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经络气血

合集下载

中医认为睡眠不足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哪些隐患

中医认为睡眠不足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哪些隐患

中医认为睡眠不足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哪些隐患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不足似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

然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睡眠不足对身心健康造成的隐患可不容小觑。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而睡眠,则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重要环节。

当睡眠不足时,首先受到影响的便是人体的气血运行。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中医认为,夜间是人体气血归藏于肝的时间。

如果睡眠不足,气血无法得到充分的休养和归藏,就容易导致气血亏虚。

气血不足会使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头晕目眩、四肢乏力。

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等问题。

睡眠不足还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中医认为,白天阳气旺盛,人处于活动状态;夜晚阳气内敛,人需要休息以养护阳气。

长期睡眠不足,阳气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整和涵养,就会导致阳气虚衰。

阳气不足的人,往往会感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生病。

再者,睡眠不足对心的影响也颇为显著。

心主神明,睡眠不足会扰乱心神,使人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长期下去,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中医有云:“心为君主之官”,心的功能失常,会影响到全身各个脏腑的正常运转。

对于脾胃而言,睡眠不足同样危害不小。

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为身体提供营养。

睡眠不足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脾胃虚弱,无法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津液,进一步加重了身体的虚弱状态。

在情志方面,睡眠不足容易使人情绪波动,变得烦躁易怒、焦虑不安。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睡眠不足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

长期的肝气不舒,可能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等情志疾病。

从中医经络学的角度来看,睡眠不足还会影响经络的气血流通。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若经络不畅,会出现身体局部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例如,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胆经不畅,使人出现偏头痛、口苦等问题;影响膀胱经,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等症状。

中医经络学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中医经络学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中医经络学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中医经络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经络系统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人体内部的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负责气血的运行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气血的运行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面将从气血的运行、调节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血的运行与经络学经络学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经络系统,它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

经脉是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是经脉所经过的特定部位和组织。

气血的运行主要通过经脉完成,经络则相当于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结合体,通过调节经络的状态来影响气血的运行。

经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全身的器官、组织相互联系。

中医经络学认为,气血通过经络的输送使全身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从而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气血的运行对于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气血运行的功能与调节1. 营养供应与废物排出:气血的运行过程中,通过经络系统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从而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同时,经络也是废物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通道,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 协调调节功能:气血的运行在全身范围内进行,通过经络系统将不同部位的气血连接起来,实现了各个组织和器官之间的相互调节和协调。

这种相互联系的功能有助于身体的整体平衡和协调。

3. 免疫调节:气血的运行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中医经络学认为,经络系统是气血和免疫系统相互联系的桥梁,通过调节经络的状态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三、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中医经络学认为,气血的运行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当气血运行顺畅,经络畅通无阻时,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可以正常运行,人体的健康状态较佳。

相反,当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时,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气血的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防治:气血的运行是疾病的防治关键。

中医经络学认为,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状态,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医睡眠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中医睡眠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中医睡眠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关键信息项:1、中医睡眠医学的核心理论2、阴阳理论与睡眠的关系3、气血理论对睡眠的影响4、脏腑功能与睡眠的关联5、经络学说在睡眠中的作用11 中医睡眠医学的核心理论中医睡眠医学的理论基础源远流长,其核心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睡眠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整体平衡的调节。

111 整体观念在睡眠中的体现人体的睡眠状况与身体的整体健康状态息息相关。

当身体内部的平衡被打破,如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等,都可能导致睡眠问题的出现。

反之,睡眠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身体的各项机能。

112 辨证论治在睡眠问题中的应用中医在治疗睡眠问题时,不是单纯地针对睡眠症状进行处理,而是通过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辨证分析,找出导致睡眠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2 阴阳理论与睡眠的关系阴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也是理解睡眠的关键。

在中医看来,白天属阳,夜晚属阴,人体的睡眠与觉醒也与阴阳的消长变化密切相关。

121 阴阳平衡与正常睡眠当阴阳处于平衡状态时,白天阳气旺盛,人精神饱满,活动自如;夜晚阴气渐盛,阳气潜藏,人则进入睡眠状态。

阴阳的平衡协调保证了睡眠的正常节律。

122 阴阳失调与睡眠障碍如果阴阳失调,如阴虚阳亢、阳虚阴盛等,就会影响睡眠。

例如,阴虚不能制阳,导致虚火上炎,心神不宁,出现失眠;阳虚不能化阴,阴气过盛,使人困倦嗜睡。

13 气血理论对睡眠的影响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充盈和运行正常与否对睡眠有着重要的影响。

131 气血充足与睡眠质量气血充足,心神得养,人则睡眠安稳。

若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容易出现多梦、易醒等睡眠问题。

132 气血运行不畅与睡眠障碍气血运行不畅,如气滞血瘀、痰湿阻络等,会影响心神的滋养和安宁,导致睡眠不佳。

14 脏腑功能与睡眠的关联中医认为,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否与睡眠密切相关。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失眠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失眠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失眠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中医骨伤科学主要是处理骨折、脱位、筋伤等骨骼肌肉系统的损伤和疾病。

然而,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失眠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失眠的发生往往并非孤立的,而是与身体的整体状态失衡有关。

而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调理筋骨、疏通经络,能够对失眠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骨伤科学中与失眠相关的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当骨骼关节出现错位、筋肉紧张等问题时,会影响经络气血的运行。

而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联系脏腑与体表的桥梁。

如果经络气血不畅,就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失眠。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骨伤科学有多种手段可以帮助改善失眠。

其中,推拿按摩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专业的手法,对头部、颈部、肩部、背部等部位进行按摩,可以放松肌肉,缓解紧张和疼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

例如,按摩头部的穴位,如百会、神庭、印堂等,可以起到宁心安神、醒脑开窍的作用;按摩颈部和肩部的肌肉,可以缓解因长期伏案工作或姿势不良导致的肌肉紧张,从而减轻对神经的压迫,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

此外,正骨手法也是中医骨伤科学的特色之一。

如果颈椎、胸椎等部位出现小关节紊乱或错位,可能会压迫神经和血管,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失眠。

通过正骨手法,调整骨骼的位置,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可以解除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改善睡眠质量。

针灸也是中医骨伤科学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相关的穴位上进行针刺,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平衡阴阳。

常用的穴位有安眠、神门、内关、足三里等。

针灸不仅能够直接刺激穴位,发挥安神助眠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根本上改善失眠的状况。

除了上述直接的治疗方法,中医骨伤科学还注重日常的调理和预防。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增强筋骨的力量,保持经络的通畅。

中医睡觉原理

中医睡觉原理

中医睡觉原理
中医对于睡眠的原理主要基于其独特的阴阳五行理论和脏腑经络学说。

以下是中医关于睡眠的一些基本观点:
1. 阴阳平衡: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昼夜更替相呼应。

白天阳气旺盛,人清醒活跃;夜晚阴气上升,人进入休息状态。

当阴阳失衡时,可能导致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

2. 脏腑调节:中医认为心脏(心藏神)与睡眠关系最为密切。

心的功能正常,人的精神状态就会稳定,从而有助于睡眠。

此外,肝、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也与睡眠有关。

3. 经络流通: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能量通道。

气血在经络中流通,维持生命活动。

当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人的睡眠质量就会好。

反之,经络受阻或气血不和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4. 情志影响:中医强调情志(如喜、怒、忧、思、悲、恐、惊)对健康的影响。

过度的情绪刺激或长时间的压抑都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影响睡眠。

5. 饮食调养:中医还注重饮食与睡眠的关系。

适量的饮食有助于睡眠,而不当的饮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影响睡眠。

6. 环境因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此外,中医还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如遵循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总的来说,中医对于睡眠的原理是一个整体观念,强调身体、心灵、环境之间的和谐平衡。

当这三者达到平衡状态时,人的睡眠质量就会得到保障。

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有关如何运用经络气血调理

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有关如何运用经络气血调理

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有关如何运用经络气血调理失眠是指在晚上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或早上早醒且难以再入睡的情况。

很多人都遭受失眠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医认为,失眠与经络气血的不畅有一定的关系。

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运用经络气血调理来缓解失眠问题。

本文将介绍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的关系,并提供一些运用经络气血调理的方法。

一、失眠与中医经络气血的关系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通过气血和体液相互联络的网络系统,贯穿于整个身体。

它们不仅传递着气血养分,也是人体内部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

如果经络出现阻滞或不通畅的情况,气血运行受到影响,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包括失眠。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多与心、肝、脾三个脏腑的功能紊乱和气血不足有关。

心主神明,若心血不足或心火亢盛,可导致入睡困难、多梦、夜间易醒等失眠症状。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易导致怒躁易怒、多梦、入睡困难等失眠表现。

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可导致思虑过度、胃口不佳、体倦乏力等,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二、经络气血调理失眠的方法1. 穴位按摩按摩适合的穴位有助于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以下列举几个常用穴位:- 睡床穴:位于气海穴下方,足三里与足三里之间的凹陷处。

用拇指指腹轻轻揉动该穴位可缓解失眠。

- 心包经内关穴:位于手掌中央,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轻拍或按揉该穴位可安神、舒缓情绪。

- 足厥阴肝经太冲穴:位于足背部足首与第二、三跖骨之间的凹陷处。

用拇指指腹旋转揉动该穴位可缓解失眠的症状。

2. 中药调理中药有助于调理经络、滋养气血,促进睡眠。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 夜交藤:有安神、纾缓焦虑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引起的情绪不宁和多梦的情况。

- 酸枣仁:可养心安神、滋阴补血,适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

- 当归:有活血补血、调理经络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

3.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也是调理经络气血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几种适合的食材:- 黑豆:有益肾气、养心安神的作用,炖黑豆汤或煮粥可缓解失眠。

失眠与中医经络保健有关如何运用经络保健调理

失眠与中医经络保健有关如何运用经络保健调理

失眠与中医经络保健有关如何运用经络保健调理失眠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障碍,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经络保健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调理人体经络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失眠问题与中医经络保健的关系,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失眠与中医经络保健的相关性以及如何运用经络保健调理失眠问题。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人体内部的能量运行通道。

根据中医理论,当人体的经络系统出现不畅通或者阻塞的情况时,就会导致身体内部的阴阳失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包括失眠。

正所谓“经络所行者,必有阻滞之事;脉络不通者,必有阴阳失调之象”。

因此,通过调理经络可以改善失眠问题,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

那么,如何运用中医经络保健来调理失眠问题呢?首先,按摩经络:中医经络保健中的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失眠问题的方法。

根据五行学说,人体的经络与五脏六腑相应。

通过按摩相应的经络,可以刺激气血的流动,达到调整阴阳的目的。

常用的按摩方法包括推拿和针灸。

比如,按摩手心的心经经络可以促进心脏的休息,缓解失眠问题;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提高睡眠质量等。

其次,调理饮食:中医经络保健中,调理饮食也是一种重要手段。

失眠与脾胃功能紊乱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通过调节饮食来改善脾胃功能,对缓解失眠问题很有帮助。

中医建议多食用一些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糯米、山药、红枣等。

同时,还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啡等,以免进一步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失眠加重。

另外,中药调理:中医经络保健中使用中药来调理失眠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中药以其温和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而闻名。

根据个人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开具适当的中药方剂,如柴胡桂枝汤、安神补脑丸等,来调理失眠问题。

中药具有整体调理的作用,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失眠问题。

此外,运动保健:中医经络保健强调运动对失眠问题的治疗也有一定益处。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活络经脉,改善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睡眠质量。

中医认为睡眠不足会导致哪些健康问题

中医认为睡眠不足会导致哪些健康问题

中医认为睡眠不足会导致哪些健康问题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睡眠被视为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重要环节。

睡眠不足会打破这种平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首先,睡眠不足容易损伤人体的气血。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气血的生成和恢复。

当睡眠不足时,气血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和补充,就会出现气血亏虚的状况。

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气短、心悸等症状。

长期气血不足还可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睡眠不足还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在中医里,肝主疏泄和藏血。

夜间是肝脏自我修复和排毒的时间,如果经常睡眠不足,就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肝失疏泄,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如急躁易怒、抑郁焦虑等。

同时,肝血不足还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

再者,睡眠不足会影响肾脏的功能。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睡眠不足时,肾精耗损,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等问题。

对于青少年来说,睡眠不足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等。

心在中医中被视为“君主之官”,主宰着人体的精神和血脉。

睡眠不足会使心气不足,心血失养。

这可能引发心慌、失眠、多梦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脾胃在中医里被称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为身体提供营养。

睡眠不足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脾胃功能失调,又会进一步影响营养的吸收,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睡眠不足还会使人体的阳气受损。

中医认为,白天阳气旺盛,夜间阳气内敛。

睡眠不足会打乱阳气的运行规律,导致阳气不能正常内敛,从而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等阳虚症状。

从中医经络学说的角度来看,睡眠不足会影响经络的气血运行。

例如,胆经在子时(23 点至 1 点)当令,如果在这个时间段不能入睡,就会影响胆经的气血流通,容易出现口苦、偏头痛等症状。

肝经在丑时(1 点至 3 点)当令,此时睡眠不足会影响肝经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与心

(4)心阴的制约 阳气浮于上,虚火上扰 《血证论》:“心病不寐者,心藏神,血虚 火妄动,则神不安,烦而不寐。”
(5)心血的通畅

由此可见,心的气血阴阳的变化对心神宁静与 潜藏均有作用,可见,心神对睡眠起着主导作 用。
睡眠与肝

《灵枢· 本神》:“肝藏血,血舍魂”。

“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寐, 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又离体 也。”

由此可见,肝的疏泄功能与藏血功能正常,肝 之阴阳协调,使神魂安宁,各居其所,是睡眠 正常的保证。
睡眠与脾

为睡眠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统摄血液,助心行血,使血行流畅,从而在睡 眠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睡眠与肾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对睡眠的 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失眠增加了发生精神疾病的危险
16 14 12 10 8 6 4
4-倍 2倍 0.5倍 8倍
3.5年的发生率(%)
失眠 (n=240)
无失眠(n=739)
2 0
抑郁 焦虑 酗酒 滥用药物
Breslau et al., Biol Psychiatry, 1996
抑郁患者大多有入睡困难与夜间多 次觉醒
睡眠与肝

肝脏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调节睡眠 (1)肝气的疏泄:气郁、气逆 (2)肝血的濡养 (3)肝阴的制约
睡眠与肝

(1)肝气的疏泄: 气郁、气逆 “怒则气上”
睡眠与肝

(2)肝血的濡养 A.制约肝的阳亢 B.神魂,以血为用 C.濡养筋脉

(3)肝阴的制约
睡眠与肝
主讲内容

睡眠与脏腑 睡眠与经络


睡眠与气血
睡眠与五脏

睡眠与心 《灵枢· 本神》:“心藏脉,脉舍神”。 神指:人的精神情志、思维 睡眠与人的精神情志、思维活动密切相关。
睡眠与心

心对睡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心神的宁静 “若阳热内扰,心阳充盛而不入阴分,心 火藩灼神明,神明为之躁动不安而不居其室, 精神情志则亢奋不宁,使人烦扰,难以安静入 睡眠,或睡而不实、梦游、多惊梦喜、畏惧不
安”。
睡眠与心

(2)心气的鼓动和心阳的温运 “生命在于运动” “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藩 灼”。
“心气虚,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
而精神离散,魂魄忘行”。
“阳气虚不能养神,则梦寐弗宁,而神弗
藏于心”
睡眠与心

(3)心血的滋养: 阳气浮于外 邪易侵:“神室血少二空虚,则邪气袭之, 令人如有惊悸而怔怔忡忡不自宁也。” 睡眠障碍表现为:心惊、多梦易醒
胆怯取心俞、胆俞,每穴灸五壮。
睡眠与营卫运行

营气的运行次序:谷 督脉 任脉 缺盆
胃 肺 肺中
精髓

卫气的运行次序:阳气出于目,目张 足太 阳 足少阳 足阳明 手阳明 阴分 (肾 心 肺 肝 脾) 总运行50周


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卫徇行失度,阴阳不交,皆 能导致睡眠失常。常见有以下几种: 营卫气少:老年人 皮肤分肉涩而不解,卫气行迟 邪气内犯,卫气独卫其外。 上焦不通,胃肠积滞

因此,胆的虚实变化决定胆的功能正常与否。
胆气充实是胆保持条达、清净之性,正常行使功
能的保证。胆气壮盛充实,既能行条达、清净之 性,使胆汁盛泄有度,参与水谷精微的化生过程, 为睡眠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并能行使决断之职,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人睡卧安稳。

三焦 孤府 气与水的通道 “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 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 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

(2)腹针疗法:气海、关元、中脘、上脘、
气穴、气旁。留针30分钟,留针时嘱患者行 深呼吸6次,休息1分钟再深呼吸6次,直至出 针。

(3)耳针疗法:心、胆、神门为主。肝气郁
结加肝;心脾两虚加脾;阴虚火旺加肾。毫针
针刺、埋揿针法或压籽法。每日一、脾俞;心虚

胆对睡眠的影响体现在: 1、胆气的充沛:


辅助产生精微物质、
决断有权:温胆汤


“胆热多睡,胆冷无眠。”
“胆病者……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

忧虑恐惧,不敢独卧,虚烦不眠

2、胆气的条达和胆腑的清净 “胆不同与肠胃受传糟粕,惟藏精与中” 胆气郁,气机不畅。 胆郁痰扰 “痰在胆经,神不归舍”

“脑为髓之海,真气之所聚” 清代的王昂认为“人之记性皆在脑中” 清代王清任更将人的忆、视、听、嗅觉、言等 感官功能归于脑
睡眠与脉

“脉舍神” 心



睡眠与女子胞

周期性失眠 反复发作性过度睡眠


内分泌改变
体质

睡眠与经络

经络
中医的魅力
取穴原则
(1)取膀胱经穴,其原理是:“脑为元神之 府”,而膀胱经“从巅入络脑”,故膀胱经穴 可益脑安神。
睡眠与脏腑、经络、气血
广东省中医院 徐碧云
复习
失眠症的定义? 失眠与失眠症的区别
量化标准

什么叫入睡困难? 什么叫早醒? 什么叫睡眠时数不够? 什么叫觉醒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 病程如何规定?
失眠的原因


外界因素:环境、倒时差、应激事件 内源性因素:躯体疾病、生理因素 精神疾病: 药物:B-受体阻滞剂、支气管扩张药、茶碱、 激素、苯妥英钠、SSRIs。尼古丁、酒精、利 尿剂、甲状腺素、安非他酮、左旋多巴 其他:
经的络穴,与任脉相通,照海属足少阴肾经,
与阴跷脉相通,二穴相配,“穴性”平和,刺 之不伤元气,上下合用,可宣肺理气,宽胸降 逆,上有疏通肺气、宽胸宁神之效,下有补助 元阴元阳,滋水涵木之功。

肝郁化火者,取外关、足临泣。外关为手少阳
三焦经的络穴,联络于手厥阴心包经,与阳维
脉想通;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与带脉相 通。两者合用,可清肝利胆,宽胸和胁,除烦 理气,加强疏肝之力。


血对睡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寓神养神

2.血气和刚,神气乃安

血的病变对睡眠的影响: 1、血液亏乏,神失濡养


2、血气失和,神气不宁

谢谢
80% 80%
80%
抑郁症患者失眠的发病率
n=88
68%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入睡困难 夜间觉醒
早醒
•抑郁患者(HRSD评分为1或2)失眠的比率为93%
MccLL wv,et al.J Sleep Res.2000(9):43-48.
失眠的分类

根据病程长短可将失眠分为以下三类: 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 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3-6月; 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月。
宁神,是宁心调神之要穴,因此,治疗失眠,
首选此穴。
引气归元

四穴以后天补先天,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 肾之功。 且此四穴位于任脉之上,与督脉相通,足厥阴 肝经与任脉会于中极、关元,任督同源于胞中, 且肝经与督脉会于颠顶,因此针刺督脉经穴对 于郁结之肝气具有疏导作用。

四关穴

首见于《针灸大成》 “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 其把四关穴列为奇穴,为临床疏肝解郁,安神 定志之常用穴,可调畅气机,调和气血,用以 治疗七情所致之病常收到良好效果。
治“不得卧,耳肿及脓汁”。平衡针:颠顶

(5)取四肢末部穴: 《甲乙经》载:厉兑、隐白均治“足胫寒, 不得卧”;公孙主治“不嗜卧”,太白穴主治 “热病满闷不得卧”,《千金要方》载“阴都 主卧惊视如见鬼”,《针灸聚英》载:大都主 “不得卧,身重骨疼“。
百会

《灵枢· 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 于其盖(百会)”。百会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 及足厥阴肝经之会,位居头之颠项,犹天之极 星居北,为百脉聚会之处,可调补中气,健脑
1、肾精的滋养 2、肾阳的温煦、肾气的推动和固摄 3、肾阴的制约
睡眠与肾

1、肾精的滋养 肾精 气血营养物质
“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 阴气衰弱,则睡清微易知。” “肾主髓”,“诸髓者,皆属于脑”

睡眠与肾

2、肾阳的温煦、肾气的推动和固摄 阳气亏虚,神衰失司:“年高人阳衰不寐” 肾气不固,气泄神散:“恐则气下”、遗 尿、梦遗 阳虚水停,上扰神明:

睡眠与气血

气对睡眠主要的作用: 气的充盛为心神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及动力,保 证睡眠活动的正常运行。 气机的通畅是神气正常流行的保证。


气的病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影响睡眠: 1.阳气衰少,动力不足 2.气虚失养,神衰失用:“无邪而不寐者,必 营气之不足也。” 3.气机不调,神运失常

睡眠与肾

3、肾阴的制约 五脏六腑之阴的根本 不能濡养肝木,游逸于外发为梦游 上济心阴,心火独亢

因此,肾所藏之精是人身之根本,肾以元
阴为物质基础,以元阳为原动力,为脏腑注入
生机,保持阴阳协调。肾之功能强盛,脏腑方 能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保证人体 的正常睡眠。
睡眠与肺

肺对睡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肺气的充盛


(2)取脾胃经穴:《素问 热论篇》载:“二
日,阳明受之……不得卧也”。又如《针灸甲
乙经》载:三阴交治“惊不得眠,善齿介”。

(3)取任脉穴:
任脉为生气之原,聚气之会,阴脉之海,
故古人亦常取任脉穴如气海、阴交、关元等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