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结构的意义——探析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叙事风格

合集下载

克里斯托弗诺兰创意电影导演的独特视角

克里斯托弗诺兰创意电影导演的独特视角

克里斯托弗诺兰创意电影导演的独特视角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当代电影界备受瞩目的创意电影导演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作风格,在电影艺术中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作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创意电影导演视角。

首先,克里斯托弗·诺兰善于运用非线性叙事手法。

他的作品中常常穿插着时间转换、跳跃和交错的情节。

例如,在《盗梦空间》中,他将潜意识、现实和梦境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让观众陷入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这种叙事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增加了观影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其次,克里斯托弗·诺兰喜欢在电影中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的边界。

他善于将复杂的哲学概念和思考融入到电影中。

例如,在《全面启动》中,他引发了关于记忆、身份和现实的种种思考。

他通过对主角的心理刻画和情节展开,使观众对人类意识的本质和边界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第三,克里斯托弗·诺兰擅长运用视觉特效和音效来增强电影的冲击力。

他的电影往往充满了华丽的场景、特殊的摄影技巧和独特的音乐配乐。

例如,在《星际穿越》中,他通过精细的特效呈现了太空中的引力畸变和时空跃迁的奇观,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他还与音乐家汉斯·季默合作,创作了一系列悦耳而又引人入胜的音乐,使得电影更具震撼力。

最后,克里斯托弗·诺兰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也是导致其独特视角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对电影制作的每个细节都极其严谨,从剧本的构思到摄影的选角,从特效的制作到后期的剪辑,他都亲力亲为,力求做到完美。

例如,在《致命魔术》中,他让观众跟随着电影中的魔术师,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魔术表演,而这些魔术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设计和打磨。

综上所述,克里斯托弗·诺兰作为一位创意电影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作风格在电影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善于运用非线性叙事手法,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的边界,运用视觉特效和音效增强电影冲击力,并对细节精益求精。

他的作品不仅令观众耳目一新,更给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触动。

浅谈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方式

浅谈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方式

1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传播力研究浅谈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方式苏子涵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摘要:克里斯托弗•诺兰所执导的每一部电影都会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在保证叙事方式的新颖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每一部电影作品的逻辑严密性。

文章将从其作品逻辑、结构、题材三个方面讨论诺兰的叙事方式。

关键词: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非线性叙事一、双重的叙事逻辑让•米特里认为: 电影“是一个由各种理据关系所构成的体系,而不是像语言那样,由各种无理据的符号所构成。

影片逻辑只可能是日常经验的逻辑,求助于其他任何一种逻辑都将走入一个不太可能、不太常见的遥远区域。

”但在诺兰的电影叙事思维中,讲清楚一件事情往往有着两种需要借助的逻辑方式:自然时间逻辑和剧情逻辑(故事逻辑)。

自然时间逻辑指的是事件本身发生的线性逻辑,太阳白天升起,夜晚落下,枪声响起后人物才能随即倒下,事物的发展本身构成了自然时间逻辑,这种逻辑不可违背,同时也是一切叙事逻辑的基础。

另一种逻辑是剧情逻辑,也就是我们如何安排一个故事先后讲述的过程逻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剧情逻辑可以理解为叙述者自身对内容出场的安排顺序,故事可以从小偷在监狱中回顾犯罪的过程开始,也可以按照逐步犯罪,最后被抓获进了监狱这个过程来讲述,剧情逻辑是一种主观的个人逻辑,但不论如何,只要最后人们听明白了整个故事,那么无论怎样叙述,都是合理的。

因此,理解了这样两种叙事逻辑之后,我们就可以直观地把握诺兰电影的叙事方式。

在诺兰的电影《追随》中,自然时间逻辑和剧情逻辑很好地构成了电影叙事逻辑的整个体系。

主人公在电影的开头复述了自身的犯罪经过,这是整部电影最简单的自然时间逻辑,所有的剧情、插叙、回顾,都属于这最基本的自然时间逻辑之中,它们共同构成了“第一级”的复述,而这种“复述”则是按照导演自身所要涉及的剧情逻辑来确定的,柯布的出场,入室盗窃和尾随的顺序,这些故事的情节都是作为讲述者的导演自己来决定的,但无论怎么改变,无论运用怎样的插叙或倒叙手段,这些事件的的确确共同构成了整个犯罪经过的全部,我们可以确定,它们都属于主人公犯罪回顾叙述的内容,这就是自然时间逻辑对剧情的统领。

寻找结构的意义——探析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叙事风格

寻找结构的意义——探析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叙事风格

寻找结构的意义——探析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叙事风格[摘要] 克里斯托弗·诺兰一直是非线性叙事的实践者,从《追随》到《记忆碎片》、《致命魔术》,再到《盗梦空间》,都带有鲜明的诺兰式的叙事风格。

这些影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并不是种种形式化的炫技,而是导演在思索叙事结构与影片主题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在探求情节与角色塑造之间、叙事形式与接受审美之间的平衡关系。

本文尝试通过分析诺兰编导的多部影片,探析其叙事特点,进而更深层次地剖析其创作理念。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诺兰叙事风格创作理念1998年,在部分电影创作者追求叙事方式革新的背景下,克里斯托弗·诺兰创作了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追随》。

在这部影片中,诺兰式的非线性叙事风格已经初见端倪。

在此之后的十几年中,诺兰不断实践并发展着其特有的叙事方式,相继创作了《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盗梦空间》等影片。

一、创作风格1、阴郁诡异的犯罪题材受到侦探犯罪小说的影响,诺兰在题材选择上带有较明显的个人偏好,他的作品大多涉及黑色犯罪题材,渗透着阴郁,诡异,神秘的气息。

其处女作《追随》描绘了一个梦想靠观察生活“搜集素材”成为作家的无业游民比尔,在一次次随机跟踪陌生人的过程中,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和偷窥欲。

而他的这种癖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设计利用,使他卷入一场阴谋之中,最终成为了替罪羊。

在《记忆碎片》中,患有短期失忆症的伦纳德依靠着快照、速记和纹身执著地寻找杀死他妻子的歹徒。

而在《致命魔术》中,一场意外中断了两个天才魔术师多年的友谊,他们不断地相互猜忌、报复,直至两败俱伤。

2010年风靡全球的《盗梦空间》更是设计了一个利用高科技手段入侵他人心灵和梦境进行盗窃的离奇故事。

推理,解谜,找寻真相,诺兰在题材选择上的偏好正是他骨子里“侦探”情结的体现。

诺兰所创作的犯罪题材影片通常反映出一些类似的主题。

如《记忆碎片》和《致命魔术》都表现出负罪感和执迷的情感化主题,两位主人公都在经历了丧妻之痛之后,陷于了复仇的漩涡。

时间的密钥——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模式分析

时间的密钥——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模式分析

时间的密钥——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模式分析时间的密钥——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模式分析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其独特而复杂的电影叙事模式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常常以非线性和时间上的扭曲为特色,以创造深度和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本文将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开启时间的密钥。

一、非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是诺兰作品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他不按照传统的时间流程来展现故事,而是通过跳跃、交错和重叠的手法将事件以非顺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这种叙事模式给观众带来了独特和新鲜的观影体验。

例如,在《记忆碎片》中,诺兰运用了一个经典的非线性叙事模式。

故事被分为三个时间线,交替地展现了主角莱昂纳德·谢尔比的现实、过去和梦境。

通过这种交错叙事的方式,观众被带入主角的记忆破碎的世界,与他一同去寻找杀害妻子的凶手。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增加了观影的紧张感和悬念,让观众不断思考和揣摩剧情的真相。

二、时间的扭曲时间的扭曲是诺兰叙事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

他常常使用时间循环、时间逆转等手法,将时间作为一个关键的元素贯穿整个故事。

在《盗梦空间》中,时间的扭曲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主人公们利用一种被称为“共享梦境”的技术,进入他人的梦中并窃取重要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被逐渐压缩,梦境变得漫长且错综复杂。

同时,诺兰通过双重时间线的构建,将主角在梦境中过去和现在的故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观众不断猜测和探索时间的真相。

而在《星际穿越》中,诺兰运用了时间逆转的概念。

主角随着剧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外星黑洞,并通过黑洞的引力影响回到过去,以改变未来的命运。

这种时间逆转的概念极大地挑战了观众对于时间线性的常规认知,营造出了持续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三、现实与梦境的边界模糊在诺兰的电影中,现实和梦境之间的边界经常变得模糊不清。

他巧妙地通过技术手法和叙事结构,使得观众无法准确判断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

电影评论:探索导演诺兰的视觉叙事风格

电影评论:探索导演诺兰的视觉叙事风格

电影评论:探索导演诺兰的视觉叙事风格引言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其独特的视觉叙事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包括《盗梦空间》、《蝙蝠侠:黑暗骑士》和《星际穿越》等,无一不展示了他对画面构图、特效运用和时间线编排的巧妙运用。

本文将对诺兰导演的视觉叙事风格进行深入探索。

1. 构图与镜头运用诺兰导演擅长通过构图和镜头运用来传递故事情感和主题信息。

他经常使用大场景和宽阔的镜头来展示细节,同时也善于利用近距离拍摄来表现人物情感。

例如,在《盗梦空间》中,他通过旋转镜头营造出令人眩晕的效果,使观众能够深入体验角色在梦境中所经历的心理状况。

2. 特效与视觉效果诺兰导演的作品在视觉效果上非常出色。

他常常使用特效来增强场景的氛围或展示超现实的元素。

同时,他也善于利用实际拍摄和实物道具来营造真实感。

例如,在《星际穿越》中,诺兰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特效来呈现太空环境和虫洞效果,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3. 时间线与非线性结构诺兰导演在时间线编排上常常采用非线性结构,通过交错剧情、回溯和倒叙等手法来讲述故事。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观众能够融入到复杂的故事情节中,并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沉浸式体验。

例如,在《盗梦空间》中,诺兰导演将不同层次的梦境镜头巧妙地交错在一起,建立了一个牵动人心的多重时间线。

4. 色彩与视觉风格诺兰导演对色彩运用也非常讲究。

他常常使用冷色调来表达紧张和压抑的氛围,而在关键时刻则会突出使用鲜艳的色彩来吸引观众注意力。

这种对比和冲突的色彩运用使得观众更加有代入感,并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情绪。

例如,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诺兰导演使用了大量的暗色调和高对比度,让观众完全沉浸在黑暗而紧张的氛围中。

结论通过对导演诺兰的视觉叙事风格进行探索,我们不难发现,他在构图、镜头运用、特效、时间线编排以及色彩方面都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

他独特的视觉叙事手法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还能带来更多层次的观影体验。

诺兰导演无疑是当代电影界一位杰出而值得推崇的导演之一。

颠覆重构中的意识流印迹——诺兰电影的叙事解析

颠覆重构中的意识流印迹——诺兰电影的叙事解析

1052020诺兰导演的电影在叙事上具有精准的掌控力,他的非线性叙事、独特的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辨能力,以一种心理现实主义在每个作品中展现。

他不强调故事发展的起承转合,而注重人物精神世界的波澜起伏,意识流风格的作品需要娴熟的叙事技巧来体现,如时空交错与心理蒙太奇、闪现蒙太奇,嵌套式叙事和心理描述等,可以说,诺兰导演用自己的艺术形式将悬疑科幻片的商业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诺兰导演艺术特色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作品既融入了好莱坞的包装特色,同时又有个人创作的独特思辨,他以一种非逻辑化的表现形式,打破传统的线性结构,建立起新的镜头序列,紧拴观众眼球,驱动他们关注镜头之间的联系,充分享受探索和分析剧情的观影体验。

诺兰导演逐渐成为某种导演艺术的代名词。

诺兰的早期作品有《追随》《白夜追凶》等,高口碑作品有《蝙蝠侠系列》《星际穿越》《盗梦空间》、新作有《信条》等。

诺兰艺术创作具有心理现实主义色彩,叙事风格具有一贯性,逻辑思维严密,更装饰着好莱坞商业片的吸金光环。

但诺兰导演的作品或多或少闪现着一些经典作品的影子,而他的每部作品也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

多层次梦境、案中案以及碎片重组等表现手法也让诺兰的作品刷新评价高度。

他会借助紧凑的剪辑来让故事时间充足,影像借助梦境等意识片段更加多样生动。

诺兰导演擅长悬疑科幻,热衷于虚实交错,讲究故事片段的关联和层次性,多样的蒙太奇手法让人出其不意。

碎片化叙事以大量信息冲击的方式向观众袭来,而诺兰让我们看到电影与叙事艺术的平衡点。

诺兰导演作品的商业价值表现在科幻影片带来的视觉冲击以及其鲜明的叙事风格给观众带来的良好印象。

他的作品让观众从部分观察全局,透过镜头抽丝剥茧,他的现实和虚幻的交错,意识流下的碎片化叙事,体现着对传统的颠覆和重构,其结构以自由联想为基础,细腻大胆又极具个性。

二、什么是“意识流”“意识流”一词最初源于心理学,由文学评论家梅•辛克莱在20世纪初引入文艺领域。

20世纪20-30年代,意识流的文学创作达到高潮,涌现出很多知名的代表作家和经典的意识流作品,如佛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福克纳的《在我弥留之际》等。

诺兰的叙事特点

诺兰的叙事特点

诺兰的叙事特点诺兰的叙事特点是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他以非线性结构、时间错位和意识流等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具有强烈的悬念和观众参与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诺兰的叙事特点,并通过举例和分析来进一步阐述。

一、非线性结构诺兰常常使用非线性结构来讲述故事,即通过在时间轴上跳跃式地展示不同时间段的场景来构建情节。

他将故事以非传统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这种叙事方式能够增加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例如,在他的电影《记忆碎片》中,故事以三个不同的时间线展开,交错地揭示了主人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种非线性结构使得观众需要自己拼凑故事片段,推测时间和事件之间的关系,增加了观影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二、时间错位诺兰经常运用时间错位的手法,将不同时间段的场景交织在一起,使得观众需要通过片段的线索来拼凑出完整的故事。

他通过这种叙事方式来制造悬念和紧张感,让观众不断思考和猜测故事的真相。

在《盗梦空间》这部电影中,诺兰使用了时间错位的手法来展示梦境和现实之间的转换。

他将多个层次的梦境嵌套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时间和现实的扭曲,这种错位的叙事方式使得观众难以分辨梦境和现实的边界,增加了观影的神秘感和惊喜。

三、意识流除了非线性结构和时间错位,诺兰还常常使用意识流的手法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通过主人公的思维和回忆来推进故事情节,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在《黑暗骑士》这部电影中,诺兰通过主人公蝙蝠侠的内心独白和回忆来展示他的痛苦和复仇心理。

这种意识流的叙事方式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增加了观影的情感共鸣和深度。

总结起来,诺兰的叙事特点包括非线性结构、时间错位和意识流。

他通过这些手法来展示故事情节,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好奇心。

他的叙事风格独特而吸引人,在电影界具有重要地位。

导演创作风格深度剖析

导演创作风格深度剖析

导演创作风格深度剖析导演是电影创作中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创作风格直接影响着整部电影的质量和观众的接受程度。

不同导演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往往是导演个人对于电影艺术的理解和表达。

本文将对几位知名导演的创作风格进行深度剖析,探讨他们在电影创作中的独特之处。

**克里斯托弗·诺兰**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当代知名导演,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复杂的情节著称。

他擅长将非线性结构融入电影中,通过交叉剪辑和时间跳跃的手法,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

诺兰的作品常常探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道德选择,他善于在视听效果和情感表达之间取得平衡,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既能感受到视觉上的震撼,又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诺兰的电影中经常出现复杂的角色关系和心理变化,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角色塑造,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盗梦空间》中,他巧妙地构建了一个梦境中的梦境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对于梦境的探索和解读,探讨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关系,引发了观众对于现实和梦境的思考。

在《星际穿越》中,他将科幻元素与人性情感相结合,讲述了一段关于亲情和拯救的感人故事,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昆汀·塔伦蒂诺**昆汀·塔伦蒂诺是好莱坞的另类导演,以其独特的对话风格和暴力美学而闻名。

他的电影充满了对于电影历史和流行文化的致敬和调侃,以及对于人性黑暗面的揭示和探讨。

塔伦蒂诺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于复仇和正义的呐喊,他通过对于暴力和血腥的渲染,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扭曲。

塔伦蒂诺的对话风格极具特色,他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的语言,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角色形象。

在《低俗小说》中,他通过对于不同故事线的交织和碰撞,展现了对于电影叙事结构的创新和突破,使得整部电影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在《被解救的姜戈》中,他以西部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奴隶解放和正义复仇的故事,通过对于种族歧视和压迫的揭露,引发了观众对于社会公正和人权的思考。

**宫崎骏**宫崎骏是日本动画大师,以其独特的幻想世界和温情故事而备受好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结构的意义——探析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叙事风格[摘要] 克里斯托弗·诺兰一直是非线性叙事的实践者,从《追随》到《记忆碎片》、《致命魔术》,再到《盗梦空间》,都带有鲜明的诺兰式的叙事风格。

这些影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并不是种种形式化的炫技,而是导演在思索叙事结构与影片主题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在探求情节与角色塑造之间、叙事形式与接受审美之间的平衡关系。

本文尝试通过分析诺兰编导的多部影片,探析其叙事特点,进而更深层次地剖析其创作理念。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诺兰叙事风格创作理念1998年,在部分电影创作者追求叙事方式革新的背景下,克里斯托弗·诺兰创作了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追随》。

在这部影片中,诺兰式的非线性叙事风格已经初见端倪。

在此之后的十几年中,诺兰不断实践并发展着其特有的叙事方式,相继创作了《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盗梦空间》等影片。

一、创作风格1、阴郁诡异的犯罪题材受到侦探犯罪小说的影响,诺兰在题材选择上带有较明显的个人偏好,他的作品大多涉及黑色犯罪题材,渗透着阴郁,诡异,神秘的气息。

其处女作《追随》描绘了一个梦想靠观察生活“搜集素材”成为作家的无业游民比尔,在一次次随机跟踪陌生人的过程中,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和偷窥欲。

而他的这种癖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设计利用,使他卷入一场阴谋之中,最终成为了替罪羊。

在《记忆碎片》中,患有短期失忆症的伦纳德依靠着快照、速记和纹身执著地寻找杀死他妻子的歹徒。

而在《致命魔术》中,一场意外中断了两个天才魔术师多年的友谊,他们不断地相互猜忌、报复,直至两败俱伤。

2010年风靡全球的《盗梦空间》更是设计了一个利用高科技手段入侵他人心灵和梦境进行盗窃的离奇故事。

推理,解谜,找寻真相,诺兰在题材选择上的偏好正是他骨子里“侦探”情结的体现。

诺兰所创作的犯罪题材影片通常反映出一些类似的主题。

如《记忆碎片》和《致命魔术》都表现出负罪感和执迷的情感化主题,两位主人公都在经历了丧妻之痛之后,陷于了复仇的漩涡。

《盗梦空间》的主人公同样因为丧妻之痛长期受到心里的折磨而不能自拔,使得他一直在忽略现实,甚至不愿看清现实。

此外,《记忆碎片》和《盗梦空间》还探讨了怎样才能确定周围世界的真实性的命题。

2、新颖精湛的倒叙手法倒叙是诺兰式的叙事手法最典型的特征,在其创作的多部影片开头都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虽然倒叙式的结构在很多侦探题材的影片中得到广泛应用,诺兰所演绎的倒叙形式则体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点。

首先,在影片的开场部分往往不展示故事明确的结果,而是在故事时间的向度上,往前推进一段时间,选择某个情节点切入。

观众在影片的开端看到不是结局,往往只是故事接近尾声的某一个段落。

使用这样的倒叙手法可以凸现结局的力度。

此外,诺兰式的倒叙手法往往会配合闪回一起使用,在倒叙部分插入若干闪回情节段落。

一方面,这些情节段落阐释或者呼应倒叙部分的内容。

另一方面,倒叙段落和闪回片断之间有时并未体现出逻辑上和情节上的直接关联性,这种叙事上的断裂状态激发了观众对影片解读的兴趣。

因此,与传统的倒叙手法相比,诺兰式的倒叙显得更加复杂、精湛,使影片的叙事层次更加丰富。

3、有意味的非线性结构除了翻拍自北欧电影《白夜追凶》的《失眠症》,以及《蝙蝠侠》系列影片之外,诺兰的电影都采用了非线性结构。

在非线性叙事形式中,故事发展的时间流程被打断,往往能体现出电影创作者主观能动的介入痕迹。

因而,非线性叙事结构的重心往往不在于体现出故事本身完整的,客观的风貌,而是通过“有意味的形式”组织传达更加丰富的内涵。

《记忆碎片》是最具代表性的影片之一,影片开创性地使用了双向时空结构。

在叙事时间向度上,同时包含两条互为逆向的叙事时间线。

一条时间线采用“倒转”的方式,一层层倒叙事件;另一条时间线是从故事中间的某一个情节开始顺序。

两条时间线交替出现,直至某一个时间点汇合。

影片的开头使用了一段象征时光倒流的影像来引出故事的结局。

也正是这段“倒流”影像引发了影片的“倒转”叙事序列。

在这种“倒转”的形式中,每一次“倒转”都将时间向过去推进一点,直到情节发展到上一次“倒转”的开头为止。

由此看来,倒转方式是从故事结局开始逐步回退进行叙述,每一次回退只展现该情节时间点之前一段时间的情节。

与传统的倒叙方式不同,倒转方式只有在经历依次回退叙述之后才能看到故事的开端。

因此,在“倒转”式的叙事结构中,故事的开端才是叙事的目的。

影片中这段“倒转”序列旨在追问伦纳德枪杀泰迪的原因。

与此同时,影片在一条“倒转”叙事序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顺时序叙事时间线。

此叙事段落淡化情节,主要是对“倒转”时间线作个一信息上的补充。

这一个部分主要是给观众展现一个短期失忆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

此外,段落中还插入了一个类似案例,一个与男主人公同病相怜的短期失忆症患者杰米的故事。

这个看似与男主人公关系不大的案例,实际上恰好是诺兰用来映射故事可能的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顺时序的段落并未从故事的开端即主人公妻子的遇害真相讲起,而是有意将真相隐藏从故事的中间切入。

诺兰将这两段互为逆向的叙事序列交替组织在一起,正如影片片名《记忆碎片》一样,构成了一个彻底的碎片结构。

而影片中貌似支离破碎的形式,和主人公失去短暂记忆的精神状态十分吻合。

影片中,不论是“倒转”的推理过程,还是正向的叙事过程,都不断的受到干扰,使观众在解读影片的同时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短期失忆的痛苦。

这两条互为逆向的叙事时间线就像两列相向行驶的列车,终将在某个时间点“撞击”在一起。

观众在影片的结尾却并没有看到确切的事实真相,反而产生了更多疑惑。

影片中的这个“撞击”是为了扣醒观众,主人公是在利用自己构筑的记忆去找寻真相。

诺兰创建这个双向时空结构,就如同一个命题的论证过程一样,不论是正向推理还是反向推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严谨,最终却将影片引向一种不确定性。

诺兰运用双向时空结构将故事、人物心理状态、主题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一部代表性的影片是《致命魔术》。

影片的内在层次较为复杂,诺兰采用他惯用的手法将时间轴破裂开来重新组织。

影片开头部分讲述的是故事接近尾声前的一个段落:波登在观看安杰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试图窥探其魔术的秘密来到其舞台下,他因目睹了安杰落入水箱无法逃生最终身亡的过程,难逃谋杀的嫌疑而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得到了安杰的日记本由此引发出第一个倒叙的叙事序列:安杰拿到了波登的日记本去某地找发明家泰斯拉探究波登“幻影移形”魔术的秘密,并利用泰斯拉发明的机器完成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魔术。

在这一个倒叙序列中,诺兰又嵌套了另一条倒叙序列,是由安杰解析波登日记本时引发的情节内容。

这个嵌套的倒叙序列揭示了两个天才魔术师恩怨的渊源。

诺兰不但把这两条倒叙序列设计成嵌套形式,而且还使这两条序列交替呈现,最终交汇到故事发展中的一个时间点。

这个时间点正是在影片开头就出现的那场使安杰身亡、波登入狱的终极魔术表演,在此之后迷底慢慢揭晓。

诺兰通过这种嵌套并且交错最终汇聚的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立二元对立的关系,对包袱线索进行隐藏和铺垫以及塑造人物的性格三个层面的作用。

同时,这种嵌套交错的形式也体现出影片所传递的“冤冤相报何时了”的主题。

诺兰采用非线性叙事形式赋予电影更深刻、更复杂的主题意味。

虽然把故事割碎、重组之后,只是将现象的描述置于观众面前,却将多层次含义隐于其后。

“歧异性曾被哲学家称作能挣来好名声的特性”,由于线性叙事具有明确的主题,因此常被“艺术”据之门外。

而非线性叙事增加了电影的歧异、多义性。

透过故事内容的表象,把握非线性叙事形式本身所具有的象征含义,对隐含意义进行读解,无疑为电影艺术带来更为丰富的审美意味。

4、因果断裂的悬念技巧在创作手法和叙事结构的实践与创新中,诺兰也一直在探求他特有的悬念表现技巧。

其核心技巧在于中断故事事件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

在《记忆碎片》中使用的倒转形式,其叙事推动力是由果到因的逆向逻辑。

先讲结果,倒转一部分从因到果,再一次向前倒转由因到果,依次下去。

相邻的两次“倒转”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中断的,导致整个叙事链条断裂,从而引发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同解读、预测的可能性。

等到影片中所体现的所有看似不相干的情节和人物逐渐汇聚到一起时,观众才能拼贴出故事的大概风貌,但是谜底永远只在最后时刻揭晓。

也正因为因果关系的断裂,诺兰有时还会设置一些线索诱导观众得到错误的预测和推论,而结果往往会发生突转。

二、创作理念诺兰在创作观念上对电影创作最大的贡献,在于他自由而开放的叙事逻辑。

叙事逻辑体现出创作者组织叙事时间的依据。

如果说顺序式结构是依据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组织叙事时间。

诺兰的非线性叙事则将空间、理念、思想、情绪、感情等等都纳入到对非线性时间的表现中。

在《记忆碎片》中,诺兰以一种命题化的方式来组织叙事时间,他把叙事时间分割成碎片正是为了模拟短期失忆症患者的思想状态。

《盗梦空间》在部分情节的组织上,将叙事时间空间化来表现,用对嵌套梦境空间的层层消解来组织叙事时间。

正是这种不受束缚的叙事逻辑推动诺兰在叙事结构上不断创新。

诺兰从不固守陈规,他不屈从于使用观众非常熟悉的传统故事片的情节和叙事模式,因此他的影片看似不简单易解,但是他也不会牺牲影片的商业价值,他一直在影片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寻求着平衡关系。

这集中体现在影片创作过程中,“结构”和“解构”的并存。

非线性叙事不应该是一种晦涩难懂的叙事方式,如果不被观众把握与接受其价值根本无法实现,因此,诺兰十分重视将“怎样讲述”与观众“怎样接受”结合起来。

他在影片中运用了一系列提示观众“怎样接受”的叙事策略:使用一定的影像造型手段来提示影片的结构、在情节上对叙事时空转换作必要的铺垫、叙事视点上的暗示等等,引导观众找到把握影片结构的合理依据。

因此,怎样把握“结构”和“解构”的关系,使影片在保持“有意味的形式”的基础上却能够被观众有效把握,这是诺兰创作观念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1]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2]潘天强.西方电影简明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