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_荧光探针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三种检测方法诊断分枝杆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
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 引起的疾病
最多的单一病原体所致的传染病,也是全球十大死因
果不能及时准确鉴定极易造成误诊[2] ,并且大多数
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是全球死亡人数
素(carboxyfluorescein,FAM) 和六氯荧光素( hexachlo⁃
rofluorescein,HEX)通道,荧光采集点选择 60 ℃ 30 s。
样本扩增曲线呈 S 型,且循环阈值( Ct 值) < 40 判定
为阳性,扩增曲线不呈 S 型或 Ct 值≥40(或无任何数
值)判定为阴性。 FAM 通道阳性,HEX 通道阳性或阴
PBS) 至约 50 ml,盖紧盖子,混合后以 3 000 g 离心
15 min,去上清液,加 1 ~ 3 ml PBS 悬浮沉淀,加 0 5 ml
悬浮液至提前加入 0 8 ml 分枝杆菌培养添加剂的分
枝杆菌培养管中,使用 BACTEC TM MGIT TM 960 全自
动分枝杆菌培养监测仪进行检测。 仪器报阳后用萋
1 4 2 PCR⁃荧光探针法 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
行操作,首先在无菌杯内加入等量的 4% NaOH 溶
rescence staining method in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a. Results In the specimens of the 104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mycobacterial diseas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tection results between the BD960 liquid culture method
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情况的研究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0 年12 月第1卷第3 期J Tuberc Lung Dis,December 2020. Vol. 1,No. 3• 245 ••论著•荧光P C 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情况的研究【摘要】目的评价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 R)探针熔解曲线法(简称“培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的情况。
方法对832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BACTEC M GIT 960(简称“M GIT 960”)液体培养,结果显示污染35例.培养阴性52例,培养阳性745例,对培养阳性的745 份培养物进行菌种鉴定(基因芯片法),其中混合感染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60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678例;对 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678例患者标本采用M GIT 960液体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M G1T 960药敏试 验”)和熔解曲线法进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检测。
熔解曲线法检测对利福平是否耐药的结果无效(无法判断是否耐药)31例,检测对异烟肼是否耐药的结果无效34例,剩余639例利福平和异烟肼同时检测结果有效。
以MGIT 960液体药敏试验为参考标准,分析熔解曲线法检测耐药基因的效果。
结果以M GIT 960液体药敏试验结果为参考标准,639例患者的样本进行利福平和异烟肼熔解曲线法耐药性检测,对利福平耐药性检测的符合率为96.2%(615/63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126/135)和97.0%(489/50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 4%(126/141)和98.2%(489/498),尺<2沙2值为0.89;对异烟肼耐药性检测的符合率为93. 6%(598/63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 1%(157/189)和98.0%(441/45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157/166)和93.2%(«1A丨73). 值为0.84。
T细胞检测和荧光PCR检测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比较

T细胞检测和荧光PCR检测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比较杨玉前【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between T cell assay and fluorescent PCR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grassroot work of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thods Fluorescent PCR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194 fasting sputum specimens of suspected or con-firmed active tuberculosis collected from October the first 2013 to October the first 2014,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lood T cell assay.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fluorescent PCR assay and T cell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as 12.9% and 7.7%, respectively, the diagnosis rate was 56% and 93.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pecificity of T cell assay is higher while the sensitivity is poorer compared to the fluorescent PCR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s there are various interfering factors existing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combinative applic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early diagnosis rate of tuberculosis.%目的:比较T细胞检测和荧光PCR检测两种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在基层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的几种类型?答:①毒血症②菌血症③败血症④内毒素血症⑤脓毒血症试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答:①荚膜②黏附素③侵袭性物质简述病原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如何发挥抗菌免疫功能?答:首先遇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与粘膜构成的屏障结构,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及吞噬细胞对细菌的非特异性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抑菌物质对细菌的攻击。
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起杀灭病原菌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答:①钝化酶的产生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③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菌株被保留下来,并不断扩大。
举例说明细菌命名的原则。
答:细菌的命名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双命名法。
一个细菌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在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两者均用斜体字。
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如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属名亦可不将全文写出,只用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如M. tuberculosis 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分离培养鉴定。
②分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若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
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
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
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检测有A蛋白的存在。
浙江医学初级继教(传染病)

浙江医学初级继教(传染病)浙江医学初级继教(传染病)1、医务⼈员的防护要点不包括哪项?AA、接诊发热筛查患者的医务⼈员要着⼆级防护B、防护⼝罩可持续应⽤4-6⼩时,污染或潮湿及时更换C、医护⼈员应避免疲劳⼯作,以免抵抗⼒降低,成为易感⼈群D、隔离⾐或防护服被患者⾎液、体液污染时应更换2、哪些内容不是⼆级防护的要求?BA、穿防护服B、全⾯型呼吸防护器C、穿防⽔隔离⾐D、穿鞋套3、哪些不属于特别重⼤的突发公共卫⽣事件?DA、肺⿏疫、肺炭疽在⼤、中城市发⽣并有扩散趋势,或肺⿏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步扩散趋势B、发⽣传染性⾮典型肺炎、⼈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C、发⽣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等丢失事件D、发⽣重⼤医源性感染事件4、哪些不是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特点?DA、来势凶B、传播快C、范围⼴D、不易造成巨⼤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5、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新发突发及输⼊性传染病?DA、甲型H1N1流感B、H7N9禽流感1、艾滋病个案管理的初次评估包括:DA、审核、签署知情同意书B、建病例C、初次评估了解患者⽣理、⼼理、社会情况D、以上均是2、我国艾滋病个案管理内容包括:DA、收案基本信息登记表B、治疗前咨询记录表C、在治随访登记表D、以上均是3、台湾艾滋病个案管理包括DA、危险⾏为评估和初步诊断B、追踪HIV疾病治疗状况及降低危害的计划C、整合资源、服务与后续追踪D、以上均是4、结案评估包括:DA、服药依从性判断B、cd4恢复情况、病毒载量C、是否感染性病和治疗恢复情况D、以上均是5、关于艾滋病个案管理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DB、熟练的咨询技巧C、更新艾滋病治疗及医学知识D、以上均是1、HCV/HIV共感染治疗的最佳选择是:DA、NVPB、替诺福韦C、⽀持对症治疗D、⽆⼲扰素治疗⽅案2、HIV与HBV或HCV共感染的特点是:EA、传播途径相同B、共感染率⾼C、疾病进展加快D、抗病毒治疗有效E、以上都是3、母婴传播率最⾼的是:BA、HIVB、HBVC、HCVD、HDV4、HIV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是:DA、咯⾎B、病毒感染C、全⾝中毒症状D、HBV及HCV造成的慢性肝病5、下列有关抗病毒药物的说法错误的是DA、缩短病程、减少病毒排放D、改变复发频率与特点1、全球每年的黄热病病例中,有90%以上发⽣在()CA、越南B、巴基斯坦C、⾮洲D、印度尼西亚2、关于黄病毒的抵抗⼒,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A、寨卡病毒不耐酸B、寨卡病毒耐热C、寨卡病毒对常⽤消毒剂敏感D、寨卡病毒不耐紫外线3、下列哪个靶器官不是黄热病毒感染的靶器官:DA、肝脏B、肾脏C、⼼肌D、⾻关节4、黄病毒感染的哪个期最有迷惑性:BA、感染期B、缓解期C、中毒期D、恢复期5、黄热病是由埃及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上病例发⽣在⾮洲CB、80%C、90%D、100%1、埃博拉出⾎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CA、性传播B、空⽓传播C、接触传播2、下列哪种⽅式是埃博拉病毒的主要传播⽅式:CA、呼吸道B、消化道C、直接接触D、蚊媒传播3、下列哪个靶器官不是黄热病毒感染的靶器官:DA、肝脏B、肾上腺C、淋巴结D、⼼脏4、回顾性分析2014年西⾮埃博拉暴发疫情的粗死亡率是:CA、0.8B、0.6C、0.4D、0.25、使⽤R0指数来评价埃博拉的传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D、431981、传染病信息报告中规定的甲、⼄、丙类及重点监测的传染病报告时限分别是(C)A、2⼩时、6⼩时、24⼩时。
结核_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快速检测方法临床应用价值_康丽军

Key words :Mycobacteri u m t ubercul osis ;my co bacterum ;nucleic acids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 on Correspondence to :H o ng Feng (hongfeng @bjhb .go v .cn)
· 264 ·
2011 年 5 月 第 33 卷 第 5 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疾病 ; 而非结核分枝杆菌则引起 N T M 病 。由于结核病和 NT M 病两者在发病 、临床表现 、影像学 、涂 片和培 养 、结核菌素试验 、病理学检查等方面均十分相似 , 临床上很难进行区分诊断 , 只能从标本中分离出分 枝杆菌 , 作菌种鉴定 , 才能确诊 。而菌种鉴定往往需 要 1 ~ 2 个月的时间 , 由于两种病的治疗方案不同 , 这样会延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 同时也造成不必 要的经济损失 。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进 , 一些 快速 、简单准确的方法 已应用于实验 室 , 如常 用的 H P LC 是通过分析分枝杆菌细胞壁的特异性成分结 核菌脂酸(mycolic acid)和 β-羟基-α脂肪酸 的不同 鉴定分枝杆菌 , 核酸的直接测序方法等国内外都有 相关报道 , 并使分枝杆菌感染流行病方面长期存在 的问题迎刃而解 , 但未见在 1 支管内同时能够检测 结核/ 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的方法 。我们采用实时 荧光 PC R[ 1 -3] 技术对本院收集的临 床标本 , 在每 1 支管内同时检测结核/ 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 , 并对其 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
三种检测技术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效能评价

•240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0 年12 月第1卷第3 期J Tuberc Lung Dis,December 2020, Vol. 1,No. 3•论著.三种检测技术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效能评价易俊莉杨新宇张洁田丽丽丁北川武文清【摘要1目的评价对硝基苯甲酸/噻吩-2-竣酸肼(PNB/T C H)生长试验法、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PB64)检 测法、PCR-荧光探针法在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 TM)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11株 标准菌株包括M T B标准株H37R v及10株N T M标准菌株均来源于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
238株临床分离株为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2019年1一 12月门诊患者培养阳性冻存菌株,经涂片抗酸染色均为阳性。
应用 PNB/T C H生长试验法、MPB64检测法、PCR-荧光探针法及微阵列基因芯片法对11株标准菌株及238株临床分离 株进行鉴定;以微阵列基因芯片法菌种鉴定结果为参照,评价PNB/T C H生长试验法、MPB64检测法、PCR-荧光探 针法鉴别M T B C与N T M的效能。
结果以微阵列基因芯片法菌种鉴定结果为参照,PNB/T C H生长试验法、MPB64检测法、PGR-荧光探针法检测M T B C的敏感度分别为100_ 0%(206/206)、98. 5%(203/206)、100. 0% (206/206);特异度分别为 96. 9%(31/32)、100. 0%(32/32)、100. 0%(32/32);符合率分别为 99. 6%(237/238)、98. 7%(235/238)、100. 0%(238/238); K冲/« 值分别为 0• 98、0. 95、1.00。
PN B/TC H生长试验法、MPB64 检测法、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周期分别为28 d、0. 5 h、0. 5 d,检测平均成本分别为20、40、60元。
荧光定量PCR法用于诊断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的临床价值

荧光定量PCR法用于诊断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的临床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痰液培养和酸杆菌染色等传统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等。
寻求一种更加准确、灵敏和快速的诊断方法对于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对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样本进行分析,探讨该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并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荧光定量PCR法在诊断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具体地,通过比较荧光定量PCR 法与传统方法在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效果,分析荧光定量PCR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考察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 的检测结果对肺结核患者疾病状况的影响,以及对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可靠的诊断手段,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为肺结核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公共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
目前,肺结核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痰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包括诊断灵敏度不高、操作复杂、耗时长等问题。
需要开发新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来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降低传染性病例的传播风险。
荧光定量PCR法在诊断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诊断方法,促进肺结核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2. 正文2.1 荧光定量PCR法的原理荧光定量PCR法的原理是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荧光探针来实现DNA的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