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气血
中医经络学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中医经络学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中医经络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经络系统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人体内部的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负责气血的运行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气血的运行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面将从气血的运行、调节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血的运行与经络学经络学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经络系统,它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
经脉是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是经脉所经过的特定部位和组织。
气血的运行主要通过经脉完成,经络则相当于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结合体,通过调节经络的状态来影响气血的运行。
经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全身的器官、组织相互联系。
中医经络学认为,气血通过经络的输送使全身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从而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气血的运行对于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气血运行的功能与调节1. 营养供应与废物排出:气血的运行过程中,通过经络系统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从而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同时,经络也是废物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通道,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 协调调节功能:气血的运行在全身范围内进行,通过经络系统将不同部位的气血连接起来,实现了各个组织和器官之间的相互调节和协调。
这种相互联系的功能有助于身体的整体平衡和协调。
3. 免疫调节:气血的运行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中医经络学认为,经络系统是气血和免疫系统相互联系的桥梁,通过调节经络的状态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三、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中医经络学认为,气血的运行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当气血运行顺畅,经络畅通无阻时,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可以正常运行,人体的健康状态较佳。
相反,当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时,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气血的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防治:气血的运行是疾病的防治关键。
中医经络学认为,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状态,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

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在中医理论中,经络与气血是身体健康与疾病形成的重要因素。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路径,通过传递气血进行调节和平衡。
而气血则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物质,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的相关知识。
一、经络的概念及作用在中医学中,经络是指人体内部经过脏腑、组织器官的通道系统。
中医认为,经络能够连接全身各个部分,起到传递气血的作用,维系机体的正常功能。
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气血的循环和调节,进而影响到健康与疾病。
经络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导作用:经络是气血的运行通道,通过经络可以传输气血到全身各个部位,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2. 联结作用:经络能够连接脏腑、组织器官,使其相互关联,相互调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 调节作用:经络还能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冷热等各种生理参数,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二、气血的概念及作用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由气和血两部分组成。
其中,气主要指的是机体的精气、呼吸气和营养气;血主要指的是机体的血液。
气血的运行和调节是人体内部正常功能的基础。
气血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供养作用:气血能够供养人体各个组织器官,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 运输作用:气血通过经络运行到全身各个部位,将新鲜的营养物质输送到细胞,同时将代谢废物运出体外。
3. 免疫作用:气血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可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维持人体的免疫稳定性。
三、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方法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与平衡,中医提出了多种经络与气血调理的方法,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的重要疗法之一。
通过在人体经络上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2. 草药调理:中药草药是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的重要资源。
中药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服用草药调整经络和气血的运行,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平衡。
中医行业的经络与气血理论

中医行业的经络与气血理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其中经络与气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医行业的经络与气血理论,并探讨其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
一、经络理论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这些经络贯穿全身,形成一个连贯的网络。
经络系统是传导和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与人体的脏腑、组织和器官相互联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经络理论主要包括经络的分类、循行规律以及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按照经络的分类,可以分为经脉、络脉和深部循环系统。
经脉是指人体内的主要经络,包括十四条经脉和奇经八脉;络脉是指与经脉相关的小分支血管;深部循环系统是指微循环和淋巴系统。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系统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保持身体的健康。
经络系统的畅通与否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影响,一旦经络受阻或气血不畅,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气血理论中医气血理论是中医经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气血是通过经络系统运行的,包括气和血两个方面。
气是指人体内的精气神,主要包括精、气、神三个方面。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而神则是人体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表现。
气的运行通过经络,沿经脉循行。
血是指人体内的血液,主要包括血液和血液中所携带的养分、氧气等物质。
血液通过经络系统循行,对于供应身体各部位的养分和氧气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气和血的运行受到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通过中医调理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中医经络与气血理论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中医经络与气血理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基础,其在中医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1. 经络调理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理经络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促进疾病的康复。
中医常用的调理经络的方法有推拿按摩、针灸等。
经络的原理

经络的原理经络,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的通道系统,贯穿全身,连接着脏腑、经络、气血。
经络的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那么,经络的原理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经络的形成与气血的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通过经络在全身各处流动。
正常的气血运行可以保证人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而气血的不畅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经络的形成正是为了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气血运行系统。
其次,经络的原理与经络的特性密切相关。
经络具有很多特性,比如经络具有一定的走向规律,不同的经络有着不同的运行路径,这些路径上的穴位是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经络还具有传导作用,它可以传导气血、营养物质和信息,起着连接各个部位的作用。
经络还具有调节作用,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和分布,保证人体各部位的生理功能正常进行。
这些特性决定了经络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再次,经络的原理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气血的运行不畅密切相关,而气血的运行又与经络的畅通有关。
因此,经络的畅通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而一旦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治疗中常常会通过调理经络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最后,经络的原理与中医治疗的方法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调理经络来实现的。
中医的针灸、推拿、艾灸等疗法,都是通过作用于经络来调节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对于中医医生来说,对经络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深入理解经络的原理,才能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
总之,经络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原理涉及到气血运行、经络特性、疾病发生和中医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
深入理解经络的原理,对于中医医生来说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中医治疗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经络的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气血与经络的关系

人体经络图是由人体的正面、后面以及测面组成的经络系统图,人体的经络系统可以分为12正经以及奇经八脉,加上12经筋、12经别、12皮部共同组成,这些系统共同承担着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重要责任。
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气血与经络的关系气血运行乃是经络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以此实现人体整体的物质能量的交换。
根据生物学基本原理,任何生命的基本活动都是物质交换。
例如:人的呼吸系统及功能,实现了“人”与“天”之间的物质交换;消化系统及功能,实现了“人”与“地”之间的物质交换,这些都是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层次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进行的。
想进行交换就必须有一个好的通道,通道则是经络。
如果经络不通即将於阻形成疾病。
这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例如:血瘀滞到心脏就是心梗,肺气不通就会导致肺部的疾病,如肺结核、肺炎、肺纤维化、严重者会形成肺癌。
肾主纳气,如果经络不通,无法收敛,固摄不住肾脏中的精液,精液不足,无法转化成血液,会导致肾脏疾病及骨关节疾病,导致瘫痪。
在人体静止时,血液归于肝脏收藏,如果经络於阻,血液回不到肝脏,会导致肝血虚,血压不正常,心脑供血不足以及肝脏疾病。
所以经络不通、气血供应不及,会导致五脏六腑受损直至功能瘫痪,导致人体机能死亡。
所以补气补血很重要,经络畅通把气血运行起来更重要那么气血有什么关系呢?气属阳,血属阴,气的功能以推动、温煦为主,血的功能以营养、滋润为主。
气血之间存在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关系。
气为血帅指的是气能生血、气能行血及气能统血三个方面。
气能生血:血的化生过程离不开气化。
无论是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的过程,还是精转化成血的过程,均需要依靠气的作用。
气盛,则生血充足;气虚,则影响血的化生,甚而出现血虚。
气能行血:血液在脉中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经络气血的运行

经络气血的运行经络气血的运行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网络,通过经络传导气血和调节各个器官的功能。
气血是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它们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一、经络的概念与分类经络是中医学认为存在于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通道系统。
它们是通过筋脉、络脉、孙络、泉络等组成的。
主要分为十二经脉和八腧穴。
十二经脉是分布在人体四肢、胸腹腔和头面部的主要经络,八腧穴则是分布在经脉上的重要穴位。
二、气血的概念与作用气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气体通过呼吸进入体内,血液通过心脏的泵送流动在经络中。
气血的运行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它们通过经络流动,为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能量。
三、经络气血的运行规律经络气血的运行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首先是阳气升发,阴气下降。
阳气包括人体内的热量和活力,它们主要存在于体表和头面部;阴气则是包括了人体的阴冷和静止部分,主要分布在体内和四肢末端。
其次是经络的畅通。
经络中的气血流动必须保持通畅,否则就会导致气滞血瘀,产生疾病。
最后是气血运行的节律。
正常的经络气血运行有一定的节律性,不同时间和身体状态下的气血运行有所差异。
四、经络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于身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保持身体的生命活力和免疫功能。
通过气血的运行,身体可以及时调节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整体的内稳态。
当经络气血运行不顺畅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五、维护经络气血的方法为了维护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都有助于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
其次是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注重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通过针灸、按摩、草药等手段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
此外,适当的放松和调节心理也对经络气血的运行有积极影响。
六、结语经络气血的运行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通过经络通道在人体内部传导气血,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经络气血ppt课件

肾阳不 足
浮肿,腹泻。
出现浮
肿主水液、 体内脏腑 肾精浊体液外排开出窍肺气纳于吸肾之
呼吸困 难、气 喘
耳聋、耳
不 耳及
鸣、尿频、
足 二阴不 足
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 失眠多梦, 口干舌燥,
肾虚的症状:三条以上
早晨起床眼睛浮肿 中年男性,早晨无勃起现象 小便淋漓不尽 不提重物走到三楼就两腿无力 坐在椅子上超过2小时就开始腰酸 做饭一小时两腿发软 闭目养神,不愿思考,注意力不集中
脾为后天之本
肾虚 免疫力低
不健康
脾虚
脾健
肾健 免疫力强
健康
脾脏与肾脏相互影响
司呼吸 朝百脉
肺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肺开窍于鼻 肺在液为涕 肺在志为悲
秋季特点
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三个月,秋季的特 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秋季天高逐渐变 凉爽,秋风一起,雨水变少,气温下降,空 气变燥,人体发生一些“秋燥反应”。如口
肾——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中医认为,人的繁衍能力、生 命壮衰、智力强弱以及体内水 液的调节,均与肾脏相关。肾 主骨,藏精,开窍于耳,其固 在齿,其志为恐。
如果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情欲 过度以及惊恐过极,损伤肾气 (包括肾阳肾阴)出现一系列 症状,如头晕、腰酸膝软、记
忆力减退,早衰等。
肾——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肝——人体化工厂
中医认为,肝为藏血之脏, 人体血液盛衰皆由肝脏调节。 肝主筋,藏血,开窍于目, 其华在爪,其志为怒。
如果一个人情志不节,怒气 过极,肝阴受损,肝阳亢奋, 气血逆乱,血压上升,甚至 血管破裂。
肝——人体化工厂
现代医学认为,肝是人体的化工厂,进入人体 的有害化学物质的化解、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以 及糖、脂肪的调节代谢都离不开它。
经络养生,畅通气血

经络养生,畅通气血:探寻健康长寿的奥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养生。
经络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备受推崇。
经络养生通过畅通气血,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将从经络养生的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经络养生之道。
一、经络养生的概念与原理经络养生,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来调理人体经络,达到畅通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联脏腑,外络肢体,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经络养生,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
经络养生的原理主要在于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
人体的气血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作息、情绪等。
通过经络养生,可以调整这些因素,使气血运行更加顺畅,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此外,经络养生还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衡的营养供给,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经络养生的方法1.按摩:按摩是经络养生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调节脏腑的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感到舒适为宜。
2.艾灸: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叶产生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温通经脉、祛除寒湿、调和气血的效果。
艾灸时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避免烫伤。
3.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身体舒适为宜。
4.饮食:合理的饮食也是经络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应注重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情绪:情绪对经络养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三、实践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经络养生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食物,如山楂、丝瓜、黄鳝等;在作息方面,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在运动方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功法;在情绪调节方面,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肝脏
异常肝脏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心 肺
肝
发电厂
脾
肾
在中医当中:
脾为土,载万物!!!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 《素问· 灵兰秘典论》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 化、升清和统摄血液。 脾和胃相为表里。两 者均是主要的消化器 官
脱发严重
困却睡不着,睡着又常醒 正常饮水下夜尿3次以上
牙齿松动,容易脱落
肾为作强之官!!! 没劲,酸软。。。。 腰为肾之府
主藏血
将军之官
肝脏为将军之官,决胜于千里之外, 要指挥别人,受不得约束;也像警 察,指挥来往车辆,使其不能违反 交通规则。肝的特性就是主疏泄, 喜条达,恶抑郁。肝气疏泄条达状 态下的人体,就犹如一棵挺拔舒展、 枝繁叶茂的树木
人活三个字
精 神
氣
从中医角度看衰老和疾病
肾者,作强之官
肾是先天之本 肾虚是百病之源综合症, 脑萎缩、记忆 力↓老年痴呆 肾藏精、精 化血,主生 殖发育血液 生成, 骨质疏松、关 主骨生髓 节痛、 腰腿痛, 通 脑 牙齿松动, 腰酸膝软、肢体 寒冷、小便不利 频数、女子不孕, 肾阳不足 遗尿,浮肿,腹 泻。精神不振。 舌胖有牙痕 出现浮肿 主水液、体 内脏腑浊液 排出体外 肺吸气 肾纳之 肾 精 不 足 开窍于耳 及 二 阴 耳聋、耳鸣、 尿频、尿闭 呼吸困难、 气喘
人体内的通路。只有五
经畅通,借此行气血, 营阴阳,五脏气血充盈, 使人体各部保持平衡, 身体才不会生病!
决生死, 处百病, 调虚实, 不可不通 !
应天之序,四季养生
国医药典《黄帝内经》有日:
“一脏损则百病生,五脏损则百行灭”!
科学正确的养生就是:从生命及医学的源 头—通经络,活气血,调五脏入手,把中医养生的 原则:未病先治,未老养生做到极致。轻松解决中 老年人小病不断,多病缠身的身体现状。
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肺 易被燥所伤。
秋季养生重点
保阳养阴
养收 养肺
应天之序,四季养生
肝——人体化工厂
中医认为,肝为藏血之脏,
人体血液盛衰皆由肝脏调节。
肝主筋,藏血,开窍于目,
其华在爪,其志为怒。
如果一个人情志不节,怒气
过极,肝阴受损,肝阳亢奋,
气血逆乱,血压上升,甚至 血管破裂。
肝——人体化工厂
现代医学认为,肝是人体的化工厂,进入人体
的有害化学物质的化解、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以
肾——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中医认为,人的繁衍能力、生
命壮衰、智力强弱以及体内水 液的调节,均与肾脏相关。肾 主骨,藏精,开窍于耳,其固 在齿,其志为恐。
如果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情欲
过度以及惊恐过极,损伤肾气 (包括肾阳肾阴)出现一系列 症状,如头晕、腰酸膝软、记 忆力减退,早衰等。
肾——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现代医学认为,肾是人体泌尿器官和内分泌器官。体内有
害物通过肾小球过滤和肾小管重吸收,其余成为尿液排出 体外;分泌肾上腺素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 高等等。 高血压、糖尿病导致肾毛细血管硬化,形成肾小球硬化症。 人体衰老、肾体萎缩、血流量减少、过滤功能下降,逼尿 肌萎缩、括约肌松弛、膀胱缩小,出现多尿、尿少、尿不 尽等症状。
开窍于目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是谁令我们七情适度,心 情轻松?是谁把进进出出消 化排泄指挥得顺利畅通?是 谁令月经按月准时施泄?是 谁令气血流畅不瘀积?
肝胆相照
1.调节精神情志 。肝的疏泄
3.维持气血、津液的运 行 。影响着气机的调畅。
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 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 胀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 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 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滞 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 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 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 经闭等。
生命精彩而短暂
眼睛一闭、一睁, 一天就过去了。
眼睛一闭、不睁, 一辈子过去了。
2
事业如日中天,生命却如此短暂……
学经络养生,享健康人生。
阴阳平衡
气血充盈
经络通畅
人过50五脏衰 五经不通疾病来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
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 通上下内外的并存在于
肝肾同源
肝藏血,肾 藏精.
肾阴不足
五心烦热、潮热 盗汗,失眠多梦, 口干舌燥,耳鸣 头晕,舌红苔少,
肾虚的症状:三条以上
早晨起床眼睛浮肿
中年男性,早晨无勃起现象 小便淋漓不尽
不提重物走到三楼就两腿无力
坐在椅子上超过2小时就开始腰酸
做饭一小时两腿发软
闭目养神,不愿思考,注意力不集中
肾虚 免疫力低 不健康 脾虚 脾健 肾健 免疫力强 健康
脾脏与肾脏相互影响
司呼吸 朝百脉
肺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肺开窍于鼻 肺在液为涕 肺在志为悲
秋季特点
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三个月,秋季的特 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秋季天高逐渐变 凉爽,秋风一起,雨水变少,气温下降,空 气变燥,人体发生一些“秋燥反应”。如口 干 舌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等。
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 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 2.促进消化吸收。疏 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 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脾胃的 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 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 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 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 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 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 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 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 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 梦等。 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 良、嗳气泛酸,或腹胀、 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 不和”或”肝脾不调”。
人出生后其生命活动 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 化生,都有赖于脾胃 运化的水谷精微,故 称脾胃为“气血生化 之源”、“后天之本”
古书记载
《脾胃论》指出:“土为万物之母,母气
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 百病不生。” 张景岳指出:“后天培养者,寿则更寿, 后天斫削者,夭则更夭。”
脾为后天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