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走向和24小时气血运行

合集下载

中医二十四小时人体经脉养生法

中医二十四小时人体经脉养生法

中医二十四小时人体经脉养生法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转,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

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重视该时段养生重点,采取科学的方法,就能使养生效果事半功倍。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子时养生的重点为:上床睡觉。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

这个时间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凡在子时前1-2个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份蒸发后盐份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

丑时(凌晨1时-3时)肝经当令丑时养生的重点为:此时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的能量。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

要特别指出的是,夜里1点到3点不睡觉,加班、打牌、喝酒等行为会严重增加肝脏的负担。

肝没有喘息的机会,更不要说造血和排毒,久而久之自然就容易发病。

所以夜里头从子时开始就一定要睡觉。

寅时(凌晨3-5时)肺经当令寅时养生的重点为: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肝脏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把新鲜的血液输送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此时睡眠好的人清晨起来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肺病的人在寅时反应将尤为强烈。

老年人若寅时失眠,不妨披好衣服练习静坐。

坐姿以自己能接受的动作,或散盘或单盘或双盘均可。

两手握固或结印或掐诀置于腹前,存神内守,以舌于口腔中上下搅动舔揉牙齿牙床内外,术称“赤龙绞海”。

舌下系带两边有“金津”、“玉液”两穴,当津液满口时,叩齿鼓漱(次数自定,如果怕影响别人可以直接鼓漱),然后分数次咽下,意随吞咽动作转移至小腹。

依法吞咽七次。

在行功过程中呼吸应始终保持自然舒畅,不论有无唾液或唾液多少,皆应做以上意想和吞咽动作。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卯时养生的重点为:早起不贪睡,正常的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

详解准确的子午流注时间表人体经络24小时气血运行时间表

详解准确的子午流注时间表人体经络24小时气血运行时间表

详解准确的子午流注时间表人体经络24小时气血运行时间表一、准确的子午流注时间表一。

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

养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

有些人轻易切掉患者的胆,是不负责的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子时前不睡者,气色清白。

特别是胆汁缺乏新陈代谢的气而边浓结晶,形成结石,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

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子时要上床睡觉,利于骨髓造血。

二。

丑时:(1:00-3:00)此时肝经最旺,养生学认为:“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废旧的血液淘汰,新鲜的血液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养生学认为:“人卧则血归与肝。

”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烦躁,易生肝病。

丑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三。

寅时:(3:00-5:00)此时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

”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

寅时是呼吸运作最佳的时候。

四。

卯时:(5:00-7:00)此时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对食物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

卯时起床要喝水,大肠蠕动旺盛,适合吃早餐。

五。

辰时:(7:00-9:00)此时胃经最旺。

人在7:00吃早饭最容易消化。

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

辰时一定吃早餐,每天这时敲胃经最好,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

六。

巳时:(9:00-11:00)此时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

” 脾。

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大周天运行图:内视十二经络行气运行路线图!

大周天运行图:内视十二经络行气运行路线图!

大周天运行图:内视十二经络行气运行路线图!十二经络是人体的一道隐秘机关,也是一道天然屏障,假如善于养护十二经络,必能对健康大有裨益。

了解人体经络-日当中循行工作规则,掌握生射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观察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想要了解大周天运行路线首先要懂十二经络,献上运行图,期望我们都能开启健康之门。

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以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光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激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痛苦、牙疼、皮肤反常、上脘反常等。

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残余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足够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振奋状况,完结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养分、排出残余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佳排粪便。

实症:简单饿、胃弱、关节反常、食欲反常、口干、易便秘。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累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许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么导致的。

我们不如歇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脑筋再去。

主张饮食多挑选: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3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养分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简单消化,吸收也最佳。

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物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物简单导致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疑问。

不吃早餐更简单导致多种疾病。

实症:脾胃欠好,消化吸收欠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反常、排便反常等。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

假如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

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风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理胃肠功用。

十二经络的运行时间

十二经络的运行时间

⼗⼆经络的运⾏时间
1、肺经
运⾏时间:3:00-5:00,⽓⾎流注于肺,肺经上最容易堵塞的⽳位是:孔最、鱼际⽳
2、⼤肠经
运⾏时间:5:00-7:00,⽓⾎流注于⼤肠,⼤肠经上最容易堵塞的⽳位是:合⾕、⼿三⾥、曲池、⼿五⾥⽳
3、胃经
运⾏时间:7:00-9:00,⽓⾎流注于胃,胃经上最容易堵塞的⽳位是:髀关、梁丘、丰隆⽳
4、脾经
运⾏时间:9:00-11:00,⽓⾎流注于脾,脾经上最容易堵塞的⽳位是:地机⽳、三阴交、公孙⽳、太⽩⽳
5、⼼经
运⾏时间:11:00-13:00,⽓⾎流注于⼼,⼼经上最容易堵塞的⽳位是:神门、通⾥⽳、灵道⽳、少海⽳、极泉⽳
6、⼩肠经
运⾏时间:13:00-15:00,这段时间⽓⾎流注于⼩肠,⼩肠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天宗⽳、后溪⽳、肩贞⽳。

7、膀胱经
运⾏时间:15:00-17:00,这段时间⽓⾎流注于膀胱,膀胱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髎⽳、委中⽳、昆仑⽳
8、肾经
运⾏时间:17:00-19:00,这段时间⽓⾎流注于肾,肾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钟、⽔泉、照海
9、⼼包经
运⾏时间:19:00-21:00,这段时间⽓⾎流注于⼼包,⼼包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天泉、郄门⽳
10、三焦经
运⾏时间:21:00-23:00,这段时间⽓⾎流注于三焦,三焦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四渎⽳、翳风⽳、⾓孙⽳
11、胆经
运⾏时间:23:00-1:00,这段时间⽓⾎流注于胆,胆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肩井、环跳⽳、风市⽳、悬钟⽳、⾜临泣⽳
12、肝经
运⾏时间:1:00-3:00,这段时间⽓⾎流注于肝,肝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阴包⽳、太冲、期门⽳
疏通经络,可以⽤经络拍,更加简单⽅便喔,喜欢的就点开下⾯看看!。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和气血流注规律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和气血流注规律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和气血流注规律
十二经脉规律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规律
阴升阳降
若双手上举(双手上举,规律方显)
则十二经脉阴经朝上走,阳经朝下走。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升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降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降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升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阴阳两经交四末
此处“阴阳两经”指互为表里的阴阳两类经脉,比如手太阴与手阳明,足阳明与足太阴。

“四末”指指趾末端。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指端和足趾端衔接:
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端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

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交接,足少阳胆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与足厥阴肝经交接。

手足阳经交头面
此处“手足阳经”指同名经,比如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阳,足太阳;手少阳,足少阳。

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相接:
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交接于目外眦。

手足阴经交胸中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
十二经脉起于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止于足厥阴肝经。

阴阳两经表里传
手足阳经同名传
手足阴经太少厥
“太少厥”指手足阴经按太阴、少阴、厥阴的次第消长传。

十二经脉记忆
肺大胃脾心小膀肾包焦胆肝。

人体经络运行时间

人体经络运行时间

人体经络运行时间中午11:00~下午1:00,气血流注于心经,所以中午不宜剧烈运动,就是担心在心经气血充盈时,造成血脉运行紊乱,血不归经,因此应适度休息,但午睡不宜过久*24小时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注,戊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黄帝内经》记载,每天十二时辰和人的十二经络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掌握这个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就会得到健康的身体。

简单介绍如下:十二时辰对应十二正经生理系统子时23:00—1:00足少阳胆经骨髓造血丑时1:00—3:00足厥阴肝经肝脏修复寅时3:00—5:00手太阴肺经呼吸系统卯时5:00—7:00手阳明大肠经大肠辰时7:00—9:00足阳明胃经胃巳时9:00—11:00足太阴脾经脾脏午时11:00—13:00手少阴心经肝脏造血未时13:00—15:00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申时15:00—17:00足太阳膀胱经膀胱酉时17:00—19:00足少阴肾经肾脏戌时19:00—21:00手厥阴心包经心脏、大脑亥时21:00—23:00手少阳三焦经免疫系统修复人体经络走向和24小时气血运行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属阴:心、肝、脾、肺、肾。

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人体经络24小时运行时间十二时辰与当令经脉对应表

人体经络24小时运行时间十二时辰与当令经脉对应表

人体经络24小时运行时间十二时辰与当令经脉对应表《黄帝内经》记载,每天十二时辰和人的十二经络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

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简单介绍如下:清晨03:00—05:00肺经,服用药物效果好寅时血气流注于肺,称为「手太阴肺经」。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有些医师认为严重气喘患者,应在此时起床服药,治疗效果会更好,且宜吃补肺饮食,如燕窝、银耳等。

寅时(凌晨3:00---5:00)寅时肺经当令,气血由静而动开始转化,是肺经的排毒时间,此时最重要的就是“睡死”,不是让你睡死过去,而是深度睡眠,睡的香。

此时肺经运行,所以患有哮喘症,气喘症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厉害,很难睡好,但这却属于肺系统的正常排毒反应。

很多人一到这个时候咳得厉害,便赶紧使用止咳药,表面上看似乎咳嗽有所缓解,实际上肺系统的垃圾毒素已经被药物抑制住了,无法排毒,久而久之会导致更严重的病症。

但我们除了等待把心肝肺咳出来,就别无他法了吗?如果太阳5点左右能出来,那你就5点左右起床,纵情呼吸天地间的灵气(尤其是太阳出来后植物释放的氧气),在吐故纳新之间,让自己的心肺得以运动,慢慢的咳嗽自然会有所缓解。

早上05:00—07:00大肠经,吃蔬果排便顺卯时血气流注于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此时最适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热滑肠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大肠经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最好多吃高纤蔬菜及水果。

卯时(凌晨5:00---7:00)卯时大肠经当令,是大肠的排毒时间,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开天门,开地户”。

5点多钟天亮了,提示我们要开天门,就是睁眼睛,天门一开,地户也要开,就是开肛门排便。

所以早上7点前尽量起床,起床后喝一杯常温的水,然后轻揉腹部,脑海里想一想排便时候的淋漓酐畅,很快你就会有排便的感觉。

人体经络走向和24小时气血运行

人体经络走向和24小时气血运行

人体经络走向和24小时气血运行五脏属阴:心、肝、脾、肺、肾。

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人体分三阴、三阳十二经络走向。

1.手三阴,手三阳—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阳从手部向头部。

2.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

23:00-经络胆经,身体准备休息,继续恢复细胞工作。

24:00-是身体生理的最低潮,胆经流向肝脏的阶段。

01:00-经络走到肝经,不易熬夜,对疼痛较敏感,舌中厚黄。

02:00-除肝脏以外,大部分器官工作缓慢,是肝经走到肺经阶段。

03:00-经络走肺经,生命力弱,全身休息,血压低,呼吸脉搏次数低。

04:00-血压更低,全身器官节奏慢,听觉敏锐,肺到大肠阶段。

05:00-经络走肠经,此时全身精神饱满。

06:00-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大肠兴奋,走到胃经阶段。

07:00-经络走胃经,吃五谷杂粮,不易吃荤菜,荷尔蒙肾上腺分泌高潮,体温血液循环加快,免疫力加强。

08:00-肝脏内的毒素会排出,不宜饮酒,以免增强肝脏负担,胃到脾经。

09:00-脾经人体活动力提升,痛感最低。

10:00-精力充沛,记忆力注意力处于最佳状态,脾经走到心经。

11:00-经络走心经,心脏易工作,不易疲劳。

12:00-全身总动员的时候,此时不宜立即进食,可延后点,对酒精比较敏感,心经到小肠经。

13:00-经络走小肠经,所以午餐应吃的营养,肝脏休息。

14:00-此刻是人体的最低点,反应迟钝,精神迟钝,小肠到膀胱经。

15:00-精神好转,器官敏锐,嗅觉和味觉工作能力逐渐恢复。

16:00-从膀胱经走到肾经。

17:00-走到肾经工作效率最高。

18:00-体能下降,肾经走到心包经阶段。

19:00-经络走到心包经,血压升高,情绪最不稳定。

20:00-当天的食物和营养储备充足,反映灵敏,心包经走到三焦经。

21:00-经络走到三焦经,记忆力增强。

22:00-体温下降,体质下降,身体器官处于第二低潮,三焦经到胆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经络走向和24小时气血运行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属阴:心、肝、脾、肺、肾。

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人体分三阴、三阳十二经络走向。

1.手三阴,手三阳,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阳从手部向头部。

2.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

3.手三阴经络走向,手三阳经络走向,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4.手三阳经络走向,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5.足三阴经络走向,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6.足三阳经络走向,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24小时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23:00-经络胆经,身体准备休息,继续恢复细胞工作。

24:00-是身体生理的最低潮,胆经流向肝脏的阶段。

01:00-经络走到肝经,不易熬夜,对疼痛较敏感,舌中厚黄。

02:00-除肝脏以外,大部分器官工作缓慢,是肝经走到肺经阶段。

03:00-经络走肺经,生命力弱,全身休息,肌肉全身放松血压低,呼吸脉搏次数低。

04:00-血压更低,胸部供血量最小,全身器官工作节奏慢,听觉敏锐,肺到大肠阶段。

05:00-经络走肠经,此时全身精神饱满。

06:00-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大肠兴奋,走到胃经阶段。

07:00-经络走胃经,吃五谷杂粮,不易吃荤菜,荷尔蒙肾上腺分泌高潮,体温血液循环加快,免疫力加强。

08:00-肝脏内的毒素会排出,不宜饮酒,以免增强肝脏负担,胃到脾经。

09:00-脾经人体活动力提升,痛感最低。

10:00-精力充沛,记忆力注意力处于最佳状态,脾经走到心经。

11:00-经络走心经,心脏易工作,不易疲劳。

12:00-全身总动员的时候,此时不宜立即进食,可延后点,对酒精比较敏感,心经到小肠经。

13:00-经络走小肠经,所以午餐应吃的营养,肝脏休息。

14:00-此刻是人体的最低点,反应迟钝,精神迟钝,小肠到膀胱经。

15:00-精神好转,器官敏锐,嗅觉和味觉工作能力逐渐恢复。

16:00-从膀胱经走到肾经。

17:00-走到肾经工作效率最高。

18:00-体能下降,肾经走到心包经阶段。

19:00-经络走到心包经,血压升高,情绪最不稳定。

20:00-当天的食物和营养储备充足,反映灵敏,心包经走到三焦经。

21:00-经络走到三焦经,记忆力增强。

22:00-体温下降,体质下降,身体器官处于第二低潮,三焦经到胆经。

人体经络走向胆经—肝脏—肝经—肺经—大肠—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用基因组技术研究经络阴阳是基因组分析的主导,在脱氧核苷酸的运动联系中体现了阴阳。

在有序的化学结构的阴阳属性qt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基因由阴阳属性和排列不同的脱氧核苷酸)J.ff构成,而调控和联系也是由阴阳属性不同的小分子所构成。

总之,阴阳是用来解译基因组的基本手段。

阴阳学说与DAN基因组中A、T、G、C密切相关,可是A、T、G、C并不代表阴阳。

在整体作用下完成了基因组的整体结构,完成了基因组对信息的整体反应。

DNA缠绕结构、构象变化、复制转录、结构组成以及复制元不体现了阴阳的作用。

在基因的调控、转录、表达研究中,启动子、癌基因与抗癌基因等等无不是阴阳的体现,无不是在阴阳的整体作用下进行的。

基因组微观经络出是在阴阳的作用形成的,在脱氧核苷酸的运动联系中形成的。

脏腑基因组是构成相应脏腑的所有基因的总和,是结构性基因的功能综合。

经络基因组学是在基因组微观经络系统的假说上提出的,它认为基因组整体是在微观经络系统的联系和作用下形成的,基因是基因组整体的联系内外的腧穴,微观经络是基因组整体内部功能活动的信息传递路线;人体整体是微观基因组整体的指导,而基因组整体是人体整体信息的集中表现,所以有理由认为宏观经络系统与微观经络系统是相应的。

研究微观经络系统的基因构成与运行规律的科学就称之为经络基因组学。

经络基因组学研究的是基因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作用路线的科学,微观经络系统是基因组内的气的运行、联系脏腑基因功能模块的通道,微观经络系统与脏腑基因功能模块共同构成了基因组整体,而经络基因组学与脏腑基因组学共同构成了基因组学。

经络为什么能治病经络疗法对疾病十分有效。

这已经得到许多人一致的肯定。

事实上,环顾四周,我们的身边不乏借针灸、指压等治好病,或使病情好转的例子。

此外,因自己亲身体验它的效果,而热衷于经络疗法的人也不少。

关于它的医疗方法,不在此多言。

但可肯定的是,经络疗法绝不是骗术,而且很明显地,对于疾病可发挥莫大的助力。

那为何会这么有效呢?这么一问,就是极力夸耀经络疗法效果的人,也会突然结巴起来。

因为,虽然很多人知道非常有效,但并不清楚其真正原因。

中国的医学,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经络疗法的效果。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气血不顺百病生”的句子。

所谓的气血,就是支配内脏的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若流动混乱,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经络就位于能量流动的通路上。

这种通路称为“经络”,经络的正确称法应是“经穴”。

内脏若有异常,就会反应在位于那有异常的内脏经络上,更进一步地会反应在能量不顺的经穴上。

因此,通过给予经络刺激,使能量的流动顺畅,而达到治病的效果,这就是经络疗法的目的了。

但遗憾的是,无论听过多少这类的说明,身为现代人的我们,仍然无法总结出经络疗法为何有效。

听到这些不明原由的气血等名词时,反而觉得十分不科学,甚至怀疑经络的疗效。

这也许因为经络疗法是中国医学的神秘之一吧!经络疗法对疾病的治疗,的确有极高的效果,这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同了,而且,最近也逐渐借科学的方法剖析其效果。

其结论,简单地说,就是:经络疗法之效能是借刺激经络而调整自律神经达到健体强身为目的运动。

中医认为体内循环系统发生紊乱,就会生病,而这所谓能量紊乱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自律神经平衡失调的状态。

上述的自律神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某个内脏一有异常,支配内脏的血管便会紧张,而其异常表现于皮肤表面上会有压痛(按压皮肤所感到的痛感)等反应,这称为“内脏皮肤反射”。

以医学的观点来看,会出现内脏皮肤反射之处,则是经络。

人类的皮肤无法简单地通电,但交感神经的紧张一增强,就容易通电。

这种容易通电之处,被医师命名为“良导点”。

而这种良导点和自古以来传统经络的位置完全一致。

那么,如果刺激这些经络,又会如何呢?经络一受刺激,呈紧张状的交感神经会受抑制,可恢复自律神经的平衡,调整不正常的内脏作用。

所以,经络疗法非常有效。

什么是人体经络学什么是人体经络学?简单的说就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科学。

古人对于人体经络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感性的认识和临床的的实践上,对于经络的本质并没有多少研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现代医学的技术和试验方法也被引入到经络的研究中,虽然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经络的存在,但是对于经络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对此穷究细考,提出不少见解。

遗憾的是,他们大都囿于《内经》的框框、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本世纪50年代伊始,经络传感现象的重新发现,激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此后不久,我国医务工作者根据经络学说,首创针刺麻醉术,震惊世界医坛。

针灸疗法很快便风靡全球,经络研究空前活跃,新学说、新观点层出不穷。

日本学者大久保运斋最早提出经络活动是植物神经活动,尤其是交感神经活动的观点。

他在一百多年前写的《针治新书》中指出,针术是通过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而起治病作用的。

这个观点后来得到西方不少研究者的支持。

但是,有人指出,大久保适斋在思辨基础上提出的观点,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

也有调查表明,针刺得气时,循经传感的行径与神经干走向不同,而基本上是沿古书记载的经络路线行走。

1958年,日本的间中喜雄就说,植物神经受到刺激时是否按照经络传感路线传导,还要加以考虑。

1977年,新西兰大学学者托马斯根据对青蜻的观察提出,经络是机体中一种新的网状管道结构,它既非神经、又非血管,而是与神经、血管、淋巴管和结缔组织以及一些感受器密切相关的“自身原位丛”。

四年后,他还一步指出,“自身原位丛”是人体生物进化过程中留下的残迹。

针刺原位丛,局部会产生内啡素、血管活性物质等化学物质。

他预言,人类有朝一日能够应用内啡素抗体免疫荧光技术,直接看到人体经络。

高等动物乃至人类是否存在“自身原位丛”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态学的证明。

我国学者孟昭威将经络传感速度与神经、内分泌调节机体的反应速度比较分析,提出第三平衡学说。

他认为,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约每秒1至100米,调节机体快速平衡和内脏活动的平衡;内分泌的调节速度以分计算,担负全身慢平衡;而经络的传感速度介于两者之间,是协调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未知系统,它与现代生理学中已知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作,共同完成全身平衡调节的功能。

孟氏第三平衡说从新的角度探索经络本质,它虽然有一定的生理根据,但与托马斯特殊结构论一样,缺乏形态的研究基础,至今未得到公认。

一些学者认为,经络系统并不是人体的特殊结构或系统,只不过是大脑皮层中的循行性立体反射系统而已。

临床试验发现,在先天缺肢患者身上用针刺激发传感,均能引出幻肢的幻经络,即患者会感到早已不存在的肢体上有线状传导扩延的幻觉。

这些幻觉径路与古代经络图的线路大致相同。

显然,只有通过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的反射,针刺患者健侧的感传才会形成大脑中的幻经络。

我国学者薛崇成和美国学者李宗宁也都持经络在脑内的观点,认为体内没有经络实体,经络效应是在脑内形成的。

现代科学技术在经络研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近二十多年来神经生物学在阐述来自外周结构的传入信息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但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有人认为目前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只有10%,甚至更少。

有鉴于以上各种情况,在“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这样完整的思路指引下。

坚持功能与结构统一,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一方面从细胞分子水平,乃至更深的层次弄清经络的物质基础,阐明循经感传的机理,阐明经脉--内脏相关的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