.0,18.0,18.0,91.0,28.1(x ---=---=参考文献[1] Andenson T W.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Analysis. znd ed . New york: Wiley, 1984[2] 费荣昌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4(1997)[3] 方开泰实用多元统计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 盛骤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5] 朱道元等多元统计分析与软件SAS,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6] 彭昭英SAS系统应用开发指南,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7] 邓勃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8] 中国现场统计会三次设计组,正交法和三次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9] 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0] 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1] 韦博成、鲁国斌统计诊断引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12] 张明淳工程矩阵理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3] 赵德齐模糊数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14] 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张崇甫等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16] 蒋尔雄等线性代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7]王松桂线性模型的理论及其应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Excel作出下表数据带数据点的折线散点图:(1)分别作出加药量和余浊、总氮T-N、总磷T-P、COD的变化关系图(共四张图,要求它们的格式大小一致,并以两张图并列的形式排版到Word中,注意调整图形的大小);(2)在一张图中作出加药量和浊度去除率、总氮T-N去除率、总磷T-P去除率、COD 去除率的变化关系折线散点图。
2、对离心泵性能进行测试的实验中,得到流量Qv、压头H和效率η的数据如表所示,绘制离心泵特性曲线。
将扬程曲线和效率曲线均拟合成多项式。
(要求作双Y轴图)流量Qv、压头H和效率η的关系数据序号 1 2 3 4 5 6Q v(m3/h) H/m0.015.000.414.840.814.561.214.331.613.962.013.65η0.0 0.085 0.156 0.224 0.277 0.333 序号7 8 9 10 11 12Q v(m3/h) H/mη2.413.280.3852.812.810.4163.212.450.4463.611.980.4684.011.300.4694.410.530.4313、用荧光法测定阿司匹林中的水杨酸(SA),测得的工作曲线和样品溶液的数据如下表:C(SA)/μg.mL-10.50 1.00 1.50 2.00 3.00 样品1 样品2F(荧光强度) 10.9 22.3 33.1 43.5 65.4 38.2 39.2(1)列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求出相关系数,并给出回归方程的精度;(2)求出未知液(样品)的水杨酸(SA)浓度。
(1)C(SA)/μg.mL-10.50 1.00 1.50 2.00 3.00 1.75 1.80F(荧光强度) 10.9 22.3 33.1 43.5 65.4 38.2 39.2(2)4、对某矿中的13个相邻矿点的某种伴生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得到如下一组数据:矿样点距离x 含量c 矿样点距离x 矿样点1 2 106.42 8 11 110.592 3 108.20 9 14 110.603 4 109.58 10 15 110.904 5 109.50 11 16 110.765 7 110.00 12 18 110.006 8 109.93 13 19 111.207 10 110.49试找出某伴生金属c与含量距离x之间的关系(要求有分析过程、计算表格以及回归图形)。
提示:⑴作实验点的散点图,分析c~x之间可能的函数关系,如对数函数y=a+blgx、双曲函数(1/y)=a+(b/x)或幂函数y=dx b等;⑵对各函数关系分别建立数学模型逐步讨论,即分别将非线性关系转化成线性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相关系数:如果R≦0.553,则建立的回归方程无意义,否则选取标准差SD最小(或R最大)的一种模型作为某伴生金属c与含量距离x之间经验公式。
上表为各种函数的对比由表可以看出多项式函数的R值最大,所以选择多项式函数。
5、在玻璃防雾剂的配方研究中,考察了三种主要成分用量对玻璃防雾性能的影响,三个因素的水平取值如下:因素 1 2 3 4 5 6 7 PV A x 1/g 0.5 1.0 1.5 2.0 2.5 3.0 3.5 ZC x 2/g 3.5 4.6 5.5 6.5 8.5 8.5 9.5 LAS x 3/g 0.3 0.4 0.8 1.0 1.2 1.4 1.6 试验结果y3.82.53.94.05.13.15.6已知试验指标y 与x 1 、x 2 、x 3间近似满足关系式:y =a+b 1x 1+b 3x 3+b 23 x 2x 3 。
试求待定系数,并给出方程精度。
项目 B 1 B 3 B 23R 2标准误差 a数值 -6.0190 6.07020.78730.69780.83254.48226、测定某铜合金中铜含量,五次平行测定的结果是:27.22%、27.20%、27.24%、27.25%、27.15%,计算:(1)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2)若已知铜的标准含量为27.20%,计算以上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1) 平均值:x =nx i∑=27.21%平均偏差:d =()nx x i∑- =0.03%相对平均d /x =(0.03%/27.21%)*100%=0.11%标准偏差:S=()12-∑-n i xx =0.04%相对标准偏差:S r =S/x =0.15%(2)绝对误差= x –μ=27.21%-27.20%=0.01% 相对误差=(x –μ)/μ=0.04%7、已知某合成试验的反应温度范围为340~420℃,通过单因素优选法得到:温度为400℃时,产品的合成率最高,如果使用的是0.618法,问优选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共需作多少次实验。
假设在实验范围内合成率是温度的上单峰函数。
(要求详细列出计算过程)解:由题知,所给范围合成率是温度的上单单峰函数由0.618法在区间(340,420)进行优选。
X1=340+0.618(420-340)=389.44X2=340+0.382(420-340)=370.56比较389℃和371℃下的实验数据,得389℃的数据较好,所以去掉340~370℃。
再次优选 X3=370+0.618(420-370)=401X4=370+0.382(420-370)=389由于389℃已在试验点,所以只需做三次不同温度的实验。
实验范围内合成率是温度的上单峰函数所以选择在401℃数据较好。
8、某农科站进行品种试验,共有4个因素:A(品种)、B(氮肥量/kg)、C(氮、磷、钾肥比例)、D(规格)。
因素A有四个水平,另外三个因素都有两个水平,具体数值如下表所示。
试验指标是产量,数值越大越好。
试验结果(产量/kg)依次为:195、205、220、225、210、215、185、190。
试找出最好的实验方案。
序号i=1 2 3 4因素 A B C D 产量/kg1 11111952 12222053 21122204 22212255 31212106 32122157 41221858 4211190K1i 400 810820820K2i 445835825825K3i 425K4i 375ki 2 4 4 4K1i/ki 200 202.5 205 205K2i/ki 222.5 208.75 206.25 206.25K3i/ki 212.5K4i/ki 187.5极差35 6.25 1.25 1.25从上表可以看出,因素A的极差最大,因此A对实验的影响最大,因素B的极差仅次于A,对实验影响也仅次于A,因素C、D对实验影响较小,都以2水平较好。
因此最优实验方案为A2B2C2D2。
9、阅读下列材料:在高层建筑基础(如钻孔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 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泥浆护壁技术,因此而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泥浆中含有大量的蒙脱石等粘土矿物和岩屑,稠度大,既不能直接排放,又难于自然沉降。
若不及时处理,不但影响施工,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或水质污染等二次公害。
废泥浆处理已成为施工单位和环卫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
我们采用正交法安排试验,正交试验法是一种科学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法所特有的科学分析方法,用少数试验所获得试验数据,可推导出具有说服力的正确结论。
如:因素的主次关系、最优参数组合、指标与因素的关系等。
首先让泥浆固液分离,然后对固相进行强制脱水或化学固化。
本文着重讨论废泥浆固液分离的正交试验。
⑴固液分离中固相凝聚与絮凝的机理由于泥浆中的固相膨润土的吸水率强,颗粒表面积大,吸附阴离子而形成负溶胶。
向泥浆中投放混凝剂,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使泥浆胶体脱稳而凝聚,从而达到泥水分离的目的。
混凝剂主要包括凝聚剂和絮凝剂。
所谓凝聚剂就是在分散体系中加入无机电解质,通过电性中和、压缩双电层、降低Zeta电位,减少微粒间的排斥能,从而达到聚凝的目的。
常用的无机凝聚剂有FeCl3·Al2(SO4)3、Ca(OH)2等。
所谓絮凝剂就是带有许多活性官能团的高分子线状化合物;通过架桥作用,高分子絮凝剂能将许多微粒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些较大体积的松散絮团,从而达到絮凝的目的。
常见的高分子絮凝剂有聚丙烯酰胺、聚乙烯胺等。
凝聚剂与絮凝剂两者可分别单独使用,也可根据各自性质组合使用。
⑵泥浆配制用膨润土制备不同浓度的泥浆,并加入增粘剂(为水重的0。
05%) 、分散剂(为水重的0。
2%) ,配成性能稳定的泥浆(接近工程用浆) 。
本次试验配备了3 个浓度泥浆(膨润土的含量为5%、8%、10%) 。
混凝试验在玻璃量筒中进行。
⑶正交试验方案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就是利用一种规格化的表格——正交表来合理安排试验,其特点: ①每个不同水平在试验中出现相同次数; ②任何两个因素的任一水平搭配都出现一次,它具有因素搭配均衡的特点。
因此,正交试验法安排的试验是具有代表(313)安排试验,如性的,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各水平对指标影响。
本次试验选用正交表L27表2 ,通过27次试验可代表81种情况。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包括: ①确定试验指标、因素和水平; ②选定正交表; ③设计表头;④列出试验方案。
指标:表征试验研究对象的指标。
本试验选用固相沉降率(上层清液体积与原浆体积之比) 和固相沉降速度为指标,来评定混凝效果。
因素:对试验指标可能会产生影响的要素,本试验中选用泥浆浓度、混凝剂种类、混凝剂的加量和搅拌时间为试验的“因素”。
水平:因素在试验中所选取的具体状态称为“水平”,本试验中均取3 个水平见表1。
试根据所给材料,对表2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⑴对表2的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单独列出固相沉降率的试验分析表;⑵根据试验分析表的数据,讨论各因素对混凝效果(即试验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以及最佳处理组合;⑶绘制水平影响趋势图,并进行简要分析。
解:(1)t= 1min的分析表1如下序号i=1 2 3 4因素泥浆浓度A 混凝剂种类B加量C时间DK1i 255 39 180 210 K2i 187 43 212 218 K3i 175 535 225 189 ki 9 9 9 9 K1i/ki 28 4 20 23 K2i/ki 21 5 24 24 K3i/ki 19 59 25 21 极差9 55 5 3 由表1可以看出在t=1min时最佳方案是A1B3C3D2 t= 1h的分析表2如下序号i=1234因素泥浆浓度A 混凝剂种类B加量C 时间DK1i586 428 476 515K2i509 463 536 501K3i467 671 550 546ki9999K1i/ki 65 48 53 57K2i/ki 57 51 60 56K3i/ki 52 75 61 61极差13 27 8 5由表2可以看出在t=1min时最佳方案是A1B3C3D2(2) 由(1)中表1和表2可以看出对于沉降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混凝剂种类、搅拌时间、加量、泥浆浓度,与沉降时间影响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